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去年11月瑞典安全与发展政策研究所发布了中国与北欧五国关系的报告,对于双边关系的现状,发展机遇和挑战给予了分析。
北欧设计的灯展
《报告》认为:中国与北欧通过更密切合作均会获得明显收益;中国对发展联合的北欧层面合作更感兴趣,对分别发展与五国间的双边关系兴趣不大。
北欧国家有共同的关切和共同的利益,并维持基本的政策框架。在发展对华关系上,北欧五国地缘政治利益不同,且在相互竞争、经济结构和多边关系上也存在分歧。
为了维持与中国的重要关系,北欧需要采取实质行动强化北欧国家间的整体合作。在欧洲次区域层次建立北欧地区一致性机制也将面临挑战。
中国与北欧双方民众之间的关系尚有提升空间。近年来,北欧对中国的整体印象有下降趋势;然而,由于统计数据有限,该结果有待商榷,而且各北欧国家对中国的印象或许也存在差异。
同样,北欧人民对中国也了解的很少,特别是对中国政治事务、发展与安全政策的了解十分有限。双方在北极和“一带一路”这样共同关心的领域存在深化对话的机会。
经济关系是中国—北欧关系中富有成效的领域。但仍有一些合作空间尚未充分开发。如北欧五国在创新、创业、福利与城市治理方面的投入可为中国国内改革提供重要借鉴。由此,中国的改革也将在项目开发、新兴市场和投资方面为北欧企业提供巨大机遇。
中国与北欧在科技与环境领域都有较强的竞争力。中国正迅速成为“世界创新强国”之一。北欧可向中国提供培训机遇和关键专业技能;而中国的学者和专业技能也可为缺乏相关资源的北欧地区提供补充。
安全与发展是中国—北欧关系中较为复杂的领域。近年来,中国已就致力发展做出重大承诺,而北欧的若干机构则是发展政策的知识中心。
展望未来,我们需制定积极而实际的政策,逐渐扩大并深化中国—北欧关系。短期来说,中国—北欧应致力于为更深入的合作建立基础;中期而言,双方应建立连贯、互认机制,以指导、联通相关政策;长期而言,中国—北欧关系可成为对话和国际协调的中心。
对于上述报告的陈述,北欧绿色邮报网愿意做进一步分析和评论。首先,为何中国对发展联合北欧层面合作感兴趣?这主要印证了中国和北欧之间的不了解。中国是一个比整个欧洲还大的国家,因此,喜欢高大上,喜欢大。而即使象爱立信这样的大公司,也早已经进入了中国。所以很难说再如何深入发展。如果说,北欧对中国的整体印象下降的趋势,或者说北欧对中国的了解太少,这都是因为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肆意挑战中国,把诺贝尔和平奖发给了刘晓波。从那时起,来北欧的高层访问逐年减少。中国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严厉反腐,也限制了高层次人才访问北欧。高层接触减少,并不等于接触少了。据瑞典驻华大使馆的数据,来北欧尤其是来瑞典的访问人数在增加,但是,大多数人认为来一次,如果只访问一个国家,不够本,所以,一般都是要访问三个,四个甚至五个国家,因此,需要协调。但这大多都是首次访问北欧,才这样提出要求。一旦,人们深入了解了北欧,就会有的放矢,寻找真正的合作伙伴。其实,真正的合作,还是跟每个国家进行合作。但是初级阶段,就会联合考虑。
由于中国的不高兴,或者说冷淡,自然不能主动与北欧联系,而北欧的心存疑虑也导致了这种僵持。另外,中国自然环境的恶化也把很多本来喜欢中国的人拒之门外。例如一些有哮喘病的老人,是不敢去中国的。怕呼吸道受不了。
报告说,北欧五国在创新,创业,福利与城市治理方面的投入可为中国国内改革提供重要借鉴,这是客观实在的。中国如果要想真正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借鉴北欧国家的环保,创新,福利与城市治理方面的举措,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例如,进行系统的垃圾回收利用,垃圾焚烧,污水处理,减少汽车尾气和拥堵,提高公共交通的力度等等,搞好养老问题。
报告说北欧的一些机构是发展政策的知识中心,这也是事实,中国北欧需要进一步对话和接触。中国应该更多地关注北欧,向北欧学习,或者是与北欧合作,因为北欧与中国在理念上实际上有很多共同点的。
因此,中国和挪威关系正常化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北欧国家也确实应该真正地认真对待中国这个老朋友。中国人对北欧印象一直很好,因此,北欧国家也应该可以在中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中国那么大,人那么多,市场那么大,总归能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产品质量比较好,口碑比较好,量也不大,因此,总是能够销售的不错的。
可以说,这个报告的意思也是希望中国和北欧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