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科技教育

今日头条:日本加拿大科学家获得2015诺贝尔物理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约翰.汉森6日宣布2015诺贝尔物理学奖将授予日本科学家Takaaki Kajita和加拿大科学家亚瑟. 麦克唐纳(Arthur.McDonald)。他们获奖的理由是因为发现了中微子震荡表明中微子有质量。

IMG_8771

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汉森宣布诺贝尔物理学奖。

 

 

IMG_8774根据诺奖委员会发布的消息,这一发现改变了我们对物质内部活动的理解,可能对我们理解宇宙的观点至关重要。

在世纪之交,Kajita 在日本的探测仪上发现大气中的中微子可以变换身份。同时,加拿大的麦克唐纳课题组也能展示来自太阳的中微子在抵达地球的路上没有消失,而是换成了不同的身份。

物理学家们多年来纠结的中微子之迷被揭开了。与理论上测量中微子数量相比,三分之二的中微子在测量中消失了。现在,两个试验发现中微子是改变身份了。

这些发现导致人们得出深远的结论,中微子一直被认为是没有物质的,现在看来是有物质的,但是很小。

对于粒子物理来说,这是历史性的发现。这一发现对隐藏的中微子世界有了关键性的洞察。

中子,光粒子发现之后,中微子是整个宇宙数量最大也是(体积重量)最小的粒子(单位)。地球是不断地被他们轰炸着。

大部分中微子是在宇宙辐射和地球大气的反应中产生的。其他的是在太阳内部的核反应中产生的。每一秒钟都有数万亿的中微子在我们的身体里聚集。

现在试验在继续,未来的新发现预期将改变我们对宇宙的历史,结构和未来命运的理解。

瑞典皇家科学院前物理学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卡尔松教授在接受绿色邮报记者采访时说,两位科学家的发现是历史性的,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宇宙,认识太阳。

DSC_3783在新闻发布会上,通过电话采访,麦克唐纳说,他将把奖金用于科研和学校。

日本物理学家Kajita1959年出生在日本。1986年东京大学毕业。现在是东京大学教授。

麦克唐纳1943年出生在加拿大,1969年获得加州科技学院博士学位。现在是加拿大女王大学教授。

两位科学家将平均分享8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他们将在12月10日从瑞典国王的手中获得颁奖。

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是瑞典著名化学家发明家诺贝尔的遗产,后人依据他的遗嘱确立的医学,物理,化学,文学,和平奖,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

 

瑞典侨界祝贺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科学家屠呦呦5日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瑞典侨界当晚举行庆祝聚会,纷纷表示祝贺。

photo (2)瑞典华人总会执行会长叶沛群说,今天是个大喜的日子,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真让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著名的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首位华人教授曹義海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是实至名归。

“我感觉早就有预感,因为屠呦呦的发现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太大了,这不是几个人的事情,整个非洲都用这个药,这贡献太大了。而且我认为这是中国为人类做出的贡献,在西方一切发明都有专利保护,但中国那时候却没有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完全是无偿奉献。”

卡罗林斯卡首位华人女教授潘墙也对屠呦呦获奖感到非常自豪。

“屠呦呦是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首位获得自然科学奖项的中国人,而且还是女性。在大陆出生长大的,没有出过国留学。完全是本土的科学家。这一下突破了很多首次。”

中欧文化协会副会长丹妮说,屠呦呦获医学奖的意义太大了,对中医的发展肯定会有促进作用。

屠呦呦的最大贡献就是把青蒿里的化学成份分解出来。一般的中药是要用高温煮出来,但是青蒿是不能用高温的,要直接拧出汁来,效果最好。

据屠呦呦班子里的科学家讲座时提到,在60年代越战的时候,越南领导人胡志明抗击美国侵略的时候发现,他们不怕美国士兵,但是更怕蚊子造成的疟疾。于是向毛主席求救。毛主席下令要研究如何对付疟疾。38岁的屠呦呦作为带头人研究,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终于提炼出单一结构的青蒿素。治疗效果非常好。

