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陈雪霏北京报道
3月6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李春临和杨荫凯举行联合发布会,介绍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有关情况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首先表示,过去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有力有效应对不确定因素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昨天,我委牵头起草的《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已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和全国政协委员审议。报告全面总结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过去这一年的成绩单可以用几句话来简要概括。第一句话,综合表现十分亮眼。国内生产总值迈上120万亿元新台阶,增量6.1万亿元;在全球通胀达到40多年新高的情况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0%;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截至去年底我国外汇储备稳定在3.1万亿美元水平之上。综合来看,我国经济在主要经济体中的表现非常突出。在多重不确定因素叠加冲击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值得倍加珍惜。第二句话,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持续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超过3万亿元、与GDP比值提升到2.55%,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1位。产业、区域、投资、消费、贸易等领域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第三句话,安全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财政金融运行总体稳健,国际收支状况良好,这都是安全发展的重要基础;粮食生产“十九连丰”,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快,能源供应总体平稳;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这一年的成绩还可以放在更长一点的时间跨度来看,能够看得更全面、更深入、更客观。先看5年,过去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国始终顺应世情国情、社情民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5年来经济年均增长5.2%,明显高于同期世界2.3%左右的增速,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各项事业都在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特别是过去三年多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再看10年,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是转向高质量发展的10年,我国经济总量连续跃上新台阶,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居于首位,特别是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先介绍这些。下面,我和我的两位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无论从投资还是消费都比较火热,请问目前的恢复态势能否持续下去?“两会”提出了5%的增长目标,请问如何看待这一目标?国家发改委将采取哪些举措推动这些目标实现?谢谢。
谢谢您的提问。您的问题涉及三个具体问题,一个是当前经济恢复态势是否会持续,一个是如何看待5%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还有一个是采取哪些措施推动实现目标。我来一一回答。
过去3年多来,我国抗疫防疫历程极不平凡。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对疫情形势的重大判断、对防疫工作的重大决策、对防控策略的重大调整是完全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群众是认可的,成效是巨大的。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当前,确实像您提到的,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优化调整、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人流物流加快恢复,经济运行稳步改善。您刚才也讲到消费投资的一些情况。从消费看,今年春节以来消费市场呈现良好态势,旅游出行、餐饮零售等服务消费大幅回暖,为一季度乃至全年消费创造了良好开局。从投资看,近一段时期,各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有效推动“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您关心的5%左右的经济增长年度预期目标,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把握。首先,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需要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同时,统筹推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等工作,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其次,5%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运行走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第三,各地区发展信心和劲头很足,各地人代会都确定了今年本地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我们作了统计和分析,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省份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其中有23个省份为5.5%或以上,各地的发展信心、采取的务实举措,为全国目标实现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第三个问题是下一步采取哪些措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下一步重点就是会同相关方面共同抓好落实,扎扎实实地、不折不扣地把让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总体上,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六个更好统筹”,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具体来讲,有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增强有效性针对性,加强各项政策的统筹衔接和协调配合,做好各项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去年,我们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花了很大功夫做好一致性评估,效果非常好。今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一致性评估工作做好,形成更大的政策合力。二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投资更快更多形成实物工作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三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切实加强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五是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与此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各项工作准备,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封面新闻记者:
