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中国新闻

安徽宣城推介会在瑞典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由张黎勇副市长率领的安徽宣城市代表团于12月20日在斯德哥尔摩Brommavik大酒店向瑞典侨商侨社代表举办了一场小而精的宣城推介会。

dsc_5826

瑞京华人协会会长Brommavik大酒店老板柳少惠先生(图中)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欢迎。

他说,“我从小就知道我们的文房四宝之乡,宣纸是宣城的最好,但我还从来没去过宣城。这次张市长来了以后,我想下次我就可能有机会去宣城考察,也可能投资,也可能见到安徽最好的宣纸了。安徽的建筑也非常精致美丽。祝贺本次宣城推介会圆满成功。”

dsc_5849

在共同观看宣城的城市宣传片之后,张黎勇副市长简要介绍了宣城的情况。他说,宣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自汉初设郡以来,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国学大师胡适、清代数学大师梅文鼎、徽商杰出代表胡雪岩、无产阶级革命家王稼祥等名人诞生于此。

dsc_5925

宣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是徽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宣纸、宣笔、宣硯和徽墨的发源地,宣纸制作技艺入选了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徽班进京形成了国粹京剧。唐代李白、韩愈、白居易、杜牧等曾寓居与此。

宣城生态良好、风景如画。全市森林覆盖率超过58%,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是安徽省单元生态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江南诗山”敬亭山,有“天下四绝”之一的广德太极洞,有“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之称的绩溪龙川和泾县查济古民居。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宣城泾县写下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绝句。先后荣获“中国文房四宝之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安徽省生态市”等称号,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宣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宣城不靠一江(长江)靠两江(江苏、浙江),是安徽省唯一与江苏、浙江两省接壤的省辖市,沪渝高速、宁宣杭高速、扬绩高速和合福高铁、商合杭高铁、皖赣铁路穿境而过,是连接中部与东部发达地区的重要通道,是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十三五”期间,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县县通高铁”。

宣城发展迅速、充满活力。近年来,宣城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后发优势、人文优势和生态优势,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加快、活力增强的良好态势。当前,正在着力建设充满活力的现代产业之城、要素汇聚的综合枢纽之城、有品有味的山水生态之城、共建共享的平安幸福之城等“四个特色之城”,努力打造皖苏浙省际交汇区域中心城市。

张黎勇最后表示,宣城正处在加速发展的新时期,热忱欢迎旅欧华侨能够经常到宣城看看,到宣城投资兴业,相信一定会充分感受到“走过一城又一城,情有独钟是宣城”。

dsc_5881

在座的还有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及医生段茂利(上图中)和夫人曹老师,安徽籍的中国银行瑞典分行副行长兼总经理郭昕(上图右),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常务副会长北欧模块房屋建筑集团董事长王永安(上图左)等。

dsc_5915宣城代表团成员还有安徽省郎溪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张峰,安徽省泾县(宣纸生产基地)副县长李宏武,宣城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殷世才,宣州区副区长陶晓海和宣州区农委主任葛阳春。他们此次来瑞典也进行了农业方面的考察。

此次访问也是继今年10月18日,柳少惠会长率领瑞典侨商出席了安徽省举办的2016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之后的访问。今年6月26日以王信为团长的安徽省外办代表团来访时也是在这里向瑞典华商发出出席徽商大会邀请的。

图文/陈雪霏

北欧绿色邮报网祝广大读者圣诞快乐新年愉快!

北欧绿色邮报网祝广大读者朋友们圣诞快乐!新年愉快!

photo-7

辽河污染防控合作的经验

辽河污染防控合作的经验

瑞中桥网斯德哥尔摩9月5日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央地方和有关各方面的有机合作是辽河污染防控取得明显效果的经验。这是记者从5日在斯德哥尔摩的世界水周期间举行的研讨会上了解到的。
环保局污染防控司长凌江表示,中国水安全问题依然面临严竣挑战,因为由于工业发展迅速,污染也相当严重,中国也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治理污染。其中辽河治理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辽宁省环保局负责人杨哲在研讨会上说,辽河的污染有多种原因,
其中,河道断流,雨季洪水造成污染,工业污染,生活用水污染
都使辽河污染严重。2008年中央设专项提供资金,技术和政策决心
治理辽河,辽宁省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包括关闭294家造纸厂,建
立100多家污水处理厂,通过438个项目, 85亿元投资,经过上下
联动,与公司企业和各个市政府的配合,到去年,水质由五类重
污染改善到4类水质。

他说,这个结果使政府,人大,政协,媒体和各个市以及各个方面
的合作分不开的。

辽宁环保局孙书敬从技术层面介绍了辽河污染防控的措施。他说,
辽河污染防控主要是控制工业污染。因为辽宁的造纸,化工,冶金
等多种工业企业排污构成辽河的主要污染源,因此控制工业污染
是一个有效措施。同时,辽河和许多其他河流一样,大部分断流
但雨季有洪水时又很容易污染,因此采取的措施是涵养水源,保
证最低流量。建立大面积湿地,修复生态。

辽河保护区管理局污染防治处处长贾铁军说,设立专门的管理局
对于协调各方防治污染很有好处。经过各方努力,辽河生态恢复
取得很大进展,很多鸟类,鱼类,动物都回来了。

辽河污染防治离不开企业。辽宁国有企业北方环保集团积极参与
其中。王阳表示,他们参与建设了27家污水处理厂,同时,她们
还为工业企业污染治理提供咨询。

就是在这种政府企业和科研环保部门协调合作的情况下,在中央
地方的合作下才取得了这样的成果。

瑞典环境部负责人白格林指出,环境立法十分重要,有环境立法
才能保障实现环境目标。同时,环境污染污水治理,可以通过
商业模式,这方面中瑞可以进行深入合作。

另外在面源污染方面,中国还可以继续努力。斯德哥尔摩水研究所
促成此次研讨会的召开,瑞方协调人文杰说,取得这样的结果
值得欣慰,但是,4类水质依然是污染的水质,因此,不能满足现
状,辽河污染的治理和防控依然任重而道远。

Feb 2015

Feb 2014
Jan 2014
Dec 2013
Nov 2013
Oct 2013
Sep 2013
Aug 2013
Jul 2013
Jun 2013
May 2013
Apr 2013
Mar 2013
Feb 2013
Jan 2013
Dec 2012

Oct 2012
Sep 2012
Aug 2012

Jun 2012
May 2012

中挪关系正常化可喜可贺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陈雪霏):据新华网消息,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9日会见来华访问的挪威外交大臣布伦德,就双边关系正常化达成共识。

同日,中国与挪威政府发表声明,决定自即日起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这是中挪关系的大事喜事,也是中国北欧关系中可喜可贺的大事!这也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大事!

挪威在新中国成立以后,也是继瑞典之后很快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中挪关系一直很好。直到2010年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把当年的和平奖发给刘晓波,结果,中挪关系恶化。

“由于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授及同该奖有关的事件,中挪关系恶化。” 新华社消息是这样说的。

刘晓波在八九年后,多次进进出出,因起草《零八宪章》,再次被捕,2009年12月25日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1年,二审维持原判,目前依然在辽宁省锦州监狱服刑。

2010年刘晓波获得和平奖,颁奖时没有能够出席,因为他在监狱服刑。今年12月初,因为得知美国诺贝尔奖得主鲍勃.迪伦也不能来领奖,此前,英国作家多莉丝因为年纪原因也没能来领奖,笔者问负责颁奖的诺奖基金会新闻官不能来领奖是怎么安排的。她说,总有办法安排颁奖的,例如英国的多莉丝作家就是诺贝尔基金会派人到英国去送的奖,而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迪伦这次也会安排。但是刘晓波的情况是因为不能出来,所以,就设置了空椅子,但是奖还没有领。至于什么时候领,可能要等到他出狱了。

后来得知鲍勃. 迪伦虽然没来, 但是,却寄来了获奖感言稿。通过美国大使阅读了他的获奖感言,让朋友帕蒂史密斯来代领奖。同时,可能明年春季,他本人也能来瑞典,补上诺贝尔讲座这一课(可能也要看他身体状况,不过据说75岁的迪伦是因为演出安排无法脱身)。

中挪关系的恶化是因为中国政府对挪威诺贝尔和平奖无视中国法律而生气才中断中挪关系的。挪威政府觉得自己很无辜,多次解释说诺贝尔奖和平奖委员会的决定与挪威政府无关。

据笔者观察,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决定主要是跟前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主席亚格兰德有直接关系,与政府无太大关系,但确实与推荐的人或一个群体有关系。看看他当主席时给的奖,一个是奥巴马,一个是欧盟,这都是有争议的。

对于中国政府当时的愤怒,挪威政府和各界都是没有意料到的。笔者在2010年12月8日斯德哥尔摩发生自杀式恐怖爆炸时曾经问挪威记者他们是否料到中国政府会如此生气并中断关系。她说没有料到。此后,挪威多次希望通过贸易等多方面与中国缓解关系,但是,都无济于事。

事实上,中国人当时确实很生气,过后渴望访问挪威的人比比皆是,公开去不行,就借道芬兰,瑞典或丹麦,哪怕只是飞去一天,也要看个究竟。当然,挪威在三文鱼出口方面确实受到了中国的限制,损失较大。当然旅游业也受到很大影响。

