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科技教育

今日头条:中瑞联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国际人才缺口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 10月19日,“中国-瑞典卫生与健康国际化人才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暨“中瑞联合培养护士首期项目”在FESCO启动。

在瑞典大使馆副馆长、公使衔参赞Mr. Karl-Olof Andersson,北京外企服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FESCO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一谔的共同见证下,FESCO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霍连明,与瑞典国家卫生健康协会(Swecare) 副主席Anna Riby,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瑞典是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国家,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是瑞典和中国的重点合作领域。

中瑞联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国际人才缺口

瑞典大使馆副馆长、公使衔参赞 Mr. Kari-Olof Andersson

中瑞联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国际人才缺口

瑞典国家卫生健康协会(Swecare)副主席Ms. Anna Riby

中瑞联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国际人才缺口

中瑞双方代表签署战略协议

此次活动由FESCO集团作为中方的承办单位。未来,FESCO集团在瑞典医疗健康协会( Swecare)和瑞典Minnovation AB 公司的支持下,携手合作中国NGO,将与瑞典知名院校、专业培训机构、医院、养老院、卫生护理机构、等广泛开展合作。

中瑞联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国际人才缺口

FESCO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霍连明赠送瑞典国家卫生健康协会(Swecare) 副主席Anna Riby礼物

据了解,首期《中瑞联合培养护士项目》,由中方负责选拔、瑞方负责培训。由FESCO Adecco 和FESCO国际教育公司在中国全面负责选拔优秀有发展潜力的护理专业应届毕业生及在职护士,组织进修岗前培训。由瑞典MedLearn专业护理培训老师在中国提供为期半年的强化北欧瑞典护理知识专业和语言培训。值得关注的是,在瑞典工作期间,中国护士可以选择边工作边继续学习深造的机会,无论学员未来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通过参与项目,都具备在北欧各国通行、中国或世界上其它国家从事专业护理工作的能力。

中瑞联合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国际人才缺口该项目为培训合格的学员提供瑞典工作签证,提供在瑞典直接工作的就业机会。学员在瑞典工作和学习后选择回到中国,将是炙手可热的高端护理管理人才。第一批项目计划于2017年10-11月招生,2017年12月至5月由瑞典专业培训老师进行岗前强化课程培训,2018年6月至7月为符合要求的学员办理签证和赴瑞典工作。(黄盈)

 

FESCO国际教育简介

北京外企国际教育咨询有限公司(简称FESCO国际教育),隶属于北京外企服务集团(FESCO),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专业从事留学及国际教育合作培训机构。 FESCO国际教育具备三十余年从事海内外教育文化交流服务的专业经验,倾力整合全球资源,为外企、国企、民企等大型企业及上市公司提供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国际教育和培训服务,向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输送了千余名人员深造学习。同时,也积极拓展与海外机构的多方面合作,引入优质资源为国内企业和个人提供服务,致力于打造全球视野下的人才发展学习服务平台。

19大特别报道:环保部部长李干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北京报道:环保部部长李干杰23日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举行的19大第六次新闻发布会上说,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是三大攻坚战之一,一定要打好。

李干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开创性工作,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进入认识最深、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也是成效最好的时期。我们概括了一下,可以说是五个“前所未有”。

一是思想认识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

二是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发布实施了三个“十条”,也就是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向污染宣战。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在这个过程中,还实施燃煤火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5.7亿千瓦,累计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达到1800多万辆。同时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11万多个村庄完成了整治,将近2亿农村人口从中受益。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

三是制度出台频度之密前所未有。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40多项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具体改革方案,对推动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四是监管执法尺度之严前所未有。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环境保护税法、核安全法等多部法律完成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审议程序。尤其是新的环境保护法2014年通过后,从2015年开始实施,一些新的规定、新的机制在推动企业守法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五是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2016年,三大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个区域细颗粒物,也就是PM2.5平均浓度与大气十条制定出台的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全国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了去年的7.2%。也就是说过去酸雨面积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90年代的时候达到了30%以上,经过努力,现在降到了7.2%,并且不仅仅是面积下来了,污染的程度也有所下降。在水的方面,地表水国控断面I-III类水体比例增加到67.8%。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6%提高到22%左右。

针对“改善生态环境与保持经济增长是否矛盾”这一问题,李干杰答道,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经济是正相关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两年以来,中央环保督察也好,目前正在一些重点地区开展的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也好,环境保护并没有影响经济发展。大家可以看到,这两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是非常好的。

李干杰表示,我们在推动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过程中,强调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问题的积累不是一天两天,要把它解决也绝非一夜之间。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非常讲究策略和方法。一方面,对一些违法违规、污染环境的企业零容忍,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另一方面,也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一厂一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使对于那些违法违规的企业,也是根据情况,能够整改的给予时间进行整改,并非一棍子打死。只有那些确确实实没有生存价值,又严重污染环境,整治又没有任何希望的,才最后关停关闭。

李干杰说,也正是因为这么一个策略和方法,我觉得我们整个的工作得到了各个方面的支持,包括企业的支持,也包括地方的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在过去这段时间,我以为是相得益彰的,确确实实环境保护在加强、环境质量在改善,同时,我们的经济发展没有受到影响。

