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为了庆中秋,有各种花样的活动,包括3D打印月饼,人造月亮和大型庆祝活动,请欣赏图片:
来源:新华图片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值此中秋佳节之际,昆曲《牡丹亭》欧洲版18日(周日)在斯德哥尔摩演出,受到热烈欢迎。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和夫人白晓梅参赞和在场的近400名观众共赏中国传统戏剧,尽享经典曲目的精美至极。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和夫人白晓梅参赞与演员合影。陈雪霏拍摄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舞台艺术,京剧和中国其它地方剧种都是从昆曲的原型发展而来。昆曲始创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年的历史,今天表演的昆曲,在很大程度上完整保留了原始形态的词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将昆曲列为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改版《牡丹亭》仿佛是西方版的《人鬼情未了》。中国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季龚隐雷饰演正旦小姐杜丽娘,国家一级演员,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钱振荣饰演小生秀才柳梦梅。国家二级演员丛海燕,瑞典昆曲演员郝景霞博士扮演丫鬟春香。
丛海燕和龚隐雷饰演丫鬟春香和小姐杜丽娘。陈雪霏拍摄
牡丹亭是昆曲著名传统剧目之一,也是中国戏剧史,文化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牡丹亭》创作于1598年,作者汤显祖是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中国剧作家。昆曲堪称百戏之母,连京剧也是在昆曲基础上演绎而来的。
《牡丹亭》讲了一个浪漫主义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女主人公,高官之女杜丽娘,不接受封建包办婚姻,追求个人解放,与书生秀才柳梦梅梦中相逢相爱,为爱而死,又为爱而复生,凄凄切切,一往情深,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次演出的是根据江苏省昆剧院经典牡丹亭演出版本改编的欧洲版,情节完整,反应了主人公生死之恋的主题。在长度和内容上适合在国外演出,全部道白和唱辞均翻译成英文,在台上用大屏幕与台上同步播放,其他穿插情节用幻灯,录像,旁白等方式进行,给观众完美的观感和享受。
昆曲剧目丰富,演出形式,演员分类都很完全,包含了唱,对白,舞蹈,武术等很多表演艺术。昆曲音乐优美婉转,曲目众多,唱辞优雅古朴,含义深邃,昆曲对演员表演水平要求很高,讲究一唱三叹,载歌载舞,给观众带来极高的艺术享受。例如,本次演出,龚隐雷演的叫正旦,表演含蓄细腻,钱振荣演的是小生,嗓音高亢,唱念表演均潇洒自如,有行云流水之风。
郝景霞和龚隐雷分别饰演丫鬟春香和小姐杜丽娘。陈雪霏拍摄。
瑞典华人菁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她是京剧爱好者,感觉这个改版的《牡丹亭》很适合外国观众,剧情有所缩短,情节更加明朗,更容易接受。她在瑞典呆了八年,也是第一次观看昆曲演出。
龚隐雷和钱振荣分别饰演死而复活的小姐杜丽娘和秀才柳梦梅。陈雪霏拍摄。
对于瑞典华人来说,能在斯德哥尔摩看到这么地道的昆曲,也是享受,可以说满足了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渴望。
瑞典观众米凯拉.欣德布鲁姆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采访时说,“我太喜欢演出了,我觉得它非常美。虽然我不太懂得剧情,但是,我有中国朋友为我解说,这是我们第二次来观看此类演出。”
她说,就像一开始介绍的,昆曲就是要人们耐心地听耐心地看,在这种缓慢细腻的情节中,人们可以得到很大的艺术享受。
从左到右:窦春祥,郝景霞,白晓梅,龚隐雷,陈育明,钱振荣,徐晓君。陈雪霏拍摄。
国家一级演员钱振荣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他第一次来瑞典演出,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能把祖国的文化精髓带到瑞典来让瑞典的华人和瑞典人一起欣赏,感到非常高兴。此前,他们也去过英国,德国,日本和韩国演出。
本次演出由中瑞教育科学文化交流协会,北京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事业部主办,中国驻瑞典使馆教育处和北欧时报协办。
中国驻瑞典使馆教育参赞窦春祥等近400人观看了演出。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杭州西湖在G20在此召开之际显得更加美丽。
西湖留别 杭州回舫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 题磻溪垂钓图 重别西湖 |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因美丽的西湖而名扬天下。最近,杭州,又因为G20峰会而备受世界瞩目。那就让我们欣赏一下杭州的魅力吧!
