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瑞典新闻

今日头条:瑞典国王发表电视讲话向全国人民祝贺圣诞快乐!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圣诞节晚上7:45在瑞典电视台向全国人民致以节日的问候。

IMG_9701国王在视频中说,我和我全家祝贺所有在瑞典的和在国外的瑞典人和在瑞典的所有人圣诞快乐!

他说,瑞典冬季漫长,夜长昼短,我们在节日休息几天,想想未来。我们瑞典人有帮助人的传统,有很大的投入去帮助别人。

他提到了今年发生在哥德堡附近的一所小学移民受到恐怖分子袭击的事件,他也提到了巴黎的恐怖袭击。

在我们这里是有些黑暗和不安,但是这正是需要我们对未来要充满希望的理由。他表扬政府在进行各种努力为人民创造就业。

瑞典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增长知识。瑞典企业在环境技术等方面确实实现了出口。他们工作非常努力。

由于各方的努力,瑞典不但运转正常,而且发展不错。

瑞典国王提到巴黎达成的气候协议,称其依然是一个挑战。但是,瑞典努力为未来努力。

他又提到诺贝尔奖,今年一个化学奖其实是授予了一个出生在瑞典的科学家。

他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应对未来的挑战。

他还高兴地告诉大家,他儿媳索非亚已经怀孕,他们正准备当爷爷和奶奶了。

最后,他还感谢非盈利组织在瑞典社会中所做的贡献。感谢你们花的时间和经历。

祝大家圣诞快乐,新年快乐!

以下是瑞典电视台的链接。1月24日之前都能看。

 

http://www.svtplay.se/video/5568106/konungens-jultal-2015古斯塔夫

陈育明大使出席瑞典青田同乡会圣诞新年大联欢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特约记者丹妮  记者陈雪霏)--瑞典青田同乡会第十五届年会圣诞新年大联欢25日圣诞节之际在斯德哥尔摩隆重举行。

DSC_5409

陈育明大使在青田同乡会年会上致词。                          陈雪霏拍摄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出席联欢会并即兴发表讲话说,2015年是非常有意义的一年。我们的祖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中瑞关系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华人华侨同胞们的事业也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2015年是中瑞建交65周年。通过中瑞建交65周年的活动,把两国关系进一步推向了一个新的繁荣发展阶段。展望2016年,将是更好的一年,因为2016年将是中国“十三五”计划开局之年,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一年,也必将是旅瑞同胞们,华人华侨发展更好,机遇更多的一年。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愿与各位同胞一道,为中国的发展,为中瑞友好合作,为同胞们的事业发展共同努力,实现更好的明天。

DSC_5400瑞典青田同乡会会长叶克雄在年会上说,瑞典青田同乡会已经走过十五个年头,同乡会在大家同心协力的努力下,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逐步走向成熟和壮大,并取得可喜的成绩。

DSC_5405

叶克雄说,在过去的一年里,同乡会和国务院侨办侨联取得了密切联系,开展了合作交流,先后接待了丽水市市长访问团,国务院侨办名师巡讲团,接待山东交通厅访问团,国务院侨办慰侨演出团,先后参加国务院侨办的各种活动。特别是国务院侨办名师巡讲团对瑞青中文学校的老师进行了培训和交流。

“我们还举办了第一届“青田杯”瑞典华人乒乓球队邀请赛,邀请了瑞典乒坛老将瓦尔德内尔前来指导。还举办了首届青田杯瑞典华人高尔夫球赛,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提高了华人的生活品质,有助于更好地融入当地的环境。”  叶克雄说。

“回首过去,我们满怀豪情,展望未来,在新的一年里,我们会更好地努力,把同乡会的事情做得更好。”叶克雄说。

DSC_5375

瑞典华人总会会长叶克清出席联欢会。         陈雪霏拍摄

大使夫人白晓梅参赞,领事部主任郭延航,瑞典华人总会会长叶克清,华总执行会长叶沛群,周斌,同乡会的郑王平,夏海龙,民航驻斯德哥尔摩办事处总经理朱津川,瑞典中华医学会会长段茂利,两湖同乡会会长刘芳,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陈雪霏等600多人出席联欢会。

DSC_5433

DSC_5504

民航办事处总经理朱津川,瑞典中华医学会会长段茂利。

DSC_5379伴随着中华美食,人们边吃边欣赏精彩的文艺节目。演出以华人艺术家李佳老师的《中华大家园》开始。赵雨柔的爵士舞,戴斯扬和娇莉的长笛表演之后,瑞青中文学校舞蹈艺术家陈芃芃老师的学生表演的少儿群舞《采蘑菇的小姑娘》让人耳目一新,赢得热烈的掌声。

DSC_5462Linda精彩的杂技表演。              陈雪霏拍摄

DSC_5470武术大师邢伟涛表演的武术令人瞠目结舌,纷纷叫好,热烈鼓掌。华人少年才俊夏俊杰再次登台演出,演唱了瑞典歌曲《Välkommen hem》(《欢迎回家》)。然后,袁一丹,德阳,覃枫乔和黄怡乐琪表演了民族乐器。DSC_5491最后,杨筱音老师演唱《阳光路上》为演出画上圆满句号。

当然最精彩在后头,或许最期盼的就是等待看自己是否获奖。

据了解,在瑞典的青田人有3000多人。在全世界136个国家和地区,分布着32万青田人,占海外华侨总人数的一半还多。

每年12月25日圣诞节这天,瑞典青田同乡会都举行年会暨联欢会。

 

 

请欣赏更多图片:

DSC_5415

陈育明大使在青田同乡会年后上致词。  陈雪霏拍摄

DSC_5437

瑞典青田同乡会会长叶克雄为瑞青中文学校老师发红包。

DSC_5419

李佳老师演唱《中华大家园》。    陈雪霏拍摄

DSC_5428

赵雨柔表演爵士舞。                陈雪霏拍摄

DSC_5430

戴斯扬和娇莉表演长笛《圣诞老人来到了镇上》。

DSC_5440

王淑瑜表演《中国结》。      陈雪霏拍摄

DSC_5444

采蘑菇的小姑娘。              陈雪霏拍摄

DSC_5461

DSC_5460

DSC_5459

杂技表演,琳达。  陈雪霏拍摄。

DSC_5466武术大师邢伟涛亮相新年大联欢。                 陈雪霏拍摄

DSC_5476

华人才俊夏俊杰演唱《欢迎回家》(Välkommen Hem). 陈雪霏拍摄。

DSC_5480

DSC_5484

 

DSC_5496

DSC_5493

DSC_5382

DSC_5381

图文/北欧绿色邮报网陈雪霏

 

陈育明大使出席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圣诞新年晚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特约记者丹妮)--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和夫人白晓梅参赞12月24日与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广大会员一起共度平安夜。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在会所举办了盛大丰富的庆圣诞迎新年晚会。参加晚会的还有政务参赞李军峰,领事部主任郭延航,新华社,人民网和北欧绿色邮报网等新闻媒体,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会长王建荣,第一副会长王俞力,全体会员及其家属,共计四百多人。 PC252335_看图王首先,王建荣会长在庆圣诞迎新年晚会上致开幕词。