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央环保督察组工作的问题时,李干杰说,中央环保督察是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推动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这个督察是2015年底从河北开始试点,到十九大之前已经实现了31个省区市的全覆盖,历时两年的中央环保督察应该说效果是非常好的,得到了各个方面的一致认可和肯定。有人总结中央环保督察达到的境界和效果,是百姓点赞、中央肯定、地方支持、解决问题。我个人以为,这个评价还是恰如其分的。成效毫无疑问是非常显著的,具体可以说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大幅提升了各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的意识。

二是切实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我们在四批中央环保督察过程中,一共受理了群众的举报13.5万件,其中有一部分是重复的,经过合并以后,我们向地方交办了10.4万件,到目前为止10.2万件已经得到办结,其中我们梳理了一下,大概有8万件涉及到垃圾、油烟、恶臭、噪声、散乱污企业污染,以及黑臭水体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也因此督察行动确确实实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真心欢迎和拥护。

三是中央环保督察促进了地方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很多地方把中央环保督察当成推动绿色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很好契机和动力,借此机会加强企业的污染防治,内化环境成本,让守法企业有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尤其是整治散、乱、污企业,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些地方突出存在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大大提升了这些行业产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

四是有效促进了地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很多地方把中央环保督察当成很好的机会,认真地梳理分析问题,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各地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针对“如何打赢蓝天保卫战”这一问题,李干杰答道,大气污染防治要做好,首先预测预警的工作要做好。而做好预测预警工作,两个方面缺一不可,一是要把污染排放的情况摸清楚;二是要把气象方面的条件搞清楚。从这个角度来讲,要把预测预警这项工作做好,离不开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的紧密合作。

李干杰表示,这一两年,环境预测预报工作越来越好,最重要、最关键的一条是环保部门和气象部门开展了紧密和卓有成效的合作。在其他方面,气象部门和环保部门也需要开展合作。目前此项事宜正在探讨和推进过程中。

李干杰表示,关于打赢蓝天保卫战,过去是叫打好,现在是叫打赢。实际上是意味着比过去有更高的要求。我们也在边学习、边思考、边推动,准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进一步强化这项工作,确保到2020年的时候,污染防治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这项攻坚战能取得明显的成效。其中一个标志就是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里面设定的目标一定要实现,全国338个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必须达到80%以上,未达标城市PM2.5的浓度要平均下降18%,以2015年为基数。同时,还要为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改善这个目标做好谋划,打好基础。

李干杰介绍,我们在解决国内环境问题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迄今为止,已批准加入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一个缩影,为我们进一步推动工作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在充分肯定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未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会有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

在新思想方面,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重要内容,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

在新要求方面,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在新目标方面,提出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在新部署方面,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些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李干杰表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一是要着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二是要着力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三是要着力解决大气、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四是要着力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增加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五是要着力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

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央环保督察组工作的问题时,李干杰说,总结中央环保督察的成效,主要有六个特点: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老百姓的事当事,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二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旗帜鲜明讲政治;三是紧盯党委政府,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四是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五是充分的信息公开,有效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收到的举报都向社会公布;六是严肃严厉地追责问责。

李干杰介绍,作为牵头环保督察这项工作的环境保护部,正在抓紧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对首轮前四批环保督查工作进行充分总结,梳理问题、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机制和配套措施,为后续开展第二轮工作做好准备;二是研究推进有关中央环保督察相关法规的制定工作,也就是把推动这项工作的有效机制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让它长期发展下去、坚持下去;三是针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问题准备组织开展机动式、点穴式专项督察。这个工作正在规划当中,可能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就会出台相关举措,开展相关的专项行动;四是积极指导和督促地方建立省级环保督察体系,国家督省、省督市县。国家督省的体制机制已经基本健全,省督市县正在通过省以下环保垂直管理改革这项制度抓紧推进,将来国家和省两级联动,一定会使得这个机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浙江经验

浙江记者问,大家都知道浙江作为“两山”重要理论的发源地,多年来一直致力于美丽浙江建设,前几天有一个新闻,说浙江省省控断面劣V类水全面剿灭,请问两位部长你们如何评价浙江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努力,它能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什么样的经验?

李干杰:大概一个月之前,环保部和浙江省一起在安吉召开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安吉大家知道是2005年的时候总书记“两山”理论的发源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次现场会在安吉召开,在浙江召开这次生态文明现场会,很重要的一个目的之一,就是推广浙江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一些好的做法和好的经验。

浙江十几年以来在绿色发展方面,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确实坚持不懈、坚定不移地往前推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以刚才您提的水为例,浙江的水污染防治应该说远远走在了相当一部分省市的前面,不仅仅是你刚才提到的劣V类水基本消灭,黑臭水体也基本上得到了消灭,不仅仅城镇污水处理设施,也包括乡村的,建成运行比例非常高,还是与总书记当年在浙江工作期间非常重视水污染防治,此后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一直非常重视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在整个工作中如何把这个工作落实下去,怎么把这个压力传递下去,有很多很好的做法,因为时间有限我在这里就不再展开宣传了,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专门到浙江去做一些采访,我觉得非常好。

我们在安吉的现场会上专门做了宣传和推广,也组织大家到浙江的一些地方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他代表我觉得他们的体会是很深刻的,浙江的做法和经验作为环保部我们还会加大力度宣传推广,并且不仅仅是在水的方面,包括其他方面的一些工作都在学习借鉴。我相信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其他地方推广以后也一定会取得和浙江一样好的成效。

