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科技教育

记者手记:报道诺奖第十一个年头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0月2日斯德哥尔摩狂风大作,阴雨连绵,已经进入秋季。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开始宣布。诺贝尔奖也总是与雨雪相联系。但是,人们对诺贝尔奖的追捧热度并没有降低。

今年是我报道诺贝尔奖的第十一个年头。我照例从家中提前一个多小时走步到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大约15分钟就到了。

我到的时候,已经有很多记者在第三排架起了摄像机。我想坐第二排。路透社的一位老记者说,我看你还是在第三排好。于是,我也架设到第三排了。

想想11年前,2006年,那时,还是汉松为秘书长。我问他对中国的医学研究有何评价,他说,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重视科研,进行了很大的投入。但是,诺贝尔奖不是给集体的,是给个人的,要想获得诺贝尔奖,必须给研究者更多的自由。而不是国家级的集体项目。

从那之后,中国也出现了诺奖热,环球时报也委托我采访诺奖评委看中国离诺奖有多远。当年,屠呦呦获得美国拉斯克奖。我问汉松是否屠呦呦可以获奖。他说,她是一位了不起的科学家,我建议有关研究机构或者大学教授可以推荐她。回来后,我立即给她的研究院写了邮件。不过从来没有收到过回信。

其实,诺奖离中国并不远。2008年,网上谣传钱学森的侄子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我并没有在意。但是,等到瑞典皇家科学院去采访的时候,一进屋,新闻官就问我,你要不要提问?我说好啊!

果然是钱永健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钱永健在美国出生长大,所以对美国感情很深。他的妻子也是美国人。他们没有孩子。当时,我问他问题,他鼓励年轻人学习自然科学。当年12月8日,我也获得机会专访他。他说,父辈对他的影响很大。因为他父亲在一家化学厂工作,所以,有一些化学药品。他很小就开始做实验,看到花花绿绿的颜色和爆炸时的声响,他感觉非常兴奋,从此走上化学研究之路。

遗憾的是他在2016年死在回家的路上。据报道,他就是一个人骑自行车。据说可能是心脏病或者是中风。总之,他才64岁。他获奖时也才56岁,1952年出生是当年最年轻的获奖者。

后来,到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让中国人终于圆上了本土作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梦。中国算来算去都有10位获奖者了。但是,很多人觉得只有莫言才是正宗本土的。虽然刘晓波也是中国本土的,但是却没有人提他。不过即使再九泉之下,他也是获奖者。那一年,还有一个日本的化学家其实也是在东北在30年代出生的日本孩子。

2015年,屠呦呦果然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我问诺奖评委,这是否是对中国中医的奖励。他们回答说,不是对中医的奖励,是对屠呦呦提炼出青蒿素的化学成分的奖励。但是,无论是屠呦呦还是诺奖评委都不能否认中医药的伟大。屠呦呦反复引用毛主席的话,中医药是个伟大的宝库,应该深入挖掘,发扬光大。屠呦呦也确实研究了本草纲目,千金方等很多古代的方子,明明知道里边有宝,于是努力探索,终于提炼出其化学分子。屠呦呦是中西医结合的最好范例。

这一次,又是本土的,又是科学家,真让所有中国人感到无比自豪。而且那种对诺贝尔奖的饥饿感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现在,国家对科研的投入更大。因此,科技进步也更大。

曾经有人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么快,应该有中国经济学家获得诺贝尔奖。但是,至今还是没有消息。人们应该认真进行科学发现。如果真的有了重大发现,是埋藏不了的。现在国际会议那么多,中国人如果经常参加,总会被发现的。

这11年来,我觉得报道诺贝尔奖就是我的一个重要任务,无论有没有稿费,就象六六说的那样,我就是有那个范儿。没稿费也得报道。

我曾经梦想写诺贝尔奖得主的书,但我发现其实这是很难的。每年除了在聚光灯下了解的一些皮毛,对于很多科学发现并没有认真花时间去研究,因此,想出成果是很难的。

我只是想,正如今天的诺贝尔奖发现,如果我能跟随生物钟好好养生,那么我就可以实现120岁的梦想。如果我能实现120岁的梦想,是否我就有更多的时间去写书,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呢?

我从小就爱做梦,我有很多梦想,而且这梦都一个接着一个地实现了。有的需要三四年,有的需要七八年,有的需要十几年,或许有的梦想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实现呢!好习不怕晚!

诺贝尔奖是一个能激发人上进心的奖项,有了它,彷佛就有了标准和努力的目标。当然,最好的办法是要自己有目标。就像小小的瑞典这个国家,硬是把一个诺贝尔奖坚持了117年。而且今年还提升了奖金。贵在坚持,贵在创新,贵在努力!

差点儿忘了。在诺贝尔奖新闻发布厅看到了年年在那里照相的摄影大师李亚男。一回头发现那个给屠呦呦当评委,后来在屠呦呦讲座时一直给她拿话筒的安德森教授就坐在我后排。

前边,瑞典电视台记者一看中国面孔不少,立即问中央电视台记者,你们中国来了多少媒体?随即在电视直播中说,今年诺贝尔奖又引起中国的注意,来了不少中国媒体。我和安德森开玩笑说,你们今年又要把奖项给中国人了?安德森也满脸微笑,中国人年年都有奖!我们都忍不住大笑起来!不过,基本上没出声,因为诺奖评委会秘书长佩尔曼出来了!马上就宣布了!

 

综述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成就和贡献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单位诺奖大会常务秘书托马斯.佩尔曼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将授予美国的杰夫雷.霍尔, 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因为他们发现了控制昼夜24小时节奏的分子机制。

霍尔于1945年在纽约出生。他在1971年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紧接着在加州技术学院做两年博士后。1974年他在布兰德斯任教。2002年他又成为缅因大学的教授。

迈克尔.罗斯巴什于1944年出生在堪萨斯市。他于1970年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又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大学做三年博士后。然后在1974年到布兰德斯大学任教。与霍尔密切合作。

迈克尔.扬于1949年出生在迈阿密。他在1975年在得克萨斯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在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1978年开始,他在纽约洛克菲勒大学任教。

那么,这三位美国科学家的成就和贡献究竟在哪里呢?

