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文化与文学

2019海外华文媒体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12)《大唐松州》歌舞剧在露天剧场演出气势宏大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0月9日,2019海外华文媒体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来自28个国家近70家海外华文媒体主编社长记者在九寨沟采访后又回到川主寺镇并在那里看了一场别开生面气势宏大的历史歌舞剧《大唐松州》。

松潘有2300多年的建置史,而古城也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它始建于唐文宗太和三年(公元829年),剑南节度使李德裕在此筹边时筑柔远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建立松潘卫后,松潘之名沿袭于此。

  松州古城入口的标志性建筑物——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成亲塑像,向人们述说着千余年前在此发生的促使文成公主入蕃和亲的“唐蕃之战”:吐蕃首领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长安求婚。路过松州,被州官徐齐扣押,松赞干布大怒,亲率大兵二十万入侵松州,都督韩威应战失败,太宗命吏部尚韦统军抵达松州,川主寺一战,松赞干布兵败回藏。干布还藏后又遣使臣送黄金以求通婚和好,太宗晓以大义,遂将太宗女文成公主嫁于松赞干布,传为千古佳话。

在这座千年古城的旧址上以实景真人歌舞和虚拟灯光影像相结合的形式,让人感受十分震撼。在这里,高头大马和骆驼直接步入舞台,真刀真枪真演,最后,演员们还邀请观众一起跳舞,结束这部宏大的舞剧。

图文 陈雪霏

精彩视频:跟我一起到九寨沟看藏羌特色歌舞晚会吧!(四川藏区)行(11)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0月8日,2019海外华媒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来自28国近70家媒体记者从成都双流机场抵达九寨沟县九黄机场。下午,他们参观访问了脱贫攻坚的典型范例川主寺镇林波村和松潘县山巴乡象藏艺术学校并采访了那里的唐卡艺术传习基地。当晚,他们还获得一场当地的艺术歌舞大餐。请看部分视频录像,让您领略一下当地的文化民俗风情。

这是一种面具舞蹈。面具舞蹈在西藏文化中是很常见的一种艺术形式。他们带着各种动物的面具和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装,加上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给人以强烈的音频视频效果,也让人对当地的文化艺术形式有所了解。

听听藏语到底什么样?这里是藏汉双语报幕,很精彩!

民歌。

笛子独奏绝活!看谁能比他高!

优美的男中音!

陈雪霏 2019年10月8日晚于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录制。

金庸逝世一周年:先生虽逝 侠义永存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记者 袁秀月 )报道:2018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廿二,一代武侠小说泰斗金庸去世,享年94岁。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去年今日,襄阳城为金庸点亮烛光,无数读者在网上表达追思。参演金庸小说改编影视剧的演员们,也以角色之名送别大师。

  金庸葬礼上的那副横联“一览众生”,表达着他对芸芸众生的体察。犹如他的两支笔:一支写武侠,雕刻人生百态;一支写社论,道尽世间冷暖。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洪少葵 摄

  年轻时,金庸曾以林欢为笔名,为长城电影公司编写剧本;也曾以姚馥兰为笔名撰写电影评论。后来,他与梁羽生定下武侠小说之约,将名字中的“镛”字一分为二,就有了我们现在熟悉的名字。

  自30岁左右创作《书剑恩仇录》开始,到1972年的《鹿鼎记》正式封笔,金庸共创作了15部长、中、短篇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只有14个字,却是几代人的青春记忆。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金庸葬礼在香港举行。中新社记者 李志华 摄

  除了小说家,金庸还是学者,是报人。“做学问是自己得益的,可以有快乐的。”金庸曾说,“学问不够,是我人生的一大缺陷”。

  2005年,81岁的金庸为修读英国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特地飞赴当地上课,引起不少关注。2010年,他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而至于办报,则从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中学时,金庸开始向东南地区的一家大报《东南日报》投稿。

  他早年曾在上海《大公报》、香港《大公报》及《新晚报》任记者、翻译、编辑。1959年他创办香港《明报》,任主编兼社长历35年。

  他曾说,自己“办报是真正拼了性命来办的,写小说是玩玩”。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任海霞 摄

  2019年10月29日晚,曾拍过《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的导演张纪中,在微博上发表长文悼念金庸逝世一周年。他写道,你虽离去了,可你的精神早已融入祖国的山川大地,融入了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我想,你与我一样坚信,侠是中国人骨中的风神、心里的情怀,武侠精神是真正的中国精神。”

  其实,侠客精神在中国源远流长。司马迁在《史记》中专门写《游侠列传》,李白写《侠客行》,施耐庵写《水浒传》,清代有《三侠五义》。侠客们被世人向往、尊重,也让江湖充满了个性的光辉。

  都说武侠是成年人的童话,而金庸的作品让侠客精神在当代得以流传并重新演绎。在书里,金庸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武侠江湖。有《笑傲江湖》的波诡云谲,有《天龙八部》的义薄云天,也有《白马啸西风》里简简单单的儿女情长…他的作品,还曾被多次拍摄、制作成影视作品,影响好几代人。

  侠是什么?是道义,是家国。而在金庸小说里,它有了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是有情有义的乔峰,是孝义爱国的郭靖,是豪迈不羁的令狐冲……

