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post Exclusive Interview with Chinese Ambassador Gui Congyou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Stockholm, Sept. 6(Greenpost) — August 18th marked the three year anniversary of Chinese Ambassador to Sweden Gui Congyou’s mission in Sweden.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he has visited many places in Sweden and has been engaged with many ordinary people, prominent figures, business people and politicians in addition to foreign ministry colleagues in Sweden. He has impressed many and he said he also learnt a lot from Sweden. What will he do to improve Sino-Swedish relations in his next three years mission? Greenpost founder and chief editor Xuefei Chen Axelsson had a written interview with Ambassador Gui recently.

Q: Hello Ambassador Gui, by August, you have been in Sweden for three years as an Ambassador. During the past three years, you have visited many places in Sweden, what is your impression about Sweden?

A: Over the past three years, I have visited two thirds of the Swedish provinces and have contacted and widely exchanged views with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I visited many enterprises, factories and farms, got to know Swedish social, cultural and economic characteristics and understood the wish and thoughts of Swedish people on Sino-Swedish relations. I made a lot of friends in Sweden and I got a lot of unforgettable memories on Swedish people. I felt Swedish people are very kind and enthusiastic about China. With very friendly emotion, they all support further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in various fields. I think most of Swedish people are willing to deepen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with China.

I was so impressed by Swedish beautifu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eople’s high awarenes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such an environment with blue sky and clean water, I often discuss with my Swedish friends on how to combine Swedish advance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practices with China’s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of being innovative, coordinated, green, open and sharing. We have reached a consensus that China and Sweden shared similar development idea and mutual compatibility in various industries and there will be great potential in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We believe that China and Sweden are able to join hands to play a bigger role in dealing with climate change and pushing forwar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Q: How do you comment on current Sino-Swedish relations and what is your prospect on the future of Sino-Swedish relations?

A: This year marks 70th anniversary of Sino-Swedish relations. 70 years ago, Sweden took the lead among western countries to surpass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to become the first country to establish diplomatic relations with China. Over the past 70 years, friendly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have been the main melody of bilateral relations and China has always treated Sweden as a friend and important cooperation partner.

Now we are the largest trade partners for each other both in nordic region and Asia. Sweden has kept its surplus for many years in trading with China. China and Sweden enjoyed clos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culture. China and Sweden also kept good communication in multilateral relations, jointly advocated multilaterism, free trade, against trade protectionism, in favor of maintaini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multilateral trade, devoted in peaceful solutions for regional conflict and hot issues and jointly made positive contributions to world peace and development.

The poli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ast 70 years of friendly cooperation was mutual respect, equality and non-interferience in each other’s internal affairs. The experiences over the past 70 years has always proved that as long as the two sides abided by such a principle, the bilateral relations will develop smoothly, bilater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will be carried out smoothly. On the contrary, there would be difficulties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would be affected. Upon the 70th anniversary, we should keep the initial goal to surpass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ide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ides, root out the intervention and make joint efforts to push forward Sino-Swedish relations to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Q: In your opinion, in which areas can China and Sweden have more cooperation?

A: Currently, the Covid 19 is rampagnt in the whole world. Global economy slows down, there is a lack of driving force in economic increase, there are many unstable and uncertain factors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This has imposed a new challenge to all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a and Sweden. Opening up to the outside word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policies in China. China has been insisting on opening up and achieving a win-win situation and committed itself to contributing to mankind’s common destiny. As the first cargo trading country and the second foreign investment destination in the world, China’s contribution to the global economic growth has exceeded 30 percent for many years. Facing the current global crisis, China has steadily resumed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ion, economic revival trend is stable and China has shouldered its responsibility in helping revive world economy. During the second quarter of this year, China’s GDP growth rate reached 3.2 percent.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in July increased 6.5 percent compared with that of last year. It is predicted that during the later half of the year Chinese economy will continue to grow. This will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for Sino-Swedish cooperation. China and Sweden can have deep cooperation in high level manufacturing, biological, medical and pharmacieutical field,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green transpor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smart city. Recently due to the Covid 19, medical care and health, transnational online shopping has seen an increase and can become new economic growth sectors. I hope industries in both sides should grasp the opportunities and actively tap the potential for solid cooperation.

Q: Can you briefly introduce China’s efforts and experiences in fighting against Covid 19?

