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多措并举推进“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哈萨克斯坦女司机加林娜的工位“悬”在空中。在位于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她掌控着巨型龙门吊,将一个个集装箱送往新的旅程。

加林娜及工友们每天的工作动态,在万里之外的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新建的数字化调度中心大屏上一览无遗。

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由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与哈方联合投资建设,它和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串联起一条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得益于此,世界最大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不但有了直通太平洋的“出海口”,更成为连接欧亚的重要交通枢纽。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带一路”交汇点连云港

今年一季度,围绕“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强支点建设,连云港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加速打造国际枢纽海港、国际过境中转港为纽带,更好发挥“两基地一班列”平台功能,不断放大新亚欧陆海联运大通道效应。中欧班列到发突破5000列、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累计完成运量超44万标箱、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完成集装箱量13.5万标箱、无水港累计换装过境集装箱近120万标箱……在实现自身发展同时,连云港市以实际行动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注入发展能量。

“两基地一班列”树立标杆示范

昨日下午1时30分,中哈物流公司生产操作部经理陈军与即将到达的司机相互提醒接车信息。5分钟后,长长的汽笛声中,一列货运列车钻过桥洞,缓缓驶进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

“45节,90箱,可以卸货。”核对完接车计划表,陈军发出指令,一个个标有“中欧班列”字样的集装箱随即被巨型龙门吊夹起,整齐码放。

▲中哈物流基地一派繁忙

作为“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首个落地的实体平台项目,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从一个没有铁路专线的小堆场发展为陆海联运中心,陈军听到越来越多的汽笛声,接发车计划表也越摞越厚,从最初两三天1列,到现在1天就有两三列。

过境中国进口的货物从连云港装车运来,在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由窄轨换装宽轨车板,然后一路向西,驶往中亚乃至欧洲;从哈萨克斯坦等国出口的货物再经由连云港装船出海,驶向日韩、东南亚。

一季度,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进出场空重集装箱6.08万标箱。依托基地,连云港中欧班列开行167列,到达56.07列,基地累计到发中欧班列超5000列,完成运量超44万标箱,其中西行过境完成15.7万标箱,居全国领先行列。班列线路从中亚五国逐步拓展到土耳其、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覆盖了104个国际货运站点。

中欧班列

“一带一路”建设的另一标志性成果——上合物流园,首季生产运营也取得了不俗成绩:1至3月份累计完成物流量1574万吨,完成物流业主营收入12.36亿元。自去年10月份起,从园区开行的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发运349车,进入平稳运营状态,乌兹别克斯坦的纳曼干、乌尔根齐、吉扎克等城市已逐渐纳入境外辐射圈,出境货物包括纺织设备、家电、轮胎等汽车配件、二手汽车以及大宗货物等,有效解决了连云港主港区过境货物压港、场地紧缺等问题,港区货物集疏运效率随之提升。

“陆海联运”通道辐射效应放大

向东,是日韩、东南亚,全球先进的制造业和消费大市场;向西,是辽阔的中亚、发达国家集中的欧洲。连云港居中,左联右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今年以来,连云港港积极发挥国际过境中转港优势,借助2条商品汽车过境通道的打通,放大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辐射效应。

1月,泰国—中国(连云港)—哈萨克斯坦商品汽车过境专列成功首发。2个月后,日本—中国(连云港)—哈萨克斯坦商品汽车过境专列又成功发出,近洋航班快航优势和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优势的相辅相成,进一步吸引汽车货源,为“区域性滚装件杂货进出口集散中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1月泰国汽车来了以后,客户就说如果线路运行好的话,对日韩汽车货源有示范集聚作用,事实证明果然如此。”连云港港口集团东方公司总经理许贺说。

陆海联运

车辆滚装出口的红火态势,也吸引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客户。春节期间,“维京驱动”轮搭载着460台机械车辆,从连云港港出发,向美国西海岸开行,先后挂靠美国长滩港和墨西哥曼萨尼约港等港口。时隔3年,北美航线重新启用,全方位织密连云港国际滚装航线辐射全球的网络布局。

推动连云港—纳霍德卡俄罗斯航线试运营首航、力促重庆—连云港—加里宁格勒铁海联运专线顺利开通……开年以来,连云港港锚定“千万标箱、东方大港”目标,增创标杆示范特色,建好陆海转换枢纽,畅通陆海联运通道,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在前不久连云港港与上海港联合举行的“2023沪连港航合作交流会”上,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龙说:“‘东西双轴联动、沿海南北联通’的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连云港愿与全球港航界共建共用共享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发展成果。”

