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祖国 再创辉煌 –专访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会长王建荣

瑞典华人的风采之二:专访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会长王建荣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提起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会长王建荣,人们自然会想起2014年在瑞典举办的欧华联18大,也会想到政协列席委员等等很多高大上的头衔。他总是那样面带微笑,平易近人,给人一种老大哥形象。王建荣在家中6个兄弟姐妹中确实是老大哥,而且他的名字似乎也暗示了他的心路历程——建荣,建荣,建立光荣,建立荣耀等等。不久前,在斯德哥尔摩中央大街的蒙古饭店,记者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

                                           心系祖国不忘本

AV4A0498-e1482704810859-683x1024 在2016年12月24日圣诞节平安夜,王建荣(左图)自编自导了一出以海外华人百年创业史为题材反映华人华侨心声的舞台剧,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王建荣说,我就是想让华人华侨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我们在海外打拼的酸甜苦辣,同时,也要了解祖国的过去和现在,我们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这里,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这段历史,永远不能忘记。如今祖国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我们要发挥促进中瑞交流的桥梁作用,尽力落实好一带一路的战略。

王建荣可以说是中国从贫穷到富裕的经济发展史见证人。他于1958年出生在浙江青田。众所周知,青田是著名的侨乡,其海外侨胞有150多年的历史。王建荣的爷爷王祝标在1930年就去了法国。后来来到瑞典。瑞典当时只有5个中国人。

“我们青田乡村小镇就是有这样的中国传统,男人出来闯事业,女人服务在家培养孩子。青田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小镇,过去在那地方生活,几乎无生存空间可言。人挪活,树挪死,因此,比我爷爷出来早的人也很多。那时是在上海买一本中华民国护照,然后坐在法国运煤的货舱里过来,他那一代人还是非常苦的。”王建荣回忆自己听爷爷讲的故事说。

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对外开放。王建荣的父亲首先出国,来到瑞典,与父亲团聚。1977年,刚刚高中毕业的王建荣,也和其他同学一样,一毕业就出国创业了。

“我爷爷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来瑞典的。从家族上讲是三代华侨。但我是改革开放初期就来了。我是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见证人。”王建荣说。

MWU_7265-2

王建荣会长2015年8月14日在欢迎国侨办任启亮副主任 一行及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大楼揭幕仪式上致辞。

当时很多人读完小学就毕业回家了。但是他读了高中,而且他的同学中有40人是华侨子弟。这些华侨子弟大部分都是那个时候出来的,因此,现在遍布在欧洲各个国家,都已经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那时候,每个月粮食只有25斤,吃半个月,然后就不知道下半个月吃什么…我是1977年1月4日在北京乘上飞机。那时飞机很小。中瑞之间的交通也是很麻烦的。必须走第三国。我左手拿着行李,右手也拿着行李。当时登上飞机舷梯,到舱口的时候,我环顾四周,心想,中国啊,再见了。当时我百感交集,我想我可能再也不会回来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那时我的记忆非常深刻,一辈子都忘不了。”

王建荣说这话的时候,依然是百感交集,让人忍俊不住,眼角湿润。那是怎样一种感觉?我的祖国,有可能我永远不能再回来?

“当时我来到瑞典,是旅游签证。续签时,警察局就问你两句话,你喜不喜欢瑞典,愿不愿意留下。如果说愿意,就立即盖章,一签就是五年。当时,瑞典正是面临缺少产业工人的时候,如果从非洲请人来,一个家庭要花15万克朗。而我正好是青壮年时候,所以他们愿意我来。”王建荣说。

“我在国内学过机械。在这里也读了机械。但是,没有用上。民以食为天,我们家开了饭店,然后做贸易。没想到,两年之后,我是第一个北欧的中国人在1979年参加广州交易会。还有几个公司让我做代理。”

从那时起,王建荣开启了不断往来于中瑞之间的商业往来。

王建荣是个不断追求创新的人。即使是开饭店,也要开出特色来。他在欧洲走过好多饭店,发现都是100多个位置。那么为什么发展不大?原来,瑞典人的餐饮习惯和中国人不一样。中国人是四个人或八个人点四个菜或八个菜循环吃。但瑞典人的习惯是各吃各的菜,但厨师不可能一下子把八个菜都上来,因此,总有人要等很长时间。否则需要雇用太多厨师,也不现实。如果增加100个客人,服务员厨师得加三倍。

