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une 2016
Mary Robinson on Climate Justice
视频:玛丽.罗宾逊谈气候公正
为人类和地球的共同健康而努力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第三届斯德哥尔摩食品论坛刚刚落下帷幕,与会者一致认为要想让我们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康的生态,人们必须在吃的问题上做文章。
论坛主办者之一,斯德哥尔摩适应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er)执行主任约翰.洛克斯特罗姆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发现我们的生活方式其实不是十分健康,尤其是人们从素食向肉食的转变过程中,大批人等变得肥胖,得糖尿病的人数激增,进而人类的寿命不是变长,而是变短了。这警告人们要考虑健康的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的饮食生产和消费消耗很多水资源,能源。因此,怎样吃,吃什么,吃多少其实是一件关系到人类健康和生态健康的大事。
尤其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大量人口集中在城市,那么城市必然成为节能减排的领头羊。因为城市消费了大量的食品,城市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如何发展好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英国大学食品政策研究中心教授替姆朗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采访时说,城市是联系国家和家庭的中间环节和纽带。城市肩负着节能减排的重任。城市是寄生虫,因为她消耗大量食品,产生大量垃圾,但有时,她甚至不知道食品从哪里来的。因此,城市如何节能减排有很大潜力和机遇,因为城市的排放太多。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不能忘记农村。他认为中国那种城乡一体化,城乡互利合作的办法是未来。城市和农村不能分开,要有共生的理念和实践。
美国布鲁伯格学院公共卫生中心主任安东尼.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全球对抗生素的抗药性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课题。
他说,由于现代养殖技术里,饲养者喜欢在食品中参合抗生素,这样不但可以防病,而且可以让动物很快长胖。但这种抗生素的使用是没有必要的,用的久了,就会产生抗药性。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人类目前研究的抗生素就那么几种,一旦产生抗药性,就没有任何新的药物可以替代,所以,他呼吁人们必须慎用抗生素,在没有必要的时候,请不要用。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中国上海的刘佩琦女士。她说,中国经济发展世界瞩目,但同时,中国的肥胖和糖尿病问题也十分严重。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中国的糖尿病和肥胖数量却达到了世界三分之一。因此,急需改变生活方式。她所在的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组织就推广了一种培训儿童健康生活方式的节目,放在电视黄金时段播出。效果很好。
在两天的论坛中,很多公司,城市,专家和学者纷纷提出各种破解挑战的方案。
正如约翰罗克斯特罗姆教授说的,论坛不可能发现一种万灵药,而是要让各个部门在各个领域发现各种方法来应对可持续发展的挑战。现在是开始行动的时候了。
头条要闻:挪威公主麦特.玛丽主持斯德哥尔摩食品论坛营养发布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挪威公主麦特.玛丽(Mette Marit)14日在斯德哥尔摩食品论坛上主持营养调查发布会并组织讨论。
出席讨论会的包括来自中国上海的刘佩琦(Peggy Liu)和马拉维的官员。
刘佩琦在美国长大,12年前到中国上海,开启了对父母和儿童进行营养知识普及的教育课程,采用简单的游戏方式,把节目放在电视的主流时段,让孩子从小了解营养知识。
她说,中国是在一代人之间经历了从饥饿到温饱到肥胖的全过程。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但中国的糖尿病和肥胖人数已经占世界的三分之一。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人们担心,糖尿病和肥胖将使中国的社保体系崩溃。
不过,她对未来也充满信心。她说,因为中国发展比较快,人们知道原来什么样,现在什么样,所以,相信人们很快会明白什么是健康的食品和行为方式,然后,可以尽快改正。
好歌欣赏:乌兰巴托的爸爸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偶然又听了一首著名蒙古族歌唱家布仁巴雅尔的歌曲《乌兰巴托的爸爸》。这首歌是布仁巴雅尔的女儿诺尔曼在八岁时写的一首歌曲。当时,布仁巴雅尔还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蒙语部工作,被派到蒙古去学习一年。女儿想爸爸。怎么办?诺尔曼的妈妈乌日娜,身为中央民族大学的音乐老师,同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也是棒棒地。她说,既然你想爸爸, 那么你可以把你的想法写出来,唱出来啊!天生聪明伶俐的小才女诺尔曼就真的写了一首歌叫《乌兰巴托的爸爸》,然后,又普了曲。诺尔曼擅长词曲创作。同时,自己也进行演唱。
这首歌布仁巴雅尔和侄女英格玛唱的非常好听。但是,和女儿诺尔曼一起唱似乎更感人至深。那种父女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女儿今年也八岁,当我听到她说,“我想爸爸”,那种感受,真的会让人感动得掉泪。 小诺尔曼却已经用文字和音乐表达出来了,真是非常可贵,可敬。
在大家都在谈父亲节的时候,借用吉祥三宝一家的歌曲,祝天下的父亲们节日快乐!