他说,今年五月,商会进行了全面改革,在全体会员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祖国“一带一路”的大战略背景下,给海外华人带来了无限的商机,“使我们利用更好的资源,融入瑞典社会,发挥我们的才智,有效的为中国企业和个人企业走出国门做出更好的服务。为了丰富行业的覆盖面,商会设置了三个中心,四个协会的下属专业协会,并吸取了更加专业的协会管理经验,从而促使我们全国性商会的管理更加完善。今年八月份我们的会所也正式地投入了使用。”

OLYMPUS DIGITAL CAMERA九月中旬,商会主动走访,创造商机,和部分省市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创建企业群,如江西省的部分城市。为了扩大影响面,他们还建立了双边机制,推进项目合作,真正做到了来人有人接,投资有人帮的服务模式。

九月底他们受北京开发区的邀请,参观了数家企业,走访了北京亦庄移动硅谷有限公司,拜访了国侨办,并得到了任启亮副主任的高度赞扬。

王会长说,目前他们正在筹备和筹建瑞典不同行业内的企业资源和人才资源。

PC252326_看图王 17.30圣诞晚会正式拉开帷幕,圣诞晚会由袁放生和吴琼主持。

PC252325_看图王演员李佳,黄炳旺,夏俊杰。武术大师邢永涛,琵琶演奏员黄怡乐琪,钢琴独奏KARINHELLMAN/GEWWORKIAN,分别进行了表演。

OLYMPUS DIGITAL CAMERA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李佳,黄炳旺演唱花鼓戏。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钢琴独奏KARINHELLMAN/GEWWORKIAN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华人少年才俊夏俊杰独唱。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最后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演唱了黄河大合唱,结束了整场演出。

OLYMPUS DIGITAL CAMERA

节目虽少,但十分丰富,赢得了大家的一片掌声。最值得一提的是邢永涛武术大师表演的中国功夫,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分钟 但我们依旧看到他表演过程中的专业和认真。

photo (31) 整场晚会最大的亮点是激动人心的抽奖活动。商会一共设立了一百多个大小不等的奖项。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开心时刻到啦!
OLYMPUS DIGITAL CAMERA
看看到底谁中了大奖?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当大使和夫人用诙谐,风趣,幽默的语言公布中奖号码时,现场响起了一片欢笑声,把整个晚会推向了高潮。幸运的获奖者们,带着他们的笑声,满载而归。

图文/丹妮       编辑陈雪霏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选出2015年十大新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北欧绿色邮报网评选2015年全球十大新闻,“习马会”为第一大新闻。具体如下:

photo (28)

选自微信圈。

  1. 习马会。2015年11月7日大陆领导人习近平与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实现历史性会晤。这是海峡两岸领导人首次以领导人的称呼进行会晤,并当着记者的面握手。这一握给两岸人民尤其是大陆人民无限的遐想,盼望两岸早日实现和平统一!249995824_8新华社图片。
  2. 中国医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首位中国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首位中国女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堪与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相比。12月10日,将近85岁高龄的屠呦呦教授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奖章和奖状。让13亿多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她发现青蒿素,拯救了世界上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对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难能可贵的是,屠教授非常谦虚,她说这个工作还没有做完,后来者还需继续努力研究,应对青蒿素可能产生的抗药性问题。
  3. 巴黎气候大会195个国家达成协议,协议将在2020年生效。协议要在2016年4月22日开始签署。如果有55个排放大国签署了,那就相当于全世界55%的排放量,因此,协议就可以生效。大国应该承担责任,尤其是中国,即使不是为了气候问题,但是污染和气候变化相互作用。污染使气候变暖,变暖了就没风了,或者风少了,这种温和性的气候,更容易使烟雾聚集,难以扩散。因此造成北方多次拉响红色警报。归根结底是人为行为导致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雾霾无法扩散。
  4. 巴黎恐怖袭击造成130人死亡。袭击事件始于欧洲中部时间11月13日21时20分,3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袭击了位于圣但尼的法兰西体育场附近,随后巴黎的咖啡馆、餐馆及音乐场所发生自杀式炸弹袭击和大规模枪击images网络图片
  5. 欧洲难民危机。5月27日,欧盟决定把4万名滞留意大利和希腊的难民按照配额制强行摊派给28个成员国。但阻力巨大。9月17日,有人把这个三岁小男孩的照片放到网上,德国总理默克尔提出可以接收难民。一时间难民潮涌入欧洲。瑞典更是接收难民的先锋。不久,德国宣布停止。11月24日,瑞典首相也宣布严格难民接收行动。在此过程中大约30万难民涌入欧洲。瑞典接收了一大半。IMG_8266网络图片
  6. 6月1日“东方之星”号客轮翻沉于湖北监利县长江大马洲水道,离赤壁县不远。新华网湖北监利6月13日(记者李鹏翔、梁建强)报道经有关各方反复核实、逐一确认,“东方之星”号客轮上共有454人,其中成功获救12人,遇难442人。公安部门依法依规、科学严谨对搜寻到的遗体DNA进行了比对,已确认442具为遇难人员遗体并移交给家属。至此,全部遇难者遗体均已找到。据此,决定自即日起搜救工作结束。本次搜救工作李克强总理亲自视察,搜救工作全部直播,在长江,很快把船打捞上来,史无前例。据了解,本次事故主要是对天气形势估计不足,由于成本低,客轮在恶劣的天气下继续前行,加上这里地势险要.
  7. CHINA-articleLarge 网络图片                                                                                                                            8月12日23时30分,天津发生大爆炸,两次爆炸当量之和相当于24吨TNT炸药(或53枚战斧导弹),现场出现蘑菇云。造成173人死亡。到底怎么回事,似乎一直没有公布原因。另外,这种事故造成的财产损失,环境损失,人文损失,实在是难以估量。历史教训应该及时吸取。事实真相及早公布,好让后人吸取教训,不要让悲剧再次重演。
  8. лªÉçÕÕƬ£¬±±¾©£¬2015Äê12ÔÂ22ÈÕ ±±¾©´ïµ½¿ÕÆøÖØÎÛȾ·åÖµ ÕâÊÇ12ÔÂ22ÈÕÅÄÉãµÄÎíö²ÁýÕÖϵı±¾©ÖÐÑëÉÌÎñÇø¡£ ¾Ý±±¾©Êл·±£¼à²âÖÐÐĽéÉÜ£¬12ÔÂ22ÈÕ±±¾©¿ÕÆøÖÊÁ¿¿É´ïµ½´ËÂÖÎÛȾ¹ý³ÌµÄ·åÖµ£¬PM2.5·åֵŨ¶È»ò½«³¬¹ý500΢¿Ë£¯Á¢·½Ãס£½ØÖÁÄ¿Ç°£¬±±¾©¡¢Ìì½ò¡¢ºÓ±±ÈýµØÆøÏǫ́¾ùÒÑ·¢²¼ö²ºìÉ«Ô¤¾¯¡£ лªÉç¼ÇÕß ÎäΡ Éã新华图片                                                                                                                          北京12月多次雾霾拉起红色预警。至少环保局有勇气告诉人们真实情况。下一步希望采取措施,例如,采用采用地热能取暖。避免烧煤。利用太阳能。想尽办法利用各种热能转换实现节能减排。
  9. cropped-DSC_3088.jpg陈雪霏拍摄                                                                                                                    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环游世界访问瑞典等许多国家。让过往的华人华侨倍感骄傲和自豪,大大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真心为祖国的强大感到自豪!DSC_3278陈雪霏拍摄
  10. 11月16日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证明人民币有望成为国际流通货币。这也是中国经济实力提高的标志。

图片新闻:瑞典圣诞节怎么过?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浓浓的圣诞节气氛已经在斯德哥尔摩的街头显现,尽管天更黑了,但是,家家的窗户上都挂起了星星和蜡烛。家家都买圣诞树,和圣诞花!圣诞老人也带着圣诞帽子吹起圣诞音乐啦!DSC_1663

圣诞新年,大家自然要收到贺卡!

