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发布六项成果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3日下午在石家庄闭幕,六项成果在闭幕式上发布。

  第一,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全新升级。

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式上,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升级仪式举行。(韩冰摄)

  升级后的平台共设置8个版块,将持续完善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等功能,突出信息的及时性和服务的贴近性,为华侨华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共享商机打造权威的资讯、互动、服务平台。

  第二,中国新闻社“一带一路·一路同行”首届全球华人摄影大赛颁奖。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一带一路·一路前行”首届全球华人摄影大赛颁奖仪式举行。(韩海丹摄)

  大赛共收到15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19864张/组,充分展示“一带一路”建设的广阔前景,促进丝路国家和地区摄影艺术交流,推动和加强多元文化融合与发展。

  第三,中国新闻社世界华文传媒移动客户端自助定制系统发布。

点击进入下一页

(韩海丹 摄)

  为更好地服务华媒,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研制开发了“新萌系统”,为华媒提供全面的移动端“平台+内容”的服务解决方案。

  第四,中国新闻社“我和新中国70年”优秀新闻作品颁奖。该奖项按照文字、图片、版面三大类,各评选出5幅优秀作品。

点击进入下一页

(韩海丹 摄)

  第五,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优秀论文颁奖。

点击进入下一页

(韩海丹 摄)

  作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一个成功惯例,本届论坛再次向华文媒体人发出征集论文倡议,共收到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篇论文,共评出优秀论文15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8篇。

  第六,论坛达成了《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王晓晖宣读《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韩海丹 摄)

  宣言呼吁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民心相通,顺应融合发展,共筑交流平台。(来源:中新社/ 记者 冉文娟 )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全文)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全文)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王晓晖宣读《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韩海丹 摄)

  (华文传媒论坛)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全文)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3日于石家庄圆满闭幕,400余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各抒己见、凝聚共识,达成《石家庄宣言》。宣言全文如下: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

  (2019年10月13日)

  我们,来自六十多个国家四百多家华文媒体的代表,聚首中国河北石家庄召开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为华文媒体在新时代如何赓续使命,薪火相传,贡献我们的思考,达此《石家庄宣言》,与全球华媒共勉:

  一、讲好中国故事,华媒初心不忘。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值此中华民族迈上伟大复兴道路之际,世界也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对中国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华文媒体当凝聚力量,发挥植根海外的优势,做好“中国声音”海外落地的重要“二传手”,持续有效地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世界读懂中国,做中外合作共赢的推动者。

  二、促进民心相通,是华媒优势所在。华文媒体遍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促进“民心相通”上具备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更当努力发掘沿线国家共同绘就的“一带一路”动人故事,彰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

  三、顺应融合发展,华媒转型升级未来可期。在媒体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深刻变化。华文媒体自当因应全媒体生态变局,创新发展,奏响全球华媒交响乐,将自身打造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住在国故事、讲好侨胞故事的有效平台。

  四、共筑交流平台,携手创建华媒新局。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今至第十届,已成为海外华文媒体信赖的“精神家园”。当下,华文传媒正处在转型发展的重要关口,海内外华媒更当充分利用此一平台,增进感情,交流经验,共迎挑战,携手构建华文媒体繁荣发展的新格局。

  在河北这片希望的土地上,我们目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效应持续显现,赞叹雄安新区谋划“千年大计”的使命担当。70年后再出发,我们相信中国将以自己更进一步的开放和发展,为中国与世界良性互动、共同繁荣发展带来新机遇。华文媒体也将继续秉持初心,成为这段新征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传播者。(来源:中新社)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10月13日,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闭幕。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

10月13日,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闭幕,闭幕式上,华侨华人与“一带一路”建设信息平台升级仪式举行。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一带一路·一路前行”首届全球华人摄影大赛颁奖仪式举行,大赛充分展示“一带一路”建设的广阔前景,促进丝路国家和地区摄影艺术交流,推动和加强多元文化融合与发展。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新媒体技术发展推动着传媒变革,中新社为更好地服务华媒,发挥自身技术优势,研制开发了“新萌系统”,为华媒提供全面的移动端“平台+内容”的服务解决方案。“新萌系统”启动仪式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举行。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我和新中国70年”优秀新闻作品颁奖仪式举行。该奖项按照文字、图片、版面三大类,各评选出5幅优秀作品。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优秀论文颁奖仪式举行。经过论坛组委会的评议,本届论坛共评出优秀论文15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5篇,三等奖8篇。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整整十届。本届论坛设计了一个特别致敬环节,共有12位海外华媒代表,连续十届都前来参会,可以说是“十朝元老”。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中国新闻社总编辑王晓晖宣读《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石家庄)宣言》。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邓沛然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式上致辞。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来源:中新社)