杨伟民谈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可讳言的是,生态环境成为国家发展的短板,成为人民生活的痛点。要补齐这块短板,治愈这一痛点,要坚持两手抓,一方面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要改革生态文明体制,而且应该说后一手应该要更硬一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的38次会议当中,其中20次讨论了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关的议题,研究了48项重大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37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24项,部分完成9项,正在推进的4项,出台改革文件84件。

杨伟民表示,考虑到生态文明体制缺乏顶层设计的情况,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专门制定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这个总体方案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的“四梁八柱”,设计了“八项制度”。到目前而言进展比较顺利,总体方案确定的2015-2017年要完成的79项改革任务中,73项已经全部完成,6项基本完成。

杨伟民介绍,目前,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日益加强,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试点全面启动,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不断强化,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持续推进,环境治理体系改革力度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加快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基本建立。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密度最高、推进最快、力度最大、成效最多的五年,从一个侧面,诠释了这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也说明生态文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杨伟民说。

在回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的困难和下一步着力点”的问题时,杨伟民说,总体来看,我们经济体制改革进展还是比较快的,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而且很多改革的举措在国际上也没有先例可言,找不到可借鉴的经验。比如主体功能区哪个国家建立过?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也是没有人做过的。从目前改革的进程来看,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些改革是相对滞后的。比如说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的改革,应该说还处于试点阶段,确权的难度本来就很大,因为宪法规定水流是全民所有,但怎么界定这个水流?难度确实都是比较大的。

杨伟民说,另外,整合体制机制的难度也比较大,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中,部门职责交叉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有待下一步根据十九大的部署进行推动。还有一些改革受到法律法规修订进展相对缓慢的制约,因为我们很多的管理方式、管理规定有相应的法律,但是修法是一个很复杂的程序。当然,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这几年我们在政府的监管方面全面加强,但相对而言,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得不够,或者说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比如说怎么样少排污能得到利益,这个机制的建立还是需要下功夫的,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总之,我们将按照十九大部署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按照问题导向,就是刚才我讲到的一些问题,当然也不止这些,加快改革的落地,尽快补上制度的短板和漏洞。

李干杰同志简介

李干杰,男,汉族,生于1964年11月,湖南长沙人。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1989年7月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工程师。

历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司副司长,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司司长等职务。

2006年12月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国家核安全局局长。

2008年3月任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国家核安全局局长。

2016年10月任河北省委副书记、省委党校校长。

2017年5月任环境保护部部长、党组书记。

杨伟民同志简介

杨伟民,男,汉族,1956年生,大学本科学历。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系。1982年至1989年在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任教师。1989年至2011年在国家计委(2003年后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历任规划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委副秘书长、秘书长。2011年5月至今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19大特别报道:京津冀协调发展成果显现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京报道(记者陈雪霏)– 10月22日,记者随19大新闻中心组织的京津冀协调发展采访团一起到河北省的廊坊,大厂和三河进行了走访,发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深入人心,备受欢迎。

汽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首先来到廊坊下面的香河机器人小镇。在路上人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变形金刚一样的大机器人屹立在路旁。下车以后,人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向人招手的小机器人,原来这是一个机器人模样的垃圾桶。记者在中国第一次看到这么有创意的漂亮的垃圾桶。记者们纷纷拍照。

进到里边,人们介绍了这个智慧城市。这里的垃圾处理,交通,电力都是在大数据的控制下。香河产业新城号称半小时进京入卫,一小时上天下海。从德国引进,有ABB标记的机器人真的可以象电视生产线上的一个个人手,精准地把零件放入该放的位置却不知道累。

紧接着,人们到国安创客河北基地参观访问。在这里,人们首先亲眼目睹悠尼克灭火的先进技术。一种是高层灭火的大冲水水枪。另一种是水木科技公司逃生和快速灭火的650毫升的灭火瓶。这种灭火瓶因为轻,所以老少皆宜,只要扔到明火处立即爆炸灭火,效率极高。

廊坊市委宣传部部长表示,京津冀一体化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河北的发展,尤其是廊坊,过去很多农村的地方,现在都发展高科技和生态农业。北京京客隆的农产品几乎都是廊坊地区提供的。

记者们在第一城,福安宫吃的午饭。这里的建筑本身就是文化古迹,是仿广渠门建造的。期间的喷泉和周边建筑都很有文化特色。

下午,记者们来到大厂回族自治县的影视城。在这里,记者首先注意到的是这里的家具都是非常现代的设计,具有国际水平,很多地方都是和国际接轨。这里有和好莱坞合作的平台。

成龙将要主演的一部片子正在搭棚准备拍摄。由于保密,不能拍照。

撒贝宁主持的《挑战不可能》也正在拍摄,红地毯和恐龙一起欢迎记者团的到来。这里环境优美,郁郁葱葱,树木和绿草交相辉映,让人感到宁静,自由和悠远。

这里也是电影助手和未来从事电影工作者的培训基地。地铁六号线的终点站潞城就在这里,所以,可以说,这里也是北京了,真正体现了京津冀的一体化。

最后,记者团来到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燕达医院。这是一所非营利性医院,里边还有敬老院。这里的老人最小65岁,最大105岁。这里的老人床边安装了从瑞典进口的滑动设备,可以为救护病人提供帮助。

中新社记者就中瑞老人院的对比问题采访了本网记者。由于与瑞典的关系,笔者不久前也带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过瑞典养老院,因此,感触良多。

