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报网北京报道(记者陈雪霏)– 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在10月21日下午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回顾过去五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看:
从发展质量看,五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实现了需求结构“消费超过投资”、产业结构“三产超过二产”,最终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今年前三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5%,服务业占比达52.9%。区域发展格局不断重塑优化,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2016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35%。新旧动能有序转换,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2016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1.55万亿元。
从人民生活看,就业和脱贫两大关乎民生福祉的指标尤为亮眼。通过以创新创业促进就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连续4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今年前9个月又新增1097万人。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4年脱贫5500多万人,今年将再减少1000万人以上。贫困发生率已下降到2016年底的4.5%,到今年底可望降到4%以下。同时,已基本完成580多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
中国有信心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介绍了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情况。
对于当前资本的脱实向虚的现象,张勇表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国内外市场相对疲软、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社会资本出现了脱实向虚,企业也出现了弃实投虚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总体上来说,虽然有脱实向虚的现象,但实体经济发展还是持续稳定的。
张勇认为,经济能够走到今天,基础就是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按照中央的部署,我们始终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在产业升级、制造业振兴、稳定市场预期方面。今后,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还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投资效益不高、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
张勇建议,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发展实体经济,应在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补齐发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给;二是推进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国务院下了很大的气力,力争减税降费要达到1万亿,目的就是为激发企业的活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企业在市场的大环境下更愿意在实体经济上聚力、发力;三是实施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能。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提高创新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率;四是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最后,还要完善包括金融服务、政府服务等在内的支持实体经济的服务体系,使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方便、更有效率,也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更好基础。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优势
何立峰介绍,五年来,中国经济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发展,得益于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第二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整套的经济政策框架都是奔着问题而来、朝着目标导向而去。经济政策在解决实际困难矛盾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有力地指导了实践。第三,我们有强大的、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过去想办办不成的大事,这些年都办成了。第四,各级党委和政府有超强的执行力,一是组织动员能力,二是贯彻落实能力。这激发了千百万群众的创业热情和激情,推动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高铁和支付宝方便人民生活 中国经济新业态蓬勃发展、新产业层出不穷
何立峰表示,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在艰难复苏,但是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在谈及进的方面时,他说,第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这几年推进的1500多项重大改革措施,都是啃硬骨头、过险滩,而且成效好于预期。第二,“三去一降一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我们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推进了钢铁去产能、煤炭去产能,都是按照市场化、法治化的手段来稳步向前推进。目前为止,去落后钢铁产能已经超过1.1亿万吨,去落后煤炭产能超过了4亿吨,还同步解决了110多万人的再就业。其他“去”和“补”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展。第三,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我们现在还有一大批的传统产业,但是这些传统产业已经不再是过去的传统企业了,是结合了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在体制机制、产品和研发方面都有了脱胎换骨的改造,转型升级的速度大大加快,焕发了蓬勃的生机。新业态也蓬勃发展,共享单车等结合电子商务、电子信息发展起来的业态层出不穷。
何立峰举例说,这次国庆长假期间,不少群众到国外旅游时很不适应,因为在国内是用手机支付订票、订酒店、订餐。到了国外旅游,手机支付等没有那么方便了。这从侧面说明,新业态的发展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的质量和水平。新产业层出不穷,中国新科技产业、科技企业正在蓬勃发展,说明了中国现在对经济发展创造的营商环境和对科技中小型企业发展环境的营造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为今后经济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很好的基础。
何立峰表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一个重要载体,今年4月1日,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公布设立雄安新区,这个地方主要是在离保定30公里的地方,在雄县、安新、容城三个县和周边的一些地区,总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是20到30平方公里左右,起步区面积是100平方公里。几个月以来,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有了积极的、大踏步的进展,有四个方面的突出表现:
一是组建了高效、精干的雄安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现在在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