杭州夜景如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
静静湖水藏诗意,令人油然叹观止。
霓虹倒影水中生,小桥流水映水中。
西湖美景君须记,魅力杭州会议城!
杭州建筑十分美,古今中外集一身。
塔式结构显文明,霓虹灯下更佳美。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日依山尽,西湖入海流。
玉琼亭榭间,更上一层楼。
西湖夜色实在美,霓虹灯似烈火烧。
银装素裹树妖娆,杭州美景让人骄。
西湖边上灯妖娆,背后高楼很高傲。
烟雾缭绕似雾霾,原来雾绕很正常。
西湖边,老太走,一个红袋不离手。
步伐轻盈显健康,西湖就是健身楼。
杭州人,很环保。能走便走不骑车。
能骑车时不开车,保护环境人人责。
图片来源:新华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嘉兴-中国名家书画展8月6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隆重开幕,画展将持续一周到8月10日结束。
吴篷画作 陈雪霏拍摄
‘本次画展是嘉兴-中国名家书画国际交流活动-北欧行的第一站,由嘉兴市文化产业协会,嘉兴市秀洲区文化产业协会和中国书画长三角交流中心主办,嘉兴四月天文苑承办。
参加展出的名家作品有当代著名书画家,美术理论家和书画教育家吴篷的作品, 嘉兴市秀洲区美术家协会主席陈治良的作品。缪惠新,江兰,赵芳和张岭带着作品出席了开幕式。
代表团团长,四月天文苑社长王毓芳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采访时说,本次展览带来了40多幅书画作品,都是出生于嘉兴或与嘉兴有关的名画家和书法家。
“吴篷老师是著名国画家,嘉兴人,他的画主要以笔墨建长,是中国最传统的书画元素,另外一位是年轻画家陈志良,他主要是大写意的花鸟画。缪惠新和江兰都是嘉兴人。”王毓芳介绍说。
代表团成员之一张岭说,国内各行各业都有书画协会。她属于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会员也是山东金融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曾经师从吴篷老师。
她的书法楷书工整俊秀,草书雄浑有力,给人印象深刻。
代表团的画家赵芳是苏州姑苏区中艺书画院院长。她说,她所在的书画院坐落在苏州古城区,是吴门派书画院有30多年的历史,希望开拓和传承吴门派文化,希望能通过展览,把吴门派文化传播出来。
书画展很受欢迎,华人华侨和瑞典书画爱好者近百人参加了开幕式。其中包括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陈雪霏,中瑞生命科学协会会长于江,上海人联谊会会长胡力夫等多个华人社团会长,成员和瑞典朋友。
画家赵芳现场作画吸引小朋友认真观摩。 陈雪霏拍摄
书法家张岭为中瑞生命科学协会题字。 陈雪霏拍摄
开幕式期间,王毓芳社长向大家进行了中国书画的讲解,同时有中文和瑞典文的互动翻译,还有张领和赵芳老师的现场书画表演。吸引了很多大人和孩子。
部分参观者与各位画家和书法家合影留念。 陈雪霏拍摄。
画展地址:Hornsgatan 36, Stockholm. 地铁Slussen站下车。
展出时间:8月6-10日。
北欧绿色邮报网独家专访(记者陈雪霏)——2016年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夏天是属于华人的夏天。从6月28日开始,一直到8月20日,整个暑假,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眼中的瑞典国宝级雕塑园《米勒斯花园的四季》在音乐艺术的殿堂,每年颁发诺贝尔奖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展出。这对于华人来说是一种骄傲。李亚男为什么要拍摄米勒斯花园?为什么他的摄影与众不同?这批照片为什么直抵如此圣殿?带着这些问题,本网记者在家中专访了李亚男。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诺贝尔颁奖殿堂前的米勒斯群雕塑。李亚男拍摄。
有《米勒斯花园的四季》展览巨幅海报的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夜景。 李亚男拍摄