DSC_4740

圣诞到了,要装饰一下窗户,有点圣诞的气氛啊!

DSC_4720

今年可真是气候变暖啊!居然没有下雪!一直是下小雨!

DSC_4721

别让我白吹啊!

DSC_4722

这是圣.埃里克广场一角,就在商业银行和地铁边山。每年这位圣诞老人都在这里吹萨克斯风!

DSC_4723

DSC_4724

DSC_4725

不管是不是圣诞,这家餐厅总是那么火!尤其是早餐,很特别!DSC_4726

这是奶酪,人们可以不吃肉,但不能不吃奶酪!

DSC_4727

DSC_4728

DSC_4729

售货员很漂亮吧!

DSC_4730

DSC_4731

DSC_4732

DSC_4733

DSC_4734

DSC_4735

DSC_4736

DSC_4737 ‘

DSC_4738

DSC_4739

DSC_4742

明天开始大家都准备过节了。北欧绿色邮报网将继续为您报道圣诞系列,看看瑞典人过节都吃什么,怎么过啊!

图文/陈雪霏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欢迎给我们邮件或写信啊。

info@greenpost.se

Greenpost

c/o Xuefei Chen Axelsson

Drejargatan 1

11342 Stockholm

0708261336

斯德哥尔摩悍马冰球队首次穿上具有中瑞两国国旗的队服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特约记者丹妮, 记者陈雪霏)——12月12日,在阳光明媚,寒风袭袭的清晨,斯德哥尔摩冰球场显得格外宁静。按照斯德哥尔摩悍马冰球队的传统习惯,每年在圣诞前夕都要拍一张全体队员的合影,然后以明信片的形式寄给每一个队员。而今年却与往年不同,照片上呈现出队员们穿的极其别致的友谊队服,这对他们来讲是具有非常特殊的历史意义。因为他们首次与北欧维京人欧盟中国冬季运动联盟合作,图途公司为队员们提供队服,并且在队服上印有中瑞两国的国旗。

PC122136_看图王众所周知,瑞典最受欢迎的两大体育项目,一是足球,二是冰球。冰球是速度最快的高对抗性团体运动,它体现了团队精神,冰球虽小,但它能激发人们的旷野激情和斗志,这就是人们喜欢它的无穷魅力。

 当天上午北欧维京人欧盟中国冬季运动联盟和斯德哥尔摩悍马冰球队举行了队服交接仪式, 参加队服交接仪式的有斯德哥尔摩悍马冰球协会主席汉斯.马尔姆(Hans Malm),班迪及冰球队领队兼教练彼尔卡. 霍尔姆特罗姆(Perka Holmström);北欧维京人欧盟中国冬季运动联盟执行总监Vanessa Folkesson。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汉斯(Hans)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采访时说,斯德哥尔摩悍马冰球队是人人皆知的瑞典最好的球队。它始建于1897年,起初是以足球为基础的球队。1921年转为冰球队。因为当时在斯德哥尔摩南部悍马码头组建这支球队,所以我们以码头的名字命名为斯德哥尔摩悍马冰球队。在30-50年代期间,他们先后参加了八届国家比赛,并获得冠军。从50年代后期,最好的成绩是1996年获得北欧联赛的冠军。目前他们共有275名队员,其中,25名职业球员,250名青少年的非职业球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支球队有4名中国球员,他们当中有一名是职业球员,一名在A组,两名在青年队。

“今天我特别高兴,我们斯德哥尔摩悍马冰球队与北欧维京人欧盟中国冬季运动联盟合作已有一年时间了,球员们今天第一次穿上带有中国国旗的队服,这意味着一个新的征程开始。虽然中国冰球项目现在处于比较簿弱的状态,我们希望通过品牌结合,队员交换,培养出更优秀的球员输送到中国,代表中国队打世界比赛。”汉斯说。

PC122262_看图王德才兼备的领队兼教练彼尔卡(Perka)在接受本网采访时讲述了他的冰球生涯。他四岁就开始打冰球,随着年龄的增长,兴趣逐渐增多,对足球,网球,篮球,滑雪等项目进行了专业的训练,且都取得很好的成绩。在他20岁的时候,一次意外的受伤,结束了他热爱的冰球生涯。之后,他转入职业自行车,滑雪训练,并分别获得银牌。在25岁时,他用了两年半的时间,结束了三年半的斯德哥尔摩经济学硕士课程,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他是一个非常精明善谈的教炼,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他一直滔滔不绝的讲,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许多企业的CEO都是通过体育来进行交流的,体育可以振兴经济。因此他决定利用自己的经济头脑来实现没有完成的职业冰球生涯的梦想。于是,在二OO三年,他在北京组建了第一支冰球队,命名为北欧维京人联队。二00五年他率领该队在北京打亚洲冰球锦标赛联赛,从而把冰球带入了中国,使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对冰球有了了解,从不知,到感兴趣,以及如何对冰球的欣赏和热爱。有趣的是,在中国的第一场比赛中,开始只有300个观众,比赛快要接近尾声时观众竟增加到7000人,而更让他欣慰的是,当打到决赛时,竟有上百万人在电视里观看这场决赛。由此奠定了他要把中国冰球带入世界比赛的决心。在他呕心沥血,坚持努力下,北京浩泰队获得了中国联赛总冠军。2014年他又组建了班迪球队,不可思议的是球员们在不认识,不了解班迪球知识的情况下,竟然经过一周的刻苦训练,代表中国参加在俄罗斯举办的世界班迪球锦标赛,还赢了几场。这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充分体现了中国球员的聪明才智,及拼搏精神,使班迪球运动呈现出跳跃式的前进。

OLYMPUS DIGITAL CAMERA目前,他任北京冰球队顾问,班迪球球队的发起人和总教练职务。在国际班迪球组织的支持下,他已在中国建立最好的班迪球队和哈尔滨班迪球队,但是他最大的梦想是把中国女子班迪球队带入奥运会,因为世界上没有几支女子班迪球队,所以我们是有机会拿到最好的成绩。由于班迪球需要团队精神,在球场上80%的球是一个人掌控的,那么其他人就要配合阻挡和防御对方。而中国队却缺乏这方面的素质和要素,所以他重点培养球员们的团队意思,发挥合作精神。如何挑选班迪球球员呢?