诺奖评委总结说,地球上的生命随着我们的行星运转。很多年前我们就知道活着的有机体,包括人类有其内在的生物钟,帮助他们预见和适应一天的正常节奏。但是,该生物钟是怎么工作的?杰弗雷.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和迈克尔.扬能够看到我们的生物钟并解释其内在的工作状况。他们的发现解释了植物,动物和人类如何适应他们的生物节奏以便与地球的运转相适应。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用果蝇作为典型的有机物来分离一种控制正常的日常生物节奏的基因。他们的研究表明该基因解密一种蛋白质会在夜里在细胞核里积聚,但是在白天就不积聚了。结果,他们在这个机械中发现了另外的蛋白质成分。揭示了细胞内控制自我生成的时钟的机制。我们现在意识到生物钟的运行原理与其他多分子有机物包括人类的细胞运行原理一样。

我们内部的时钟非常精准地让我们的生理需求适应一天当中的不同阶段。时钟规定严格的运行机制,例如行为举止,荷尔蒙水平,睡眠,体温和新陈代谢。如果外部环境与内部生物钟不合,我们的身体状况就会受到影响,例如我们穿过几个时区,就会有时差感觉。如果我们的生活方式与我们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奏长期不合拍,那么就会有各种疾病发生的危险。

                 我们的内部生物钟

大多数有机物预期并适应环境中的日常变化。早在18世纪,天文学家让.雅克.德奥尔杜.麦然就研究了一种植物,发现该植物的叶子在白天朝着太阳绽放,到日暮叶子闭合。他想知道如果该植物一直放在黑暗中会怎样。他发现没有白天的太阳光,植物继续跟正常的白天一样绽放。植物好像有自身的生物钟。

其他研究人员发现不仅植物是这样,动物和人类也有生物钟来帮助他们的身体适应一天的变化。这种有规律的适应就是指昼夜24小时的节奏。该词来自拉丁语,一天24小时的周期。但是,我们的内部24小时生物钟到底是怎么运行的依然是个谜。

识别时钟基因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塞穆尔.本泽尔和他的学生罗纳德.考诺皮卡询问是否可能在果蝇里发现控制昼夜节奏的基因。他们的研究表明,如果一个无名基因遭到破坏,那么果蝇的昼夜生物钟也会中断。他们把这个基因叫做时期。但是这个基因是怎么影响昼夜节奏的呢?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提问视频。

今年的诺奖得主也研究了果蝇,目的是要发现时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1984年,杰弗雷.霍尔和迈克尔.罗斯巴什在巴斯顿的布兰德斯大学和纽约的洛克菲勒大学的迈克尔.扬进行了密切合作,成功地分离出“时期”基因。霍尔和罗斯巴什继续发现了 被时期基因解密的PER时期蛋白是在夜里积聚,在白天就差一些。因此PER蛋白水平在24小时周期中摇摆,这正好和昼夜24小时节奏相适应。

一种自我规范的时钟运行机制

下一个主要目标是要理解这样的昼夜摇摆是怎么形成和保持的。杰弗雷.霍尔和罗斯巴什假设PER蛋白阻止了时期基因的活动。他们推理说,通过一种抑制的反馈周期,PER蛋白可以阻止自己的合成,因而在持续的周期节奏里规范自己的水平。

这个模型是很撩人的,但是有一些东西还没有找到。为了阻止时期基因的活动,在细胞质里产生的PER时期蛋白必须到达基因物质所在的细胞核。霍尔和罗斯巴什的研究已经表明PER蛋白质是在夜里在细胞核建立起来的,但是它是怎么到达那里的呢?1994年,迈克尔.扬发现了第二个时钟基因,无时基因,解密了需要在正常的昼夜节奏中的TIM蛋白。

在这个优雅的运转中,扬展示了当TIM无时基因PER时期蛋白绑定的时候,这两个基因就能够进入细胞核。在那里,它们阻止了时期基因的活动,关闭了抑制反馈循环。

这种规范的反馈机制解释了分子蛋白水平的摇摆是如何出现的。什么控制了摆动的频率呢?扬又发现了一个基因,叫双倍时间。双倍时间蛋白的作用就是延长时期蛋白积聚。 这为研究昼夜摇摆是如何密切适应24小时周期的秘密提供了洞见。

 

诺奖得主们发现的模式转化为生物钟建立了关建的机制原理。后来,其他时钟运转机制的分子成分也得到了解释。例如,今年的诺奖得主找到了激活时期蛋白的其他蛋白以及阳光可以与时钟相适应的机制。

 

                  人类生理学上保持时间观念

 

生物钟牵涉到我们复杂的生理学的诸多方面。我们现在知道了所有多分子有机物,包括人类在内,利用一个类似的机制来控制昼夜节奏。我们的基因中很大部分是由生物钟来规范的。结果,一个细心精准的昼夜节奏使我们的生理机能适应一天中的不同阶段。由于这三个诺奖得主的发现,昼夜周期生物已经发展到了广阔的动态的研究领域,对我们的健康和福祉有很大作用。

 

例如,在一天24小时里,零点到六点,人们处于深睡眠状态,身体温度低。6点到12点之间尤其是9点多,血压迅速提升,11点人们高度机警状态,到13点,协调很好,14点反应最好,18点身体温度最高,血压也随之升高。到半夜又开始深睡,体温降低。因此,昼夜时钟使我们的生理适应一天中的不同阶段。我们的生物钟帮助我们规范睡眠模式,吃饭行为,荷尔蒙释放,血压和体温等。

 

编者的话:今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可以说再次证明中国古代人的伟大。皇帝内经中早已规定好或建议好的人的养生要根据时辰来进行。而诺奖得主发现了这个机制的运作模式。这再次提醒人们,要根据生物钟生活,就健康长寿,逆生物钟而行,就有可能生病。

