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新冠肺炎感染增至94例 请大家注意隔离预防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增加到94例,一天增加28例。多数是在斯德哥尔摩,主要是瑞典现在开始对那些从疫区回来的和已经感染的接触者进行了检测。

另外,瑞典国王的一个外孙女的小学同学发现感染了病毒,校长宣布全校关门休假。同时,人们也发现国王和王后也在今后两周闭门谢客没有任何安排。估计是自我隔离两周的意思。

这说明上周体育假以后,确实有很多出去意大利,伊朗,德国等地度假的人回来以后也把病毒带回来了。

怎么办呢?还是那句话,早发现,早隔离,早救治,不要隐瞒,不要躲藏。为了您和他人,请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不要再搞什么集会,也不要经常出去买东西。象在中国说的那样,一次多买点儿,然后少去商店。

回到家里,一定要酒精消毒洗手,不要总是用手抠鼻子或者揉眼睛。

现在就是亲人,也不要太亲近,保持距离。据说1.5米的距离就是生死距离。和人说话要在1.5米之外。没必要,最好不要交谈时间太长。总之,病毒防不胜防,可防可控,完全在于防,真防,真控。不要以为人家说可防可控,你就觉得没事了,掉以轻心。

我已经告诉孩子即使想买鞋子也要等到两周以后,看感染人数的情况,也可以网上购买。但是,网上购买也是给人增加了风险。所以,她还是耐心等待两个星期。对于那些感冒咳嗽或者打喷嚏的人,一定要远离。非常时期。我们不愿意被人歧视。我们也要注意自我防护和保护他人。非常时期,保持距离不是坏事。

另外,国内现在已经是好不容易把疫情控制住了,所以,如果没有复工的要求,最好还是呆在家里,等到4月底5月初春暖花开的时候再说。现在回去,只能也是给国内添乱。另外,你想想,机场也是人多的地方,容易感染。旅途劳累可以降低你的抵抗力。所以,我的建议还是沉着冷静,放松。在家里好好地该干什么干什么。

多注意锻炼身体,不要吃的太胖,也不要忧虑过多,太焦虑。保持良好的睡眠,是增强抵抗力的好办法。多喝水,多洗手。保持通风良好。

香港医管局推算本地新冠病毒传播率降至“一传一”

  据中新社香港3月5日电 (记者 卓隆)香港医院管理局(医管局)此间以数学模型推算本地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率,已由“一病人约传染二人”下降至“一传一”。5日,有香港医生对中新社记者分析,病毒传播率下跌,反映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处于可控状态。
  近日,医管局通过香港在1月30日至2月26日的确诊病例,运用数学模型作出推算,在2月13日前的病毒传播率为“一病人传2.3至2.68人”;在2月13日至26日,传播率已下降至“一病人传一人”。
  医管局表示,根据目前的传播情况推算,香港本地确诊病例本月底或增至140宗。
  香港特区政府行政会议成员、儿科及社区医学医生林正财表示,病毒传播率下跌,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在香港处于可控状态,也代表早前学校停课、压缩香港与内地的跨境人流等疫情防控措施在短时间内发挥作用,但全港市民不能掉以轻心。
  “‘一传一’并不代表安全,要远低于‘一传一’才算是安全。”林正财分析,若病毒传播率进一步下降至“一病人传零点几个人”,这就是反映疫情将会慢慢消退。(完) 

无人机助春耕 疫情之下“黑科技”农机迎机遇

 中新社杭州3月5日电 题:无人机助春耕 疫情之下“黑科技”农机迎机遇

  作者 张斌

  3月5日,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小古城村,“80后”村民陈杭正操控植保无人机给自家的麦田施肥。身负15公斤肥料、体宽近2米的无人机驻留在半空进行作业,卷起的气流令青青麦地泛起阵阵“波澜”。
  “这两天下了点雨,小麦有点发黄,需要施点尿素。无人机更新了播撒系统,设置播撒区域后就能自动作业,正好试用一下。”陈杭说,相比传统人工,植保无人机施肥、喷药的效率提升了近10倍,也更精准、节约成本。“无人机就像会自动更新知识的‘农民’,系统升级后就会有新技能,也更稳定。”
  他以眼前这片40余亩麦地举例说,以往雇工的话,人工成本在100元(人民币,下同)到150元,用时则需要大半天,“还不一定找得到人”。无人机应用后,不到1小时就能完成作业,费用大大降低。
  在2018年考取职业“飞手”证书后,陈杭与两位“90后”小伙于去年合伙开办提供农业植保服务的专业化企业。2019年,企业的植保无人机服务了近千户农业主体,作业面积累计达10万亩。
  “现在用工短缺,疫情发生后招工更难了,对植保无人机来说反而是一个机遇。”陈杭认为,疫情让原本的农业用工短缺情况更加凸显。“这类新农机的应用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相对传统方式更体面,对吸引年轻人加入农业的帮助不是一般的大。”
  “之前植保无人机主要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喷洒液态农药,今天这台还可以喷洒固态肥料,实现一机多用,代表了未来农机发展的一个方向。”余杭区农业机械监督管理总站副站长吴佩玲说。
  余杭自2014年引进杭州市首台植保无人机以来,至今已累计引进50余台相关设备,在当地节省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化肥减量和降低环境污染方面起到不小作用。
  吴佩玲介绍,目前,当地正积极引进包括植保无人机、无人拖拉机等在内的“黑科技”农机并应用于农业生产,同时通过培训等提高农户的接受度。“我们希望借助植保合作社等形式,通过专业化服务助力农业生产,不需要每个农户都懂操作,这是一条比较理想的路子。”
  事实上,在疫情背景下,“黑科技”农机正获得更多关注。
  “在最近的调研中,已经有不少农业生产主体向我们管理部门询问无人机等新型农机的采购及补贴政策了。”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管理处主任科员马梁说,疫情的确为农机设备的应用带来推广机遇。比如在浙江湖州,一些芦笋种植户在疫情中面临用工短缺的问题,已计划将以往传统的人工作业工序替代为机械化作业。
  吴佩玲表示,尽管植保无人机等设备在应用中还存在电池续航不足等弊端,但随着农机的不断改进和操作技术的优化,以及5G技术的应用,未来“无人”的农业机械会越来越多,“农民会真正实现体面劳动。”
  据了解,浙江各地的农业农村部门正在针对疫情带来的“用工难”影响,加快新机具、新技术引进示范,推进农业“机器换人”步伐。(完)      