12位“老十届”论坛代表获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特别致敬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13日下午在石家庄举行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闭幕式上,12位连续十届参会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获得特别致敬。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从2001年在南京首次举办以来,先后走过了长沙、武汉、成都、上海、重庆、青岛、贵阳、福州、石家庄等地。每届论坛都吸引了数百位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前来参会,留下许多难忘回忆。

“特别致敬”奖杯。(翟羽佳 摄)

“特别致敬”奖杯。(翟羽佳 摄)

  这12位获得特别致敬的代表均为海外资深媒体人,数十年来坚守阵地,扎根华社,服务当地侨胞,传播中华文化,为海外华文媒体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是全国政协常委、凤凰卫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刘长乐,美国《华府新闻日报》新闻部主任徐崇民,纽约中国广播网台长程蕙,纽约商务传媒集团董事长冰凌,《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社长张大卫,美国《新世界时报》董事长倪涛,澳大利亚华厦传媒集团董事长项翔,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奥地利欧洲华信报社社长徐品华,日本《东方时报》社长何毅云,日本《中文导报》社长杨文凯,菲律宾《世界日报》总主笔侯培水。(来源:中新社/ 记者 冉文娟 )

步入转型发展“交叉路口” 华文媒体向左走向右走?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媒体融合发展无“标准答案”。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与会代表认为,当步入转型、融合发展的“交叉路口”,海外华文媒体找准方向不仅要有“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也要有在浮躁喧嚣中保持定力、懂得取舍的智慧。

  传统媒体衰退 新媒体可否取而代之?

  对许多华文媒体而言,要保障一份报纸、一本杂志定期和读者见面,所花费的人力、印刷及时间成本不可谓少。在订阅量减少、广告收入下滑等现状面前,纸媒“性价比”似乎不高。

  与之相对,近年来华文新媒体遍地开花,有的影响、营收已超过所属传统媒体。甚至,一些表现亮眼的华文新媒体并不依托于传统媒体。在此背景下,华文媒体可否与传统纸媒潇洒挥别,全力拥抱新媒体?

  记者采访中得到的答案为“否”。受访者认为,传统华文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及报道的深入性难以替代,在传统纸媒和新媒体中间“二选一”并不明智。

  “如果纸媒不存在了,发展新媒体将失去根基,其权威性也无法证明。”加拿大星星文化传媒董事长袁志强说,纸媒规模确实在缩减,但自己短时间内绝不会考虑关闭纸媒。“正因为有了纸媒做铺垫,我们开展新媒体业务才更加顺畅。”

  “媒体融合是大趋势,但我们不能丢掉传统媒体的根”,美国纽约商务传媒集团董事长冰凌认为,媒体人要善做“跨界达人”,“巧用不同平台优势,在传统媒体上也能结出更好的果子”。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上午9时,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齐聚一堂,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高层对话,共论华文媒体生存发展之道。 任思雨/文 中新社记者 毛建军 摄

  发展新媒体 遍地开花还是重点突破?

  微信、微博、抖音、脸书、推特……不同定位、面向不同读者群的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海外华文媒体在发展新媒体业务时,究竟是要遍地开花,打造庞大的新媒体矩阵,还是集中精力,做好其中的几个平台?

  与会代表的答案可谓“智者见智”,但关键词离不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8个字。

  巴基斯坦《华商报》总编辑朱家磊说,《华商报》正着力打造全媒体矩阵,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读者需求之举。

  他向记者分析:“微信平台之于当地华人及中国国内受众而言很重要,网站对提升我们的影响力、公信力很重要,而脸书、推特为当地民众惯用的获取信息渠道。这些平台都不容忽视。”

  “新媒体形态不断更新,你有这个能力就及时把握机会,没准就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冰凌认为,新媒体平台选择需准确判断自身实力,并切合华文媒体未来发展需求,不得盲目“一拥而上”。他还认为,年轻人“脑洞大”,思维活跃,应该放手让年轻人在新媒体平台发挥才智。

  内容生产与活动运营 各用几成功力为宜?