笔者多次谈到与挪威政府置气实在是没必要,不值得,希望中国政府及时与挪威恢复外交关系,这是理智的选择。记得2008年钱学森的美国侄子钱永健获奖的时候,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官埃里克帮我安排在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期间专访钱永健。多年后我给埃里克打电话,他说,他其实是挪威人的后裔,他的祖父曾经到中国去办学,建医院,在中国呆过很长时间,他当然希望中挪关系尽早正常。

我在斯德哥尔摩的一次医药学大会上曾经采访挪威的卫生大臣,他说他的爷爷也到中国去建过医院,前几年,建院的某省还请他回去追述历史,为那家医院重新揭牌,他说他感到非常荣幸,他非常热爱中国(尽管在这个北极圈的国家很少爱说热爱这样的字眼)。(请见报道链接)。

在本人接触的挪威人中,他们确实对自己拥有那么长的海岸线,那么丰富的旅游资源,渔业资源和石油资源感到非常自豪,所以,他们不惜得加入欧盟。挪威有很多人参加联合国维和部队,履行自己的国际人道主义职责。

但是,2011年7月22日的恐怖爆炸和枪杀中,也让人感到挪威社会的悲哀,虽然是个案,但是,当时,笔者就感觉似乎这是对他们的一种报应(谁让你无视中国法律呢)。也是悲哀。悲哀得只能流泪。记得挪威当时的首相斯图尔登贝尔,现任北约秘书长说,哭吧,让我们哭出来。真的,77条生命中69条是青年学生,死在一个精神分裂的极右青年布雷维克手上。布雷维克是土生土长的挪威人,怨谁呢?而且他是蓄谋已久,居然没有人发现。在这个地广人稀的国家,这是多么不幸的事件啊!在挪威历史上史无前例。

如今,中国政府能够与挪威握手言和,这是大智慧的表现。挪威是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挪威人也是大智若愚的人,很诚实,有正义感。爱打报不平,同情弱者。因为天然的优势,对外政策方面附加了人权标准和条件,但那都是为了一个很好的理想为出发点的,并不是特意跟某个人或某个国家过不去。挪威1904年从瑞典分离出去独立。即使诺贝尔当初也不想挪威出去,因此把挪威尔和平奖放在那里评审和颁发。或许诺贝尔也意料到有一天它要分家另过,但请不要动刀动枪,签个和平协议就得了。事实上根据笔者阅读的小说《安娜, 汉娜,约翰娜》,双边也是交涉了一番。但纵观历史长河,那也算是非常和平了。挪威的社民党章程和宗旨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崇高理想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人类的崇高理想不就是解放全人类,让全世界人民都能过上幸福生活吗?为了能过上幸福生活,就必须赋予人们各种权利,生存权,发展权,教育权,男女平等,纯净水,体面的厕所,言论自由,美好的环境,良好的空气质量,所有这些不都是我们正在为之努力的目标吗?

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是第一个著写《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前几年,笔者在斯德哥尔摩采访她时,她说,现在的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判断是正确的,我们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是正确的。根据我们共同的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是指,工业化以后,我们的空气,水和土壤中有了太多的化学物质,污染物,这让我们的发展甚至生命不可持续。

中国目前的雾霾,正好就是这种瓶颈。因此,如果能够认真学习《我们共同的未来》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现在有雾霾。我们应该怎样做才是正确的前进方向。

事实上,我们有很多方面可以向挪威人民学习,挪威在新能源方面有很多探索。挪威的电动车普及率是世界上人均最高的。挪威人也不是那种人人为我,我为我自己的那种极度自私和强权的国家。因此,中国应该与北欧国家进一步加强合作,我们之间有很多可以互补的地方。

国内媒体说挪威进行了深刻反思,这是自然的,因为挪威首相也承认,如果跟中国关系正常,贸易方面肯定会好的多。外媒说中挪关系的进展是因为特朗普上台,但我觉得,中挪关系的正常化也是中国的希望,否则,即使挪威再反思,也是没用。六年了,时候到了。

殷切希望中娜外交关系的恢复能够为两国的未来发展与合作提供更多美好的机遇。

衷心祝愿中挪关系世代友好!发扬光大!双方能采取切实措施进行互利互惠的交往。

据报道双方将立即启动自由贸易谈判,这也是明智之举。可赞可赞!

有关挪威前卫生大臣的报道:http://www.scbr.se/blog10/files/cb7d3c1c7051ed9c0ecd70e20a7f12d9-35.php

今日头条:瑞中企业家协会举办瑞典侨界与深圳代表团座谈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瑞中企业家协会会长张巧珍12月16日在斯德哥尔摩Taste酒店组织召开瑞典侨界与深圳创新委孔雀推荐团代表座谈会。

dsc_5656张巧珍会长说,瑞中企业家协会的宗旨就是为中国尤其是深圳企业与瑞典企业实现对接, 特别是为科技创新建立交流和商业转化平台。张巧珍所在的荣泰投资公司在瑞典建立分公司主要搞房地产和其它投资。同时,还创立了非营利的瑞中企业家协会,为瑞中企业合作牵线搭桥。自成立以来,已经多次接待国内尤其是深圳代表团与瑞典当地政府,企业和科技人才进行 交流和对接。

“今天在座的有在瑞典的企业家,科技人才,环保人才还有文化和媒体人士,希望我们充分交流,互通有无,看是否能取得新的进展,提升至新的平台。”张巧珍说。

dsc_5671深圳创新委综合计划处吕睿(图左)说,深圳科创委每年有大量资金投入鼓励创业创新和研发,渴望国内外高科技人才到那里创新创业,安家落户。深圳给外来创新人员在住房上有很大优惠,目的就是吸引人才。深圳创新委高新区的杨军(图右)也介绍了其负责的有关政策和措施。dsc_5696卡罗林斯卡肿瘤专家胡力夫(图右)介绍说,邀请深圳科创委两位主任来访目的是继今年9月深圳市副市长艾学峰访问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之后,来做调研,进一步落实会议纪要。目前双方正在建立有100亿元规模的科研创新基金会,开展落实双边科研创新项目孵化和发展,同时,卡罗林斯卡医科大学又和深圳科创委设立专项基金开展老年医学研究。进一步组织有关的双边科学和企业家互访,参加国际会议,促进创新项目的商业转化。

dsc_5680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副会长王俞力(左)和瑞京华人协会会长柳少惠(右)分别表示对投资深圳很感兴趣,很高兴能与深圳科创委领导交流。dsc_5682中瑞生命科学协会会长于江表示中瑞生命科学协会可以帮助组织生命科学方面的科技交流研讨会。瑞典皇家工学院高级研究员朱斌介绍了他发明的新多功能材料半导体离子材料,颠覆了燃料电池177年的构造,开创了崭新的科学和技术。比如燃料电池的阳极,电解质和阴极三个部件被半导体离子材料的一个部件完成了燃料电池的功能和技术。dsc_5698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瑞典荣泰投资公司总经理张露萍,瑞中桥科技文化公司总经理和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陈雪霏,斯德哥尔摩大学人文科学专家安明玉,环保方面专家卢慧娟等。

photo-3

photo-6

photo-4

photophoto-1

在两天的访问中,代表团与促进创新基金投资公司经理阿德勒举行会谈讨论瑞典高科技落户深圳和建立转化平台的合作,与乌普萨拉大学医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系李晋萍教授讨论双边合作问题,和免疫基因病理系郁笛博士进行病毒治疗肿瘤和免疫治疗新成果讨论,参观了Kista科技园区和会见瑞典WSN研究院总经理郑立荣教授。代表团访问期间,张巧珍,胡力夫和张露萍全程陪同。

图文/陈雪霏,后五张图片由张巧珍提供。

 

 

宜家:没人“蹭睡” 顾客不会为免费咖啡而来

2016年12月15日07:48  来源:人民网-环球时报

原标题:瑞典宜家:没人“蹭睡” 顾客不会为免费咖啡而来

  【环球时报驻瑞典特约记者 陈雪霏】瑞典宜家家居的名字IKEA的四个字母,分别取自公司创始人英瓦尔·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他的农场Elmtaryd和他的家乡Agunnaryd。他所出生的地区叫斯莫兰(Smaland),意思是“小城镇”,那里没有多少土地,大部分是森林和湖泊。人们利用天然优势,生产各种家具和木制品。

坎普拉德8岁开始卖东西挣钱,17岁正式创立宜家。由于出身贫寒,坎普拉德一直保持平民心态,其经营理念就是为最普通的大众服务。也就是说,即使你什么都买不起,你也可以到宜家去买点儿东西。除此之外,他也想满足人们自己动手的愿望。在瑞典,人们愿意到宜家买几块板,然后回家自己装。

宜家起初只卖家具,后来发展到几乎与家庭有关的一切商品都卖。它的卖场因此都非常大,通常建在郊区。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宜家卖场就坐落在南部郊区相对独立的区域,顾客一般是开车或者坐地铁前往,宜家还安排免费班车往来于市中心和卖场之间。

笔者刚到瑞典时,需要买床、衣柜和书架等家具,因此经常逛宜家。买床自然是要体验一下床的软硬程度的,例如,你可以随便躺在床上,但是在瑞典,人们并不会真的躺在那里还脱了鞋睡上一觉,没有“蹭睡”的情况。