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is year, Covid 19 broke out in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becoming the most severe public health crisis in the world since the second world war bringing severe impact on the world on many aspects. Covid 19 also brought about unprecedented blow to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Facing such sudden and severe test, Chinese government insisted on prioritizing people’s lives and health among other aspects and launched a people’s campaign against the virus and put the virus spreading under control by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isolation methods. 1.4 billion people acted in concert to isolate the virus by taking well coordinated measures to protect people’s lives and health. Meanwhile, China also well coordinated in pushing forward the work of controlling the virus and resuming the manufacturing orderly and steadily.

China insisted on new development idea and Chinese economy sees a good trend by turning from negative growth into positive growth of 3.2 percent during the second quarter becoming the first country in the world to realize the positive growth. China’s growth has injected confidence and driving force for the world economic growth.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 stressed that mankind live in a common community. Unity and cooperation are the most powerful weapon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defeat the virus. Since the outbreak of the Covid 19, China has held on the mankind common community idea and supported many countries to fight against the disease. President Xi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diplomacy with head of state in various countries and voiced his view of joining hands with various countries to deal with the Covid 19 together. China has donated 50 million dollars to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provided emergency medical material to over 150 countries 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China will continue to take a series of measures to consolidat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fighting against Covid 19. The measures include providing 2 billion dollars of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establish global humanitarian emergency stockhouse and communication hub, establish hospit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and make the vaccine as global public product after the successful production of covid 19 vaccine in the future. China will resolutely join hand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cluding Sweden to deal with the Covid 19 and establish mankind health community.

Q: What is your expectations on overseas Chinese in Sweden?

A: Chinese home and abroad are forever belonging to the same family. Since long time ago, overseas Chinese in Sweden have kept Chinese traditional morality, self independent, diligent and actively melted in the Swedish society and contributed to the Swedish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eanwhile, Chinese in Sweden also continue to carry on their Chinese culture and put up forward proposals for China’s development pushing forward Sino-Swedish friendly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I was impressed. When China encountered the Covid 19 in January, overseas Chinese in Sweden immediately organized donation activities to collect funds and buy medical products and some even help send the products to Chinese hospitals in person. China’s achievements in fighting against Covid 19 so far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overseas Chinese efforts. The motherland will never forget your contributions!

Since the outbreak of Covid 19 in Sweden, many overseas Chinese began to work hard for Sweden’s campaign against Covid 19. Many Chinese associations have actively helped each other and kept yourself healthy. Currently the virus is still spreading in the world including Sweden, I just hope that you continue to protect yourselves from being infected, while deeply melting into the local society, pushing forward Sino-Swedish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in various fields and actively shouldering the responsibility of being a good bridge between China and Sweden so that bilateral relations will further develop. Your proposal, suggestions and efforts are welcome.

王毅外长就中美关系接受新华社专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雪霏)众所周知,中美关系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中美之间经历了风风雨雨,一直在曲折中前进,但是,从来没有偏离向前的大方向。只要搞好中方的重要关切,其他方面都好说。什么时候,美国遵守三个联合公报,什么时候,中美关系就顺利,什么时候,美国不遵守三个联合公报,搞自己的各种法规,中美关系就会出现波折。不过,无论如何,中美关系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 40多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之所以能够实现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双方都坚持了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搁置了彼此意识形态的差异。1972年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强调,中美双方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有一个新的开始。尼克松总统也明确表示,中美存在巨大分歧,但促使两国走到一起的,是双方拥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两国发表的上海公报载明双方愿意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共识。

  2020年8月5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专访。全文如下:

  新华社记者:美国务卿蓬佩奥近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发表讲话,声称自尼克松总统以来美历届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没有取得美方预期目标,已经失败。美国内很多人质疑、批判蓬佩奥讲话内容,认为没有提出清晰可行的前进道路,而更多是“意识形态咆哮”。你对此有何评论?

