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文学

重访香港文汇大公两报驻穗旧址纪事犹新

北欧绿色邮报网专题报道 驻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

%e7%ac%94%e8%80%85%e5%bc%a0%e5%8d%93%e8%be%892016%e5%b9%b4%e9%98%b3%e6%98%a5%e4%b8%89%e6%9c%88%e6%9c%9f%e9%97%b4%e9%87%8d%e8%ae%bf%e6%96%87%e6%b1%87%e5%a4%a7%e5%85%ac%e4%b8%a4%e6%8a%a5%e9%a9%bb门前一樽一米多高的黄铜雕塑引人入胜:一个丫孩报童,身穿四季襟衫,脚踏木屐,肩挎大布袋,手搂厚迭报纸,昂首朝阳,站在大街小巷里高声叫卖着《大公报》,栩栩如生;人们耳边仿佛又廻响起人民音乐家聂耳在30年代创作并流传至今的优秀儿童歌曲《卖报歌》: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春到西关《三家巷》喜出望外

重访香港文汇大公两报驻穗旧址纪事犹新

 荷兰 张卓辉 ( / )

%e3%80%901%e3%80%91%e7%ac%94%e8%80%85%e5%bc%a0%e5%8d%93%e8%be%892016%e5%b9%b4%e9%98%b3%e6%98%a5%e4%b8%89%e6%9c%88%e6%9c%9f%e9%97%b4%e9%87%8d%e8%ae%bf%e6%96%87%e6%b1%87%e5%a4%a7%e5%85%ac%e4%b8%a4一座三层高大宽阔庭院式搂房坐落在广州市中山六路惠吉西街二坊2号闹中带静的转角,红墙绿瓦,窗明门净,气派雅致端庄,屋外围基栏盆栽灌木花卉青葱茵翠,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这就是全国城市最大行政区越秀区(由东山区和越秀区合并成而今的越秀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香港《大公报》、《文汇报》报社驻穗办公旧址。

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

%e6%a0%b9%e6%8d%ae%e8%ae%b0%e8%bd%bd%e8%bf%99%e9%87%8c%e7%9a%84%e6%b0%91%e5%b1%85%e5%bb%ba%e7%ad%91%e5%bb%ba%e4%ba%8e%e4%ba%8c%e5%8d%81%e4%b8%96%e7%ba%aa%e4%ba%8c%e3%80%81%e4%b8%89%e5%8d%81%e5%b9%b4    返羊城度假的笔者于2016年3月中,携同亲朋好友欣闻寻访浏览邻近市区西门口坊间,沿着新铺的花岗石路漫步,右边是高楼《六榕大厦》,左边映入眼帘的是《三家巷》黄铜浮雕。已成广州代名词的《三家巷》为曾任中国作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欧阳山(原名杨凤岐)广东著名作家所著。他以旧南海县社区惠吉东、惠吉西一带为《三家巷》的原型地,被选作电影《三家巷》外境拍摄地。“快要天亮了,你们的文章引得我在洗澡后睡觉前一口气读完,我替中国人民庆祝,替你们两位的新写作作风庆祝……除了谢谢你们的文章之外,我还想多知道一点,如果可能的话,今天下午或傍晚拟请你们来我处一叙,不知是否可以?”这封信为欧阳山珍藏多年,是1944年毛泽东写给欧阳山丁玲的亲笔信,信中所指“一口气读完的作品则是欧阳山的《活在新社会》和丁玲的《田保霖》。前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曾到广州梅花村36号看望欧阳山,对老人说:“我在中学时代就读过您的《三家巷》、《苦斗》,这些作品影响了整整几代人。于是,六榕街委会、道办事处专门请专人设计,动用500多公斤黄铜,通过4幅长2.30米、宽1.40米的浮雕,反映了上世纪廿年代前后三家巷内周、陈、何三家的变迁及其社会地位等,生动地反映了大革命时期风云变幻的社会状况,展现了当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斗争场景。铜雕工艺精致,人物、建筑栩栩如生。而南面惠吉西街二坊2号曾为《大公报》、《文汇报》报社旧址,目前重新装修得金碧辉煌。门外,红墙壁上镶嵌一块青石匾朱红隶书刻字:《大公报》、《文汇报》办公旧址,对下一块碳素大理石匾鎏金隶书刻字:越秀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大公报》临时社址,越秀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1211月公布,201212月立。

%e7%ac%94%e8%80%85%e5%bc%a0%e5%8d%93%e8%be%892016%e5%b9%b4%e9%98%b3%e6%98%a5%e4%b8%89%e6%9c%88%e6%9c%9f%e9%97%b4%e9%87%8d%e8%ae%bf%e6%96%87%e6%b1%87%e5%a4%a7%e5%85%ac%e4%b8%a4%e6%8a%a5%e9%a9%bb门前,一樽一米多高的黄铜雕塑引人入胜:一个丫孩报童,身穿四季襟衫,脚踏木屐,肩挎大布袋,手搂厚迭报纸,昂首朝阳,站在大街小巷里高声叫卖着《大公报》,栩栩如生;人们耳边仿佛又廻响起人民音乐家聂耳在30年代创作并流传至今的优秀儿童歌曲《卖报歌》: “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卖报的小行家,今天的新闻真正好,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总有一天光明会来到。”犹如连场好戏般的令路人看客喜出望外,叹为观止。

%e3%80%909%e3%80%91%e9%a6%99%e6%b8%af%e3%80%8a%e6%96%87%e6%b1%87%e6%8a%a5%e3%80%8b%e9%a2%86%e5%af%bc%e4%b8%8e%e6%9c%ac%e6%8a%a5%e8%b5%b4%e5%9b%9b%e5%b7%9d%e3%80%8c5-%c2%b7-12%e3%80%8d%e5%9c%b0     记得广州市书法家黄宝璇外婆对还是孩儿时的我讲,八姑公(曾任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正副主席暨广州市文史馆副馆长的外公罗原觉的第八妹夫,我等晚辈称他为八姑公),香港《文汇报》前董事长、社长,全国政协常委李子诵先生与《大公报》社长,全国人大常委费彝民先生(抗日战争期间,曾任《文汇报》主笔,并任法国哈瓦斯通讯社中文部主任。)于解放初期,先后赴京述职,开会来广州也都曾经在此办公旧址为行署歇脚和指导工作。还记得香港文汇报董事长、社长王树成在201061日为李子诵先生百岁寿宴会上称赞,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李老社长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代表会议,是现在港澳地区唯一健在的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代表;他也曾担任第3届到第7届全国政协委员和第7届全国政协常委,为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e3%80%9012%e3%80%91%e6%bd%ae%e6%b1%95%e5%9c%b0%e5%8c%ba%e7%89%9b%e7%94%b0%e6%b4%8b%e5%86%9b%e5%9e%a6%e5%86%9c%e5%9c%ba    《大公报》、《文汇报》报社旧址对面墙壁,一幅10米长《归、根、思、和》华侨生活题材的浮雕图,充分反映了当地华侨风貌……它们协调地附着在道路两旁的老屋墙体上,将整个社区装点得古朴幽雅,浓浓的老广州风味扑面而来。在惠吉西的西面,刻着一幅3×2米的广州市最新马路交通图,原来是民国初期最新版,现在成了古董了。诚然,较之那时沙面是租界,多是作为办公用途,属大型建筑。这里的华侨老房子,多为三层建筑的竹筒楼,也有个别庭院式的别墅。不管是路,还是坊,均可以驶入小汽车,可见当年繁华的盛况。因而是目前广州市内保持时间最长、面积最大的西式建筑群。上世纪廿卅年代,广州很多华侨回乡置业,当时惠吉东、西路的南面惠爱西(今中山六路)和惠爱中(今中山五路)都是商业中心区,北面则有着宽阔的田野、起伏的山丘,旺中带静,是个居住的好地方。所以很多华侨选择此地建房,因而形成了一个华侨居住区。据《广州市志》对惠吉东、惠吉西路的介绍称“1930年华侨置业公司购清代右都统署地建成。因在惠爱街北,兼取吉祥之意,故名。东段为惠吉东路,长156米,宽5.3米。西段为惠吉西路,长156米,宽8。因此这一带旧房子距今已有近80年历史,而且是统一修建,所以整体风格划齐一致。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正当切身感受凝神沉浸在这典雅的文化氛围中,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如电影般地掠过笔者的脑际良久:建国开始,新中国来之不易,科技兴邦需要人才,笔者的八姑公香港文汇报前董事长、社长李子诵先生带头将四个儿女都送回广州读书,中学至大学,学有所成地任职建设新羊城,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精神与赤诚之心。榜样力量是无穷的,60年代末,笔者在坐落于羊城北郊沙河瘦狗岺麓的广州市第56中学上高中,该校前身或后来恢复原名广东省华侨中学。其大门斜对面是广东省华侨补习学校,而距离此两校不远的天河区则有面向广大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的百年侨校,全国重点大学,由广州市第一任市长叶剑英元帅手笔书写校名冠正门楣的暨南大学。因此当地构成了华侨华人回国求学中心的优越环境。高中年代的笔者曾与香港文汇报社刘副社长之子刘伟昌,曾任香港《文汇报》编辑主任,而后历任香港新联影业公司总经理,长城、凤凰、新联三家影业公司董事长,香港银都机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华南电影工作者联合会会长廖一原之子廖新南,香港电车公司工会一委员的侄儿谭维新,香港杂志70年代主编之子黄启干,以及一些香港三联书店子弟等为同班级同学,他们都是由父母送回广州读书,都分别寄居在昔日广州市东川路中段和中山六路惠吉西二坊两地设立的香港文汇报社和香港大公报社等机构驻穗办事处招待所里,还有的寄宿在学校或是投亲靠友。他们有的担任校学生会委员,有的担任班干部,还有的做分校低年级辅导员以及学校体育运动代表队骨干力量。