  移动互联网时代读者置身信息海洋,一家媒体再难实现对内容的垄断。“内容为王”这个媒体安身立命的信条是否依然适用?在越来越多海外华文媒体将业务触角延伸到举办活动、开展服务的情况下,内容生产与活动策划运营,传媒的精力该如何分配?

  “生存发展的路需要多方面考虑”,意大利《世界中国》杂志社社长胡兰波说,华文媒体发展不易,仅做内容是不够的。“开展一些符合自身定位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杂志本身也是一种推广。但前提是要保证内容产出的质量,不能舍本逐末。”

  西班牙欧华传媒集团社长陶辛夷说,在纸媒整体衰弱大势下,《欧华报》能够平稳过渡,得益于“立体办报”的思路。

  “在做好原创内容的生产、确保纸媒质量的同时,我们也积极跟侨社、主流社会合作,举办大型活动并开展服务,走合作共赢之路。”陶辛夷说,只有这样才能增加收入,吸引人才。

  “内容生产与活动运营,每一样都做好确实有难度,我们也在摸索当中”,陶辛夷说,希望“两手都要硬、都能抓到点子上”。(来源:中新社/ 记者 冉文娟 )

《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报告》发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10月13日,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中国新闻社联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发布《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报告》(简称报告)。

  报告从华文媒体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阶段、格局特征、地域特性、平台特性、难点及策略等方面展开梳理,综合大数据手段、问卷调研以及统计学研究方法,对当下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情况进行深度分析。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刘昶(右)作《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报告》。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报告指出,华文媒体融合发展进程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华文媒体的内容生产和传播渠道都在不断变化。华文媒体融合发展经历了1996-2005年的萌芽期、2006-2011年的发展期、2012-2016年的成型期、2017-2019年的稳定期,经过20多年的探索,已具有了一定的规模,多平台传播格局正逐渐发挥优势,体现出广阔而深远的传播潜力。

  报告对华文媒体融合发展的地域特性展开分析,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其业务发展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平台布局、内容风格以及用户管理上。各大洲特性明显,各有其业务特色与传播规律。

  例如,亚洲地区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其中Facebook传播率最为显著;欧洲地区平台投入结构待调整,微信平台最稳定且体现出数量优势;美洲地区新媒体平台布局较为完善,但需克服发布疲态;大洋洲地区华文媒体粉丝数量涨幅突出,发布与互动均较稳定;非洲地区华文媒体体量有待增长,微信是其传播的主力军。

  报告认为,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是时代、科技、社会共同进步的结果,也代表着广大华人群体的共同选择。但媒体融合发展尚无一成不变的成熟模式,华文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仍需要不断地探索。

  对此,报告对华文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难点进行解析,并对进一步的融合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一是观念上应积极主动,全面认识当前形势下的机遇和竞争,海外华文媒体应提高竞争意识;二是业务上应重建标准,充分发掘各渠道的传播潜力;三是经营上应灵活开放,紧跟用户特征调整发展战略。(来源:中新社/记者 任思雨 )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全文)

  

尊敬的沈跃跃副委员长,尊敬的许又声主任、郭卫民副主任,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金秋时节,风光无限,我们与海内外的媒体朋友,举行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沈跃跃同志亲临大会指导,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体现了对本届论坛的高度重视和对河北工作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点击进入下一页

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出席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开幕式并致辞。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首先,我代表河北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人民政府、省政协和7500多万河北人民,向沈跃跃副委员长和各位领导、海内外的各位嘉宾,一并表示热烈的欢迎。向中央和国家有关部委、各有关机构,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河北地处京畿要地,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北依燕山,南望黄河,全省陆地面积18.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487公里,拥有秦皇岛港、唐山曹妃甸港、沧州黄骅港三大港口,货物吞吐量12亿吨,是沿海开放省份,总人口7500多万。

  河北文化底蕴深厚。5000多年前,黄帝、炎帝、蚩尤在涿鹿合符结盟,实现了中华民族第一次大融合;2000多年前,河北大地孕育了绚丽多彩的燕赵文化,成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70多年前,党中央和毛主席移驻西柏坡,书写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光辉时刻。