“能够在这里做夏展在瑞典艺术界是个很高的荣誉。就是整个音乐厅的两个夏展之一,一个就是它每年在全瑞典选一个艺术家的夏展,另一个是作为诺贝尔奖颁奖地的诺贝尔主题的常年展。”李亚男说。
提起李亚男,一连串头衔令人惊叹, 哈苏(相机)大使,瑞典皇后御用摄影师,曾经掌镜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现任斯德哥尔摩省政府官方摄影师……数年前曾经以一本“ 未知之美-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囊括众多瑞典图书界,摄影界大奖。华盛顿,布鲁塞尔,斯德哥尔摩的许多极具重量级的地方都曾举办过他的个展。他曾经拍摄过瑞典国王,皇后,胡锦涛,习近平,温家宝,他为瑞典国宝级诗人,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托马斯. 特朗斯特罗姆拍摄的肖像被选入瑞典今天中学教材的封面。在瑞典摄影界,一个中国人,手里拿着哈苏相机,成为瑞典炙手可热的几个顶级摄影师之一。
这个多年做为诺贝尔颁奖,诺贝尔晚宴指定摄影师的人,现在把自己的作品摆在了诺贝尔颁奖大厅了,而且,不是一两天,而是整个夏天。全瑞典人和世界各地的游客都可以欣赏到他的作品。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夏展每年秋季筛选,次年三月份同音乐厅年度规划同时盛大发布,今年夏展从6月28日开始到8月20日每天11:00-17:00对公众开放,人们可以尽情享受一个充满激情的华人摄影师以东西方文化碰撞的视角历时三年拍摄出来的米勒斯花园。预计有7万观众莅临。
左:音乐厅项目经理卡丽娜.斯万松,中:李亚男,右二:乌妮塔.瓦斯在《米勒斯花园的四季》夏展发布会上。2016-06-28 陈雪霏拍摄
“大概三年前吧,米勒斯花园的人找到我,他们说我们一直关注你的东西,你有没有兴趣拍米勒斯花园?他们给了我一把钥匙,一个单独的院子,可以随时住在米勒斯花园里。然后,整个米勒斯花园就是我的了。我就这样断断续续地,一但有时间,我就到米勒斯转一圈儿。然后,就拍了一大批东西。 这些东西流到了音乐厅。音乐厅就来找我,找米勒斯雕塑园,说希望办一个这样的大展。今年,瓜熟蒂落,一个展览,一本画册,同时推出。”李亚男介绍说。
6月30日新书《米勒斯的家园和艺术》在米勒斯花园发布,李亚男介绍新书发布的背景。 陈雪霏拍摄
这次展览总共有50多幅照片。同时发行的大型画册《米勒斯的家园和艺术》收集200多张照片。八年磨一剑,这是继2008年李亚男出版的摄影作品《未知之美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之后的又一重磅作品。那本关于市政厅的书,至今仍然作为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的官方礼物。
《未知之美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 李亚男拍摄
李亚男曾在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作为官方摄影师工作了四年。后来,他又到省政府工作了。他现在也在为瑞典皇后做皇家摄影师。同时也在主持许多题材项目的拍摄。
“这是一本很重头的书, 书的序言是 由Cranbrook Art 博物馆馆长亲自主笔,全书近两百张照片,是近年来瑞典艺术界非常重头的出版物。
中国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浦正东和米勒斯博物馆馆长乌妮塔.瓦斯在新书发布会上。 陈雪霏拍摄
“ 他的摄影作品让人感受到东方书法的气势与平衡,哪怕是在众多的作品中,我们也能一下子被他的作品所吸引。神秘,磅礴,细腻。都能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 米勒斯博物馆馆长乌尼塔.瓦斯在新书发布会上这样描述李亚男的作品。
冬天雪中的米勒斯雕塑。李亚男摄影
“有人说我重新定义了瑞典的建筑摄影,我的照片不同于很多其他摄影作品。我认为摄影不应该单纯是写实的,记录的,而是写情绪的。有点儿象中国文人在景中的那种感受。在这个景致中,我明显地感受到一种黑暗中的凄凉。或许我突然感受到了米勒斯临终前的挣扎……摄影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体会被摄体,体会和被摄体的感受,捕捉那感受,然后表现,然后感染。