结果记者说,前一天他们去的北京市内东边的一个养老院更高级。笔者相信,那肯定是非常豪华的。因为在燕达医院的养老院老人平均每个月花4000元,在北京要一万多。在瑞典也就1万多瑞典克朗。政府要花6万克朗。

因此,可以相信,这个水平就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有的地方还有过之。

一天下来,记者的印象是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无疑是正确的,而且是深受广大河北人民的热烈欢迎。在这里,不但河北人高兴,北京人到这里来也非常高兴。

中关村的一家无人机展示区负责人李威就再三向记者强调,这是京津冀战略的结果。他们在这里展示高科技产品,在国安创客基地得到了很好的照顾,非常感谢。他们生产的无人机环境监测机可以有广泛应用,很受欢迎。该公司有30多人,总部在中关村。

这是另一家公司,腾飞全球航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只有27岁,但是,他们的产品已经销售到23个国家。

图文/陈雪霏

Video: Interview with Cecilia Lindqvist, famous Swedish sinologist on her books

林西莉到中国留学两年,写了三本书,《汉字王国》,《琴》和《另一个世界》其中前两本获得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奖,一本在中国获得前20名中名列前茅的文学奖。请听本网记者陈雪霏对林西莉的专访。

视频:苏州刺绣艺术家徐祥云在斯德哥尔摩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专访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16日在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正在进行的苏州丝绸文化周期间,专访了苏州刺绣艺术家徐祥云。记者了解到,她和七八个同事用了10个多月的时间用一根头发丝分成64份那么细的真丝线绣了瑞典王储维多利亚一家四口,惟妙惟肖,眉目传神,为中瑞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Xu Xiangyun, 55, has done the silk embroidery for 50 years.  This work of Swedish Princess and her family took Xu Xiangyun and seven others about 10 months to complete.  She explained that she used silk which is as thin as being equivalent to one 64th of a piece of hair, thus the eyes are very vivid and lively.

徐祥云进一步演示她是如何将一根丝线分成64份的,真是精益求精。

陈雪霏录制。2017/10/16

 

今日头条:首届“一带一路”瑞中合作高峰论坛在斯京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十月九日,由瑞中合作促进会主办的首届“一带一路”瑞中合作高峰论坛暨瑞典-中国合作促进会成立大会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大饭店成功举办。

大会主席悦然.海格轮德(Jöran Hägglund),也是瑞典第三大省耶姆特兰德省省长在开幕式上首先致欢迎词说,首届“一带一路”瑞中合作高峰论坛召开的主要议题是“创新与合作”,旨在加强对话,为促进瑞中经济和商贸合作搭建桥梁。这里提供了一个相互理解和交流的良好平台。明天我们的日程更好,大家可以参观瑞典的一些机构,为大家提供了解瑞典的机会。同时,他也在大会上做了主旨发言,介绍了瑞典的新工业化战略,因为他在担任省长之前也在瑞典企业部当过国务秘书。他还讲述了耶姆特兰德省的发展优势和潜力,冬季的运动有很大优势。中国可以派冰雪奥运项目的运动员到那里去训练。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委托使馆商务参赞韩晓东宣读了大使贺词,桂大使对论坛寄予深切期望,对瑞中合作促进会作为主办方邀约瑞典与中国的智库专家,经济战略学者,行业协会和瑞中企业家们共同探讨多领域的合作创新之路,“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分享瑞中合作创新的成功经验的创举表示赞赏和祝福。并特地委托商务参赞韩晓东和政务参赞李军峰分别参加上午和下午的论坛发言和对话,体现了中国大使对瑞中合作创新开拓“一带一路”的期待与展望。

韩晓东参赞也做了主题发言。他说,中瑞贸易去年喜人,第一次出现了逆差。说明中国市场很喜欢瑞典的产品。韩参认为中瑞之间可以在高铁方面进行密切合作。

瑞典国会议员,工业创新委员会委员古恩特女士介绍了瑞典的创新政策,还举了华人盲人吴晶通过瑞典的一项创新技术能够与交响乐团一起演奏的例子。

下午,瑞典研究所亚洲负责人卡林.筛尔做了主题为在中国迅速成长的机遇。她对中国的投资环境给予高度评价,积极推广瑞典企业到中国去发展,或者是接待中国企业来瑞典投资也可以。瑞典研究所都给予服务。

瑞典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执行主任施万通阐述了“一带一路”政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他认为有挑战,但也有很大机遇。

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企业价值研究中心主任汪海粟介绍了中国中小企业创新与无形资产优化。他认为中瑞之间在中小企业方面合作潜力巨大,因为中国也是90%以上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教授欧克马克讲述了他的跨境商务中的问题与对策。

KA外商投资公司总裁,前瑞典投资促进署署长海默里奇 介绍了他与中国人打交到的经验。也亲身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他很形象地注意到中国人已经从过去的目标不明确,到目标明确,大胆探索,快速前进的状态。他分享了他与中国合作的经验。

华瑞同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际介绍了他在中国创业的成功经验。对于科研成果前期,中期和后期都可以进行合作,看你的选择,他的经验分享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最后,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政务参赞李军峰也应邀参加了最后在瑞中贸易投资中的机遇与挑战对话。他说,现在中国到瑞典投资的也开始多起来,如果觉得到中国去不容易,那么,在瑞典本土接受中国来的投资,进行合作,沃尔沃已经是一个成功先例。