  有网友说:“我对江湖的憧憬以及个人身上的侠气都是因为先生。”马云也曾在微博上悼念,“若无先生,不知是否还会有阿里。”他还敬上挽联,“一人江湖,江湖一人”。

  有人曾经问金庸:“人生应如何度过?”他也有一个侠客式的回答:“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一年过去了,先生虽逝,侠义永存。( 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海外华文媒体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九) 藏区特色歌舞晚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0月8日,2019海外华文媒体感知中国(四川藏区)行一行60多名来自28个国家的媒体高层人士在访问林坡村的脱贫攻坚成就和唐卡艺术传承与保护基地之后,在晚上前往阿坝州九寨沟县的漳扎镇,在这里感知当地的歌舞文化,印象深刻。

整场晚会充满藏区特色,既有男生表演的舞蹈,也有女生表演的舞蹈,他们穿着民族服装,展示各种文化习俗。

其中的一首《青藏高原》依然是那么动听,沁人心脾。男生独唱让人感受到阿坝男人的胸怀是那么的宽广与坦荡。

民族服饰表演,让人看到手工精湛的藏族羌族服装。

三人组合,音质非常好听,唱响藏区,让人感到到这里人们的嘹亮歌声,幸福家园。

演出结束后,大家久久不肯离去,最后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如果想看视频,请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

www.greenpost.se

章新新:结成“朋友圈” 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章新新:结成“朋友圈”做好媒体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

    中国新闻社社长章新新在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作主旨演讲。 钟华登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记者 郑小红 )报道: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社长章新新在29日于深圳开幕的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上作主旨演讲时表示,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和格局仍在不断演化。在这个激荡的年代,如何做好融合发展这篇大文章,是每家媒体面临的重大课题。通过相互学习、借鉴和交流,结成“朋友圈”,共同应对挑战,是十分必要和有意义的。

  章新新说,媒体融合发展是国家层面的一项战略。与其他媒体一样,中新社也在积极探索融合发展之路,通过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一体化构造和发展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形成了涵盖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全媒体传播格局。

  结合中新社在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实践,章新新提出:第一,要着眼国际传播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中国媒体尤其是外宣媒体,应该紧跟世界信息科技潮流,把握国际传播特点和趋势,谋划和推进融合发展,同时把融合发展的创新成果用于国际传播。

  他说,在刚刚结束的国庆70周年报道中,中新社根据与海外华文媒体关系密切的特点,创新融合报道方式,联合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家海外华文媒体,策划了集文、图、视频、移动直播、创意产品于一体的“全球华文新媒体国庆24小时联播”,开展内容互荐、栏目嵌套、社交平台互动等合作,形成对外合作传播矩阵,收到了良好效果。

  第二,立足实际,坚持特色。他说,媒体融合发展前无借镜,无疑需要创新,但创新务必要按照自身的业务特点、资源禀赋来“量身定做”。“内容为王”在媒体融合发展中也屡屡被强调,但须“神形兼备”。中新社是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等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通讯社,在长期的对外传播实践中形成了“平实、平衡、平稳”的“中新风格”,“中新风格”也是中新社在发展新媒体业务、推进融合发展中所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

  第三,打造“朋友圈”,形成“生态链”。习近平总书记在“1.25”讲话中指出,要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大众化媒体和专业性媒体的关系。这提醒我们,媒体融合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有一个健全的“生态链”。单骑突进往往会陷入孤芳自赏,也未必会获市场认可。

  他说,中新社主要是为海外华文媒体提供新闻信息服务,由于人才、资金、技术甚至观念上的原因,它们在媒体融合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中新社在推进自身融合发展的同时,通过内容、技术、人才培训等合作方式,帮助海外华文媒体融合发展:开发出“新萌”客户端自助定制系统,提供给华文媒体实现向移动化转型;对全球400多家华文新媒体业务进行测评,定期发布“世界华文传媒新媒体影响力榜单”,促进华文媒体发展新媒体业务;在最近召开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上,发布了《世界华文媒体融合发展报告》,针对华文媒体融合发展中的难点与痛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之道。上述举措受到海外华文媒体的欢迎,既打造了媒体融合发展的“朋友圈”,也促进了中新社自身的融合发展。

  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以“全媒体时代:挑战与机遇”为主题,旨在搭建集媒体融合战略研讨、经验交流、技术展示、资本对接于一体的权威平台。论坛邀请主管部门负责人、媒体行业领军人物、技术创新精英、知名专家学者,研讨媒体融合战略、分享最新成果,共话新挑战与新机遇,共谋协作之方和成事之道。 (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国四大最美秋色”之一塔川古村:秋色渐入佳境

“中国四大最美秋色”之一塔川古村:秋色渐入佳境

    10月28日,被誉为“中国四大最美秋色”之一的安徽黄山黟县塔川古村,枫香、乌桕等林木渐红焕彩,缤纷绚丽,宛如油画。 汪伟平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 ( 记者 张强 )报道:10月28日,被誉为“中国四大最美秋色”之一的安徽黄山黟县塔川古村,枫香、乌桕等林木渐红焕彩,缤纷绚丽,宛如油画。

塔川的清晨最美,薄薄的雾气笼罩在树上,似有似无,农家的小屋若隐若现,红枫丛中忽露出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在金黄叶子的掩映下,就如中国山水画般诗情画意。 汪伟平 摄