  王毅:所谓“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失败”的论调重拾冷战思维,完全否定了中美交往几十年来取得的成果,不仅是对历史进程的无知,也是对中美两国人民的不尊重。这种散布“政治病毒”的做法理所当然会受到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质疑和批评。

  40多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之所以能够实现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双方都坚持了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搁置了彼此意识形态的差异。1972年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强调,中美双方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有一个新的开始。尼克松总统也明确表示,中美存在巨大分歧,但促使两国走到一起的,是双方拥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两国发表的上海公报载明双方愿意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共识。

  之后的历史告诉世人,双方共同做出的这一重大抉择是完全正确的。建交40多年来,经过双方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美关系成为世界上相互交融最深、合作领域最广、共同利益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双边贸易额较建交之初增长了250多倍,达世界五分之一,双向投资从几乎为零攀升到近2400亿美元,每年人员往来达500万人次。两国在涉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几乎所有全球性问题上都肩负着重要责任。这些都是不容否认,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40多年后的今天,中美在社会制度等很多方面仍然完全不同,但这种不同过去、今天和将来都不会也不应影响两国继续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双方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改变对方,而是应尊重对方人民做出的自主选择。中国几十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适合中国,始终得到中国人民最广泛、最坚定的支持,同时也造福给这个世界,惠及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各国人民。中国一定会继续按照人民的愿望,不断发展进步并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任何人试图阻挡或者改变这一进程,不仅是自不量力,而且是自寻烦恼。

  新华社记者:一段时间来,美方一些人不断声称,美中关系长期不公平、不对等,美方是中美交往中“吃亏”一方,美国帮助重建了中国。你认为这是否符合事实?

  王毅:中美合作从来都不是一方给另一方的恩赐,也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剥夺,中美双方从合作中都获得了巨大收益,不存在谁吃亏、谁占谁便宜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通过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形成相互融合的利益共同体。中国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同世界各国包括美国的开放合作,同样,中国的不断成长也反过来为美国等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据统计,中美经贸关系支撑美国260万个就业岗位,两国贸易平均每年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850美元的生活成本。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累计已超过7万家,年销售额达7000亿美元,其中97%都是盈利的。即使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绝大多数美国企业仍希望继续留在中国,并且逆势扩大对华投资。如果真像某些人所说,中美之间的合作是不公平、不对等的,这种状况怎能持续几十年之久?中美关系怎能发展到今天的这种深度和广度?

  当然,全球化与自由贸易在创造发展红利的同时,也会给各自的经济结构和利益分配带来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自身改革来加以调整,而不是自己生病,却让别人吃药。一味把责任归咎于别人,甚至指望通过所谓“脱钩”来解决问题,那只会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最终还会进一步伤害美国的企业和人民。

  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各国利益相互交织。中方一向主张,中美两国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没有必要相互排斥,完全可以相互借力、相互成就。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受疫情严重冲击,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理应坚持平等互惠,以合作而不是脱钩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为这个世界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新华社记者:近段时间,美方采取了一系列破坏中美人文交流的消极举动,包括骚扰中国留学人员、干扰正常学术交流、限制打压中国媒体等。很多人认为,麦卡锡主义在美幽灵重现。你认为中美真的会陷入“新冷战”吗?

  王毅: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最严峻的局面,各领域交流合作均受到严重干扰,根本原因是美国国内一部分政治势力出于对中国的偏见和仇视,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编造各种谎言恶意抹黑中国,制造各种借口阻挠中美之间的正常往来。他们这么做,就是想复活麦卡锡主义的幽灵,破坏中美之间的联系,煽动两国民意的对立,损害两国互信的根基,从而把中美再次拖进冲突与对抗,把世界重新推入动荡与分裂。

  中方不会让这样的阴谋得逞。我们坚决反对人为制造所谓“新冷战”,因为这完全违背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背离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当年冷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痛苦绝不应重演。共谋和平,共促发展,才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愿望。如果谁要在21世纪的今天挑起所谓“新冷战”,那他就站到了历史前进的对立面,就是国际合作的最大破坏者,就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今天的中国并不是当年的苏联,我们更无意去做第二个美国。中国从不输出意识形态,也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持之以恒做世界和平的推动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到,美国本届政府对中美之间进行对话态度冷淡,不断宣称“对话无用论”。蓬佩奥近日还声称,对中国要采取“不信任并核查”做法。你对此有何评论?