付款时经常要排大长队,拖家带口的顾客逛久了也会累。宜家卖场里有儿童乐园,也提供咖啡和小吃、甚至午餐,这里的比萨比较便宜,5克朗、10克朗(1克朗约合人民币0.78元)的都有。宜家确实为顾客提供免费停车位,但由于离市中心很远,到这里来的人都是要买东西,不会为了免费咖啡或者是便宜车位而来。

宜家是为大众服务,有些产品的档次不是很高,有钱人可能不去宜家购物。但由于宜家的产品线太广泛,瑞典人家里一件宜家的产品没有也是不可能的。笔者的床没有买宜家的,但白色衣柜和书架都是从宜家采购,因为它们干净、实用,价格也相对便宜。

重访香港文汇大公两报驻穗旧址纪事犹新

北欧绿色邮报网专题报道 驻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

%e7%ac%94%e8%80%85%e5%bc%a0%e5%8d%93%e8%be%892016%e5%b9%b4%e9%98%b3%e6%98%a5%e4%b8%89%e6%9c%88%e6%9c%9f%e9%97%b4%e9%87%8d%e8%ae%bf%e6%96%87%e6%b1%87%e5%a4%a7%e5%85%ac%e4%b8%a4%e6%8a%a5%e9%a9%bb门前一樽一米多高的黄铜雕塑引人入胜:一个丫孩报童,身穿四季襟衫,脚踏木屐,肩挎大布袋,手搂厚迭报纸,昂首朝阳,站在大街小巷里高声叫卖着《大公报》,栩栩如生;人们耳边仿佛又廻响起人民音乐家聂耳在30年代创作并流传至今的优秀儿童歌曲《卖报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春到西关《三家巷》喜出望外

重访香港文汇大公两报驻穗旧址纪事犹新

 荷兰 张卓辉 ( / )

%e3%80%901%e3%80%91%e7%ac%94%e8%80%85%e5%bc%a0%e5%8d%93%e8%be%892016%e5%b9%b4%e9%98%b3%e6%98%a5%e4%b8%89%e6%9c%88%e6%9c%9f%e9%97%b4%e9%87%8d%e8%ae%bf%e6%96%87%e6%b1%87%e5%a4%a7%e5%85%ac%e4%b8%a4一座三层高大宽阔庭院式搂房坐落在广州市中山六路惠吉西街二坊2号闹中带静的转角,红墙绿瓦,窗明门净,气派雅致端庄,屋外围基栏盆栽灌木花卉青葱茵翠,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这就是全国城市最大行政区越秀区(由东山区和越秀区合并成而今的越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报社驻穗办公旧址。

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e6%a0%b9%e6%8d%ae%e8%ae%b0%e8%bd%bd%e8%bf%99%e9%87%8c%e7%9a%84%e6%b0%91%e5%b1%85%e5%bb%ba%e7%ad%91%e5%bb%ba%e4%ba%8e%e4%ba%8c%e5%8d%81%e4%b8%96%e7%ba%aa%e4%ba%8c%e3%80%81%e4%b8%89%e5%8d%81%e5%b9%b4    返羊城度假的笔者于2016年3月中,携同亲朋好友欣闻寻访浏览邻近市区西门口坊间,沿着新铺的花岗石路漫步,右边是高楼《六榕大厦》,左边映入眼帘的是《三家巷》黄铜浮雕。已成广州代名词的《三家巷》为曾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欧阳山(原名杨凤岐)广东著名作家所著。他以旧南海县社区惠吉东、惠吉西一带为《三家巷》的原型地,被选作电影《三家巷》外境拍摄地。“快要天亮了,你们的文章引得我在洗澡后睡觉前一口气读完,我替中国人民庆祝,替你们两位的新写作作风庆祝……除了谢谢你们的文章之外,我还想多知道一点,如果可能的话,今天下午或傍晚拟请你们来我处一叙,不知是否可以?”这封信为欧阳山珍藏多年,是1944年毛泽东写给欧阳山丁玲的亲笔信,信中所指“一口气读完的作品则是欧阳山的《活在新社会》和丁玲的《田保霖》。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到广州梅花村36号看望欧阳山,对老人说:“我在中学时代就读过您的《三家巷》、《苦斗》,这些作品影响了整整几代人。于是,六榕街委会、道办事处专门请专人设计,动用500多公斤黄铜,通过4幅长2.30米、宽1.40米的浮雕,反映了上世纪廿年代前后三家巷内周、陈、何三家的变迁及其社会地位等,生动地反映了大革命时期风云变幻的社会状况,展现了当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斗争场景。铜雕工艺精致,人物、建筑栩栩如生。而南面惠吉西街二坊2号曾为《大公报》、《文汇报》报社旧址,目前重新装修得金碧辉煌。门外,红墙壁上镶嵌一块青石匾朱红隶书刻字:《大公报》、《文汇报》办公旧址,对下一块碳素大理石匾鎏金隶书刻字:越秀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大公报》临时社址,越秀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211月公布,201212月立。

%e7%ac%94%e8%80%85%e5%bc%a0%e5%8d%93%e8%be%892016%e5%b9%b4%e9%98%b3%e6%98%a5%e4%b8%89%e6%9c%88%e6%9c%9f%e9%97%b4%e9%87%8d%e8%ae%bf%e6%96%87%e6%b1%87%e5%a4%a7%e5%85%ac%e4%b8%a4%e6%8a%a5%e9%a9%bb门前,一樽一米多高的黄铜雕塑引人入胜:一个丫孩报童,身穿四季襟衫,脚踏木屐,肩挎大布袋,手搂厚迭报纸,昂首朝阳,站在大街小巷里高声叫卖着《大公报》,栩栩如生;人们耳边仿佛又廻响起人民音乐家聂耳在30年代创作并流传至今的优秀儿童歌曲《卖报歌》: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犹如连场好戏般的令路人看客喜出望外,叹为观止。

%e3%80%909%e3%80%91%e9%a6%99%e6%b8%af%e3%80%8a%e6%96%87%e6%b1%87%e6%8a%a5%e3%80%8b%e9%a2%86%e5%af%bc%e4%b8%8e%e6%9c%ac%e6%8a%a5%e8%b5%b4%e5%9b%9b%e5%b7%9d%e3%80%8c5-%c2%b7-12%e3%80%8d%e5%9c%b0     记得广州市书法家黄宝璇外婆对还是孩儿时的我讲,八姑公(曾任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正副主席暨广州市文史馆副馆长的外公罗原觉的第八妹夫,我等晚辈称他为八姑公),香港《文汇报》前董事长、社长,全国政协常委李子诵先生与《大公报》社长,全国人大常委费彝民先生(抗日战争期间,曾任《文汇报》主笔,并任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中文部主任。)于解放初期,先后赴京述职,开会来广州也都曾经在此办公旧址为行署歇脚和指导工作。还记得香港文汇报董事长、社长王树成在201061日为李子诵先生百岁寿宴会上称赞,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李老社长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会议,是现在港澳地区唯一健在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代表;他也曾担任第3届到第7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7届全国政协常委,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e3%80%9012%e3%80%91%e6%bd%ae%e6%b1%95%e5%9c%b0%e5%8c%ba%e7%89%9b%e7%94%b0%e6%b4%8b%e5%86%9b%e5%9e%a6%e5%86%9c%e5%9c%ba    《大公报》、《文汇报》报社旧址对面墙壁,一幅10米长《归、根、思、和》华侨生活题材的浮雕图,充分反映了当地华侨风貌……它们协调地附着在道路两旁的老屋墙体上,将整个社区装点得古朴幽雅,浓浓的老广州风味扑面而来。在惠吉西的西面,刻着一幅3×2米的广州市最新马路交通图,原来是民国初期最新版,现在成了古董了。诚然,较之那时沙面是租界,多是作为办公用途,属大型建筑。这里的华侨老房子,多为三层建筑的竹筒楼,也有个别庭院式的别墅。不管是路,还是坊,均可以驶入小汽车,可见当年繁华的盛况。因而是目前广州市内保持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西式建筑群。上世纪廿卅年代,广州很多华侨回乡置业,当时惠吉东、西路的南面惠爱西(今中山六路)和惠爱中(今中山五路)都是商业中心区,北面则有着宽阔的田野、起伏的山丘,旺中带静,是个居住的好地方。所以很多华侨选择此地建房,因而形成了一个华侨居住区。据《广州市志》对惠吉东、惠吉西路的介绍称“1930年华侨置业公司购清代右都统署地建成。因在惠爱街北,兼取吉祥之意,故名。东段为惠吉东路,长156米,宽5.3米。西段为惠吉西路,长156米,宽8。因此这一带旧房子距今已有近80年历史,而且是统一修建,所以整体风格划齐一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正当切身感受凝神沉浸在这典雅的文化氛围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如电影般地掠过笔者的脑际良久:建国开始,新中国来之不易,科技兴邦需要人才,笔者的八姑公香港文汇报前董事长、社长李子诵先生带头将四个儿女都送回广州读书,中学至大学,学有所成地任职建设新羊城,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与赤诚之心。榜样力量是无穷的,60年代末,笔者在坐落于羊城北郊沙河瘦狗岺麓的广州市第56中学上高中,该校前身或后来恢复原名广东省华侨中学。其大门斜对面是广东省华侨补习学校,而距离此两校不远的天河区则有面向广大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百年侨校,全国重点大学,由广州市第一任市长叶剑英元帅手笔书写校名冠正门楣的暨南大学。因此当地构成了华侨华人回国求学中心的优越环境。高中年代的笔者曾与香港文汇报社刘副社长之子刘伟昌,曾任香港《文汇报》编辑主任,而后历任香港新联影业公司总经理,长城、凤凰、新联三家影业公司董事长,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会长廖一原之子廖新南,香港电车公司工会一委员的侄儿谭维新,香港杂志70年代主编之子黄启干,以及一些香港三联书店子弟等为同班级同学,他们都是由父母送回广州读书,都分别寄居在昔日广州市东川路中段和中山六路惠吉西二坊两地设立的香港文汇报社和香港大公报社等机构驻穗办事处招待所里,还有的寄宿在学校或是投亲靠友。他们有的担任校学生会委员,有的担任班干部,还有的做分校低年级辅导员以及学校体育运动代表队骨干力量。