塔川的清晨最美,薄薄的雾气笼罩在树上,似有似无,农家的小屋若隐若现,红枫丛中忽露出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在金黄叶子的掩映下,就如中国山水画般诗情画意。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任意选取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任意选取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汪伟平 摄

  塔川的清晨最美,薄薄的雾气笼罩在树上,似有似无,农家的小屋若隐若现,红枫丛中忽露出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在金黄叶子的掩映下,就如中国山水画般诗情画意。任意选取一个角度,都是一幅绝美的风景画。

塔川村,又名塔上,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位于黟县桃花源著名旅游景点——宏村到木坑竹海景点途中,是黟县小桃源众多美丽富绕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有“溪绕前屋”等绝妙景观。 汪伟平 摄

塔川村,又名塔上,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位于黟县桃花源著名旅游景点——宏村到木坑竹海景点途中,是黟县小桃源众多美丽富绕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有“溪绕前屋”等绝妙景观。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是众多画家、摄影家创作的基地。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是众多画家、摄影家创作的基地。 汪伟平 摄

  塔川村,又名塔上,隶属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宏村镇。位于黟县桃花源著名旅游景点——宏村到木坑竹海景点途中,是黟县小桃源众多美丽富绕的自然村落中一个独具魅力的山间村落,有“溪绕前屋”等绝妙景观,尤其是塔川秋色,是众多画家、摄影家创作的基地。

近日,黟县发布的塔川秋色景观实时报告称,树叶色彩指数30%,色彩面积30%,观赏指数30%,受地形气候影,部分地区红叶指数已达40%。这几天几场秋雨,气温日低,10月底的塔川秋色已渐入佳境。 汪伟平 摄

近日,黟县发布的塔川秋色景观实时报告称,树叶色彩指数30%,色彩面积30%,观赏指数30%,受地形气候影,部分地区红叶指数已达40%。这几天几场秋雨,气温日低,10月底的塔川秋色已渐入佳境。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塔川秋色。 汪伟平 摄

  近日,黟县发布的塔川秋色景观实时报告称,树叶色彩指数30%,色彩面积30%,观赏指数30%,受地形气候影,部分地区红叶指数已达40%。这几天几场秋雨,气温日低,10月底的塔川秋色已渐入佳境。( 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盲女长笛演奏家吴晶首次亮相2019年爱尔兰视觉交响乐音乐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 报道员张晴)旅居瑞典传奇盲女长笛演奏家吴晶受爱尔兰作曲家Dave Flynn的邀请,于2019年10月21-27日访问爱尔兰,并于2019年10月26日晚8点在爱尔兰西海岸城市恩尼斯Glór Theatre举行Vision Symphony 视觉交响乐世界首演。此次演出,吴晶向爱尔兰观众独奏中国竹笛《茉莉花》、瑞典民歌Eklundapolskan,并与爱尔兰记忆管弦交响乐团一起演奏爱尔兰传统音乐。此交响乐是Dave Flynn作曲,Bjorn Bantock指挥 。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科教文处副主任王瓯嘉莅临演出现场对吴晶演出表示慰问。瑞典华人总会副秘书长张晴全程陪同此次演出。

      Vision Symphony 项目是由克莱尔艺术工作室(Clare Arts Office)通过爱尔兰艺术委员会、爱尔兰国家盲人协会、Creative Ireland的额外资金资助,与Dave Flynn的爱尔兰记忆管弦乐队、3L在线音频平台和NCBI合作,邀请有视力障碍的音乐家共同完成激动人心的研究项目。该项目旨在探索视觉障碍音乐家和歌手的潜力,像全世界展示盲人音乐魅力。爱尔兰记忆管弦乐队

       本次赴爱尔兰演出,得到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及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科教文处副主任王瓯嘉莅临演出现场表示慰问。演出结束后,王主任了解了吴晶演出排练情况,特别是对吴晶表演《茉莉花》给予高度赞成。在与乐队指挥Bjorn Bantock沟通时,王主任希望交响乐团有机会可以到中国巡演,把爱尔兰音乐带给中国人民,为促进中爱文化交流而努力。Bjorn对中国行充满憧憬,他表示会把此时提上日程,争取早日登上中国舞台。最后王主任亲切询问了吴晶2018年意外跌落受伤情况及现在在瑞典的康复医疗情况,她希望吴晶保重身体,继续为国争光。爱尔兰华人联会会长万玉生陪同观看演出。

(从左至右:瑞典华人总会副秘书长张晴、爱尔兰记忆管弦乐队指挥Bjorn Bantock、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科教文处副主任王瓯嘉、爱尔兰记忆管弦乐队作曲家Dave Flynn、著名长笛演奏家吴晶、爱尔兰华人联会会长万玉生、爱尔兰华人联会秘书欧剑兰)

        演出结束后,瑞典华人总会执行主席叶沛群向吴晶发来贺电并委托副秘书长张晴向吴晶献花,他说吴晶做为励志盲人长笛演奏家,一直是瑞典华侨华人的骄傲。2018年吴晶曾发生意外,这牵动着在瑞侨胞的心。此次远赴爱尔兰演出,是吴晶恢复健康首次出国演出,我们为吴晶这种顽强的生命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力由衷地钦佩。希望吴晶继续为瑞典华侨华人增光添彩。