“从理论上讲平衡、稳定性、灵活性、动作技能和力量,作为运动的五大基础.他强调说,球感,态度,体力,技巧,这四大要素是最重要的,因此当务之急,我想要尽快找到中国最好的企业伙伴和最好的运动员。培养班迪球球员,越早越好,最好是从4至5岁就开始训练,到了17至18岁身体成型以后,根据形体和体质的状况,才能决定是否能够从事这项运动。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有40个左右的球员,将来要发展到50个。我希望中国的家长多支持孩子做冰上运动,为中国的班迪球走向世界共同努力。”他说。

OLYMPUS DIGITAL CAMERA

右一:张云帆,英文名Daniel.     丹妮拍摄

 张云帆,1999年在瑞典出生,是位唯一交流到中国的球员。他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说,“我是冰球和班迪球双项选手,目前被交流到北京浩泰队打冰球,同时在斯德哥尔摩海盗队打班迪球。现在就读于斯德哥尔摩国际英文学校攻读国际专业高一的学生。由于我对冰球特别感兴趣,在父母的支持下我从小就开始训练,现在代表中国青年队到国际打比赛。目前我最大的理想是去美国读大学,同时参加美国队的冰球及班迪球队”。

张云帆的母亲张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为儿子能去中国打球感到很高兴,她说,她并不担心孩子的学业,其实,处理好了,体育运动只能促进孩子的学业,不会耽误学业。

总之,冰球和班迪球要想走入世界,就必须从娃娃抓起,呼吁企业支持冰球和班迪球的体育事业,给这项运动更多的时间和支持,使我们的冰球,班迪球早日走出国门,打进世界。加油!

图/丹妮拍摄。

 

 

瑞典房地产危机在于住房短缺 欢迎中国开发商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房地产危机委员会主席SEB银行经济学家克拉斯. 埃克伦德(Klas Eklund)日前在瑞典商会研讨会上指出,瑞典房地产面临严重危机,那就是住房短缺。急需改革,急需尽快多建住房。DSC_5258

埃克伦德领导的住房危机委员会在2014年6月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指出,尽管瑞典一直在盖房子,房子的数量也比以前增加了一倍,但是,由于更多难民的涌入,现在主要城市的住房相对紧缺,由此也推高了房价。

埃克伦德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采访时说:“从房地产短缺的意义上讲,确实存在危机。我们从中东来了很多难民。我们建设的房子少,市场流动少,因此,我们有紧急危机。“

DSC_5295他说,“由于房子短缺,房价一直在涨,而且长得很快。有人认为可能会甭盘,但我觉得还没有到那种地步。但是,我们有很多问题。城里房价很高,移民很多,建房不够。我想要解决问题,我们必须刺激建筑行业,要简化规则,使得各个城市能够比较容易地盖房子。我认为我们必须改变税收制度。现在的销售税非常高,但市场流动非常少。租金有封顶,就是建设承租房,也不盈利。“

瑞典的问题正好和中国的相反。中国建的快,拆的快,行动快。有很多地方建了太多的房子,卖不出去。但在瑞典,议会和中央政府规定太严格,想获得建房的许可需要很长时间,规定非常苛刻。例如,想建别墅,必须要有600平方米。不够1200平方米,就不可能建两栋别墅。在600平方米的土地上你只能在20%的土地上建别墅。

因此,有人说,瑞典现在的房地产政策还是二战时的政策,还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没有完全市场化。 现在应该放开,让市场来释放建设能量。

DSC_5262埃克伦德的建议得到很多业内人事的赞同。斯德哥尔摩投资促进署的首席执行官乌勒.泽特贝尔(Olle Zetterberg)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埃克伦德是对的。以斯德哥尔摩为例,市政官员可以建房,但是,这必须有议会和中央政府的改革,尤其是税务改革,激励房地产市场。瑞典用工制度也特别严格,这些都阻止市场盖更多的房子。盖房许可很慢,工人最低工资比较高。社会保险也比较高。

当记者问他是否欢迎中国开发商来这里盖房时,他说非常欢迎,但现在的政策需要改善,以便外来开发商也可以来建房。难民的涌入速度太快,很多人还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因此,需要建更多的房子。他说,外来开发商如果来,当然也必须和当地大开发商同样竞争,这就看谁的标的更好了。

DSC_5271挪威建筑开发商Veidekke的瑞典代表Lennart Weiss对住房危机委员会的报告表示非常赞同。他对记者说,他对政府对住房危机报告的无反应不作为表示非常失望。认为现政府应该认真考虑如何解决房地产危机,至少从现在就开始有所行动。

报告提交上去半年多了,似乎没有反应,业内人士认为,不能等到来不急了,再考虑,一定要未雨绸缪。

DSC_5285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房地产经济学家汉斯.林德也认为瑞典需要盖更多的房子,但是,到底是由政府统一盖,还是让民营开发商盖,这需要好好计算,到底看谁建设更划算。

DSC_5266其实,这些人都是支持社民党的人,但是,他们希望政府在房地产方面有所作为。Weiss说瑞典各个党派都有妥协的传统,希望能在房地产问题上,两大阵营,红绿执政党和在野的温和联合党能够尽快达成一致。否则,太令人失望。

据最新报道,瑞典人口已经超过1000万大关。这和今年涌入的大量移民肯定有关系。另外,移民的生育率也普遍比较高。

图文/陈雪霏

 

亲爱的读者:北欧绿色邮报网真诚为您服务,如果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给我们发邮件info@greenpost.se或者给我们写信:

Greenpost

C/O Xuefei Chen Axelsson

Drejargatan 1

11342

Stockholm.

0708261336

中国人的巧夺天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成功合龙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2月3日,随着最后一片重达41吨加劲梁的精准吊装,湖南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钢箱梁成功合龙。249742706_8毛主席诗词:

水调歌头·游泳(1956年6月)
水调歌头·游泳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余。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249742707_8

249742718_8

249742719_8

249742782_8

249742783_8

249742813_8

249742814_8

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瑞典华人华侨纷纷庆典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2 月10 日,瑞典诺贝尔颁奖典礼进行之日,正当人们准备诺贝尔晚宴的时候,受中国诺奖得主屠呦呦教授获奖的鼓舞,瑞典华侨华人纷纷借机搞活动。

 

IMG_6871 据北欧科技中国瑞典中心(简称“北科”) 供稿,他们就是在这喜庆的日子里,举行了3周年纪念庆典!