冯玉忠:记取政治运动中的温情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北欧绿色邮报网是一个以传播绿色科技文化信息和理念为宗旨的媒体。今天看到我的老校长冯玉忠先生的言论,倍感亲切。在大学时也感觉他的言论充满睿智。例如,他说改革者也要注意保护自己。就是说他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有理智也有情感的人。说的话都很中要害。因此,这里也转发一下他老人家的文章。
记取政治运动中的温情
2013-12-12 18:18:06来源:南方周末
1967年正是“文革”高峰之年,辽宁大学中文系红卫兵武斗党委副书记杨俊超。杨俊超被打得遍体鳞伤,呻吟着要水喝。造反派拿起碗就接自来水,正要给他喝,69级丁世发同学见状大喝一声:不给他!走资派还给他水喝?!随即把碗打翻在地。原来,丁世发有医学常识,人受重伤一旦饮进凉水,血就凝固而易致死的。他就以这样一种左的口吻救了杨副书记一命。在那疯狂的年代,坚持正义保护受害者既要有勇气,也要有知识和智慧(丁世发毕业后留校任校党委组织部长,后来又担任辽宁省政法委书记、省高院院长等职)。
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像丁世发那样保护受害者的也可以说是大有人在。辽宁大学中文系学生辅导员肇乐群、校团委书记白玮就是这样的典型。1976年初,举国追查谣言,搞得人心惶惶,工宣队逼迫肇乐群在学生中追查传谣者,而且明确特定范围让他深查,先后三次催促他,而他则采取拖延对策,以至不了了之,从而保护了多名学生和任教老师。白玮在反精神污染运动中,配合各系团总支以新观念、新思维抵制左的做法,保护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积极进取的行动。他们的共同特质是视学子如兄弟,勇于秉持正义保护学生。后来肇乐群被选任沈阳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白玮则先后任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化工大学的党委书记。
1962年,正值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时段,在辽宁大学掀起了大抓反动学生的运动。经济系学生付宗良在繁重的体力劳动过程中讲了一些吃不饱的牢骚话,平时又爱看鲁迅作品,好发议论,因而被戴上了反对三面红旗(大跃进、人民公社、总路线)的政治帽子。在那极左的年代,谁也不能公开纠正。辽大党委书记兼校长邵凯,后来特意把付宗良调至身边,在实践中观察他,发现这是一位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青年学子,于是不但给付宗良平反,而且把他留校当了教师。可惜,邵凯这样保护学子的善举竟被说成是保护反动学生。这位1938年入党的老干部于1967年含冤而亡,年仅51岁。
从1950年至1976年,我所在的辽宁大学(包括其前身)搞了13次政治运动,平均两年一次。据我观察,运动一来,有三种人特别左:一是愚昧而左,左得可笑;二是为生存保护自己而左,左得可怜;三是心术不正或有野心而左,左得可恶。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一次整党会上说过,对这三种可笑、可怜、可恶的人,一般都不要追究个人责任,一定意义上说他们都是受害者。毕竟,像习仲勋那样“一辈子不犯左的错误”的人还是太少了。可喜的是,当年犯过左的错误的同志,如今都纷纷出来反思了。在暴力的彼端,也还是有着一种强大的救赎力量!我建议:有心留下“文革”记忆的亲历者、研究者,不妨参照人类学家张光直早年自述《番薯人的故事》,讲述往事不只是悲情控诉,更有苦思“为什么人这样容易受骗,为什么肯这样出力地斗争”,一方面写出人的懦弱、阴暗及其复杂性,一方面写出人的善良、勇敢以及人之为人的尊严性。这样别有意味的“文革”史著,予日日引领而望之!