重回华南海鲜市场: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消失”?

来源 封面新闻

  原标题:重回华南海鲜市场: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消失”?

△华南海鲜市场航拍图。

△华南海鲜市场航拍图。

  封面新闻记者 梁波 田雪皎 发自湖北武汉

  “我是第二次来,来取样!”3月3日17时许,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石正丽现身华南海鲜市场。当天,她和她的团队带走两箱样本。

  “我一直在这。守市场,我没被传染。难道我就活该被感染?”3月1日16时许,市场一位留守工作人员仰卧沙发上,有点不忿。

  去年年底,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因被指为新型冠状病毒“疫源地”,一夜之间,华南海鲜市场的名气,似已超过长江边的黄鹤楼。

△市场内清运出来的囤积物将被运走。

△市场内清运出来的囤积物将被运走。

  3月3日,武汉疾控部门组织多支消杀队,开始市场内全面消毒作业。3月5日,消毒结束,市场内囤积货物也被清空。

  从这里开始?也从这里“消失”?于是,封面新闻记者决定:重回华南海鲜市场。

  石正丽现身市场

  3月3日17时许,由武汉疾控部门组织的消杀人员进入市场,开始对华南海鲜市场内彻底全面消毒作业。

  在西区外公路边,一辆轿车旁,围着一群人。其中两位用装有酒精的喷壶,仔细喷洒了两个泡沫保鲜箱后,箱子被塞进轿车后备箱。

  经证实,泡沫保鲜箱内装的是刚从市场内取出的样本。人群中,一位清瘦女士,正是中科院武汉病毒所研究员石正丽。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2月3日,石正丽及其团队通过《自然》在线发表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研究论文,论文题为《蝙蝠是造成肺炎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可能来源》。新型冠状病毒“蝙蝠毒源说”被广泛引用。不过,很快,石正丽等人5年前发表的一篇论文被扒出,这篇论文题为《一个类似SARS的蝙蝠冠状病毒群显示了人类出现的可能性》。论文中的“我们构建一种嵌合病毒”,使得 “病毒系武汉病毒所实验室泄漏”的传闻随之传开,并将武汉病毒研究所和石正丽本人推向风口浪尖。面对质疑,2月2日,石正丽通过朋友圈声明:“我石正丽用我的生命担保,与实验室没有关系。”

  石正丽“用生命担保声明”一出,再次遭到广泛质疑:“石正丽应该拿出科学证据,而不是赌命。”

  时至3月3日,怀疑与质疑仍在“子弹飞”,石正丽现身华南海鲜市场令人瞩目。

△3月3日,石正丽团队将装裹取样。

△3月3日,石正丽团队将装裹取样。

  石正丽证实,这是她第二次来华南海鲜市场,即来市场内提取样本,用于研究新型冠状病毒的环境存活。“来一次不容易。”

  “相比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研究所,我们提取样本要少得多,目前所得发现,也与中国疾控结果一样。”石正丽说,“他们比我们发现的多些,我们没什么发现。”

  话题最终还是转到了早前“论战”上。

  “这阵好了一点,前一阵把我们骂死了。”石正丽说,媒体报道的点,和她们想说的点,不在一条线上,容易产生误解,“其实我们做了好多事情,搞得我们什么话都不敢说。一说就批一通,啥都不敢说。”“我已经领教了,我现在害怕。”

  石正丽进一步解释,事实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时,老百姓就会信那些谣言。“你不说嘛,他说了,然后他就信他说的。我们不是不说,是因为我们没有拿到最终结论,不能随便说。因为我们做科研的,没数据,我们不会随便说,也不好说。”

  至于那句“用生命担保”,石正丽坦言,那是生气时情急之下说的。

  新型冠状病毒“到底从哪里来”?石正丽回应称,“这个我们肯定搞不到,要靠卫生部门和疾控系统。”

  钟南山院士早些时候曾指出,华南市场关闭导致中间宿主难找到?石正丽更是直截了当:“他说的都是对的。”

  公司人员“零感染”?

