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那是在1950年5月9日。但是,瑞典同中国的关系还远远不止这一个第一。今天就借着新华社编发的这一组照片来说说第一部分,皇后岛的中国宫。新华社翻译成德罗特宁霍姆宫,用心良苦啊,但我还是觉得直接用意译皇后岛最好!
这是瑞典借鉴南欧艺术家的艺术特色。
这是地道的中国风格。中国宫,瑞典人现在把它叫做Kina Slott. 以前就叫中国亭子。是1753年瑞典国王阿道夫·弗雷德里克(Adolf Fredrik)送给王后乌尔利卡(Lovisa Ulrika)的生日礼物。中国宫后来多次翻修,混合了法国洛可可和中式建筑风格。1991年,以卓宁霍姆宫的组成部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引自百科)。
你瞧这柱子,是否就象天坛祈年殿的大柱子! 新华图片
1753年在乌尔利卡33岁的时候,阿道夫国王想给她一件特殊的礼物。那时,乌尔利卡王后是个中国粉丝。她的好友是法国的哲学家伏尔泰。伏尔泰受中国文化影响颇深。因此,乌尔利卡也非常重视中国文化。阿道夫为自己心爱的王后建了一座中国式的房子。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照在王后岛的时候,王后起来,只见她8岁的儿子,拿着一个托盘,上面有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就是国王送给她的一幢房地产的钥匙。
她穿过丛林,走了很久,终于看到密林深处有一幢中国式的房子。这座房子是地道的瑞典工匠根据他们想象的中国的样子建造出来的。
后来,一不小心,这里又出了事故。王后又自己赐巨资,找工匠,把它建造成今天这个样子。里边不但字母文字都综合了中文和日文,而且经常是文不达意。看似中文,但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就像我们假装说外语一样。
里边还有唐宋诗人的画像,山水画等。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二楼的回音壁效果。书房里都是中文书,同时有一个点是可以听到自己的回声的。
皇后岛的王宫里当然有很多精致的绘画。那都是描述战争的场面,凸显瑞典国王和王后的威风和尊严。但整个皇后岛给我的印象就是中国的天坛。它中间的道路,虽然是用沙子铺垫的,非常环保,容易疏导雨水,接地气,但更重要的是,它看起来就是丹碧桥。两边的葡萄园,休整得非常漂亮,也有西班牙,阿拉伯交界地中海一带的风格,非常别致!
这有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风格。卓宁霍姆宫就是皇后岛的音译。皇后岛自然是国王和王后休息和接待外宾的地方。例如,公主大婚,王子大婚,国王和王后都在家里摆酒席宴请宾客。
以上图片由新华社提供。
笔者以为自从18世纪东印度公司开始做贸易以来,瑞典的文化还是多少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阴阳平衡,可持续,量体裁衣,细水长流,天人合一等理念都很相似。中国最早的丝绸是在唐代的六世纪就传过来了。后来,在皇后岛附近还曾经有过生产丝绸的工厂。笔者家附近的Rorstrand就是过去生产瓷器的工厂所在地。
下期,我们会谈谈哥德堡号帆船和哥德堡博物馆,充满中国文化烙印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