瑞典斯文.斯谷格教授讲述了他体会到的中瑞差别。他说,要想跟中国人做生意,必须了解中国文化。瑞典人应该加速反应,中国人应该学会倾听。斯万通表示,他所在的ISDP与中国军事科学院有很好的合作,他觉得和中国人打交道并不难。

斯谷格教授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本次论坛很好,为与会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中瑞之间确实有很多方面可以进行深入交流。

最后,瑞中合作促进会推出了新的会徽,宣布正式成立,促进会顾问团和执行理事会宣布成员上台和大家见面。

瑞中合作促进会执行会长刘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本次论坛非常成功,瑞中合作促进会推出了新的会徽,同时也宣布了第二届高峰论坛将于八月二十号在瑞典举行,瑞中合作促进会也将在明年六月组团参加武汉“华创会”。

此次高峰论坛也为企业提供了商务展示机会,来自中国深圳的华瑞同康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瑞典智能机器人公司,茅台酒瑞典总经销APC公司,瑞典美丽公寓(Beautiful apartment)设计等企业参展,来自中瑞各界近百人近距离地了解了参展企业的产品和服务。

刘芳表示,瑞中合作之路源远流长,创新是不变的主题,合作为了创新,创新必须合作,瑞典秉承创新的历史盛名,中国号召“全民创业,万众创新”,而“一带一路”早已不是狭义之定义,必然有更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外延。正如桂大使在祝词结语所言:“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美国经济学家塞勒获得2017纪念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现场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悦然.汉松9日在斯德哥尔摩的皇家科学院总部宣布,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塞勒获得2017年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获奖的原因是奖励她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

塞勒于1945年出生在纽约。1974年在罗切斯特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商学院的杰出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

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佩尔.斯特罗姆贝说,塞勒在研究经济学的同时,研究了人的心理学。通过探讨人类的有限的理性,社会的倾向和缺乏自我控制,这一系列非理性的行为系统地影响个人的决定和市场的结果。

塞勒是行为金融领域的奠基者之一。他的贡献为经济和心理分析之间架起了桥梁。他的经验主义发现和理论洞见对创立新的迅速扩张的行为经济学至关重要,对经济研究和政策领域的影响具有深远意义。

爱娃.默克,纪念诺贝尔经济学评委,皇家科学院经济学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塞勒教授的重大贡献就是因为他的研究发现而产生了一门新的科学,行为经济学。

他的研究为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提供参考,就是要考虑到人的消费行为并非象人们想象的那么理性,因此,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应该考虑如何让人们能够更好地控制自己的经济,不要被无尽的欲望和一些假象所迷惑。

到今天为止,诺贝尔奖全部宣布完毕。诺贝尔奖将在12月10日由瑞典国王颁发。所有奖项都在斯德哥尔摩颁发,但诺贝尔和平奖将在奥斯陆颁发。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ICAN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组织。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了英国日裔作家石黑一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瑞士科学家杜布切特,美国德裔科学家佛兰克和英国科学家汉德森。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是美国德裔科学家莱纳.韦斯,美国科学家巴里.巴里什和美国科学家基普.梢纳。

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是三位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

今年的诺贝尔奖奖金是900万瑞典克朗,约合110万美元。

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CAN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挪威诺贝尔委员会 6日宣布决定把2017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International Campaign to Abolish Nuclear Weapons(ICAN).  获奖原因是它提请人们注意任何核武器的使用都将产生人道主义灾难并做了促进禁止核武器条约生成的努力。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安德森在奥斯陆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使用核武器风险比以往大得多的世界里。有些国家在使其核武库现代化,有更多国家想拥有核武器,例如朝鲜。核武器对地球上的人类和所有生命都构成威胁。通过国际协议,国际社会已经通过了《禁止地雷条约》,《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禁止集束炸弹公约》。核武器更具有破坏性,但是,却还没有类似的禁止核武器的国际法律约束。

通过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的工作,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帮助填补了这个法律空白。禁止核武器的一个重要理由是由核战争引起的人类苦难是不可接受的。

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是全球100多个国家的非政府组织的联盟。该联盟是世界各国非政府组织,所有利益相关者努力禁止和消除核武器的驱动力。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8个国家在做这种努力,也是人所共知的人道主义保证。

而且,ICAN联盟也是努力实现出台禁止核武器国际法的一支重要民间力量。2017年7月7日,122个联合国成员国同意制定禁止核武器条约。 一旦该条约有50个国家批准,对核武器的禁止就会生效。而且在国际法框架内对所有签约国都会有法律效力。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意识到国际法律禁止本身并不能消除核武器。而且到目前为止不但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没有,而且其盟国也没有支持禁止核武器条约。诺奖委员会希望强调实现一个无核世界的下一个步骤必须要让拥核国家加入进来。

因此,今年的和平奖也是呼吁拥核国家展开严肃认真的协商,本着逐步地,平衡地和认真监督地观点逐步销毁15000个核弹头。

目前五大拥核国家,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已经通过签署1970年的《核不扩散条约》致力于实现这个目的。《核不扩散条约》依然是促进裁军和防止核扩散的基本国际法律准绳。

安德森解释说,把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符合诺贝尔遗嘱的规定。具体来说,诺贝尔的遗嘱有三个标准,一个是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一个是促进裁军和武器控制,第三是举办和促进和平大会。该联盟积极努力实现削减核武器。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和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国都通过支持人道主义保障为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作出了贡献。通过令人鼓舞并富有创意地支持联合国协商出台禁止核武器条约,国际废除核武器运动的种种努力和所扮演的角色也相当于举办和促进国际大会了。因此,诺奖委员会认为应该把这个奖给ICAN。

