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杂文,评论

斯德哥尔摩的雨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斯德哥尔摩的雨在屋里听,是滴答滴答的声音,让人仿佛想起朱自清的散文。密密的斜织着。来到外面,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鼻而来。让你闻到了春天的味道。

photo (1)

真花假花一起使用也是瑞典人的讲究实际。          图文/ 陈雪霏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是这样。当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依然适用。

春天真的来了。小雨不停地下着。走在马路上,能感觉到瑞典人即幸运又智慧。幸运的是,斯德哥尔摩从来没有象北京那样有老舍笔下的《在烈日和暴雨下》。这暴雨每年7月份可能在南部斯哥纳地区发生,但在斯德哥尔摩,10年中,我只遇到一次,而且这一次也只持续了10分钟,当时还真有冰雹。但是,10分钟以后,雨水到处分流,没有产生任何积水。

我老爸来瑞典印象最深的就是这里雨水多,他总是说,这雨水要是能下在我家地里就好了。我想我只能天天祈祷吧。

你看那雨水,从房顶通过管道跳跃着仿佛唱着歌流到地面的水泥浅槽里,然后,经过这个水道流到马路涯子下面,那里地势最低,自然是马路两边的水道,最终流到地下水道。因此,天上的雨一直下,地上却没有积水,水道里的水却是匆忙地流着,人们匆匆的脚步,挡不住水的自然流动。这就是人家从一开始就设计得好。马路不是百分之一百的平坦,而是中间高,两边低。在新西兰的基督城更明显,因为那里的雨有时更大一些。水流也更猛一些,因此,马路涯子下面更深,更陡,有时开车不方便。但导流功能非常好。所以下再大的雨,路面不会有太多积水。

当然,这里的马路也不是太宽,就是两辆车并排的距离。

看着那水流,尽管天气阴冷,但心里却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感觉瑞典人的幸运是一方面,但智慧和勤劳也是他们能保持幸运的一个主要原因。瑞典人不喜欢粗鄙,而是喜欢从一开始,就投资到位,要把该做的都做到,把该想的都想到,而不是粗枝大叶,满不在乎,然后,后患无穷。凡事从长远考虑。凡事从真心出发。

当然,上班族心中可能也会郁闷,但是,人们该排队还是要排队的。

纪念世界地球日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陈雪霏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在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适合人类生存。因此,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保护地球,我们的共同家园。

工业化以前,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很有限,人类受自然的灾害影响很大,因此,我们人类要采取一切措施保护自己,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人们的豪情壮志表现在征服自然,人定胜天的理念上。那个时期,我们需要那样的奋斗。

然而,时过境迁,工业化以后,大机器生产使得人类从体力劳动解脱。于是,人类利用机器,可以很容易就征服了自然,甚至是破坏了自然。例如,先进的爆破技术,可以让人们想炸哪儿,就炸哪儿。想把那里消平就把哪里消平。想在哪里打洞,就在哪里打洞。肆意开采,涸泽而渔,杀鸡取卵的事情时有发生。自然成为人类的俘虏。然而,自然也有可能报复人类。如果我们不好好保护地球,不好好保护地球上的资源,不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空气,水和土壤,那么,我们就会受到惩罚。

当我们遇上雾霾,那不是某个人的遭遇,而是所有人,包括国家主席在内的所有人的遭遇,那个时候,就是人人平等了。事实上,有人还寄希望于购买空气袋,氧气袋,空气净化器等等。有钱人还希望能通过钱来购买较高的生活品质。

这种希望无可厚非,是很自然的。但是,人们还是希望我们的观念能改变一些。我们都需要改变观念,要想尽办法创造美好的环境,例如,污水为什么要花很多钱去处理呢?浊气为什么不能随便放呢?这是需要时间去理解的。干净的环境并不是那么容易得来的。确实需要人们观念的转变。个别人往玉米里参沙子,往西瓜上喷药,往牛奶里参三氯氰胺,但这不能说大多数人都这样做。

大多数人做事还是讲究原则和道德的。否则哪来那么多人谴责不法行为呢?

在瑞典,治理污水实际上也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早在1900年代,工业化以后,就出现了湖水不能游泳,不能钓鱼的情况。瑞典国王派医生去调查水质,然后直接报告国王。医生说,建议母亲不要让孩子到水里去玩耍。

到了60年代,纺织业把诺雪平市内的河流弄成了红色,仿佛血流成河。于是,在1969年出台了环境法,成立了环境法院,对于任何违规操作的公司工厂进行轻则罚款,重则上法庭的办法治理。同时,媒体,非营利组织进行大量的宣传和动员工作。经过10年的治理,到80年代,开始有起色。也就是从那时起,各种环保组织,非营利组织开始出现并运营。见利忘义的公司,一个个被淘汰。

那时,瑞典的福利也达到了顶峰,一切都向积极的方向发展。1972年,瑞典召开联合国环发大会。1988年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组织撰写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明确指出,我们的大气,河流和土壤里出现了很多有毒的化学物质,这造成了我们的发展道路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一旦人类失去赖以生存的基本要素,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面临危险。因此说是不可持续,而不是说不能两位数增长就是不可持续。在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2%,4%都被认为是很不错的。因为它的基数大,靠住房和基础设施来牵动发展的潜力已经被挖掘完毕。现在靠的是消费。只有消费才能拉动需求。然而,疯狂的,没有长远打算的消费也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

从西方的经验看,其实还是中国老祖宗的量体裁衣,量入为出,等古代中庸的哲学是对的。这样才能保持人类发展是在自然环境承载范围内的。没有很好的自然环境,人的生存环境和生存空间都会受到挤压,人会有压抑感。

例如,人的言论已经很自由了,但因为空间压抑,他的感觉依然是不爽。人的欲望无止境地发展到了一种无论怎样都难以满足的阶段。我认为这都是急于求成造成的消化不良的后果。城市化太快,人口过于集中,生存空间受挤压,自然心情不好。于是看什么都不顺眼。

如果有空间,有时间,那么人的心情是另一种情形。因此,在西方也有人提出了慢的哲学。表面上看,似乎这是逆潮流而动的。但欲速则不达,这也是需要考虑的。什么叫成功?难道有钱就是唯一标准吗?我很怀疑。我觉得,一个人的成功在于他或她为社会做了些什么,为自己做了些什么,为周围人为家庭做了些什么。现在有人谈论的成功学都是和什么大人物挂了钩,和什么有钱人有关系,和什么人是一个圈儿的,等等。这种观念本身就是在社会中自觉不自觉地划分阶层,造成分化,或者不把社会分化看成问题。这样的结果是很危险的。

当然,总的来说,我还是认为中国的总体发展是好的,能够养活13亿人口就是了不起的成就。中国人很聪明,有时甚至是太聪明了。太聪明的结果容易孤注一掷。因此,希望我们能用真正的智慧,充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把环境搞好。