确实,李亚男的摄影给人的感觉就是你身临其境,你能感受到他的感受,他的情绪,他对雕塑大师的敬仰,是他的作品把你带入他所在的那个场景。
“这园子,米勒斯倾注了他毕生的心血,他在这里成就,远渡20年,迟暮而归。与爱妻终老,埋葬在这里。静下来,你能感受到好象他依然在这里挥刀创造他的精灵,听到精灵们的呼唤……我是用了很长时间才决定拍摄这园子的,能掌镜拍摄这里既是莫大的荣幸,又是非常艰巨的。米勒斯是罗丹的助手和朋友,园子是他的家,是他的工作室,他的展室,是他灵魂所在的地方。拍摄米勒斯的摄影师不计其数,从中披荆斩棘,很艰难。这个地方30年代就成了博物馆了。1955年他去世,很多摄影师来拍过。留下精彩无数。拍这里,如同当年拍市政厅一样,市政厅也快一百年了,也同样有无数人来拍过。当时,我拍市政厅的时候,压力非常大。 我找了所有能找到的资料,看完之后,把那些资料一合,绝对不能这么干!干完你就是那百年当中的某一个”。李亚男觉得他必须另辟蹊径,才能与众不同。
李亚男就是这样,从凌晨到黄昏,从雪花飘飘的冬天到色彩斑澜的秋天,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每一个季节,每一天的每一时刻,他都曾在这个园子里经历过,有时就为等待一抹阳光。有时即使是下雨或下雪,他也用他的镜头描述了雨中的心情,或者是雪中的寂静。
“雕塑是从360度来看的,每一个角度都是有情感的。但是,米勒斯真正想表现什么?他为什么要摆在这个位置,因为这是他自己设计的园子,这是我要努力去体会的。在长时间的观察,在不同的氛围里,不同的颜色里,不同的天气里,不同的角度,还有很多,在这种沟通和交流当中,他想表现的,我想表现的,这两个灵魂必须碰撞在一起。这是这本书的灵魂。” 李亚男说。
“在拍摄中,逐渐的,我体味到了一种力量在推行,他刀下的精灵们几乎争相的自由地展示着自己,有一种力量在引导着,一步一景。冥冥中,来自东方文化背景的我,突然间与这园子浑然交融了。”
“我在这里感受到一种气势。像中国书法一样的气势。整本书下来,或者说这批照片做了一个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的尝试。我作为一个来自于北京的摄影师,到这里又受到了西方的教育和文化感染,用镜头来阐释瑞典的这位国宝级的艺术家,来到他的家里跟他交流。这本书将来或许会成为一本历史性的书。因为很少有这样非常风格明显的,甚至是纯粹的用中国的东方视角去阐释一个西方艺术家的作品。”李亚男说。
通常人们不会在雨天或者阴天去拍照。许多人都喜欢拍亮丽的晴朗的天气。而他却在每一种时间段,每一种天气里都曾经站在这里与园子的主人默默地交流。这也是他的独特所在。
“这个园子经过这本书之后,会给你一种感受,园子活了。因为它在讲述园子主人的心情,阴晴,圆缺……”他说。
“真正的艺术品就是被磨练出来的。它需要很长时间的沉淀。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对于任何东西的观察,你可以停留在很短时间,给一个结论,你也可以很长时间对其观察之后,体会到它对你的意义,然后加以阐释,会有更深的含义。”
“我被哈苏赞助以后,我有几十万的相机可以用,但器材只是器材。把器材交给我的人说,在我眼里,这是机械,电子的产品,只有通过你的眼睛,他才是艺术品,谢谢!现在摄影已经不是一部分人的特权了,手机拿出来,同样是能拍照片的。所以技术,器材不是好照片的关键,问题是用心,情感,你自己感动了,这最重要,把活生生的世界凝固到那张照片的一刻,这种创作,是很残酷的,很多取舍,取舍的过程就是主观的创作。”
就像市政厅一样,很多人拍,但是,出来的只有一本书。李亚男一直很低调。他认为很多积淀都需要时间,需要耐心的。尤其是拍摄建筑雕塑艺术,都是再创作的过程。
他说:“摄影本身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出好片子。摄影很神奇,它简单,它记录。 记录的是瞬间的,而那一瞬间,又是可以同时容纳很多的,又因为它是瞬间的,所以要求很多东西同时发生,同时碰撞,因为它是瞬间的,所以总有这样那样的遗憾。天气条件,光线条件,甚至拍摄者的心情……若照片能同时看到拍摄者和被摄体同时的心情,那就是一幅难得的照片。
他说,这本书的内容就象听贝多芬的音乐乐章一样。有色彩层次对比,从宁静到恢宏,从烦躁到宁静,能听出乐章来,看出乐章来,季节反差,宁静,不同的心情,大提琴,小姑娘都有她自己的节奏。
斯德哥尔摩音乐厅的展览也是根据这样的想象进行的。一进音乐厅的门,人们就可以看到艺术家们在演奏贝多芬的乐章,或者是其他古典音乐,然后,走上台阶,就可以领略这个迷你的米勒斯雕塑花园。