“当时,没有自助餐。每年我两次去台湾,两次去广州。进口芦笋。当时,我去台湾进货的时候,我都用两三位数的集装箱。台湾人以为我开的是很大的饭店。我到那里,他们请我吃饭。我也去吃快餐。我发现这里很好。我当时想,如果我开饭店,能开大饭店吗?当时中国人很少。我的目标就是要开一个大饭店,我想如何与客人互动。我要开两百人的饭店,一分钟10个菜。这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在台湾,台湾人问我为什么只有90人。他就给我带到台湾的成吉思汗饭店。当时,我感觉恍然大悟。我就想办这样的饭店。结果很快见到了老板。回来后,我就开了这样的饭店,名字就叫蒙古饭店。(英文名字是成吉思汗饭店)”

后来很多人都开了有蒙古字眼的饭店,但是,我们是最早开的,也是最早的自助餐饭店。这也可以说是我的创新。

蒙古饭店是由西南设计院设计的,由苏州园林公司装修的,30年了,依然不过时。

                                                   参与国内大发展

九十年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落实,王建荣开始把经济重心放到了国内。国内的高速增长,其实也是伴随着世界各地的华侨回国投资创业的浪潮开始的。他们也在这个过程中取得了丰硕成果。

IMG_7814-1024x684

王建荣会长在2015年8月16日晚亲情中华斯德哥尔摩演出开幕式上致辞。

王建荣还热心公益事业,2012年被推选为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会长,任职至今。“做社团,只有投入,很多人问你图什么,有什么好处。我觉得社团可以让你在社会中进行相互交往,在互相交往中形成一个有益的交流,形成和谐侨社”。

greenpost1

欧华联大18大主席王建荣2014年8月16日在欧华联18大上致开幕辞。

2014年8月闻名世界的欧华联大18大在斯德哥尔摩成功召开与王建荣及其团队的艰苦努力是分不开的。

王建荣也作为政协列席委员,中国侨联海外委员到北京开会,参加93阅兵式,抗战70周年等等。

“我是中国从贫穷到发展的见证人。我曾经经历过中国吃不饱的时候。我刚来的时候,这里的人们连上海都不知道。一路走来,我感到很自豪,很激动。”王建荣说。

对于华人二代的教育问题,王建荣也是很有成就感的,三个孩子中,两个都是硕士,一个在读。

王建荣兄弟姊妹各个都有自己的生意。三弟王永安搞的是新型预制绿色建筑行业,可谓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

“我们这一代华人华侨还没有象东南亚的大鳄那样,北欧和东南亚还是不一样。东南亚都是几代人了。在北欧只是改革开放以后这一代。时间还短。我们要务实地走。一步一个脚印,不要虚。年轻人成立一个公司,可以和互联网联系起来,有大的商机。华人华侨在海外的资源还可以,每个家庭都有博士硕士。要好好地从基础开始,训练一下,根据情况去发展。带动家庭产业升级。在欧洲转型也就是这一两年。我们这一代人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形象。我们都很努力。现在我们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的生活比外国更好。”他说。

王建荣说,青田人在欧洲实力很强的原因是他们把亲戚朋友都带到了海外。因此,做事尤其要考虑不只是赚多少钱或者是我能赚多少钱,而是要看如何符合他们的利益,符合群体的利益。所以,他感到担子很重,但也感到很自豪。

                                                      一带一路再出发

“展望未来,我们曾经在海外一直以商为主。在支持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赚到了不少钱。这和我们在新中国长大的人有关。我们热爱中国,也热爱瑞典,瑞典是我们的第二故乡。后三十年,我的意思就是紧跟着一带一路的大方针,大框架,进一步发展。叶落归根,是我们的传统。但现在是要叶落扎根,我们要融入瑞典企业,融入中国企业,融入侨届,正所谓一侨三敦。我们要改变战略,要投入正能量的东西。后三十年要能够共同地协作,在跟中国企业对接的同时,我们也能为自身谋利。”王建荣在认真地思考未来。

“从商会的角度来说,我们正在与瑞典的中小型企业合作,中小型企业有悲观的一面,因为他觉得一进去就被吃掉了。我们正好适合于和他们一起创业,我们的资金注入他们的企业里。然后与国内合作可能会更好一些。” 王建荣说。

 

2 thoughts on “心系祖国 再创辉煌 –专访瑞典华人工商联合会会长王建荣”

  1. 王建荣大哥身在海外,情系祖国,感恩在瑞典时的盛情款待!难忘斯德哥尔摩的欢歌笑语!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