庆祝会由北欧时报社长何儒召集,瑞典华人总会支持。出席庆祝会的还有人民日报北欧记者站站长刘仲华,卞医生和斯德哥尔摩大学医学学者于是。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和美日科学家分享2015诺贝尔医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奖大会主席于班. 兰达尔5日11:30在诺贝尔大厅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今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发给美国科学家坎贝尔(William. C. Campbell)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 Ömura), 另一半发给中国的屠呦呦。

DSC_3705坎贝尔和大村智获奖的原因是发明了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疗法,而屠呦呦则是因为发现了治疗疟疾的新颖疗法。

诺贝尔委员会委员安德森解释说,屠呦呦是因为发明了青蒿素,一种中国特有的植物里边的青蒿素,经过加工,分流,去除有害分子提炼出来的青蒿素对治疗疟疾效果非常好。

DSC_3745诺贝尔医学奖委员会主席朱琳. 紫拉斯解释说,诺奖的提名候选人都是提名个人。诺委会获得提名后,进行考察,调查,结果,发现了她。

DSC_3735

托马斯.帕特曼,诺奖委员会委员接受记者采访。

DSC_3746安德森说,屠呦呦的发现非常重要,他们也发现她的研究成果是在中医药研究的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发现了青蒿素的化学成份。这一发现成果经过后来批量生产,避免了数百万人的死亡。尤其是儿童。

世界上有34亿人有患疟疾的危险,每年有45万人因此失去生命。

他们发现屠呦呦从传统中医找到了疟疾疗法。她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化合物的。被提纯后,制成抗疟疾药物。疗效非常好。

美国科学家坎贝尔出生于爱尔兰,1957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日本的大村智与坎贝尔一起发现了Avermectin,可以治疗蛔虫寄生虫。

由于三位科学家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寄生虫病的治疗。这种治疗非常成功,以至于该病几乎要灭绝了。在全球每年有两亿人受感染。青蒿素药物在世界所有有疟疾的地方都用。在非洲,每年有10万人的生命得救。

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发明家阿尔佛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奖励那些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主要是在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化学,文学和和平方面。

诺贝尔奖从1901年开始颁发,到现在已经有105年的历史了。诺奖得主每年12月10日在诺贝尔去世这一天来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接受由瑞典国王颁发的获奖证书,奖杯和奖金。

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花落谁家?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瑞典大报《每日新闻》报道,今年问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候选人有可能在脑神经细胞或者是肠道细菌领域,可能人选是美国的Karl Deisseroth.

去年得主是John O’Keefe, Edvard Moser and May-Britt Moser.

今年的可能人选还包括James Allison, Michel Sadelain, Jeffrey Gordon.

另一种猜测是病肝病毒的发现,候选人Charles Rice有可能榜上有明。到底花落谁家,拭目以待。

今日头条: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抵达瑞典受到热烈欢迎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9月30日斯德哥尔摩天气非常晴朗。中国的五星红旗和瑞典的黄蓝国旗在斯旅森码头迎风飘扬。欢迎中国海军护航编队的瑞典侨学商各界人事早早地就在码头上等待迎接!

 

IMG_8498十点钟,中国海军护航编队舷号548的益阳号导弹护卫舰首先靠岸。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和瑞典驻华大使馆武官徐俊,瑞典海军少将格伦德韦克首先上前迎接!

DSC_3140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首先在欢迎仪式上致辞说:“今天是个喜庆的日子, 在国庆66周年前夕,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在圆满完成亚丁湾护航任务后首次访问瑞典,我代表使馆对他们表示热烈欢迎。

他说:今年是中瑞建交65周年,海军编队的来访是建交庆祝活动的亮点, 是两国政治互信增强,两军关系深入发展,两国人民情谊深化的真实写照。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2008年以来,中国先后开出20批海军编队,出色地完成了护航救援任务,为维护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维护世纪和平,促进共同繁荣。祝愿中国海军编队访问成功“。