ICAN,英文看起来好像是I CAN, 意思是鼓励所有人都要与核武器做斗争,要鼓励实现一个无核世界。

此间舆论认为,今年的诺贝尔奖确实关注国际和平局势,对朝鲜核试验感到非常担忧,因此,站在联合国的高度,呼吁全世界的和平力量来督促有关国家废除核武器。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当然也不需要发展核武器。

这就是诺贝尔和平奖的良好愿望,这也是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的愿望。

今日头条:英国日裔作家石黑一雄获得2017诺贝尔文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萨拉.达纽斯5日宣布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获得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蕴含在小说中的巨大感情力量揭示了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感下面的深渊”。

根据自传,石黑一雄于1954年11月8日出生在日本的长崎。但他五岁的时候,便随父母移民到英国。他在坎特大学学习英语和哲学,进而在东安吉利亚大学学习创作性写作。

他的第一部作品是1982年发表的《远山淡影》。第二本书是《浮世画家》。这两本书都是以二战以后的长崎为背景。

石黑一雄小说的主题大多与记忆,时间和自我幻觉有关。《长日留痕》描述的是英国阶层社会,被拍摄成电影,很受欢迎。

达纽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石黑一雄的写作风格有点儿简.奥斯丁和卡夫卡的味道。她很喜欢《别让我走》和《被掩埋的巨人》等作品。

达纽斯说,石黑一雄的作品不是要赎回过去,而是要探索对过去的理解,探求为了生存,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需要忘掉什么。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虽然说非常出乎意料,但是好像并没有什么争议。瑞典退休的老记者卡尔格林以前一直报道诺贝尔文学奖,现在也是每年都来参加文学奖宣布和讲座活动。他说,他看过电影《长日留痕》描述的是英国的阶层社会。很有名气。他认为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实至名归。

另外,就像往年的诺贝尔宣布仪式一样,文学院的新闻发布厅挤满了人。其中不光是记者,还有出版社的编辑,还有斯德哥尔摩润科比中学的学生。这里的学生大部分是移民。

一个叫撒比娜. 穆斯塔法(中间穿黑衣服长发)的14岁8年级女学生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她非常高兴能来这里。这是一个终生难得的学习机会,从现在开始,她知道应该读谁的书了。

这是瑞典文学院特意安排的一个活动,每年邀请那个学校的学生来这里体会诺贝尔文学奖的氛围。等到12月份的时候,诺奖得主要亲自到那个学校去访问。当初莫言就去过那里。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奖金900万克朗,约合110万美元。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将于12月10日和其他诺奖得主一道从瑞典国王手中领取证书。

瑞典文学院是负责瑞典语言文化规范的学院,也从1901年开始就负责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瑞典文学院有18个评委,他们都精通瑞典语和英语,还有的精通法语,西班牙语和中文等其他语言。

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瑞士美国英国三位科学家获得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约翰.汉松10月4日当地时间11点45分宣布瑞士美国和英国三位科学家分享2017诺贝尔化学奖,他们获奖的原因是开发了能使生物分子在水中形成高分辨率结构的冷却电子显微镜。

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是来自瑞士洛桑大学的雅克. 杜波切特,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但在德国出生毕业的乔吉姆.佛兰克教授和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实验室的项目带头人理查德.汉德森。他们将平均分享九百万克朗约110万美元的奖金。

冷却显微镜技术给生物化学带来了革命

人类可能很快就会在原子分辨率级别详细地看到生命的复杂机械。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奖给了雅克.杜布切特,乔吉姆.佛兰克和理查德.汉德森,因为他们开发的冷却电子显微镜不仅简化而且改善了生物分子的图像。这个方法把生物化学推向了一个新时代。

图像是理解的关键。科学突破通常是建立在对人眼看不到的物体成功地形象化基础上。但是,生物化学图长期以来是个空白因为现有技术对生命中大部分分子机械很难成像。冷却电子显微镜改变了所有这一切。研究人员现在可以在活动中冻结生物分子并将过程形象化看到他们以前从没看到过的,这对生命化学的基本理解和药品开发都有决定性作用。

电子显微镜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只能对死去的物质成像,因为强大的电子光柱摧毁了生物物质。但是,1990年,理查德. 汉德森成功地使用电子显微镜制成了一个蛋白质在原子分辨率级别的3D图像。这一突破证明了技术的潜力。

乔吉姆.佛兰克使技术基本可以应用。从1975年到1986年他开发了图像加工方法电子显微镜模糊的二维图像经过分析合并形成了一个清晰的三维结构。

雅克.杜布切特给电子显微镜加水。水在电子显微镜的真空里蒸发,让生物分子垮掉了。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杜布切特成功地使水玻璃化,即让水迅速冷却到让生物样本固化成型,允许生物分子即使在真空中也能保持其自然形状。

在这些发现之后,电子显微镜的各个环节都得到了优化。到2013年,终于达到了理想的原子分辨率。研究人员可以日常产出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在过去几年中,科学论文中一直充满了产生抗生素抗体蛋白和Zika病毒的表面等各种图像。生物化学正面临着爆炸性的发展,未来前景令人激动。