人文交流互鉴携手共进

3月13日,连云港中哈物流公司收到一封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感谢信。信中表达了该国阿拉木图图书馆对连云港市图书馆及中哈物流公司的由衷感谢。连云港市于去年12月27日从中哈物流基地发出一列“赠书班列”,400多册连云港地方文献及国内经典名著等图书及一批文创产品丰富了阿拉木图图书馆的馆藏。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文交流活动

连云港市图书馆启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图书馆界文化交流与共享项目,截至目前,已与3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城市图书馆建立联系,此外,还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图书馆界文化交流与共享项目,通过“英秀中华”汉语(国学经典)+N国语言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深化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发展事业添砖加瓦。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合作之路,也是服务、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交流、交融之路。

上个月底,“追梦中华奋进新江苏”2023海外华文媒体江苏采访行活动走进连云港,1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涉侨中央媒体围绕“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高质量推进开展采访考察。采访团成员、《德国侨报》副总编俞光馥表示:“站在连云港的港区让我感触颇深,希望可以促进中德两国之间有更多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连云港的高质量发展令海外华文媒体感到鼓舞和振奋。”

北欧绿色邮报网社长陈雪霏对连云港港区印象深刻。她说,“没想到连云港原来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急先锋,早在1992年的新欧亚大陆桥就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连云港在一带一路运行中发挥了贯通中西,水陆两用的交通大动脉,必将对中欧,乃至亚欧的物流和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确实带给沿线居民许多实实在在的收益。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所属的哈萨克斯坦站名为阿腾科里,当地语意为“金色湖泊”,火热的跨境运输让这个名字愈发名副其实,也被哈萨克斯坦年轻人熟知和喜爱。现在,当地不少孩子考大学特意选择机械类专业,毕业后直接到无水港上班,而不再是远离家乡打拼。无水港周边已配套建起小区、商场。

海纳百川,美美与共。作为推进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和“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的关键切入口,连云港市正取得更多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来源“学习强国”

瑞典各界友人积极评价中国发展成就对中瑞务实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4月4日,中国驻瑞典使馆举行“品茗迎春”招待会,崔爱民大使出席并致辞。瑞典工商界、科技界、教育文化界等近百人参加。各界友人积极评价中国发展成就对中瑞务实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崔爱民大使在致辞中表示,去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确定了中国今后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擘画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大政方针。上个月召开的中国全国两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将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转化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施工图,并为此设定了具体而务实的目标。中国的新目标、新举措将让中国发展呈现新面貌,也将为包括瑞典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新利好。

崔大使指出,中瑞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两国建交以来各领域交流日益深化,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都秉持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发展方向,中国是瑞典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瑞典则是中国在欧盟第十大贸易伙伴。中瑞经济发展目标一致,在生态建设、创新驱动、高端制造等领域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各具特色,人才济济,具有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丰富潜力。随着当前疫情逐步消退,中瑞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将迎来新机遇。相信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将取得更多新的成果,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

崔大使最后表示,在经历寒冬之后,人们充满着对崭新未来的期待和喜悦。很高兴同大家一起品茗畅谈,感受春天的浓郁气息。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各界友人积极评价中国发展成就,表示对中瑞务实合作前景充满信心,将不断增进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来宾们一边品尝中国香茗,一边兴致勃勃观赏文艺节目和茶艺表演,现场气氛热烈、友好、欢快。

时评:如何看待瑞典要取消塑料袋费?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陈雪霏

日前,瑞典执政四党在讨论取消超市塑料袋费的问题,引发争议。按理说,塑料袋收费是为了阻止顾客因为免费塑料袋而过度消费,并造成白色污染。

2005年,笔者看到中国北方大地上白色污染严重,到处飞扬着非常薄的塑料袋,大部分是因为免费,很多大妈就多要一些,拿它装垃圾,或者他用,用完了随处乱扔,结果造成白色污染严重。在那种情况下,笔者和同事一起做了调查,结果67%的人认为超市塑料袋可以收费,收费以后可能会减少白色污染。经过同发改委的协商,对于这方面的议案给予积极的肯定。

结果2006年,北京市人大出台了超市塑料袋需要收费的政策。当时,收费标准只是一毛钱。主要目的就是减少人们的浪费。结果,效果显著。随着中国政府各项措施的出台,很快就遏制了白色污染。对北京的白色污染整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在英国已经实施了超市塑料袋收费。而且,英国已经兴起了布袋子。

但是,在瑞典,却一直没有对塑料袋进行收费。原因是很多方面的人都认为入不敷出,就是收费塑料袋的收入抵不上各方面的费用。瑞典超市的塑料袋也和我们的小白塑料袋完全不同,瑞典超市的塑料袋质量非常高,非常结实,因此,都可以再利用,用来装垃圾或者他用。而且,瑞典大妈都有自己专门买菜的推车,所以,浪费塑料袋的情况也不太明显。也没有白色污染问题。