环境好了,地球好了,我们的家园也就好了。这就是我在世界地球日之时的一点儿感慨。可能我不太现实,但我还是这样认为,这样实践。

新闻分析:冰岛总理为何辞职?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陈雪霏

冰岛总理古恩劳松4月5日被迫辞职。因为他夫人在巴拿马拥有壳牌海上石油的股份。那么,这与他有什么关系呢?原来,他在冰岛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就拥有壳牌分公司Wintris. 该公司购买了冰岛银行的股份。

冰岛银行在金融危机过程中坏账太多,导致政府垮台,总理被告到法庭,很多议会官员事后被证明都牵涉到金融危机之中。冰岛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人为制造了泡沫,导致银行破产,政府崩溃,因为政府挽救不了银行,银行资产比整个国家拥有的资产还多几倍。因此,银行出问题,没人能救。结果是冰岛政府垮台,欠国外客户的钱要经过45年以后还清就行。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借了大笔贷款,也从周边国家借了大笔的款。

从此,冰岛国家和人民都过上了勒紧裤腰带的日子。实行外汇管制,保持金融稳定成为重中之重。

本来,冰岛总理在2013年当选总理后,应该坦白交代,或者完全离职,卖掉。但是,他没有这么做,而是把股份转让给了妻子。如果冰岛没有发生过那么严重的危机,或许人们也不会那么无情。但是,冰岛危机给人们带来的伤痛很深,他们不能容忍自己的总理有这样的利益冲突。

他妻子拥有石油公司账户,说明她成了冰岛银行的债权人。而这正是冰岛人不希望看到的。也是冰岛政府想要打击的对象。如果政府不打,就是违规。因此,总理不得不辞职。

由此也可以看出,冰岛人还是不能容忍腐败,吃一欠,长一志。人们的眼里不能再揉沙子。

从比利时首都发生爆炸案想到的

晨曦

前段时间在北京,为了避免楼上楼下的搜身检查,我开始喜欢地面的汽车和出租车了。至少,这样我不用来回提箱子。

我心想,这检查好象在飞机场了。真严格。

然而,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爆炸造成21人死亡,几十人受伤,突然让我觉得,与其自由挨炸,或许小心谨慎更好。虽然有点儿烦,但是,这样安全。中国人确实关心的无微不至。

而西方的自由却要付出代价。

据了解,这是一场有计划有预谋的自杀式袭击。是恐怖袭击。

对于恐怖分子,需要管教一下。同时,教育还是最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要教育人们尊重生命,不要当亡命徒。教育人们要有文化,有知识,有能力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生存。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他不是动物,任何象动物一样的弱肉强食,最终导致的结果依然是弱肉强食。没有文明可言。

 

戏言成真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997年我和同事去西藏。在拉萨,由于感觉缺氧,同事去买了氧气瓶。那氧气瓶仿佛是夏天灭蚊子的喷雾器,或者是现在做火锅的煤油罐。

而那氧气也是我们的生命之源。

刚才,朋友打电话来说在北京郊区的深山里,老农用塑料袋装新鲜空气卖,10元一袋儿,据说还真有人买,去一趟,买几麻袋那么多的空气回来。

记得2004年的时候,我很担心水的问题和空气的问题,有人说,天塌了有高个子顶着。没关系。空气多少钱一斤?人们以为空气就是老天爷白给我们的,可以随意地用。

当奥运蓝,APEC蓝和93蓝,两会蓝出现的时候,人们开始意识到,原来想要保有一片蓝天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啊!

当我说我们应该注重空气和水,要平衡生产和环境的时候,也有人不理解。认为必须先发展,才能治理。无数事实证明,雾霾和水污染的后果就是无法继续沿着老路发展了。

现在你知道空气多少钱一斤了。10元一袋儿算是非常便宜的。想想停止生产换来的蓝天,那个价格更贵。但是,即使再贵,恐怕人们现在也还是希望有蓝天了。因为雾霾换来的钱,想换蓝天,价更高啊!

当务之急,还是该停的要停一停,不要明知道放毒,还要继续放。休息两天,是少挣钱了,但是,如果能舒服一点儿,那也是赚钱啊。总比累坏了,去打吊瓶划算。

从媒体热议“三新”看中国发展大势(China’s development trend through new practice, exploration and creation)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治国理政新实践”系列是当下中国主流媒体最引人注目的报道之一,为中国两会到来进行着“预热”。公众的目光由此集中到中国领导人近三年来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上来,“三新”亮点覆盖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

《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自今年1月3日起率先开设“治国理政新实践”专栏。“中央八项规定颁布实施三年,全国累计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近11万起,处理14万多人。”《人民日报》开篇文章《下好“先手棋”,从严治党转作风》的内容透露了很多细节,放在头版头条位置备受关注。

“正在施工中的福建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它使用了我国自主研制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而很快,这样的核电站还会出现在世界上很多地方……”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1月7日也开始了该系列报道,从高铁、核电、大飞机等国之重器切入,充分展示中国高端装备业在2015年快速发展、走向世界的辉煌成就。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了一系列新实践、新探索、新创造,取得了一系列世界瞩目的新成就。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中国主流媒体就此进行深入解读、评述,为国内民众全面理解中央精神、了解国家发展大势提供了帮助。很多受众认为,这些报道让全社会提升了信心,为国家发展注入了正能量。“中国共产党有能力解决好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有信心做好自己的事情。”贵州省息烽县委干部袁奎在读过《人民日报》的报道后如是说。

中国的国家治理思想也是国际热议的话题,《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受到的重视和欢迎即是明证。该书多语种版自2014年10月在法兰克福国际书展首发以来,目前已发行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发行537万册,创下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家领导人著作海内外发行的最高纪录。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的中外人士普遍相信,“三新”将引领中国发生更大的变化,中国梦的实现不会遥远。

(人民日报记者  白阳)

“做空”中国经济的声音未能冲击中国信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年初达沃斯论坛上传来“做空”中国经济的声音,大型对冲基金在市场上押注人民币大幅贬值也并未得逞。统计数据显示,中国没有“硬着陆”甚至“断崖式下跌”,唱衰中国的声音又一次没能找到现实的抓手。事实上,随着中国两会的召开,中国“十三五”开局之年蓄势而发的积极信号,都预示着中国经济即将迎来新一轮奋进的好前景。

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显示,1979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速达9.8%。由于经济规模的基数变大,2015年,中国GDP的增量(4.1万亿元人民币)已经超过1993年全年的GDP总量(约3.6万亿元人民币)。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经济转型升级中依然保持中高速增长的事实足以支撑起市场信心。正如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次峰会时所指出,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为各国发展创造机遇。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决心和行动。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中国经济强劲内生动力和中国政府坚强有力的政策引导。

中国的信心来自一些令人瞩目的事实:中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大局总体稳定。中国经济在2015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保持在25%以上。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取得明显效果。2015年,中国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经超过了50%,环境污染正在得到有效管控。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快速上升,去年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达到66%。

国际上客观看好中国经济的声音依然是主流。澳大利亚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刘利刚注意到,中国的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已经大幅下降,而在进口结构中,一般贸易总额是加工贸易的2倍左右。他认为这些现象说明中国的经济结构正逐步向消费驱动转型。

“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和制造业驱动转向内需和服务业为主导,这种转型有助于中国经济成为更加持久的需求增长引擎,对世界经济有利。”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摩根士丹利亚洲区前主席斯蒂芬·罗奇对人民日报记者说,“中国最终会实现新常态改革的目标,中国消费者将成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动力,进一步扩大全球需求。”

(人民日报记者   暨佩娟)

我一定要把自己嫁出去

北欧绿色邮报网杂文  作者 陈雪霏

35岁那年,我暗暗下决心,我一定在五年之内把自己嫁出去。中国有五年计划,事实证明很有效,而我的生活五年计划证明也很有效。40岁那年,我终于嫁出去了。结婚那天,我心想,我一定要向全世界宣布,我今天终于出嫁了。然而,蜜月之后,我改变了主意,心想,人家孩子都快二十了,有的都已经当奶奶了。我这么一点事有什么可炫耀的呢?