(作者为辽宁大学原校长)
图片新闻:大型艺术作品“浮桥”现意大利伊塞奥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这是6月16日在意大利伊塞奥湖拍摄的“浮桥”装置艺术的一部分。
当日,艺术家赫里斯托的大型艺术作品“浮桥”在距意大利米兰100公里外的伊塞奥湖举行媒体预览。“浮桥”将于6月18日至7月3日向公众24小时开放,人们可以行走在3公里长的“桥”面上参观。“浮桥”以22万个高密度聚乙烯立方拼接为主体,10万平方米黄色织物覆盖其上,随波浪起伏,同时根据光线不同呈现不同色彩。
新华社记者金宇摄
中国知名外交家前驻法大使吴建民武汉车祸去世
北欧绿色邮报网综合网络媒体报道:中国知名外交家前驻法国大使吴建民18日在武汉因车祸不幸去世。
网友纷纷发布悼念文章,表示吴建民是个值得尊敬的外交家。1998-2003年任中国驻法国大使,2003年-2008年任外交学院院长。
以下转发正和岛微信文:
吴建民:不会出现冷战和两极体制
——2015年06月13日正和岛岛邻大会上的演讲
今天的题目是大树前头万木春(编者注:此为2015年正和岛岛邻大会的主题),什么是大树,我的理解是我们今天生活的这个世界大的环境,这个非常重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成就很大,这个成就是怎么来的?我认为跟世界大环境密切相关,要不然我们30多年不可能取得这么大的发展,这个大的环境是什么?
邓小平在八十年代初用了非常简洁的语言概述为“和平和发展”,跟过去相比,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化。说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过去了,时代主题变了,游戏规则也会变。这个道理是非常清楚的,但并非所有人都懂。
6月1号和6月2号,我在伦敦出席英国皇家战略研究所的年会,会上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个教授在会上讲了这样一番话,他说回顾进入新世纪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就会发现,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犯了大错、在亚投行问题上犯了小错,当时很多与会者都认同他的看法。但是他没有说美国为什么会犯错,后来轮到我发言的时候,我就讲了美国为什么会犯错误。
在我看来,美国把时代看错了、把游戏规则也看错了,因为世界变了。“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游戏规则是“零和”——我胜你败、我赢你输、我得你失。当进入以“合作共赢”为规则的时代后,美国人确依然在用零和游戏的规则看世界。
在人类历史上的很多世纪里,战争曾经是威力无比的。国与国之间发生了外交争端如果通过谈判解决不了的话,就诉诸武力,一打就能解决一切问题,直到打得双方都接受战争的结果。
但是世界变了,请大家看一看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人打的两场半战争(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结果是越打越乱。今天中东、北非的乱局,很多人都说美国的责任很大,是打出来的,今天中东人民所经历的灾难是美国人造成的,美国为什么会犯这个错误?以为他看错了世界,现在战争没有那么大威力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时代,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世界的变化并非所有人都看得清楚。
不久前美国刮了一阵风,说安倍访问美国,美国以高规格接待,双方也达成了防务方面的协议,美日的联盟在加强。美国人又说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双方签订了250亿美元的协议,他们的结论就是新的两极体制正在出现、新的冷战正在开始。
但真的是这样吗?美国、日本军事同盟,上世纪就签订了,现在在加强,这个军事联盟确实是存在的。但中国和俄罗斯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去年国内一种呼声很高,有些人认为中国应该同俄罗斯结盟。但是在去年11月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坚定地说,中国坚持不结盟原则。
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原则,如果中国同某些国家结盟了,那新的冷战就真的开始了,这个世界就不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了。中国的不结盟方针是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考虑到世界人民的利益作出的决定。
所以,我想中国不同人家结盟,有什么新的冷战呢?有什么新的两极体制呢?不会出现,所以大的环境没有变,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
中国有些评论家讲得振振有辞,美国为什么会看错时代?有两大因素在起作用:
因素一:惯性思维。
