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从何而来,环境专家李来来博士娓娓道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雾霾一直困扰中国北方,从2013年初开始,已经从隔三差五,变成了新常态。那么雾霾到底从何而来,为什么这么难以消除呢?事实上,不是雾霾难除,主要是人们的思维方式一直相信人定胜天。不肯尊重自然环境有承载能力这一说。还有一种思维方式,就是为什么是我要让?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受害的不是我一个。从今天开始,我们来听听可持续发展问题著名专家李来来博士来讲讲为什么我们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这是根据道和创始人李来来在绿色创业会上的讲座整理出来的:

今天我来和道和“绿色创业汇”的创业者一起来聊聊可持续发展这个话题。我会尽可能讲得通俗易懂些,同时和大家聊一聊可持续发展与气候变化以及绿色经济的关系。
大家知不知道世界上最大的一家出租车公司,但是一辆车也没有?Uber(优步),大家都知道。正如Airbnb,全球最大的旅馆业公司,却连一间房一张床都没有。这两家企业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没有利用投资,进行新的旅馆建设,车辆购买,而是把现有资源调动起来,有序地为社会提供服务,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
 
我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是丹麦的一位专家写的,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要为那些非正式经提供一个公共平台。何谓非正式经济?非正式经济是指看着不像主流经济的一种经济。它没有经济规模,投资规模,投入产出的情况完全违背我们所熟悉的经济学规律。这样的一种经济,社会对它们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它们也可以很灵活地满足社会需求,Uber和Airbnb就是很好的例子。
再举个例子,比如一家电厂,但是我不发电,我的电从哪里来呢?我省电,我到处去工厂做省电的经营活动,其实道和开展的New ventures(新经济中国项目)很早就有类似的企业,它们去把余热回收进行供应。这些非正式经济,你很难说它的规模小或大——你说它小,它满足了这么广大的社会需求,你要说它大,企业很少有固定资产,但企业经营收益幅度是很大的。
这些非正式经济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创新和对资源的有效利用,虽然开始时会受到某种程度的非议,但由于它们如此有效地满足了市场需求,很快就能变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所以,在欧洲一些国家,就对这类经济提供公共的社会平台,鼓励它们去发展,它的英文名叫“private informal economy public platform”。
我现在不能判断网购的环境影响到底是怎么样的,但是Uber和Airbnb一定是在挖掘现有的资源,而不是开发新的资源去满足社会服务需求。那么为什么挖掘现有的社会资源会产生这么大的效益呢?这就延续到我今天想讲的这个可持续发展的专题。
我先说一下可持续发展这个命题是怎么来的。其实这个问题已经不是很新了,19世纪,马尔萨斯提出人口论,指出如果没有限制,人口是按指数增长的,也就是1变2,2变4,4变8,8变16。而我们的粮食产量是按照1+1+1,这种线性的增长。这两种增长方式完全不匹配,因此总有一天粮食增长会赶不上人口的“爆炸”,这时候就会发生危机。人口增长快于经济发展问题,实际上孕育着环境问题的提出。
1972年,罗马俱乐部推出了一本书叫《增长的极限》,和马尔萨斯一样,主要分析人口和资源,以及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计算机模拟了5个变量——人口、经济、环境、粮食生产和资源的动态关系,其中资源(包括环境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而人口是指数增长。得出的结论是地球的支撑力将会由于人口增长、粮食短缺、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因素在某个时期达到极限,使经济发生衰退,导致世界崩溃。他们计算出没有一种资源可以维持100年以上,他们当时的模型有些问题,但是提出的观点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马尔萨斯和罗马俱乐部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诞生。最早在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在斯特哥尔摩召开,会上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开始警告人类环境问题必须得到重视。
1983年,世界环境发展委员会成立,当时委员会主席是挪威的女首相,她组织了一批人写了一个报告,这个报告后来也很著名,叫《我们的未来》。在这个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定义:“既能满足我们现今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的发展模式。”这个报告成为了可持续发展最早的一个版本。
到了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世界环境发展大会,当时李鹏总理和我国第一任环保局的局长曲格平去参加了这个大会,在那次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通过了《地球宪章》,提出了《21世纪议程》,最重要的就是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当时气候变化被提出是很严重的问题,各国提出要积极进行二氧化碳的减排,紧接着就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京都议定书》提出各国带有共同但区别的责任。发展中国家要积极去减排,发达国家要确定自己的量化减排目标,在积极减排的情况下,还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去减排。
制定可持续发展目标最重要的理由是有限的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先说有限的自然资源,大家都知道地球是45亿年的生命,我们看看地球上的资源,比如石油,70%的石油形成于中生代,2.5亿年前至6600万年前,而煤炭的形成是4亿年。我们再看一下人类的生命,其实人类出现不到1万年的时间,从1亿增加到第一个10亿年用了2000年,但从50亿到60亿只用了12年。我们从能源消耗曲线上看到,从1802年到1960年,能源消耗的增长是加剧的,但是增加的趋势还不是那么快,但从1960年开始到2000年,能源消耗速度就非常快了,我们用这么快的速度消耗着上亿年形成的这种资源,我们再这么消耗下去,资源的殆尽是迟早的事情,而且会越来越快。
在我国,自然资源的问题尤其严峻。我国人口压力原本就比较大,水资源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25%,耕地面积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0%,石油是世界平均水平的8.3%,天然气是4.1%,其他的资源也都很少,我们是地大人多,但是资源很匮乏。
不光资源有限,环境容量也是有限的,我们指的环境容量是污染物在大气、土壤、水里的浓度。持续性的雾霾就是一个例子,从2012年开始就已经很厉害了,像柴静讲的,早上起来就盼着刮点西北风,雾霾可以持续不散,说明浓度很高,总有一天会达到无法治理的情况。我们知道土壤也一直在污染,但是镉大米是最近几年发现的,原来不太严重,现在严重了,同样的一块儿土壤,因为污染程度高了,导致大米都有毒了,这些都表现了环境容量问题,环境问题在不断的被填满,所以人才能体会到。
刚才提到了指数性的增长,环境污染和人口都是指数增长而不是线性增长,指数增长很大的特点是时间的延迟,就像一个池塘,池塘里有一个水葫芦,一晚上一个变成两个,再一晚上两个变四个。某一天是一千个水葫芦,水葫芦下面的鱼还在很好的生长,到了第二天一千个变成两千个,它把水里的养分全部吸收了,一夜之间,水里的鱼就全死光了。
更多内容,敬请期待
《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气候变化——李来来老师谈可持续发展(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