(中国驻爱尔兰大使馆科教文处副主任王瓯嘉女士与吴晶合影(图左)爱尔兰华人联合会长万玉生向吴晶表示祝贺(图右)。

另外,23日至25日,吴晶与交响乐团在Glór Theatre排练。排练期间,爱尔兰国家电视台RTE、爱尔兰电视台4(TG4 NEWS使用爱尔兰语播报)及爱尔兰国家广播电台一套 RTE Radio 1对吴晶进行联合采访,记者除询问公演事宜外,还向吴晶采访如何通过触摸盲文点字来更好辅助演出。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书斋•中国”当代艺术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并网报道(记者 查正富):10月25日,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北京芝兰博雅文化艺术公司、中国城市公共艺术研究中心具体承办,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处协办的“书斋·中国”当代艺术展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启幕。旅居斯德哥尔摩的华人华侨、喜爱中国文化的瑞方友人参加开幕式。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大使桂从友在开幕式上致辞,开幕式由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文化参赞陈晓主持。

桂从友大使致辞

桂从友大使在致辞中说,书斋是中国文人读书习字、吟诗作画、会友议事、对弈抚琴的场所,更是他们凝神静思、陶冶情操、运筹帷幄、安顿心灵的家园。书斋里的一笔一墨凝聚了儒生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追求,一书一画蕴含了文人们“达则兼齐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事原则,一草一木渗透着士子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社会责任。书斋很大,大到可以包罗天下,让我们心怀社稷、情系苍生;书斋很小,小到可以放在心里,让我们诚意正心,格物致和。

桂大使说,千百年来文人雅客与他们的书房珠壁交辉,成为中华民族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文明符号与文明印记。唐朝刘禹锡将自己的书房称为“陋室”,表现了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隐逸高洁的品行;南宋陆游的“老学庵”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之语,表达了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学习不止的态度。中国人民抗日期间,柳亚子先生将他的书斋命名为“羿楼”,为古代神话中的射日英雄,以此表达他的爱国精神。今天,中国的书斋跨越千年时光和万里路途来到斯德哥尔摩。置身其中,可以从绵延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中,感知世代中国文人安身立命的生活美学与精神境界,更可以通过这种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对话,实现对当今时代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思考。

桂大使预祝“书斋•中国”当代艺术展圆满成功。

桂从友大使在陈晓参赞和主办方策展人的陪同下巡展
桂从友大使欣赏中国书法

开幕式前,桂从友大使进行了巡展。桂大使对每件展品逐一细心品赏,仔细询问展品所蕴含的内容、来龙去脉以及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桂从友大使在陈晓参赞和主办方策展人的陪同下巡展

“书斋•中国”当代艺术展项目以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梳理,形成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的交流碰撞,同时呈现出中国当代艺术家在中国精神和文化方面的传承与延续,探讨中国当代艺术家对当下的担当与思考。

桂从友大使在陈晓参赞和主办方策展人的陪同下巡展
桂从友大使在陈晓参赞和主办方策展人的陪同下巡展
桂从友大使在陈晓参赞和主办方策展人的陪同下巡展

此次展览整体构思以中国晋代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曲水流觞》为构思源泉,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400年欧洲古建的空间基础上,以“溪山清远(传统)”、“风雅中国(当代)”、“隔空对话(中西)”三个空间来传达以中国书斋为载体的当代艺术的精彩呈现。

瑞典朋友在研究咨询中国的墨
瑞典朋友欣赏作品
瑞典艺术家拍照纪念
瑞典朋友欣赏作品

此次展览的精彩之处是,通过对中国书房文化沉浸式的展示,介绍中国书房文化的多样性、当代性、包容性和博大精深的内涵。运用中国当代知名艺术家架上、雕塑、装置、多媒体等艺术作品的特殊展陈方式和光影的结合,有重点、有局部、点线面相结合的当代呈现手法。几个展览空间与大面积的公共艺术为链接,以传统文化为线索, 运用当代文化展现方式。既有视觉上的冲击力又有文化的脉络与传承,让观众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大使馆文化参赞陈晓主持开幕式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致辞致谢
北京芝兰博雅文化艺术公司策展人赵静致辞致谢

开幕式上,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北京芝兰博雅文化艺术公司策展人赵静先后致辞致谢,共同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能够进一步加深中瑞两国民众之间的了解与互鉴,进一步增进双方的交流与友谊。

喜爱中国美食的瑞方朋友排队品尝中国特色小吃
前来欣赏展览的瑞方朋友对中国美食十分感兴趣

开幕式上,主办方还精心准备了中国特色小吃,深受瑞典朋友们的喜爱。此次展览为期一个月时间,自10月25日至11月24日结束。

图文/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海外华文媒体高层走进“冬奥小镇”崇礼:以雪为媒 日趋走向国际化

中国侨网图为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参访张家口赛区规划临时展厅。 翟羽佳 摄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参访张家口赛区规划临时展厅。 翟羽佳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身在海外近20年,每次回到家乡都会发现变化很大。”祖籍是张家口的柬埔寨《高棉日报》副社长代治刚说,张家口崇礼作为雪上项目的主要举办地,以雪为媒,已日趋走向国际化。

  作为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系列活动之一,19日,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位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在张家口结束了为期六天的参访。期间,他们到访石家庄、雄安新区、秦皇岛、唐山、张家口等地,为河北的发展变化点赞。