  成为风暴中心之前,华南海鲜市场的名气,仅限于华中地区。

  公开资料显示,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云集经营户1000多户的华南海鲜市场,集海鲜、冰鲜、水产、干货等为一体,规模华中地区最大。

  站在江汉区发展大道与新华路交叉十字路口,面朝北,层高两层的华南海鲜市场,被新华路隔为两个区。左边西区,右边东区。通过无人机拍摄画面空中俯瞰,市场屋顶呈黑色。

  主体公司名叫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公司法定代表人、执行董事兼总经理余甜,股东余其泽。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余其泽系余甜的弟弟。父亲余祝生被当地一些人尊称为“大哥”。

△华南海鲜市场股权投资图。

△华南海鲜市场股权投资图。

  公司办公楼,位于市场东区最东端,紧邻发展大道余新华路十字路口。3月1日16时许,从大门进入,两位年轻男士正坐在厅内沙发上,一人斜卧着,一人正身坐着。

  两人证实,他俩是公司留守的内部安全人员。“担心市场发生意外,我经常进入市场内。”正身坐着者说,除了他们,公司其他人没人上班,公司管理层任何信息,他也无法提供。不过,他可以肯定的一点的是:截至目前,公司所有人员零感染。“我进里面,就戴着一层口罩。”斜卧沙发者语有点不忿,“我没被传染。难道我就活该被感染?”说完,他点上一根烟,吸了一口,双目望向屋外。此时,市场伤口正飘着小雨。

  最近一周时间以来,封面新闻记者连续来到华南市场走访时留意到,市场关闭后,负责看守分为内保和外保。身着日常普通服装者,可以随意进入市场内。而身穿保安服装者,要么守在入口处,要么在临街巡逻着。

  2月29日,身着保安服的男士说,他和同事被派人市场外围值守,已经20多天了。如果要被感染,早就出现症状了。不过,他们目前无一人发现有症状。“有新闻报道,钟南山说华南市场可能不是源头,我也觉得它是背黑锅了。”

△华南海鲜市场工作人员对“疫源地”有点不忿。

△华南海鲜市场工作人员对“疫源地”有点不忿。

  保安说话间,一位穿着拖鞋的男子,径直从西区入口走向市场内后经证实,这位男子是华南海鲜市场留守工作人员。再后来,也就是3月1日,在华南集团办公区大厅,这位“拖鞋哥”正是沙发上的“葛优躺”者。

  华南海鲜市场公司所有人员“零感染”?

  3月5日,封面新闻记者通过该公司人力部门予以求证。一位陶姓女士表示,疫情发生前,她休产假了。不过,据她了解,“公司同事都没事,大家都好好的。”

  市场将彻底“消失”?

  从3月2日开始,华南市场一改关闭后的冷清,陆陆续续有施工人员来到新华路,给市场打围。3月3日下午,江汉区区委宣传部派驻现场的工作人员证实,市场内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将在3月5日前结束。此前,有消息称“华南市场将被彻底消失”。这位工作人员回应,“场内囤积物将被处理。当然,主体建筑不会被拆除。”

  3月3日下午17时许,封面新闻记者跟随一组消杀工作人员进入西区十五街看到,市场内阴冷潮湿,加上使用的应急电源,场内光线较昏暗。

  一位希望匿名的消杀人员透露,市场关闭后,已开展多次消毒。而这一次作业,需进入铺面内部进行深度消杀,为清运囤积物资做准备。市场内光线较差。有些铺面还有小阁楼,需要消杀人员扶着楼梯或简易梯子爬上去,再进行消杀。“现场湿滑,这样上下梯子,需格外小心。”

  这位消杀人员说,按2月25日制定的消杀方案,市场物资清运出市场时,物资全面消毒作业也由各消杀队负责。待物质全部清运后,市场还将进行一次终末消杀作业,而后再进行现场样本采集并送检。

△疾控消杀人员在市场内消毒。

△疾控消杀人员在市场内消毒。

  1月26日,据央视报道,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首次从华南海鲜市场的585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阳性样本分布在市场22个摊位和1个垃圾车,其中分布在华南海鲜市场西区的阳性标本31个,占全部阳性标本的93.9%。

  早前,武汉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发现,华南海鲜市场名义上是海鲜市场,实际上是一个综合市场。市场西区存在野生动物交易,尤其是西区七街和八街靠近市场内部区域,存在多家野生动物交易商铺。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疾控中心检测数据显示,西区七街、八街靠近市场内部区域的阳性标本有14个,占全部阳性样本的42.4%。

  日内瓦时间2月28日,世卫组织在日内瓦召开新冠肺炎发布会。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去年12月的一些初始病例与华南海鲜市场有关,但另一些初始病例并没有与该市场有接触。穿山甲有可能是中间宿主,但尚不清楚细节。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同时表示,冠状病毒在某个地方出现,是自然史上的不幸事件。“我们需要了解病毒的来源以便于控制它,避免其再度来袭,而不是去责怪谁,或是哪种可怜的动物的过错,动物没有错。”

  不是唯一疫源地?