  王毅:当代国际关系中,对话是解决分歧的明智选择,是建立互信的正确途径。要对话不要对抗,不仅是中方的立场,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中美作为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各异的两个大国,有着各自的利益和关切,这很正常。关键是任何时候都不应单方面关上对话的大门,任由分歧、误判甚至对抗来主导两国关系。

  中方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我们愿意堂堂正正地与美方开展坦率有效的沟通,准备以冷静和理智来面对美方的冲动和焦躁。我们随时可以与美方重启各层级、各领域的对话机制,任何问题都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谈。我们还提出可以梳理制定关于合作、对话、管控分歧的三个清单,并为下步交流确定路线图。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敦促美国放下傲慢和偏见,通过平等和建设性对话,缓解当前的紧张局面,回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正确轨道。这才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新华社记者:近来香港问题在中美关系中非常突出。美方认为中方实施国安法是放弃了“一国两制”,对香港出台了一系列制裁措施。美方是否会在香港问题上制造更大麻烦?

  王毅: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不干涉内政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任何国家都不会容许别国肆意破坏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最近一次会议上,70余国支持中国正当立场,谴责利用香港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声音和公正立场。

  国家安全立法是一国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各国的普遍法律实践。制定香港国安法弥补了香港长期以来存在的法律漏洞,有利于使“一国两制”方针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有利于保障香港的长治久安。数百万香港市民自发签名力挺国安法,说明香港民众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说明制定国安法深得人心,势在必行。

  “一国两制”是中国的既定国策,维护好、发展好“一国两制”,靠的是祖国内地的鼎力支持,靠的是更加完备的法律环境,靠的是香港同胞的团结奋斗。粗暴干涉香港事务的言行恰恰是在破坏“一国两制”的健康运行,必将遭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所有炎黄子孙的坚决抵制。

  新华社记者:近日美方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声称总领馆是中方间谍和盗窃知识产权的枢纽,中方已做出对等反制,关闭美驻成都总领馆。你是否担心中美“外交战”轮番升级?

  王毅: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是中美建交之后中方在美国开设的第一个总领馆,一直都是中美友好的重要象征。40多年来,驻休斯敦总领馆为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在疫情期间,也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为美国南部地区与中国开展抗疫合作搭建了重要桥梁。关闭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总领馆,就相当于关闭了一扇中美两国人民相互沟通了解的窗口,对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和民间友好都造成了损害。而且美方所罗列的所有理由都是欲加之罪,信口雌黄,没有一条能拿得出证据,经得起检验。

  对于美方的蛮横无理,中方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我们的反制措施合情、合理、合法,也完全符合外交惯例。中方没有意愿也没有兴趣与美方打什么“外交战”,因为这只会对两国人民的利益造成更多损害。发动“外交战”也并不证明美国的强大,反而暴露出美国越来越缺乏自信。如果美方还要一错再错,那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新华社记者:美方对华为全方位围堵打压,并扬言联合其他国家打造“清洁国家联盟”。很多人认为,美方举动实际上反映出内心的焦虑和恐惧。你对此怎么看?

  王毅:在没有任何真凭实据情况下,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不择手段地围堵打压中国一家民营企业,演绎了一场教科书式的霸凌。任何人都一目了然,美国的目的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科技垄断地位,剥夺其他国家的正当发展权利。这种毫不加掩饰的霸道,不仅破坏了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也损害了自由的全球市场环境。我要再次强调,包括华为在内,许多目前被美国单边制裁的中国企业都是无辜的,他们的技术和产品也是安全的,从未对任何一个国家造成危害。反而是“棱镜门”“梯队系统”这样的丑闻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美国在全世界窃听、监控其他国家的不良行径已是世人皆知。美国并没有资格打造什么“清洁国家联盟”,因为它自己早已满身污迹。

  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推进。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维护公平、公正、开放、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让安全、可靠、优质的信息技术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各国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新的动力。希望美国也能改变狭隘自私的心态,重回开放与合作的正道。

  新华社记者:一些美方政客近期频繁攻击中国共产党,极力挑拨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在中美建交41年后的今天,美方这么做,你认为是出于什么动机?

