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5月19日,交通运输部南海救助飞行队的直升机和救助人员在演习现场海域救助落水人员。
当日,2016年珠江口国家海上搜救演习在广东珠海桂山岛海域举行。此次演习首次采用国家层面演习与现场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动用35艘舰艇、4架飞机和1300余人,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香港和澳门特区政府也派出救援力量参与本次演习。
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水乡划菱桶是一个喜闻乐见的活动,深受人们的喜爱。
5月18日,村民们在义皋村的河道里参加趣味划菱桶比赛,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观看。
当日,位于太湖边的浙江湖州织里镇义皋村举行一场有趣的划菱桶比赛。当地百姓有划菱桶进入池塘和小河采摘菱角等水生植物果实的习俗,由此而生的划菱桶比赛也成为义皋溇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了众多村民和游客观看。
来源:新华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印度也是一个不断创造奇迹的国家。继多年前一对夫妇生产一个足球队11个孩子的消息后,如今又传出70岁老妇产子的消息。
5月11日,79岁的莫欣德尔·辛格·吉尔(右)和70岁的妻子达尔金德尔·考尔在位于印度阿姆利则的家中怀抱新生的儿子。
这对夫妇结婚46年一直膝下无子。在哈里亚纳邦的一家诊所经过两年试管婴儿治疗后,上月他们终于迎来了儿子的诞生。
新华社图片。
编者的话:一般人40岁以上生不了就放弃了。但这对老夫妇46年不放弃,可谓生命的奇迹。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新华社记者冯国)中国西北陕西省汉阳陵出土的汉代茶叶近日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专家认为其见证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
汉阳陵出土的茶叶是由考古人员1998年至2005年在汉阳陵考古发掘时所发现的,经研究确认其距今有2100多年历史。按计划,该茶叶的部分标本将于5月18日起在汉阳陵博物馆正式展出。
陕西省汉阳陵博物馆副馆长张云说,汉阳陵是西汉时期开拓丝绸之路的汉武帝父亲汉景帝的陵园,1998至200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力量对——汉阳陵帝陵封土东侧的11—21号外藏坑进行了考古发掘。今天看到的茶叶标本出土时与第15号外藏坑中的粮食遗迹混杂在一起。
参与考古发掘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杨武站说,这批外藏坑中的出土器物种类繁杂,数量巨大,在第13号、第14号外藏坑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骨架保存完整。
杨武站说:“2007年8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委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等机构对第15号、16号外藏坑中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了鉴定,但未确定植物种类。”
为了进一步搞清遗存物的属性,2015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吕厚远先生等人,利用植物微体化石和生物标志物等方法对标本重新进行了鉴定,确定其为茶叶遗存。
今年3月份,陕西省汉阳陵博物馆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就汉阳陵出土茶叶联合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5月6日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仪式在北京举行,吉尼斯世界纪录大中华区总裁罗文为汉阳陵博物馆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颁发了认证证书。
罗文先生高度评价了此次纪录。他说:“中国一直以来就是茶叶的故乡,而这项纪录让我们对中国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我们非常愿意将纪录背后的故事挖掘出来,分享给世界。”
丝绸之路又称茶叶之路,这一目前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茶叶实物表明,在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路之前,茶叶便已出现在宫廷中。至于其用法,或为饮食,或为药用,想必跟如今的品茗存在差别,有待后续研究。(完)
编者的话:由此可以看出,茶叶是长寿的一个好东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近日,中科院水生所武汉白鱀豚馆的一只江豚经过十余个月的“孕育”即将临盆。这只江豚名叫“F9”,年龄约7岁,是2010从鄱阳湖搬家到这里的。
武汉:七岁江豚将临产
5月10日,武汉白鱀豚馆一只江豚在水中游弋。
目前江豚保护主要以迁地保护和人工饲养为主,其中人工饲养保护地在中科院水生所武汉白鱀豚馆,这里目前共饲养着6头长江江豚。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来源新华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新华社消息,张志德今年69岁,是一名退休工程师,住在哈尔滨市道外区崇俭街。退休后的张志德总是闲不住,喜欢这里转转、那里看看,有谁需要帮忙总会搭一把手。2010年,他征得街道办的同意,在小区院外花费一万多元搭建了一个不足5平方米的小屋,屋子里放着各种维修工具,居民可以随意借用,此外,张志德还义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上门维修服务。
几年下来,张志德的小屋被越来越多的居民熟知,来这里寻求帮助的人也越来越多——行人可以来这避雨歇脚、环卫工可以来这热饭取暖、小朋友能在这等待家长……2015年张志德再次征得街道办的同意,自己花费2万元,将5平方米的爱心小屋扩建成10平方米的“爱心驿站”,以便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张志德说,自己没有子女,牵绊少,退休了还能够帮助别人,是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