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爱民大使出席欢乐春节活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月14日下午1:30,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一头大红狮子在飞舞。吸引很多人来观看。进到里边,大堂里已经座无虚席。人们正在等待一场精彩的演出。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2023年欢乐春节”活动。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晓、瑞典莉拉音乐学院创始人妮娜·芭拉比娜、瑞典文化艺术和教育界人士、华侨华人等约150人出席活动。

崔大使首先向所有来宾致以新春祝福。崔大使表示,今年是“欢乐春节”在瑞典举办的第二十个年头。二十年来,中瑞两国人民在这里相遇相知,结下深厚友谊。两国文化在这里互鉴互赏,展现出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有力促进了两国民心相通。崔大使指出,中国春节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浸润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崔大使强调,只有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才能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崔大使表示,驻瑞典使领馆愿与瑞典各界朋友共同努力,更多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活动,不断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芭拉比娜女士表示,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没有国界,可以直击心灵,很高兴能以音乐形式庆祝中国春节。多年来,我们与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和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延续着传统友谊,保持着密切合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访问中国,与中国音乐艺术家和艺术院校师生开展广泛交流活动。

陈晓主任在致辞中感谢各界朋友对文化中心的大力支持,表示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经举办近200场文化活动。中瑞两国各具特色的文化在这里交流互鉴、美美与共。文化中心将发挥好应有功能和作用,不断增进中瑞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活动中,崔大使代表使馆向莉拉音乐学院赠送了来自山东潍坊的串式老虎风筝。妮娜女士摩挲着这只造型别致、结构精巧、虎虎生威的中国风筝,表示将把它陈列在学校博物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件来自中国的艺术品。

一场整合中瑞文化、东西合璧的精彩文艺演出将活动推向高潮。中瑞两国艺术家的歌声,唱响了对春天的热情期盼。东西方乐器的共鸣,奏出了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旗袍秀的神韵风采,勾勒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场嘉宾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与演员的一颦一笑中,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文艺演出后,意犹未尽的来宾参观了《欢乐春节在内蒙古》图片展,北国风光让身在冰雪天地的瑞典朋友感到亲切,而民俗风情又让大家感到新奇。活动中,文化中心还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软糯油润、甘甜酥脆、满口留香的中式点心,既让瑞典朋友品鉴尝鲜,又使在场华侨华人一解乡愁。

这里将要举办欢乐春节活动。进到里边,大礼堂里已经座无虚席。人们正在等待一场精彩的演出。

演出以吉他手Mikkel Nordso和塔布拉鼓表演者Ole Thell开场。两位老同志的激情和优美的旋律鼓舞了所有的观众。

5岁的小提琴手表演了茉莉花。伴奏是他们的校长。两个小朋友彬彬有礼,给观众们两次鞠躬,赢得了阵阵掌声。还获得了崔大使奖励的大白兔。

男女合唱《万疆》真的给人以享受。两位歌手恰到好处,声音柔美绕梁,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真的,柔美的声音其实是非常有感染力的,

更好听的是夏晶表演的笛子独奏《春到湘江》,把观众带到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如醉如痴。

斯德哥尔摩华人旗袍队表演的旗袍秀展示了华人妇女的自信和优雅。

来自Lilla Akademin音乐学习的小朋友表演了一个大琴马林巴琴,类似扬琴,用两个小棒儿敲打。

两位瑞典女生Anna和 Camilla演唱了Eleanor Farjeon和Georg Riedel谱写的歌曲,morning has broken 和Fri som en Fågel。天亮了。自由如鸟。

Anders,吉他,Diana 小提琴,双焱钢琴和Rebecca 女高音,瑞典室内乐队表演了四季,优美流畅,激情欢唱。

最后是杨筱音老师独唱《春风十万里》仿佛把观众带到了暖洋洋的春天里,人们感受着春风佛面,万象更新的感受,白杨飘絮,春草鸟鸣。

精彩的表演之后,人们到楼下欣赏了有关内蒙古人过春节为主题的图片展。然后,大家又品尝了中国小吃。烧麦,春卷,灌汤包等小吃。大大地缓解了华人华侨的乡愁。让瑞典观众也享受了中华文化的大餐。