  新时代,河北充满希望,充满生机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知之深、爱之切。上世纪80年代,总书记在河北正定工作,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亲自视察河北,特别是亲自谋划推动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筹办北京冬奥会等重大国家战略和国家大事,对河北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战略支撑。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把当好首都政治护城河作为政治之责,为政之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举全省之力,办好三件大事,打好六场硬仗,实施八项战略,推进九项改革。推动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今年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增长7.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7%,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4%和9.3%。多项指标增幅创近年来最好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中央各个部委和北京、天津乃至全国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的结果,也包含着我们广大海外华文媒体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多年来,海外华文媒体始终秉承爱国情怀,心系祖国发展,为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真实、立体、全面地向全世界展示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大家重视河北、关注河北、支持河北。在宣传、推介河北,扩大交流合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让世界了解河北,让河北走向世界,提供了有利条件,营造了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对此河北人民永远铭记在心。

  今天,高朋满座,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来自五大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20多家华文媒体朋友相聚河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共商合作与发展大计,为继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努力。希望广大华文媒体持续发挥国际性、开放性的优势,更多地宣传新时代河北面临的重大机遇和广阔的发展前景,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的“三件大事”,宣传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生动实践,提升河北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希望广大华文媒体发挥人才荟萃、人脉广泛的优势,帮助河北搭建沟通桥梁,拓展合作空间,吸引更多的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和外国朋友来河北投资兴业,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希望广大的华文媒体发挥技术先进、资源丰富的优势,深化与河北媒体的交流互鉴,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公信力,更好的弘扬主旋律、汇聚正能量。我们将竭诚地搞好服务,提供有力的保障,营造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与大家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祝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海内外各位嘉宾工作顺利、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来源:中新社)

海外华文媒体人:期待更多交流 取长补短共谋发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希望把海外华人关注的雄安新区规划建设最新资讯带给他们,满足他们的‘好奇心’。”12日,非洲华文传媒集团董事长南庚戌对在家乡河北举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有着更多期待。

  已连续十届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南庚戌说,华文媒体是海外华侨华人跟祖(籍)国沟通的重要桥梁。随着中国和非洲的合作日益紧密,在非洲工作生活的华侨华人想了解祖(籍)国的更多发展,对华文媒体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同样作为论坛的“老十届”,罗马尼亚《欧洲侨报》社长高进在今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上,用手机拍下一段4分钟的短视频,让海外华侨华人看到了不同视角下的中国阅兵式。

  高进称,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引领华文传媒发展的风向标,从传统纸媒到手机APP,再到现在的短视频传播,他们一直在紧跟媒体转型的步伐,适应受众需要和阅读习惯的转变。

  “海外华文媒体面临新媒体转型等问题,希望海外华文媒体人可以信息共享,一起寻找破局之路。”比利时《华商时报》主编姚伟称,两年一届的论坛为海外华文媒体人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在探讨媒体出路上给出了很多思路和启发。

  从传统纸媒转型到自媒体的“南非彩虹”总编辑华俭宏表示,虽然近年新闻传播方式发生变化,但当地华侨华人对祖(籍)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信息的需求并没有改变,“有机会跟全球的同行交流,希望可以取长补短。”

  10月12日,由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开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齐聚一堂,共论华文媒体生存发展之道。(来源:中新社/ 记者 李茜 崔涛 )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的“新面孔”:“我为学习而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记者发现了一些“新面孔”。不远万里赶赴盛会,这些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满心欢喜,期待多多取经交流,共谋发展。

  澳大利亚《澳洲移民报》CEO张日翔出生于1997年,是第一次参加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也是第一次来到石家庄。

  “其实很多海外华文媒体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比如转型、内容、人才储备等。经过观点交流,感觉还是学到不少东西。”在参加完12日上午的议程后,张日翔表示,论坛上的经验分享让自己获得启发。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主要是以交流,联谊,发展为主,我也是为此而来。”张日翔说,想通过论坛了解中国传媒的最新动态,认识更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朋友。

  “新媒体时代造成了传统媒体受众的大量流失。”张日翔说,希望通过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平台,多跟澳大利亚其他华文媒体平台交流、讨论;希望能商讨一个全新模式,帮助提高海外华文媒体的影响力。”

  张日翔说,自己对论坛议程中“聚焦河北”部分最感兴趣。“我从小在澳大利亚长大,还没有踏上过祖籍国北方的土地,想看看石家庄的发展。”