“这是米勒斯的雕塑,这是我对他的阐述。如果说这是前三分之一的话,后面就要有更多的故事。这几个女孩子在阴影里,但后面是火焰,这个部分都是等出来的。你作为摄影师跟环境要有交流。雕塑讲的是瞬间的故事,又是三维立体的,每个角度都会有变化,摄影是平面二维的,这种凝固的提炼是需要仔细观察的,雕塑与其所处的环境会把故事情节再次阐述。所以每一次提炼它,讲述它的情节会是不一样的。”李亚男说。
笼子里的燕子其实是自由的。 李亚男拍摄
这光和这色彩让这照片与众不同。 李亚男拍摄
“这只鸟不是在笼子里的,这只鸟是自由的,但是光和影却展示了一切都是在规定好的范围内了。这是一个栅栏门。这是出口。艺术家摄影师首先看到的是影子,是光。他想尽各种办法用光和影子表现出来。”这就是李亚男对米勒斯作品的再次思考。
影子与色彩 李亚男拍摄
初生婴儿般的肥绿 李亚男摄影
“这本书就像贝多芬的曲子一样,有一种力量在滚着往下走。这里有19世纪的田园油画般的宁静,这里有油嫩的初夏,经过漫长黑暗的冬天,积蓄了生命的绿刹那间喷薄而出,那种绿,带着初生婴儿般的肥,有灿烂炸眼的秋,那种几近嘶喊的的色彩。有史诗般沉重的冬天,漫长。园子的四季,是整个米勒斯的人生,宛若他真爱的贝多芬乐章的再现。我紧跟着,生怕错掉了哪个音符”。
李亚男说到这里,充满激动,充满深情。顿了顿神,他继续说:
“ 而发现这些,感受这些,再用镜头去表现出来,是需要经历的。比如说,在宫中耳濡目染的,童年在农村的艰苦,在北京都市里的浮躁。这些经历都会影响你的作品。园子是诗意的,是烦躁的,是美到让人窒息的。而你,镜头后的你被你自身的修养和经历驱使着……”
天使 李亚男拍摄
“初春的朝气,严冬的凄凉。墨分五彩,从黑灰到流白。每一张照片都在以它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这些角落,这些光,这是很多人都会错过的。午夜,就在那儿等,一直等到月亮升到合适的位置。”李亚男说,“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如果是艺术家,真要穿烂一千双鞋才行。”
记者:感觉你特别老成,特别执着,没有浮躁。怎么培养出来的这种执着精神?
李亚男:做摄影的人,最起码的修养,就是不能浮躁。你一浮躁,你就出去了,你如果跟诺贝尔晚宴的情绪走,你一张照片也出不来。很简单,你必须冷静,但是,一定要在幕后抓住瞬间,你要非常冷静。你如果浮躁,一下子,你就出去了。
“诺贝尔晚宴也是一个乐章,如果你浮躁了,你就出去了。你要很冷静的随着那乐章进出。 你舞在其中,同时也是指挥者。既要激情,也要在喧噪里听到针的声音。否则,你什么也拍不到,看的只是热闹。
米勒斯花园也是一样。当你进入状态时,啊,很美,这时候,你要退一步,哪儿美,你这个美讲给别人听的时候,一定要退一步,这个美是哪儿美,是光线美,瑞典这个国家半年没见过太阳,突然见到太阳,是那种舒畅,那种挣扎,那么怎么表现它,有很多细节,就象那种婴儿肥绿,只有经历了半年黑暗的人才能体会到那种肥绿,那种美。美从哪儿来?你自己的感受。什么东西在这个地方最打动人?要找到那个地方。”李亚男一口气倒出了他的经验之谈,句句中的。
夕阳与倒影 李亚男拍摄
“构图是技术范畴的,关键在思想。你的想法,每个线索阐述成你的东西,需要长时间的训练。 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来说,最重要的是他自己在创作的时候,我在园子里面,我在诺贝尔晚宴的时候,你看到我紧张工作的时候,我在寻找我的目标的时候,那时才是我最欢愉的时候。”那些都是他默默无闻的,一丝不苟的工作身影。
“你必须跳出来。你怎么跳出来,你的优势在哪儿?一个是自身的文化修养,一个是你的文化积淀。去看宋人山水。去看所有你能看到的东西,都是养分。山岩壁画,到乔布斯。研究苏州园林结构,层次,看苏州园林,去拍市政厅,好像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但这之间是修养”。这就是李亚男的思考。
光,影,墨与雕塑艺术 李亚男拍摄 夜间的米勒斯花园 李亚男拍摄
“将来一定有人比我拍得更好。再过10年,我拍的比我现在拍的更好。但是这就是艺术家的遗憾, 但现在,我要做到最好。”
身在异乡,很难跻身主流社会,是许多华人的感受。尤其从事艺术, 更是要经过非常艰难的挣扎。能站得住脚的,获得承认的,是不断的寻找,融合,锤炼,痛苦。但依然有坚持的结果。
记者:瑞典,于你很特别吗?你对未来如何期待?