  “我第一次接触新冠肺炎患者,是去年12月29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会诊的时候。”3月2日,感染新冠肺炎39天后,重回工作岗位第一天,武汉金银潭医院副院长黄朝林告诉封面新闻记者,当时,因为有着传染病经验,他的警惕性较高。

  除副院长职务,黄朝林还有一个身份,湖北省医疗组专家。1月24日,黄朝林等人通过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论文显示,41个病例中,只有27个病例有海鲜市场暴露史。这篇论文还提醒注意,2019年12月1日首名发病患者,并无海鲜市场暴露史。

  黄朝林等人论文,和武汉市卫健委等部门发布的排查信息,却存不同。

  无论是2019年12月30日,武汉市卫健委医政处通知要求各区卫建(卫计)局、各委属医疗机构,“清查近期去过华南海鲜市场或在华南海鲜市场附近工作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还是2020年1月5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报送国家卫健委的《关于湖北省武汉市华南海鲜市场不明原因发热肺炎疫情的病原学调查报告》以及武汉市卫健委在第一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疗方案》中,华南海鲜市场均被视为新冠肺炎疫源地,并成为“众矢之的”。

  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包括一线医院、科研院所在内,众多科研人员“蜂拥而上”展开了疫源地溯源研究,使得新冠肺炎疫源地研究不断得到深入。其中,华南海鲜市场“不是唯一疫源地”说此起彼伏,从而让“疫源地在哪里”变得愈加扑所迷离。

  其中,直接提出“华南海鲜市场并非疫情发源地”,是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副研究员郁文彬(2月22日,封面新闻曾予以报道)。

  这项研究成果,于2月20日通过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通过官网发布。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办公室主任殷寿华短信回复封面新闻记者,“该论文处于预印本状态,其研究结果等待同行专家评议。”

  据论文报告,科研人员收集了公开数据库中覆盖四大洲12个国家的93个新型冠状病毒样本的基因组数据,基于120个变异位点得到58种单倍型(基因类型)中,来自华南海鲜市场患者样品单倍型与H1有关,而作为更古老的基因类型样本H3、H13和H38则来自华南海鲜市场之外。可见,华南海鲜市场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从其他地方传入进来,在市场中发生快速传播蔓延到市场之外。

  郁文彬副研究员作为第一作者的这篇论文发布后,立即引发“新冠病毒可能存在多个疫情发源地”猜想。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占秋对此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同一时期有多个发源地,有可能来源于不同动物、不同人或不同地域,这将给寻找病毒源头和疫情防控带来更多挑战。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2月28在日内瓦指出,关于任何疾病的来源,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冠状病毒是全球现象,在全世界都存在。

  “重要的是我们不要去责怪其地理来源,而是关注如何应对及遏制病毒。”

△消杀人员在市场西区展开消毒作业。

△消杀人员在市场西区展开消毒作业。

  被忽视的小诊所

  疫源地扑所迷离,新冠肺炎“零号病人”和“一号病人”是谁?至今也是一团迷雾。

  “零号病人”指的是第一个受感染,并开始散播病毒的人。流行病调查中,零号病人也被称作首发病例、标识病例。不过,这个携带了病毒的人,不一定会发病。因此,还有“一号病人”的说法,标记的是第一个出现症状的病人。两者不一定等同,往往还不是同一个人。在他们身上,流行病学家能找到重要的指征意义,为后续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

  去哪里去找“零号病人”或“一号病人”?多位流行病学专家支招:去医院找到发热病人病例。

  地理方位看,华南海鲜市场所处位置不仅特殊,而且周边医院较多。同时,还紧邻2019年春运40天发送旅客550万人次的汉口火车站。

  从华南海鲜市场向南行约500米,是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该中心负责武汉地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疾病预防与控制、疫情报告与信息管理等工作。

  武汉疾控中心对面,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疫情发生后,已被确定为新冠肺炎危重症收治定点医院。

  向西不到100米,是武汉市优抚医院。这是一家二级综合医院。据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12月12日,这里曾接诊一名发烧干咳患者,或是武汉市最早一批新冠肺炎患者。

  再以华南海鲜市场为中心,将视线范围扩大,封面新闻记者发现,往东2.3公里,是武汉中心医院后湖院区,往东南方向1.6公里是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往南1.9公里是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上述三家医院,目前都是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救治主战场。

  同时,从空中俯瞰,华南海鲜市场周边分布大大小小新旧小区数个。不过,据多位市场经营户透露,市场从业者多数租住在东区一墙之隔的旧小区。

  小区居民介绍,这里很早就发现有住户感染,小区大门右侧的武汉众生综合门诊部,或是最早接诊诊所之一。该诊所已于武汉封城前关闭,玻璃门上张贴通知显示:“内部装修,暂停营业15天”。

  据下沉该小区值守工作人员透露,诊所医生也被感染。封面新闻记者拨打诊所徐姓投资人的联系方式,提示语音显示,该手机号已启动通信助理漏话提醒,暂时无人接听。

  新冠肺炎“零号病人”和“一号病人”能找到吗?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曾通过认证微博表示,“就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而言,我对于找到所谓零号病人是比较悲观的。”

  3月5日中午12时许,华南海鲜市场内消毒几近收尾,数百个绿色垃圾箱里,装满了从市场东西区清运出来的囤积物。

  据现场工作人员早前介绍,囤积物将被转运到指定地点,作无害化处理。“一切从这里开始,一切也从这里消失,华南海鲜市场将变干净!”