去年全球通胀高企,但我国物价总水平持续平稳运行,如何看待今年我国物价形势?在稳物价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李春临:
很高兴回答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2022年,在全球通胀创多年新高、输入性通胀压力明显加大的背景下,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粮食和能源为重点,有力有效开展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可以说取得了非常漂亮的成绩。国内物价持续平稳运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单月涨幅始终没超过3%,全年涨幅只有2%,与国际高通胀形成鲜明对比。
今年,受地缘政治冲突、输入性通胀风险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物价运行仍然面临一些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但要看到,我国粮食“十九年连丰”,多年保持在1.3万亿斤粮食以上,粮食丰收是我们保障物价平稳的最大“压舱石”。同时,生猪产能合理充裕,商品供应充足,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稳价体系进一步健全。可以说保持物价平稳运行的基础十分坚实,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今年全年CPI的预期目标。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突出做好稳就业、稳物价工作。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物价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突出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监测预测预警。紧盯国际国内重点大宗商品和重要民生商品市场变化,加强供需和价格走势分析研判,及时采取针对性调控措施。二是进一步强化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压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生产供应,加强产销衔接,开展储备调节,保障市场供应。三是进一步强化能源等大宗商品的保供稳价。稳定煤炭生产,加强储备能力建设,持续抓好煤炭价格调控监管,引导煤炭价格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大国内油气、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力度,推动增储上产,增强供给保障能力。四是进一步强化市场监管和预期引导。加强现货期货市场的联动监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政策宣传和信息发布解读,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谢谢。
凤凰卫视记者:
很多评论作了这样的分析,中国去年经济增速3%,美国经济增速2.1%,但从经济增量来看,美国的增量要比中国增量大,中美经济总量差距在扩大,请问如何看待这样一个变化?谢谢。
赵辰昕:
谢谢您的提问。您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提醒我们,可能不少朋友在看相关数据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疑惑。关于您提的问题,我谈几点认识,供您参考。
第一,我想强调一下,2022年,在多重超预期因素叠加冲击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可圈可点的。我在开场的时候用了三句话,就是综合表现十分亮眼,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安全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同时,从多个经济指标综合来看,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的表现是非常突出的。拉长时间跨度,从5年、10年来看,更能够全面深入的看待去年的成绩。综合表现突出,更能够凸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第二,在阅读观察经济数据时,要分析清楚这些数据的准确含义。去年我国经济增长3%,美国增长2.1%,一些主要经济体还有增长1.9%的、有不到1%的,这个增速是用不变价计算的,能够相对客观、相对准确的反映一个经济体的增长。您讲到中美GDP总量比较,各国在做GDP总量核算的时候,用的都是本币现价计算的名义GDP,物价因素会在名义GDP规模核算中产生重要影响。去年美国高通胀,CPI、PPI同比分别增长8%、16.5%,而我国去年物价非常平稳,CPI、PPI分别上涨2%、4.1%。美国的高通胀大幅拉高了名义GDP规模,当然生活在高通胀水平之下,老百姓到底有没有获得感,相信本国的居民最有体会。GDP总量比较,还要将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GDP规模折算成美元计价,汇率在其中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为遏制国内高通胀,美联储2022年全年加息7次共4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达到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元利率升高造成其他货币兑美元被动贬值,人民币汇率也受到一定程度影响,在做GDP总量规模折算的时候又产生一定幅度的缩减。我提供这些信息供您和大家在观察分析这些经济数据,分析出真实、准确的含义作一些参考。
第三,中国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的是造福人民。我们在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不断提升自己、超越自己,成为更好的中国,通过发展让中国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同时也让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越来越大的贡献。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本身就是对人类发展的重大贡献。我们秉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致力于各国共同发展。我们愿意以中国发展的新成绩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我们张开双臂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第四,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向好,近期不少国际机构纷纷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今年是非常重要的年份,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非常重大。全国上下认识高度一致,各地方各部门都在采取扎实、务实、有效的举措,我们对通过努力实现今年的年度目标以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充满信心。谢谢。
新加坡联合早报记者:
去年消费对中国经济的贡献显著减少,中国高层提出今年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您如何评估当前中国的消费形势有哪些不利因素制约了消费?当局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消费?谢谢。
李春临:
很高兴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您刚才提了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评价中国目前的消费形势?二是有哪些不利因素制约消费?三是将采取哪些措施促消费?