同时,瑞典也专门有卖装垃圾的塑料袋。很多人都买专门的垃圾塑料袋来装垃圾,也有人用专门的布袋子来买东西。

瑞典在2020年才开始塑料袋收费,而且,这个收费价格不菲,最低3克朗,最高可以是10克朗,10克朗的塑料袋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即使如此,也觉得价格还是挺贵的。因此,民主党人说收费太贵,对一些人的生活造成不便,我可以理解。

但另一方面,作为环境党的拥护者,我也觉得环境党希望更严格控制塑料袋的使用,也可以理解。现在说取消主要是税收收入太少,不划算,同时,也没有造成巨大环境问题,所以,就不想麻烦了。

在瑞典,我们都是使用布袋子或者自己的背包去买菜。偶尔忘了,才用塑料袋。否则塑料袋也是买现成的用来装垃圾。没有浪费和乱扔的现象,因此,与国内的情况不同。

在瑞典,从来没有人单独装水表,查电表,都是年终或半年一起算账,因为发不起那么多账单。不过现在的新楼房为了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是在盖房子的同时,把电表和水表建在里边了。这样是为了提醒用户节约用水和用电。可以说,也是象中国学习了,中国从一开始就认真看水表和电表,每个月都查,人们必须要节约。同时,还要记住关灯。在瑞典关灯这事儿也是自动化了。人走灯关自动的。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瑞典前首相和外长比尔特表示欧盟应该坚持一个中国立场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politico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之后表示,欧盟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立场,而不是美国或中国的追随者。

针对台湾问题,他说,不能指望台海发生危机,欧盟要过去,加剧台湾危机会造成过度恐慌,然后指望我们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或者是中国的过度反应走。

瑞典前首相卡尔.比尔特,也是瑞典前外长,温和党领导人日前在推特上表示,欧盟应该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卡尔比尔特是现任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联合主席。

时评: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探寻中瑞文化与哲学的相同与不同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 陈雪霏

昨天,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典媒体发表文章,畅谈中瑞之间的文化与哲学的相同与不同。文中大部分发现的亮点都是两国文化的相同性和相似性。读后让人感受颇深。

崔大使谈古论今,从山水画中看到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谈到早期瑞典一大批中国粉丝对中国的热爱和支持,从瑞典的环境理念到中国的绿色发展模式,找到中瑞之间的共同理念。从中国的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到瑞典的lagom恰到好处,都寻找到了中瑞两国共同的信念和奉行的原则,哲学和经商理念。从瑞典的福利制度看中国重视弱势群体的努力实践发现,双方即使从制度上讲,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中瑞两国实际上确实有很多相同的理念,例如,重视儿童和老人的福利。只不过是瑞典提前发展了五十多年了,中国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中国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当然,中瑞之间的最大不同就是瑞典发展比较均衡,而中国发展不均衡。例如北上广深,国家投入的资源实在是太大了,因此,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发展水平已经很高了。但是,在广大农村,还是有很多人收入还是非常低的。因此,中国还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向瑞典学习。

与此同时,瑞典的一些基础设施,可能因为工业化时间比较久了,需要更新换代。而瑞典事实上,也是无时无刻不在这样做。瑞典的观点是,永远要用当时当代最新的技术设备来武装自己,比如在房地产方面,节能方面,各个领域都是这样的理念,因此,瑞典的百年建筑依然不过时。

总之,中瑞双方有很多相同之处,相似之处,相互理解与合作的空间是大大地有。中国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中瑞之间深化合作的机遇也是有的。这急需双方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都要达成共识,就会很快深入推进合作。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在所有的方面都相同,肯定还是有不同的方面,各自保持自己的特色。同时,在政治层面进行更深入,更高层的交流互动必将大大促进中瑞乃至中欧之间的互信和互利合作。这也是广大华人华侨和瑞典民众的心声。在年初的中国食品节期间,就有瑞典朋友提出希望中国高层领导人访瑞。虽然说这是玩笑话,但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心声。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北京报道)2023年4月13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网络媒体《新闻之声》(NewsVoice)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和瑞典文化具有天然吸引力》,全文如下:

去年我参观东方博物馆,在与安福琳馆长的交谈中,她提到了瑞典的中国艺术史学家喜龙仁(Osvald Siren)。我知道,喜龙仁是当时对中国感兴趣的众多瑞典知识分子中的一位代表,他对中国建筑、园林、绘画等领域都有涉猎和研究,并留存了不少著作 。