几乎和诺贝尔晚宴同步,10号晚上,北科庆典在牡丹饭店开始。现场横幅挂着”北欧中国科技瑞典中心三周年庆典”竖联写着”建中瑞科技交流桥梁”,”结世界科技前沿硕果”。

IMG_6883 (1)北科高颖舒秘书长首先致词说,” 屠呦呦作为中国医学科学家今年被评选上诺贝尔奖不仅使中国人自豪,也是我们华人的骄傲!” 她强调” 这次的庆祝会不仅是庆祝北欧中国科技的发展,而且也是为了介绍更多的对科技感兴趣朋友相互认识,大家相互交流,互相探讨项目合作。希望大家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碰触出创新的火花。其实我们搞科技的人员都有一个很深的体会,很多的创新是灵感的火花,是你的平时知识积累的结晶。”

她希望大家在这里畅所欲言,“把平时积累的知识和灵感在这里发挥出来!能够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

高秘书长特意感谢了知名书法家唐新江从北京写来的题词。题词是她去年从张曼新主席的办公室拿到的。去年,高颖舒秘书长特意拜访了知名华侨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大会主席张曼新。

她说,”到目前为止,北科的成员已经发展到美国,欧洲等国家。当然,我们还需要加强和完善会员制度。希望北科按照指定的宗旨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

北科的创始人Pelle Anders 在IBM公司工作了30年, 在 Ericsson 工作了10多年,一生致力于电子工程工作,也是高秘书长的老同事和工作伙伴。他讲述了3 年前一同和高秘书长建设北科的开创历史。

北科另一个创始人赖震南博士从美国通过视频向北科祝贺3周年,并且送来了祝贺词。他说我们在瑞典的北科成员比美国的要幸运。瑞典的北科成员能够看到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的视频,并且可以看到屠呦呦,和诺贝尔晚宴一起同欢!

发言完毕,大家开始畅所欲言,自用茶点。边看诺贝尔奖晚电视,边聊,气氛非常友好和谐。

工商联王俞力副会长和华联的周画会长出席了庆典。

另据报道,北京同仁堂12月11日在诺奖颁奖第二天举行开业庆典。

此前,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专家学者和北京时珍堂医药集团杨怀京董事长等人就如何利用近代科学方法筛选有效药物对抗肿瘤和提高有机体免疫力进行了座谈。

虽然杨总否认是冲着诺奖周而来,但这种巧合也真是太幸运了!

 

屠呦呦诺贝尔演讲正版全文: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2月7日下午中国首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表演讲,介绍了自己获奖的科研成果。这是屠呦呦来瑞典领奖做的唯一一次演讲。目前网上流传的屠呦呦诺贝尔获奖感言并没有在这里进行,它可能是被杜撰的,也可能是机密,总之,没有公开。而下面的演讲全文是受到世界瞩目的精彩演讲。尤其是有诺奖评委亲自为她举话筒,成为千古特例。另外,诺贝尔奖医学奖得主用中文演讲也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下面请欣赏全文。

 

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同年11月,从该部位中成功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化合物的结晶,后命名为“青蒿素”。

1972年12月开始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探索,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确定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282。明确了青蒿素为不含氮的倍半萜类化合物。

1973年4月27日,经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分析化学室进一步复核了分子式等有关数据。1974年起,与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和生物物理所相继开展了青蒿素结构协作研究的工作。最终经X光衍射确定了青蒿素的结构。确认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立体结构于1977年在中国的科学通报发表,并被化学文摘收录。

1973年起,为研究青蒿素结构中的功能基团而制备衍生物。经硼氢化钠还原反应,证实青蒿素结构中羰基的存在,发明了双氢青蒿素。经构效关系研究:明确青蒿素结构中的过氧基团是抗疟活性基团,部分双氢青蒿素羟基衍生物的鼠疟效价也有所提高。

这里展示了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双氢青蒿素、蒿甲醚、青蒿琥酯、蒿乙醚的分子结构。直到现在,除此类型之外,其他结构类型的青蒿素衍生物还没有用于临床的报道。

1986年,青蒿素获得了卫生部新药证书。于1992年再获得双氢青蒿素新药证书。该药临床药效高于青蒿素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在北京联合召开疟疾化疗科学工作组第四次会议,有关青蒿素及其临床应用的一系列报告在会上引发热烈反响。我的报告是“青蒿素的化学研究”。上世纪80年代,数千例中国的疟疾患者得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有效治疗。

听完这段介绍,大家可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一段普通的药物发现过程。但是,当年从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沿用历史的中药青蒿中发掘出青蒿素的历程却相当艰辛。

目标明确、坚持信念是成功的前提。1969年,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参加全国“523”抗击疟疾研究项目。经院领导研究决定,我被指令负责並组建“523”項目课题组,承担抗疟中药的研发。这一项目在当时属于保密的重点军工项目。对于一个年轻科研人员,有机会接受如此重任,我体会到了国家对我的信任,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决心不辱使命,努力拼搏,尽全力完成任务!

学科交叉为研究发现成功提供了准备。这是我刚到中药研究所的照片,左侧是著名生药学家楼之岑,他指导我鉴别药材。从1959年到1962年,我参加西医学习中医班,系统学习了中医药知识。化学家路易˙帕斯特说过“机会垂青有准备的人”。古语说:凡是过去,皆为序曲。然而,序曲就是一种准备。当抗疟项目给我机遇的时候,西学中的序曲为我从事青蒿素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准备。

信息收集、准确解析是研究发现成功的基础。接受任务后,我收集整理历代中医药典籍,走访名老中医并收集他们用于防治疟疾的方剂和中药、同时调阅大量民间方药。在汇集了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2000余内服、外用方药的基础上,编写了以640种中药为主的《疟疾单验方集》。正是这些信息的收集和解析铸就了青蒿素发现的基础,也是中药新药研究有别于一般植物药研发的地方。

关键的文献启示。当年我面临研究困境时,又重新温习中医古籍,进一步思考东晋(公元3-4世纪)葛洪《肘后备急方》有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截疟记载。这使我联想到提取过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温,由此改用低沸点溶剂的提取方法。

关于青蒿入药,最早见于马王堆三号汉墓的帛书《五十二病方》,其后的《神农本草经》、《补遗雷公炮制便览》、《本草纲目》等典籍都有青蒿治病的记载。然而,古籍虽多,确都没有明确青蒿的植物分类品种。当年青蒿资源品种混乱,药典收载了2个品种,还有4个其他的混淆品种也在使用。后续深入研究发现:仅Artemisia annua L.一种含有青蒿素,抗疟有效。这样客观上就增加了发现青蒿素的难度。再加上青蒿素在原植物中含量并不高,还有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季节、纯化工艺的影响,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成功确实来之不易。中国传统中医药是一个丰富的宝藏,值得我们多加思考,发掘提高。

在困境面前需要坚持不懈。七十年代中国的科研条件比较差,为供应足够的青蒿有效部位用于临床,我们曾用水缸作为提取容器。由于缺乏通风设备,又接触大量有机溶剂,导致一些科研人员的身体健康受到了影响。为了尽快上临床,在动物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我和科研团队成员自身服用有效部位提取物,以确保临床病人的安全。当青蒿素片剂临床试用效果不理想时,经过努力坚持,深入探究原因,最终查明是崩解度的问题。改用青蒿素单体胶囊,从而及时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疗效。

团队精神,无私合作加速科学发现转化成有效药物。1972年3月8日,全国523办公室在南京召开抗疟药物专业会议,我代表中药所在会上报告了青蒿No.191提取物对鼠疟、猴疟的结果,受到会议极大关注。同年11月1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会议上,我报告了30例临床全部显效的结果。从此,拉开了青蒿抗疟研究全国大协作的序幕。

今天,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铭记他们在青蒿素研究、发现与应用中的积极投入与突出贡献。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包括山东省中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广州中医药大学以及军事医学科学院等,我衷心祝贺协作单位同行们所取得的多方面成果,以及对疟疾患者的热诚服务。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