头条要闻:三位美国科学家霍尔,罗斯巴什和扬一起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奖委员会2日在诺贝尔论坛宣布美国科学家霍尔,罗斯巴什和扬一起因为发现人体控制昼夜节奏的分子机制而获得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诺奖委员会秘书长托马斯.佩尔曼在当地时间11:30准时宣布来自迈阿密大学的布杰弗雷.霍尔教授,1945,美国布兰德斯大学教授迈克尔.罗斯巴斯,1944,和洛克菲勒大学迈克尔.扬教授,1949。

诺奖评委拉尔松.尼尔斯-约翰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专访时说,这个发现是在1984年到1998年之间发现并逐步得到世界承认的。相对来说,也是个比较新的发现。

他说,该发现对人体的生理机制运行和人类认知人体生物钟运行机制非常重要。人要乘飞机,通常会有时差不适,这就是因为人体内的生物钟就是这样运行的。

克里斯特.霍格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人如果24小时不休息,就肯定会困,劳累甚至生病,这在人体的每个分子中就有了这样的机制。

了解这个机制,对人类健康保健和疾病预防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诺贝尔奖奖金900万克朗,约合110万美元,三位获奖者均分。明天瑞典皇家科学院将宣布诺贝尔物理学奖。诺奖得主将在12月10日从瑞典国王手中获得颁奖。

图文/陈雪霏

请大家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届时将为您提供最新报道。

如果您有什么问题和建议,请及时联系chenxuefei@greenpost.se,  weixin chenxuefei7

 

2017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将于2日上午发布敬请关注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发布日期即将来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将将于10月2日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发布。

10月3日,4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将分别在瑞典皇家科学院礼堂新闻发布厅发布。

10月5日,如果没有意外应该是诺贝尔文学奖发布日。但是有时也有可能变化。敬请关注。

10月6日,诺贝尔和平奖将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发布。

10月9日,诺贝尔经济学奖将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发布。敬请关注。

纪念教师节:师生叙旧情 情浓香满楼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仅以此篇文章纪念教师节,感谢恩师,没有你们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今年夏天,我带着孩子和丈夫一起回国探亲,也可以说是寻根之旅。我们每次回去都是有主题的,例如,母亲庆66,父亲庆80,弟弟结婚,弟弟生子。这一次,要到其他地方看看,也要看看我的中学老师王玉书。

王玉书老师是我初二时的班主任。他教我们数学。那时,我还是个调皮的学生。其实,我从小一直都是很听话的,妈妈让我干啥我就干啥,从来没有什么反抗,也不敢反抗。因为只要简单的暴力,我们就得服服帖帖,再加上两个小的比我能反抗,所以,我就是那个听话的大姐姐。

但是,到了初二,我刚刚在初一全年部得了个数学竞赛第一名。当时,数学老师谭广民找我,说你数学怎么才答36分呢?我说不可能,我敢保证我只有(零除外)这三个字没写上以外,我肯定全答对了。老师帮我去复查卷子,结果发现还有两张价值60分的卷子没有算上,实际上应该是96分。

那个时候,我的记忆力还真是挺好的。我和爸爸一起都是追电影族,就是追着去看露天电影。无论是我看电影了,还是听广播了,我都能复述下来。所以,我可以没完没了地给同桌同学讲故事。还记得那时候,我们居然磕着瓜子儿上课。为了逃避老师的眼睛,我和周英杰,张同学一起坐在最后一排的大长板凳上,一边嗑瓜子,一边聊天。但是,我们是逃不过老师的眼睛的。尤其是王玉书老师,虽然他很和蔼可亲地讲着课,但他非常明白谁在偷懒,或者不好好听讲。正当我讲在兴头上的时候,老师一个粉笔头砸过来,陈雪霏,这个问题怎么回答?让我好不尴尬。

后来,我在以前的瑞中桥网上发表了《我的小传》描写了这段情景。我也不知道是否有人读过。突然有一天,我在微博上收到一个留言。“我就是那个向你扔粉笔头的老师”。

哇塞,王老师多大年纪了?居然在用微博?我立即回话,结果发现王老师住在锦州市。我的脑海里依然定格在80年他着白上衣,蓝裤子,有时带着一顶蓝色的帽子。他一点儿也不象农民,他很像城里人。我一直以为他是郭大屯人。实际上他是班吉塔人。说起班吉塔,虽然这是一个小镇。但是,对于我们这18个大队的农村人来说,对于奶山沟村的农民来说,班吉塔就是城里。这里真有一座佛塔。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有。那时候,我觉得那座塔很高很高,有很多麻雀在那里叽叽喳喳地叫。班吉可能是佛教里的一个名词,总之,我感觉到吉祥如意的意思。班吉塔镇政府的房子,可以说是这个地方最好的房子。据说,曾经是张作霖的叔伯弟弟张作向的房子。张作向曾经在杂木林子住过。班吉塔镇的妇女即使下地干活,也是要把工作服穿上,回来再换上干净的衣服。不像我们家里地里一个样儿。一开始,我们还不喜欢她们那样,以为是臭美。但是现在看,人家是先进的理念。因此,王老师的文质彬彬也就不难理解了。

和老师联系上了,我真想去看看老师,也希望我的老公和孩子了解我的文化背景,生长环境。不管好坏,我都是真实的,没有半点虚假或虚伪。

那一天天气非常好。我们决定乘专车去县城,然后,去高中老师家吃饭。刚一出发,我心想,要不然就在下午一回来的时候,去看王老师吧。我也不想再吃饭了。也是怕给老师添麻烦。尽管这样太赶了,但是,我们出来也是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孩子怕晕车。