二是组织了300多个来自国内外的顶尖专家,12个团队对雄安新区整体规划和起步区、启动区的规划进行了规划和设计,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总要求来进行总体的规划、谋划,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所说的要高起点规划。这个规划现在据了解,已经进入到最后的攻坚阶段,在反复的修改,反复的打磨。规划审议通过以后,要坚决按照总书记说的高标准建设,扎实有效稳步地推进雄安新区的建设。
三是构建雄安新区相应政策框架,目前由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和河北方面,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待雄安新区规划审议通过后,同步出台,并稳步推进实施。
四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与雄安新区的规划不发生矛盾,能够看得清、看得准的一些项目正在有条不紊的向前推进。比如成片成规模的植树造林,现在已经开始。再有就是北京到雄安新区的高铁,北京经新机场到雄安新区的高铁,目前正在抓紧前期工作,我们力争尽快开工建设。我们相信雄安新区按照现在的进展会稳步推进、久久为功。我们要把总书记提出的要求贯彻好、落实好,高标准建设好雄安新区。
何立峰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的政治判断。相应的,我们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变化是带有全局性、历史性的变化,对我们党和国家的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何立峰谈到,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目前我们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其中在经济方面,包括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还有待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等。
何立峰表示,我们要紧紧围绕这些问题在不同时段、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深入研究深层次原因,及时提出应对之策和解决方案,通过认真组织实施逐一加以解决。我们相信通过解决这些矛盾问题,一定会促进经济发展更好地满足不同时段、不同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紧紧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经济发展长周期和全球政治经济大背景出发,审时度势形成的经济政策框架,发挥了关键作用。包括:作出了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解决了经济发展“怎么看”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解决了发展经济要“干什么”的问题;切实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坚持把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作为经济工作的方法论,解决了做好经济工作要“怎么干”的问题。从实践看,这套经济政策框架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统一,既重顶层设计又重具体操作,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可以说是方案谋划科学合理,推动实施有力有序,社会反应积极热烈,矛盾化解波澜不惊,发展预期持续向好。
何立峰说,五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这套经济政策框架来源于实践,又有力指导了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发展成果,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
何立峰表示,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矛盾和挑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和应对。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要完成好党的十九大报告描绘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需要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不同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现新情况新问题,深入分析原因,准确把握经济社会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在回答“中国经济为何能够稳中有进”时,何立峰说,2012年以来全球经济在艰难复苏,但是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趋势。在稳的方面,有四方面特别突出:
第一个稳,主要经济指标比较稳。2012年经济增长率7.9%,到今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是6.9%。从2012年-2016年,经济指标年均增长7.2%,今年一季度、二季度都是6.9%,三季度是6.8%的增长速度。从2012年54万亿人民币,到2016年经济总量到74.4万亿,按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预计今年全年超过80万亿,五年间增加20多万亿,平均每年增加4-5万多亿,今年有可能增加6万亿以上,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发达国家一年的经济总量,大概有8、9千亿美元。这非常不容易,经济增长幅度虽然由高速增长平稳过渡到中高速增长,但是经济增长的绝对量每年都比上一年有比较大的发展。
第二个稳,物价比较稳定。这几年物价都是在2%左右,最高是2.6%,最低是1.4%,特别是农副产品价格比较稳定,这就让人民群众在这个过程中有比较强的、越来越大的获得感。物价稳定为经济发展营造了很好的发展环境,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第三个稳,是就业比较稳。从2012年就业大概1260多万人,到2013年开始超过了1300万,之后每年都是1300多万新的就业岗位,今年到9月份,刚才也给大家介绍了,已经实现了1097万人,估计到年底应该可以达到1300万人的就业岗位。五年加起来6500多万。要创造那么多新的岗位,如果没有经济比较平稳健康的发展,那是不可想象的。
第四个稳,是稳定脱贫。我们每年都是1000多万人口的脱贫,贫困发生率今年年底可以降到4%以下。后面的工作量还非常巨大,但是从这五年来看,脱贫能够达到6000多万人的稳定脱贫,这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意义比较重大:
第一,通过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进一步融入到国家发展的大局当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促进香港的发展、澳门的发展,包括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从而更好的造福香港同胞、澳门同胞,提高珠三角地区的经济竞争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
第二,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九个市,广州、深圳、东莞、珠海等,加上香港、澳门在内,与世界上著名的几个大湾区都可以比肩。通过大湾区的建设,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就不是简单的“9+2=11”,应该说“9+2>11,可以起到这种叠加或者乘数效应。因为这个区域的经济规模、经济总量,背后隐喻的就是它有非常丰富的人才资源,还有比较雄厚的物质基础,包括比较发达的交通网络,与国内、国外经济交往密切。所以,它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期的,互相之间又优势互补,这就为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了客观的可能。
何立峰表示,7月1日签署框架协议以后,大湾区的建设加快了实质性的步伐,一个是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和广东、香港、澳门,正在加快编制粤港澳大湾区的规划,这个规划将为未来大湾区的建设提供一个遵循,提供一个蓝图。这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目前已经形成初稿,正在抓紧征求意见。我们现在也会不断吸收各方面意见,力求把这个规划编制的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可操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进展和成果超出我们预期