青年突击手当兵卫国

    后来毕业了,大家也一同分配到广州汽轮机厂工作,并且都加入了厂的武装民兵,参加了共青团,成为了所在车间生产的青年突击手。

%e3%80%906%e3%80%91-1949%e5%b9%b411%e6%9c%88%ef%bc%8c%e9%a6%99%e6%b8%af%e6%96%87%e6%b1%87%e6%8a%a5%e7%bb%84%e7%bb%87%e5%90%84%e7%95%8c%e4%ba%ba%e5%a3%ab%e5%88%b0%e6%b7%b1%e5%9c%b3%e6%b2%99%e5%a4%b4     70年代初,相信是深受1939年毕业于香港中国新闻学院在抗战时期到粵北担任战地记者工作的抗日老战士父亲廖一原教导和影响,当时在厂维修车间担任共青团委员的廖新南和上述几位香港子弟与笔者等一同踊跃报名参军,顺利通过政审与体检都合格被批准应征入伍。

%e3%80%905%e3%80%91-1949%e5%b9%b411%e6%9c%88%ef%bc%8c%e9%a6%99%e6%b8%af%e6%96%87%e6%b1%87%e6%8a%a5%e7%bb%84%e7%bb%87%e5%90%84%e7%95%8c%e4%ba%ba%e5%a3%ab%e5%88%b0%e6%b7%b1%e5%9c%b3%e6%b2%99%e5%a4%b4当时,他们家属(父母亲和兄弟姐妹等)专程从香港上广州就在上述两大港报驻穗办事处安顿后旋即结队到厂部欢送儿子参军,场面相当感人隆重热烈,全厂应征11个青年新兵中香港出世子弟占4个,这在整个市机电系统以及河南工业大道片建国以来尚属首例,一时传为美谈。原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是对国内公民而言,没有对香港籍贯居住内地的民众规定。然而,这些成长在广州祖籍南粤新会、中山、惠阳等地的香港子弟适龄青年不因家境优裕却义无反顾地据理力争成功当兵卫国高尚情操。为表征他们入伍的意愿与决心,一位《文汇报》子弟战友送给我一帧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催人奋进的照片:英勇的解放军同志们:没有你们 就没有新中国!”正楷书写并落款题名文汇报社全体仝仁的一面大旗高擎,于19491019日艳阳天在香港边界线上迎风招展,香港文汇报组织各界人士到深圳沙头角慰问胜仗打到罗湖桥头的我南下大军东江纵队先头部队(粤赣湘边纵队江南支队改编的东江第一支队)指战员们。此情此景早已载入深、港史()册,而这帧当年合影留念照片亦成为历史纪录:宣布了除沿海诸岛之外,中国大陆全部解放。那面旌旗迄今还珍藏在社史陈列馆内。当兵光荣因为责任重,……保卫万里江山,保卫亿万人民,保卫社会主义。把守着祖国的大门。这就是革命军人的光荣。这首当年的兵歌更加成为了他们坚定不移的信念。于是,大伙儿在广州军区0564部队同一野战师团服役,驻守龙川、兴宁、五华等粤东地区。这支英雄部队隶属第55军步兵第164师,该部队在对越反击战中歼敌1.3万余人,成为东西二线9个军中歼敌最多的部队。

%e3%80%9017%e3%80%91%e9%a6%99%e6%b8%af%e3%80%8a%e6%96%87%e6%b1%87%e6%8a%a5%e3%80%8b%e5%88%9b%e5%88%8a50%e5%91%a8%e5%b9%b4%e5%ba%86%e7%a5%9d%e4%bc%9a%e5%b7%a6%e8%b5%b7%e5%8a%9e%e5%85%ac%e5%ae%a4197911月叶剑英元帅在广州南湖宾馆亲切接见了香港著名电影演员夏梦与香港电影界领导廖一原伉俪等香港电影文化界代表团成员。廖一原董事长之子廖新南健硕高大,当时还是师直属炮团篮球代表队主力及担任连部文书呢。曾经受训于广州市青少年体育学校乒乓球班的笔者前为厂队主力,入伍后为所在师代表队主力。兴许亦深受长辈影响,笔者与那刘副社长之子刘伟昌分别在部队从事新闻报道,行政文书工作数年。

%e3%80%9015%e3%80%910491%e9%83%a8%e9%98%9f%e4%ba%8c%e8%90%a5%e6%8c%87%e6%88%98%e5%91%98%e6%ad%a5%e5%9d%a6%e5%90%88%e6%88%90%e6%bc%94%e7%bb%83%e7%95%99%e5%bd%b1%e8%90%a5%e6%8a%a5%e9%81%93%e7%bb%84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9周年,当天晚上在中央七台观看 [我是个兵] 特别节目。 40年前的军队生涯生治下涌入我的回忆中,战友廖新南记忆犹新地忆述,我是香港出生的香港仔,能够有机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熔炉中锻炼毕生难忘,也是般香港人无法体会的。 1972年底入伍于广州军区的三大野战军之,第55野战军164师炮兵团。入伍当初任警卫战士,摸爬滚打的野战训练令我更加坚强,我的冲锋枪射击全团比赛第2(那时名廖见真),后来调85加农炮营任装填手,快速装炮弹是我的强项,第4年升任军械员兼文书,所有的枪枝曾都受训练和射击, 包括班用机枪,冲锋枪,半自动步枪,手枪,比般战士们的实弹射击多了几十倍。 4年多的军队生活终生受益,这种感受不是般人能体会的,今天我仍十分懐念纪律队伍的生活,所以当我今天出任香港红十字会耆英团九龙地区委员会主席的时候,对纪律队伍的情感,也是发自我的真正内心。

6%e6%b1%95%e5%a4%b4%e7%89%9b%e7%94%b0%e6%b4%8b%e5%86%9b%e5%9e%a6%e5%86%9c%e5%9c%ba-270年代初全军各大军区各兵种部队(含地方城乡武装民兵)备战态势,浩浩荡荡地走向全国各地野营大拉练,其盛况空前。

%e3%80%9011%e3%80%91%e6%bd%ae%e6%b1%95%e5%9c%b0%e5%8c%ba%e7%89%9b%e7%94%b0%e6%b4%8b%e5%86%9b%e5%9e%a6%e5%86%9c%e5%9c%ba-_大伙儿斗志昂扬分别随番号049004910492等部队投入全军大拉练,翻越跨仨县市的粤东山区和长途奔袭,武装泅渡等综合演习,而后调防潮汕牛田洋军垦。

%e7%89%9b%e7%94%b0%e6%b4%8b%e9%a3%8e%e6%99%af%e7%a7%80%e4%b8%bd当各师团大部队抵埗牛田洋指定位置时,驻地营房不足够,包括笔者与同厂香港子弟战友所在连队在内不少部队就地安营扎寨,住进窝棚,直接及时投入秋收、冬种、冬修水利、冬季军训。因而这也就是每每怀着军旅侨民心态,现在作为荷()(利时)(森堡)华人写作协会会员的笔者久居在邻近德国西部边陲的荷兰Cuijk市廿多年间自觉自愿多次参加于当地举行欧洲国际行军节的初衷与动力。

6-%e7%89%9b%e7%94%b0%e6%b4%8b%e6%b2%b3%e5%a0%a4不久前,55军广州战友联谊会会长,广州市荔湾区金花工业公司原副总理梁柏洪曾带领一些广州战友集体驱车回到老隆(现今龙川县)探访所属师团原驻地和重返牛田洋公干、观光时,尤其是了解到牛田洋已被联合国批准为中国首个GEF湿地国际示范区和汕头西部生态新城而今启动建设,更加唤起了香港籍战友和笔者及所有牵挂牛田洋的人们看到了如此希望踏进新世纪,将会幸福实现北有北戴河,南有牛田洋的壮丽目标!