IMG_8516

中国海军护航编队指挥员,东海舰队副参谋长王建勋发表讲话说:今天我非常高兴,率领中国第20批海军编队来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进行友好访问。今年是中瑞建交65周年,值此良机,中国海军舰队编队首次访问瑞典,可以说是两国海军交往史上的一件盛事,为安排好此次编队首访,瑞典海军,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各位领导,以及此次前来欢迎的各界朋友们,在前期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编队全体官兵,对大家的深情厚意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IMG_8534

他说瑞典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建交后,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富有成效,特别是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不断增多,民间交流愈发频繁。

“在此背景下,两国海军的交往不断深入,高层互访不断加强,此次我第20批海军护航编队满载着中国人民和海军的深情厚谊来到这里进行友好访问,我们将与瑞方开展高层拜会,参观军舰,文体交流等丰富而多层次的互动。我们的舰艇还将对瑞典市民开放。希望两国海军以此访为契机,通过这些面对面的密切接触,进一步增进了解与互信,中瑞两国海军的友好交流与合作在此次访问后,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他说,今天有非常好的天气,这预示着这次访问开端是非常顺利的,他也相信,在瑞典海军的精心安排下,此次访问一定能取得圆满成功。

DSC_3150

瑞典海军代表格伦德维克少将在欢迎仪式上对152护航编队表示欢迎。

“这对中国海军是历史性的日子,对瑞典海军也同样是历史性的日子。今天既是中国海军第一次来瑞典访问,也是中国的国庆节到来之际,还是中瑞建交65周年之际。”

IMG_8673

他说,中瑞都有为联合国维和任务做贡献的传统。说到此时,我们在索马里并肩作战,在印度洋保证海岸线的安全,共同打击海盗。

 

中瑞之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多年前,瑞典的商船到中国去做贸易。中国海军这次访问表明我们的关系非常重要。我在18个月前在韩国执行任务期间访问过中国,中国的文化,历史和他们要发展的决心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IMG_8594欢迎仪式结束后,人们还登船参观。随后,152号济南号导弹驱逐舰也靠着548号护卫舰停泊下来。然后,补给舰也在附近停了下来。

IMG_8579欢迎仪式也吸引了很多中外记者。其中有瑞典晚报记者林德。他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海军舰艇的访问非常重要,因为中瑞之间需要更深的互相交流。海军访问就是说“问候”的一种方式。

IMG_8599

前来迎接的瑞典侨学商界人事都表示非常震撼,非常激动,非常高兴和自豪。

IMG_8626

大老远赶来的潮州同乡会会长曾庆平说,“很激动,我们等了几十年了,终于等到了今天。中国强盛起来了。很开心,希望能维持长久。中国时代到来了。”

IMG_8632

瑞典华人餐饮协会会长吴俊博也谈了他的感想:“今天感到很自豪,我们中国军事实力增强,祖国强大,我们在国外感到很自豪。舰长正好都是浙江老乡,作为温州人,我也感到自豪,感到激动。”

IMG_8560中文老师代表岳长顺激动地说,我感到很振奋,一大早儿不到九点就来了,站在高坡上远远地眺望着,等待了一个小时,终于看到祖国的舰队过来了,很高兴,很振奋。

IMG_8649

瑞典皇家科技大学的留学生代表张弛说:我们今天大概早上8点就到了,我们很高兴来参加这次欢迎活动,因为我们自己的军舰航行了这么多个国家。航行这么远的距离,来到瑞典,我们作为在这边的留学生,也是觉得特别的开心。一个是国力的提升,还有跟这么多国家的友好相处,所以大家才能在瑞典的海面上见到中国的军舰。我觉得非常自豪。非常开心,看到很多年轻的士兵在以他们的方式报效祖国,我明年毕业,希望能回国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

IMG_8652

北欧中国可持续发展协会会长张寿廷在谈他的感受时说:很激动,也很感动。因为这是中国军舰第一次过来,亲自登上这艘军舰,确实是很激动。我一直关注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从最开始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朝鲜战争,到西沙海战,这是我第二次登上中国军舰,西沙海战时,我们的巡逻艇还很小,和那时比,现在的变化非常大。所以我也很感动。