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他介绍说,2013年总书记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命题,到2014年2月26日组织召开了北京、天津、河北三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出席的座谈会,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几年来,这个战略在有力、有序、有效的实施,特别在三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交通方面,打通了一批“断头路”,一批“瓶颈路”,加起来超过800公里。产业升级和转移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北京转移了一批不适合北京发展,就是我们所说的非首都功能但是还比较优质的企业项目,转移到天津和河北,实现了协调性更好的发展。还有就是生态环保方面有了很大的进展,包括环北京周围绿化大大加强。对于处置像燃烧散煤为主要的治理污染,打响“蓝天保卫战”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实际成效,同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其他方面,在民生方面,包括在教育、医疗、卫生等等方面都有了很长足的发展,所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目前进展和成果确实超出我们原来的预期。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很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要围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所以围绕牵住这个“牛鼻子”,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了它的建设,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城市副中心主要是在通州,通州的总体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的重新在对接、衔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与此相适应的,在通州附近,包括河北廊坊的北三县,以及北京新机场和涿州等等,这些环北京东南边的区域规划都和北京市的整体规划相衔接,有了这个顶层设计,在北京周边的建设发展都更加有序,更有实际的成效。
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一期的建设,主要是为了围绕行政事业机关集中办公区域建设来进行,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主要部分已经基本建成。按照计划今年年底,北京市级各大机关和部分市属行政部门将率先启动搬迁,这就会给整个社会发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大的步伐。所以,对今后严控新增非首都功能,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存量,将会更加有力、有序、有效的向前推进。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国内外市场相对疲软、实体经济盈利能力下降的背景下,社会资本出现了脱实向虚,企业也出现了弃实投虚的现象。这种现象对于经济结构调整,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总体上来说,虽然有脱实向虚的现象,但实体经济发展还是持续稳定的。
张勇认为,经济能够走到今天,基础就是依靠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几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按照中央的部署,我们始终把振兴实体经济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主要任务。在这方面,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包括在产业升级、制造业振兴、稳定市场预期方面。今后,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还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投资效益不高、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
张勇建议,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发展实体经济,应在几个方面着力:一是补齐发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给;二是推进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国务院下了很大的气力,力争减税降费要达到1万亿,目的就是为激发企业的活力,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让企业在市场的大环境下更愿意在实体经济上聚力、发力;三是实施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能。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提高创新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率;四是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最后,还要完善包括金融服务、政府服务等在内的支持实体经济的服务体系,使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方便、更有效率,也为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更好基础。
固定资产投资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1-9月份的数据看,整个固定资产投资是45.85万亿,同比增长7.5%,比前8个月回落了0.3个百分点,比上个月收窄了0.2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在平稳、高位上增长,同时房地产相对处于平稳增长的状态。这里面亮点是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技术改造投资都呈现了快速的增长,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整体投资有所回落。
对于民间投资疲软的问题,张勇表示,客观讲,国家进行30多年的大规模建设,包括产业、物质基础、装备的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很大改善和完善。今后,投资或许会进入一个相对高中速的增长阶段。另外,投资结构将得到比较好的改善,在短板上着力,特别是高技术产业投资将得到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将保持一个合理的区间,
张勇指出,民间投资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政府投资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不高,投资的门槛还有障碍,包括PPP推行的模式如何更加便利,以及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加力。
何立峰同志简历
何立峰,男,汉族,1955年2月出生,广东兴宁人,经济学博士,198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目前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是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中共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
何立峰同志曾先后担任福建省泉州市市长、市委书记,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厦门市委书记,天津市委副书记、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天津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2014年6月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2017年2月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
张勇同志简历
张勇,男,汉族,1953年9月出生,河北平山人,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197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目前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党组成员(正部长级),是中共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代表,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张勇同志曾先后担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机关党组成员,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正部长级),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党组书记。2015年1月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正部长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