青年突击手当兵卫国

    后来毕业了,大家也一同分配到广州汽轮机厂工作,并且都加入了厂的武装民兵,参加了共青团,成为了所在车间生产的青年突击手。

%e3%80%906%e3%80%91-1949%e5%b9%b411%e6%9c%88%ef%bc%8c%e9%a6%99%e6%b8%af%e6%96%87%e6%b1%87%e6%8a%a5%e7%bb%84%e7%bb%87%e5%90%84%e7%95%8c%e4%ba%ba%e5%a3%ab%e5%88%b0%e6%b7%b1%e5%9c%b3%e6%b2%99%e5%a4%b4     70年代初,相信是深受1939年毕业于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在抗战时期到粵北担任战地记者工作的抗日老战士父亲廖一原教导和影响,当时在厂维修车间担任共青团委员的廖新南和上述几位香港子弟与笔者等一同踊跃报名参军,顺利通过政审与体检都合格被批准应征入伍。

%e3%80%905%e3%80%91-1949%e5%b9%b411%e6%9c%88%ef%bc%8c%e9%a6%99%e6%b8%af%e6%96%87%e6%b1%87%e6%8a%a5%e7%bb%84%e7%bb%87%e5%90%84%e7%95%8c%e4%ba%ba%e5%a3%ab%e5%88%b0%e6%b7%b1%e5%9c%b3%e6%b2%99%e5%a4%b4当时,他们家属(父母亲和兄弟姐妹等)专程从香港上广州就在上述两大港报驻穗办事处安顿后旋即结队到厂部欢送儿子参军,场面相当感人隆重热烈,全厂应征11个青年新兵中香港出世子弟占4个,这在整个市机电系统以及河南工业大道片建国以来尚属首例,一时传为美谈。原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是对国内公民而言,没有对香港籍贯居住内地的民众规定。然而,这些成长在广州祖籍南粤新会、中山、惠阳等地的香港子弟适龄青年不因家境优裕却义无反顾地据理力争成功当兵卫国高尚情操。为表征他们入伍的意愿与决心,一位《文汇报》子弟战友送给我一帧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催人奋进的照片:英勇的解放军同志们:没有你们 就没有新中国!”正楷书写并落款题名文汇报社全体仝仁的一面大旗高擎,于19491019日艳阳天在香港边界线上迎风招展,香港文汇报组织各界人士到深圳沙头角慰问胜仗打到罗湖桥头的我南下大军东江纵队先头部队(粤赣湘边纵队江南支队改编的东江第一支队)指战员们。此情此景早已载入深、港史()册,而这帧当年合影留念照片亦成为历史纪录:宣布了除沿海诸岛之外,中国大陆全部解放。那面旌旗迄今还珍藏在社史陈列馆内。当兵光荣因为责任重,……保卫万里江山,保卫亿万人民,保卫社会主义。把守着祖国的大门。这就是革命军人的光荣。这首当年的兵歌更加成为了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于是,大伙儿在广州军区0564部队同一野战师团服役,驻守龙川、兴宁、五华等粤东地区。这支英雄部队隶属第55军步兵第164师,该部队在对越反击战中歼敌1.3万余人,成为东西二线9个军中歼敌最多的部队。

%e3%80%9017%e3%80%91%e9%a6%99%e6%b8%af%e3%80%8a%e6%96%87%e6%b1%87%e6%8a%a5%e3%80%8b%e5%88%9b%e5%88%8a50%e5%91%a8%e5%b9%b4%e5%ba%86%e7%a5%9d%e4%bc%9a%e5%b7%a6%e8%b5%b7%e5%8a%9e%e5%85%ac%e5%ae%a4197911月叶剑英元帅在广州南湖宾馆亲切接见了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夏梦与香港电影界领导廖一原伉俪等香港电影文化界代表团成员。廖一原董事长之子廖新南健硕高大,当时还是师直属炮团篮球代表队主力及担任连部文书呢。曾经受训于广州市青少年体育学校乒乓球班的笔者前为厂队主力,入伍后为所在师代表队主力。兴许亦深受长辈影响,笔者与那刘副社长之子刘伟昌分别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行政文书工作数年。

%e3%80%9015%e3%80%910491%e9%83%a8%e9%98%9f%e4%ba%8c%e8%90%a5%e6%8c%87%e6%88%98%e5%91%98%e6%ad%a5%e5%9d%a6%e5%90%88%e6%88%90%e6%bc%94%e7%bb%83%e7%95%99%e5%bd%b1%e8%90%a5%e6%8a%a5%e9%81%93%e7%bb%84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当天晚上在中央七台观看 [我是个兵] 特别节目。 40年前的军队生涯生治下涌入我的回忆中,战友廖新南记忆犹新地忆述,我是香港出生的香港仔,能够有机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熔炉中锻炼毕生难忘,也是般香港人无法体会的。 1972年底入伍于广州军区的三大野战军之,第55野战军164师炮兵团。入伍当初任警卫战士,摸爬滚打的野战训练令我更加坚强,我的冲锋枪射击全团比赛第2(那时名廖见真),后来调85加农炮营任装填手,快速装炮弹是我的强项,第4年升任军械员兼文书,所有的枪枝曾都受训练和射击, 包括班用机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手枪,比般战士们的实弹射击多了几十倍。 4年多的军队生活终生受益,这种感受不是般人能体会的,今天我仍十分懐念纪律队伍的生活,所以当我今天出任香港红十字会耆英团九龙地区委员会主席的时候,对纪律队伍的情感,也是发自我的真正内心。

6%e6%b1%95%e5%a4%b4%e7%89%9b%e7%94%b0%e6%b4%8b%e5%86%9b%e5%9e%a6%e5%86%9c%e5%9c%ba-270年代初全军各大军区各兵种部队(含地方城乡武装民兵)备战态势,浩浩荡荡地走向全国各地野营大拉练,其盛况空前。

%e3%80%9011%e3%80%91%e6%bd%ae%e6%b1%95%e5%9c%b0%e5%8c%ba%e7%89%9b%e7%94%b0%e6%b4%8b%e5%86%9b%e5%9e%a6%e5%86%9c%e5%9c%ba-_大伙儿斗志昂扬分别随番号049004910492等部队投入全军大拉练,翻越跨仨县市的粤东山区和长途奔袭,武装泅渡等综合演习,而后调防潮汕牛田洋军垦。

%e7%89%9b%e7%94%b0%e6%b4%8b%e9%a3%8e%e6%99%af%e7%a7%80%e4%b8%bd当各师团大部队抵埗牛田洋指定位置时,驻地营房不足够,包括笔者与同厂香港子弟战友所在连队在内不少部队就地安营扎寨,住进窝棚,直接及时投入秋收、冬种、冬修水利、冬季军训。因而这也就是每每怀着军旅侨民心态,现在作为荷()(利时)(森堡)华人写作协会会员的笔者久居在邻近德国西部边陲的荷兰Cuijk市廿多年间自觉自愿多次参加于当地举行欧洲国际行军节的初衷与动力。

6-%e7%89%9b%e7%94%b0%e6%b4%8b%e6%b2%b3%e5%a0%a4不久前,55军广州战友联谊会会长,广州市荔湾区金花工业公司原副总理梁柏洪曾带领一些广州战友集体驱车回到老隆(现今龙川县)探访所属师团原驻地和重返牛田洋公干、观光时,尤其是了解到牛田洋已被联合国批准为中国首个GEF湿地国际示范区和汕头西部生态新城而今启动建设,更加唤起了香港籍战友和笔者及所有牵挂牛田洋的人们看到了如此希望踏进新世纪,将会幸福实现北有北戴河,南有牛田洋的壮丽目标!