来自斯德哥尔摩的波兰学院的Marta说,她感觉演出非常好,虽然她不懂汉语,但是,音乐的旋律让她感觉非常舒服。

来自匈牙利的瑞典人夏静也表示来参加这个活动非常开心,她太爱中国文化了。而且她自己也作为中文老师在传播中国文化。

瑞典观众看到这张图片感觉他们开起来似乎与瑞典北部的少数民族萨米人有点儿象。或许都是北极人就都有点儿象吧。

2023欢乐春节活动为中瑞观众献上文化大餐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月14日下午1:30,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门前人头攒动,原来是一头大红狮子在飞舞。吸引很多人来观看。进到里边,大堂里已经座无虚席。人们正在等待一场精彩的演出。

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2023年欢乐春节”活动。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兼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陈晓、瑞典莉拉音乐学院创始人妮娜·芭拉比娜、瑞典文化艺术和教育界人士、华侨华人等约150人出席活动。

崔大使首先向所有来宾致以新春祝福。崔大使表示,今年是“欢乐春节”在瑞典举办的第二十个年头。二十年来,中瑞两国人民在这里相遇相知,结下深厚友谊。两国文化在这里互鉴互赏,展现出强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有力促进了两国民心相通。崔大使指出,中国春节文化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理念,浸润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现实生活。崔大使强调,只有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才能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崔大使表示,驻瑞典使领馆愿与瑞典各界朋友共同努力,更多开展文化交流合作活动,不断增进两国人民友好,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芭拉比娜女士表示,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没有国界,可以直击心灵,很高兴能以音乐形式庆祝中国春节。多年来,我们与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和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延续着传统友谊,保持着密切合作。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再次访问中国,与中国音乐艺术家和艺术院校师生开展广泛交流活动。

陈晓主任在致辞中感谢各界朋友对文化中心的大力支持,表示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自2016年成立以来,已经举办近200场文化活动。中瑞两国各具特色的文化在这里交流互鉴、美美与共。文化中心将发挥好应有功能和作用,不断增进中瑞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

活动中,崔大使代表使馆向莉拉音乐学院赠送了来自山东潍坊的串式老虎风筝。妮娜女士摩挲着这只造型别致、结构精巧、虎虎生威的中国风筝,表示将把它陈列在学校博物馆,让更多的学生了解这件来自中国的艺术品。

一场整合中瑞文化、东西合璧的精彩文艺演出将活动推向高潮。中瑞两国艺术家的歌声,唱响了对春天的热情期盼。东西方乐器的共鸣,奏出了对新年的美好祝福。旗袍秀的神韵风采,勾勒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场嘉宾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与演员的一颦一笑中,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文艺演出后,意犹未尽的来宾参观了《欢乐春节在内蒙古》图片展,北国风光让身在冰雪天地的瑞典朋友感到亲切,而民俗风情又让大家感到新奇。活动中,文化中心还贴心地为大家准备了软糯油润、甘甜酥脆、满口留香的中式点心,既让瑞典朋友品鉴尝鲜,又使在场华侨华人一解乡愁。

这里将要举办欢乐春节活动。进到里边,大礼堂里已经座无虚席。人们正在等待一场精彩的演出。

演出以吉他手Mikkel Nordso和塔布拉鼓表演者Ole Thell开场。两位老同志的激情和优美的旋律鼓舞了所有的观众。

5岁的小提琴手表演了茉莉花。伴奏是他们的校长。两个小朋友彬彬有礼,给观众们两次鞠躬,赢得了阵阵掌声。还获得了崔大使奖励的大白兔。

男女合唱《万疆》真的给人以享受。两位歌手恰到好处,声音柔美绕梁,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真的,柔美的声音其实是非常有感染力的,

更好听的是夏晶表演的笛子独奏《春到湘江》,把观众带到了美丽的江南水乡,如醉如痴。

斯德哥尔摩华人旗袍队表演的旗袍秀展示了华人妇女的自信和优雅。

来自Lilla Akademin音乐学习的小朋友表演了一个大琴马林巴琴,类似扬琴,用两个小棒儿敲打。

两位瑞典女生Anna和 Camilla演唱了Eleanor Farjeon和Georg Riedel谱写的歌曲,morning has broken 和Fri som en Fågel。天亮了。自由如鸟。

