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报网人物专访(编辑陈雪霏):
倡建《华侨文库》主要发起人
访岭南著名出版家作家广东人民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岑桑先生
荷兰 张卓辉 文/图
弹指一挥间创刊廿五年,出版了逾百期的广东省优秀侨刊《广州华声》已步入年富力强佳境,桥梁畅通,侨民所向,在海内外粤穗同胞心目中树起一座丰碑。自从她创刊发表笔者曾于市机电局任职时调研相关侨情通讯开始,就一“写”钟情,迄今依然笔耕不倦,同时,也是一往情深的忠实读者。二者相得益彰。
万里飞鸿衔接渊缘
尤其是旅居海外每逢收到该新出期刊,我总是先一口气浏览全书。重要文章通读后返回寻味再细阅,难能可贵的精神食粮成为爱不释手的珍藏纪存刊物。笔者与家人以及不少前来借阅的同行、亲戚朋友都能及时认识和了解国家、省市地方近年来的华侨政策、法令、法规,喜闻乐见家乡逾卅年来改革开放的巨变新貌……
2010年秋初,在鹿特丹(Rotterdam)市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秘书处工作的笔者收到了一封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发来的函件。原来,我读罢《广州华声》2010年第2期(总第98期)上李锐锋署名文:《浅谈《华侨文库》出版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华侨文库》主要发起人之一、广东人民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岑桑先生多次强调,《华侨文库》规模宏大,必须群策群力,共攘盛举,方足以竟全功……。从而深感时代赋予的责任,本着将廿多年的侨务侨情写作精选,憨为《华侨文库》添砖加瓦,担沙送石。
于是按图索寄去信尝试与他联系表示心迹。岂料不久如愿以偿,岑老在百忙之中万里飞鸿应允并作出重要指示:“知你旅外多年,又写过不少与侨务侨情有关的著述,甚为高兴。希望你能为华侨华人文库作出积极贡献。望你先把累积的尊著电邮给我,待我们阅后再与你商量请你写作的专题。如何?”
真抚我心遵嘱,马上将多年旅居南美、移居西欧采写侨界习作陆续发去。然而,竟无巧不成书,在来往电信中欣悉他的儿子《广州文艺》社时任编辑、作家岑之京竟是笔者60年代初时广中路小学同窗五年的同学!
喜出望外,逐定是年国庆中秋期间,笔者携全家返穗省亲。于10月12日重逢老同学,同时应邀由之京领路,一起前往市西郊黄岐第一城26幢大厦府上,拜访岑桑先生。往事如过电影历历在目:儿时咱俩要好朋友,一同玩耍跳棋,打乒乓球,一同去广大路他家温功课,睇“公仔书”(看连环图),周末又同一少先队红领巾小组外出“学雷锋”做好事。
我在部队卫戍粤东军垦牛田洋新诗作时有在他编的杂志发表。临出国前在他的工作室话别……哈哈,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兼且逾20年未见面。这当下一进门还那么习惯地叫喊他爸妈“岑叔叔”和“阿姨”好呢!大家热情握住手,酣笑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当你还是一朵花时
环视雅緻整洁的客厅,靠墙一张齐腰高的长桌上,陈列着一座深褐色的半身塑像神采奕奕,主人翁问象么?笔者爽快回答相似十足!而另一墙壁挂着一大横幅装框精美彩墨飘香的花卉国画,使得厅堂暨书斋更加漂亮!“父亲家里的雕塑,是(广东省美协学术委员;曾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李汉仪教授为我父亲雕塑的”。
之京为正在全神贯注的我补充答道,“(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林墉的画,是祝贺我父亲从事出版工作50周年而作的。”当我事后了解和知悉当他还是“一朵花”(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岑老60年代时名动文坛代表作)的时候,就把自己的生命与出版事业紧紧地联结起来,在出版战线上奋斗了半个多世纪而油燃起敬。
他是一位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出版作品27种,多种作品获奖。年届84岁至今仍退而不休的岑老先生曾经首倡并策划而且孜孜不倦、十数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主持和主编国内第一部地域性《岭南文库》和《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两套大型文库、丛书编辑工作,至今已出书近100种,还将继续出下去。而且此项浩大的工程成为屹立在岭南学术文化群山中的高峰,是岭南文化学术舰队中的旗舰,曾获得第三届国家图书奖。
更令人觉得我们一起在厅堂旺角创作间合影留念时,那背景竖立著醒目条幅竖由恭称“桑兄”(韶关志锐中学)中学同班(中山大学)大学同(系)学的原广州市市长杨资元纵笔草书敬录岑老赠联自己的原作回赠岑老:“旧梦可重温,记否中流击水?小楼成一统,何曾曲意随风”。
恰好印证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东省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他“南粤出版名家”荣誉称号及其人生品格与生命足迹—“此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难舍难分了”,他给我的回信这样写道。朋友啊,此时此刻你会仿佛看到如同深圳新城徽塑像“开荒牛”逼真形态一样—“犟牛只惜夕阳短,不须扬鞭自奋蹄”那般震撼人心的气象!