  王毅:美国国内总有一股势力,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们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遏制中国,搞乱中国。

  明年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首百年,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彻底摆脱被殖民、被奴役的命运,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和独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中国从一穷二白建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让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40多年前的不到200美元增长到如今1万多美元,让8亿多人彻底摆脱了贫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奋斗彪炳史册,是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是历史的阅卷人。中国的制度好不好,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在中国进行了13年连续调研,他们的调查显示,中国人民对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满意度高达93%。近年来,不少国际机构的民调也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超过九成。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关系如同鱼和水一样交融,如同大地与种子一样共生,试图割裂和挑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血肉联系,就是与14亿中国人民为敌。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强大自信,同时我们尊重世界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无意同任何国家进行制度竞争,无意同任何国家搞意识形态对抗。我们也希望美方能尊重中国的社会制度,尊重中国人民的选择,放弃注定失败的干涉主义。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勇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新华社记者:蓬佩奥鼓吹成立新的“民主联盟”来应对中国,胁迫其他国家在所谓“自由”和“专制”之间做出选择。但我们注意到他的这番话在国际上应者寥寥。你认为美方的企图能得逞吗?

  王毅:煽动对抗、制造分裂的行径历史上并不罕见,但最终无一不被人们所唾弃。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竟然又有人跳出来想拉下新的铁幕、制造新的分裂,搞政治认同和阵营对抗的老一套。这是公然蔑视人类的进步和智慧,也是公然大开历史的倒车,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与大多数国家愿望背道而驰,当然不得人心,注定应者寥寥。

  中国是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压迫中打破专制、赢得自由的国家。自由、民主、法治早已写入中国的宪法,也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深知,自由不是放任,科学理性、法律秩序以及国际规则都是自由的基础。在疫情期间,根据防疫专家的科学建议,中国人民戴上口罩,却被有些美国政客攻击,说这是中国“专制”和“不自由”的表现,结果现在他们打了自己的脸。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崇尚“和合”的国家,认为“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中方一贯反对以意识形态划分世界的危险做法。为此,我们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建立起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就是为了超越不同制度的分歧,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形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共同奋斗方向,中方将为实现这一全人类的美好愿景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

  新华社记者:蓬佩奥称中国渴望建立世界霸权。但大家都知道,恰恰是美国在国际上动辄“毁约退群”。国际上很多人担心未来的国际秩序会受到重大影响,你对此怎么看?

  王毅:当前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面临的现实挑战是,美国作为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却将本国优先作为行事标准,把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推行到极致,不惜抛弃国际责任和多边规则,甚至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刻,无理攻击并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本届美国政府退出的国际条约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以往任何一届政府,成为现行国际秩序的最大破坏者。

  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坚定维护者。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过别人的一寸土地。我们将坚持自身和平发展载入宪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做出这一庄重承诺的国家。我们将继续沿着和平发展道路坚定走下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做维护和平的中坚力量。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5周年,在汲取惨痛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世界实现了近代以来最长时期的稳定与繁荣。今天,我们不能任由国际体系再被轻易破坏,不能再让这个世界重陷分裂。中国是首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我们加入了几乎所有国际条约和协议,忠实履行着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在攸关世界前途命运的重大关头,我们将继续坚定捍卫和践行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新华社记者:美方近来明显加大介入南海问题。蓬佩奥声明否定中国在南海主权权益,美军在南海举行双航母演练,并频频派军机军舰抵近侦察。有人认为,美国在南海制造摩擦冲突的可能性上升。南海还能否保持风平浪静?

  王毅:最近美国在南海不断挑事:一是违背多年来不选边站队的承诺,公然介入南海领土主权争议。二是不断加大和炫耀在南海军事存在,仅今年上半年美国军机在南海的活动就多达2000多次。三是大肆挑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干扰“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进程。美方的目的就是要把南海搞乱,把地区国家绑上美国战车,从而服务于其国内政治和地缘战略。地区国家都要提高警觉,不能让美方肆意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成果。

  南海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家园,不能成为国际政治的角斗场。经过多年努力,地区国家已经找到了妥善解决分歧的有效途径,达成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明确共识。事实已经证明,通过对话解决争端才是最符合地区国家利益的正道,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是地区国家共同的任务。当前形势下,中方建议排除一切干扰,尽快重启“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争取早日达成这一有利于维护南海长治久安的地区规则。同时,中国也愿继续同沿岸国加强海上合作,深化安全互信,推动共同开发,真正使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新华社记者: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建交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从现在到11月美大选前,你对中美关系感到乐观还是悲观?中美双方当前最需要做什么?