IMG_8657

华联秘书长张世瑾说:我今天能来参加这个活动,真是非常高兴,因为我父母也是军人。所以我从小就有军人情节。尤其上了这艘军舰以后,有一种感觉,有一种回到家的感。去年年底,我到夏威夷参观了二战的美国军舰,我上去以后,没什么感觉。但今天,上到我们的军舰,我立即有家的感觉,我感觉特别自豪!尤其是第一次三艘军舰开到我们的岸边,好多人都在山顶上看,觉得特别自豪。

这是中国海军舰艇首次在远离本土执行为期4个月的远海护航行动后,直接转入环球访问任务。

这是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又一次历史性访问。编队已经跨越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走进地中海、波罗的海,还要到加勒比海,穿越苏伊士运河、基尔运河、巴拿马运河等重要国际水道,访问苏丹、埃及、丹麦、芬兰、瑞典、波兰、葡萄牙、美国、古巴、墨西哥、澳大利亚、东帝汶、印尼等国家,历时5个多月,总航程3万多海里。

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写过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如今这些幻想都已经实现。而中国海军实现这个幻想更让人感到自豪。

大部分照片由丹妮拍摄。

资料介绍:舰艇简介:

1、“济南”号导弹驱逐舰,舷号152,编队旗舰。

IMG_8668052C型,是中国海军第三代导弹驱逐舰。排水量6500吨,长156米,宽17米,高41米,乘员280人。采用柴-燃动力,最高航速30节。装备:8部海红旗-9型防空导弹系统、2部鹰击62型反舰导弹系统、1门100毫米舰炮、2门30毫米舰炮、2部324毫米鱼雷发射器,1架直9C型直升机。

2、“益阳”号导弹护卫舰,舷号548。

054A型,是中国海军主力导弹护卫舰。排水量4400吨,长135米,宽19米,高35米,乘员165人。采用柴-柴动力,最高航速27节。装备:4部海红旗-16型防空导弹系统、2部鹰击83型反舰导弹系统、1门76毫米舰炮、2门30毫米舰炮、2部324毫米鱼雷发射器、2部反潜火箭发射器,1架直9C型直升机。

 

附通知:

为庆祝中瑞建交65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52护航编队在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后,将于2015年9月30日至10月4日访问瑞典斯德哥尔摩。这是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访问瑞典。为增进中瑞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与中国海军护航编队将共同举办舰艇开放活动,欢迎各界人士参观。开放时间:10月3日1100-1700,靠泊地址:Stadsgården 160号码头。参观期间,请勿携带任何包,枪支弹药、刀具、液体,不要在舰艇内部拍照及摄像。

专访瑞典生物能协会CEO古斯塔夫.梅林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生物能协会9月16-17日在斯德哥尔摩阿兰达机场举行高级生物燃料大会,吸引了欧美几十家政府,企业和科研单位人事进行研讨和经验交流。期间,北欧绿色邮报记者陈雪霏采访了协会首席执行官梅林先生。

梅林表示,瑞典决定在2030年在交通运输领域实现零排放,因此,需要大量提高生物能源的使用。瑞典及北欧都有这个优势。目前瑞典交通部门的生物能使用已经达到12%。

他希望欧盟能够同意成员国利用税收调节来激励生物能源的使用。

斯德哥尔摩空气质量良好的经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堪称北欧最大的城市,是斯堪的纳维亚的首都,到这里来的人都能感觉到,空气质量一流,蓝天白云,让人陶醉。保持这么好的空气质量有什么秘诀吗?请看斯德哥尔摩环境卫生管理局局长舍得霍姆在9月16日在中瑞绿色经济合作大会上的介绍。(请耐心,有中文翻译辅助。)

陈雪霏拍摄

舍得霍姆说,瑞典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也是烟囱林立,空气质量非常不好。后来,他们实行了集体供暖,减少了排放。他们利用生物能,他们改进机动车的燃料,使用生物燃气,他们在2006年还实行了征收拥堵费。鼓励公共交通,自行车和绿色环保车等一系列措施。

录像是演讲的一部分。但主要内容和措施都讲了。就是说,环保车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采用公共交通。拥堵费很起作用。