  崇礼,一座与北京仅距200余公里的小城,因与冬奥结缘,受到举世关注。代治刚说,前往张家口赛区规划临时展厅的一路虽然有些颠簸,但道路两侧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让他对这一盛事充满期待。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参访太舞滑雪小镇。 翟羽佳 摄

图为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参访太舞滑雪小镇。 翟羽佳 摄

  据介绍,张家口将建成云顶滑雪公园、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国家越野滑雪中心、国家冬季两项中心四个竞赛场馆;张家口冬奥村、张家口山地新闻中心、张家口山地转播中心、张家口颁奖广场四个非竞赛场馆。

  “张家口就是‘中国的索契’,在当地备受关注。”俄罗斯《中国新闻周刊》(俄文版)社长吴昊表示,俄罗斯也曾举办过冬奥会,两国在冰雪产业发展以及办奥理念上有许多可以相互学习、借鉴的地方。

  谈及此次河北之行,吴昊直言道“不虚此行”。他说,近年来,河北的发展就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回到俄罗斯以后,他将用深度报道的形式,报道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情况,并于今年年底,开始启动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专题报道。

  瑞典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社长陈雪霏来到太舞滑雪小镇的山顶,拿出手机拍下了金秋下桦林披金、层林尽染的崇礼,并晒到了自己的朋友圈。她说,崇礼的一路景致让她感到当地生态保护相当出色。“雪如意”的场馆设计更是令她眼前一亮,巧妙地结合了中国元素,展现出中国古典之美。

  张家口市副市长李宏称,当前,该市正在扎实推进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所有项目将于2020年全部完工,此外,该市加速发展“零度以下经济”,全力构建冰雪全产业链发展体系。(来源:中新社/ 记者黄歆尧 吴金铭 )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瑞典华人华侨中反响强烈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并网报道(记者  查正富):10月20日,在由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主办、瑞典畅通国际承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电影招待会上,电影《我和我祖国》受到了热烈欢迎,在瑞典华人华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好评如潮。招待会期间,中国驻瑞典王国大使桂从友率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到场观看,广大旅瑞华人华侨和不少瑞典市民纷纷前往观影。能容纳1000余人的两个演播大厅,一天内3场轮流播映,共3000多名华人华侨和瑞典观众先后观赏了这部中国70周年大庆献礼片。

等待开映中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大片,影片取材于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的大时代大事件,从祖国成长发展历程中,抽取了7个历史性经典瞬间,以“前夜、相遇、夺冠、回归、北京你好、白昼流星和护航”为主题,通过7个独立的真实情节,由这段波澜起伏历史中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记叙新中国普通民众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的动人故事,展现了7个不同时代下不同身份的普通国民的真挚朴实情感。影片公映后,极大地激发了全球华人共同的时代回忆,释放了中华儿女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收紧了世界华人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部很好的爱国主义“教材”。

随处可见的电影海报营造“回家”的氛围
桂从友大使携夫人与使馆工作人员、华人华侨一起观影

10月20日早晨7点多,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天色欠亮,天气微凉,细雨纷飞,位于市中心的Waterfront 会议中心酒店门口已聚集了大量观众,他们早早在此排队等候入场。他们中有的是全家老少集体出动,有的是结伴亲朋好友,还有的是从距离斯德哥尔摩100多公里的小城开车专程过来观看。不少瑞典市民也放弃周未早晨的大好“懒觉”时光,怀揣悬念前来观赏中国大片《我和我祖国》。

等待入场的观众
上一场结束观众有序退场,下一场分批按序进场
不少瑞典家庭结伴入场
瑞典学生独自前来观影

偌大的演播礼堂每场座无虚席,观众聚精会神,安静观影,每每呈现燃烧激情的场景时,时而潸然泪下,时而爆以热烈的掌声,时而又引发全场欢笑,观众跟着情节走,情节跟随镜头移。每场影片结束后,全场观众都是自觉地听完《我和我的祖国》片尾曲才离场。

即将结束前,没有观众站起来离席

观影期间,记者身后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孩子不时地向妈妈发问:“为什么是这样”、“他怎么啦”、“那是什么”等等问题,身旁的妈妈耐心轻声地一个一个地给她解释,能听得出来,这位妈妈不仅仅只是被疑问而解释,也不只是为解释而解释,更是在有意识地向孩子灌输家国情怀和爱国思想,不失时机地通过影片中的情节向孩子传承中国文化。

观影中的镜头

影片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聊聊如何评价《我和我的祖国》,听听他们的感言。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秘书长曹化新女士,是瑞典一位教育工作者,她在看完这部电影后感慨激昂地说:“这部电影真的戳准了我的泪点,全场自始至终都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感情而默默落泪,影片以回顾的形式真实记录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聚焦重大历史事件下,普通百姓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的感人的故事,带给我无限的震憾和自豪,催人泪下。在观影过程中,许多镜头让我时不时联想到了家乡一位领导对我前不久发表的《我的中国之行(10)—红色之旅》的点评,电影中再次引发了我内心共鸣的情感,对祖国母亲的无限眷恋,对民族强盛的无比自豪。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奋发图强的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把一穷二白的中国建设成了今天国泰民安、欣欣向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虽然身在海外,我们都要时时怀有家国情怀,牢记使命,呵护根脉。当那嘹亮的国歌萦绕耳际,看那鲜红的国旗迎风飘扬,我骄傲我自豪,我是中国人,我爱我的祖国。”