群葩当令,你不当令就被认为是另类。问题是怎么样才能当令呢?首先就是要确立目标。做任何事情,如果想做成,就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谈恋爱,结婚也是一样。上帝帮助那些自助的人。如果你连目标都没有,你连想都不想,那上帝也帮不了你。上帝帮助你时,也是在你有了一定的规划之后,顺便帮你一下。所谓天助,如果不是有大灾大难,那是不可能的。

那时,我就不懂得着急。当时我听到一个80后的小朋友说她的同学毕业前赶紧节衣缩食,目的是能在毕业时穿上结婚礼服。她说,“我必须把自己嫁出去。”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女孩这样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最近,也听到一些朋友说,当时,也是家里外人亲戚朋友都比较着急,也有点儿压力,我想我必须尽早把自己嫁出去。说尽早,实际上都是30出头了。否则不会着急的。能等的女孩,大凡都是自己家庭条件很不错,自己吃喝不愁,也很有能力,看到周围的人又没有自己那么一见钟情的,索性就是等。

然而,爱情是等不来的。婚姻也是等不来的,机缘是随来的,也是找来的。坦白地说,我当初也去过婚介所。而且我觉得很多人都去过婚介所。婚介所其实并不能真的帮助你。但是,它反映了你的诚心。

看过很多男孩都不成,因为那时,我们还没准备好。现在,我确立了目标,我要把自己嫁出去。目标明确。此时,我也大概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

第二,如何实现目标。其实有目标就是成功的一半。肯把自己嫁出去,其实,也是做了下嫁的准备的。那就是不能求全高富帅或者是白富美。他可能很富很帅,但他不一定很高。她很白很富,但不一定很美。因此,我认为,只要在一个特定时刻,找到了感觉,就可以跟着感觉走。因为在这个年龄,这个时候,能找到一点儿感觉是很不容易的。路过的人,早已忘记,经过的事已经随风而去。突然间,能有一个人,还能让你有那么一点儿感觉,还能让你有那么一点儿心醉,我劝你还是赶紧抓住机会。人生的伴侣就是伴侣,他需要你,就像你需要他。不要觉得,他老宠着你,就是最好的。或者,她总是听你的话就是最好的。其实最好的关系是能够互相欣赏,互相弥补。原始冲动固然重要,但是,到一定时候,总是那样冲动,就很容易成为“生活的艺术家。”在西方这样的人基本上就是属于极度善良,但却几乎不能自食其力的人。

一个人如果只认钱钱钱,不注重感情,那也不值得留恋,但是如果只重感情,却没有生活技能,也会使良好的关系失去基础。因此,作为女人,应该有进有退,能攻能守。女人是家庭的基石。

第三,妇女能顶半边天。其实,在家里,妇女顶了三分之二的天。只要你真的愿意把自己嫁出去,真的想把自己嫁出去,上帝会顺着你的意思去安排。当然,如果你只是坐等安排,也不行,还要自己去努力。家庭,工作能够平衡对待。能够自觉分配自己的时间给工作,给家庭,这样才能实现双丰收。如果太注重工作,没时间,那想谈恋爱,想成家,基本上都没有基础。但是,一天到晚只想嫁人,自己又什么本事都没有,想着结婚以后要完全靠老公,这样的人,估计,男人也是不敢娶,除非是真正的富翁,又没有什么品味,否则,现在的男人,基本上不会只娶一个花瓶在家。

总之,我想说的是,凡是说,我想把自己嫁出去的人,基本上都找了一个不错的老公,她自己愿意,对方也愿意,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两厢情愿。这种理智与情感相结合的情况反而比强拧的要好。这样的女人往往也比较愿意承担责任,但也不完全依赖男人。我认为这样是最好的。

(瑞典)中欧文化协会会员热议中国住宅小区开放的深远意义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如何建设绿色城市,如何实现绿色交通,怎样才能规划好一个城市,这是北欧绿色邮报网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IMG_0377

夏天的时候,德雷雅公园这两棵大树,枝叶繁茂。陈雪霏拍摄

21日中国中央政府发布重磅文件,发布了7000多字的关于如何规划建设城市,避免和解决城市病的政策文件。文件一发布,有人支持,也有人抬杠。笔者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于是在中欧文化协会会员群里展开了圈内讨论。 尽管是圈内,但这可是地跨欧亚大陆的一群人。

庞其铭

从国体而言,中央政府一直在致力于打破区域割据,地方主义的统治管理模式,南官北调,北官南派,都是苦心在打破几千年来国人各自守着各自的地盘陈规陋习,现在就是从住宅小区的开放做起,意义是很深远的。

北漂烟云

@庞其铭 分析得好

13:36

庞其铭

从人的观念说起,富人住高档区域,层层设防,警戒严厉,为显示其身价,自然希望旁人不能进入。这种富人的心态是文明社会所唾弃的,缩小贫富间的差距,也应该是理智的政权管理者应该考虑到的问题。

庞其铭

@陈雪霏 :北欧绿色邮报要分析,就该从北欧的社会状态着眼,区别于国内媒体

Cathy-jiang

我在北京生活10几年,我认为要拆(除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建筑),除去心里上的因素,围墙对交通造成影响很大

寄居猫

我认为没必要特意的拆,各个地区条件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策略。
解决交通拥堵的解决方案难道不应该是发展公共交通吗

笔者注意到蒙古族著名歌唱家布仁巴雅尔在其微博上也表示:这是本人自从1998年访问法国等欧洲四国后一直主张变革一项。

笔者以为,在新规划的地方建立开放式小区是中央在思维上的一个巨大转变,而且是向更开放的方向转变。这是进步。

但是,在已经规划和建设好的小区,如果实行围栏拆除,必须同业主委员会商量。或者说同居民商量。

在中国有两个现象值得思考,一个是二胎政策已经开始实施,但听说有的地方还在收取二胎抚养费。这就是执行国家的正确政策时,局部地区执行者出了问题。对于这样的国家政策执行者应该给予撤职。这是局部利益在作怪。

另一个是物业和业主委员会的区别。物业现在也成了一个特权阶层,只求省事,不顾业主们的愿望。因此与业主委员会有区别。业主委员会应该是代表居民利益的,是居民自己成立的组织。有权决定自己所在小区的基本规划。但是,涉及到水电和大树,也必须和市政有关部门联系,服从大局的利益。