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总体来看,我国消费市场呈现快速恢复态势,地区间人口流动愈发频繁,跨省出行和旅游大幅提升,餐饮、文化、娱乐等行业迅速回暖,叠加春节、元宵等我国传统长假,年初消费实现了“开门红”。这里有一组数据,今年春节期间,国内旅游收入和人次分别增长了3758亿元和3.08亿人次,同比分别增长30%、23.1%,这两个数字分别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3%、89%。全国消费相关行业收入增长12.2%,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4.5%,从春节期间消费的这些数字看,我国开年以来消费加速恢复。当前一些制约消费释放的不确定因素正在逐步消除,随着消费潜力的快速释放,上半年消费领域主要指标增速有望逐步回升。展望全年,消费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拉动力,更好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对今年消费形势的预判。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更为优先位置。赵辰昕主任刚才提到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消费对稳增长的作用至关重要,起到基础性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和扩大,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多措并举推动消费平稳增长。制定出台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文件,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提升服务消费、拓展农村消费、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等方面出台务实有效的政策举措,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二是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消费能力来自于就业、来自于收入,所以一定要创新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全链条良性循环促进机制,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做好基本消费品保供稳价工作,使居民有稳定收入能消费,没有后顾之忧敢消费。
三是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完善促消费体制机制,研究制定关于营造放心消费环境的政策文件,健全标准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消费争议多元化解机制,在线消费纠纷调解机制,持续优化消费环境,让老百姓获得感强愿消费。
四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新型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卫生体育等重点领域的消费,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新的一年,我们政策工具箱里有很多政策工具来应对制约消费的不利因素。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保证今年促消费措施落实,在全年GDP5%左右的增速中让消费做出更大贡献。谢谢。
彭博新闻社记者:
去年基建投资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今年由于地方财政压力不断加大,请问您如何预期今年的基建投资增速?请问今年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的3.8万亿元,能否有足够多的优质项目来吸收这些资金,达到扩大有效投资的目的?谢谢。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杨荫凯: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去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委会同有关方面积极扩大有效投资。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两端发力,分别增长9.4%和9.1%,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今年,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持续做好扩大有效投资工作,扎实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着力巩固基础设施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建设。有序实施“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加强粮食安全、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领域建设。加快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投资,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城市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城市内涝治理和社会事业等民生领域建设。
二是充分发挥各项投资政策组合作用,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用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的经验做法,不断完善扩大有效投资长效工作机制。昨天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的《计划报告》中提出,今年拟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6800亿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集中力量办好国家层面的大事难事急事。积极组织做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工作,督促地方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和项目开工建设。持续推动去年开工的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加快建设,努力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三是加强项目储备,持续提高投资项目前期工作质量。指导地方持续储备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重点项目,持续为扩大有效投资打好基础。推动地方深化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切实提高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协调有关方面加强项目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
四是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健全民间投资参与重大项目建设机制,用好社会资本投融资合作对接机制,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宣传推广先进经验,认真做好支持民间投资发展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多种方式盘活存量资产。推动高质量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对于您提到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问题,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成为地方政府建设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下一步,我委将切实履行好“把投向、筛项目”的职责,指导地方持续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和前期工作,按照分批申报、滚动推进的方式,加强项目审核把关,督促地方按照“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全部从我委筛选形成的准备项目清单中选择项目安排发行。特别说明一下,纳入准备项目清单的都是符合规划、政府主导、早晚要干、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同时,我们将在目前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社会事业、市政和产业园区、新型基础设施等投向领域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积极研究进一步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谢谢。
新华社记者:
“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进入第三个年头,此前几个五年规划实施过程中一直在开展中期评估工作,能否介绍一下今年的中期评估工作进展情况?谢谢。
感谢社会各界关心“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认真做好中期评估工作,对推动“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我们正会同有关方面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全面总结规划实施进展,深入分析面临的困难挑战,研究提出下一步深化落实“十四五”规划的针对性政策举措。
从评估范围上看,中期评估工作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实施情况,二是国家级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三是地方“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情况。其中,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评估工作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负责、其他有关部门按职能分工配合开展,国家级专项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由相关编制部门负责,地方“十四五”规划实施中期评估工作由地方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负责。
从评估重点上看,中期评估工作聚焦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重点对主要目标指标、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以及发展形势变化等方面情况进行全面检视和梳理。同时,在评估主体、评估形式、评估流程、评估标准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切实做到自评估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综合评估和专题评估相结合、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过程评估和效果评估相结合、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客观评价和主观感受相结合。
此前,我们已正式印发通知,请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以及各地发展改革委同步开展自评估,同时,我们还将结合实际,委托有关方面开展系列专题研究和第三方评估。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全面、准确、客观评估“十四五”规划实施进展情况,全力推进“十四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有序落实,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谢谢。
香港中评社记者:
最近几年,国际粮食市场波动较大,粮食安全成为各方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请问如何看待我国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的粮食安全形势,对于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如何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谢谢。
赵辰昕:
您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刚才,春临主任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也提到了粮食安全,这里进行一个深入的介绍。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交织叠加,国际粮食市场频繁大幅波动,我们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内粮食市场始终保持供应充足、运行平稳的良好态势。从去年情况看,面对新冠疫情延宕、极端天气等超预期因素冲击,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粮食生产再获丰收,产量达到13731亿斤的历史新高,连续8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大豆油料扩种成效明显,粮食收购平稳有序,物流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总体上看,我国粮食保供稳价基础扎实,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市场调控不断完善,流通体系安全可靠,库存处于较高水平,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突发事件等能力持续提高,粮食安全形势整体较好,粮食供应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和相关产业发展需求。
我国有14亿多人口,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围绕粮食产购储加销各环节综合施策,统筹推进粮食生产、流通、储备能力建设,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一方面,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完善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支持政策,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启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持续推进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另一方面,全力保障市场供应。不断提高收储调控能力,加强粮食总量平衡和市场调控,扎实做好粮食收购工作。加强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做好粮食库存销售安排。持续完善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总之,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端牢中国人自己的饭碗,加快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CNBC记者:
第一,今年在吸引外资方面有什么新规划和机会?具体在哪些领域?第二,疫情期间年轻人和高校毕业生失业率偏高,今年关注到什么样的就业趋势,计划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支持?