编辑 陈雪霏

相关链接

匠心独运「荷兰理事组织会议」摄影展别开生面

今日头条: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代表团访问瑞典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由刘学增秘书长率领的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代表团一行日前访问瑞典。11日下午代表团成员与总部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北欧致公协会部分会员举行了座谈会。

img_8980 北欧致公协会总召集人之一叶沛群先生首先对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示欢迎。他说,中国致公党的前身是由海外华侨社团组建的海外组织,旨在维护华侨的正当利益。关注民族的独立和祖国的富强。现在的中国致公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被中国各方认可的八大民主党派之一。她为了中国的繁荣与强大团结海外的华侨专家做出了贡献。今天致公党北京市委代表团能来与北欧致公协会进行交流,能见到新老朋友,对此,我致以真诚的谢意。

img_8983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秘书长刘学增先生说,我们这次来访问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中国正在搞一带一路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做哪些贡献,我们是带着这个问题来的,第二,我们是来考察华文教育的问题,探讨怎样进行文化走出去。还有北京正在进行治霾的过程中,我们还想了解发达国家在交通,人口和治霾过程中有哪些好的举措。

img_8988-edit-2随后,双方分别介绍了北欧致公协会组织建设与活动的情况,致公党北京市委在过去三十多年,尤其是在过去三年所取得的成就,所做的工作,尤其在科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汇集了各方面人才。

img_8997北欧致公协会成员也分别介绍了各自所在的领域,尤其在科技环保领域都愿意通过相互交流与合作为祖国的科技环保等各方面的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img_9044

              致公党北京市委代表团向北欧致公协会赠送题词。

出席座谈会的其他代表团成员有中国致公党北京市委宣传处调研员刘兴朝,致公党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务副主委顾传强,致公党北京市西城区委委员朱桂林,致公党北京市房山支部副主委赵圳和致公党北京市委员会海外联谊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周斌。

img_9047北欧致公协会15位会员参加了本次座谈会。

图/魏学超          文/陈雪霏

历史人物:姚桐斌-中国航天材料奠基人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吃水不忘挖井人。中国今天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过去那些海外留学的科学家。其中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就是姚桐斌。

他是中国航天材料奠基人,也是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之一。据财经内参转发德国有才计划文章:

他的名字,

只有1%的中国人听过;

他的故事,

只有1%的中国人知道。

他是德国、英国极力挽留的科技人才,

他是妻子的好丈夫,孩子的好爸爸;

他是两弹一星的元勋,

世界顶级的冶金学家,

他也是中国航天材料和工艺技术的奠基者。

没有他,中国无法造出自己的火箭材料,

没有他,中国第一颗卫星无法发射。

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越的科学家,

45周岁,正值壮年的他,

却惨遭凌虐,被人暴打致死。

他就是,姚桐斌


1922年9月6日,

姚桐斌,

在江苏无锡黄土塘镇出生了。

这个家庭有8个孩子,三男五女,

姚桐斌在男孩中排行老二。

家里一穷二白,

全靠父亲早出晚归,母亲含辛茹苦,

他们才勉强能够度过日子。

姚桐斌的父亲,

觉得孩子需要接受一点教育,

但是可以算数,会写点字就够了!

于是便将姚桐斌送进了学校,

他勤奋好学,天资聪颖,

在班里保持着第一名的好成绩。

小学毕业后,

他的父亲说什么也不肯继续送他上学,

校长数次跑到姚家劝说,

他的父亲,才答应让他继续念下去。

1934年,姚桐斌考进无锡一中,

他是镇上唯一一个考上中学的孩子。

初三下学期时,

他突犯重病,不得不辍学在家。

痊愈后,

他的父亲就让他在老家摆摆摊,

卖香烟、火柴、洋袜等日常用品。

这一辍学,便是两年光阴。

后来,和父亲争执了一番,

父亲才终于同意让他继续读书。

1941年,他报考了五所大学。

两个月后,结果揭晓,

他报考的五所大学,

竟然全部都录取了他!

由于对矿冶专业的酷爱,

他选择了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

(现在的西南交通大学)。

毕业后,

他在重庆经济部矿冶研究所,

找到了一份工作,

但是,他一边工作,

一边却在为出国留学做准备。

公费留学考试竞争激烈,

他却过关斩将,

以优秀的表现,

成功地被录取为公费留学生。

1947年6月,

姚桐斌告别了祖国,

前往远方的英国。

进入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研究生,

师从在冶金界声名显赫的,

弗· 康德西(V Kondic)教授。

他的求学之路,

依然是艰辛无比,

初到英国,国民政府便垮台了,

公费留学已经名存实亡,

为了省钱,他一日三餐,

只能靠白水和廉价的面包度日。

 

1949年10月1日,

毛主席向世界宣布,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姚桐斌得知消息后,

欢欣鼓舞!

他背上背包,

在英国各地奔走,

为新中国的发展做宣传,

他吃最差的食物,住最差的地方,

他需要省下每一个便士,

去更多的地方宣传新中国。

当时,英国和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

台湾特务在英国,

看到了姚桐斌的爱国活动,

于是将他视为眼中钉。

一天,他突然接到了伦敦警察的通知,

要“请”他去谈话,

谈话的内容是:

要他在限期内离开英国,

但是,不准回中国。

世界最负盛名的铸造学教授,

依·皮沃斯基听闻此事后,

邀请姚桐斌去德国,

在他的领导下做研究工作。

1953年秋天,

他接受了邀请,

远赴联邦德国慕尼黑大学,

仅仅三个月,

他就以惊人的天赋,

熟练掌握了德语。

他的工作,

赢得了依.皮沃斯基教授,

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德国亚琛大学的福洛贝格教授,

给姚桐斌妻子的来信中写道:

“桐斌有着阳光般的魅力,

研究所的同事都喜欢他,钦佩他。”

在外人看来,

他在德国如鱼得水,春风得意。

但实际上,他的内心,

念念不忘,朝思暮想的,

依然是那一片古老的中国大地。

拳拳赤子心,悠悠爱国情。

1956年,身在欧洲的姚桐斌

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次年,他递交了回国申请,

德国知道他共产党的身份后,

强力阻挠,

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交涉下,

才终于将姚桐斌接回了祖国。

他刚一回国,

北京钢铁学院、

沈阳金属研究所,清华大学,

就火热地抢了起来,

他们都希望能够争取到,

姚桐斌这样难得的人才!

最后,姚桐斌选择了国防部第五研究院。

研究院条件简陋,

研究室里除了一台显微镜外,

没有其它仪器设备。

有人问他,

为什么要到环境这么差的小单位工作?

去当个教授,日子岂不是过得很快活?

姚桐斌回答:

“我回国不是为了名利,

而是为了把学到的知识贡献给国家。

因此,我愿意在基层做一些具体事情。

愿意同大家一起,

为我国火箭上天贡献力量。”

1962年,703所成立,

成为我国唯一的,

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

姚桐斌被任命为所长。

二十世纪50年代,

我国的材料工业水准不高,

连低合金钢都做不出来,

更别提航天材料了。

姚桐斌看得明白,

如果没有材料,

一切关于尖端武器的构想,

都是空谈!

那时候,中国都是向苏联购买材料,

但是如果一味依赖外国的材料,

将永远强大不起来。

钎焊合金是中国航天事业,

需要的一个重要材料,

苏联根本不可能将技术告诉我们,

求助无门,自己又做不出来,

就在大家头疼的时候,

姚桐斌竟以一己之力,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

就生产出了钎焊合金。

他还在研究所内开设了英语班,

鼓励研究人员学习英语,

这样就可以看得懂国外的英语论文。

一时之间,掀起了一片学英语的大热潮。

1963年,

姚桐斌出国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

遇到了英国、德国的冶金专家。

他们问他:

为什么当初舍弃我们所提供的,

那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个人待遇而回中国去,

姚桐斌坦然回答说:

“我是中国人,

当年出国就是为了现在回国。

现在中国还比较落后,

但将来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

从1960年至1965年,

703所前前后后开展了500多个研究课题,

其中半数为预先研究。

当初预先研究的部分,

80%都应用在了如今的火箭发射、

卫星上天的事业上。

几乎每一个课题,都填补了我国的空白。

他为中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国家授予他,

全国科学大会重大发明奖,

他也成为了“两弹一星元勋”之一。

在生活中,

他更是一名温柔的丈夫,

慈爱的父亲。

研究所工作忙碌,

经常是早出晚归,

睡眠时间少得可怜,

但是,家里东西坏了,

他二话不说就自己亲自去修。

每天晚上,

他还为三个可爱的女儿检查作业,

哄她们入睡。

因为妻子彭洁清任教的大学很远,

每周六才能回家一趟。

于是,他除了忙科研,

就是照顾家里来做一些家务,

以减轻妻子的负担。

他的家在三楼,

每周六,他都会把客厅的门打开,

坐在家里面向门的沙发上,

这样,妻子一回家,

他就可以马上看到她了。

每逢星期六,

不管多晚,

他都一定要等到妻子回家,

共进晚餐。

而每个星期一早上五点,

彭洁清就得起床返回学校,

他工作已经是很辛苦了,

但是每次都会陪着妻子一起起床,

再一起轻轻吃早点,

不惊醒睡眠中的孩子。

之后,他会牵着妻子的手,

穿过大街小巷,

和她慢慢地走到汽车站,

亲眼看着妻子上车,

直到车子消失在路的尽头,

他才转身回家。

1968年6月8日,

这是黑暗的一天。

七机部两个对立的组织,

不断地发生小规模冲突,

导致许多人都已经不再上班,

但是姚桐斌却依然坚持去办公室工作。

当天快到中午12点时,

他准备回家吃午饭,

有两位703所的工程师劝道:

外面正在武斗,

您还是等一等,先别回家了。

因为妻子不在家,

他心里又惦记着孩子,

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去。

一进家门,

孩子们就开心地围了过来抱着他,

姚桐斌洗完手烧好饭,刚坐下,

还没来得及吃上一口饭菜。

突然,几个气势汹汹的家伙,

冲进了他的家门,

架着他就往楼口推,

一个家伙给了他狠狠两个耳光,

恶毒地骂着:“打死你这个反动权威!”