编辑 陈雪霏

相关链接

匠心独运「荷兰理事组织会议」摄影展别开生面

今日头条:文学诺奖得主迪伦未能参加诺奖颁奖仪式其歌曲得以演唱

北欧中华网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今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别具一格,就在市中心有400多人在外面抗议诺贝尔中心选址设计之时,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内瑞典国王和王后以及大公主维多利亚和丈夫丹尼尔王子等1500多人在音乐厅出席颁奖仪式。

带有英文歌词的歌曲录音。

诺贝尔基金会主席赫尔丁的演讲直面现实,给出的画面并不是那么乐观。但他坚持,诺贝尔中心将如期建设,一切按计划进行。据了解,外面抗议者主要抗议因为诺奖中心要在国家博物馆背后建设,势必要拆除两座房子,根据设计,新的诺奖中心将成为地标式建筑,会比其他楼高,这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在反对。他们说国王也不同意市政的规划,但是,到底谁说的有理,只能兼听两面。

在由两万多花卉装饰的诺贝尔大厅里,帕蒂.史密斯用她那充满磁性的嗓音,充分演绎鲍勃.迪伦的歌曲《坚雨将要下》。这首歌迪伦创作于1963年,他极力描述了血腥的杀场,女人和孩子,生灵涂炭。这首歌比《答案在风中飘荡》还要犀利,还要震撼。以至于史密斯唱到三分之一处就忘词儿了。她向全场道歉,说自己太紧张了。于是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鼓励她。然后,她告诉乐队,希望重来,乐队重来,唱了8分多钟,最后,文化部长在内的许多人都被唱哭了。国王也深情地抬头看她,国王王后也都报以热烈的掌声。瑞典首相勒文更是热烈地鼓掌,连连称好。

迪伦的歌曲犀利地揭露战争的危害,严厉批评战争贩子。或许,针对当今新当选的特朗普总统是个很好的警示。特朗普一上台,就开始和中国找茬,首先和周边的日本,台湾领导人,菲律宾等联系,故意给中国难堪。中国对特朗普当选给予十分客气的态度,认为无论谁当选都发展正常的友好关系。特朗普获胜后也那么说,但是,没几天就变卦,或者说,他早就想好了。对于这样的人,全世界都应该小心,属于反复无常,自私自利的人。凡事讲究我合适。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哈尔达内,考斯特利兹,化学奖得主邵力斯,司徒达特,费凌加,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大隅良典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特,霍尔斯特罗姆分别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获得诺贝尔奖证书。

下午一点根据惯例,诺贝尔和平奖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发给了哥伦比亚总统桑托斯。

头条要闻:《北欧中华网》应运而生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昨天看到一部电影的名字叫《我不是潘金莲》。心里突然想说,我不是潘金莲,我是谁?同时,又闪出另一部电影的名字《我不是杀人犯》。该片是在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中放映过的。 可惜我没看。

我并不想对电影有什么评价,只是这两个否定句的题目让我感慨万千。潘金莲因为历史上已经有名,然后说,我不是潘金莲,一下子吸引了读者的好奇心和眼球。同样,我不是杀人犯也有同样的嫌疑,可惜,我没有被吸引,但是同样的句子用多了,也就约定俗成地被人接受了。

同时我又想到另外两个名字,一个就是电影节期间的《凯渧说再见》Katty says Goodbye. 另一个是海明威的小说《永别了,武器》Farewell to Arms.  Farewell也是说再见的意思,但是是永远都不要见了。象津巴布韦总统穆加贝在津巴布韦被开除出英联邦时,他主动说,Farewell, 永别了。给人印象十分深刻。

凯渧我之所以用渧而没有用蒂,原因就是凯渧的命运其实是十分悲惨的。生活中的眼泪和困难多于欢乐和自由。

所以,名字如果起好了,会有很大帮助,让人一下子记住,能抓住人的记忆。

同样,我当初创立《北欧绿色邮报网》的时候,是因为我觉得瑞典乃至北欧国家都非常注重可持续发展,他们是最早意识到工业化不可持续的问题的。在70年代,中国还没怎么建设的时候,就开始注意这个问题了。因此有很多经验值得中国借鉴。所以,本着这样的重心就起名绿色邮报网。因为身处北欧,所有又加上北欧二字。

《北欧绿色邮报网》是2014年初注册的。但是,到2015年5月底,笔者才把精力放在它身上。六月初一天就有3000多阅读量。后来回落到1500-2000左右。到现在也就是一年半多的时间。

《北欧绿色邮报网》以注重原创,注重稿件质量著称。本网稿件99%是原创。 主要是绿色新闻和华人的红色文化新闻。逐渐也引起华人的注意。渐渐的,华人朋友开始评头论足,有的人说,绿色邮报听起来没有欧洲时报名气大。

我心想一定是国内的高大上思想蔓延到这里来了。人们什么都喜欢大,喜欢有名气,不能容忍普通和一般。因此,建议我改名字。说了好多名字,但最后,想出的还是一个能代表华人大多数的一个名字,所以,就叫《北欧中华网》。其宗旨就是要做中国北欧中国瑞典之间的桥梁,反映瑞典华人华侨北欧华人华侨的风貌和生活。因为名字不一样,内容也各有侧重,因此,《北欧绿色邮报网》也依然在继续。

因此,希望广大华人华侨关注《北欧中华网》,有什么意见要求和希望,尽管提,有什么需求也可以尽管提,北欧中华网竭诚为您服务。

作为《北欧中华网》的创始人,本人深知其艰难,并非是改个名字,人家就都认可了,还是需要长期艰苦的努力,同时要吸引更多的人才才能可持续,因此,《北欧中华网》热烈欢迎广大华人华侨朋友爆料,投稿,转发传播该网站。有需要刊登的信息,也不要客气,尽快与我们联系。

北欧中华网的网址是www.chineseonline.se

北欧中华网的生日应该是中国重返联合国45周年纪念日那天2016年10月25日。

info@chineseonline.se

微信: chenxuefei7

北欧中华网-CHINESEONLINE.SE

LATEST POSTS

260627705_8

图片新闻:比亚迪和千年水乡之梦

2016年11月25日 | 没有评论

Read more

лªÉçÕÕƬ£¬ÐÝ˹¶Ø£¬2016Äê11ÔÂ21ÈÕ £¨Ð»ªÊӽ磩£¨3£©Öйú´«Í³µÆÕ¹µãÁÁÐÝ˹¶Ø ÕâÊÇ11ÔÂ20ÈÕÔÚÃÀ¹úÐÝ˹¶ØÖйú´«Í³µÆÕ¹ÖÐÅÄÉãµÄ¾©¾çÁ³Æ×´óÐÍ×éµÆ¡£ ¡¡¡¡À´×ÔÖйúËÄ´¨×Ô¹±µÄÖйú´«Í³µÆÕ¹20ÈÕÔÚÃÀ¹úÐÝ˹¶ØÊеãÁÁ¡£ÊýÊ®×é´óÐͲʵÆΧÈÆ×ÔÈ»¡¢¿Æ¼¼¡¢ÈËÎÄ¡¢ÃñË×µÈÄÚÈÝ£¬Ïò¹ÛÖÚ³ÊÏÖÁËÁ÷¹âÒç²ÊµÄÊÀ½ç¡£ ¡¡¡¡Ð»ªÉç·¢£¨ËÎñ·É㣩

图片新闻:中国灯展在休斯顿

2016年11月25日 | 没有评论

北欧中华网报道:中国灯展在美国休斯顿

今日头条:视频:音乐创作大师的经验之谈

北欧中华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美国作曲家《漂亮女人》音乐创作者詹姆斯.牛顿.霍华德18日为瑞典电影学院研究生授课,讲述了他创作过程中的经验之谈。

dsc_5058他为一首37秒的片头曲竟然创作了42个版本,用了7个月的时间,在导演都已经接受了倒数第二个版本的时候,他最后又突发灵感,创作了最后一个版本,然后把自己之前的努力全部推翻。胜出一个传世之经典作品。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听听大师是怎么说的?也敬请关注本网记者的提问。

James Newton Howard visits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Film score composer James Newton Howard will hold a Master Class on November 18 during the Stockholm Industry Days.

电影作曲家詹姆斯. 牛顿. 霍华德11月18日给研究生讲课。

Howard, one of Hollywood’s most versatile film music composers, has been scoring films for over 30 years, producing music for over 120 movies and several tv series. He has scored some of the most legendary films in history, including ‘Pretty Woman’, ‘The Sixth Sense’ and ‘King Kong’. He collaborated with Hans Zimmer on the Grammy-winning score for ‘The Dark Knight’ and composed all scores for ‘The Hunger Games’-series, which included a chart-topping single featuring Jennifer Lawrence. Howard has won an Emmy Award, been nominated for a Golden Globe and for an Academy Award a whopping eight times.

好莱坞最多产的电影音乐作曲家霍华德在过去30年中,为120多部电影和电视连续剧作曲。他也在电影史上为一些最有传奇色彩的电影诸如《漂亮女人》,《第六感观》,《孔王》等作曲。他在格莱美电影《黑衣骑士》中与汉斯.齐莫合作作曲,为《饥饿游戏》系列作曲。霍华德曾8次获艾米奖。

This year he was the recipient of the BMI Lifetime Achievement Award. He is currently composing music for ‘Fantastic Beasts and where to find them’, the highly- anticipated spin-off to the ‘Harry Potter’-series.