我到瑞典当大使后,自然地对中国和瑞典的关系史有着更多的关注。在两国关系史中经常被人提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瑞典是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但尚不被大多数人所知的是,上世纪上半叶瑞典涌现出一批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者和艺术家,也包括国王等王室成员,这在中外关系史中是不多见的。我常常在想,是什么使得远隔千山万水、相距甚远的两个国家在那个时期彼此间产生如此强的吸引力,能让如此多的瑞典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这么痴迷?答案似乎没有别的,只能是中国文化中的某些要素在那个相对动荡的时期契合了瑞典人的心灵,能够给瑞典人带来精神上的慰籍。或者可以说,在精神层面,在内心深处,瑞典人和中国人是有不少相近相通之处的。

那么,中国文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什么能和在地球另一端看似如此遥远的瑞典有相近相通之处呢?中国文化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在中国有一句几千年来代代传承、几乎家喻户晓的话,叫“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人体内的骨骼、血液就像是自然界的山脉、河流,人只有顺应自然之道、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给人类自身带来福祉。

这一哲学思想理念,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常常能看见人寓居在高山峻岭、潺潺溪水中,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慰籍。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一点与瑞典的文化传统是一致的。瑞典地处北欧寒带,多森林湖泊,至今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中有不少是与森林湖泊大自然相关的,瑞典的某些习俗也与此有关。很多中国小朋友都熟悉瑞典著名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书中充分描写了瑞典独特的北欧地貌,巍巍高山、茫茫大河、茂密森林等等。在这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中,瑞典文化很自然地发展出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理念。

中瑞两国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上的一致性和共通性,为应对今天全球共同面对的气候变化等影响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去年瑞典作为东道主主持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机制和平台。我此前发表在瑞典《今日工业报》上的《用绿色为中瑞合作着色》文章也介绍了中瑞在此领域的一些合作成果。中国文化是讲中正有度的。中国有句话叫“过犹不及”,意思是过和不及都一样要不得。中国文化崇尚不偏不倚,为人处世要适度、有分寸,唯有这样,才能把握事物规律,也才是明了人性、关照人性的合理之举。由此引申开来,就是不强人所难,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哲学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的与人相处之道中。我知道,瑞典也有一个词叫“Lagom”, 意思是“不太多,也不太少”、“刚刚好”,瑞典在很多方面是遵循这个哲学理念的,比如,对大自然的不过度开发就是一种有度,不过分追求生活的奢侈就是有度生活。这一点,其实又是和中国文化相近相通的,是认识到事物真理以及自然宇宙之道之后的一种哲学理念。

中国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涵,那便是简约朴质、返璞归真。我们认为,事物的终极真理往往是很简单的。这个道理在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体现。喜欢中国画的朋友想必对中国画中的“留白”并不陌生,因为这样才能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力,达到文化艺术带给人的愉悦感受,这就是简约比繁琐好。中国明代家具的设计被瑞典包括喜龙仁在内的知识分子所喜欢,就是那种简约朴质中所蕴藏的淡逸飘洒感染了他们的内心。明代家具线条的流畅,设计的简约,材质的朴质,是不是与瑞典的家具设计很相似呢?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相通,所以,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很喜欢北欧风的家居设计。瑞典设在北京的宜家就很受中国年轻人的欢迎,年轻人除了去那里购物之外,还顺便吃瑞典的肉丸子,感觉很享受。此外,重仁义、关爱弱小是融入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践行“鳏寡孤独兼有所养”的社会公德,提倡和树立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风尚,历史上,中国的这种哲学理念也渐渐传入并影响了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方社会。所以,在东方社会中普遍可以看到人们尊老爱幼、善待弱者的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弱势群体规模,即需要社会保障救助才能摆脱生活困境的人约有2.3亿,大约占人口总数的17%。2021年,我们取得了在14亿人口基数上的全面脱贫成就,其中就包括弱势群体的全面脱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本身就蕴含的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升,社会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意识越来越浓厚 。我知道,瑞典文化中同样有关爱弱势群体的传统。瑞典妇女参政比例以及男女平等的理念和举措也是有目共睹的。瑞典在男女平等、平权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和瑞典在这一文化理念上的相近和相通性其实可以为两国在相关领域创造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比如养老问题。2021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一次超过了总人口的14%,我们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社会,但我们的养老院等社会机构还处于初兴阶段,我们需要向包括瑞典在内的各个国家学习,我们很乐意在此方面加强与瑞典的交流合作。

如果细细思量,中国和瑞典还有很多相近相通的哲学观、文化理念甚至社会习俗。我来瑞典工作刚一年多,还有很多需要去探究的领域。我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与瑞典政府部门和当地朋友们一道,充分运用并发挥中瑞两国之间的共通性,创造更多交流合作领域和平台,造福两国人民,这也是对上世纪为中国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瑞典人士的一个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