  王毅:中国的对美政策保持着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我们也做好了中美关系爬坡过坎、经历风雨的准备。从根本上讲,美国寻求将中国打造成对手是严重战略误判,是把自身战略资源投入到错误的方向。中方始终愿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精神,与美方共同构建一个协调、合作、稳定的中美关系。同时,我们也必将坚定捍卫自身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因为这是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美国应当履行《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各国主权平等原则,学会并适应与不同制度、不同文明和平共存,接受世界走向多极化的现实。

  面对中美关系建交以来的最复杂局面,我们有必要为中美关系树立清晰框架:

  一要明确底线,避免对抗。中美关系要健康发展,关键是坚持相互尊重。中国从来无意也不会干涉美国的大选和内政,美国也应该丢掉按自己的需要改造中国的幻想,停止对中国内部事务的无理干涉,停止对中国正当权益的蛮横打压。

  二要畅通渠道,坦诚对话。对话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没有对话,问题只会越积越多,甚至导致失控。中方对话的大门是敞开的,我们愿秉持平等开放态度同美方沟通交流,恢复重启各层级、各领域的对话机制。

  三要拒绝脱钩,保持合作。中美利益已深度交融,强行脱钩将使两国关系受到长远冲击,危及国际产业链安全和各国利益。疫情当前,我们愿与美方在疫情防控、经济复苏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相互借鉴和分享抗疫经验,共同参与和推动全球抗疫多边合作。

  四要放弃零和,共担责任。这场疫情再次证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几乎所有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都离不开中美以及世界各国的协调应对。中美双方应当秉持人类情怀,履行大国责任,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中开展必要协调合作,共同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杨洁篪署名文章:尊重历史 面向未来 坚定不移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8月10日就中美关系发表署名文章强调,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事关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习近平主席2014年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下面是全文:

尊重历史 面向未来

坚定不移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杨洁篪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事关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福祉,也关乎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习近平主席2014年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合作可以办成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灾难。双方应该登高望远,加强合作,坚持合作,避免对抗,既造福两国,又兼济天下。在两国元首庆祝建交40周年互致贺信时,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为世界和平、稳定、繁荣作出了重要贡献。历史充分证明,合作是双方最好的选择。美方也表示,多年来,中美关系取得了巨大发展。

  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责任和使命,需要双方正确看待和妥善处理彼此关系,形成和而不同的相处之道。正是基于这一点,中美双方同意共同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本届美国政府执政后中美双方同意共同推动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

  但是,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一些政客接连抛出种种谬论,恶毒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治制度,蓄意歪曲并全盘否定近50年来中美关系的历史。他们试图用谎言蒙蔽美国人民,欺骗国际舆论。国际社会有目共睹,是美执政当局单方面挑起事端,采取一系列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方利益、严重破坏中美关系的错误言行,导致两国关系出现建交以来异常复杂严峻的局面。对此,中国政府已经全面阐明了中方立场,予以坚决回应,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事关中美两国和世界的当下与未来,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绝不能任由美国一小撮政客出于一己私利,把中美关系推到十分危险的境地。

  一

  中美两国人民有着友好交往的历史,曾经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战斗。1949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获得了解放,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平等互利、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同一批又一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然而,由于美方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拒绝承认的错误政策,致使中美陷入长期相互隔绝、彼此敌对状态。历史总是要前进,时代总是要进步,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美两国人民对彼此始终怀有友好的感情,双方寻求友好交往和互利合作的努力从未停息。1970年,毛泽东主席在会见美国记者斯诺时表示:“中美两国总要建交的。中国和美国难道就一百年不建交啊?”尼克松总统在1970年也指出:“我们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高瞻远瞩,亲自决策并推动实施了中美“乒乓外交”,基辛格博士1971年7月秘密访华,中美实现关系正常化渐成大势所趋。

  1972年2月,应周恩来总理邀请,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了“破冰之旅”,实现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尼克松总统在人民大会堂欢迎宴会致词时表示,我是为了美国人民的利益而来。你们深信你们的制度,我们同样深信我们的制度。我们在这里见面,并不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我们没有理由要成为敌人。现在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伟大境界的高峰,缔造新的、更美好世界的时候了。中国领导人强调,中美双方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有一个新的开始。