今年他获得BMI终生成就奖。他目前正在为《非凡野兽哪里找》连续剧作曲,人们高度期盼的这部连续剧堪比《哈利.波特》。

影评:美国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斯京电影节上映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继去年的《12年为奴》影片之后,今年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依然是反映美国早期对黑奴的残酷迫害。

笔者只看到了结尾的部分镜头,但已经惨不忍睹。很多黑人都被吊死。一个黑奴的妻子说,这里在杀戮我们,仿佛不把我们杀尽就不罢休似的。

果然,不久她的丈夫就突然被白人抓住,而且是众矢之的,就仿佛是耶稣基督被罗马执政官判决的时候,大家都说杀死他一样。白人们群情激昂,都要绞死他。

最后,黑人被绞死。其它的黑人留下了眼泪。这也是活生生地对美国早期违反人权的真实写照。他们对待黑人,根本就不像是对待人。他们把黑人就当成是牛马一样。

而一个国家的诞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打了一场全国的南北战争,解放了黑奴,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

当然,众所周知,黑人在上个世界50年代依然遭到歧视,所以,才出现了马丁路德金。

影评:法国电影《一个女人的命运》在斯京电影节上映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法国电影《一个女人的命运》日前在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中上映。

该片反映的是十九世纪中叶一位法国妇女的命运。这个叫让娜的女人从小时在尼姑庵里长大的。后来成年了才回到父母那里。父母很快給她介绍了一个对象,就像中国的七大姑八大姨一样,是拐弯抹角的远房亲戚,虽然穷点儿,但是是知根知底的农民,有土地。小伙长的也帅气。见面不久就和让娜粘上了。所以,他们很快就结婚了。

结婚以后,让娜的一个尼姑庵同学无依无靠,写信给她,愿意当她的仆人,每天给他们夫妻做饭,操持家务。让娜很快生了一个儿子。

自然,女人怀孕期间,丈夫就和这个仆人发生了性关系。只要需要就互相往来。后来被让娜发现。让娜父亲是个牧师,在神面前,他要求女婿忏悔,请求妻子的原谅。在父亲的劝说下,让娜原谅了丈夫。

然而,丈夫很快就和邻居的媳妇偷情。让娜到当地神父那里去说,神父说,你应该告诉邻居的丈夫。让娜说,如果我说了,就会出人命。神父说,但是,如果你不说,你就是不诚实。就是撒谎。最后,神父去告诉了邻居的丈夫。当然,那个丈夫到乡间小屋把这对狗男女通通杀死了,然后,他自己自杀了。

此后,让娜就和仆人一起把儿子养大。中间不免有各种娇生惯养,导致孩子学业很差。

高中毕业就找了女朋友,到英国去发展。但是,到了伦敦以后,就经常给母亲写信说他缺钱。最后,导致家庭几乎破产,所有的好房子都被抵债了。好在,最后,儿子保罗也生了一个孩子,最后把孩子抱给了母亲。自己依然在外面闯荡。

该片也是采取回忆的方式进行的。

视频:专访中国香港电影《500米800米》导演尧天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电影《500米800米》的导演尧天正在斯德哥尔摩参加国际电影节,14日中午,本网记者陈雪霏在斯德哥尔摩国王花园酒店的新闻中心采访了他。

我未来要死在哪里?这是个问题。

记者:尧天,欢迎你来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和北欧中华网的采访。首先,我觉得这部电影在斯德哥尔摩放映之后还是很受欢迎的。观众印象深刻。我看完电影之后,也问了一些人,她们觉得电影很美,很漂亮。首先想问你一下拍这部片子的背景是什么?怎么想到要拍这么一部片子?

dsc_4941尧天:大家好!很高兴能在斯德哥尔摩电影节参映这部影片。也很开心大家看完这部影片之后也表达更多的关注。创作这部影片的初衷是因为我本身也是80年代出生的人。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那时候,我身边有很多很多这样的人,这样的事。他们有的是政府上班的公务员,有的怀孕之后,为了生第二胎,必须要失去自己的工作,包括自己所有的一切,社保医保所有的一切,就是牺牲特别大。所以说在那种情况下,很多人就放弃了生第二胎。但是,也有更多的人,迫切地想要第二个孩子,因为大家也知道,中国不仅是一个传统的人口大国,同时,很多传统观念中的重男轻女的情况也比较多见。如果第一胎是女孩的话,就非常想要个男孩。这种情况也比较多。甚至为了二胎,三胎就要到处去躲。到2016年,中国正式放开二胎,那么这段往事都已经成为历史了。我觉得把它给展现出来就很有意义,让更多的人去反思。去想象这段历史,从中得到更多的思考。

记者:就是说因为政府放开了二胎政策,也就鼓励你来认真反思这个,之前是不是有很多顾虑?

尧天:是,之前大家都知道这是属于非常敏感的一条线。现在政府也放开了,也开始反思,也开始客观地报道这个事情,给更多人一个选择的可能性。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导向。也是很好的一个事儿。 在这个节点上我就觉得把这个事拍成一个影片,就很有文化价值。

记者:对于父辈来讲,当时肯定有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经历,但你作为80后独生子女,你觉得有哪些好处和弊端?

尧天:从好处方面说,就是家庭的教育投入会集中在这一个孩子身上,会优生优育,会更多地把她/他教育好,把他/她培养好,这确实是好的一方面。不好的方面是,因为过多地把情感关注到她/他一个人身上,他们就无法去分享了,无法和兄弟姐妹分享了,中国古代有句成语叫孔融让梨,但现在就没有孔融存在了。因为这所有的梨都是我的。这就是一个真实的感受。

记者:回到影片上,你是怎么找到这个例子的?

尧天:我当时到当地去采风,和当地一个领导边走边聊,他跟我说,你看我们当地啊,就这么一座山,山上的很多人想法都不一样。山上的人就想多生孩子,因为晚上没有什么事情干。山下的人就拼命地挣钱啊,努力啊,奋斗啊,就觉得孩子太多,压力太大,不能要太多的孩子。所以当地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真实的,就是海拔800米以上的政策,跟800米和500米之间的,和500米以下是完全不一样的。这就是这个故事的根本,这是基于政策的真实。也是中国特有的政策现象,中国人多,根据不同情况有不同政策,根据这个出发点,我觉得这个很有趣儿。所以,就想着把三峡的文化含进来,长江是生命之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再加上搬迁涉及很多价值观念的东西,象故土,亲情的割舍,流失,很多东西都包括在里边,反映人性的故事。

记者:所以,你这部片子不像《一句顶一万句》是根据刘震云的小说来改编的。这是你自己编的,是吧?

尧天:对,这是我自己编剧。我自己写的剧本。

记者:从Idea,到剧本,到拍摄都是你自己做的。

尧天:投资也是我自己。

记者:哇,那你给我们介绍介绍你自己吧。

尧天:这个故事的根本就是当地领导的一句话。那是2007年的时候。

记者:就是说你的灵感就是从那时候来的。

尧天:对,当时我就一直想拍这个故事,也跟很多人聊了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说这是个好故事,但是不是风险太大,所以,就一直拖到2010年的时候,我把剧本做完了。2014年在湖北宜昌的三峡库区拍摄的。我来来回回去了当地三次采访,和老百姓聊,把这个故事植于老百姓生活当中去。

记者:这个地方是当初领导说一句话的地方吗?

尧天:不是,领导说一句话是在重庆綦江县,拍摄是在湖北宜昌。

记者:你出生在哪儿呢?

尧天:我出生在安徽。安徽泗县。泗县在过节或者农闲的时候人们就出去要饭唱戏。当年那时候也经常发大水,所以,我们也有那种经历。

记者:这说明你是有亲身经历,有那种感受,人说八年磨一剑,你等于是差不多十年创作了一部作品。在这之前,你是做什么的呢?有什么背景呢?

尧天:我是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学的是电影导演专业。以前拍的片子多是宣传片。拍过数字电影。不能说好与坏,就是不像我现在拍的这部片子能够很真实地反映人群,原来拍的有宣传的意味。

记者:我注意到拍摄过程中人的脸部不是特别突出,故意的模糊或者是稍微远距离,你是不是全部用的群众演员?

尧天:所有的演员都是非专业演员。很多都是就地取材。都是在山区里找到的老百姓。他们平时生活就是那样。就是生活中的那样,因为他/她不会塑造,只会还原。你给她讲当时是怎么做的,你不用说,她自己就来了。

记者:你现场进行了很多创作。

尧天:现场加了很多东西,我们到一个地方如果不把当地文化给抓起来的话,那么这个电影拍出来不会感人的。因为它是强植性的戏剧性。包括山里边那些拆房子,那种拆法都是当地老百姓特有的拆法。到一个节气,他们要换瓦。

记者:张老头立即上吊了,这个是真事吗?