杨荫凯:
我来回答一下利用外资的问题。2022年,我国吸引外资取得丰硕成果,总体上呈现出稳中提质的三个新变化。一是吸引外资质量不断提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长46.1%、28.3%;二是外资来源地更加多元化,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投资分别增长92.2%、17.2%;三是外商投资区域布局更趋均衡,中部、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增长21.9%、14.1%。今年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1276.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5%,实现“开门红”。中国吸引外资总量增加、结构优化的新特点,充分展示了全球投资者对中国发展投出的“信心票”。
今年,在吸引外资方面,我们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着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全球投资者来华投资提供支持,不断推动吸引外资工作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有序推进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开放;继续清理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之外的限制,保障外资企业平等适用各项政策。
二是落实已出台各项政策,深入实施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
三是做好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更好发挥国家重大外资项目示范作用,推动地方健全机制,上下联动,提供全流程服务;组织开展国际产业投资合作系列活动,为跨国公司投资和地方招商引资搭建平台。
我还要特别强调的是,中国向来是实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行动派”,我们将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外资深耕中国市场。欢迎全球投资者来华投资兴业,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李春临:
我来回答关于就业的问题。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最基本的民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稳就业工作,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就业形势逐步企稳回升,总体保持稳定。昨天大会上的计划报告也提到,我们今年目标任务是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比去年目标任务净增100万人,这个目标的制定我们是有充分信心的。
从今年情况看,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城镇就业需求均创新高,就业扩容提质依然面临一些压力和挑战。但我们更要看到,随着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各项政策举措持续发力显效,企业等经营主体恢复发展,带动用工需求扩大、就业岗位增加,就业形势将稳定向好。去年我们定的新增就业目标是1100万人,实际完成1206万人,比计划目标多100万人。今年确定的目标是1200万人左右,比去年目标多了100万,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对稳就业的信心和决心。
你提到的关于就业的第二个问题,出台什么样的政策来稳就业、保就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协同推进“拓岗、稳岗、服务、创业”,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重点在四个方面着力:
一是着力扩大高校毕业生市场化就业水平。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生活服务消费加快恢复,通过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拓展市场化就业空间。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开发更多知识型技术型岗位。让高校毕业生和有一定技术专长的青年人稳定就业。
二是着力推动企业、个体工商户加快纾困。适时调整优化并落实好减负纾困政策,持续做好降成本工作,强化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推动涉企信用信息整合共享,增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推动经营主体恢复发展,提升就业吸纳能力。
三是着力加强青年群体就业服务。加大力度、健全机制,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精准高效的不断线就业服务,扎实做好就业困难青年兜底帮扶工作。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建共享,增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技能素质,让学生所学和市场所需紧密结合起来。
四是着力释放青年创新创业活力。充分发挥双创示范基地引领和服务作用,促进创业资源开放共享。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引导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大学生返乡入乡创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鼓励青年群体依托平台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澎湃新闻记者:
去年以来,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严峻、紧张、复杂,对我国能源保供工作带来不少压力。请问如何看待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能源安全形势?对下一步怎样做好能源保供工作有什么安排?