倾听侨情求材若渴
多亏华声送来佳音为我们续上友好渊缘,大家无不为之感叹,将笔者的思绪牵回了正传。翻阅我带来精选的相册,看到我们夫妇与女儿和高大的荷兰女婿及一对雏燕般半唐番的活泼可爱小外孙女合影“全家福”,“羊城新侨扎根荷兰”,岑伯幽默地笑说:“你们可融入了当地社会啦!” 伯娘旁边也津津乐道:“仲系祖孙三代呢!” 其实不谋而合。我早在90年代末,以岑老那话语为题材撰写数以千计的广州新移民在荷兰落地生根奋斗创业概况的《羊城新侨扎根荷兰》发表在《广州华声》98年冬季刊上,来日定会将珍藏版影印奉送,祈望能为《华侨文库》选作“窗花”点缀。
茶过三巡,岑老又关切地询问,“当地华人社会如何?” 2010年上半年至2011年上半年,荷兰华人华侨隆重举办登陆荷兰百年系列庆典纪念活动。目前,包括粤浙闽族裔鼎足而立三大侨群的10万荷兰华人(含流动人口)在内的旅欧200万华人中75%以上迄今仍然从事中餐业,并成为他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经济支柱。而现在拥有2300多间中餐馆,4万多间占荷兰饮食企业约半数的荷兰中餐业确是欧华社会一个有代表性的缩影。
而今第三、四代华人走出唐人街,越过华阜,突破单一餐饮业经营樊篱,融入当地主流社会,登攀上层建筑,参政议政,开创划时代新局面,且势呈长江后浪推前浪,汹涌澎湃,波澜壮阔。
由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荷兰华人参政机构、荷兰华人参政基金会联合主办首届“欧洲华人政治研讨会”于2009年4月20日在荷兰海牙市的世界论坛会议中心举行 ……如数家珍的笔者一气呵成地汇报,侧耳倾听的岑老不时忘了呷杯里的菊潽茶。
此情此景,桌上那樽他荣获的“蝶恋牡丹”精美景泰蓝彩花瓷“广侨杯”第二届《新侨乡》征文纪念奖(华声报社、广东华侨投资公司1991年8月)不正是再现了他此时此刻对侨况的凝神情往吗?!
意犹未尽,笔者乘兴将曾经《广州华声》以往期刊全文或部分章节刊登过而后增补、润色的修订稿再由《华人世界》(国侨联办,2009年中因故停刊)分别全文转载有《中华文化春灿 中荷友谊生辉》(反映近几年来春节文化在荷兰的通讯),《苏里南华人纪念移民一百五十五周年》,《世界徒步运动大会始祖温故知新 中国军队地方市政代表团首次应邀参加荷兰国际开步走运动大会》,《让中国画走向世界——国际著名画家李德才先生给新世纪的献礼》等长篇通讯和纪实特写的代表期刊各两份(册),赠给岑老与之京作见面礼。
晌午,由岑老作东,在城中邨酒楼设家常便饭款待笔者,承蒙伯娘点谱,使我这个海外吃惯洋面包的晚辈,晓有口福领略之京返老家侨乡体验生活撰著代表作《鱼王昌》小说中素描的正宗顺德农家菜佳肴。兴许题外话吧,顺德菜、潮州菜、东江菜构成粤菜系而甲岭南。大家以汤代酒祝团聚当儿,欣闻之京不久前旅游过安图生童话世界王国丹麦及周边几个北欧国家颇有好感,我即搭讪老友要到荷兰“走马看花”更觉风景那边独好:花卉出口冠世界名副其实鲜花王国,皆因拥有欧盟册封已为“欧洲文化首都”,久居世界第一大港的鹿特丹,荷兰被称为“欧洲的桅杆”,“欧洲的门户”,卡顿德莱斯区[Katendrecht]开设馈供聚会宿食粤菜饭肴,广式茶点似驿站般,俗话省港海员大客栈,显露唐人街雏形时公称中国水手馆[粤、闽、浙籍船员居多],侨史考证为荷兰及至世界西欧华人最早登陆点。第5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于2011年5月8日至5月15日在荷兰鹿特丹Ahoy室内运动场举行期间,荷兰华人华侨登陆荷兰百年纪念系列活动会在当地举行隆重的结束仪式,并与重大赛事,共同举办一个盛大而又难忘的欢乐“友谊之夜”。十分欢迎你与全家人来荷兰观光和上我们家作客,笔者会是个合格的导游,他们愉快地接受邀请。