尧天:象老张这种人,生活中我见了很多。他有他的价值观念,他上山下乡,那个年代的人很单纯,你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而且是无私地去做。但老张最早是抗美援朝的,打过仗的。肩上是有勋章的。他一辈子获了很多荣誉。结果,从朝鲜战场上回来,又去上山下乡。他又响应国家号召去植树造林。这回植树造林他又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乡了。真正把根扎下来之后,我又要搬走。到底我要去哪里,我的根在哪里,我是谁?我未来要死在哪里?他的根完全失掉了。他的一切就象水里的浪花一样,最后,他想,我就要死在这里。最后,他决定,我宁可死,我也要把我的根扎在这片土地里。

记者:还有一个镜头,非常真实,红芬被抬到车上了。但当村里人拦他们的时候,村长说,放人。这个给人印象深刻。

尧天:这是真实的。为什么大家都拦它,当时大家都怕摊上这种事。红芬的嫂子告密。其实,这在生活当中是很常见的。我接触过身边很多这种情况,一个妇女怀孕了,不用说回她嫂子家,就是回她娘家,她娘家也不同意回来,我可以给你钱,我可以给你粮食,但你千万不能回来,你要回来,我们全家都完了。你要走得远远的。我见不到你我会想念你,你是死是活我都会挂念你,但你不要来,你一来,我们全家都会完了。这个很真实。

记者:她们有一种羞辱的感觉?

尧天:不是,她一来会牵连家人的。这个政策是对群体的。你一人有事,你们全家都遭牵连。这些人都去拦车,也不是见义勇为,其实,那帮人家里也有很多是怀了孕的。他们必须要拦,因为如果红芬被带走了,她的下场就是他们大家的下场。从这个出发点,车上的人说放人,也是从自身考虑的。如果不放,他也得被收拾掉。

记者:这还体现了这个男人的一点人情味。但是,紧接着漂亮的妇女主任,应该有人情味,但却非常冷漠。

尧天:这里就是反衬。本来女性是应该有人情味,但在那种政策下,被迫放弃自己的善良和母性,而去惩罚另外一些违规的妇女。这个妇女主任就是这样,她也说了,我无所谓,但你们所有人的乌纱帽都要丢掉。这是一个反衬。

记者:还有一个比较感人的就是老孙头儿,为了孙子,本来不愿意下山来,但还是很快就下来了。

尧天:这个人物就是等于,他要下来就等于他要放弃他的孩子。这是片中一个很重大的立意。他的孩子就在那窑里。那个窑就象子宫一样,在那烧着瓷娃娃,那瓷娃娃就是老孙的孩子。老孙为了孙子,就放弃了自己的孩子。他已经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所以后来他没有想到,他就说了一句话,我捏了一辈子的泥人,我都捏不住这一条命啊!在他心里,那条命已经丢掉了。所以,他就下来了。

记者:但是红芬和她女儿又特别喜欢下山,这也是非常真实的。

尧天:这就是这种角色的迷失。她觉得眼前看到的是很好的。但是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导致她不知道自己将走向何方。其实,片子里很多人物都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但是,就是为了这个生命,所有的人凝聚到一块去了。都是在迷失。看,卫东是一个多么懦弱的男人,到最后,我结扎。为了换取不要追查老婆。就当是惩罚我了。这在政策当中也是可以的。

记者:这也反映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什么事都能想出办法。就是在这种纠结中,眼泪哗哗的,但最终,问题也就这么解决了。

尧天:都能变通。就是太极拳嘛。怎么着都能打来打去。

记者:这也能反映出来,计划生育这个政策实际上一开始我们都觉得特别对,后来又觉得特别不对。后来经过时间的冲刷,又拨乱反正了。这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现实。

尧天:对,这也反映了中国的民主进程吧。中国好多事情就是摸着石头走的。她没有什么可以效仿的,苏联已经垮台了。没有老大哥,只能自己走,所以好多东西对与错都是在进步。

记者:你下一步有哪些计划呢?

尧天:我下一步有几部片子。都与数字有关,一部叫《18里河》讲的也是关于人在社会中迷失的故事。然后,还有一个《三线三峡》讲的是,大家也都知道,当年有个三线建设。有很多高尖端的人才聚集到三线城市,这是出于战略考虑。但是这个题材太大了。我现在资金都做不到。再拍几部之后,再拍这个,但这部片子肯定会很好看。就有点象南斯拉夫的导演酷斯拍过一部《地下》。就类似那样的感人故事。

记者:祝你未来更成功,多拍些真实地反映中国社会的这种片子,我觉得是非常感人的。不光感动中国人,也感动全世界的人,也能让世界的人真正了解中国到底是什么样,也能通过普通人的生活了解中国。再次表示祝贺。谢谢接受我们的采访。

尧天:谢谢!

尧天有自己的电影公司,尧天的意思是尧天舜日,天下太平的意思。

他说,他才拍三分之一的故事,后边其实还有三分之二的故事没有真正拍进去。或许以后如果能找到投资商,还可以继续拍上海和北京的故事。

《500米800迷》19日周六下午两点在ZITA1最后一次上映。

图文/摄像 陈雪霏

影评:美国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在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上映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美国电影《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日前在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期间上映。

img_2004该影片反映了靠海边的曼彻斯特小镇的蓝领工人帕特里克的艰难生活和不幸。

帕特里克是家中最小的一个男孩,比较贪玩儿,任性,所以也没有上过大学。长大以后就在一个酒吧里工作。他有个漂亮的妻子,有两个孩子。日子过得还凑合。

影片全部用回忆的倒叙方式进行。开篇就是他在酒吧工作,没说两句话,就出手打人。原来这背后发生的事情让他喘不过气来。

他先是带着朋友在家里喝酒,然后玩儿到凌晨两点还在大喊大叫,她老婆生气了,出来让他们保持安静,因为有孩子在睡觉。结果大家不欢而散。

他很喜欢孩子。经常边带孩子边做饭。有一次把锅都烧糊了,还不知道。倒是女儿说闻到了烧焦的味道,他才意识到,避免了一场大火。但是,这种恶运最后还是发生了。

事后他到警察局坦白交代时说,他到楼上看到孩子们睡觉的屋子很冷,于是,他决定到楼下壁炉生火。他生了火以后,又发现需要到外面去买一样东西。他没等火灭就出去了。外面数九寒天,冰天雪地。他好不容易经过一个小时的步行,通过有冰雪的森林回来后,眼前看到的却是快要全部烧塌的房子。两个孩子都死了。妻子被救出来,悲痛欲绝。

帕特里克哀莫大于心死,几乎说不出话来。但恶运并没有放过他。他的大哥突发心脏病60多岁就死在医院里。他还没来得及看一眼。到医院以后,他要求看看他哥哥的尸体。他被允许看了。悲伤的情绪立即呈现。

就在他自顾不暇的时候,接到律师的召唤,原来他哥哥要把16岁的儿子托付给他抚养。留下了房子和一些钱,但是,这个大男孩已经开始和女同学约会了,这个叔叔就象司机一样给他开车,照顾他生活。同时,得不到侄子的尊重,因为他一无所有了。他满肚子的悲愤和伤心,无处诉说。所以,记忆力减退,经常爱发脾气,什么都不对劲。

最后结局是他把侄子送到华盛顿的另一个愿意领养这个孩子的亲戚那里。希望过几年,孩子成年了,有资格考驾照了,他们也就都万事大吉了。

相比去年反映乞丐生活的影片,今年这部片子还是反映正常人的艰难生活,只是这个帕特里克遭遇的不幸也代表一小批遭遇不幸的人的生活。而这个不幸,在冷冰冰的制度面前和社会习俗面前,造成这个个体无限的悲哀与愤怒。又无法发泄,无处发泄。他还必须保持自己一个良民的身份。但是他的生活真是祸不单行。

影片通篇都是象斯德哥尔摩11月份这样的阴雨天气,让人几乎窒息,没有一次出现灿烂的阳光。即使是他们到海上开船玩儿,也没有太阳,都是阴雨天气。

看完这部电影,很难想象美国一切都那么美好,一切都那么阳光灿烂。笔者也不能理解在美国的什么地方能找到这么阴沉的地方。这种天气往往可以在英国和北欧出现。不管怎样,它反映了这个小镇上的帕特里克一家的不幸和挣扎。给人印象深刻。

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于11月9日开始到20日结束。

中国香港电影《500米800米》在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上映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由香港导演尧天(音译)导演的电影《500米800米》日前正在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期间上映。

img_1998《500米800米》也被人认为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电影讲的是三峡工程百万移民的故事。话说在一个库区附近的山区小村庄里,高音喇叭里广播说,凡是住在800米以上的村民都要搬到500米以下的新居去。那里是专门为移民盖的新楼。

农民张家老少三代,爷爷,夫妻俩和一个女儿。媳妇为了女儿非常愿意搬,第一个签字,村里奖励1000块钱。但是爷爷不愿意搬。他一辈子是捏泥人的,有个烧窑。媳妇知道老爷子不愿意搬是因为泥人窑子。但他们还是决定先搬了。

但此时,媳妇已经怀孕五个月了。被计划生育妇女主任看到了,告知说不能生。为什么?因为搬到500米以下就是城镇户口了,城镇户口就是不能生二胎。夫妻俩去找村长,村长说,根据政策是不行的。但是,村长灵机一动说,如果你们把老爷子动员下山,那么就帮助报上级申请二胎指标。

儿子立即上山给爹跪下说,这孙子要不要就看老爹了。老爷子为了孙子或孙女,决定关掉窑子,下山。

到了山下,问村长,我答应你下来了,你能不能保证给我二胎呢?村长说上报了,但没有批准,所以还是不能生。

此时,媳妇跑回山上,藏在哥哥家里。结果嫂子告密,村长带着六个男人去上山,硬是把孕妇抬到车上。不过,媳妇哥哥立即召集所有村民从后面追,然后,爷爷和爸爸拿着刀从山下往山上截,不给车让路。

村长被逼无奈说,放人!