  中美双方在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发表“上海公报”,在肯定两国共同点的同时,如实列出双方存在的分歧,明确指出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外交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还声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利益的。这一历史性文件载明了中美双方愿意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原则处理两国关系的重要共识。“上海公报”充分体现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精神,符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从基辛格秘密访华到尼克松总统正式访华,中美关系迈出了走向正常化的重要一步。卡特政府接受中方提出的“断交、撤军、废约”三原则,并在此基础上与中方就妥善处理台湾问题达成一致。中美双方1978年12月16日发表的“建交公报”申明,美方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交。

  在中美关系“破冰”、正常化直至建交的过程中,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和尼克松、卡特、基辛格等中美老一辈领导人和政治家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以非凡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政治勇气,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作出了历史性的政治决断。“上海公报”、“建交公报”以及1982年着重解决美国售台武器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的“八·一七”公报,确立了一个中国原则,确认了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等处理两国关系的准则,构成了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

  历史事实是,中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一直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从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开始,两国关系就是建立在双方承认并尊重彼此社会制度不同这一共识基础之上。当前,美方一些政客声称美国当初与中国接触和建交是为了改变中国,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已全面失败,污蔑中国多年来欺骗美国,渲染意识形态对立,竭力鼓吹冷战思维。这是对几十年来中美两国各界人士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所作巨大努力和贡献的莫大亵渎。然而,事实就是事实,历史岂容篡改。我们要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激浊扬清,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共同维护好中美关系的基础,维护好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感情,否则历史和人民决不会答应。

  二

  中美建交后,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和坎坷,取得了历史性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巨大利益,也有力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中美合作从来都是互利共赢的,41年来两国和世界各国都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受益者。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同世界各国的交流合作,也为包括美国在内世界各国提供了持续的增长动力和重要机遇。中美贸易额较建交之初增长了200多倍,双向投资从几乎为零到近2400亿美元。中国物美价廉的商品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了实惠,中国广阔的市场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为美国企业提供了丰厚利润。

  中美人员往来从每年几千人次增长到超过500万人次,中国在美留学生总数超过40万人。两国建立了50对友好省州关系和227对姐妹城市。从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灾害到2008年汶川重大地震灾害,中美两国人民感同身受,纷纷向对方施以援手。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美两国各界相互驰援。中国有关省市、企业和机构向美方受疫情影响的州市、社区和民众捐赠口罩、防护服等医用设备,并向美方供应了大批抗疫物资。

  中美两国同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安全与发展。双方在朝鲜半岛、阿富汗、中东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了密切沟通协调,与相关国家一道推动有关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中美在反恐、防扩散、禁毒、疾病防控、减贫、维和、打击芬太尼滥用走私活动等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2001年,美国遭受“9·11”恐怖袭击后,中国政府和人民即向美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慰问,中美在反恐和防扩散领域加强协调与合作。同时,中方一直强调在反恐问题上不能采取双重或多重标准。面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美和各国合力应对,为维护国际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中美等国携手推动下,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得以签署,为促进全球气候变化合作提供重要动力。中美双方还在东帝汶开展粮食安全三方合作,联合培训阿富汗外交官,在非洲联手抗击埃博拉疫情,成为两国协助第三国加强能力建设的范例。

  当然,41年来,中美关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中美之间也曾经历过风风雨雨和重大波折,但两国都能够从历史和大局出发,管控矛盾和分歧,妥善处理敏感问题,维护了中美关系总体稳定发展的势头。事实证明,中美之间没有过不去的坎,关键在于要有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诚意,在于要有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担当。

  回顾41年的中美关系,我们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宝贵的历史启迪:一是要始终从中美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全人类前途命运出发考虑和处理两国关系,为中美两国好,也为世界各国好。二是要始终坚持中美关系的正确方向,牢牢把握两国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三是要始终建设性管控分歧,恪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和精神,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四是要始终致力于扩大中美合作,遵循合作共赢原则,为两国和世界带来更多福祉。这些有益经验过去管用,现在管用,今后也管用。