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反思(一)张文宏复盘新冠肺炎④:中国传染病防控体系穿越寒冬

来源 澎湃新闻 和 华山医院感染科微信公众号“华山感染”

作者张文宏为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近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举世瞩目,社交媒体上的信息轰炸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为帮助大家了解疫情的动态变化,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微信公众号“华山感染”持续更新疫情相关数据,并邀请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王新宇等专家就疫情的变化趋势、热点问题及相关注意事项,专门进行答疑解读。

  张文宏是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他所领衔的华山医院感染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参与过“非典”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救治,张文宏也是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自武汉疫情发生以来,张文宏一直跟踪,已在“华山感染”连撰数文,他的文字既专业严谨又通俗易懂,澎湃新闻经授权转发,我们希望“华山感染”的这一组文章对读者更理性地看待疫情、更有效地做好自我防护工作有所裨益。

  复盘时刻

  我们和世界好像处于两个半球,我们正穿越寒冬,世界则刚从秋天出来。我们很庆幸,没有在寒冬中冻僵,但是我们更应该为下一个寒冬做准备。人类历史长河,寒暑交替是规律,岁月不会一直静好,放下傲慢,心怀谦卑,再带点焦虑,世界一定会更好。让我们一起为世界和中国再复盘,找到明天的路。

  复盘美国——第一阶段

  防控要点:

  外防输入,稳住经济

  美国的第一例病例确诊于1月21日,是一位从武汉返回华盛顿州的30岁男性(很巧,上海的第一例确诊于1月20日确诊,为武汉输入,随后上海启动应急响应),当时他住在特殊的隔离病房中,并接受了机器人听诊。同时,他也是第一个服用治疗埃博拉病毒的实验性药物瑞德西韦的患者。当时报道他在服用该药物后迅速治愈,也拉开了在此次疫情中出尽风头的瑞德西韦药物临床研究的序幕。

注:图片来源网络

注:图片来源网络

  而随着中国疫情的升级,美国输入性病例的不断增多,1月31日,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宣布美国进入国家卫生紧急状态。美国总统特朗普从2月2日(星期日)起,对过去14天抵达中国的非美国籍人士实施了暂时的入境禁令。

美国卫生部部长亚历克斯·阿扎尔(Alex Azar) 图片来源: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0/01/31/coronavirus-public-health-emergency-110071

美国卫生部部长亚历克斯·阿扎尔(Alex Azar) 图片来源: https://www.politico.com/news/2020/01/31/coronavirus-public-health-emergency-110071

  似乎,美国全面抗疫的战役打响了,那么,美国在过去一个月内,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美国是科研、医药大国,医学科研的能力十分强大。疫情开始后,在1月到2月份之间,包括美国疾控、多个医药龙头企业、多所高等学校都迅速启动,开展对于疾病诊断、疫苗等方面的研究。目前吉利德公司的瑞德西韦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新冠疫苗也计划在4月份投入临床试验。

注:图片来源网络

注:图片来源网络

  同时,美国各界都在极力地“稳定军心”,多个政要公开表示目前美国新冠的风险很低,呼吁民众理性对待。

2020年2月2日,芝加哥春节游行在中国城举行,芝加哥市长不戴口罩参与,鼓励民众 注:图片来自@ 芝加哥侨学网

2020年2月2日,芝加哥春节游行在中国城举行,芝加哥市长不戴口罩参与,鼓励民众 注:图片来自@ 芝加哥侨学网

  点评

  而在几乎同时,上海迅速启动了一级响应,全国各地也启动了一级响应。而世界各个国家基本采取的是边境控制,并没有在初期开启国内高级别的预警。

  因为美国是联邦制的国家,各级州政府也做出了相应的应对。美国对待新型冠状病毒这个输入性疾病的态度是谨慎但克制的。美国社会对于该疾病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但大部分主流的意见认为这对于美国来说更像一场“严重的流感”。

  点评

  针对一个新发传染病,如果早期的死亡率不高,全球都很难会立即启动一级响应的,这也可以从各个国家目前的反应中看出。事实上,如果没有武汉的前车之鉴,中国各地也很难启动一级响应。而且世界上各个国家是否能够采取与中国类似的一级响应也是个国情问题。

  美国在各个宣传中,强调手卫生,但不强调佩戴口罩,强调患病后及时就诊,但也不断重申该病对年轻人和健康人的危害性较小。在当时中国疫情的形势逐渐明朗的情况下,美国这些举措也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当时社会的过度反应。

 注:图片来源美国疾控

注:图片来源美国疾控

  点评

  中国和新加坡的疫情防控,让美国心里有些底了,所以不想太影响经济,大不了和2009年大流行H1N1流感一样处理。而随着美国疫情的逐渐变化,从上周起美国多个地区也逐渐开始增加防控力度,今天美国也已经加大对医疗保险的投入,为重症患者的诊断和救治做了准备。也是十足的未雨绸缪的。

  但这个过程中,美国的一些政策和措施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美国在疫情的初期,主要的筛查对象是严格控制的,患者必须曾经前往中国,或者接触过确诊患者,或者症状较重。这样的筛查限制也招来诟病,曾有多个报道讲述了患有“感冒”症状的患者无法得到筛查的情况。而美国疾控总的检测量也非常低,受到了媒体的多方指责。

纽约长老会医院急诊科医师马特。麦卡锡媒体访谈 注:截图来自网络视频

纽约长老会医院急诊科医师马特。麦卡锡媒体访谈 注:截图来自网络视频

  点评

  从这点来看,美国的做法和中国武汉早期的做法其实是一致的,按照普通的冬季病毒性感染,各国采取的态度一般都是如此。哪怕知道有新发传染病的风险,只要病人不多,美国也不担心。