事后,妇女队长把几个男人骂了一通说他们没用。她说,必须再次抓媳妇堕胎。此时,丈夫出现说,只要不动他媳妇,让他做什么都行。自然,是他做了结扎手术。总算二孩保住了。

影片反复播放党和政府非常感谢伟大的人民,为了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是历史创举,人民有功。

结尾说明计划生育政策于2016年初重大改变,废除独生子女政策,全面放开二胎,结束了长达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

电影反映了国家政策到基层执行的时候有时是非常机械的,不人道的。例如孩子在800米以上怀的,到500米以下生就不让生了。这反映了地方官员的僵化。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当时确实有很多人听说下山以后不让生二胎,干脆就决定不搬了,等在山上生完二胎再说,导致整个村庄的搬迁受阻。

影片也是反映了一些人在移民搬迁过程中遭遇的纠结与痛苦。从山上搬到山下,从发展的角度是好事,政策没有错误。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到具体的个人就有人会不理解,有人会难受。例如老张头是个退伍军人,没儿没女,一听要搬迁,不愿意搬,立即上吊死了。这也是旧观念老习惯不适应新时代的变迁。而媳妇和大女儿就觉得搬到山下感觉非常好。

中国三峡工程只是搬迁和拆迁的一个缩影。全国各地在过去10多年的拆迁搬迁太多了,有很多人都有不满意的地方,都有纠结。

影片反映了那些有纠结有痛苦的人的感情。也反映了今年电影节的主题,那就是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身份。

今年电影节放映的片子大部分都是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和纠结。例如美国的片子《海边的曼彻斯特》就反映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各种不幸。

国际电影节于11月9日开始到20日结束。

来源:北欧中华网

北欧金秋文艺汇演将演绎诺奖得主迪伦的诗篇《在风中飘荡》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由中欧文化协会等组织的将于11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Medborgaplatsen4举办的北欧金秋文艺汇演节目中将朗诵《在风中飘荡》。

《在风中飘荡》是2016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著名诗人,歌星,词曲作家鲍勃.迪伦的代表作之一。

诺奖评委丹妞斯说,鲍勃迪伦的诗歌堪比荷马史诗,可以说唱,主要是他的歌词非常富有哲理,可以说,迪伦是一个思想者。他对于越战非常不满,这从他的1963年创作的《战争大师》可以看出来,对战争的制造者进行血淋淋的抨击。从网友的评论看,今年诺奖得主真是实至名归,恰如其分。

PROFOCA的前CNN记者瓦瑟曼和迪伦差不多出生于同一个时代,都是40后。瓦瑟曼年轻时主修音乐,因此也是一个音乐家,吉他弹唱非常专业,经常进行演出。我们可以尽情领会他对迪伦的演绎。我们会先由播音员朗诵一下这首诗,然后,再听瓦瑟曼用英文吉他弹唱。以瓦瑟曼的专业投入,相信定会给观众一种特别的领悟和享受。以下就是这首诗的中文版。

答案在飘荡

人要走过多少路,
才配得上人的名分?
白鸽要越过多少大海,
才能安睡沙滩?
而那炮弹要飞射多少次,
才会被永远禁断?
这答案哪,朋友,
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座山要经过多少年,
才被冲为海角?
一些人要活过多少年,
才被自由光照?
他还要把头扭开多少次
假装什么也没看到?
这答案哪,朋友
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
才能看见天光?
一个人要长出多少耳朵,
才能听到人们哭丧?
花去多少生命他才明了,
已有太多人死亡?
这答案哪,朋友
在风中飘荡,
答案在风中飘荡。

欢迎斯京朋友参加11月5日在斯德哥尔摩举办的《北欧金秋文艺汇演》。由中欧文化协会,瑞典专业外国记者协会,北欧绿色邮报网联合主办。

今日头条: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为瑞典华人华侨献上文化盛宴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19日晚在斯德哥尔摩前诺贝尔颁奖大厅音乐厅(Musikaliska)为瑞典华人华侨和瑞典朋友献上了一场高水平的文化盛宴。

dsc_4410

瑞典华人总会执行会长叶沛群代表华人华侨对中国侨联”亲情中华“艺术团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也对中国侨联对瑞典华人华侨的关心和爱护表示感谢。

dsc_4424中国侨联文化交流部部长刘奇在致辞中说,“亲情中华”是适应侨胞需求,深受侨胞欢迎的一个品牌。创办八年来,其声誉响彻海内外。参加演出的有全总文工团,空政文工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民族大学的艺术家,相信他们的演出,一定能象诺贝尔的标准给大家最美最动听的艺术享受。

他说,中国和瑞典的友好由来已久。各类文化交流源源不断。乒乓球运动员瓦尔德内尔是中国的老朋友。哥德堡大学教授高本汉是瑞典最有名的汉学家,瑞典汉学多门类的建立,他起了关键作用。化学家诺贝尔和他所设立的诺贝尔奖更为很多学科设立了最高水准,

dsc_4606

刘奇说,中国和瑞典的友好由来已久。各类文化交流源源不断。乒乓球运动员瓦尔德内尔是中国的老朋友。哥德堡大学教授高本汉是瑞典最有名的汉学家,瑞典汉学多门类的建立,他起了关键作用。化学家诺贝尔和他所设立的诺贝尔奖更为很多学科设立了最高水准。生活在瑞典的华侨华人,你们是瑞典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建设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你们为中瑞友好做出的贡献,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中国侨联是海外侨胞的娘家,也非常惦记和挂念大家,每年都走出海外看望大家。给大家带来家乡的声音,也希望大家经常回家走走,实现共同发展。

dsc_4440本次演出开场是杂技《大武术》,由高学峰等演出。一开场就令人叫绝。

dsc_4447然后是,知名苗族歌手阿幼朵的《醉苗乡》和《苗岭飞歌》,音域宽广,优美动听。仿佛把人带到贵州的山谷里去品一杯苗寨的美酒。

dsc_4462

由中国杂技团演员袁飞和韩莹表演的《痴梦凝相思》反映了男女软功的绝活。

dsc_4478中央民族乐团的周炜演唱的是《山歌唱出好兆头》和《想家的时候》,让人感受专业演员就是专业。

dsc_4491曹凯的杂技《激踏.球技》也是绝活。他居然能用9个球一起倒腾,手脚同时动,真是让人目瞪口呆,大饱眼福。

dsc_4507中央民族大学的赵娜演唱了《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和《鸿雁》婉转悠扬,优美动听。

dsc_4528空政文工团演员张原铭在2013年就随亲情中华来过,这次他依然是主持人。同时唱了一首优美的长调《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让人不得不感慨老一辈艺术家竟然能创作出这样经久不衰,永远让人难忘的优美歌曲和乐曲。张原铭的演唱也是到了无可挑剔的完美。

dsc_4555全总文工团著名歌唱家郑咏演唱《我爱你中国》把晚会带入高潮。大家以为是最后一曲了,没想到,中国杂技团的杨青等演员们再次亮出绝活《顶碗》,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dsc_4515整场演出可谓精彩纷呈。

dsc_4533

杨青的柔术。

dsc_4565

演出结束后,刘奇团长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采访时说,亲情中华艺术团已经到过70多个国家,演出800多场,联欢1350次。这个节目深受侨胞喜爱,也是外国朋友能够接受的,例如杂技,民歌等,都是经过他们精心挑选的,这些艺术家在国内也都是一流的。这些演员演的杂技没有借助任何保护绳,都是直接演出的,都是真才绝技。他说,如果剧场足够高,借助保护绳,他们还能再加一层。

dsc_439520多名演员中最年轻的13岁。演出开始的时候,瑞典中国文化协会舞蹈队表演了舞蹈《喜庆》来表达对祖(籍)国亲人到来的热烈欢迎。

观看演出的有中国驻瑞典大使馆领事部主任郭延航,中国银行驻斯德哥尔摩总经理郝连才等500多华人华侨和瑞典朋友观看了精彩的演出。演出过程中,观众们掌声不断,纷纷叫绝。很多时候,也产生了互动。观众们随着节拍的鼓掌,也让演员们深有感触。很多人到维也纳金色大厅表演的时候,都感觉那里的观众特别热情。其实斯德哥尔摩的观众也是非常热情的。有好的节目时他们也是从不吝啬他们的掌声。演员们精彩的演出,真可谓为在进入深秋的瑞典华人华侨献上了一顿美美的文化盛宴。

斯德哥尔摩演出是亲情中华艺术团此次欧洲演出的最后一站,此前,还在俄罗斯, 拉脱维亚和丹麦进行了演出。

图文/陈雪霏

 

 

 

