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由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全球水伙伴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代表处联合举办的关于如何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保障水和能源安全的研讨会23日在世界水周第一天成为首场研讨会之一。
研讨会由世界资源研究所中国区所长李来来博士主持。她说,众所周知,中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城市化进程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水和能源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因此,如何满足人们对水和能源的需求是本次研讨会的主要议题。世界研究所中国区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建立可持续发展城市,要实现污水处理,在这个过程中,既通过回收利用节省了水资源,也节省了能源,因为如果海水淡化也需要很多能源的。因此也实现了资源垃圾和回收再利用的循环,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水和能源的双赢办法。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钟丽锦说,中国面临各种水问题的挑战,例如,有的地方干旱,有的地方洪涝,有的地方水面临污染,在很多城市,又面临城市雨水成河的尴尬局面。因此,水的问题,必须和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一起综合解决。例如青岛就是一个极其缺水的城市。于是当地政府想利用海水淡化来解决地下水不能满足需求的问题,但是,计算下来,海水淡化需要很多能源,成本非常高。综合考虑还不如多搞污水处理,回收利用。
全球水伙伴高级网络官克劳森女士讲述了非洲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的经验案例。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区的王蕾博士讲述了水电开发的两难局面。她说,中国要发展,没有能源不行,因此计划建很多大坝。例如在长江上的三峡大坝,上游的雅砻江,金沙江等很多江上都要筑坝。但是,根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从2006年开始的调查研究,长江水系面临巨大挑战。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是两岸人民乃至大半个中国的食品鱼类的来源,但是大坝的修建对上下游的鱼类,生物多样性,自然环境,地质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筑坝的时候一定要计算一下到底获得能源的利和对环境生态的破坏的弊到底哪个大,要好好衡量,尽量最小化环境影响。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原则是,尽量不要筑坝,如果筑坝也必须要做好环境影响评价找到最合适的位置。象云南和内蒙等地因为筑坝和修水库造成下游沙漠化的行为是很不划算的,属短视行为。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袁敏就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废渣的处理提了一些问题和建议。
北京大学水资源研究所副教授刘洁博士从政策改革的角度提出了与水有关的部门应该合作协调的建议。例如,应该由发改委牵头,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商业部和水资源部一起制定标准和概览,在污水处理,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协调标准,在规划,审批,执行和运营过程中都要协调好。中国的污水处理标准和能源利用效率方面都有改善的余地。
中国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监督管理办公室环境与资源部主任赵益民在讨论过程中说,中国水问题十分严重,面临各种挑战,其实关于水电站的问题,他本人并不认为水电是绿色能源,因为水电站对渔业造成很大破坏,因为水电站造成水温上升,因此很多鱼苗面临死亡甚至已经死亡。因此,如何解决水和能源的冲突,他希望能在水周期间多学一些好的经验,找到一些好的办法。
全球水伙伴中国秘书长和协调员郑如刚说,中国在50年代就提出了水土保持,治理大江大河的规划,到目前,专门有水资源部,北京有水当局专门解决各类水问题,这都是从制度上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进行改善。
斯德哥尔摩环境研究所的韩国义博士也参加了讨论。近百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世界水周将在24日举行全体会议开幕式,届时,瑞典首相勒夫文将致开幕词。
来自世界各国的水官员,企业家和水专家两千多人将参加世界水周。水周将就水与能源的主题讨论一周,在28日闭幕。此外还将在斯德哥尔摩进行自选的实地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