笔者在英国法国,德国,澳洲美洲和北欧都呆过。深深地感受到西方人的自由可能和建筑的这种规划也有关系。很多建筑周围是没有围墙的。

北欧瑞典的房子可以说是综合了各种利益相关者而考虑的。例如,瑞典的每一个小区实际上是建筑本身围成一圈儿,这是封闭式的。大门一开就是马路,公共汽车,轿车都可以在门前路过。因此,可以做到出门一分钟就可以坐上车。

但是,为了让居民也有自己的绿地,他们在房子后面有个围起来的小花园,这里可以放小区的桌子椅子,成为小范围的公共场所。谁想请客,只要在门口贴个消息,如果有噪音请大家原谅就可以了。

然后,大面积的绿地是在附近的大公园里。在那里,所有的公众都可以免费去。儿童乐园另当别论,有的收费,有的免费。

在美国的休斯顿大学和新西兰的坎特伯雷大学里就没有校园围墙,因此感觉那是大学城。同样,在瑞典也是一样。

在英国,有一次去朋友家里,她说,我们几户人家有一个小花园。这个花园是私人的,每户人家都有一把钥匙,谁想去花园,就拿钥匙自己开。这样,也是你们自己负责打扫干净。这就是照顾富人的私有财产和观念。

还有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在伦敦上学时我把宿舍钥匙弄丢了。结果不但罚款20英镑,而且这钥匙要到德国去配,需要三周的时间,这是非常特殊的钥匙,最后,笔者不得不被挪到其他房间了。

因此,在已建小区在执行方面可能需要和业主商量,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我再对比两件事情。一个是庞其铭说的发生在西湖边的事情。

庞其铭

前些年西湖边也一时被一些权贵圈了很多地方,建了和封闭了很多湖边的高档会所,造成百姓绕路,后来下了决心还西湖于民,全部打通了湖边,当全部开通后,整个杭州多少万人手拉手围着西湖一圈庆祝!
 以上说的是打通湖边道路。
相对比之下,笔者在斯德哥尔摩家门前的德雷雅小花园却是附近居民抱着大树保护下来的。当时,这里希望建成一个交通枢纽,汽车,火车站都在这里。人们想把三棵上百年的大树砍掉。但是,当时居民不让砍,就围一圈,抱着大树不放。后来没有砍。三年多前,一棵树病死了,市政工人把它砍掉,然后又植了一棵。根据瑞典的法律,砍一棵树,至少要植一棵,或者两棵。也是在那时,市政希望改造小花园,于是在一个晚上,把大家叫到公园里,然后,拿着图纸说,我们要如何如何改造。大家没说什么。我的日本邻居说,我看就是想花钱,所以就改建,本来不是挺好吗?但是,改建以后,笔者确实发现它好了,因为它建了一个儿童可以玩儿的沙坑。孩子还可以围着沙坑边的小木桩绕圈,真是有很多乐趣。
这里想说的也是工作方法,一个政策出台了,还需要有关部门,媒体等事先调查,然后通报,然后,决定,等执行的时候,人们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所谓要考虑私人领地的情况,梁爽是这样说的。

梁爽

小区也是一样的,我们物业管理的费用不足以让小区没有安保措施的情况下安然无涯,而且国内小区的差异很大,公共设施区别也很大,物业费用高的小区也不愿意和他人共享他们的资源。在瑞典也有很多私人花园请勿进入的标识。
象在西湖,应该考虑公众的利益。 在北京,或者是很多城市,发现有瓶颈的地方,需要改动,可以经过科学论证改动。但如果因此,浪费资源或者出现为改造而改造现象就需要避免。
总的来说,笔者认为中央的意图是好的,方向是对的,这个政策也必将有很深远的意义。应该积极支持。当然,对于名胜古迹,老宅,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等还是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上海和西湖的实践说明这个政策方向是对的。
同时,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另一大法宝还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如何在公共交通方面合理调配,打破瓶颈,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关于同学所担心的小偷问题,其实,这是个社会问题。庞其铭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缩小贫富差距。光靠墙是挡不住的。
笔者认为对于进步的政策,公众应该积极支持。比如说,焚烧垃圾,盖垃圾焚烧场,这样的事情,应该支持,不应该反对,因为,这是解决城市病的成熟办法。

杨老师说他感到生活很幸福

北欧绿色邮报网杂文      作者 陈雪霏

我高中时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八四级文科班的班主任杨老师今年78岁了。元月31日,家里新装了电脑。2月6日,孙子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为他买了智能手机,孙女教他上网上微信。因此,杨老师可以在依依凌河柳的群里向大家问好。

杨老师说他感到很新奇。我心想,明天我要教杨老师视频。他肯定也要哈哈大笑。果然,第二天,我发个短信说,杨老师,您等着,我一会儿和您视频。然后,我试了一下,结果,说对方忙。我放弃。

不到一分钟,对方果然打过来,过几秒,我们真的通过视频,看到了对方,我们哈哈大笑!是的,这真的很神奇!

我告诉杨老师,视频可以让人无论在哪里都能很快拉近距离。我们都很感慨。杨老师说,有30年没见面了。因为我们都是1984年高中毕业的。现在已经32年了。但是,我们中间在沈阳见过一面,那时,我们几个同学都在辽宁大学,老师去沈阳出差,我们见了一面。当时,老师督促我该谈对象了。他也许还记得在高中时他说,“就是不许你们谈恋爱。”

杨老师对我们很严厉。但是,他也非常关心我们。该鼓励的时候也经常鼓励。我说,老师您对我的鼓励,让我一辈子受益匪浅。您鼓励我胆子大,一定有出息。我觉得这对我真是太大的鼓励了。

杨老师说,那都是不经意间随意说的话。但他不知道对于学生来说,那句不经意的话却异常重要。

那时候,大家都一心一意攻关高考。还记得考试当天,老师问我带没带手表,我说没有,老师把他的手表摘下来,借我带上。也许这也帮助我顺利通过了考试。

高兴之余,我让爱人过来,向杨老师问声好。我说,明年去看老师和凌海的同学们。

杨老师也一回手,指着一张大大的结婚照说,“这是我和你师娘去年照的,我们50年金婚纪念。” 师娘打扮的象新娘,老师打扮的象新郎。50年后的婚纱照!真的太喜庆了!真心为老师高兴!

老师说,看看旁边有我题的一幅对联:

上联是:长相知 知心知意知冷暖,

下联是:永作伴 伴读伴耕伴春秋。

老师解释说:所谓伴读是师娘伴老师读书,所谓伴耕是老师伴师娘耕田,师娘也伴老师舌耕即教书。

photo (39)

高中时,我们都觉得杨老师有点像鲁迅呢!