李春临:
和粮食安全一样,能源安全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典型的“国之大者”。近年来,面对全球能源供应紧张、价格大幅上涨的复杂形势,我们扎实推进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进口日益多元,储备能力持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国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2022年,国内原油产量回升到2亿吨以上,达到2.05亿吨;天然气产量达到2201亿立方米,连续6年增产超过100亿立方米;截至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5.6亿千瓦,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连续3年突破1亿千瓦。总的看,我国能源安全是有保障的。
2023年,国际能源供需形势依然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较多;国内经济恢复发展带动能源需求稳定增长,区域性、时段性能源供需矛盾依然存在。为做好能源保供稳价,我们将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综合施策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增加能源生产供应。持续提升电力供给能力,大力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配套建设必要的调峰电源,统筹增加发电有效出力。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投入,推动油气增储上产。稳定煤炭生产供应,加强清洁高效利用。保障能源进口多元稳定。
二是持续夯实能源储备。建立健全能源储备体系,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构建稳定高效的油气储备系统,持续提升全国应急备用和调峰电源能力。
三是保持能源价格稳定。密切关注能源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以煤炭为“锚”,做好能源保供稳价工作,多措并举抓好煤炭价格调控监管,通过稳煤价进而稳电价,努力稳住国内能源价格“大盘”。
四是坚决守好民生用能底线。推动发电供热用煤、民生用气中长期合同实现全覆盖。统筹做好煤炭、天然气、电力、成品油等能源互济互保,加快提升能源顶峰保供能力。加强电力供需监测预警,进一步细化需求侧负荷管理预案,牢牢守住民生用能底线。
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称,今年新增地方专项债额度的3.8万亿元,能否有足够多的优质项目来吸收这些资金,达到扩大有效投资的目的?
对此,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杨荫凯答复称,目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已成为地方政府建设项目的重要资金来源。按照国务院部署要求,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切实履行好“把投向、筛项目”的职责,指导地方持续做好专项债券项目谋划储备和前期工作,按照分批申报、滚动推进的方式,加强项目审核把关,督促地方按照“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要求,全部从国家发改委筛选形成的准备项目清单中选择项目安排发行。
他强调,特别说明一下,纳入准备项目清单的都是符合规划、政府主导、早晚要干、有一定收益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同时,国家发改委将在目前交通、能源、农林水利、社会事业、市政和产业园区、新型基础设施等投向领域的基础上,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积极研究进一步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持续恢复,无论从投资还是消费都比较火热,这种恢复态势能否持续下去?“两会”提出了5%的增长目标,要如何看待这一目标?
3月6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表示,当前,随着疫情防控政策措施优化调整、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人流物流加快恢复,经济运行稳步改善。从消费看,今年春节以来消费市场呈现良好态势,旅游出行、餐饮零售等服务消费大幅回暖,为一季度乃至全年消费创造了良好开局。从投资看,近一段时期,各地重大项目密集开工,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改造等政策,有效推动“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都充分说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对于5%左右的经济增长年度预期目标,赵辰昕表示,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把握:
第一,中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第一要务,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需要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长期保持合理经济增长;同时,统筹推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防范化解风险等工作,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
第二,5%左右的预期目标符合经济运行走势,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也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第三,各地区发展信心和劲头很足,各地人代会都确定了今年本地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31个省区市中有27个省份预期目标高于全国,其中有23个省份为5.5%或以上,各地的发展信心、采取的务实举措,为全国目标实现创造了条件、打下了基础。
对于下一步采取哪些措施,赵辰昕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对今年经济工作作了全面部署,下一步重点就是会同相关方面共同抓好落实,扎扎实实地、不折不扣地把让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总体上,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六个更好统筹”,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具体来讲,有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是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增强有效性针对性,加强各项政策的统筹衔接和协调配合,做好各项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去年,我们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花了很大功夫做好一致性评估,效果非常好。今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把一致性评估工作做好,形成更大的政策合力。
二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推动投资更快更多形成实物工作量,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推动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
三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四是统筹发展和安全,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切实加强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五是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强化基本公共服务,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与此同时,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不断丰富政策工具箱,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复杂困难局面的各项工作准备,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向好。
根据中新网直播整理。
本网记者将继续为您提供更多的报道,敬请关注。
www.greenpost.se
www.chinaeurope.eu
www.chineseonl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