编者的话:不过对很多华人华侨来说,最近心情并不是很好,因为担心世界闻名的藏有很多宝贵的中国文物和历代藏书的瑞典东亚博物馆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受到搬迁或者受重视程度不够。他们和汉学家们都希望东亚博物馆能够永久保留原貌。希望政府能够重视这个世界第三大,北欧最大的中文图书馆和博物馆。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讲座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16日举办了成立以来的首次学术讲座--汤显祖与他的世界,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故事。

dsc_4130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文化参赞浦正东说,今年恰逢中国的汤显祖和英国的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为了纪念这两位杰出的文学巨匠,一个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天才文学家,诗人和戏剧家,一个是中国明代的汤显祖,因一部名留青史的《牡丹亭》而把中国那个时代的戏剧推向了高峰。因此,文化中心请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陆建德来做讲座。

dsc_4139

陆建德用英语向大多数瑞典观众介绍了中国的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讲述了《牡丹亭》里的爱情观,以及它与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相同与不同。

他还谈到了鲁迅,以及中国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

他认为无论是汤显祖还是莎士比亚,其实都是有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爱情观。尤其是汤显祖,当现实中无法实现爱情和婚姻的理想时,他采取了还魂与复活的方式,使有情人终成眷属。

dsc_4140

讲座受到听众的良好反响,人们提出了很多问题。例如,昆曲是否可以用来演唱莎士比亚的戏剧,或者牡丹亭是否可以用英语来演唱等等。

出席讲座的大多是中国文学爱好者,包括著名翻译家陈安娜。她说,她一直在翻译作品,目前正在翻译贾平凹的小说。

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于今年9月2日正式揭牌。其宗旨是促进中瑞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国之行(7)-宜昌之旅

中国之行(7)-宜昌之旅                                                                                               作者:丑(曹)小姐

1

2016年 7月22日,应湖北省宜昌市政协主席李亚隆先生和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杨俊教授的邀请,老公去宜昌讲学,我欣然相随前往宜昌。

 宜昌-中国的水利之都,我内心深处那特有的水利情怀,因为我年迈的老父亲离休前就一直工作在水利建设的第一线上,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我国水利建设事业了。1948年父亲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后他所在的野战军为建设新中国全部转为水利师,开始了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新中国水利建设,那时年轻健壮的父亲就一直活跃在水利工地上,儿时的记忆如今还是那般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中,父亲和他的战友们在水利工地上劳动的场景是那般地亲切和难忘。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利建设工地上没有现代化的装备,工程项目建设采用的是人海战术、人拉肩扛的方式,工地上到处都是飘扬的五星红旗,毛泽东主席的教导和鼓舞人心的标语,机器的轰鸣声、哨子声、口号声、吆喝声交融在一起,汇成一首雄壮的、振奋人心的交响乐,亲切入耳。水利建设者们头戴安全帽,身披坎肩,手推肩扛,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农民、技术人员都把自己的热情、干劲全身心地投入建设中。毛主席号召:“大兴水利,利国利民!”,那场面是雄壮的、震撼的、令人激动和难忘的。年轻的父亲就这样奔赴在不同的水利工地上,我就诞生在安徽省佛子岭水库工地上。我的童年和少年也就一直随着父亲辗转在不同的水利工地上,缘于这种特有的水利情怀,宜昌自然对我的诱惑很大,毕竟那里是中国水利之都嘛!重温儿时的记忆是件幸福开心的事。

坐在和谐号动车上,望着窗外飞逝而过的绿野,那久违的大地,让我这位侨居在他乡二十多年的华人心潮澎湃!祖国呀!愿您风调雨顺。

动车到达宜昌东站,走出车厢,热浪扑面而来,这天正是宜昌少有的高温天气,估计大约有38度左右(前几天宜昌还是绵绵的大雨)。手机上就收到一张陌生而亲切的照片,她是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的教办主任田玉风女士(负责接我们的)。初见田主任,年龄大约和我相仿,那朴实的外表下蕴藏着一颗火热的心,打心眼里我就一下子认可了她,瞬间就对这座滨江城市产生了好感并拉近了距离。

田主任是地地道道的宜昌人,她用那浓浓的宜昌话(宜昌话听起来和重庆话差不多)向我们介绍起她的家乡和所工作的医院。宜昌,古称夷陵,因“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得名,是一座宜居和宜业的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宜昌属丘陵地带,远处青山连绵,道路两边是修剪整齐的树木和盛开的花朵,一座充满勃勃生机的滨江城市就这般地呈现在我的眼前。

以杨俊院长为首的院领导为我们远方的客人举行了欢迎晚宴。初见杨院长他给我的印象是:亲切、健谈,介绍起市中心人民医院如数家珍、娓娓道来。杨院长知识渊博,有创新的思维,对人才他更是求贤如渴,经他手中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医学专家、科技人才落户中心医院就达到300多位,硕士生不计其数,目前该院有博士生82人、硕士生541人。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创立于1949年,和新中国同龄,现拥有江北、江南两个院区及三峡坝区,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教育、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新建好的门诊大厅设计理念就是:提供便捷服务、快速导向和分流,创造了一体化急救医学模式,“五分钟生命链”体系,目前这条生命专用通道在全国还是唯一的。

杨院长还为我这位对水利事业有着特殊情怀的外乡人介绍起他的故乡。宜昌不仅是中国的水利之都,还是民族和平使者王昭君的故里,历史文化名人屈原的故乡。我仔细聆听各位领导对宜昌、对市中心人民医院的详细介绍,使我对这座滨江城市,有一些基本了解,听着他们那浓浓的家乡话(宜昌话和重庆话相似,没来之前,我的理解是宜昌话和湖南话差不多,因为湖南、湖北是相邻的两省份,方言应该是大相径庭的,实际上这两种语言完全是南辕北辙的)。席间我感受到他们的热忱和朴实,更进一步地拉近了我对宜昌的情怀与好感,仿佛我也是宜昌一分子了,可不是吗?我先生已被聘为三峡大学、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外籍荣誉教授,他将为促进中瑞两国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上架起一座桥梁。晚宴在一片温馨、祥和的气氛中进行着,好一群淳朴可爱的滨江人民呀!

2

晚饭后,田主任陪同我们慢步在滨江公园里,此时爱好运动、热爱生命的滨江人民早已汇集在这里,这儿更是纳凉的好去处。这里有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的卡拉OK娱乐小舞台,交谊舞、健身操、扇舞、练剑、拳脚功等,在这里你可以毫不顾忌地尽情地施展你的才华,活动着你的身躯,这里展现的是宜昌人民满满的幸福生活,也可以说是这座城市一个闪光的小亮点吧!

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有三、五个老人家,光着上身,穿着白色宽松丝绸运动裤,正用由许多细长小竹签捆绑在一起的棍子,不停地抽打着自己的身体,或肩、背、手、腰,最感到不可理喻的是他们用力地不停地抽打着自己的头部,抽打声是如此地响亮,我担心地问一位长者:“老人家这样太危险了,疼不疼呀? 小心点儿!”老人笑着告诉我,他练的是“挨打功”,我尖叫起来,还有这功夫?另一位老者对我说,他们这几个老哥们练这功夫已有六个多年头了,这个运动在宜昌很普通,当竹棍抽打在身上的时候,感受不到疼痛,只感到血液、经络舒展流通的畅快,好享受的的运动呀!我满脸疑惑直叹:“中华功夫博大精深!”。听完他们的介绍后我还是十二分地提醒他们,一位慈眉的长者又告诉我,他们这几个老哥们每天都会聚集在此,喝喝茶、唠唠嗑、溜溜弯、活动经骨,他们很满意也很享受这种退休后安逸的生活方式。一位老人家还邀我也来尝试一下他们钟爱的“挨打功”,望着他们真诚、肯定的目光,我举起棍轻轻地慢慢地抽打着自己的肩膀,有丝丝的疼痛,根本体会不到他们所描述的那种享受感,毕竟我是第一次尝试且我又属于那种不爱运动的懒人儿。

华灯四射下的长江边上的林荫道上,沸沸扬扬,好不热闹!喜爱卡拉OK的人们在那儿尽情尽兴地秀着自己的嗓儿,一对对热恋中的情侣们手拉手秀着恩爱,音乐声、欢笑声和人们之间热烈的交谈声汇成一首新的长江乐曲,美丽而动听!宜昌人民正在享受属于他们美好的生活。这种场景也感染了我,我也加入他们的行列,扭动自己的身躯,好一座美丽的不夜城!

3

第二天,田主任向我们推荐了两个特色景点:一是“三峡人家”、二是“清江画廊”。三峡人家乍一听,对我这个外乡人来说,第一念头理解为: 三峡大坝两岸人民居住的地方,这名儿起的挺现代的。三峡人家到底是什么呢?是餐厅还是宾馆? 现在国内不是有许多餐厅、宾馆之类的叫什么人家吗?带着心中的疑惑坐上了通往“三峡人家”的游艇上。这几天高温酷暑,游客并不是所预料的那种人满为患的场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许多,人们已开始崇尚精神生活,健康运动了,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旅游业火爆起来了。

4

站在游艇的二楼上,不打伞、不戴帽,享受大汗淋漓的日光浴,对于我这个长期生活在北欧的人来说是非常地享受。长江两岸,山峦叠嶂,两岸风光随着船的移动而变幻莫测,可以说是一步一景,神奇壮观。游艇在被称之为母亲河的长江中行驶,浪花儿给平静的长江水面增添了鲜活的生机。此时长江的水浑茧,江面上漂浮着许多飘浮物,也不知从哪儿流淌下来的?今夏湖北灾情面积大,肆虐的洪水冲走了多少人的家园,多灾多难的中华大地呀!我愿您风调雨顺!