  2月中旬,美国疾控曾将一套核酸检测试剂盒发放到州和地方卫生实验室,但后续因为试剂盒缺陷,不得不替换试剂盒。这导致2月份各个州和地方的实验室无法快速做出诊断,核酸检测一度停滞。

  此外,由于市场制度的原因,美国前期对于检测新冠的报销也受到医疗保险公司的限制,初期无法报销非高危人群的新冠病毒检测,这样也导致了报道例数比实际要低很多。

  同时,由于美国的政府制度等原因,美国所有的确诊患者都没有公布其生活轨迹,包括居住社区、工作场所等,而仅仅公布了就诊医院。这样的措施能否有效地协助社区传播的阻断,也仍然存疑。

美国公布的信息整理,患者生活轨迹信息非常少。 注:图片来源 @一亩三分地Warald

美国公布的信息整理,患者生活轨迹信息非常少。 注:图片来源 @一亩三分地Warald

  点评

  这就是为什么一旦出现社区大规模传播之后,采取季节性流感的处理方法就成为必然的选项了,因为每个病例都不能彻底追踪了,你希望美国疾控人员像我们疾控的兄弟们没日没夜工作?那估计也是做不到的。所以一旦他国出现全国性蔓延,无论是美国还是新加坡,都是自动启动流感应急方案,这也是为什么此次疫情被认为是相当于严重的流感流行。

  美国加州的Solana在2月26日出现了美国首例无法追溯感染途径的病例,2月29日华盛顿州kirkland一家名为LifeCare的养老院出现了聚集性病例。而截至3月3日,在美国加州、华盛顿州和佛罗里达州共出现了十余例不能追溯感染途径的病例。这提示美国多个州已经出现了社区传播,而社区传播则意味着美国的疫情已经不能停留在严防输入性病例上,而进入到了必须打破本地传播链的关键的第二阶段。

 注:图片来源美国疾控

注:图片来源美国疾控

  点评

  无明确传播途径的社区感染病例发生,一般会触发高级别的预警,所以加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但不代表会采取和中国一样的措施。可见美国的第一阶段防控要点是外防输入,稳住经济。但第一阶段里面,美国对于筛查人群的严格限制,仅筛查有严重症状、中国旅游史、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等,也使得想要达到百分百防御成为了不可能。在意大利、韩国等地疫情陆续爆发后,美国也从输入性病例逐渐出现了本地传播病例。从此进入了疫情的第二阶段。

  复盘美国——第二阶段

  社区传播阶段后的应对措施,还是以不影响经济为选项

  目前全美多个州都已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不少地区出台了包括旅行限制、学校停课等措施。

  3月1日,美国疾控终于宣布放开“确诊权”,将确诊新冠的权利下放到各地级别达标的实验室。

  3月3日,《纽约时报》在报道中连发三问,指责在严峻的疫情面前,美国疾控仍坚持使用有权限的、自主研发的试剂盒,导致前期检测进展缓慢。而哈佛大学流行病学专家迈克尔。米娜博士认为,这是美国化思维作祟,主要来源于“美国公共卫生实验室不会随便效仿他人”的想法。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注:图片来源网络

纽约时报报道截图。注:图片来源网络

  截至北京时间4日上午9时,美国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达122例,死亡病例9例。

  目前,各个州政府都在呼吁医疗保险公司进一步免除或减免新冠检测费用,而一旦检测的限制被放宽,美国的确诊病例数可能会进一步显著上升。

  点评

  美国的疫情防控,似乎才刚刚开始。比较美国和新加坡,可以发现国际发达国家通用的防控策略,采取的都是较为稳健的策略。和新加坡类似,美国没有宣布取消大规模的活动,没有强调口罩的重要性。包括特朗普在内的美国多个政府机构目前面对新冠的态度,也是把它定位成了一场“严重的流感”。这样的策略制定的背后,是基于当时新冠对于美国仍是一个输入性疾病,且当时中国的疫情已经逐渐明朗,世界对于新冠的重症率和致死性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不再是盲人摸象的状态了。同时,该项策略也能最大层面地维稳经济。从这点来看,对于武汉初期的情况,我们也能理解,真正立即做到一级响应也是极为困难的,钟南山院士到达的时间点说明我们武汉早期的“佛系”抗疫失败,必须迅速转入一级响应的方式了。在此之后,全国各地的迅速响应,现在看来全球可以做到这点的国家也不会太多。其中特殊的原因是中国武汉的病例是暴发性增长的,而其他国家是以少量输入性为主。

  再来看美国。从1月21日发现首例输入性病例,到2月末起美国各个州相继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到3月1日美国疾控下放确诊权。面对这场新发的传染病,从目前国外的疫情发展来开,美国,乃至国外多个国家政府机构的反应时间似乎都不甚令人满意,从而导致了本地疫情的流行。这背后的原因也值得探讨。

  面对未知的疾病,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暴风之眼。从美国的做法来看,如果是美国政府处理当时武汉的疫情,大概率走的路子会是2009年H1N1大流感的路子,一开始认真防控,一看死亡例数不比季节性流感更多,那么就按照季节性流感来做。这样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可以控制到最低。新加坡的防疫,李显龙总理一开始就说了:“如果确诊病例持续增加,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的策略。如果病毒已经扩散,追踪密切接触者的作用微乎其微。如果我们继续让所有可疑病例住院隔离,医院肯定无力支撑。如果新冠肺炎的致死率维持0.2%低水平,就如流感(0.1%),那么我们的策略就必须调整。轻微症状病人看家庭医生,在家休养,让医院集中资源照顾最有需要的老人、小孩和那些有并发症的病人。”