疟疾对于世界公共卫生依然是个严重挑战。WHO总干事陈冯富珍在谈到控制疟疾时有过这样的评价,在减少疟疾病例与死亡方面,全球范围内正在取得的成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虽然如此,据统计,全球97个国家与地区的33亿人口仍在遭遇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生活在高危区域,这些区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1/1000。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全球疟疾患者约为1亿9千8百万,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约为58万,其中78%是5岁以下的儿童。90%的疟疾死亡病例发生在重灾区非洲。70% 的非洲疟疾患者应用青蒿素复方药物治疗(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ies, ACTs)。但是,得不到ACTs 治疗的疟疾患儿仍达5千6百万到6千9百万之多。

疟原虫对于青蒿素和其他抗疟药的抗药性。在大湄公河地区,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和越南,恶性疟原虫已经出现对于青蒿素的抗药性。在柬埔寨-泰国边境的许多地区,恶性疟原虫已经对绝大多数抗疟药产生抗药性。请看今年报告的对于青蒿素抗药性的分布图,红色与黑色提示当地的恶性疟原虫出现抗药性。可见,不仅在大湄公河流域有抗药性,在非洲少数地区也出现了抗药性。这些情况都是严重的警示。

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全球计划。这项计划出台的目的是保护ACTs对于恶性疟疾的有效性。鉴于青蒿素的抗药性已在大湄公河流域得到证实,扩散的潜在威胁也正在考察之中。参与该计划的100多位专家们认为,在青蒿素抗药性传播到高感染地区之前,遏制或消除抗药性的机会其实十分有限。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任务迫在眉睫。为保护ACTs对于恶性疟疾的有效性,我诚挚希望全球抗疟工作者认真执行WHO遏制青蒿素抗药性的全球计划。

在结束之前,我想再谈一点中医药。“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通过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经历,深感中西医药各有所长,二者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植物资源,医药学研究者可以从中开发新药。中医药从神农尝百草开始,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积累了大量临床经验,对于自然资源的药用价值已经有所整理归纳。通过继承发扬,发掘提高,一定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造福人类。

最后,我想与各位分享一首我国唐代有名的诗篇,王之涣所写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 去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蕴涵于传统中医药中的宝藏!

衷心感谢在青蒿素发现、研究、和应用中做出贡献的所有国内外同事们、同行们和朋友们!

深深感谢家人的一直以来的理解和支持!

衷心感谢各位前来参会!

谢谢大家!

视频音频:专访沈阳农业大学陈启军教授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特约记者丹妮,记者陈雪霏)-沈阳农业大学陈启军教授日前应邀参加屠呦呦教授领奖仪式和诺贝尔晚宴,并在卡罗林斯卡进行了学术交流。我们有幸请到了陈教授,并对他进行了专访。

丹妮拍摄

陈雪霏:听说你来到瑞典我们感到很高兴,谢谢您能够接受我们的采访。想具体了解一下您研究的领域,以及在诺奖(新闻 )发布会过程中,屠呦呦教授一直谈抗虐药的抗药性问题,我想先请您谈谈您研究的领域。

陈启军:我跟屠教授处于一个共同的研究领域,就是疟疾的防治研究, 屠教授的诺贝尔奖的获得对中国来讲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奖项,对我们国家的科学研究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疟疾,早在公园前一六几几年的时候在中国和印度的早期医学纪录上就有过记载,中国的温热病,当时很多都是疟疾,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边,在葛洪的《肘后备急方》里边有过对温热治疗的经验介绍,屠呦呦老师通过对古方的反复研究,才确定了这个疟疾治疗的有效成分是青蒿素,这个研究实际上对世界的疟疾研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就像这几天诺贝尔委员会对这个项目的发明介绍的时候,反复强调,由于这个药物的使用已经使成百上千万的人的生命得到救助。这是一个巨大的贡献。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60,70年代治疗疟疾的药物不是青蒿素,我们是在70年代以后青蒿素才发明出来。在这之前有很多药物,比如说氯喹,很便宜,几分钱一片的药就可以使用,但是,这些药物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在东南亚,在非洲,都失去了作用,就是疟原虫对这些药产生了抗药性。所以导致了英文有个词叫Rollback of Malaria, 就是说疟疾病例有段时间下降了,但是,后来由于耐药性的产生,又恢复了,造成大批人员死亡,由于没有很好的药物,国际社会非常着急,幸好这时中国的青蒿素产生了,而且进行了非常标准化的生产。

我记得2002年或者是2004年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Nobel Forum(诺贝尔大厅),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银行正重宣布将青蒿素复方在非洲作为一线药物使用。从那以后,青蒿素在疟疾流行区进行了全面推广,由于世界银行和其他组织的资助,在非洲很多国家都是免费使用,因为青蒿素的价钱比其他抗菌药贵一些,当地老百姓买不起,必须有国际组织的支持,使它免费治疗,它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从2000年以后到现在每年由于疟疾死亡的人数大幅下降,一年至少有40万人的性命能够救活。在撒哈拉以南黑非洲地区,以前粗略计算每年死亡人数100万以上,但去年死亡人数大幅下降。现在死亡人数在40-60万之间,所以,青蒿素的社会效益非常大,这也是导致青蒿素被授予诺贝尔奖的一个主要原因。

陈雪霏:屠老在新闻发布会中提到了,她觉得研究出青蒿素是在六,七十年代,真正推广这个药的时候是2000年了,这是三十多年的历程,现在她担心,如果产生抗药性,再想研究出药来,还需要很长时间,她这种担心,你是怎么看的呢?

陈启军:这种担忧还是有道理的。因为生物在进化,如果某种药物在自然界长期对某种生物在化学上压制它就会产生变异,就会产生抗药性。这是必然的结果。一种药物或疫苗一般它的研究周期大约15年左右。青蒿素从60年代开始研究走了几十年的历程,因为从屠老师在诺贝尔主题发言中提供的信息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条件是相当艰苦的,把盛水的大缸都用上了。现在发展到了2015年,这个过程肯定不需要了,现在科学界已经有了非常尖端的仪器设备,当时一两年做的试验,现在可能一两天就能做了。所以药物的发明过程或使用过程速度提高了很多。但是,从一种化学药物确定它是否对某种生物或病原有治疗作用的话,还需要反复的试验,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陈雪霏:刚才谈了很多屠老的发现,无论是媒体还是网友,反响是很大的,您能不能谈一谈屠老的获奖,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或激励,或者,我们该怎么做呢?