早让岑老先睹为快
谢过岑老全家的盛会后回到西门口旧居,我凭记忆搜集早年保存那里,曾在90年代中图文并茂刊登在《广州华声》诸期,旅居中美洲的巴拿马共和国通讯、随笔集《巴拿马华侨经济崛起》、《中医中药在巴拿马》、《华南蔬果落户巴拿马》、《美洲新兴经贸特区—巴拿马国际商港科隆阜》等八(中、长篇)篇原版全部复印寄给岑老,赶在我返荷兰前,让他先睹为快。
2010年10月中旬,曾经接受笔者访问的著名出版家作家,广东人民出版社原社长兼总编辑岑桑先生,已经主持和主编国内第一部地域性《岭南文库》和《岭南文化知识书系》两套大型文库、丛书编辑工作,目前他正在主持汇编已纳入《新闻出版署国家“十二五”重点选题出版规划》、《广东省新闻出版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文化建设系统工程项目的《华侨文库》汇编出版工作的2012年元旦期间欣闻《荷兰华人百年》大型丛书发行时祝贺表示,此套丛书从纵横层面翔实地叙述了整整一个世纪地处欧洲华人最早登陆兼且拥有久居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Rotterdam),而公称“欧洲门户””,“欧洲桅杆”的荷兰华人社会形成与发展,在有二百万华侨华人的欧洲国家中凸显鲜明的代表性,有著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值得《华侨文库》很好借鉴。
相信筹措起步的《华侨文库》和继续发展的《广州华声》将必然有机联系,而后者功效彰显如同近几年来先后多次接待和参与接待省市侨务办代表团,广州第一个大型专业代表团“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赴西欧六国考察团”访问荷兰的荷兰广州同乡会会长、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常务理事、荷兰羊城集团公司总经理胡卓雄所讲“广州侨办是我们回家的钥匙,《广州华声》是我们家乡的视窗”。
时尚适逢2011年为《广州华声》创刊25周年致庆,包括岑老全家和笔者在内的众多关心,热爱她的读者、作者一样,衷心地祝愿她: 如果说,她的总第100期林干社长兼总编辑手记述后亚运时代新广州再出发;那么她的日后更多期则是新《广州华声》再出发!迈向新里程,踏上胜利坦途,出版更上层楼,事业繁荣昌盛!
(作者现任欧洲国际东方美术研究院副秘书长)
附录:《岑桑作家的信件》
张卓辉先生:
你好!
很高兴收到你的大札。原来我们还有过如此渊源。我今年已经84岁,本应早已彻底退休,但身体还好,尚可坚持工作,组织上又认为我适宜在现岗位再干一下,所以至今仍退而不休。
我一直在主持《岭南文库》的编辑工作。这是一套大型的地域文化丛书,至今已出书近一百种,还将继续出下去。现又受命筹办华侨华人文库,此生与书结下不解之缘,难舍难分了。
知你旅外多年,又写过不少与侨务侨情有关的著述,甚为高兴。希望你能为华侨华人文库作出积极贡献。望你先把累积的尊著电邮给我,待我们阅后再与你商量请你写作的专题。如何?
如蒙同意,请电邮lingnanwk@126.com.(这是我办公室用的电子邮箱)之京(笔者注:岑桑的儿子,笔者的小学同窗五年的同学)已提前退休。我今把你的近况转告给他。
秋好!
岑桑
20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