Anders,吉他,Diana 小提琴,双焱钢琴和Rebecca 女高音,瑞典室内乐队表演了四季,优美流畅,激情欢唱。

最后是杨筱音老师独唱《春风十万里》仿佛把观众带到了暖洋洋的春天里,人们感受着春风佛面,万象更新的感受,白杨飘絮,春草鸟鸣。

精彩的表演之后,人们到楼下欣赏了有关内蒙古人过春节为主题的图片展。然后,大家又品尝了中国小吃。烧麦,春卷,灌汤包等小吃。大大地缓解了华人华侨的乡愁。让瑞典观众也享受了中华文化的大餐。

来自斯德哥尔摩的波兰学院的Marta说,她感觉演出非常好,虽然她不懂汉语,但是,音乐的旋律让她感觉非常舒服。

来自匈牙利的瑞典人夏静也表示来参加这个活动非常开心,她太爱中国文化了。而且她自己也作为中文老师在传播中国文化。

瑞典观众看到这张图片感觉他们开起来似乎与瑞典北部的少数民族萨米人有点儿象。或许都是北极人就都有点儿象吧。

国家卫健委通报近59938新冠相关死亡病例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国家卫健委焦雅辉司长1月14日发布消息,从2022年12月8日至2023年1月12日,总共35天,全国医疗机构累计发生在院新冠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59938例。

同时,她也披露相关死亡病例中新冠病毒感染导致呼吸功能衰竭死亡病例5503例。

有人问这是怎么算出来的。这是医疗机构统计出来的。在瑞典也是这样。解封以后,虽然社会上的自测感染已经不再统计了。但是,医院和24小时有医疗服务的养老院还是在统计感染和死亡的数据。

在瑞典,2022年2月9日解封以后到2023年1月14日,依然有很多死亡。目前累计死亡22645. 一月份的时候大约死亡人数是16000人,可以推算过去一年死亡人数至少6645人。

中国解封以后,不再集体做核酸,就不好统计个人的感染情况了。感染人数和比例,只能是估计,不准确。但从我们家人的19人当中,16人杨康的情况,可以推算有85%的人杨过了。

死亡人数,大多数都是在医院死亡。当然,有人在家里死亡可能就没有统计在内。但是,总的来说,在城市,一般都会先是病重送医院,然后在医院死亡。

因此,可以理解为医疗机构医院的统计应该是准确的。就是有新冠还有基础病,就叫新冠感染相关死亡病例。国内外很多人都不相信中国的数据,因为他们都觉得中国应该死亡的人数会更多。但我想从武汉疫情那么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死亡4500人左右,现在大约35天累计死亡59938例,我觉得应该是可信的。住院都要先统计登记,死亡也要登记。对中国人来说,一下子这么多人也够多了。但是,有人觉得还会更多,那只能说明,中国救治的还是比较好的。有趣的是很多老人甚至不发高烧,但是,吃点消炎药就好了。或者发烧的吃退烧药。

就是说看到视频都是个案,加上夸大的描述,尤其是一开始,把人吓得够呛。但是,五个星期之后,很多人都已经杨康杨过去上班了。

笔者的一个朋友描述他高烧以后,到第八天测试已经转阴了。而且,恢复的挺好。已经开始工作了。有的人就高烧两天休息一下,高烧一退立即开始继续工作。但不能过力,杨过以后,确实容易感觉疲劳。专家说需要一个月的彻底恢复。

但总的来说,中国解封是对的。再关闭下去,可能会有次生灾害,尤其是对经济影响非常大。当然,现在还不能说新冠已经过去,即使是在瑞典已经解封快一年了,很多人还是非常小心,基本不聚集,大部分时间呆在家里。小心的人,也基本上真的没有感染过。在瑞典也有一部分人真的一次都没有感染过。而有的人居然已经感染两次甚至三次了。

国外有人说中国不管老人的死活,放开了却没有足够的药品,统统是有夸大其词。应该说,一开始很多人确实是有些惊慌失措。有的人囤积了太多药品,有的人却买不到。但是,很多人八天以后就回去上班了。

基本情况就是高烧两三天,然后,恢复五六天,咳嗽一阵子就好了。当然也有其他症状。也有人可能长期疲劳倦怠,这就体现出每个人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的情况了。强的就恢复的快,弱的就恢复的慢。

但是,春节即将临近,但愿所有人都能平平安安地过个好年。兔年快到了。今天是小年!小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