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主题为“了解中医-瑞典对话中医药”交流研讨会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南部的温德卫肯举行。
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和夫人白晓梅出席本次交流研讨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在致辞中说,他代表屠呦呦教授向大家致以歉意和敬意,屠呦呦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出席。
张院士说,“中国中医药有几千年的历史,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传统医药,必须和现代科学结合才能造福人类,才能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这也是屠呦呦老师获奖的经验,也是我们今天到这儿来的目的。就像我们在这里开会一样,看到这古老的建筑,怀念诺贝尔先生所做的贡献。所有对世界做出贡献的人,人们都会记住他。我想还说一句话,我们到这来就是要寻求友谊,寻求朋友,寻求合作,特别在中药合作方面,我们希望同更多海内外的同行们共同研究,共同造福人类。”
SP瑞典国家技术研究所生命科学部主任在致辞中介绍了他的研究所。他说,他很期待这次论坛和讨论。
出席对话活动的中方代表还有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陈士林教授,朱晓新教授和廖福龙教授。瑞方代表有来自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约斯坦森教授,潘嫱教授,来自耶乌勒大学的昆虫环境学教授尼尔斯.于尔霍姆(Nils Ryrholm)和瑞典中医彼得.图赛尔和华人中医潘志峰(音)。对话由卡罗林斯卡瓦尔格林(Mats.Wahlgren)教授主持。
瑞方首先问到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中国是如何用传统中医来治糖尿病的,是否有可以治糖尿病的良药。
张伯礼教授说,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有糖尿病人9000万,有可能得糖尿病的潜在病人有上亿。中国有直接降糖的药物。这种药物不但可以降糖,还可以降血脂。中国中医已经发现了价格低,效果好的药物,尤其对缓解并发症有很好的疗效。
通过对话,人们意识到中西医可以互补,例如,西医的一些方法可以在中医中得到应用,尤其是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屠呦呦教授的成功确实给人极大的鼓舞。屠老师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和启示。事实上,中医西用就是在古代药方的基础上求证,因此范围缩小了很多,也应该容易很多。
张伯礼教授说,中医治疗有三个层面,治症,治病,也改善身体的状态。
卡罗林斯卡教授约斯坦森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记者采访时说,这种活动很好,它可以促进中瑞医药专家加强相互交流与了解。
瑞典耶乌勒大学教授对记者说,他真想和屠呦呦教授探讨环境问题,因为他是研究昆虫的,环境对昆虫的影响非常大。他希望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与中国合作,寻求资金。
张伯礼院士说,他们这次来也带来一些项目,希望在中药品质以及临床评价的研究方面和瑞典学者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交流会中间科学与文化相结合,与会者也欣赏了中瑞音乐演奏家的优美乐器长笛,古筝和竖琴的表演。
来自瑞典中医界和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及华人华侨和中国中医界共计200多人参加了本次交流论坛。
这次活动特意选在诺贝尔生前的工厂旧址, 由《北欧时报》主办, SP瑞典国家技术研究所和瑞典针灸学院协办。这也是瑞典侨界为庆祝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而举办的一场活动。
图文/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