诺贝尔化学奖评委会主席林泽教授说,有了这一技术,几乎不会再有什么秘密了,在这种冷却电子显微镜下,我们什么都能看到,

杜布切特1942年出生于瑞士,1973年在日内瓦大学和巴塞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在是瑞士洛桑的荣誉生物物理学教授。

佛兰克1940年出生在德国,1970年在慕尼黑技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汉德森出生于1945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出生。他于1969年在剑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是英国剑桥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项目带头人。

佛兰克在电话中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感觉太高兴了,几乎说不出话来了。他说,当今社会有很多创新和技术涌现,获得诺贝尔奖的机会太少了,这真是太好的消息了。

颁奖仪式将在12月10日举行。

诺贝尔医学奖和物理学奖已经宣布,今天将宣布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明天将宣布诺贝尔和平奖。

今日头条:中国驻瑞典使馆隆重举办庆中秋招待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为了能让广大华人华侨感受到祖国的关爱,为了中华文化传统的传递,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到来之际,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和夫人宋景丽特意选在10月4日中秋节隆重举办中秋招待会。

金秋时节,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在蓝天白云,绿草茵茵和红黄相间的秋叶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

使馆内,张灯结彩,一片节日的气氛。

中午12点,前不久刚刚向瑞典国王递交国书的桂大使发表了题为“月圆人团圆,共筑中国梦 ”的掏心窝子的热情讲话。

他说:“中秋节又叫团圆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在这个举家团圆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中国驻瑞典使馆,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广大侨胞、中资机构人员、留学生致以诚挚的问候和美好的祝福。长期以来,旅瑞华侨华人身居海外,情系桑梓,发挥熟悉瑞典,了解中国的优势,为积极促进中瑞两国务实合作,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他还特别强调了党和国家的侨务工作和政策。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侨务工作。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侨务工作做了重要战略部署,强调华侨华人、驻外中资机构和留学人员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再过半个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就要隆重召开了。在新形势下,使馆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侨务工作方针和政策,核心就是“亲”、“清”二字”。

他进一步解释说,所谓“亲”,  就是亲近。从大的方面讲,我们都是华夏儿女,是“相亲相爱一家人”。在场的诸位,不论是已入籍的,或者未入籍的,都是炎黄子孙。从小的方面讲,我们来自祖(籍)国各地,为了各自的美好梦想,相聚在瑞典。对于所有侨胞,我们都要做到讲亲情,重感情,常走动,多交流,多亲多近。

具体来说,使馆要爱侨护侨,帮助侨胞在瑞典更好发展、壮大。侨胞遇到困难时,使馆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包括签证、护照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多向侨胞介绍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新成就,帮助侨胞把握国内脉搏,鼓励和引导侨胞抓住“一带一路”建设这一难得历史机遇,积极回国经商、创业,成为侨胞干事立业的强有力后盾。要重视侨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关注每一个侨团的发展。侨团开展的有益活动,使馆都要大力支持,积极参与。要充分发挥好侨胞知瑞典、懂瑞典的特长,在对外工作中更多听取侨胞的意见和建议,也希望广大侨胞多献计、献策、献力。

第二个字是“清”,就是清清楚楚、清清白白。每一个侨团、每一个侨胞,只要爱国,使馆都愿意同大家来往。无论是谁,我们都会友好相待,不偏不倚。但我们使馆和侨胞的往来要清清楚楚,使馆每位工作人员及家属同侨胞往来要清清楚楚。欢迎大家监督

桂大使强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有力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中国正在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和信心

“希望广大侨胞团结一心,坚定支持祖国统一大业,坚定支持国家维护社会稳定,坚定支持国家发展强大,坚决反对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任何地点从事反华分裂活动。希望瑞典中国商会加强与瑞典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界的沟通与洽谈,积极推动双方务实合作,并回报当地社会,为中瑞两国发展与繁荣做出更大贡献。希望广大留学生刻苦学习,致力创新,欢迎大家学成后留下创业,也欢迎大家回国创业发展。同胞们,同学们,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不忘初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桂大使说。

“天上一轮满,人间万里明”,桂大使举杯与大家一起共度佳节。随后,大使和大使夫人一起和华人华侨即兴演唱中国歌曲《青藏高原》等。

桂从友大使于8月18日抵达瑞典履新,但在递交国书之前一直低调做事。不过,正如他祝词中说的,凡是有华人华侨举办的活动,只要是接到邀请,他都带领参赞和领事在百忙中积极参加,尽快了解侨情,做事雷厉风行,又周到细致。

9月29日使馆还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喜来登大酒店隆重举办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8周年国庆招待会,充分体现了正在崛起中的中国的大国风范。

使馆政务参赞李军峰,武官徐俊,文化参赞浦正东,教育参赞窦春祥,科技参赞戴钢,商务参赞韩晓东,领事部主任王昌宁等全体人员,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会长王建荣,瑞京华人协会会长柳少惠,瑞典华人总会执行会长叶沛群,瑞典青田同乡会会长叶克雄等华人华侨代表,中国银行斯德哥尔摩分行行长郝连才等中资机构代表和留学生代表200多人参加了中秋招待会。

会后,朋友圈晒满了体现招待会的各种照片,说明华人华侨对于祖国的深情厚爱还是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的。

图片来自朋友圈,文/陈雪霏

 

 

 