  巴基斯坦《华商报》总编辑朱家磊认为,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有别于其他论坛,具有国际性、包容性,“似一本海外华文媒体与‘娘家’叙旧的故事会。”

  “不仅仅是我,从世界各个角落飞奔而回的每一位海外华文媒体人,都对这次盛会充满期待。”朱家磊说,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世界华文媒体界的一场盛事,大家可以借此合作、交流、探讨、共勉。

  朱家磊表示,自己对论坛主旨报告和各分论坛很感兴趣。“借助主旨报告,可以探寻到近两年来海外华文媒体的发展状况;各分论坛则通过海外华文媒体人的探讨,为媒体发展出谋献策。”

  结合自身办报经历,朱家磊感慨,海外华文媒体生存不易,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在当地的话语权,“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聆听前辈们在海外的奋斗经验。”

  “感觉就像游子回家了,很温暖,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心。”苏里南《中华日报》副社长陈文通如是感慨。

  “第一次回来参加华媒相关论坛,感觉很新鲜,对一切都充满期待。”陈文通介绍,论坛前,他已经根据组委会安排赴贵州采风,对当地发展印象深刻。“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道路、桥梁等建设得很好,生态环境也很好,感受到了各级政府为地区发展做了很多实事。”

  陈文通说,创刊30多年来,《中华日报》一直关注中国的发展,为侨胞传递祖(籍)国发展的第一手资讯,但也面临资金缺乏等方面的难题。“希望借助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平台,多与大家探讨,共谋发展之路。”(来源:中新社/记者 马秀秀 )

世界华文媒体聚焦石家庄: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12日下午,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媒体见面会《聚焦石家庄——现代省会经济强市》环节,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邓沛然向与会的世界华文媒体代表发布称,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的设立等一系列重大机遇、重大政策、重大利好,已经使石家庄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热点地区之一。真诚欢迎海内外有志之士来石家庄投资置业,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媒体见面会现场。 韩海丹 摄

  10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中国新闻社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河北省会石家庄开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齐聚一堂,以“牵手世界,见证时代——华文媒体的‘中国故事’”为主题展开高层对话,共论华文媒体生存发展之道。

点击进入下一页

图为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市长邓沛然向与会的世界华文媒体代表推介石家庄。 韩海丹 摄

  石家庄地处京畿重地,素有“南北通衢、燕晋咽喉”之称。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人。

  作为一座值得品读神往的城市,石家庄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6个“千年古县”;战国时期的中山古国遗址,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闻名世界的赵州桥是现存最早的敞肩石拱桥,被誉为“天下第一桥”;有着九朝神韵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有“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之美称。

  不仅名胜古迹享誉内外,石家庄的山川名胜也别有一番景致。国家森林公园五岳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驼梁、国家地质公园嶂石岩、国家历史文化名山苍岩山等,使石家庄成为休闲养生的度假胜地。依托于此,石家庄全力打造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努力建设京津冀休闲度假中心、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邓沛然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石家庄是一座值得铭记红色的城市,这里有被誉为“中国早期工人阶级令人敬仰的丰碑”大石桥,这里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是全国解放的第一座大城市,党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指挥了著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著名论断,诞生了西柏坡精神,新中国第一盏明灯在这里点亮。

  邓沛然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为石家庄在对接京津雄、服务京津雄中发展自己提供了有利条件;“一带一路”建设的加快推进,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定片区的设立,为石家庄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增强发展新优势创造了难得机遇;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省会建设发展的政策红利开始显现,为石家庄在更大范围内集聚高端资源、增强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邓沛然说,这一系列重大机遇、重大政策、重大利好,已经使石家庄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投资热点地区之一。当前,石家庄认真履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优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促进产业体系由初级化、重型化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变,不断提升石家庄经济活跃度。

  邓沛然称,海外华文媒体是世界了解中国、了解石家庄的窗口,也是石家庄走向世界的桥梁。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秉持国际性、权威性、开放性、实效性,已成为全球华文媒体交流对话的重要平台。希望海内外华文媒体更多地宣传推介石家庄,讲好石家庄故事,传播石家庄声音。真诚欢迎海内外有志之士来石家庄投资置业,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未来。(来源:中新社/ 记者 王天译 )

华文媒体聚焦河北:高质量发展的燕赵大地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当前,河北正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多个重大战略叠加,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12日下午,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媒体见面会上,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乔晓林如是说。