观影中的镜头

 “作为一名90后,这部电影的片名没有那么完全吸引我。但当看完电影第一个故事后,我整个人都被震憾了,瞬间肃然起敬。之后的几个故事告诉我,正是这一个个为祖国无私奉献和默默无闻的劳动者,才是祖国伟大复兴的缔造者。作为新时代下的新青年,一定要接好前辈们的衣钵,我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更为今天祖国的强大而自豪,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在读博士生林泽宇同学发出上述肺腑之言。

观影中的镜头

Erik先生是瑞典H&M公司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他前不久才从中国回来,他观影后夸夸谈起了感受。他说他一直想更多地了解中国,因为其女朋友是中国人。中国刚成立的时候经济很落后,现在中国是各方面都很发达,高铁、共享单车早有耳闻,在中国生活十分方便,物美价廉,主要是互联网支付结算发达,不用银行卡,手机走天下,中国人也十分友好。问及他对《我和我的祖国》感受时,他风趣地说,尽管电影是中英文双语的,由于对中国历史的陌生,仍然有一些情节不明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是一部好电影。

供职于瑞典Telia电讯公司的王女士和记者在聊天时说到,她的孩子出生在瑞典,老公又是荷兰人,除了中文学校外,孩子没有太多的环境让其接触到中国文化,更不要说了解中国历史了。听到大使馆要组织观看《我和我的祖国》电影,所以一定要带孩子过来,让孩子从小多了解中国历史,增加对中国的认识。

已退休多年的华人陈先生告诉记者,70年代初期他就拖家带口来到了瑞典,那时中国很贫穷,瑞典已经很富有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中国赶超上来了。看过这部电影后,对于他们50年代初这一代人,勾起了他们很多的回忆,往事仿佛就在眼前,感动之余有强烈的共鸣。特别是影片中三个升国旗场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后《歌唱祖国》的镜头,非常有民族凝聚力,他自己也热泪盈眶。他呼吁年轻一代人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桂从友大使携夫人与承办方畅通国际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图文/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汉学家马悦然去世享年95岁,是诺奖评委中惟一精通中文的评委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来自瑞典学院官网的一则消息显示:著名汉学家、瑞典学院院士、诺贝尔文学奖十八位终身评委之一马悦然于当地时间10月17日去世,享年95岁。

  随后有媒体向其家人和生前友人求证了这一消息。马悦然的夫人陈文芬向媒体表示,马悦然是于10月17日在家中平静离世的,“他说有点不舒服,坐在平常的座椅上几秒钟就离开了。像老和尚圆寂了一样。没有痛苦,很平静。”

马悦然逝世:他为中国文学走上世界舞台架起一盏聚光灯

  汉语天赋极高

  马悦然(Gran Malmqvist),1924年6月6日出生于瑞典南方。1946年进入斯德哥尔摩大学,跟随著名瑞典汉学家高本汉学习古代汉语和中国音韵学。1975年,马悦然当选瑞典皇家人文科学院院士,1985年当选为瑞典文学院院士。

  马悦然对汉语学习有着很高的天分,学习两年中文后,便能够阅读《左传》《庄子》《诗经》。在很长时间内,马悦然是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中惟一懂得并且精通中文的评委。

  致力传播中国文化

  作为当代西方汉学界代表性人物,马悦然不仅在文学作品翻译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在中瑞文化交流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他曾将《水浒传》、《西游记》译为瑞典文,并向西方介绍了《诗经》、《论语》、《孟子》、《史记》、《礼记》《尚书》、《庄子》、《荀子》等先秦诸子的著作,翻译了辛弃疾的大部分诗词,并组织编写了《中国文学手册:1900-1949》。

  过去半个世纪,马悦然也是中国现当代文学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动者。马悦然与多位中国现当代作家交情匪浅,拥有庞大的“中国作家朋友圈”。无论是上世纪30年代的诗人艾青、冯至、卞之琳、臧克家等,还是现当代作家沈从文、高行健、莫言等,马悦然将他们不少作品译成瑞典文介绍到欧洲,共计50多部。

  他一生致力于提升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地位,作为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马悦然见证了2012年莫言成为中国首位摘得诺奖的作家。马悦然佩服莫言对文字的掌控力,他读完莫言的短篇《小说九段》后就将其译成瑞典文,“读莫言的文章会想到中国古代会讲故事的作家,蒲松龄、吴承恩,从中能看到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子。”

  当年莫言得诺奖后,作为评委的马悦然也曾陷入非议。有人认为他用瑞典语翻译的莫言作品适时出版,或有不菲收益。马悦然说,他是应瑞典文学院的要求翻译莫言作品的,只对瑞典文学院负责,没有拿过出版社的一分钱稿费,而且“文学质量是得奖唯一的标准”,不是光他一个人能说了算。

  与中国缘分颇深

  马悦然不仅对中国文化感情深厚,他的婚姻也与中国有缘。马悦然的两任妻子均为中国人。

  1950年9月24日,马悦然与成都女孩陈宁祖在香港道凤山教堂举行了传统瑞典式婚礼。1996年11月,陈宁祖病逝于瑞典斯德哥尔摩。

  马悦然的第二任妻子为中国台湾媒体人陈文芬,两人1998年初识于台湾,此后两人“秘恋”多年,2005年在山西宣布婚讯。

  在马悦然去世后,陈文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她也会慢慢整理马悦然留下的文化遗产。对于自己与马悦然之间的感情,陈文芬说,“他是我前世的师傅。”