鲜血立刻就从他的嘴角流了出来,

脸也被打肿了。

残酷的折磨才刚刚开始,

另一个暴徒,

竟然用脚狠狠地踢姚桐斌的私部。

这样还不解恨!

那副伴随着他,

熬过日日夜夜,

阅尽众多科学论文的眼镜,

就在一个多小时前,

姚桐斌还戴着它,在阅读,

我国将要试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文件,

这些没有心肝的家伙,

直接把他的眼镜抓下扔在地上,踩个粉碎!

他们还骂骂咧咧地将姚桐斌架下楼,

楼下聚集了许多人来围观,

他们在楼下,又对姚桐斌,

进行了拳打脚踢。

其中两个人狞笑着,

各拿了一根暖气管,

向姚桐斌头上猛击过去,

霎时,鲜血直流他便昏厥了过去。

但是这些暴徒仍不肯罢休,

拖着他,就往他们的“总部”走,

路上,他的鞋袜都被拖掉了,

鲜血染红了道路。

姚桐斌两眼发直,已快失去意识。

总部的头头见了说:

“把姚桐斌托走,别让他死在我们这里!”

然后命令这些家伙,把他再拖回他家的楼前。

到了楼前,

暴徒们又朝着他的身上猛踢了几脚,

这才觉得解气了,扬长而去。

姚桐斌家所在的地区,

是“无产阶级革命派”的势力范围,

一位邻居发现了倒在地上的姚桐斌,

他赶紧向他们请求,

要将姚桐斌送到医院抢救,

但是得到的答复是:“不行!”

别无他法,

他只好把姚桐斌抬上楼,

放在客厅沙发上。

下午3时许,

姚桐斌因没有被允许医治,而停止了呼吸,

最终,惨死在自己的家中。

这天刚好是星期六,

彭洁清下班以后,

满怀希望地赶回家,

心想:

桐斌肯定已经坐在沙发上,

静静地等着我了。

当她气喘吁吁地打开门后,

迎接她的,却是孩子们的啜泣:

“爸爸……被人打死了……”

她只觉得两眼一黑,

怔怔地在门口站了很久很久……

历经千辛万苦,

才回到祖国的顶尖科学家,

两弹一星的元勋,

就这样被活活殴打致死了。

此后,彭洁清每年都会去无锡故居,

向她的丈夫献上一束,

用黄丝带扎起来的45朵黄玫瑰。

在她心中,姚桐斌永远是45岁。

从他被害的那一刻起,

对彭洁清而言,

时间就已经戛然而止了…


后来,

我国某型号的火箭,

因为发动机材料不过关,

一直实验失败,停滞不前。

文革后,

科研人员终于根据国外期刊的一篇法语论文

解决了发动机的材料问题,

而让他们感慨的是

论文作者,赫然写着:

姚桐斌

他跌宕起伏的一生,

到如今看来,

不过是白驹过隙,

过往云烟罢了。

多少人毫不在意,

已将他遗忘在了历史里。

或是根本对他一无所知。

但是,

我们今天所在的强盛中国,

今天载人航天技术的世界领先,

是他,曾作为一代的追梦人,

为祖国的崛起奉献了一生!

他功不可没,

他的一生应该被世人所知,

他的丰功伟绩应该被每个中国人牢记,

希望我们能铭记这段历史,

和记住他的名字:

姚桐斌

浩然之气多磅礴,志士英名万古存。

每当正气贯日月,谁把生死放在心。

地靠正气得以立,天靠正气成至尊,

岂有智谋与巧计,能防邪毒来伤身。

光明磊落忠义心,我视生死如浮云。

我心悲伤悠绵绵,好似苍天哪有边?

贤哲虽然已远去,榜样令我心更坚。

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青丹照古今!

推荐三个不错的微信公众号:



财经听潮(ID:tczjhzmx)
政商荟萃(ID:zshc88)

头条要闻:陈育明大使在瑞典中国商会揭牌仪式上讲话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北欧中华网报道,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12月8日在瑞典中国商会成立揭牌仪式上发表讲话祝贺商会成立。

  中资企业在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1.7万个

webwxgetmsgimg-5陈大使说,中国在瑞企业作为双边经贸合作的中坚力量,在瑞开展业务已有30年,近年来更是发展迅速。目前,在瑞中资企业已有30个,投资总额近36亿美元,在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近1.7万个,已成为中瑞经贸与投资合作不可或缺的推动者。

“今天,在瑞中资企业组成的瑞典中国商会的成立,是中瑞经贸关系发展的可喜结果,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希望商会用心经营,积极发挥作用,成为两国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交流的平台与沟通的桥梁,招商引资的载体和文化交流的窗口,为中瑞合作发展插上新的翅膀,推动中瑞经贸关系再上新台阶”。

陈大使说,在这个值得庆贺的好日子,我想强调:第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坚强后盾。近年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和中国经济转型的严峻挑战,中国经济运行保持稳中有进,增长速度位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工业增速和企业效益、进出口、投资企稳回升。今年前9个月,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7%。同时,中国对160个国家和地区的6535家企业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也累计1342亿美元,同比增长53.7%,其中对瑞投资增长21%。中国对瑞投资无论从规模、质量和领域都有大幅度提高和拓展。

 中国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不断深化

第二、中国改革开放与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化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投资环境。习近平主席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再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严厉惩治腐败。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为外资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先后修订了《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4部法律修正案,制定修订了《商标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12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大提高了外资准入开放度和法律保护。今年前10个月,外商在华新设企业22580家,同比增长7.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39亿美元,同比增长4.2%,这充分证明中国的投资营商环境更好了,外商投资的领域更宽了。

 40年来,中瑞双边贸易额增长110多倍

第三、平等互利的中瑞和中欧经贸关系有良好的前景。40年来,中瑞双边贸易额增长110多倍;超过500家瑞典企业在中国投资兴业,双方在全领域实现合作,而这些成就的基石是平等互利共赢。我们希望瑞典继续坚持自由贸易立场,在欧盟发挥积极、建设性的作用,推动中欧经贸关系在健康正确的轨道上不断前行。

“ 今天是12月8日,按照中国传统说法,8象征着事业兴旺发达。再过几天,过了农历新年就是鸡年。祝愿中国商会的会员企业和瑞典的合作伙伴以及在场的各位嘉宾在新的一年雄鸡高啼、事业成功。” 陈大使说。

webwxgetmsgimg瑞典中国商会揭牌仪式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举行。出席揭牌仪式的有瑞典国务秘书斯坦斯特罗姆,中国银行,中国国航,华为,中兴等30多家公司代表出席了揭牌仪式。

webwxgetmsgimg-4webwxgetmsgimg-3webwxgetmsgimg-2

国务秘书斯坦斯特罗姆,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经济参赞韩晓东和五矿驻斯德哥尔摩总经理,首任商会会长李洪钟都在会上致辞。中国银行驻斯德哥尔摩分行行长郝连才,中国国航斯德哥尔摩总经理朱津川被选为副会长。中兴,华为,中欧汽车CEVT(吉利瑞典)和人民网是理事单位。

来源:中国驻瑞典使馆微信

图/崔寒飛, 文/陈雪霏

 

头条要闻:《北欧中华网》应运而生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昨天看到一部电影的名字叫《我不是潘金莲》。心里突然想说,我不是潘金莲,我是谁?同时,又闪出另一部电影的名字《我不是杀人犯》。该片是在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中放映过的。 可惜我没看。

我并不想对电影有什么评价,只是这两个否定句的题目让我感慨万千。潘金莲因为历史上已经有名,然后说,我不是潘金莲,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好奇心和眼球。同样,我不是杀人犯也有同样的嫌疑,可惜,我没有被吸引,但是同样的句子用多了,也就约定俗成地被人接受了。

同时我又想到另外两个名字,一个就是电影节期间的《凯渧说再见》Katty says Goodbye. 另一个是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Farewell to Arms.  Farewell也是说再见的意思,但是是永远都不要见了。象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在津巴布韦被开除出英联邦时,他主动说,Farewell, 永别了。给人印象十分深刻。

凯渧我之所以用渧而没有用蒂,原因就是凯渧的命运其实是十分悲惨的。生活中的眼泪和困难多于欢乐和自由。

所以,名字如果起好了,会有很大帮助,让人一下子记住,能抓住人的记忆。

同样,我当初创立《北欧绿色邮报网》的时候,是因为我觉得瑞典乃至北欧国家都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他们是最早意识到工业化不可持续的问题的。在70年代,中国还没怎么建设的时候,就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因此有很多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所以,本着这样的重心就起名绿色邮报网。因为身处北欧,所有又加上北欧二字。

《北欧绿色邮报网》是2014年初注册的。但是,到2015年5月底,笔者才把精力放在它身上。六月初一天就有3000多阅读量。后来回落到1500-2000左右。到现在也就是一年半多的时间。

《北欧绿色邮报网》以注重原创,注重稿件质量著称。本网稿件99%是原创。 主要是绿色新闻和华人的红色文化新闻。逐渐也引起华人的注意。渐渐的,华人朋友开始评头论足,有的人说,绿色邮报听起来没有欧洲时报名气大。