如果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发邮件info@greenpost.se

或电话 0708261336, 微信:chenxuefei7

今日头条: 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名发现引力波的美国科学家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约翰.汉松3日在当地时间11:50宣布:“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半授予德国出生的美国科学家莱纳.韦斯,另一半联合授予美国科学家巴里.巴里什和基普.桑纳。获奖原因是他们对激光干扰仪引力波天文台的探测仪和对引力波的观察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

汉松介绍说,这三位教授都是激光干扰仪引力波天文台的合作者。莱纳.韦斯于1932年9月29日出生于德国柏林。1962年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毕业获得博士学位。后在麻省理工学院担任物理学教授。

巴里.巴里什于1936年出生于美国的奥马哈并于196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加州理工学院担任物理教授。基普.桑纳于1940年生生于美国犹塔州的罗根。1965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理工担任理论物理费曼教授。

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席尼尔斯.马顿松在新闻发布会总结了三位科学家的成就。他说,2015年9月14日,激光干扰仪引力波天文台首次成功地观察到了宇宙中的引力波。这些引力波早在100年前就被著名的诺奖得主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预测到了。这些引力波因为两个黑洞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

他说,这些成就真的是非常令人瞩目。这是成百上千的科学家将近50多年的实验努力的结果。

 

韦斯教授为这一发现提供了基础,基普.桑纳预测到了他们可能会接收到什么样的信号。巴里什提供了很好的科学技术,使这项试验规模宏大,没有他们三方的密切合作,也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有了他们的发现,我们又出现了新的学科,引力波天文学,我们可以研究更多有关引力方面的科学知识。

奥尔加.波特纳教授也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评委。她是专门研究试验基础粒子物理的。她非常形象地给大家介绍了三位科学家的成果。

她说,事实上,这些引力波抵达美国激光干扰仪引力波天文台的时候已经经历了13亿年。当它们抵达地球的时候已经相当微弱了,但是对于天文物理学来说,依然是一场非常有希望的革命。

 

她在现场给大家播放了引力波的模拟声,其实没有那么响,而是非常微弱的。她说,引力波是一个全新的观察宇宙中最激烈运动和测试我们知识极限的工具。

 

原来,LIGO,激光干扰仪引力波天文台是一个由来自2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合作项目。他们实现了50年前确定的一个愿景。

 

“2017年的诺奖得主以他们的热情和坚定的决心成为激光引力波天文台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正如前述,韦斯,桑纳和巴里什的努力确保这四十多年的努力最终观察到了引力波。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韦斯就分析了可能对测量产生干扰的背景噪音源并设计了一个探测仪,一个可以克服噪声的激光干扰仪。从很早的时候,桑纳和韦斯就坚信引力波可以被检测到,这对人们了解宇宙必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引力波以光的速度在宇宙中传播开来,正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他的相对论中描述的那样。当宇宙物质加速时,就像两个滑冰者或者是一对黑洞在互相旋转的时候就会创造出引力波。爱因斯坦相信这种引力波不可能被测量出来。但激光干扰仪引力波天文台项目的成就就是用一对儿巨大的激光干扰仪来测量这个比原子核还小数千倍的来到地球上的引力波。

目前为止所有的电子兹辐射和粒子,例如宇宙射线或中微子都被用来探索宇宙了。但是,引力波是宇宙时间本身中断的直接证据。这是全新的,出奇的,打开了一个未知的世界。还会有很多发现在等待着那些成功捕捉到引力波并解释它们的人们去发现。

韦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他是这样看诺贝尔奖的。这是一个大好事,但是,这是成百上千个科学家刻苦努力了近50年的成果。最后,当我们发现这个成果的时候,真的非常激动。

贝斯特罗姆说,该发现非常重要因为他给天文学家一种全新的工具可以更深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视频:三位美国科学家因为观察到引力波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汉松教授3日宣布三位美国科学家因为为激光干扰仪引力波观台探测仪作出决定性贡献并观察到引力波而被授予2017诺贝尔物理学奖。三人均分900万瑞典克朗奖金约合1.1万美元。12月10日颁奖仪式将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出席2017诺贝尔物理学奖新闻发布会并提问。

来源:Source: Nobelprize.org.  诺贝尔奖网站。

现场报道:三位美国科学家获得2017诺贝尔物理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坐在坐了十一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宣布厅,瑞典皇家科学院新闻发布厅恭候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约翰.汉松教授等宣布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12:45分,新闻官出来说,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推迟五分钟,12:50发布。

果然,五分钟后,汉松教授与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席马顿松教授和伯特内教授(女)走进新闻发布厅。汉松教授简单介绍了身边两位同行,然后宣布:

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把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联合授予莱奈尔.韦斯,巴里.巴里什和基皮.梢内因为他们对激光干扰仪引力波观察台探测器的决定性贡献和对引力波的观察。

马墩松教授简单介绍三位科学家的成就及其重要性后,盖纳教授以其史诗般的语调介绍了三位科学家如何探测到了引力波,而且给人播放了引力波的声音,这个波声花了13亿年抵达了美国的探测器。这是怎样一个宏大的史诗题材?而这一切,爱因斯坦就曾经预见过,只是没有得到证实。2015年9月,这个预见得到了证实。

如果记者没错的话,这应该是在科学奖里发现的日期与获奖日期最近的一次。

新闻发布会之后,记者采访了斯德哥尔摩大学教授,前诺奖评委。

回到家,我说遇到了邻居物理教授,老公说,是的,前段时间以其聊过引力波的话题。

消息还没发,朋友圈已经发出详细解读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长篇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