  三

  中美关系正面临新的国际国内环境。在这一背景下,维护和稳定两国关系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尊重历史,与时俱进,继往开来,而不应歪曲历史、否定历史、开历史倒车。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等给各国安全和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同时,各国经济相互联系,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类命运休戚与共,世界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任何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正如习近平主席2017年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指出的,宇宙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共有一个家园;珍爱和呵护地球是人类的唯一选择。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历史文化、政治制度、发展模式等各异,都在走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我们尊重各国选择的发展道路,希望各国都发展得好。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坚持走这条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美国一些政客狂妄无知,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动辄粗暴干涉其他国家内政。美方诋毁抹黑中国政治制度、离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系的图谋注定要失败。他们应该明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得到14亿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根本原因。美国一些政客越是挑拨离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血肉联系,越会激起中国人民的义愤,中国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更加奋发前行。同样必须指出的是,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国人民对世界和美国有着清楚了解和深刻认知,有能力对事物作出正确判断,不是美方某些人可以随便蒙蔽的。我们没有兴趣干涉美国的内政,美方也应尊重中国对自身发展道路的选择。中国人民追求国家发展和美好生活的正当权利理应受到尊重。任何旨在剥夺中国人民发展权的图谋都是白日做梦。中国人民有高度的自信,国际社会看得也很清楚。

  今天,中国人民正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希望其他国家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坚定不移致力于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中国坚定不移同各国加强互利合作,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积极倡导共建“健康丝绸之路”,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在全球严峻疫情下取得超出预期的表现,充分显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我们欢迎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继续来华投资兴业,并为他们继续创造更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中国对发展中美关系的政策立场一以贯之,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们致力于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同时将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发展的根本目标,是为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贡献。中美对话合作不是单行道,不是单方面的恩惠,是平等互利的。中国是讲原则、讲道理、讲信誉的国家,也是讲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国家。国际社会已经充分表明,希望中美关系能够健康稳定发展,不希望中美走向对抗冲突。美方一些政客出于一己私利,以种种手段威逼打压其他国家选边站队。国际社会对此是深恶痛绝的。美方这些政客的图谋决不会得逞。

  四

  中美双方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本着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把握好两国关系发展的方向,以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为念,加强接触对话沟通,美方应同中方一道共同推动以协调、合作、稳定为基调的中美关系,使两国关系重回正确轨道。

  国际社会要继续加强合作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流行性疾病不分国界和种族,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各国唯有共同应对,才能战而胜之。中方支持国际社会在世界卫生组织领导下加强抗疫合作,全力争取早日战胜疫情。中国人民真诚希望美国早日控制住疫情蔓延势头,减少疫情给美国人民带来的损失。美国一些政客应立即停止将疫情政治化、把病毒污名化,停止向中方“甩锅”、推责,担负起对本国国民以及作为一个大国应当承担的国际责任,与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全球抗疫合作,共同挽救人类生命。

  要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台湾、涉港、涉藏、涉疆问题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中方核心利益。中方严正要求美方慎重妥善处理有关问题,立即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对美方损害我国核心重大利益的言行,我们已经并将继续采取坚定、必要的反制措施。中方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

  要避免战略误判,管控分歧。对中美两国而言,合作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美方必须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的错误行径。中美双方要开展各领域对话沟通,中方同美方对话沟通的大门始终敞开。双方应以沟通促进合作,以对话妥处分歧。

  要拓展各领域互利合作。希望美方同中方加强配合,为落实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创造有利条件。美方应停止打压中国企业的霸凌行为,为中国企业经营投资提供公平、开放、非歧视性的环境。双方要拓展能源、执法、禁毒、地方、人文等领域交流合作。中美两军应加强接触交往,用好互信机制,使两军关系成为两国关系的稳定因素。双方还应就朝鲜半岛、阿富汗、中东、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公共卫生等国际地区问题继续开展协调合作,让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从中美及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得到更多利益。

  要维护中美关系的民意基础。中美人民友谊蕴含了几十年来两国人民的无数心血,值得我们倍加呵护。美国一些反华势力滥用“国家安全”概念,蓄意阻挠中美正常交往,刻意误导美国民众,企图给两国关系造成不可逆的破坏。美国各界有识之士深知维护中美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重要性,纷纷站出来对反华势力的倒行逆施表明反对立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是一些美国政客的政治操弄可以隔断的。中方欢迎更多美国各界人士来华亲身感受真实的中国,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两国人民开展教育、科技、文化、体育、青年、媒体等各领域交流合作。

  维护和稳定中美关系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我们敦促美方决策者尊重历史事实,认清时代潮流,正视美国各界有识之士的呼声,倾听世界各国的呼吁,纠正错误、改弦易辙,同中方相向而行,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在互利互惠基础上拓展合作,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回到健康稳定发展的轨道。

编辑 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