零和游戏、零和博弈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大概几千年,冷战期间更是如此,几千年的惯性是非常强大的,惯性思维特点是,人们就这么去做,他不去想道理,他已经习惯了,这个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因素二:利益驱使。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利益集团,美国的军工集团就是一个,世界越紧张、越冲突、越爆发战争,他们盈利越多,所以就不断煽动,这样的利益集团在全世界都有。
这两大驱动使人们在看当今世界主流的时候,会看不清楚导致误判。今天在讲“大树前头万木春”,我是认同这个观点的,我的理解是世界大的环境没有变,中国人所面临的战略机遇期没有变,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没有变。
所以今天中国人、中国企业家创业的大环境是好的,我希望大家珍惜这个环境,在第四次创业大潮当中大显身手,谢谢大家。
吴建民简历:
1939年3月30日 出生于重庆,汉族
1959 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分配到外交部。外交部安排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再读3年翻译班(研究生)
1961 借调到团中央国际联络部
1961—1965 世界民主青年联盟总部(布达佩斯),任代表翻译
1965—1971外交部翻译室
1971—1977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三秘、二秘
1978—1979 外交部北郊干校劳动1979—1983 外交学会欧洲处
1983—1985 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一秘、处长
1985—1989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
1989—1990 中国驻比利时王国使馆、驻欧共体使团政务参赞、首席
1991—1994 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1994—1995 中国驻荷兰王国特命全权大使
1996—1998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特命全权大使(1996年8月提为副部级)
1998—2003 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
2003.6.27—希拉克总统授予荣誉勋级会大将军勋章
2003. 7— 2008.4外交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2003. 12.12—国际展览局主席
2005.3 —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兼新闻发言人
2008年4月30日卸任外交学院院长
今日头条:南海问题的真相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约授权发布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就南海问题撰写的署名文章。
南海问题的真相
作者 中国驻瑞典大使 陈育明
近来,南海问题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热点。一些善良的人们在问:南海问题的渊源是什么?中国为何不接受“国际仲裁”?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甚至妄称中国“恃强凌弱”、“不遵守国际法”。为此,我愿就此做些介绍。
一、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国人最早发现、命名并开发了南海诸岛。历史上是中国政府通过行政设置、军事巡航、生产经营、海难救助等方式,对南海诸岛进行持续有效的管辖。早在公元前200年的汉朝,也就是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时期,中国就已经在南海地区从事经常性的渔业、种植和海运等活动。两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把南海称为“涨海”,把南海岛礁称为“崎头”。自唐朝以来,中国政府持续在南海地区行使管辖和行政权力,包括建立行政机构、开展海事巡逻、天文、气象观测、开发管理资源等活动。上述事实已通过大量中外考古发现、历史文献,包括古代地图、海图等得到证实,如明清时期形成的航海指南《更路簿》,更是详细记载了包括南沙群岛在内的南海诸岛数十处地名,不少沿用至今并被各国航海家广泛承认和采用。英国海军部测绘局1868年编制的《中国海指南》一书就明确记录了南沙群岛仅有中国人生产、生活的事实。
二战时期,日本曾于1939年起一度侵占了部分南海岛屿。战后,中国依据《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收回了被占岛屿,并通过正式命名、出版地图、派兵驻守等形式,从法律和事实上对南海诸岛行使主权。上世纪70年代以前,国际社会包括菲律宾等南海沿岸国家从未就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提出过质疑。当时有关国家还以外交照会、出版地图、国际会议等方式公开承认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只是联合国某机构调查称南海有石油后,菲律宾等国才开始趁乱陆续侵占南沙群岛岛礁。根据国际法,非法窃取的东西不能产生法律效力,这种非法占据不是有效管辖,时间再长也改变不了主权属于中国的事实。