结果,我给老师打电话以后,他说,你应该多给我点时间,我还有其他学生呢。那就一起吃晚饭吧。不过晚上,我还是必须赶回父母家。

不一会儿,老师说,晚上三点在香满楼会面。我心里想的是老师还有一批年轻的学生,希望交流交流学习经验。

于是,从高中老师那里出来,我们就到锦州市的香满楼去了。从铁北过去,很多名字都是我曾经熟悉的名字,但是,今非昔比。庄稼地很快就没了,代之而起的是一幢接一幢的高楼大厦。

3点半多,我们终于到了。王老师就在门口等候着我们。一下车,我一下子就认出他来。但是,过去的白色的皮肤变得黑黄了。但我还是想不到他已经79岁了。我依然觉得他也就刚退休,然后,还在外面上课呢。

一到二楼,更让我吃惊了,原来,他的所谓学生,都是我的老师!第一个让我认出来的是我初中一年级的张玉凤老师。张老师端庄大方严肃认真,说话比较慢,但口齿非常清晰。原来她也是锦县一高中毕业的。说话很有威严。她实际上住在地藏寺,就是我们村。我们村边上就是班吉塔中学。所以,不光我们上学方便,她上班更方便,都不用骑自行车,走不到五分钟就到了。她曾经住过的房子,现在是我二哥的房子,当然他们重新盖的。她的儿子大古金长的白胖白胖的。但是,当时得了一种病,就是爱出血。我们虽然不知道怎么回事,但是,同学们之间互相传播小道消息,把老师的身世了解了很多。她找了一个在黑龙江当兵的对象。一身军装,长得非常英俊。当时很少见。现在30多年之后,再看,也是象李向南一样的人物形象。明星范儿。那个时候,我们听说的黑龙江就是大森林里有很多熊瞎子,妇女们采蘑菇很容易碰上熊,据说碰上熊绝不能立即直线逃跑,而是要走八字,这样熊不一定能马上追上你。

左王玉书老师,右张玉凤老师的爱人。

这就是我了解张老师的一切。可惜,她教我们不长时间,就调走了。那个时候,我们也不懂得什么叫依依不舍。我们这些穷孩子仿佛没什么情商。但是,值得庆幸的是,在我的记忆里,她是那么完美,一切都很完美。她的爱情是完美的,因为她找到了一个很帅的如意郎君。虽然我们很传统,虽然我们很土气,但是,恋爱和婚姻一直是我们生活中的主旋律。《我们村里年轻人》反应的就是他们的爱情。他们那一代人的爱情,没有豪华的物质享受,但是,毕竟都是自己找的对象。

张老师也很惊讶我还记得她和有关她的很多事情。是的,有的时候,你给人留下了很美好的印象,你自己却不知道。但我的幼小心灵里确实装着很多他们那个年代人的爱情故事。

例如,吴四宽,一个没妈的放牛娃,当了兵,回来以后,变得无比英俊,结果很多女孩都喜欢她。最后,还是班吉塔的一个漂亮姑娘嫁给了他。那个时候颜值就值钱。

另一个老师吴玉英,虽然没有直接教过我,但是,我听说过这个名字。原来,她教过我大哥和二哥。我二哥放学回家经常会和我大哥大姐说起学校的事情,我总是在旁边偷听。

最有趣的一次谈话是我大姐几经周折去上了锦州卫校。到了卫校以后,她发现她的同学的父亲都是干部,最低也是大队书记。只有我的父亲是贫下中农代表,贫协主席。我二哥说,姐,你就说咱爸是县长!我们都一起哈哈大笑。那段时间家里很穷,但是,我们兄弟姐妹们在一起,总是非常开心。实际上,是我们的公社书记王兴汉推荐我大姐去的卫校。真该感谢这位好书记。

在座的还有一位是凌海市前办公室主任,也是王老师的发小。这样,实际上,这些人都是我的老师。

王老师的夫人是从黑龙江来的。说起来,我们村还真有好几个人是从黑龙江来的,所以,我们觉得和黑龙江人,四川人都有一种亲近感。

原来,王老师家是班吉塔的,而且是中医世家,父亲是老中医。因此,退休以后,他自己又从事中医按摩和推拿了。本来他就是学中医的。但是,60,70年代,急需老师,所以,他就当了老师了。而且,他也是吴玉英和张玉凤老师的老师。

我心里很感动,虽然我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但是,老师把我走南闯北的遥远足迹也当成是一种更广阔的见识。我感到惭愧,但也感到自豪。是的,如果没有这些老师们的培养,没有更多人的帮助,我也不可能从好望角,又到北极,从新西兰又到西班牙,从美国加拿大,又到撒哈拉以南的南部非洲。更不用说德意志,法兰西和大英帝国了。足迹够长。当然,在我的成长道路上有很多人帮助过我,在教师节之际,先要感谢恩师。如果说我的小学老师张玉鲲教了我诚实和正值,我的中学老师其实是把我引上了进一步求学,要做一个有能力的自食其力的人的轨道。我从他们的尽职尽责,一丝不苟,勤勤恳恳的身影中知道了我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要认真学习,认真做人,认真做事。

我很后悔也感觉非常可惜没能在初三数学班主任金学胜老师去世前去多看他几次。好像毕业后,只看过一次。后来,我们三个学生一起想去看的时候,他已经去世一年多了。想起他,就想起他那俊美的笔迹。他曾经在我那龙飞凤舞的数学笔记上写几个字,立即让我无地自容。从那以后,我只好乖乖地练习写字。

虽然我后来走过了千山万水,但是,中学老师对我的教育依然铭记在心。虽然那时我很调皮,但却是我非常快乐的时光。有了那段快乐和自豪的时光,才让我在以后前进的路上不畏艰难,积极进取,攀上一个又一个学习和工作的高峰。

真心祝福老师们教师节快乐!

