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桂从友大使

桂从友大使出席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中欧互联互通研讨会晚宴并致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桂从友大使在10月18日出席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举办的研讨会晚宴时说,本次研讨会聚焦中欧互联互通,着眼“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相对接,契合中欧合作需求。

  他围绕三个关键词谈了他对中欧互联互通的看法:

  第一个是“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是当今全球最大的变化之一。的确,中国在变。我们刚刚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从一穷二白变为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8亿人脱贫,各项民生权益保障大幅提高。中国是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者,中国科技创新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未来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主引擎和稳定器作用还会更加突出。

  “变者,古今之公理也”。中国的变推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变”的本质是世界秩序的历史演进,全球治理体制不断完善。相应的,中欧关系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关系的互补性、互利性和战略性显著上升。欧方作为世界重要一极,与中方一道共建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共同捍卫多边主义、多边体系、多元文化,维护国际秩序和体系,对中欧双方乃至全世界都极为重要。

  第二个关键词是“通”。变通而图存是自古至今的中国智慧。通过加强彼此间互联互通,有助于我们应对当今世界层出不穷的挑战,推动全球发展和世界格局朝着符合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方向转变。共建“一带一路”的关键正是互联互通,中欧对此不谋而合。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赛夫科维奇曾说,“互联互通是欧盟DNA的一部分。”去年,欧盟机构出台的“欧亚互联互通”战略明确将中国列为合作伙伴,双方领导人也就欧方“欧亚互联互通”战略与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对接达成共识。我们要修路而不是筑墙,要开放而不是相互封闭,要抱团取暖而不是单打独斗。

  中国与欧洲分处古代丝绸之路的两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天然伙伴。截至今年7月,中欧班列开行超过1.7万列、通达中国境外16个国家53个城市,且运行质量不断提升,基本实现“去一回一”。2013至2018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近900亿美元,在沿线国家建设合作区80多个,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30多万个。欧盟已连续15年稳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互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二大出口市场。今年前八个月,中欧贸易总值3.1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

  中欧通过“一带一路”加强互联互通,正给双方乃至全球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第三个关键词是“久”。中欧互联互通将把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亚太地区与世界最大经济体的欧盟连接起来,给欧亚大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双方携手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自由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能够最终形成庞大的欧亚大市场。因此,中欧不仅要实现高水平的互联互通,更要实现可持续的互联互通,从而推动实现欧亚大陆乃至全球的持久和平与繁荣发展。

  一些欧洲国家对“一带一路”有些关切,主要集中在项目是否符合欧盟规则标准、是否绿色环保可持续等。可持续和高标准正是“一带一路”的生命力所在。我们同有关国家一道,为绿色可持续投资创造有利和稳定的政策环境,加强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的能力建设,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确保环境友好性、气候适应性和社会包容性融入“一带一路”投资项目和日常商业活动。

  建设高质量、可持续“一带一路”为瑞典等北欧国家带来了广阔机遇。瑞典的绿色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经验、技术、产品在“一带一路”上大有用武之地。我们愿同瑞方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推动全球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瑞典政府提出要加强对中国的全面了解,鼓励与中国进行广泛对话。我们表示欢迎。中瑞双方完全可以就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对话、交流、合作。

  桂大使最后说,朋友们,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曾说,没有改变,就不会有进步,而无法改变想法的人,什么也改变不了。我们生活在变革的时代,迎接的是进步与发展。各国都应摒弃成见、偏见,保持开放的胸怀,虚心学习其他文明,学习时代新知识,从而与时俱进,实现真正可持续长久发展。

来源: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