说起来,我说,我这个学生走仕途不行,没有成功,于是就过自己的小日子了。老师没有怪我。不过,我心中的伟人有三个:一个是毛泽东,主要是因为他说学习的敌人是自我的满足,要想真正学点儿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第二个人是鲁迅,可能是因为鲁迅说话一针见血,和老师一样,同时,主要是觉得他的语言简练,犀利。这和我自己啰哩啰嗦唠家常一样的语言形成鲜明的对比。但老师说,鲁迅也有他的问题。我没等老师展开他的问题就抢着说,我认为他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保养好自己,英年早逝,也是一种缺憾,就像乔布斯,发明了苹果手机,改变了当今世界,但是,他自己却50多岁就去世了。他们很伟大,但相比之下,我认为张学良将军却有另一种长处,就是恬淡地生活,把一切荣辱置之度外。这一点,杨老师认同,他认为张学良是把一切都看开了。因此,活了100岁。

高中时我们学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心目中的一位古代英雄是岳飞,岳飞39岁被人陷害至死。年轻时,我心想即使是被人陷害,也不能不忠诚,即使被严刑拷打也不能当叛徒。

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生命,人世间的一切都没有生命更值得尊重。即使是一些意识形态的观念让我们形成一种固化的思维,但是,也不应该比生命本身更重要。莫言认为,如果没有生命,一切都没有意义。因此,我说,“好死不如赖活着”,逗得师娘在那边也笑起来。

photo (40)

杨老师在父亲92岁时为他照的照片。

photo (41)

杨老师为老父的题词。

于是,杨老师谈起老父亲。他老父亲92岁的时候,依然天天读书。杨老师给他拍了一张照片,而且也题了词:

“得瓜种豆勤耕地,有米期茶好读书”。

老爷子因为好读书,所以,等到孙子结婚之后,97岁,驾鹤西去。没什么病,就是老了。这位老人和同龄人比依然属于高寿。而其中高寿的秘诀就在于读书。

老师说,老人家种豆得瓜,收获很大。老师本人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也是遍地开花。

提起学生,杨老师自然是非常高兴,因为他不但有84级的学生,还有89级,96级等很多年级的学生。

杨老师退休以后,选择了回农村过田园生活,远离尘嚣。他的田园生活可以从诗中反映出来。而杨老师说的“我感觉很幸福”,也是真心话。

一幅对联描写的是杨老师的居舍面貌。

上联为:水到门前吟三弄,

下联为:榆荫屋后颂九如。

我问九如是什么意思,老师说,诗经中的一首诗中对人的德行和长寿的祝愿有九个比喻,如山,如阜…..共九个如。想想我的古文必须要补课啊!

杨老师的日常生活,描述他牧鹅的情景如下:

仗藜牧鹅,熹微轻敷门前河。

水上伉俪,交颈梳羽缠绵意。

柳岸闻莺,踏露悄行逐倩影,

唤我早餐,么孙旗语挥汗衫。

这样一幅田园风光,一来让我想起英语的一个词Idylic是指英美的田园风光。二来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放鸭子到河里去或者晚上赶鸭子回家的情景。

最近读了一篇关于贵族的尖锐文章。文章认为,中国的屈原是贵族。陶渊明也是贵族。杨老师现在就象陶渊明,这就是贵族。因此,不要说我们没有贵族,或者说消灭了贵族。

下面是杨老师自己写的退休后的生活片断:

退休后,在离开讲坛十六个春秋的这一年,即凌海一高中1989屆文班学生毕业二十六年的2015年,这一年的8月1日,这个班级的学生们听说我已全身退出“历史舞台”而迁居乡下事耕,远离繁华,远离尘嚣,回归自然,默默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的消息,便聚集近五十名同学,前来探望。

其场面之恢宏,情绪之热烈令我所居住的新立屯村民临街簇拥,动容惊叹,啧啧称羡。

事后,小院里,师生伦理之花香彌漫,郁郁不散;离合聚散之詩情涌动,渐进澎湃。不经意间《丑奴儿》的词律从舌间跳出,却又装载不下盛情,只好增字赋得《增字丑奴儿》三闋。

三三五五拥门进。‘进见先生’,‘进见先生’。

鹅儿引吭《齐天乐》,架悬葫芦《醉太平》。

前来问侯‘老师好’。好不失声,好不失声。

期期艾艾长相视,执手嘘唏唤错名。

都说聚散寻常事。事必躬行,事必躬行。

合则一炬燃情火,散是颗颗耀眼星。

人活百岁贵闻道。道重传承,道重传承。

不屑诋毁育良种,遍地嘉禾遍地青。

得失宠辱扪心问。问个始终,问个始终。

做人底线常示警,不愧天良守初衷。

天若有情天亦老。老态龙锺,老态龙锺。

从容度日清贫叟,捧着童心走全程。

学生们都来了,三五成群地簇拥着撞门进院。呼着‘拜见老师,拜见先生’。我饲养的白鹅高兴得引吭高歌《齐天乐》,架上的葫芦沉醉于这清平盛世的绵长康宁之中,在吟咏元曲《醉太平》。学生们依次前来问侯,这声声‘老师好’令我噤声失态,期期艾艾,结结巴巴地立在学生面前长相对视,牵手哽咽叫错了姓名。

人们都说悲欢离合寻常事。而事事都要亲身经历才有感悟,眼前这场相聚便是一炬燃情的火把,事后的分开我分明看到了我的学生个个都是耀眼的明星。人活百岁是以闻道为珍贵,‘朝闻道,夕死可矣’是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闻道后重在传承,当年不屑轻蔑嘲讽,诋毁攻讦来培育良种,尽我为师传道之天职,今天,我看到了遍地‘嘉禾’,遍地葱茏,沐春风,兆年丰。

对得失宠辱可曾扪心叩问过?问,就问它个底掉,问它个始终。问过了,真的一问到底了,那么做人的底线便亮了红灯为我示警。由此,我不愧良心而操守初衷。上苍假若有情的话必定衰老,以情理为支撑的人的生命必有大限。我老了,老得踮脚摇晃。日薄西山,灯盏里的燃油亦不多矣。可我还从容度日。你们的老师,就是这个从容度日清贫叟,捧着童心走完他的人生旅程。

2016年1月31日,装了电脑。这还是我的门生们硬是从传统文化的角落里将我拉出来,推上现代文明的快车道。我想,从此我的心境将宽敞明亮得不见旮旯,我的视野将辽远清晰得没有盲区,和我的学生们的脉搏一起跳动,共振共鸣,休戚与共。这‘毋庸远行,不必久等’的交流,多了迅捷地情理交融,少了不眠之夜的望月思念。

说一说各自的家庭和事业,谈一谈各自另一半的大智慧和小幽默,聊一聊各自子女的求学和就业,讲一讲各自的酸甜苦辣,道一道各自的喜怒哀乐。

我收到的是我的学生们的真心、真诚、真情;你们收受的是我的热忱、热爱、热望。

真热啊!