二、中国一直是南海和平与稳定的坚定维护者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不断听到个别国家暗示中国岛礁建设可能导致南海“军事化”。事实上,近年来南海确有军事化的危险势头:一是周边部分国家强化非法侵占,部署兵力和军事设施;二是一些域外国家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力部署,炫耀武力,鼓动域内外国家拉帮结派。偏偏有人“选择性失明”,对其他国家的军事部署和自己显示肌肉避而不谈,反而指责中国打破南海“现状”,执意把南海“军事化”同中国南沙岛礁建设联系在一起。中方在有关岛礁上的防御设施是有限的,完全用于自卫目的,“军事化”这顶帽子无论如何扣不到中国头上。中国并不是第一个在南海进行岛礁建设的国家,相反中方建设的主要目的是把有关岛礁进一步“民事化”,增强在南海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中国岛礁的灯塔已经并将继续为众多往来商船照亮航路。
三、中国不接受“南海仲裁案”合法合情合理
客观地讲,菲律宾将本应通过双边谈判解决的争端单方面、强行递交“仲裁”,这不是什么法律和正义问题,而是一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和不执行”的立场完全符合包括《公约》在内的国际法,是尊重国际法、维护《公约》完整性和严肃性的行为。
第一,尽管菲律宾对南海仲裁案进行了精心包装,但实质依然是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超出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调整范围。《公约》开宗明义地指出,公约宗旨是在妥为顾及所有国家主权的情况下,为海洋建立一种法律秩序。也就是说解决领土争议不是它的事,而是其他国际条约的事。在国际法上,菲律宾领土范围有明确的规定,菲领土的西部界限为东经118度线,而中国的南海岛礁完全在东经118度线以西。南沙群岛和黄岩岛远在上述条约规定的菲律宾版图之外。
第二,菲律宾单方面提起的仲裁,违反双边谈判解决争议的协议,是背信弃义的行为。中菲在双边文件中早已就通过双边谈判解决南海有关争议达成了协议。《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也有明确规定,由直接有关的主权国家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它们的领土和管辖权争议。菲方在2011年还与中方共同发表声明,承诺坚持通过谈判协商解决争议。可菲律宾为达目的不惜谎话连篇。它一方面拒绝与中方按照共识妥处争议,另一方面却声称已穷尽了双边手段;一方面声称其仲裁诉求不涉及领土主权和海洋划界问题,另一方面却紧紧围绕着中国的主权和海洋管辖权做文章。
第三,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是对《公约》仲裁程序的滥用。2006年,中国根据《公约》第298条作出排除性声明,将涉及海域划界、历史性海湾或所有权、军事和执法行动等方面的争端排除在《公约》争端解决程序之外。包括中国在内的约30个国家都作出了类似声明,构成《公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菲律宾单方面提起仲裁,侵犯中国作为《公约》缔约国享有的自主选择争端解决方式的权利,侵犯了《公约》的权威性、完整性。
不难看出,这种所谓仲裁是非法的、无效的,我们始终坚持不接受、不参与、不承认和不执行的立场,就是要坚守国际法的底线。中国始终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领土争端和海洋划界争议,通过制定规则和建立机制管控争议,通过开发与合作实现互惠共赢,坚持维护南海航行和飞越自由及南海的和平稳定。中国已通过平等谈判的方式与周边14个陆地邻国中的12个解决了陆地边界问题,划定和勘定的边界长度达2万公里,占中国陆地边界总长度的90%。2000年中国与越南划定了北部湾海上边界。中国将继续本着互相尊重和平等协商的原则,与直接有关当事国解决南沙领土主权与南海海洋划界争议。这是中国遵守国际法和与有关国家达成的协议的体现,也是中国基于对国际实践的认识和丰富的国家实践做出的选择。
世界上很多国家以及很多国际法专家都公正、专业地发表了严肃的意见,表达对中方法理主张的认同,指出仲裁庭的裁决结果不具有国际法效力。
公道自在人心,真理越辩越明。我相信朋友们在了解真相后,更会支持我们将南海真正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主编:陈雪霏
斯德哥尔摩Rörstrand瓷器一条街今夏变成步行街
Shanxi Delegation visits Uppsala
Av Xuefei Chen Axelsson
STOCKHOLM, May 29(Greenpost)–Shanxi delegationen besökte Uppsala om förnyelseenergi.