我心想一定是国内的高大上思想蔓延到这里来了。人们什么都喜欢大,喜欢有名气,不能容忍普通和一般。因此,建议我改名字。说了好多名字,但最后,想出的还是一个能代表华人大多数的一个名字,所以,就叫《北欧中华网》。其宗旨就是要做中国北欧中国瑞典之间的桥梁,反映瑞典华人华侨北欧华人华侨的风貌和生活。因为名字不一样,内容也各有侧重,因此,《北欧绿色邮报网》也依然在继续。

因此,希望广大华人华侨关注《北欧中华网》,有什么意见要求和希望,尽管提,有什么需求也可以尽管提,北欧中华网竭诚为您服务。

作为《北欧中华网》的创始人,本人深知其艰难,并非是改个名字,人家就都认可了,还是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同时要吸引更多的人才才能可持续,因此,《北欧中华网》热烈欢迎广大华人华侨朋友爆料,投稿,转发传播该网站。有需要刊登的信息,也不要客气,尽快与我们联系。

北欧中华网的网址是www.chineseonline.se

北欧中华网的生日应该是中国重返联合国45周年纪念日那天2016年10月25日。

info@chineseonline.se

微信: chenxuefei7

北欧中华网-CHINESEONLINE.SE

LATEST POSTS

260627705_8

图片新闻:比亚迪和千年水乡之梦

2016年11月25日 | 没有评论

Read more

лªÉçÕÕƬ£¬ÐÝ˹¶Ø£¬2016Äê11ÔÂ21ÈÕ £¨Ð»ªÊӽ磩£¨3£©Öйú´«Í³µÆÕ¹µãÁÁÐÝ˹¶Ø ÕâÊÇ11ÔÂ20ÈÕÔÚÃÀ¹úÐÝ˹¶ØÖйú´«Í³µÆÕ¹ÖÐÅÄÉãµÄ¾©¾çÁ³Æ×´óÐÍ×éµÆ¡£ ¡¡¡¡À´×ÔÖйúËÄ´¨×Ô¹±µÄÖйú´«Í³µÆÕ¹20ÈÕÔÚÃÀ¹úÐÝ˹¶ØÊеãÁÁ¡£ÊýÊ®×é´óÐͲʵÆΧÈÆ×ÔÈ»¡¢¿Æ¼¼¡¢ÈËÎÄ¡¢ÃñË×µÈÄÚÈÝ£¬Ïò¹ÛÖÚ³ÊÏÖÁËÁ÷¹âÒç²ÊµÄÊÀ½ç¡£ ¡¡¡¡Ð»ªÉç·¢£¨ËÎñ·É㣩

图片新闻:中国灯展在休斯顿

2016年11月25日 | 没有评论

北欧中华网报道:中国灯展在美国休斯顿

视频: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海外华文教师“完美”远程培训开课仪式在诺贝尔故居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视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海外华文教师“完美”远程培训开课仪式19日在诺贝尔故居举行。以下是视频实况。本录像主要是为那些没有能亲自参加开班仪式的老师准备的,也是为华文教师留存资料,当然,如果大家想温习一下开班仪式,也可以认真看看录像。

首先是李晓梅主任宣布开始并介绍嘉宾。

然后是方文国副秘书长,窦春祥参赞和郭延航主任讲话。

 

大家合影留念之后,李晓梅宣布开班仪式结束。

以下是北京四中网校李岩老师讲课。由于时间和磁卡原因只录了听说部分。

如果您对我们有什么意见和要求,欢迎写信给我们:

chenxuefei@greenpost.se 或微信 chenxuefei7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海外华文教师“完美”远程培训开课仪式在诺贝尔故居举行

webwxgetmsgimg

开课仪式由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项目二部主任李晓梅主持。

webwxgetmsgimg-3

通过远程视频,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方文国首先发表讲话。

webwxgetmsgimg-6他说,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开展远程教育项目已经有11年的历史了,考虑到海外华文教师的需求,与北京四中合作开办了这个项目,目前看效果不错。最近几年在世界有70多个国家100多个城市有200多个学校加入远程教育项目。

“去年我们到瑞典考察过,为瑞典那么远的地方举办华文教育,尤其是有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对华文教育的重视,令人感动。希望瑞典的远程华文教育开班对华文教育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根据情况,除送教上门外,我们还可以进行远程教育,可以进行菜单似的也可以进行全天后似的。因为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通过灵活方式,可以使海外华文教育有新的提高。我们的宗旨就是发展华文教育,传承中华文化,为海外华文教育服务。

webwxgetmsgimg-5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处参赞窦春祥在开课仪式上代表使馆教育处对开班表示热烈祝贺。他说,近年来,中瑞两国教育交流方面稳步发展,民间交流更加活跃。在老师们的努力下,学习汉语的人数日益增加,与此同时,瑞典教师总体匮乏,尤其是汉语教师还不能完全适应汉语教学的发展,难度较大,老师们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所以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建设水平,远程培训课的开通为师资的培训提供了新的渠道。希望更多的老师参加进来,充分利用和分享远程培训课程提供的优质资源,促进各位的职业发展。

webwxgetmsgimg-4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领事部主任郭延航也在开课仪式上致辞。他说,通过华文教师远程培训可以为广大老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两国有时差,但是,通过网络交流,可以说是提供了一个火种,希望这个培训能对老师有所帮助。

webwxgetmsgimg-1

李晓梅说,今天由北京四中的李岩老师来讲第一节课听说读写,但以后还有30次课。课程结束后,会颁发中国华文基金会海外华文教师远程培训的证书。

webwxgetmsgimg-7

双方通过网络进行了合影。

webwxgetmsgimg-2合影以后,北京四中网校李岩老师进行了生动的《听说读写的课堂组织》课。

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去年组团来过瑞典进行交流并决定举办远程教师培训课程。

出席开班仪式的还有瑞京中文学校校长王海琳女士,瑞典中文教师协会会长孙凯女士,新星中文学校校长詹晓女士和近30名来自瑞典各地的中文教师。

2016远程培训报名人数来自46所华校共122位老师。截至目前,远程项目共开课27个国家, 1050所华校参与。

文/陈雪霏, 图/吴明拍摄

陈育明大使出席中国——北欧关系研讨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消息: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11日出席中国-北欧关系:机遇与前途研讨会。

11月11日,瑞典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SDP)在斯德哥尔摩举办了“中国——北欧关系:机遇与前途”研讨会。瑞典前外贸大臣海尔斯特伦及北欧国家专家学者和驻瑞外交官等60余人出席。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和使馆外交官出席了研讨会。

陈育明大使在题为《平等互利,结伴同行》的致辞中指出,中国与北欧友好合作基础深厚,特别是近十年来关系快速发展,中国与北欧国家双边关系稳步推进,各领域合作成果丰硕。中国已成为北欧最大进口商品来源地和欧盟外第二大出口市场。展望未来,中国与北欧优势互补及战略需求高度契合,次区域合作前景广阔,双方在气候变化、绿色经济发展、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业、北极、社会治理等领域合作潜力很大。

参加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北欧次区域合作的重要机遇、问题与挑战进行了热烈讨论,对北欧与中国加强协调,进一步促进在经济、社会福利、环境与气变、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与会者表示,北欧与中国可进一步加强地方合作,波罗的海环境治理经验可助力中国湖泊治理,中国与北欧在社会保障领域可以互学互鉴。中国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投入已经开始取得收获,北欧应抓住机遇加大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

瑞典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是瑞典知名智库,致力于全球安全问题与发展政策的研究。该所2016年10月成立了中国研究中心,旨在推动瑞典、北欧乃至欧洲对中国的了解。这次研讨会是该中心举办的重要主题研讨会,会上发布了该所最新研究成果《中国—北欧关系:机遇与前景》(中英文版),受到高度关注。

来源:中国驻瑞典大使馆。

视频:专访中国香港电影《500米800米》导演尧天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电影《500米800米》的导演尧天正在斯德哥尔摩参加国际电影节,14日中午,本网记者陈雪霏在斯德哥尔摩国王花园酒店的新闻中心采访了他。

我未来要死在哪里?这是个问题。

记者:尧天,欢迎你来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和北欧中华网的采访。首先,我觉得这部电影在斯德哥尔摩放映之后还是很受欢迎的。观众印象深刻。我看完电影之后,也问了一些人,她们觉得电影很美,很漂亮。首先想问你一下拍这部片子的背景是什么?怎么想到要拍这么一部片子?

dsc_4941尧天:大家好!很高兴能在斯德哥尔摩电影节参映这部影片。也很开心大家看完这部影片之后也表达更多的关注。创作这部影片的初衷是因为我本身也是80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那时候,我身边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他们有的是政府上班的公务员,有的怀孕之后,为了生第二胎,必须要失去自己的工作,包括自己所有的一切,社保医保所有的一切,就是牺牲特别大。所以说在那种情况下,很多人就放弃了生第二胎。但是,也有更多的人,迫切地想要第二个孩子,因为大家也知道,中国不仅是一个传统的人口大国,同时,很多传统观念中的重男轻女的情况也比较多见。如果第一胎是女孩的话,就非常想要个男孩。这种情况也比较多。甚至为了二胎,三胎就要到处去躲。到2016年,中国正式放开二胎,那么这段往事都已经成为历史了。我觉得把它给展现出来就很有意义,让更多的人去反思。去想象这段历史,从中得到更多的思考。

记者:就是说因为政府放开了二胎政策,也就鼓励你来认真反思这个,之前是不是有很多顾虑?