陈育明大使在中瑞绿色经济合作大会上的致辞

北欧绿色邮报报道(记者陈雪霏)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16日在中瑞绿色经济合作大会上致开幕词,
他建议,中瑞双方在绿色经济领域应开展全方位合作,特别是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其中既包括技术合作,也包括政策法规、管理和培训合作。下面是大使讲话全文: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

尊敬的企业和创新部国务秘书斯滕斯特仑先生,

尊敬的瑞中贸易委员会主席拉吉奎斯特先生,

各位来宾:

非常高兴出席中国瑞典绿色经济合作大会。我谨代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热烈祝贺大会召开。中瑞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中瑞双边关系和绿色经济合作。瑞典首相勒文今年访华期间,两国领导人就加强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达成共识。为庆祝中瑞建交65周年,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和瑞典中国贸易委员会共同倡议举办中瑞绿色经济合作大会,以落实领导人共识,促进两国在绿色经济领域开展广泛深入的合作。

一、中国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力促经济发展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30多年的快速增长和繁荣,经济总量年均增长约10%,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民收入由1978年的190美元提高到2014年约7600美元。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中国转变自身发展方式内在要求。

近年来,中国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逐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绿色经济发展促进机制,即以国家战略为指导、中长期发展规划为远景目标、五年发展规划和专项规划为落实机制的整体战略与方针。

当前,中国经济的主题词是推进结构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万众创业,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首先,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调低GDP增长速度至7.0%左右,降低能源总需求的增长。其次,注重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适度调控投资规模,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新兴产业。第三,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供应量年均增长约10%。到2030年前后,非化石能源比重将达20%左右。当前,中国经济形有波动,势仍向好,缓中趋稳,稳中有难,稳中向好。中国经济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能力和韧性,基本面未变。中国不但不会成为世界经济风险之源,而且将继续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

二、中瑞绿色经济领域合作起步早,范围广,潜力大。

中瑞两国政府和商界非常重视绿色经济领域合作。瑞典国际开发署在华援助的环境技术项目带动了水处理、能源和区域供暖等领域的瑞典企业进入中国市场。2012年,中瑞签署了可持续发展合作框架文件,包括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健全环境监管体系,促进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清洁技术、可持续城市建设等的科研创新合作。2014年5月,中国银行与瑞典出口信贷公司签署了总额为1亿美元的《环保创新出口融资总协议》,专为中瑞绿色环保项目提供融资。中瑞经贸联委会节能环保工作组正就在中国创建中瑞生态园进行积极磋商。2014年11月,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与瑞中贸易委员会签署了共同建设中瑞绿色产业合作平台的行动计划,以推动中瑞政、商、学、研各界共同参与绿色产业合作。

近年来,双方围绕低碳、环保、节能系统解决方案及生态城规划与建设开展了广泛交流与合作,成为近年中瑞经济合作新的增长点。

根据瑞典贸易投资委员会报告,目前约有50家瑞典在华企业涉足环境技术和能源,包括空气污染治理、水处理、区域供热和制冷、节能建筑、可持续交通、可再生能源、垃圾处理等。越来越多的瑞典环境技术企业在开展对华合作。中国重视引进瑞绿色领域的先进经验、技术和系统解决方案。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赴瑞投资瑞环境技术和新能源企业,一些中国风电企业已在瑞投资承包风电项目工程或提供风机设备。中瑞双方近年来还签署了一系列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城市合作协议,在唐山、无锡、南京、沈阳、重庆、武汉、天津、济南等地就生态城项目开展合作。

从发展看,中瑞绿色经济合作增长潜力巨大。中国“十二五”期间,在环保领域的社会投入将超过5万亿元。根据国务院2013年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未来五年大气污染防治总体投资将达1.7万亿元,拉动GDP增长2.5万亿元。十年来中国环保产业发展年均增长20%,环境服务业年均增加28%,资源回收利用年均增长14%。预计到今年底中国节能、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三个产业产值将超过4.5万亿,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三、加强中瑞绿色经济合作的几点建议

(一)中瑞双方在绿色经济领域应开展全方位合作,特别是在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新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其中既包括技术合作,也包括政策法规、管理和培训合作。