 

请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关于老师的话题。

今日头条:瑞典华联举办中秋国庆诗歌会及艺术欣赏讲座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典华人联合会9月30日举办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国68周年的国庆节,华联成立8周年的庆祝活动,并进行了西方艺术欣赏讲座。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率领使馆大部分同事光临现场并发表讲话说,昨天我们使馆举办了国庆招待会,今天华联举办中秋节国庆节庆祝活动反应了在瑞华侨华人的深厚情怀,以后我本人和使馆同事今后一定要与在瑞华人华侨加强联系,互学互进,促进中瑞关系,也为祖国争光。

使馆领事部主任王昌宁,领事罗锦生和陈增也即兴插播了一段诗朗诵。

华联名誉会长王吉生说,本次活动不仅是庆祝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而且是庆祝国庆节,和华联成立8周年。华联每年中秋都搞一些活动。

因为是中秋赏月为主题,所以华联合唱团首先演唱了比较温柔的《半个月亮爬上来》。

尹畅朗诵了一首《老了》。

著名华人女高音歌唱家邹荣美演唱了一首西方的《月亮》,非常优美。

瑞典著名京剧演员,曾经参加1992年春晚的梅派艺术传人吴江燕带领她的学生演唱了京剧片段。

朱瀛莹朗诵了一首诗,同时,也演唱了其中的一部分,给人美的享受。

受到高度评价,让人屏住呼吸认真倾听的是缪琪演奏的琵琶。演艺精湛。

还有年轻学生演奏的二胡赛马。

自己创作的诗,乐在其中。

严肃的表演之后是各地方言的搞笑表达,给人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南京话,贵州话和青田话,尤其是青田话,简直象外语,让北方人一点儿也听不懂。

桂从友大使与艺术家们合影留念。

大家中间品尝了华联人自己烘烤的月饼和茶点。

最后,马军老师为大家简述了如何进行西方艺术欣赏,尤其介绍了一些名画的历史文化背景,让人受益匪浅。

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长沙高新区瑞典生物医药论坛在乌普萨拉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湖南长沙高新区代表团成员21日在瑞典大学城也是最古老的城市乌普萨拉与瑞典研究院和乌普萨拉生物医药公司举行中瑞生物医药论坛。

北欧中国可持续发展协会会长张寿廷主持论坛会议。

长沙高新区调研员,主任助理宋捷受新区管委会副主任陈志红委托在开幕式上简要介绍了长沙高新区的有关情况。

他说,长沙高新区素有湖南的硅谷美誉是中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能力进入全国10强。2016年出台了长沙高新区促进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设立10亿元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高端人才引进等方面支持产业发展。高新区还设立了侨梦苑建设专项资金,每年安排一亿元,对包括旅欧华人在内的华人华侨和海归创新创业项目最高给予2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并在厂房补贴,人才公寓,技术研发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我们热忱欢迎北欧的企业界朋友和各位生命科学领域高端人才到长沙考察指导,洽谈合作,投资兴业。”

瑞典研究院市场部经理约翰. 劳莱尔向大家介绍了瑞典研究院的情况。他说,瑞典研究院是瑞典各行各业联合在一起的标准制定单位。它包括农业,医药和食品行业,生物制药行业,材料等多种行业的质量标准制定和监管部门。这个部门也是帮助瑞典企业实现国际合作,走出国门与跨国公司合作的部门,因此,他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参加这个论坛与中国公司见面。

乌普萨拉生物医药产业园总经理埃里克.佛斯伯格说,乌普萨拉生物医药产业园于1984年建立,曾经有辉煌的历史,以前瑞典最著名的Pharmacia就是属于这里的,但是,公司后来分裂成通用健康产业公司,辉瑞制药公司和其他几个公司。

目前它依然有很多中小企业,其宗旨就是帮助中小企业与外界合作寻找合作伙伴。他希望通过本次论坛能够了解中国公司的需求,了解中方的合作模式,希望下次来能带新的公司来与中国公司对接。

随后,湖南华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邹豪介绍了他的公司。

中部生物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庆玺介绍了其公司的运营模式,仿佛是阿里巴巴,是医药方面的阿里巴巴。

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周文强介绍他的公司。

大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霞凌介绍了自己的生物制药公司。

瑞典Vascaia公司的雅克塞尔松介绍了他曾在辉瑞制药和目前公司的经历和技术。他利用电脑进行自动化生产方式的优化。

最后,双方就合作模式,合作平台,合作对象进行了详细讨论和沟通,增进了相互了解,为今后进一步合作打下了基础。

茶歇期间,大家还为代表团的胡斌过了生日,品尝了瑞典著名的公主蛋糕。

昨天,代表团进行了瑞典生物制药招商引智推介会。明天还将参观瑞典制药厂。

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欧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引智推介会在斯京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欧生物医药产业招商引智推介会20日下午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北欧可持续发展协会会长张寿廷主持会议。他首先代表北欧可持续发展协会对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表团表示欢迎。

中瑞生命科学协会顾问委员会主席胡立夫对代表团的访问表示欢迎。

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陈志红向大家介绍了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情况和招商引智的优惠政策。

她说,众所周知,湖南是毛泽东的故乡。湖南人自然也都有一股勇于进取的精神。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国内排名第六,还是比较前位的。这次代表团庞大,带来9家高新技术企业,希望瑞典留学的毕业生能够回国到湖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湖南各级政府对归国人才有很多优惠政策,各种赠款,还有居住补贴。

随后,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研发部主任胡亮对其所在医院进行了推介。他说,他们医院主要是在试管婴儿方面有很大突破,成绩突出。希望在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方面进行各方面的开放式合作。

中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波也对其公司进行了介绍。

他说,他们的公司主要是生产经营医疗器械和设备,其拳头产品是胎心探测器,有16个探头的,也有一个探头的,可以满足各种规模单位的需求。

出席推介会的还有长沙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助理宋捷,开发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局长余龙,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主任秘书长胡斌,项目促进办主任朱文,重大项目投资局副局长周维,长沙高层次人才联谊会高新区分会会长,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周文强,大邦(湖南)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霞凌,长沙金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慧源,湖南华瑞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邹豪,长沙欧富安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大庆,中部生物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庆玺和湖南光琇高新生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程腊梅。

出席推介会的瑞方代表有中欧企业家协会会长托马斯.吴,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秘书长张静,瑞中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张露萍和来自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博士生,大约40人出席了本次推介会。