Lena berättade för delegationen att Uppsala Kommunen har målet att bli carbon neutral på 2020.
De har byggt ett högt hus med el som kan tillväxa 40 percent el för hissen, lampa och värm vatten.
Priset av huset är högt, med för långsikt syn, det är en investering.
Kommunen också uppnuntrar public att cyklar mer istället att köra bil.
Till sist besökte delegationen Storkyrkan och gick genom stangatorna.
Det kändes bra och Uppsala är mycket vacket.
Bilder/Text/Xuefei Chen Axelsson
香港富商刘鸣炜在斯德哥尔摩谈香港的作用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香港富商华人置业主席刘鸣炜6月8日在斯德哥尔摩商会发表演讲时指出,香港可以成为瑞典与中国内地密切联系的桥梁。
刘鸣煒说他很荣幸能到斯德哥尔摩商会来讲座。事实上,他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
“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向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捐款,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两个孩子的母亲在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学习过。我对这个学院很敬重,所以就支持这里的科研。” 他说。
斯德哥尔摩国际电影节总策划Git也来听讲座,说起来她也很想知道为什么这个香港富商捐这么多钱。
刘鸣炜是香港华人置业集团的主席及总裁,也是被福布斯杂志评为香港第六富豪刘銮雄的儿子。据悉,刘明炜的妻子曾移民瑞典,去年秋天才和两个孩子搬回香港。而在她们移民期间,刘明炜常游走于瑞典与香港之间,对瑞典文化有所了解,并且对卡罗林斯卡也有了认知。
2015年2月,卡罗林斯卡宣布刘向其捐款五千万美元。
斯德哥尔摩商会CEO玛利亚.兰卡介绍说,刘先生早上从香港飞过来,演讲完了,晚上马上就要飞回去。令全场震惊。
拉瑟对刘的讲座高度评价,认为香港确实可以发挥中瑞合作的桥梁作用。
佛里德里克.周也对刘的讲座给予评价。他主要从事亚洲投资咨询工作,曾在瑞典商业银行工作过。如今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
刘承认现在香港形势不如从前。其实,香港最火的时候就是中国大陆最封闭的时候,因为那时外国人想到中国去,必须先到香港,很多大陆人如果想出去,一般也是先到香港,然后,再转往其他地方。但是,大陆开放以后,尤其是近10年来的全面开放,实际上削弱了香港的中介作用。
当有人问他是否香港愿意和深圳加强合作呢,他回答说不太愿意。
对于近一年来的不稳定原因,他先说是不接受记者采访,随后他说,都是政治原因。
跳舞形体美理论课
Stockholm ranks 11th in tourism in European cities
STOCKHOLM, June 10th(Greenpost)–Stockholm has one of the highest growth rates in Europe when one considers the number of guest nights.
This year, Stockholm has climbed up two places in the rankings, from 13th to 11thplace, on the International ECM Benchmarking Report’s list that measures the growth of tourism in European cities.
“Stockholm is one of Europe’s fastest growing cities and we are regularly ranked one of the best cities in the world to live and work. We work with the Stockholm brand from a long-term perspective, so that it stands out internationally,” commented Karin Wanngård, (S), Mayor of Stockholm.
“Therefore, it is extremely gratifying to see the great results we have been seeing.”
Even for guest night statistics from a global perspective, Stockholm climbs up the list from 22nd place to 21st place. And of the top 25 cities, Stockholm has the highest rate of growth, a considerable 13.8%.
“Stockholm is all about openness, diversity and sustainability, with a strong international vibe. Our city is a hub for innovation within the music, tech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says Karin Mäntymäki, acting CEO of Visit Stockholm.
The ECM Benchmarking Report is produced by European Cities 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