(二)中瑞企业应通过加强交流和合作,把中国的市场、资金、平台优势和瑞典的技术、经验优势充分结合起来,在绿色经济领域实现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多形式的务实合作。由于两国国情不同,合作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避免“水土不服”。

(三)双方要携手努力在今年6月中欧领导人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基础上,推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达成有雄心和约束力的协议,共同推进绿色发展,倡导低碳生活方式,重视节能环保技术分享,为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不懈努力。

(转载自中国驻瑞典大使馆网站)

AGA第一座液氢加气站在斯德哥尔摩阿兰达机场揭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全球液氢领先的林德集团成员AGA有限公司北欧地区总经理布.杜尔沃尔德17日在斯德哥尔摩阿兰达机场为其在瑞典设立的第一家液氢加气站揭幕剪彩。

DSC_2459

DSC_2466

“该加气站的液氢是在三德韦克用风电生产的。通过风电把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这是很好的绿色循环。” 杜尔沃尔德说。

他说,他们打算在今后四五年间全球氢气加气站将达到1000多家。

林德集团是德国的一家全球领先的气体和工程相结合的集团公司。在中国宁波有分公司。但其业务主要是利用液氮进行水产保鲜。

 

DSC_2534 DSC_2533

 

同时参加揭幕仪式的有韩国的现代汽车和日本的丰田汽车。二者都在瑞典和北欧有销售业务。现代汽车在瑞典汽车市场占比为4%。

DSC_2499现代汽车副总裁克里斯蒂安.努尔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液氢加气站真是太好了,只通过一点水就可以产生氢气,这样可以实现汽车零排放。现代汽车已经完全可以使用这样的燃料,马上下订单,三个月就可以交货。

DSC_2515DSC_2518

丰田汽车北欧总裁萨维尔.黑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心情非常激动因为他已经在丰田工作19年了,从一开始非常简单的小车型,发展到今天的米莱品牌,他真是感觉非常激动。尤其是现在能够使用氢气来当燃料,可以百分之百地实现清洁,实现零排放。这真是大好事一桩。他很高兴与AGA合作。

DSC_2530DSC_2510

DSC_2498

尽管这是德韩日三国公司的合作,但是业务是在瑞典的地盘上展开的。他们都对汽车的节能减排感兴趣,因此,很自然地走到了一起。而瑞典也是一个在节能减排绿色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AGA的Hydragen加气站就设立在阿兰达机场的生物燃气加气站里。因此,是多边合作共赢的结果。

(采访照片由丹妮拍摄)

瑞典呼吁欧盟同意各国通过税收鼓励使用生物能源

北欧绿色邮报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国际生物能协会Svebio会长,CEO古斯塔夫梅林16日呼吁欧盟统一支持各国通过税收鼓励使用生物能源。

他说,瑞典前几天实行了通过税收调节鼓励使用生物能的政策效果很好。他是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番话的。

他说,为期两天的高级生物燃料大会在飞机场召开本身就是想向大家展示,生物能的质量很好,飞机上都可以使用混合能源了。本次大会主要讨论上到飞机,下到陆地和海上轮船等交通工具如何实现2030年实现交通0排放,或者说不使用任何化石燃料的远景目标做贡献。

梅林说,瑞典目前在交通方面已经实现了12%的生物能,这是过去五年来取得的成绩。

会上,英国,美国,芬兰和瑞典,以及欧盟的代表都介绍了各自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瑞典正在试验电气化公路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NCC道路建设公司旗下的电气化公路公司(Elways)目前正在进行电气化公路充电试验。

DSC_2348

DSC_2345    DSC_2339 Elways负责人介绍说,此前人们有很多设想,最有名的就是在空中建立轨道让后让轿车在6米高的轨道上行走。计算下来,成本太高。而他所发明的公路上的微型双轨主要是用来充电的。

DSC_2354这位负责人说,对于电动车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电池的电力不足。充一次电只能跑最多不到100 公里。如果是大卡车,需要的电池更多,更重。很不方便。那么他发明的电动轨道是两个一厘米宽的两个槽,电动车可以通过走这个轨道的过程来充电。这样,跑上一段时间,就可以把电充满了。