2月6日大年前一天,孙子带着他的第一月薪水回家过年,见我电脑安装已妥,打开电脑看到我‘一指弹’弹出的文字,便送我一部智能手机。

---------

以上是杨老师的日志。

从轰轰烈烈的新闻班战场上下来以后,我也星星点点地读了《四书》剪辑,其中有两段孔老夫子的《中庸》让我有新的认识。一段的大意是,子女不一定都要去当大官儿,如果他能在家孝顺父母,在外能做好工作谋生,就可以了,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公民。

另一段话是过犹不及。孔子说,中庸并不是平庸,不是很容易达到的。达不到,不好,过了,也不好,因此,过了和不及是一样的,唯有中庸是最合适的。而很多人都不能做到最合适,他们或者不够,或者过了,因此,要想达到中庸并不容易,那也是最高境界。

 

 

 

 

今日要闻: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被批“与诺贝尔奖混淆缺乏学术氛围”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斯德哥尔摩大学哲学教授11日在瑞典主流媒体每日新闻(DN)的辩论栏目发表署名文章“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I)已经与诺贝尔奖混淆且缺乏学术氛围。”

 

k2文章说,如果有谁因为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马基亚里尼事件必须下台的话,那就是校长安德斯.哈姆斯坦。哈姆斯坦必须下台, 因为他犯有严重错误。这些错误都在2月9日布瑟.林德奎斯特在这个栏目发表的文章中有描述。最严重的是哈姆斯坦傲慢地放过了马基亚里尼的学术造假问题,尽管内部调查结果正相反。他继续允许马基亚里尼续他的合同。

anders_puff

ANDERS HAMSTAN.

如果要让人们对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有信心,需要比更换校长更激进的改变。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坏名声已经出去了。那就是其学术氛围有问题。

 

我试图用文学知识来谈谈什么是比较好的评估机制。我之所以对这些细节感兴趣是因为这正是大众的兴趣所在,那就是医学伦理。

 

80年代尤其在恩格鲁撒克逊世界建立了一个学科叫医学伦理。在瑞典这个学科设立的很慢。到八十年代末科学委员会还是决定设立医学伦理学。当时,哲学教授悦然.赫尔梅仁成为该学科的第一任教授。那时,他在隆德工作,所以,他的伦理学任务也在那完成。

 

后来找了一位服务于教堂的人,当时,人们对KI的许可问题不满。后来我也申请了这个职位。尽管我不是医学专业的,但也能在KI工作。

 

现在这个职位有了新的要求,都要求的是医生。最后,我的朋友吕虐(Niels Lynöe)得到了这个职位。我也去和他合作。我的想法是建立一个医学伦理中心,涉及斯德哥尔摩大学,皇家科技大学(KTH)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I)。这是可行的。我先去争得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同意,那时,校长瓦尔贝(Harrieth Wahlberg)请我吃中午饭。我成了KI附属医学伦理学教授,我获准可以在那里工作,但必须到外面找资助。我找到了,所以我一直在那里工作到2016年。我也在KI的伦理委员会里。

 

吕虐的接班人是赫尔格松(Gert Helgesson)。他是在公开自由竞争中获得这个职位的。(这回也没要求必须是医生)。一开始,他们问门特(Christian Munthe)是否愿意接这个职位,结果他不愿意。为什么?工资不是问题。任何一个大学都无法和KI的工资水平相竞争。问题是缺乏雇佣安全保障。在KI,人们必须自己在外面找财政支持。别人都不如门特有这本事。但我还是理解他的决定。高工资不能保证他的独立性。同时,赫尔格松又雇了一个伦理学教授,安妮卡.提贝尔。如果说此前的Bischofberger专业水平低,那么,这个提贝尔更有问题。她是移植外科医生。她参与国际反贩卖器官运动。她与NKS工作过。但是,她没有一点儿医学伦理研究背景。她怎么可能成为这个学科的教授呢?答案是编外,但她的工资和斯德哥尔摩省级官员的工资一样高。

这只是部分问题。但我想它折射了问题的全部。那就是:如果你找对了关系,在KI成为教授很容易。例如,人们和校长吃饭。人们受到天主教堂或者是省政府的赞助,或者是通过猎头猎到的象马基亚里尼这样的人。

 

但同时,也可能非常难成为教授。有时,你有足够的资格证书也不一定能成为教授。

总之,进入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不是那么难。人们就在那坐着,象马基亚里尼那样有明确的任命。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校长先解释说没有学术造假,但过一会儿,就发现有了。

 

在这样的环境里,教授和其他研究人员有很高的工资,但是,不干实事也有校长的认可。校长坐得稳,但是,校长迟早也要遇上麻烦。

 

当然,马基亚里尼事件也能伤害诺贝尔奖的名誉。更严重的是诺贝尔奖损害了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诺贝尔奖混淆在一起了。当人们用诺贝尔奖的光环来照耀的时候,人们就站稳脚跟了。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不是什么真正的大学。人们必须挽回公众的信心。传统学术研究氛围必须得到尊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自由的富于批评的学术研究环境。难道这不是我们纳税人有权期盼的大学吗?

 

该文章发表后的第二天,2月12日,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院长哈姆斯坦宣布辞职,承认有责任。2月7日,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奖大会秘书长乌尔班.伦达尔宣布辞职。

IMG_2012当天,瑞典电视台Agenda栏目对瑞典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卡尔松(Arvid Carlsson)采访时,卡尔松说,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理事会领导层都应该辞职。这个丑闻对诺贝尔奖起到了非常负面的作用。

 

事情的起因是2010年来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工作的客座教授意大利裔瑞士出生的保罗.马基亚里尼在未经动物实验就直接把他的人工合成气管加干细胞在人体上做试验,试图用人工合成气管加干细胞移植治病救人。结果,病人手术后相继死去。2013年就有人反映这样做不行。但是,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领导层没有采取措施阻止继续试验。2014年马基亚里尼在俄罗斯为一名女舞蹈家做气管移植手术。手术刚一结束,就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手术成功,但是,后来,她也去世了。

 

瑞典电视台制片人林德奎斯特跟踪马基亚里尼一年,做成三集电视纪录片。1月28日播出后,立即引发各界的注意。但是,2月4日,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理事会依然对校长哈姆斯坦表示完全信任。但9日,11日的两篇文章直接要求校长下台。12日,哈姆斯坦不得不提出辞职。

目前,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由一位医疗科研届的女同志担任临时院长。医学院对学术造假,和领导层企图隐瞒以及学术氛围问题分别进行独立调查。结果如何,人们将拭目以待。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最早是在1810年在瑞典国王的直接命令下成立的。当时是野战医院,专门治疗与俄罗斯打仗受伤的伤员的。后来,逐步发展学术研究。1901年开始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多年来,克罗林斯卡医学院也因为诺贝尔医学奖而名声在外,闻名世界。

因为,早期国王是院长,所以,真正的院长就自称是副院长。但是,外人可能就叫他院长。他也可以叫大学校长。因为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一开始就叫医学院,insititute,后来也没有改成大学,university. 但是,实际上它就是大学。因此,无论说院长还是校长都是大学校长的意思。

 

今日头条:瑞典媒体调查导致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领导层“地震”

今日头条:诺奖得主卡尔松认为马基亚里尼事件对诺贝尔医学奖产生负面影响

今日要闻: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校长被批“有事实证据但还是让外科医生继续”

瑞典电视台新闻调查引发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领导层地震

老瓦退役 仪式隆重

今日要闻: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校长被批“有事实证据但还是让外科医生继续”