据了解,21日上午,长沙招商引智代表团还将到瑞典大学城乌普萨拉举行研讨会和推介会。

今日头条:瑞中企业家协会为广州传媒代表团访问诺奖故乡牵线搭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瑞中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和Rongtai Investment AB总经理张露萍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肿瘤研究专家胡立夫9月20日一起安排并陪同广州媒体代表团访问了世界闻名的诺贝尔医学奖评审地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和卡罗林斯卡医院并采访了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副院长玛利亚.马苏琪教授和中瑞医学交流大使英格玛.恩伯格教授。

马苏琪副院长在百忙之中接受了记者团的采访。

马苏琪说,她还记得70年代第一个来卡罗林斯卡学习的中国学生。如今,卡罗林斯卡已经为中国培养了400多博士生研究生。而且来瑞典学习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多。

她也高度评价中国在医学方面的巨大进步。她说,这也得益于中国领导人对科研的高度重视。

她说,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科研方面都很重视创新,始终坚持科学发展,以事实为根据进行科研。

关于诺贝尔奖的评审过程,她说,每年这个时候,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奖大会将向世界著名的医学院教授,专家,诺贝尔奖得主发出邀请,让他们推荐诺贝尔奖得主。

年度推荐一般到2月1日结束。

然后,诺奖评审委员会的50个成员要对候选人进行研究,调查核实发现的成果,最后到9月底筛选出5名候选人。然后,到宣布那天,通常是10月份的第一个星期一,投票决定最后获奖者。诺奖得主最多三人。

媒体代表团还对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英格玛.恩伯格进行了采访。恩伯格介绍说,由于他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中瑞之间的医学交流,2007年他曾获得科技部长万钢和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颁发的奖章,为他在中瑞之间的学术交流所做出的贡献给予表彰。

他说,70年代中瑞之间的交流是真正意义上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交流。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为中国培养数百名博士生,研究生。这些学生都回到祖国,因此到90年代中期,中国医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2004年,有中国学生开始对他说,中国不差钱儿。

“确实,现在和40年前相比,真是有太大的变化了,如今中国也有很多世界顶尖的学者和科学家,在很多方面都很突出。” 恩伯格也介绍了诺贝尔奖评审的过程。

随后媒体代表团还参观了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诺贝尔论坛,这里是每年诺贝尔奖评审和宣布的地方。

另外,代表团还参观了肿瘤放射科,卡罗林斯卡诺奖讲座大楼和200年前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校长办公室和教学楼。

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在建新大楼的时候,老楼就在旁边依然保留,让人一眼看到200年前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虽然建了非常高精尖的新楼,但是,并没有拆掉所有的旧楼。

胡立夫说,作为世界最古老的医学院也是在世界排名第六的医学院和负责诺贝尔医学奖评审的医学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

张露萍表示瑞中企业家协会的宗旨就是为中瑞之间搭建合作的桥梁和创新的平台。

 

图文/陈雪霏

 

杭州市民政局局长徐小林一行访问瑞典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杭州市民政局局长徐小林一行五人日前对瑞典进行了访问。

他们当中还有桐庐县民政局局长丁有理和建德市民政局局长娄樟锡。

代表团此行目的主要是考察瑞典的养老情况。他们访问的第一站是乌普萨拉养老部。

养老部质量与发展部主任克里斯蒂娜.古斯塔夫松(Christina Gustafsson)和阿尼塔(Anita Hasson)一起接待了代表团。

她们就乌普萨拉的养老问题进行了简单介绍。古斯塔夫松说,乌普萨拉其实面临严峻挑战,因为他们目前的80岁以上老人有8000名。但是,再过十年会增加一倍到16000人。到那个时候税收能增加一倍吗?

她说,在这8000人中都是重症和有痴呆的老人。他们是开销最大的一部分。对于65岁以上的人是可以在家里进行养老的。老人必须申请,然后申报工资,市政评估同意以后,就可以享受养老福利。那么,有哪些养老福利呢?主要是家政服务。家庭病房服务,实在不行才到养老院去。

汉松说,乌普萨拉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建立一个老人友好城市。目前他们已经进行了民意调查。调查发现需要在公共交通,街道医疗和住房方面进行改善。五年以后,他们将再次评估。

代表团还到斯德哥尔摩东城区的以马内利养老院参观了一下。这里也介绍了斯德哥尔摩的养老政策。斯德哥尔摩也是有8000人在敬老院里。其他大部分人都在家庭病房或者家庭养老。

在这个养老院里有普通老人公寓也有重症监护公寓。

斯德哥尔摩市政养老质量观察员伊达.皮尔斯(Ida Öhman Pils)说,那些工资比较低的老人,可以申请补助来补贴租金。一个老人自己需要花一万多克朗,但实际上市政府需要花费5万多。因为总成本需要6万多。

此次访问是由瑞中桥绿色科技文化公司牵线搭桥。

 

 

研究称纹身墨水含有毒物质 或对健康有潜在危险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网9月14日电 据俄罗斯卫星网13日报道,《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刊文称,法国核物理学家发现,纹身墨水中包含的纳米颗粒或从皮肤渗入淋巴结并扩散至全身,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资料图:纹身。

科学家称,他们其中一人了解到纹身墨水含有二氧化钛颗粒等潜在有毒物质后,对纹身产生了兴趣。医务工作者最近发现,二氧化钛颗粒与皮肤接触时有可能导致炎症或其他不良反应,因而科学家用加速器来观察二氧化钛颗粒如何在身体中游动。

  征得4位志愿者同意,科学家从他们的纹身中取了一小块皮肤,借助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照亮,来检查纹身中的墨水是否会“逃走”。

据报道,结果表明墨水确实会移动,二氧化钛和其他染料成份从纹身渗入了更深层的皮肤,积聚在淋巴结中。只有直径不超过几十纳米的染料颗粒发生了渗透,大一些的染料颗粒还是留在了纹身上。