这位负责人说,他们设想电动轨道要建在高速公路上,这样会更安全。针对冬季的下雪,夏天的下雨问题,他们一年四季已经试验3年了,在任何天气情况下都试验过了,没有问题。目前他们只建了150米长的充电轨道。

这样的建筑成本不及空中轨道的五分之一或六分之一。因此,容易让人接受。根据目前的进口能源花费,两年就能收回成本。同时,他们在和瑞典的邮政部门合作,希望将来邮政用车都用这种充电轨道。

与其说是电气化公路,其实也可以说是一个可以在上面运行的充电桩。发明人说,有了这样的轨道,其实汽车改造是很简单的事情。

 

DSC_2351

DSC_2350预计,再有两三年,这个试验就会有结果是否上马。目前,这是瑞典有关方面认为实现可持续交通的一个可行性项目,因此,一直在给予资助进行试验。参与的有11家公司,企业,皇家科技学院,瑞典道路交通管理局,阿兰达机场和斯德哥尔摩市。

记者是在参加瑞典生物能源协会组织的高级生物能源大会期间进行上述采访的。

另外,此前,记者还走访了一个生产铺路用的沥青混凝土材料。他们说,他们的生产过程非常节能,因为他们利用回收的原料来生产,也生产低温沥青,只有18度。

 

北欧生命科学日圆满结束三公司获得“北欧之星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为期两天的2015北欧生命科学日大会10日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海滨会议中心落下帷幕。

IMG_0465 大会组织主席Jonas Ekstrand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记者采访时说,北欧生命科学日堪称北欧地区生命科学领域合作的最大事件,这从逐年增加的参会人数和公司数就可以看出来。

2013年有650名代表,2014年有890名,而今年是第三年,人数更多。Ekstrand表示,北欧生命科学日就是为政府,科研单位,临床实验室和生产厂家提供发展合作机会。代表们不仅都来自北欧,也有西欧和美国的公司,而且今年还增加了波罗的海地区的公司,意在试探是否可以把那里当作药品生产基地。

今年会议的特点是更注重实效,在一楼整个会议室都改成了两人或四人间的小会议室,供参会者面对面找对象。

一位瑞典参会者雅克塞尔松是生物制药方面的工程师。他在两天中就找了7,8个同行对象进行交谈。大会期间主要是各个公司的介绍,产品介绍,技术展示。例如,在大厅里第一个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超级精尖的净化器,可以用于医药生产也可以用于净化水。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也设立了展台。

IMG_0478会议特意召集国际投资者,风投研讨会和辩论会。大会对药品的发展趋势,咨询和试验,理疗,医疗保健等各个领域的人才都有。会议设立网络约会平台,大家可以互相联系。

在北欧之星奖颁奖会上,尼尔斯总结说,在医药领域的商机很多,但是最大的瓶颈还是缺乏交流。因此,这种会议非常重要。

IMG_0485

AMRA, 一家高级核磁共振检测技术公司,BerGenBio, 一家癌症新药试验公司和Nexstim预防中风的药物公司获得北欧之星奖。

他们认为未来的发展还是需要政府和投资者继续投资研发,因为投资研发研究生命技术本身就是对疾病的预防,这种投资是最划算的。

IMG_0492

2016年生命科学日将于9月13-15日举行。

 

 

 

 

瑞典查尔姆斯大学科研人员发现纳米粒子可以单个看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哥德堡的查尔姆斯大学科研人员7日网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发现纳米粒子可以一次一个地单个看。他们认为这样的结果对于未来研发新材料会有帮助。

ImageProxy据大学副教授克里斯托弗.朗哈梅尔和他的团队发来的消息,他们发现原来人们以为纳米粒子都是一样的结构,但事实上,他们的成分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相信,这个结果可能会对未来研发新材料有很大益处。

英文链接:

Nanoparticles – small but unique

瑞典侨界与北京市低碳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培训团举行座谈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9月3日下午,瑞典侨界与正在瑞典进行低碳经济培训的北京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培训班代表团举行座谈会。

thumb_IMG_0331_1024

瑞典华人总会副会长伍王令说,9月3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也是个大喜的日子,因为中国北京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本来执行会长叶沛群计划参加座谈会,但因出席北京的阅兵式而未能参加。他对北京低碳经济培训团的到来表示欢迎。

thumb_IMG_0327_1024

总会秘书长唐兵说,本次座谈会也是受北京市侨办的委托,他向代表团成员介绍了瑞典侨界的情况。

他说,瑞典华侨从1930年代就有,但是,只是到了1980年代才开始多起来,目前据不完全统计,瑞典华侨华人有三万人左右。2009年瑞典侨社雨后春笋般地成立起来。瑞典华人总会是瑞典成立的第一个全国性的华人组织,是会员制协会,经费来源来自瑞典政府,会员会费和一部分捐款。近年来举行了很多活动,例如2013年的中国节,2014年的有瑞典乒坛常青树老瓦当评委的乒乓球赛,接待国内团体等等。

thumb_IMG_0328_1024

座谈会期间,国务院侨办专家委员会委员,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严晋跃教授也就新能源等问题进行了演讲,他认为中瑞合作要考虑技术适合性,市场需求,资本投资和人才问题。他的课题也包括热点冷联系统等。

thumb_IMG_0326_1024

北京低碳经济代表团团长,北京市怀柔区常卫区长介绍说,这次瑞典之行是由北京市委组织部牵头组织的低碳经济海外培训第一期,总共19人。主要目的是结合中央的京津冀大开发战略,推动北京及周边地区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他们当中有来自政府的包括环保局,农委的,有新闻媒体的,有法院搞知识产权法的,有密云房山等郊县的一把手,涉及各个方面,政府,企业,专业人士一起接受培训。本次培训是在瑞典驻华大使馆的积极支持下,由瑞典环境学院组织安排的瑞典各项低碳环保,节能减排政策与措施方面的培训。

“培训安排得很周到,深入,内容涉及规划建设,老城改造,节能减排,新能源等,有讲解也有考察,期间在瑞典环境学院学习了瑞典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经济增长和节能减排的循环经济政策,低排放,低污染的政策等,也对瑞典的污水处理厂,交通局,环保局和皇家海港新城,哈马碧滨海新城进行了实地考察。我们还访问了第三大城市马尔默,了解了那里的环保低碳政策和措施。安排非常紧凑。北京市也希望能加强同瑞典华人华侨的联系,希望华人华侨北上北京,尤其是和北京的区县加强合作,落实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实体经济早日转型。” 常卫团长说。

与瑞典侨界座谈是历时两周的培训课程的收尾部分。

参加培训的北京市密云县县长王海臣对记者说,这是他第一次来瑞典,感觉很不错,本次培训也学到了不少东西。同时,密云是绿色国际休闲之都,希望能加强联系。

北京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的高级经济师郑拴虎表示,通过学习感受到北京应该进一步加强环保意识,例如垃圾分类要有始有终,从源头开始分类,但后期也要保持好把各类垃圾放到该放的地方。

参加座谈会的还有北京平谷区副区长姚忠阳,延庆县委常委吕贵富,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朱柏成, 市农委副主任李成贵,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姚辉,市国土资源局总规划师的丁晓,北京公园管理中心的王忠海,市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副院长焦向东,北控的党委常委史红民,北京能源集团副总经理孟文涛和京华时报社长左亦等。

出席座谈会的瑞典侨界人士还包括华人总会名誉会长白亨利,副会长周斌,瑞典青田同乡会副秘书长徐力,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陈雪霏,北欧中华文化协会会长程鑫和川渝协会会长何勇等。

晚上,担任过五任参赞的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浦正东先生也会见了北京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培训班代表团。

正是由于这个特殊的日子,代表团成员也坦然,在北京进行大阅兵的同时,他们虽然身在瑞典,也居然捧着手机在凌晨三点开始随着北京的节奏,起立时跟着起立,穿越时空般地观看了世界历史上史无前例的阅兵仪式。

本文图片由徐力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