李亚男: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影视制作的时候看到伯格曼的电影,被震撼了,这是怎样的土地造就这样的电影哲学,学摄影的时候,当我捧起哈苏相机的时候,再次被那遥远的地方所吸引。哈苏那特殊的画幅,优雅,严肃,几近幽灵抠门般的快门声音…… 十几年前来到这里,一直用这种探究的心里去观察这里,在这里生活。弹丸之国,工业界无数的巨人,区区几百万人口啊!艺术界,甚至医学界。瑞典这个名字都是不能不让人仰视的。
李亚男1999年来瑞典,就读于瑞典北部著名的于默奥大学。
“我初来的时候,经历过所有那时代留学生的磨难,但各种经历都会给我许多的后来的灵感。潜移默化的一直影响着我, 所以我会珍惜我走的每一步,因为每一步,都会影响你的未来。甚至很多时候你会彷徨。” 李亚男说。
“关于未来,我不揣测未来,眼下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我目前有几个已经在做的项目,都是很重磅级的,需要一步一步的走。我很充实,但同时压力也非常大。因为每一个项目,都是一次挑战。要么,你是那百年中的某一个,要么,你是那唯一的一个。每一个唯一都是挣扎着站起来的。”李亚男最后说。
李亚男今年43岁,妻子卡特琳,他们有两个女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摄影作品《米勒斯的家园与艺术》一书30日在米勒斯雕塑花园正式发布。
李亚男在新书发布会上。 陈雪霏拍摄
图中:中国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浦正东,图右:乌妮塔.瓦斯。陈雪霏拍摄
李亚男摄影
米勒斯花园馆长乌妮塔.瓦斯首先介绍了新书发布的背景。她说,大约三年前,她见到李亚男,希望他能以不同于瑞典人的视角深度拍摄米勒斯花园。
她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专访时说,她看过李亚男以前的作品,他们想有个全新的角度,所以让李亚男来拍摄米勒斯雕塑园。
李亚男摄影
李亚男在2008年曾经以《未知之美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画册而在业内得到普遍承认。
瓦斯说他们此前并没有讨论该怎么样拍,而是告诉李亚男,你自己随便拍,什么时候都可以来,你有钥匙,你也可以住在这里。
李亚男摄影
就这样经过三年的努力,200多张照片收集在这本厚厚的书里。
李亚男介绍新书《米勒斯的家园与艺术》。陈雪霏拍摄
李亚男向来宾介绍了成书的过程,以及他自己的背景。李亚男是1999年来到瑞典的,此前是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学电影,他仰慕瑞典著名大导演伯格曼。但很快又喜欢上了平面的哈苏相机。
他曾经当过一名很好的厨师,但是他更希望成为很高级的摄影师。因此,来到了瑞典。
李亚男先在北部的于默奥大学学习摄影,然后,在哥德堡边学习边工作一段时间。之后来到斯德哥尔摩,在市政厅工作。从那里他开始了摄影的历程。
图左:李凯,左二:中国银行斯德哥尔摩分行副行长郭欣,中:李亚男,右二:商务参赞韩晓东,右一:中国五矿驻瑞典代表处李鸿忠总经理。
出席新书发布的有中国驻瑞典使馆文化参赞浦正东,商务参赞韩晓东,中国银行驻斯德哥尔摩分行副行长郭昕和中国五矿驻斯德哥尔摩办事处总经理李鸿忠。
浦正东参赞看完画册评价说,“李亚男的作品给人一个全新的角度,是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来拍的,因此,与其它人的拍摄不同,给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是华人的骄傲。”
瑞方出席新书发布的还有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展览项目官员卡丽娜.斯万松,新书的编辑,排版,印刷等有关的所有人以及业界的评论家等30多人出席了新书发布会。