  听闻马悦然离世的消息后,网友纷纷感谢这位老者为传播中国文化做出的贡献,希望先生一路走好,也愿其来生仍与中国有不解之缘。(来源:北晚新视觉)

凝聚侨心侨力 合作发展共赢海外华媒河北行走进秦皇岛暨第三届河北侨梦苑侨商发展大会在秦皇岛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秦皇岛报道(记者陈雪霏)10月16日,以“凝聚侨心侨力 合作发展共赢”为目的的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海外华文媒体河北行走进秦皇岛暨第三届河北侨梦苑侨商发展大会在秦皇岛举行。

约50名海外华文媒体负责人和侨商侨领出席了侨梦苑侨商发展大会。

秦皇岛市长张瑞书首先致辞,他说,秦皇岛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秦皇岛也是一座旅游城市。要想身体好,多来秦皇岛,他说,秦皇岛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都有利于健康。他欢迎海内外投资者来秦皇岛创新创业。

中央统战部十局副局长李国红赞扬秦皇岛的地理位置和区域优势。她也祝愿本次会议能圆满举办。河北省委统战部部长省侨办主任贾慧英出席大会并致开幕词。

同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世界艺术家》杂志社社长屠新时致辞。他说,在“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40年中华民族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海外外文传媒已经成为连接世界每个角落、沟通多元文化对话的管道,成为中国产品,走向世界,中华文化传扬双向交流的重要媒介和独特专业队伍。在这里,我们也向国内的华商.商和企业发出声音,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心和中华文化,始终是我们之间最牢固、最重要、最无价的基石和纽带。我们彼此应多联络多合作,相互配合、双赢共进。海外文传媒可以协助中国企业走得更远,飞得更高。非常庆幸,我们能在这样美好的时光,来到这充满诗意的秦皇岛市。四十年的改革开放,秦皇岛跨越巨变,证明了毛泽东诗词《浪淘沙_北戴河》中的预言:“萧瑟秋风今是,换了人间”。我们也与河北地结下心缘,通过短暂的停留,我们切心的体悟你们的真诚与周到,体悟到秦皇岛政府和人民对发展的宏大心愿。在这里,我们许下真诚的承诺,从这次河北之行开始,我们将以我们的优势和努力,生动真实的讲好以河北、秦皇岛腾飞为重要内容的“中国故事”,努力为跨越发展的河北、为建设沿海强市、美丽港城和国际华城市的秦皇岛奉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随后,海外华文媒体参观了康养中心的心乐园和Panacee康养医院,为侨梦苑的园区建设增添了一份力量。

当天下午,华文媒体代表团参观了老龙头和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这两个地方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独具特色的地方,值得一看。追述历史,人们能感受到这里人文和历史的厚重。同时,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的厚重来为后人的发展奠定基础。有人说,我们都借了陈圆圆的光,才有这么多历史故事。虽然是玩笑话,但是,来到河北,通过这样的走访,才理解中国历史的悠久,文化的博大精深。

尤其是河北,似乎一直都是低调,是无名英雄,但是,深入了解,发现这里的人民爱和平,爱家乡,勤劳朴实,这里的饮食非常可口,这片土地都很宜居。

无疑,河北秦皇岛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大路上。

本次活动由河北统战部、侨办和中新社及秦皇岛市主办和承办,受到国际媒体的欢迎。

海外华媒河北行: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和老龙头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南戴河报道(特派记者陈雪霏)-10月15日下午,海外华文媒体河北行记者团走进秦皇岛来到秦皇岛著名景点老龙头。

单说秦皇岛这一地名,帅哥导游就非常自豪地说,秦皇岛是唯一一个以皇帝真名命名而一直没有改的城市。例如,河北正定,原来是真定,因为忌讳,后改成正定。而秦皇岛,就是因为秦皇来这边视察过,就叫了秦皇岛,凸显其历史悠久。

老龙头是哪里呢?那就是世界著名的万里长城的源头。明长城是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而世界上唯一一个万里长城和大海相连的地方就是在老龙头。万里长城,在空中看去就像一条巨龙横贯华北大地。而它的源头就在山海关。因此,这里就叫老龙头。当天,我们观看的时候,中华人民共和国庆祝70周年国庆的红旗依然在这里飘扬。灰蓝色的砖见证着历史的印记,浩瀚无垠的大海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登高望远,天连着海,海连着天,老龙头的美景给无数作家,诗人以无尽的素材,让人感受历史的久远,未来的机会无限。

毛泽东曾经写下著名的诗句:不到长城非好汉。这是迄今为长城做的最好的广告。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到长城来看一看,你可以看八达岭,慕田峪,司马台,和金山岭,但是,如果你看老龙头,那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因为它是水连天,天连水,龙头扎进水才会有无尽的活力。