北欧绿色邮报网13日报道(记者陈雪霏)——揭示马基亚里尼事件的电视纪录片制片人布瑟.林德奎斯特9日在瑞典主流报纸每日新闻DN辩论栏目上发表署名文章《KI校长有事实证据但还是让外科医生继续》。

k2

林德奎斯特写到:上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KI)理事会给大学校长安德斯.哈马斯坦全信任。不是问责学术造假,而是要进行避开所有医学知识问题的调查。卡罗林斯卡领导层似乎走错了路。

 

文章说:外科医生保罗.马基亚里尼的造假丑闻是人们怎么能在光天化日之下撒谎的例证。但是,这也是瑞典两个著名的机构领导层试图隐瞒严重错误的文化史,对那些大胆发出警告的人企图息事宁人。

 

最终是这个问题将威胁瑞典医院和科研的名声。

 

“我跟踪这个在病人身上移植并未发挥作用的塑料气管的外科医生保罗.马基亚里尼一年多。我比较评估他的学术文章。我见了他的同事,病人和家属。我做了一个拼图表明病人的生命是有意面临风险的,学术造假大行其道。瑞典医院在给人做实验之前,没有在老鼠身上做试验。当我面对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领导层的时候,我遇到的是不愿意调查到底发生了什么——就象两年前,那些发出警告的医生们遇到的情况一样。”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没有做应该做的,反而放出新的烟雾。人们继续忽视四名医院医生发现的科研造假的很多证据, 这在瑞典电视台的纪录片“实验”里有描述。

 

根据KI领导层,最大的问题是马基亚里尼在国外的工作——在俄罗斯进行的手术。他们宣称人们不知道在那里发生了什么。

 

但真实情况是,计划在俄罗斯做手术之前的2013年春,在瑞典的一次手术已经失败。医务主任伍尔夫.罗考完特在一封邮件中决定停止马基亚里尼进行手术,原因是复杂的副作用,然而,医院却没有停止。

 

也是这个领导层企图隐瞒真相。不是公开改正错误,停止一切未来的手术,而是选择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哈姆斯坦2014年1月延长马基亚里尼客座教授合同,使他能继续做手术。但手术都是在国外做的。例如在俄罗斯一个舞蹈演员做了气管移植手术,后来去世。

 

另外,马基亚里尼2012年在老鼠身上第一次试验移植塑料气管时,他已经在四,五个人身上进行了人工合成气管移植手术。

 

四名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医生在2014年初向哈姆斯坦报告整个试验项目都不仅导致死亡,而且都是在做假。结果哈姆斯坦回答说,这有什么问题?他可以在别的地方手术,如果他要继续做手术。

 

只要马基亚里尼在俄罗斯做这样危险的试验,哈姆斯坦和KI就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那些汇报的医生没有放弃。2014年9月,一份400页的报告呈递到哈姆斯坦的办公桌上。八个月之后,2015年5月,哈姆斯坦找独立评估者叶丁教授评估,结论是马基亚里尼的研究没有反应事实。但是,哈姆斯坦在8月份依然放过了马基亚里尼。

 

2016年1月瑞典电视台播放了纪录片,显示病人是如何慢慢地窒息至死,只因移植了马基亚里尼的塑料气管。但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继续否认真相。哈姆斯坦说院方不知道在俄罗斯招人手术的事。

 

上周四,院方还给哈姆斯坦全信任票。不但不调查学术造假,而且还搞一个完全避免学术问题的调查。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领导层生活在自己的象牙塔中。他们不顾六条生命的死亡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危险的医学实验。

 

在瑞典手术后还活着的病人必须煎熬着每四个小时就要清洗一次他的人工合成气管,以避免窒息死亡。人们来卡罗林斯卡做手术是慕名而来。然而,这个方法却是马基亚里尼自己计划在一年内使用新的气管在人身上试验。

 

文章要求必须彻底调查卡罗林斯卡的学术造假和人体试验事件,否则,损害的不仅仅是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瑞典乃至国际上的声誉,而且还有新病人的生命。

 

林德奎斯特的三集电视纪录片描述了病人的痛苦,以及他们是如何被劝说做这个手术的。做这个手术的7人中六人都已经死去,而且比他们预期死的早。

 

马基亚里尼不承认病人是因为这个死亡的。但他也承认这个有问题。

 

12日,哈姆斯坦宣布辞职。承认自己负有责任。

今日头条:诺奖得主卡尔松认为马基亚里尼事件对诺贝尔医学奖产生负面影响

从杨老师上微信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陈雪霏

今天早上起来看手机,突然看到一条重大新闻,我高中语文老师班主任杨五奎老师在“依依凌河柳”微信群里发出音频向各位八四级毕业的同学问好。

photo (38)杨老师说,杏山一布衣,大业有田园,新立建草庐,耄㲛尘心远。三十年未曾谋面,如今能笔谈,真感到神奇。杨老师的感慨让我想到16年前我在非洲的津巴布韦时刚学messenger短信时激动的感受。人们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只要互联微信了,就可以什么时候想联系就能联系,只要有Wi-Fi。

也就是那个时候,在中国,连收垃圾的阿姨,工地上的农民工,都有手机,国际台的马为公主编就感慨,这电讯发展不得了,13亿中国人,人人有手机,太神奇了。

如今,13亿人,人人都上微信,还不到五年,亿万人都用手机做生意。在瑞典人们都上脸书,也叫facebook. 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也都挣扎着要学上网,发电子邮件自然是没问题,但上脸书,有时也抱怨没什么内容。但是,推特,微博和脸书如今都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的社交媒体了。

微信我感觉是中国的发明,它目前是最好的交流工具。可以音频也可以视频。可以群聊,也可以单聊。

杨老师今年78岁了,他居然也学会了上微信。我觉得这就是新闻。我老家住在一个很小的叫地藏寺的小村庄里。但是,那里也很早就有电话,有电视,有卫星天线,也有各种机动车。这是“村村通”的胜利果实。他们虽然在农村,却可以通过卫星能看到全球56个频道。他们虽然在农村,但是,我要给他们打电话,电话信号比给北京打还好。

过年了,很多在瑞典的朋友都和中国的家人进行视频。我也可以通过手机就和老爸老妈,哥哥嫂子们视频,无论是图像还是声音都很清楚。

当我和30年未曾谋面的老同学视频的时候,我们都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几乎笑出眼泪来!微信甚至让我们上瘾,甚至占去我们太多时间。有时,我会恨它,也有的朋友会恨我,把我拉黑,因为嫌我发的东西太多,或者没及时给他点赞。

还有很多人想尽一切办法说服我们,微信太粘人,容易上瘾,甚至有害,其实我自己深受其害。但是,你却无法摆脱。

今天早上另一个重磅消息是同学的女儿,我们的下一代,用微信网络来卖全国的电影票。手机一拨,20分钟后,到电影院出票。天猫已经霸占了我们的市场,WV霸占了旅行社,这就叫打劫,这就叫跨界,这就叫互联网时代。

当然,根据最新发展趋势,人们对微信交友闲聊的作用就象微博和推特一样,很快就会被人唾弃,人的耐性已经没有那么大了,兴趣也在逐渐减低。记得三年前刚上微信的时候,心灵鸡汤较多,爱情分享较多,人生哲理较多,阳春白雪较多。去年的时候,养生较多,劝你如何保健较多。今年就是劝你旅游的比较多,卖票地开始出来了,卖饭的也开始增多,网上厨房,网上饭店,就是用手机下单,20分钟后吃饭。微信的味道也开始变了。当然,很长时间以前就有营销者告诉你如果你只用微信交朋友,你就out了。

这让我很伤心,我只想交朋友,不想做生意,这还有出路吗?不过我还是相信,如果微信也都充满商业化商品化以后,可能还会滋生出更好玩儿的东西来,因为毕竟人还是人,还是有灵魂的,不可能都把灵魂卖了买产品吧!