接下来的实验表明,纳米粒子进入淋巴系统对志愿者的身体并非没有影响:他们的淋巴结扩大,细胞和皮肤开始分泌一些特殊的分子,这些分子会促进炎症的发展和能够破坏DNA的化学侵蚀性分子的积累。所有这些都表明,纹身或对人体健康有潜在危害。

来源中新网

今日头条:浙江湖州市商务代表团与瑞典华人工商联等侨领举行商务座谈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  由政协湖州市委副主席、湖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主席方新旗率领的湖州市商务代表团9月12日在斯德哥尔摩的Brommavik Hotel与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瑞京华人协会和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等侨领举行了商务座谈会。

方新旗说,浙江省湖州市位于太湖边上,与苏州无锡接壤,因此而得名。湖州有300万人口,人均收入7000美元,生活富裕,经济发达。湖州不但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而且是非常宜居的城市。习近平主席就是在这里首先提出的“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湖州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中国智能制造2025示范区和绿色金融的示范区,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保城市,优秀旅游城市,魅力城市,竞争力200强城市,最佳商业城市100强,也是最安全城市,最幸福十大城市之一。

方新旗说,湖州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高铁时代来临,湖州的优势更加明显。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主要需要外商投资,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资金方面不是问题,更主要的是需要高科技人才。因此,这次访问瑞典,主要是响应“一带一路”创意,也是看到瑞典在高科技方面比较发达,希望能够招才引智,希望通过侨领发挥作用,能够引进更多高科技前沿人才,介绍留学生和在瑞华人华侨回国创业。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领事部主任王昌宁应邀出席座谈会。他说,大家知道徽商晋商,其实湖商在清朝以后也是很有名的,南浔小镇历史上非常有名。方主席对国内的介绍对在瑞侨界了解国内情况是非常有好处的。瑞典和中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瑞典是北欧最大的国家,创新指数一直世界第一,人均跨国公司世界第一。因此,中瑞合作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期,希望双方能够抓住机遇,密切合作。”

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会长王建荣说,瑞典实际上中小企业发展也非常好,我们希望到国内去,也希望国内投资者走出来。浙商走遍大江南北,在商言商,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因此,非常欢迎你们来瑞典访问。

出席座谈会的还有瑞典研究院纳米研究员尼古拉.张。他相信中国将是未来的商业领头羊。他希望能够帮助瑞典与包括中国公司在内的国际公司进行合作。因为他的祖辈有湖州血统。

东道主柳少惠也对代表团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说,我是15岁来到瑞典的,但是,我在湖州南浔投资已经17年了。湖州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也是浙江省侨商回归和引进工作瑞典联络处主任,因此,我的工作就是帮助双方加强合作。

座谈会由瑞典安徽科技商业协会会长、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耳鼻喉头颈外科教授段茂利主持。他说,瑞典在科技创新力方面是12年来连续位居世界首位。因此,对中国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双方在正式座谈会之后,还进行了一对一的进一步深入交谈。来访代表团成员还包括湖州市政府外事和侨务办公室孙建平副主任,湖州市吴兴区工商联吕志荣等。

图文/陈雪霏

Brommavik Hotel是四星级酒店,瑞典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今日头条:世界银行高级官员陈光哲呼吁缩小水和卫生方面的差距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世界银行水问题全球实践部主任陈光哲8月28日在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开幕式上,呼吁缩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国家,发展中国家内部在水和卫生方面的差距。

世行全球水实践负责人陈光哲在水周开幕式高级论坛上发言。

世行全球水问题实践部发布报告称,在他们调查的18个国家中还有很多国家大多数人就是说在至少在67%以上的人群中没有安全饮用水,也没有体面的卫生设施。这些国家包括,尼日利亚,厄瓜多尔,印尼,孟加拉和海地等。

高级经济学家安德雷和库尔曼在新闻发布会上答记者问。

负责调查的高级经济学家安德雷和库尔曼表示,这种差距不仅存在于贫困国家,也存在于贫困国家内部的城乡差别,在城市也有贫困区和富裕区。

因此世行报告认为,这种情况不是因为没有很好的政策,而是因为没有很好地执行。因此,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过程中,每年至少要花1500亿美元,而水,卫生和清洁项目应该大量增加资金。

调查也表明,投资于水,卫生和清洁项目可以大幅度加快脱贫进程。

图文/陈雪霏

今日头条:瑞典林雪平瓦拉市房地产博览会爆出“追梦住房”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记者日前随瑞典外交部组织的国际记者团乘大巴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来到林雪平市的瓦拉市房地产博览会所在地。

林雪平市政府管委会主席克里斯蒂娜对记者说,我们计划要通过房地产开发,建立一个和谐平等有生机的社会。我们非常自豪地向大家介绍我们的博览会。该次博览会从9月2日开幕,将一直持续的9月24日。

这是在2001年,也就是16年前马尔默举办第一次住房博览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

据房地产开发的埃里克介绍,这里本来是林雪平一个不受人待见的地段。本来低价很低。但是,市政规划部门提前两年开始规划,进行了大量的民意调查,社会调查,积极和有关各方人士,林雪平大学师生,低收入家庭,高收入家庭等联系,征求他们的意见。了解人们的理想住房应该是什么样子。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和对该地区的基础整治,这个地段开始变得火起来了。

结果,这个地段的房价最后和其他好地段的房价一样高,而且卖得也很火。

在社会安排上,政府也特意要求这里居住的人群应该是各种人群都有,不要出现贫富分化的局面。要让所有人都住上满意的房子。

我们首先参观了这里的学生公寓。据介绍,这座学生公寓的设计是由林雪平大学的学生们设计的。

他们首先搞一个调查。因为他们本来以为瑞典学生都是喜欢自己单独住,不愿意和国际学生打交道。

但是,结果是瑞典学生非常愿意与国际学生打交道,愿意和他们住在一个公寓。因此,他们的设计建议是建一个15人一个公寓,有15个小卧室,14平方米。以前的宿舍都是20平方米,但是公用面积只有20平米。