点击进入下一页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媒体见面会现场。 韩海丹 摄

  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当日下午,在论坛媒体见面会《聚焦河北——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环节,数百家华文媒体齐聚一堂,期待分享河北的发展成就。

点击进入下一页

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媒体见面会上,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乔晓林做推介。 韩海丹 摄

  据乔晓林介绍,河北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200万年前的张家口阳原泥河湾遗址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5000年前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炎帝和蚩尤在张家口涿鹿征战融合;20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在河北南北并雄,故有“燕赵大地”之称。元明清三朝定都北京,河北成为拱卫京师的畿辅之地。

  1948年5月到1949年3月,距石家庄西北方向90公里的西柏坡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党中央在这里指挥了闻名中外的三大战役,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在这里谋划,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河北诞生了中国第一座机械化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水泥、第一块玻璃。同时,河北是中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山地、高原的省份,是浓缩的国家地理读本。

  “今天的河北坚持绿色发展,压减过剩产能、推动转型升级,首次呈现了‘三二一’发展格局。”据乔晓林介绍,第三产业增加值对河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5%,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新引擎。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在河北设计制造完成,保定生产的长城汽车成为民族汽车业的标杆,被誉为‘中国名片’飞驰于祖国广袤大地的‘复兴号’在唐山下线。”乔晓林表示,河北经济已形成以装备制造、钢铁、石油化工三大产业为支柱,建材、医药、食品、纺织等传统产业为补充,战略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

  同时,河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加力治理生态环境。2018年,河北省PM2.5平均浓度56微克每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8%。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积极融入世界经济格局,对外经济逐步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据乔晓林介绍,近年来,河北承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中拉企业家高峰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与美国艾奥瓦州、日本长野县、德国勃兰登堡州等23个省州建立友好关系,缔结友好城市52对。

  截至2018年,河北已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贸易往来关系,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6775.9亿美元、设立外资企业1.4万余家、实际利用外资超1000亿美元。目前,已有1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河北,投资项目超过160个。

  同时,河北对外投资合作深入推进,已有近千家企业走出国门,遍布近80个国家和地区,涉及20多个行业,涌现了一批“一带一路”亮点项目。

  “当前,河北处于历史性窗口期和战略性机遇期。”乔晓林说,河北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2022年北京冬奥会、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以及涵盖雄安片区、正定片区、曹妃甸片区和大兴机场片区的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多个重大战略叠加,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乔晓林称,下一步,河北将抢抓历史机遇,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动,与高水平对外开放联动,在更大范围内集聚资源、开拓市场,着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信息技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先进环保等十大发展方向。

  “河北是一片充满机遇、充满希望的热土。”乔晓林表示,希望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朋友能够多体会河北人的热情和好客,宣传、推介河北,展现改革开放以来在燕赵大地上发生的巨变与成就,向世界展示一个机遇叠加、开放包容、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和魅力的河北。( 来源:中新社/ 记者 王天译 )

丁东: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冰雪项目备战正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2日在河北石家庄开幕。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丁东、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常宇等出席论坛,并就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备情况向与会嘉宾做专题演讲。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论坛举行专题演讲环节。图为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部长、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常宇发表演讲。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丁东称,中国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的备战目标是:实现全项目参赛,冰上项目上台阶、雪上项目有突破,取得冬奥会参赛史上最好成绩。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了“2018扩面、2019固点、2020精兵、2021冲刺”的备战方略。

  “我们正恶补短板,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据丁东介绍,中国队以科学化选材为重点,恶补人才不足的短板,通过跨界跨项选材,截至2018年7月已实现北京冬奥会全部109个小项赛事的全开展。

  同时,中国队科学化组建各级各类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实现全项目建队,并推动科学化训练与科学化管理。截至2018年10月底,冰雪项目国家集训队共有4004人,比2014年同期多6倍。教练员及外籍教练员队伍也大幅扩容,其中曾培养出世界冠军等、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外籍教练有38人,是2014年同期的19倍。

  “中国已经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什么还要再次举办冬奥会?”围绕这个问题,常宇展开了演讲。在他看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为北京带来了良好的体育运动设施,还带来了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市民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市民文明程度的提升。

  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目前已经给京津冀发展带来了重要影响。常宇介绍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推动了中国冰雪运动的普及,带动了2008年奥运会遗产的充分利用,并助推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主赛场河北崇礼成为世界闻名的新的滑雪目的地,同时推动了京张两地交通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了更加开放和自信的中国形象。( 来源:中新社/ 记者李晓伟 )