李亚男为读者签名。 陈雪霏拍摄
中国银行斯德哥尔摩分行副行长郭昕也说:“这是华人的骄傲。”
这是李亚男2008年他出版《未知之美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之后的又一重磅力作。
新书发布会 陈雪霏拍摄
小女孩的四季 李亚男摄影
人们仰望米勒斯的作品和李亚男的摄影 陈雪霏拍摄
李亚男摄影
李亚男的作品为何与众不同?请继续阅读独家专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的摄影作品《米勒斯花园的四季》6月28日开始在著名的诺贝尔颁奖地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展出。
图左:卡丽娜.斯万松,中:李亚男,右:乌妮塔.瓦斯。陈雪霏拍摄
当天上午11点,门外阳光明媚,晴空万里,一进音乐厅的大门,大提琴演奏贝多芬的乐章。伴随着这优美的音乐,人们进入了米勒斯雕塑图片的殿堂。
上了台阶,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就是mini米勒斯雕塑花园。那一盆盆青翠的看青,让人感觉彷佛有潺潺的流水喷泉,在室内,却感觉进到了米勒斯的世界。而这些正得益于李亚男的优秀作品。
12点整,人们聚在小花园前。项目官员卡丽娜.斯万松(Karina.Svensson)首先介绍了展览的情况。
陈雪霏拍摄
音乐厅前的雕塑群。 李亚男摄影
她说,今年是音乐厅前面的米勒斯的群雕塑在那里矗立80周年纪念日。音乐厅除了前面的著名群雕塑,其他地方还有四件米勒斯的雕塑作品。为了纪念米勒斯的雕塑,音乐厅特意找到米勒斯花园,然后,找到了李亚男。所以,这是他们合作的结果。
在这里人们可以一边听贝多芬的乐章,一边欣赏李亚男眼中的雕塑作品。
李亚男摄影
“李亚男的作品与众不同,给人印象深刻。有了这些照片,可以更好地展现米勒斯的作品。尤其是他能把东方的水墨画艺术与米勒斯的雕塑艺术合为一体。” 斯万松评价说。
米勒斯博物馆馆长乌妮塔.瓦斯出席开幕式。陈雪霏拍摄
米勒斯花园博物馆馆长乌妮塔.瓦斯说,三年前,她见到李亚男,觉得他可以以一个中国人的视角来拍摄米勒斯雕塑花园。
李亚男摄影
“我们有过很多人拍摄雕塑花园了,我们不想要同样的视角。我们觉得李亚男可以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在这个过程中,李亚男也付出了很多汗水。”瓦斯说。
李亚男说,他感谢米勒斯馆长对他的信任。接到这个任务,感觉这是一项伟大的任务,也是艰巨的任务。他准备了三年,终于以一个东西方碰撞的视角,挖掘了米勒斯的思想深度,与其碰撞。
在过去的1000多天里,李亚男几乎每个季节,每天的每个时间段和每种天气状况都经历过了。经过他的拍摄,米勒斯花园活了,雕塑活了!
该展览将一直持续到8月20日。每天11点开始17点结束。14:00还有导游讲解。预计7万人将参观展览。
这是100多年来首次有华人摄影师的作品参加音乐厅的夏展。这是华人的骄傲。
6月30日,李亚男摄影的新书《米勒斯的家园与艺术》发布会将在米勒斯花园举行。
为什么李亚男的作品与众不同?敬请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独家专访:
一个展览
一本书
一个东西方碰撞的视角
独家专访瑞典著名华人摄影师李亚男。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这是6月16日在意大利伊塞奥湖拍摄的“浮桥”装置艺术的一部分。
当日,艺术家赫里斯托的大型艺术作品“浮桥”在距意大利米兰100公里外的伊塞奥湖举行媒体预览。“浮桥”将于6月18日至7月3日向公众24小时开放,人们可以行走在3公里长的“桥”面上参观。“浮桥”以22万个高密度聚乙烯立方拼接为主体,10万平方米黄色织物覆盖其上,随波浪起伏,同时根据光线不同呈现不同色彩。
新华社记者金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