但是,现在公用面积是200平米,包括厨房,也包括一个娱乐客厅。在14平米内的宿舍,有一个很宽敞的淋浴室和厕所。有一个沙发,一张桌子,一把椅子。

墙上有得体的挂钩,镜子等所有需要的生活必需品。床放在了二层。人们需要爬梯子到二层的床上。在那里有音响设备和插头。就是说,也可以在那里做功课。

这样的公寓每个月的月租费要达到4000多克朗,但是,可以拎包入住,一切物品都是现成的。而且,这样可以和其他室友进行交流。因此,感觉象在一个大家庭里。结果,这样的公寓很受欢迎,他们很快就都租出去了。

另一种公寓我们参观的是叫梦公寓。这里只有50多平方米,但是,设计师设计了折叠型的床,门,桌子,和仓库等。他们用一种吸铁石一样的工具,把折叠在墙边的门首先吸出来,然后,把床拿出来,周围有帘子,因此,可以供三个孩子住。父母的大床吊在屋顶,可以自动下降到地面。早上起来后再摇升到屋顶,节省空间。

厨房第一眼看是普通的小厨房,但是,实际上桌子是折叠在炉子和洗衣机一样大的空间里了。拉出来以后,可以展开成为一个更大的桌子,象是吧台一样。记者们看到一个个梦幻般的设计,真是瞠目结舌。感叹设计者的用心良苦。

浴室里有桑拿,封闭的阳台里有绿色植物,感觉到室内的小天然。房屋外面的墙壁设计建设也是充满艺术特色。

这里的建筑另外一大特色就是很多房子都是用的木头材料。木墙很多。而且都不用加工,凸显木头本色。

在小区中间有一条小河流,河流上面有几座小桥。给人小桥流水的感受。小区边上建了一个小广场,叫诺贝尔广场。这里也充满了创新理念,河流桥上的流光纸是一种艺术。

蓝蓝的天,晴朗的天,瓦拉市住房很有特色。房子很好,但是车和垃圾怎么办?

我们又参观了一套专门配充电桩的车库,这里还有洗车房。还有一座房子是安装了蜂箱一样的窗户。

总之,这里的开发商有十多家,设计的房子有几十种,真的都是不重样的。

全市的污水,垃圾都是统一收集在一个地下工作室。在那里,水电垃圾都得到很好的照顾。

可以说,这是一个集环保,节能,高质量等多种特征于一身的建筑市区。有的房子据说自己生产电能,有的还能把多余的卖给电网。

(科技)综述:防治荒漠化 “中国方案”成全球样板

北欧中华网报道:荒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多年来,中国一直积极致力于应对荒漠化挑战,走出了一条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并重、治沙与治穷共同推进的中国特色荒漠化防治道路。
国际人士表示,防治荒漠化进程的“中国方案”已成为全球样板,值得世界借鉴。
 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 
“二三十年前那会儿,从哪个方向看去,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沙海,让人感到绝望。”蒙古族牧民陈宁布回忆说。
陈宁布所提的沙海就是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库布齐沙漠,总面积为2115.67万亩,其中流动沙丘799.3万亩,受影响人口达几十万。
如今,沙丘披绿衣、沙土变良田,库布齐沙漠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国第五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结果与第四次相比,5年间流动沙丘面积减少了49万亩,重度、极重度沙化土地减少114.7万亩。由于多年来治理成果突出,库布齐沙漠成为联合国环境署确定的“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为世界荒漠化防治贡献了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治沙经验。
研究自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库布齐治沙模式的成功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巧干。“气流法”植树、无人机植树、“甘草平移”栽种等100多项沙漠生态技术成果和“豆科植物大混交植物固氮改土”等100多种“沙漠生态工艺包”,都是这场“沙漠奇迹”背后的核心驱动力。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组织和缔约国代表认为,库布齐荒漠化防治为世界树立了典范,创造了“市场化、产业化、公益化”的治沙经验,探索出一条“治沙、生态、民生、经济”平衡驱动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荒漠变绿洲的库布齐只是中国治理荒漠化的一个缩影。相关数据显示,过去5年,我国治理沙化土地1.26亿亩,荒漠化沙化呈整体遏制、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的态势,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全球环境保护的“引领者” 
“我们非常高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中国内蒙古举行,这显示了中国以及中国政府的领导力。”《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6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拉开帷幕,公约副执行秘书长普拉迪普·蒙加在大会开幕前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蒙加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防沙治沙方面所发挥的领导作用和表率作用。他说,中国不仅为世界提供了法律和执行层面的成功经验,还显示了荒漠化是可治理、可扭转的,并且防沙治沙还可以带来许多经济、社会以及环境益处。
今年8月底,国际性非营利组织世界未来委员会公布了2017年“未来政策奖”,以表彰世界上最佳的防治荒漠化与土地退化政策,中国因2002年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而获得银奖。
世界未来委员会指出,中国2002年出台的这项法规是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荒漠化防治、旨在强化国家应对荒漠化挑战的综合性法规,为国家防治荒漠化的行动计划和一系列防风治沙项目(如绿色长城项目、民众植树活动等)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及框架。
世界未来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兼副主席亚历山德拉·汪戴尔表示,中国获得银奖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以找到一个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以应对全球性的挑战。凭借这些努力和成就,中国同其他获奖国家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
2015年,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这一重大目标。中国已经提出,力争到2020年使全国半数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中国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治沙模式为世界开出了“中国药方”,为“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的“世界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也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经验”。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称赞道,中国在防沙治沙领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国防沙治沙经验对世界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指出,在中国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地方,将持续加大对荒漠化防治的科技投入。重点推动创建“一带一路”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加强荒漠化治理技术转化应用,推动科技治沙产业发展,走出一条“科技带动——产业发展——企业壮大——百姓受惠”的共享沙漠经济之路。(执笔记者:冯玉婧;参与记者:侯雪静、胡璐、王靖、田颖、穆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