这是老龙戏水的地方,也是力量的源泉。

炊烟袅袅水连天,

龙头扎到海里边。

积攒无穷的力量,

纵横驰骋天地间。

中华儿女多奇志,

定能实现双百年。

再说,山海关,这里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方。让人充满了遐想。有记者说,假如当初吴三桂不破关,假如他小妾不被他人霸占….历史没有假如。只有在这样的历史教训面前,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才有了《甲申三百年祭》,才有了七届二中全会,才有了两个务必。毛泽东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时刻提防着这种显现,因此,提出务必戒骄戒躁,谦虚谨慎。尽管红军在30年代走完了两万五千长征,但是,在治理国家方面,他说,进京赶考,这只是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站在山海关城楼上,登高望远,人们可以看到远处美丽的规划,这是一处风水宝地。这是一片神奇的净土。我们在城楼上,城楼下有来自江苏的中老年舞蹈队,争奇斗艳地跳着各种舞蹈。中国中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尽收眼底,让人称羡。

看啊,这就是秦皇岛领导的意思,要想身体好,多来秦皇岛!要想多开心,多来山海关!多到这里旅游,心情肯定很舒畅。我们参观的这天有点儿阴天,如果是晴天,大海也会湛蓝湛蓝的。笔者三月份经过这里的时候,就是有蓝天白云和湛蓝大海的天。

海外华文媒体高层人士话雄安:雄起之城 未来可期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时隔28年,来自瑞典的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陈雪霏再次来到白洋淀。不变的,是那一池碧波荡漾;变化的,是曾经的小渔村如今已成为举世瞩目的雄安新区。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白洋淀游船码头清净宜人。 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十月的白洋淀,杨柳依依,苇荡轻摇。15日,参加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的50位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传媒高层人士参访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内超前的城市规划,展馆外秀丽的白洋淀风光,让这些媒体“大咖”们称赞不已。

  “当我看到未来的雄安新区将建成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大脑’,使城市的生活垃圾和污水减少80%时,一幅蓝绿交织的城市生活景象便浮现在眼前,那会有多美?”陈雪霏说,雄安新区的规划,详细到了城市建设、产业发展、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整体的规划几乎无可挑剔。

  英国富中传媒总编辑陈时荣岳父的家乡就在雄安,这让他对雄安新区多了几分亲昵。在参观完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后,陈时荣说,作为一个新型的生态城市,雄安新区的规划充满了雄心,“雄安新区不是简单的为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而建,从规划到建设,没有急功近利。”

  陈时荣说,只有在中国,才有可能设计出雄安新区这样的宏伟蓝图,也只有在中国,才能让这个蓝图变成现实。

  展馆外,造型小巧的无人配送车和无人清扫车引得华文媒体人争相拍照。“新加坡的很多媒体同仁听说我要来雄安新区参访,都非常羡慕,嘱托我多拍一些照片带回去和他们分享。”新加坡《时代财智》首席记者张俊说,雄安新区的规划让他感到振奋,“这无疑是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城市设计,我很期待雄安新区能早日让这些高科技的设计变成现实。”

  午后的白洋淀,清风轻拂,云卷云舒。清澈的湖水、碧绿的荷叶、茂盛的芦苇和淡淡的白云交相辉映,行走在淀中的木栈道上,媒体“大咖”们开始了一场“摄影竞赛”。按照规划,未来的雄安新区,将是一座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城市。

  “雄安新区作为中国新型城市的典范,将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马来西亚海内外资讯网总裁王菁野说,她对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雄安充满了信心与期待。(来源:中新社/ 记者 王天译 )

约50名海外华文媒体人走进河北 感受高质量发展

约50名海外华文媒体人走进河北感受高质量发展

    海外华文媒体人参观北戴河新区70周年建设成就展 黄歆尧 摄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河北自然风光之优美、城市发展变化之快以及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都让我感到惊喜。”时隔24年,瑞典北欧绿色邮报网总编、社长陈雪霏第二次来到河北,看到如今的新发展连连称赞,并表示河北充满希望。

  作为第十届世界华文传媒论坛系列活动之一,自14日起,部分海外华文媒体人开始对石家庄、雄安新区、秦皇岛、唐山、张家口进行为期6天的参访。参访活动吸引了来自罗马尼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瑞典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50名海外华文媒体人参与。

  在陈雪霏看来,河北拥有独特的资源和优势,“京津冀协同发展、雄安新区规划建设、2022年北京冬奥会筹办以及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等为河北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

  16日,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一行走进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的河北“侨梦苑”。陈雪霏表示,河北“侨梦苑”设施完善,配套服务也很全面,为海外华侨华人回国创业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

  “侨梦苑”是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会同地方政府,共同建设的示范性侨商产业聚集区和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基地。2015年,河北“侨梦苑”正式在北戴河新区挂牌成立,打造以“大健康”为主导产业的侨商产业聚集区。

  陈雪霏称,“侨梦苑”的概念十分新颖,这样的平台对于海外华侨华人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希望通过华文媒体的平台,把瑞典的相关行业代表带到河北考察,寻求合作机会。

  谈及此次选择来河北参访,美国《芝加哥华语论坛报》社长张大卫称,他毕业于河北大学,对河北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此次参访最关注的就是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

  “在美国,华人对雄安新区关注度很高,但对其发展规划的认识也有许多局限性。”张大卫说,他对雄安新区充满期待,雄安新区各方面规划都很先进且具体,是一个绿色、创新、开放的未来之城。回到美国以后,他将通过图片专版以及发表评论文章的形式,让更多华人了解雄安新区,并且持续关注,及时向民众传递发展进程。(来源:中新社/ (记者 黄歆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