注:数据来源WHO和美国疾控。事实上,可以看到新冠的致死率还是高于季节性流感的。

注:数据来源WHO和美国疾控。事实上,可以看到新冠的致死率还是高于季节性流感的。

  点评

  在哪个时间节点该做哪些决策才能避免最小的生命、经济、社会损失,也是未来各国政府面对新发传染病不可回避的一个难题。总之,中国采取目前的封城,以牺牲中国的经济为代价,尽一切努力减少对全世界的输入,给世界赢得了充分的时间建立诊断体系,同时评估该病的病死率,客观来讲都称得上是负责任的了。

  中国:下一步的打法

  兼具体系建设,内外兼修,迈向光明的未来

  习主席在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关于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与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今后中国的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必以此为蓝本,展开新的防控体系建设。基于对武汉疫情的复盘,基于当前全球蔓延后各国的措施以及防控效果,我们目前基本可以判断当前体系改进的要点与重点。

  每次重大的灾难提供给我们的都是自我修复自我成长的能力。勇于自我修复,自我成长,这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力量。

 注:图片来源网络

注:图片来源网络

  李文亮医生与张继先医生示警背后所隐藏的技术价值

  这次预警体系中大家关注的是两位了不起的武汉英雄医生——李文亮医生与张继先医生。一位是眼科医生,一位是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呼吸科主任。他们以各种形式向社会发出了预警。李文亮医生看到了一张测序的结果,向社会发出了可疑SARS的警告,而张继先主任在29日正式上报江汉区疾控中心,成为正式申报疫情的第一人,申报了无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式的家庭成簇发病的病例。

 左:李文亮医生;右:张继先医生;图片来源网络

左:李文亮医生;右:张继先医生;图片来源网络

  其实,每年到了冬季,会有大批病毒性肺炎的病人到医院,其中流感病毒可能是占了很高的比例。美国今天的流感感染病例数已经到达2000万。当前大多数医院其实并不具备检测流感和各种病毒的能力。那么,如果对于成簇分布的病毒性肺炎都申报,我们的疾控是否具备流调和处理能力呢?

  所以,各大医院体系建设的第一关,就是有一个能够对常见病原学有很强诊断能力的科室,由于病原体可能会感染到各个部位,所以在国际上一般都是由感染科对可疑病人首先进行会诊,进一步和临床微生物科合作,迅速进行病原体的鉴定。这样常规的病原体检测首先就能全部鉴定出来。剩下来不能鉴定的病原体,那么可以依靠权威的感染性疾病科(从我们自身的经验来看,可以看华山医院公众号中的两篇文章,分别是第一时间鉴定出猪疱疹病毒的跨物种传播,和非洲锥虫病的输入性感染,点击可直接查看)来帮忙鉴定。如果不能鉴定,那么直接向疾控汇报。成簇分布的不名原因感染,可以向疾控报告。疾控可以启动强大的直报系统。

 注:图片来源网络

注:图片来源网络

  目前中国疾控的直报系统非常强大,这是事实,只不过在这次疫情中被人诟病,以为是花架子。其实不是的,这个系统对于已知的病原体(如MERS,2009大流行株H1N1流感病毒)或者传播不快,有限传人的病原体(如H7N9禽流感),这个系统比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厉害。但这个系统经受不起大量垃圾信息的摧毁。比如说,每年各地都报了大量的病毒性肺炎,一个冬季,每个城市至少数万例吧,你说这个系统还过来帮你一一鉴别,最后告诉你是流感、疱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这是不现实的。所以一个有效的申报系统首先要有有价值的信息才可以。这说明,我们必须对当前不明原因肺炎申报体系进行改造。

  如果一切重来,我们希望更快,更强大,更安全

  我假设,如果一切可以从来,再回到武汉。我们首先要有强大的传染科和临床微生物科体系。这个体系各地应该有一个网络,这个网络相当于新加坡的800个公共卫生门诊。一旦出现成簇性病例,我们立即采取边申报边隔离。等待疾控的鉴定是一方面,率先建立隔离体系是我们医院要做的。所以下阶段,我们应该有一个强大的基层医院防控体系。一旦出现张继先医生发现的情况,传报的同时,应该立即启动隔离。而这个体系除了有隔离病房外,还要有一群具备扎实感染性疾病防控知识的队伍,甚至可以对病原体进行早期的鉴定。这一点无论美国,还是新加坡,都是非常强的。我们今后应该加大在这方面的投入,让我们有一支医院公共卫生正规部队。可疑传染病,从眼科医生和呼吸科医生这里传报出来,本身就说明我们需要建设这支正规军、常备军,国家才会安全。把敌人阻断在第一线,而不是全城暴发后才让疾控来收拾。