陈启军:这个我已经谈了好几次了,好几个媒体,在屠老师获诺贝尔奖之前,我在单位也反复讲了这个问题。屠老师获奖事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不管是过去的研究人员还是现在的研究人员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我认为学习屠老师有两个方面:

其实屠老师在报告中也专门讲了。第一,就是要科学奉献。 如果是科研人员,你没有奉献精神,你的科学永远也搞不好,要有投入,要夜以继日地奋斗, 科研人员每天八小时工作是不够的。对于屠教授来讲,她不完全是奉献,她在时间上是奉献了,而且在自己的身体也奉献了。因为她是把疟原虫植到自己身上,然后用药,吃啊注射啊,这是对科学的最大奉献精神。没有这种“赴汤蹈火,成功不在我”,没有这种精神,这个研究是做不出来的。这是奉献精神。再有一点,作为科学家来讲,这一点我在国内单位或其他地方做报告时讲过多次,科学严谨性,屠呦呦的科学严谨性是每一位中国科学家都应该很好学习的。我前天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做报告时,我的第二张片子就把屠呦呦笔记本的相片打印出来了。她之所以能够获诺贝尔奖是有原因的。她对科学做出了巨大奉献,另外她有她的非常好的严谨性。这是让我毕生受益的。

陈雪霏:你和他接触过,屠呦呦的性格怎样?是否脾气大?

陈启军:没有,她很平易近人,很低调。

陈雪霏:您主要是研究哪方面的?

陈启军:我主要沿习了我在瑞典的研究。主要研究疟疾致病基理和抗病疫苗方面的工作。在疟疾治疗方面还有很多东西都没搞清楚,例如疟原虫侵入人体的红细胞,它是怎么侵入的?疟原虫是怎么致病的?这些问题还没搞清楚。如果这个问题能够搞清楚,新的抗虐药物就做出来了。如果把它的关键的致病因子确定下来了, 或许就能发现一个非常好的获取疫苗的候选抗原。这样我们可以往疫苗方面发展。

所以,我对疟疾的发展研究本着平行的两条线走,就是研究它的致病基理,为下一步研究抗虐药做基础,另外就是确定疟原虫关键的致病基理,为疟疾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

陈雪霏:你谈谈疟疾方面研究在卡罗林斯卡也有,你们有没有很多合作呢?

陈启军:卡罗林斯卡对疟疾有很好的研究传统。有两部分的研究传统,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这边有搞基础研究的,在卫生部和肿瘤研究部门有临床研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研究也有。斯德哥尔摩大学也有疟疾免疫方面的研究。我回来以后和卡罗林斯卡研究合作一直非常密切,共同发表论文。我每年都到卡罗林斯卡来交流。也请卡罗林斯卡医学教授到中国去。另外我们也和卡罗林斯卡有合作研究基金。合作还是很密切的。

陈雪霏:你是教授了,是否有资格推荐诺贝尔奖候选人了?

陈启军:没有……诺贝尔评审过程是有系统的过程的。明年,屠呦呦老师就有资格推荐,以往的诺奖获得者,该领域里的重要知名科学家例如,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的院士都有资格。

陈雪霏:您第一次参加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和晚宴。有何感受?

陈启军:感到非常荣幸,很光荣,也很震撼,感觉自己的工作与大师们的贡献相比,还是有距离,回去以后还要加倍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陈雪霏:作为教授,请问您对年轻人在事业发展方面有什么建议?

陈启军:诺奖化学奖得主的现场发言非常好,我非常赞同。任何一项成就,后边都有一份努力,但努力的背后,要有感情的结果,感情的后边还需要兴趣。青年人要有目标,然后需要脚踏实地去实现,这才行。

陈雪霏:您在瑞典学习工作了十五年,最后为什么选择了回国?为什么选择沈阳农业大学?

陈启军:我工作十五年为什么回去。我仅代表我个人,不代表其他人。我总觉得我在这里工作这么多年,还是觉得自己是外国人…我也是独立课题组的组长,有项目,有博士生,这里的学术环境非常好是我们国内不具备的。但文化环境不尽人意。

恰恰这时候,中国改革开放,对科研有很大投入,中国召唤海外留学人员,我当时是回到了吉林大学,然后去了沈阳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的校园文化对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工作环境不能用宽松来形容,非常优越,提供了优厚的实验条件,农大的同事们也非常积极地配合,上上下下都拧成一股劲儿,沈阳农业大学确立了在十三五期间要进入全国农业院校第一行列。现在整个农业大学各个方面的环境包括师生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都是非常好的,尤其是我们的学术环境都到了非常喜人的地步。

陈雪霏:谢谢你接受我们的采访。

 

 

视频:专访沈阳农业大学陈启军教授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特约记者丹妮,记者陈雪霏)--沈阳农业大学校长助理、畜牧兽医学院院长陈启军­在瑞典学习工作15年之后,选择回国发展。他说,中国现在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很大,他在沈阳农业大学工作的学术环境也非常好。日前,他应邀参加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和晚宴。­北欧绿色邮报网就屠呦呦获奖的启示等问题对陈教授进行了专访。

陈启军教授(左)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专访。丹妮拍摄

今日头条: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举行屠呦呦教授获奖招待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12日在使馆举行招待会祝贺屠呦呦教授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DSC_5198

陈大使做了题为《寸草寸心 造福世人》的致辞。图/陈雪霏

陈大使说:最值得我们骄傲的是,屠教授革命性的发现和青蒿素的应用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翻开了人类医学史的新篇章,为全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是诺贝尔医学奖颁奖词的原文。我在非洲亲眼目睹过疟疾的危害与患者的痛苦,而青蒿素的发现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拯救生命,造福人类,是屠教授获奖的根本原因,我相信也是诺贝尔奖的真谛与价值所在。

他说,最值得我们钦佩的是屠教授与中国科学家们的奉献、敬业与执着。上世纪70年代,年轻的屠教授和中国科学家们肩负国家重任开展抗疟研究。那时她没有想过鲜花与奖章,想到的只是“多治一些病,少死几个人”。当时的设备是简陋的,条件是艰苦的,但她虽工作浩瀚而无悔,虽挫折重重而不挠,年久生疾却不顾个人安危依然以身试药。这就是中国科学家的美德。“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可以说,没有这种坚韧与牺牲,就不会有四十年前青蒿素的成果问世。

DSC_5137

陈育明大使欢迎诺奖大会秘书长伦达尔。 陈雪霏拍摄

陈大使在谈到屠呦呦获奖给我们的启示时说:最值得我们去做的事,就是推动东西方文化与医学的交流。青蒿素告诉我们,中华文明与中国医学博大精深,几千年来对世界文明、人类健康和医学发展做出了厚重而深远的贡献,而现代科技与西医也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的能量与动力。中西医互补发展,是屠教授也是我们的心愿。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没有一家文化可以独步世界,交融的火花可以光华自己,更能照耀他人。这就是青蒿素的启示。

DSC_5145

左:诺奖评委安德松,中:毛磊。右:陈育明大使。陈雪霏拍摄

陈大使说:我诚挚祝贺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活动圆满成功。今年的活动一如既往地光彩夺目,而有了13亿中国人民代表的参与,它的分量更不寻常。一年一度的颁奖活动已经落下帷幕,而默默耕耘的中国科学家们为攻克顽疾已踏上新的征程。我坚信,中国医学必将为造福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DSC_5186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奖大会秘书长伦达尔致辞。图/陈雪霏