尧天:是,之前大家都知道这是属于非常敏感的一条线。现在政府也放开了,也开始反思,也开始客观地报道这个事情,给更多人一个选择的可能性。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导向。也是很好的一个事儿。 在这个节点上我就觉得把这个事拍成一个影片,就很有文化价值。

记者:对于父辈来讲,当时肯定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经历,但你作为80后独生子女,你觉得有哪些好处和弊端?

尧天:从好处方面说,就是家庭的教育投入会集中在这一个孩子身上,会优生优育,会更多地把她/他教育好,把他/她培养好,这确实是好的一方面。不好的方面是,因为过多地把情感关注到她/他一个人身上,他们就无法去分享了,无法和兄弟姐妹分享了,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孔融让梨,但现在就没有孔融存在了。因为这所有的梨都是我的。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感受。

记者:回到影片上,你是怎么找到这个例子的?

尧天:我当时到当地去采风,和当地一个领导边走边聊,他跟我说,你看我们当地啊,就这么一座山,山上的很多人想法都不一样。山上的人就想多生孩子,因为晚上没有什么事情干。山下的人就拼命地挣钱啊,努力啊,奋斗啊,就觉得孩子太多,压力太大,不能要太多的孩子。所以当地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真实的,就是海拔800米以上的政策,跟800米和500米之间的,和500米以下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根本,这是基于政策的真实。也是中国特有的政策现象,中国人多,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政策,根据这个出发点,我觉得这个很有趣儿。所以,就想着把三峡的文化含进来,长江是生命之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再加上搬迁涉及很多价值观念的东西,象故土,亲情的割舍,流失,很多东西都包括在里边,反映人性的故事。

记者:所以,你这部片子不像《一句顶一万句》是根据刘震云的小说来改编的。这是你自己编的,是吧?

尧天:对,这是我自己编剧。我自己写的剧本。

记者:从Idea,到剧本,到拍摄都是你自己做的。

尧天:投资也是我自己。

记者:哇,那你给我们介绍介绍你自己吧。

尧天:这个故事的根本就是当地领导的一句话。那是2007年的时候。

记者:就是说你的灵感就是从那时候来的。

尧天:对,当时我就一直想拍这个故事,也跟很多人聊了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说这是个好故事,但是不是风险太大,所以,就一直拖到2010年的时候,我把剧本做完了。2014年在湖北宜昌的三峡库区拍摄的。我来来回回去了当地三次采访,和老百姓聊,把这个故事植于老百姓生活当中去。

记者:这个地方是当初领导说一句话的地方吗?

尧天:不是,领导说一句话是在重庆綦江县,拍摄是在湖北宜昌。

记者:你出生在哪儿呢?

尧天:我出生在安徽。安徽泗县。泗县在过节或者农闲的时候人们就出去要饭唱戏。当年那时候也经常发大水,所以,我们也有那种经历。

记者:这说明你是有亲身经历,有那种感受,人说八年磨一剑,你等于是差不多十年创作了一部作品。在这之前,你是做什么的呢?有什么背景呢?

尧天:我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的是电影导演专业。以前拍的片子多是宣传片。拍过数字电影。不能说好与坏,就是不像我现在拍的这部片子能够很真实地反映人群,原来拍的有宣传的意味。

记者:我注意到拍摄过程中人的脸部不是特别突出,故意的模糊或者是稍微远距离,你是不是全部用的群众演员?

尧天:所有的演员都是非专业演员。很多都是就地取材。都是在山区里找到的老百姓。他们平时生活就是那样。就是生活中的那样,因为他/她不会塑造,只会还原。你给她讲当时是怎么做的,你不用说,她自己就来了。

记者:你现场进行了很多创作。

尧天:现场加了很多东西,我们到一个地方如果不把当地文化给抓起来的话,那么这个电影拍出来不会感人的。因为它是强植性的戏剧性。包括山里边那些拆房子,那种拆法都是当地老百姓特有的拆法。到一个节气,他们要换瓦。

记者:张老头立即上吊了,这个是真事吗?

尧天:象老张这种人,生活中我见了很多。他有他的价值观念,他上山下乡,那个年代的人很单纯,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而且是无私地去做。但老张最早是抗美援朝的,打过仗的。肩上是有勋章的。他一辈子获了很多荣誉。结果,从朝鲜战场上回来,又去上山下乡。他又响应国家号召去植树造林。这回植树造林他又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乡了。真正把根扎下来之后,我又要搬走。到底我要去哪里,我的根在哪里,我是谁?我未来要死在哪里?他的根完全失掉了。他的一切就象水里的浪花一样,最后,他想,我就要死在这里。最后,他决定,我宁可死,我也要把我的根扎在这片土地里。

记者:还有一个镜头,非常真实,红芬被抬到车上了。但当村里人拦他们的时候,村长说,放人。这个给人印象深刻。

尧天:这是真实的。为什么大家都拦它,当时大家都怕摊上这种事。红芬的嫂子告密。其实,这在生活当中是很常见的。我接触过身边很多这种情况,一个妇女怀孕了,不用说回她嫂子家,就是回她娘家,她娘家也不同意回来,我可以给你钱,我可以给你粮食,但你千万不能回来,你要回来,我们全家都完了。你要走得远远的。我见不到你我会想念你,你是死是活我都会挂念你,但你不要来,你一来,我们全家都会完了。这个很真实。

记者:她们有一种羞辱的感觉?

尧天:不是,她一来会牵连家人的。这个政策是对群体的。你一人有事,你们全家都遭牵连。这些人都去拦车,也不是见义勇为,其实,那帮人家里也有很多是怀了孕的。他们必须要拦,因为如果红芬被带走了,她的下场就是他们大家的下场。从这个出发点,车上的人说放人,也是从自身考虑的。如果不放,他也得被收拾掉。

记者:这还体现了这个男人的一点人情味。但是,紧接着漂亮的妇女主任,应该有人情味,但却非常冷漠。

尧天:这里就是反衬。本来女性是应该有人情味,但在那种政策下,被迫放弃自己的善良和母性,而去惩罚另外一些违规的妇女。这个妇女主任就是这样,她也说了,我无所谓,但你们所有人的乌纱帽都要丢掉。这是一个反衬。

记者:还有一个比较感人的就是老孙头儿,为了孙子,本来不愿意下山来,但还是很快就下来了。

尧天:这个人物就是等于,他要下来就等于他要放弃他的孩子。这是片中一个很重大的立意。他的孩子就在那窑里。那个窑就象子宫一样,在那烧着瓷娃娃,那瓷娃娃就是老孙的孩子。老孙为了孙子,就放弃了自己的孩子。他已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后来他没有想到,他就说了一句话,我捏了一辈子的泥人,我都捏不住这一条命啊!在他心里,那条命已经丢掉了。所以,他就下来了。

记者:但是红芬和她女儿又特别喜欢下山,这也是非常真实的。

尧天:这就是这种角色的迷失。她觉得眼前看到的是很好的。但是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导致她不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其实,片子里很多人物都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是,就是为了这个生命,所有的人凝聚到一块去了。都是在迷失。看,卫东是一个多么懦弱的男人,到最后,我结扎。为了换取不要追查老婆。就当是惩罚我了。这在政策当中也是可以的。

记者:这也反映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什么事都能想出办法。就是在这种纠结中,眼泪哗哗的,但最终,问题也就这么解决了。

尧天:都能变通。就是太极拳嘛。怎么着都能打来打去。

记者:这也能反映出来,计划生育这个政策实际上一开始我们都觉得特别对,后来又觉得特别不对。后来经过时间的冲刷,又拨乱反正了。这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

尧天:对,这也反映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吧。中国好多事情就是摸着石头走的。她没有什么可以效仿的,苏联已经垮台了。没有老大哥,只能自己走,所以好多东西对与错都是在进步。

记者:你下一步有哪些计划呢?

尧天:我下一步有几部片子。都与数字有关,一部叫《18里河》讲的也是关于人在社会中迷失的故事。然后,还有一个《三线三峡》讲的是,大家也都知道,当年有个三线建设。有很多高尖端的人才聚集到三线城市,这是出于战略考虑。但是这个题材太大了。我现在资金都做不到。再拍几部之后,再拍这个,但这部片子肯定会很好看。就有点象南斯拉夫的导演酷斯拍过一部《地下》。就类似那样的感人故事。

记者:祝你未来更成功,多拍些真实地反映中国社会的这种片子,我觉得是非常感人的。不光感动中国人,也感动全世界的人,也能让世界的人真正了解中国到底是什么样,也能通过普通人的生活了解中国。再次表示祝贺。谢谢接受我们的采访。

尧天:谢谢!

尧天有自己的电影公司,尧天的意思是尧天舜日,天下太平的意思。

他说,他才拍三分之一的故事,后边其实还有三分之二的故事没有真正拍进去。或许以后如果能找到投资商,还可以继续拍上海和北京的故事。

《500米800迷》19日周六下午两点在ZITA1最后一次上映。

图文/摄像 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