 注:图片来源网络

注:图片来源网络

  其次,两位医生留下的宝贵经验我们必须记住。我们应该极大地强化一线医院的疾病识别能力。第一批的部分医生得到的数据事实上没有得到所在医院的核实,所以他们没有采取正规的传报途径。而如果我们的医院或临床医生们,对于各种以感染为主要病因的疾病能够进行甄别,区分各种常见的病毒和细菌。并且在发现如SARS类的传染病后,除了向疾控传报外(全球一般接到报告后的处理都不会比中国更快),感染科和临床微生物科如果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医院网络的力量,拥有对这个病毒进行分析的能力(笔者所在的医院参加了疾控领导的上海第一例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当地医院或者上一级的医院今后都应该具备这些能力),那么医院层面能够尽快鉴定病原体,随之马上启动隔离,避免进一步的扩散。当疾控接手的时候,就不会有接近2周的犹豫期。这个在公共卫生体系里面属于第一道关口。中国是完全有能力建设这个网络体系的。因为我们有极为强大的公立医院网络,目前设备基本都具备。

  最后,对于我国感染病防控的未来,其实涉及的远远不止今天谈到的早期预警和快速反应。而是习总书记所说的:

  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要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及时有效捕获信息,及时采取应对举措。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推进人口健康、生物安全等领域科研力量布局。

  最后,希望世界快点好起来,春暖花开,平安喜乐!

  致谢:向对这篇提供信息支持的在美华人表达感谢!

(作者张文宏为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

中国疫情的一个积极副作用是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截止到3月4日,中国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只新增125例,其中湖北有114例。死亡31例。总共确认感染者80151例,死亡2943例。现在,确诊病例例包括一些输入病例,来自意大利和伊朗。

疫情爆发,中国采取比世卫组织要求更严格的措施来对待,那就是隔离,认真隔离,让人们宅在家里。大街上没人没车,往日的车水马龙完全不见踪影。这个措施的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大地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

由于工厂,企业交通都阻断关闭了,甚至是中外飞机几乎都中断了将近一个月,从温室气体排放的角度,却是一个胜利。温室气体排放比去年同期降低了25%。这个数据是Carbon一个二氧化碳网站,能源与空气净化研究中心发布的这个信息。

中国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尽管是短时间终止排放也会有很大差别。据纽约时报向Lauri Myllyvirta显示,仅三个星期,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就减少了1.5亿吨,相当于瑞典全国三年的排放量。

不管是因为交通阻断还是大规模疫情爆发造成的工业生产下降,其典型的后果就是温室气体排放的减少。每年中国春节放假期间燃煤使用量都是大幅降低的。尤其是今年从1月25日开始的春节假期。然后,一恢复正常,就又开始了大幅上升。但是,今年在节后,温室气体排放依然大幅减少是因为中国政府延长了新年假期,限制了旅行和大型集会以减少新冠病毒传染。

当新冠病毒传染结束以后,估计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还是会很快就会提高。因为那时工业生产也会极度反弹要把过去的损失补回来,自然温室气体排放也会提高。

《瑞典日报》报道中国人疫情之下宅在家里不忘学习的精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日报》3月4日在14版整版报道关于中国抗击新型冠状肺炎,如何在家里应对。题目是《抗击疫情宅在家,虚拟课堂来参加》。

《瑞典日报》驻京记者玛丽安娜.伯克伦德在北京访问了一个五岁儿童吕思博(音译)的家,透过这样一个家庭,折射出中国几亿家庭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下是如何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如何憋在家里,就是把病毒憋死的努力。

首先就是儿童的虚拟课堂。今天开学了,但是,孩子们不是到学校去手拉手,说说笑笑,而是家长给孩子们放一段视频,老师在一个装饰得五彩缤纷,还有很多玩具的房间背景下,通过视频和孩子们打招呼,上课。这就是中国1.8亿的孩子们宅在家里的情景。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开学,依然呆在家里,但是,课程照样进行。政府给了教学指导,孩子们通过网络或电视来上课。五千多万小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来上课。

吕思博不但有网课,还有家教英语和太极。因为呆在家里,太极课取消了,但是家教英语依然通过网络进行。他说,这样他可以一边上课,一边吃东西。如果到老师家或者课堂上,他不能吃。但是,他很想念太极课,也想念和住在附近的小伙伴儿玩耍。现在,他只能自己在家里玩儿。

吕思博的妈妈说,所有的孩子都不能互相接触。一开始,他确实是非常难受,经常抱怨。但是现在习惯了,在家里有很多吃的。可以看社交媒体上的各种好玩儿的节目。不光是看电视,或者是玩儿游戏。

对于父母也是一个考验。他们有自己的公司,是在海淀的一个市场卖鸡的。疫情爆发,他们的生意关闭。经济损失可想而知,他们现在是靠积蓄过日子。“如果我们不工作就没有收入,所以,我们也在看是否我们的房租可以减少一两个月”。

这也是中国数百万计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尴尬局面,因为疫情爆发,他们被迫宅在家里。据调查,餐饮业估计已经损失了85亿美元。中国有8000万中小企业,为两亿人提供就业。现在政府在考虑采取一些纾困措施,例如在缴费,租金和贷款利率方面都给一些优惠政策。

吕思博在家里有各种玩具,有时他和妈妈一起打乒乓球,打累了就躺在地板上假装游泳。总之,他的两腿不闲着。记者问他是否知道迫使他宅在家里的病毒是什么,他说:

“我知道它叫什么,(如果染上了),人会死。但是,我不害怕,因为如果我呆在家里不出去,就不会有问题。”

记者要离开的时候,吕思博拿出他幼儿园的照片,指出哪个是他的好朋友,哪个是他喜欢的老师。吕思博不反对和父母在一起。但显然,他也很想念他的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