陈雪霏摄制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奖大会秘书长伦达尔在招待会上致辞说:屠教授的发现书写了世界医学史上重要的一页。回顾屠教授走过的不平凡的科学之路,她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与博大精深的传统医学中获取半人工合成青蒿素,并造出抗击疟疾的良药。如今青蒿素已在世界范围内拯救了数以百万计的生命。这堪称世界独一无二的壮举。除了抗击疟疾和造福世界之外,屠教授和她的抗击疟疾成果给中国和世界的年轻科学家们以重要启迪,对下一代科学家的成长大有裨益。谢谢邀请,请允许我向屠呦呦教授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陈雪霏拍摄

屠呦呦教授因为身体原因遵照医嘱没能出席招待会,但特派她的女婿和翻译毛磊先生出席。她委托女婿毛磊代表她致辞,诚挚感谢中国驻瑞典大使馆,诺贝尔奖委员会,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医学界,科学界,新闻媒体及瑞典华人华侨等各界友人的支持。

屠呦呦在致辞中说:“青蒿素获诺贝尔奖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难得的机遇,并以此为契机,积极加强中医药界和世界各国高水平学术交流,增进国际科学界对中医药的了解。同时,我相信,青蒿素和传统医学将对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也希望大家能够给予持续的关注“。

DSC_5227

白晓梅参赞与毛磊交谈,询问屠教授的状况。      陈雪霏拍摄

与会嘉宾纷纷盛赞屠呦呦和中国科学家的伟大贡献,认为诺贝尔医学奖授予屠呦呦是实至名归,相信随着东西方交流的加深,传统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中国将会在科技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DSC_5235

左:诺奖评委佛师贝尔,右:卡罗林斯卡中国通恩贝尔。陈雪霏拍摄

出席发布会的有瑞典侨界侨领,中资机构代表和诺贝尔评审委员会的代表等200多人。他们都真诚地向屠教授表示祝贺。

据了解,屠呦呦一行13日结束领取诺贝尔奖之行回国。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向屠呦呦教授表示祝贺

 北欧绿色邮报网12日报道(记者陈雪霏)--据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微信: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和夫人白晓梅参赞10日出席了有中国医药学家诺奖得主屠呦呦教授参加的诺贝尔颁奖典礼并向屠呦呦表示祝贺。

249996172_8

屠呦呦教授获得诺贝尔奖章            图/新华社。

tu-diploma屠呦呦教授的获奖证书。图/诺贝尔奖网站

微信说:10日,世界的目光聚焦瑞典,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拉开帷幕,把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热潮推向高峰。今年的诺贝尔奖更具特殊意义,中国医学界和科学家的杰出代表屠呦呦教授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科学家第一次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

“屠教授无疑是本届诺贝尔奖最引人注目的获奖者,当她从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国王手中接过奖牌并向观众致意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陈育明大使和夫人白晓梅出席了诺贝尔颁奖典礼和颁奖晚宴,在现场当面向屠教授表达了最热烈的祝贺和由衷的敬意。”

颁奖典礼上,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福什贝里代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颁奖辞。他表示,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把疟疾的死亡率降低了一半,翻开了人类医学史上的新篇章,她的发现不仅治愈了患者的顽疾,更为全人类的福祉和社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诺贝尔周期间,陈育明大使夫妇还出席了诺贝尔基金会和诺贝尔医学奖评奖机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为获奖者举办的招待会和庆祝活动。

陈大使在接受中央电视台和凤凰卫视记者采访时表示,诚如诺贝尔委员会的颁奖词中所言,屠呦呦教授的研究成果拯救生命,造福人类,这正是屠教授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和医学与科研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也是诺贝尔奖的价值所在。中国传统医学和中华文明几千年来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如果说青蒿素是中国传统医学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那诺贝尔医学奖则是世界对中国传统医学的高度肯定。

“瑞典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65年来,两国在政治、经贸、科教、卫生等诸多领域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屠教授的获奖在中国、瑞典和国际上产生了十分积极和热烈的反响,相信它将有力推动中瑞友好合作关系特别是医疗卫生合作不断发展,有力推动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中西医互补发展。中国传统医学将为全人类的健康与福祉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陈大使说。

 

今日头条:屠呦呦斯德哥尔摩领奖大事回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科学家诺奖得主屠呦呦12月4日抵达斯德哥尔摩进行为期一周的诺奖活动。屠呦呦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受到世界瞩目。无论是在侨界还是在瑞典都引起轰动,记者每到一处,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同事,都在向我们祝贺,中国出了 一位女诺贝尔奖获得者。

tt-tu-with-chair

图/诺贝尔奖网站。

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导致抗虐新药开发制成,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获得一半诺贝尔奖。另一半由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美国科学家坎贝尔获得,因为他们发现了治疗蛔虫病和蛔虫引起的河盲症和象皮症的治疗方法,使上亿人从中受益。

tt-tu-signing-chair

图/诺贝尔网站

DSC_4751屠呦呦首先到诺贝尔博物馆参加了诺奖基金会组织的在博物馆的椅子背上签名的活动。在那里,屠呦呦捐献了她的青蒿素研究报告和一个艺术品。

IMG_9358

左:大村智,左二:坎贝尔,右二:屠呦呦,右一:翻译(屠呦呦的女婿)。

图/陈雪霏拍摄

IMG_9364

屠呦呦出席12月6日新闻发布会。图/陈雪霏拍摄

12月6日下午两点,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屠呦呦,大村智和坎贝尔一起出席新闻发布会。屠呦呦讲述了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以及她对年轻人的希望。

12月7日,屠呦呦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做诺奖报告。身着宝石蓝的套装,屠呦呦的报告既详细,又干练。她用中文讲述了青蒿素发现的来龙去脉。讲述了成功发现青蒿素的经验。最后也对后来者提出了希望。屠呦呦引用毛主席的话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她认为中西医”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当具有更大的开发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她最后与大家分享了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请各位有机会时更上一层楼。IMG_9403

左:扬.安德森,中:屠呦呦,右:屠呦呦的女婿(帮助放映英文ppt的)。图/陈雪霏拍摄

12月9日,屠呦呦出席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组织的研讨会。

249994705_8左:大村智,中:屠呦呦,右:阿莱克谢耶维奇。图/新华社叶平凡。

249995851_8

屠呦呦前来领奖。 图/新华社叶平凡。

249995844_8

249995832_8

249995831_8

tu-diploma

诺奖证书。  图/诺贝尔奖网站

249996172_812月10日下午4:30,屠呦呦身着紫色套装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从瑞典国王手中领取诺奖证书和奖牌。

249998153_8当天晚上19点,屠呦呦和丈夫,女儿和外孙女一起与1300多名嘉宾出席诺贝尔晚宴。屠呦呦本来是被安排在主桌8号位置,与瑞典国王,王后和公主等在主桌上,但是,来了以后,屠呦呦申请和家人坐在一起。

249996171_8

249997358_8249997360_8屠呦呦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受到世界瞩目。无论是在侨界还是在瑞典都引起轰动,记者每到一处,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同事,都在向我们祝贺,中国出了 一位女诺贝尔奖获得者。

249996259_8屠呦呦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女科学家。12月30日将是她85岁生日。

据了解,屠呦呦出席诺奖周的服装,首饰,围巾,手表,皮鞋等均由华人国际设计大师Galo精心设计。

领奖和诺贝尔晚宴照片均由新华社记者叶平凡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