在长江上乘船急速行驶,才可以真正地体会到李白的著名诗句:“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长江三峡是一条天然的艺术长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两岸打造和雕刻出来的美仑美奂的山水画面相融起来,美丽而壮观。导游告诉我们:“三峡人家”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它是巴楚文化的发祥地,是土家族巴人的古居,原来如此呀!

5

“三峡人家”到了,下船后拾级而上,这里的每一道台阶都是用大青石铺砌而成的,四周的景点修建的韵味浓郁,随处可见体现巴人文化,原始部落的头像、怪兽及巫师图案的石雕。很久以前土家族就居住在这深山中,恶劣的生活环境,炼就成土家人特有的健壮体魂,与天斗、与水斗,逐渐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和文字。那用木头支撑着的二层吊脚楼是他们栖息之地,或建在水中、或建在半山腰中,灰色的吊角楼点缀在青山绿水中,显得古老而优美且神秘莫测!

上古时期的土家人生活居住条件差,就医就更加困难了,因此他们信奉天、地、鬼、神、乌兽,他们虔诚地坚信只有鬼神乌兽才能替他们除妖去病,战胜天灾人祸。用原始简单的劳作工具,开山辟土、兴建家园,征服大自然,就这样他们一代又一代在这深山里繁衍下来,创立了自己独特的土家风情和巴楚文化,那四周景点墙壁上雕刻的土家族自创的象形文字,来源于他们生息环境。

土家姑娘在这儿被称为“呦妹”,生活在深山中的呦妹,水灵鲜活,能歌善舞,尤其擅长山歌和情歌。在这儿听到这么一句话那就是: “生下来能说话的就会唱歌,会动的就会跳舞”,虽然这话儿有点儿夸张,但足以证明土家族儿女擅长歌舞。

在三峡景点中,土家儿女一方面在宣传自己文化的同时,还精心地为游客编排了体现巴人文化的传统节目,泣鬼神,上古的旋律悲壮震撼人心。即有悲壮的传统节目自然也少不了喜庆的场面,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土家女初长成时,穿着艳丽的服装,全身佩戴用不同材料制成的手饰,等待她们心中健壮的土家小伙子来提亲。土家小伙娶自己心爱的呦妹需要经过艰苦的考验期,看中呦妹后,就会搬到呦妹家做起长达三年的“长工”,吃的差、住的差、又脏又累的重活全包下了,且不允许有半句怨言,这就是女方家对未来女婿的考验,三年过后,若女方父母不满意的话,那小伙子的三年长工算是白做了(我认为这条件有些儿苛刻)。土家小伙子为了能娶上心爱的呦妹,吃苦耐劳的精神已发挥到极限,这种执着的精神,基本上都能感动呦妹的双亲得到首肯。

途中,我们有幸地赶上了一场独特的土家族“抛绣球”文化表演。呦妹的父亲对着所有成年男性游客(无论婚嫁与否)大声呼喊:“我家呦妹要抛婚嫁绣球了,抢到绣球者就可娶到美丽的呦妹了,快来抢呀!”。我们一行人正巧坐在绣楼下第一排中间的位置,只见那穿着艳丽土家服装美丽的呦妹手捧着红色大绣球正羞涩地迈着细步在楼上徘徊着、张望着,朦胧中我听到导游和田主任在窃窃私语,估计她俩想让我老公扮演回新郎官角色,以便于加强这次旅游的印象。

6

绣球终于在男性游客们的期盼中抛下来了,只见那红色大绣球正朝着我老公的怀中飘来,而就在这一刻,突然不知从旁边那个角落跳出一眼镜哥大叫着:“ 呦妹我来了!”好一个虎跃式的腾空,只见他紧紧地抱住了这火红火红的婚球,游客们欢叫沸腾起来了,那小伙儿美滋滋地径直上楼去迎娶他的新娘。土家族“哭婚”表演就这样开场了,只见呦妹的父母躲在另一房间里不停地抹着眼泪儿,而呦妹的姐妹们则簇拥着新娘在闺房里大声哭泣,这就是土家族“哭婚”的礼仪(新娘子哭嫁是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据说哭得越厉害,寓意着今后生活越美满,夫妻更加恩爱。

 游客们全神贯注地观看着,艳丽的呦妹和眉开眼笑红袍加身的新郎官向观众们频频地敬茶,我悄悄地打量一下坐在我身边的老公,他那专注的神情完全沉浸在婚嫁喜庆的气氛中,我猜想此刻的他心中多少有些懊悔,怎么就慢了一拍呢? 绣球明明是冲着他飞下来的,也许他在心里埋怨那鲁莽的眼镜哥,动作是如此地迅速,才剥夺了他这次当新郎官的绝好机会; 也许他心中还有些顾忌,毕竟老婆就坐在他的身边嘛!多少有些儿点遗憾,可不!哪个男人不爱漂亮的女人!这很正常!这才是真正健康的男人。游客们在开心中散开了,我们一行在打趣问老公后不后悔,儿子不停地责怪:“爸爸,这么漂亮的大红球你为什么不接呀? ” 大家开心捧腹大笑起来…

7

“三峡人家”整个景区打造的很有特色: 依山傍水、自然景色、人文风景交融一体。那飞流而下的瀑布、碧绿的山水美丽如画,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山上的野猴大胆放肆地和游人嬉戏着,不同的地方都配有不同的演出表演:皮影戏、茅屋独奏、空谷长笛、民俗风情的表演,把巴风楚韵表现的这般淋漓尽致。

8

下午,田主任建议我们去参观下“清江画廊”,我心里又在嘀咕:去画廊看画? 买画? 我家中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的画儿,我不需要再买任何画了,再说我也不懂欣赏画儿……,碍于情面我只好听从田主任的安排。

游船在清江上快速地行驶着,水域也渐渐地开阔起来。清江的水清澈碧绿和长江浑浊的水完全不同,两岸的青山,峰峦叠嶂、起伏蜿蜒。清江是土家族的母亲河,洋洋洒洒八百里犹如一条碧绿的飘带,真可谓八百里清江美如画。清江两岸居住着世代繁衍于此的土家人,这里的山、水及土家文化,如诗如画般地吸引着来自各方的游客朋友,陶醉于大自然奇妙的景观,醉心于土家族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广播在反复的播放着这首歌:“ 清江画廊,美丽的姑娘,我梦中的情人”。

9

清江画廊的确是一个让人心动的好景点,但是由于它的名字,很容易给外地的游客带来一个错误的理解,特别是不了解宜昌的人,没有任何概念的外乡人,让人走进误区,误以为这“清江画廊”是个画廊,是画画儿的地方,而很难想到的是“清江画廊”景区是一个展示土家族缤纷历史文化的长廊。导游也这样说,很多游客也有如此错误的导向,也认为“清江画廊”是卖画和买画的地方。

到这儿游玩的游客比其他景区的游客少了许多,因这里的旅游业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开发好完善好,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的看法是:为了大力度宣传清江土家族文化,“清江画廊”应重新命名,取一个贴近土家文化的名字,因此名字很重要!中国有句老话:“ 不怕投错胎,就怕取错名”,就是这个理儿。

11

 第三天,我提议去参观下三峡大坝,遥望雄伟壮观的三峡大坝,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杰作。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发电工程,它是有两个主体建筑物和导流工程两部分组成,全长2308米,坝高185米,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2000年全部修建完工,工程总投资大约955亿人民币,产生了防洪、航运、抗旱三大效益。采用五阶梯级船闸即小船坐电梯,大船跑楼梯的航运方式。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的修建模式完全不同,它使用的完全是现代化的施工设备,采用的是科学手段,和我父亲那个年代是两个建设风格。三峡工程带动了整个宜昌经济的发展,旅游业、水产业、航运、电力业的迅速发展,使宜昌成为长江上重要的城市之一。在三峡截流园里,它的主题就是介绍三峡大坝从设计到竣工的过程,在园区里可以随处看到建造大坝时使用的巨型工具。三峡大坝是一项世界著名的水利工程和杰作,是三峡旅游的一个光亮的景点。

12

宜昌之旅短暂而欢唱,满满的收获和感慨。三峡大坝那雄伟壮观的工程,那气势磅礴的景观让我叹为观止,重温了我儿时那亲切而熟悉的场面,领略和感受了那多姿多彩的巴楚文化和土家族醇厚彪悍的民风民俗,那点缀在青山绿水之间的土家族独创的木质吊脚楼像梦幻般似的,亲切怡然,令我陶醉!美丽的宜昌,雄伟的三峡大坝我还会再回来的。

 我爱你!-宜昌

 

 

 

 

 

欢迎广大华人华侨向我们投稿。

投稿地址:info@greenpost.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