不过,玩儿来玩儿去,获益的是消费者,因为互联网打劫的是中间商,去掉拉皮条的中间商,费用就下来了。也许这就是为什么马云等有钱烧包,扔红包儿。这年头,他不但想卖你商品,还想勾你的魂,可要挺住啊!

但大数据的兴起,就是把大多数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都摸清了,然后,对症下药。

崔永元说的很对

陈雪霏

最近在网上看崔永元和李承鹏为推销李承鹏的新书,接受网络电视采访。其中谈到小崔在央视做节目的时候的感受。他说,最可怕的是上级婆婆还没说啥呢,内部婆婆已经把自己剪的差不多了。所以这种自我审查的结果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和思维。

因此,就出现了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内部不说,外部乱说,央媒和主流媒体无比谨小慎微,网媒和胆子大的媒得势。

人们如果不能畅所欲言,尽情表达,怎么能出好作品呢?人们不能掏心窝子,说真话,怎能上档次,出精品呢?无论是文艺作品还是文化产品,都是人的内心世界的表达,如果内心世界的真实情况,真实想法不能完美地表达出来,就给人半推半就的感觉,或者半心半意的感觉。不能全心全意,就很难出精品。

当然,如果以为说心里话或说真心话就一定是不积极,非正能量,那也不一定对。最好是创造一个氛围,对的就是对的,不对就是不对。比如,一个人背后随意说另一个人的坏话,这到底是对还是不对?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或者说,在国内占尽了便宜,一次便宜没占着,就要出国,然后,就不停地说祖国的坏话,这也是不对的。你以为在外面没人追究你,你就随意说,这也是不负责任的。凡事真的要实事求是。

国内大部分人开始普及社会保障,这是对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国,有人贪污腐败,就是不对的,就要追究。

我们往往是痛恨别人的腐败,但是,到自己有权的时候,也照样开始腐败,这就是人不能自我约束,这说明我们的制度给人以把柄。

从文化角度讲,我想我们还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同时,真的要克服很多毛病,毛主席说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很多人觉得陈词滥调了,但这就是圣经,是永远的真理。一个人取得一点点成绩就到处吹嘘。结果吹大发了,到正经审视的时候,才发现取得的成绩很微不足道。

一个人乐观向上,很好,但也不能只乐而不吃苦。很多有钱人都是一年365天,天天做工。据我所了解,在斯京的香港贸易行就是最富有的华人之一。但是,他们双双365天从来不休息,一直开业,一直亲自在一线,一直劳作。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同样,我们的生活也不能指望天上掉馅饼。我们的文化发展也一定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才大发展的。也许时代总有轮回的时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们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进步。

最近听一位老华侨讲,我们这一代要往前看,要看我们如何能够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不要一味地怪罪过去。我认为他说的很对。

 

“你最美的时候遇见了谁?”

陈雪霏

 

看到这样的题目,一看就是吸引眼球的题目。因为它迎合了我的虚荣心。本来,自己没什么信心,从来也没觉得自己怎么漂亮。但是,它说你最美的时候,总算是一种巧妙地拍马屁说你这辈子,总会有那么一个时候你是很漂亮的。

 

其实美不美都是一种感觉。我的第一任男友曾经评价一个同事说,她长得真丑啊。但一转身,他又说,女人没有丑的。是没有丑的,但那也不是夸呀。要夸就得说你最美的时候。这样,它就让你想,我什么时候最美呢?我有最美的时候吗?这种心理尤其对象我这样不漂亮的,急需人家夸的人的虚荣心理好用。

 

我于是乎就想我什么时候最美丽呢?人都说,男人19,女人18都是最美丽的,再不行就是定格在29岁也是最美丽的,而且从此不再增岁。

 

其实,我非常年轻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一点儿也不美,总是觉得别的同学很美,最起码都比我美,因为我感觉他们自己都感觉自己挺美的。而我却没有那种感觉。甚至在好友让我化妆,让我粉饰的时候感到很生气。

 

等到我毕业了,工作了,和最高等级学府的同事们一起工作以后,我突然发现,其实,我不是最丑的。突然之间,一种自信心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就冒出来了。

 

我也开始买衣服,倒扯,换,争取每天不重样儿!好友说,你不能天天穿一样颜色的衣服。后来,我发现我感觉太累了,尤其是经常穿那出口转内销,专门让脚出血的高跟鞋,就仿佛又受到一次体罚。

 

再后来,我就想,什么是最美的?我自己感觉舒服就是最美的。所以,要穿旅游鞋,蝙蝠衫,罗卜裤,那就感觉是一个完整的自己,而不是折磨自己。

 

更重要的是,我遇见了谁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我真心看上了谁。车三,王二儿我遇到一大堆,但有什么意义呢?

 

此时,我才明白,上帝造人的时候,虽然是按他的模样造的,也希望别人都象他那样。但是,他并没有把我们造得很完美。你长的很美,自己也觉得很美,人家也觉得很美,这种时候,在人生中有那么一秒也是奇迹啊。

 

事实上,往往是你觉得不自信的时候,有人偏偏喜欢上了你,因为你给了别人自信。当你非常自信的时候,人家离开了你,因为你让人家不自信。当你觉得很美丽自信的时候,人家就靠上了你,希望从你这里汲取力量,而你一下子又被靠倒了。

 

所以,所谓美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地点遇到了一个你可以接受的人。此时,你就是最美的。你从心里往外都是美的。而他对你也觉得你从里到外都很美丽,所以,就接受了。

 

人有时因为不了解而产生了感情,即使是朋友也是如此。而真正了解个透心凉以后,可能就没有那么大吸引力了。 因此,要想永远有魅力,就得有创新,有实力,有眼力,有魄力。这样才能拥抱青春,永保青春,对青春不太在乎。对失去的时光也能很大方地丢弃。对未来依然充满憧憬。

 

有了这样的心态,你就会遇到一个可爱的人。或者说,在你的眼里,能看到人的美,而不是酸涩,嫉妒,不能容忍。你也不一定非要靠因为和谁谁谁有关系或者是朋友而觉得自己更高贵,因为你自己就很美丽,你自己本身就很高贵。你的大度和宽容,也更显你的风范。

写在一个地上布满积雪却阳光灿烂的冬日。斯德哥尔摩。

2015-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