河北举全省之力推进冬奥筹办 打造值得传承的冬奥遗产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我们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积极践行《奥林匹克2020议程》和‘新规范’,举全省之力推进筹办工作。”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2日在石家庄开幕,河北省第24届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吕国新出席论坛,并就2022年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筹备建设情况发表专题演讲。

点击进入下一页

10月12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在石家庄开幕。论坛举行专题演讲环节。图为河北省冬奥办副主任吕国新发表演讲。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2015年7月,北京携手河北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张家口市崇礼区成为雪上项目主赛场。

  吕国新介绍说,河北高起点开展规划设计。张家口赛区核心区三个组团中,面向全球招标,坚持国际一流水准,完成了古杨树场馆群和太子城冰雪小镇规划设计方案,以高铁站、奥运村为中心,规划建设太子城冰雪小镇,为赛时提供保障,赛后为地区服务。同时,秉承科学先进的理念,编制了综合交通、水电气信、造林绿化等规划。

  目前,河北正在高质量推进冬奥项目建设。4个竞赛场馆正在有序施工,主体工程将于年底完成,2020年5月均可竣工,如期满足测试赛要求;冬奥村也将于2020年5月底前竣工验收;作为重要的功能配套设施,太子城冰雪小镇预计2020年9月底完工;京张高铁、崇礼铁路、延崇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届时北京到张家口的交通距离将缩短至1小时以内。

  此外,河北积极做好赛会服务准备工作,全面启动住宿、餐饮、医疗等领域赛会服务保障工作,并编制相关保障方案。同时,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出台河北省《关于加快冰雪运动发展的意见》,制定冬季运动发展规划、冰雪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2年全省参与冰雪运动人次达到3000万、冰雪产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人民币。

  谈到未来冬奥场馆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吕国新称,坚持绿色办奥理念,打造值得传承的冬奥遗产是河北一贯秉承的工作方针,冬奥场馆的设计、建设包括今后的传承中,将全面落实这一方针理念。

  据介绍,张家口赛区所有场馆均采用绿色建筑三星级评价标准,采用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技术和产品。冬奥会结束后,云顶滑雪公园将作为专业赛事和大众冰雪运动推广基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可满足举办亚冬会等大型冬季运动会开闭幕式,其它场馆也将得到持续利用。(来源:中新社/ 记者李晓伟 )

世界华文媒体聚焦雄安:本世纪中叶建成高水平现代化城市

    资料图:航拍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景区游船往来穿梭。中新社记者 刘忠俊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12日下午,在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媒体见面会《聚焦雄安——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未来之城》环节,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傅首清向与会的世界华文媒体代表发布称,到本世纪中叶,雄安将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级。

  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河北省人民政府和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12日在石家庄开幕,来自五大洲61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华文媒体高层人士、中央主要新闻机构及国内有影响力媒体负责人等共600余位嘉宾参加论坛。

  傅首清表示,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主要定位就是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级、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具体定位包括“四个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

  傅首清介绍说,雄安新区建设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到2020年,对外骨干交通路网基本建成,启动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先期项目落地,白洋淀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取得明显进展。

  到2022年,启动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城区雏形初步显现,科技创新项目、高端高新产业加快落地,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初见成效。

  到2035年,基本建成绿色低碳、开放创新、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实现城市治理能力和社会管理现代化,“雄安质量”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作用明显,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高质量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成为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级。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显著,为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新区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新能力世界一流,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成为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

  傅首清表示,雄安新区高标准的规划体系已初步完成,大规模建设也已全面启动。截至目前,涉及新区内的59个重点项目全部开展可研编制,53个已发布勘察、设计招标公告,21个项目开工建设。

  傅首清说,雄安新区蓝绿交织的发展底色正加速绘就。未来的雄安新区将实现森林环城、湿地入城,全域森林覆盖率将由新区设立前的11%提高到40%,蓝绿空间占比将稳定在70%左右。

  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吸引了与会的众多华文媒体。澳大利亚智声文化传媒总经理张智森说,他对雄安新区充满期待,并会在澳大利亚持续关注新区的建设,向当地华侨华人及时传递雄安新区的发展进程。(来源:中新社/ 记者 王天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