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关系雨过天晴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在8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外交部长王毅谈到了中国菲律宾的关系问题。

菲律宾通讯社记者问

在杜特尔特总统上台以后,中菲关系大幅度改善,中国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和菲律宾的关系?今年是菲律宾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也是东盟成立50周年,您对今年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有何期待?

129504334_1488944480027_title0h (1)

王毅答

杜特尔特总统上任以后,妥善处理南海问题,积极改善中菲关系,这不仅符合菲律宾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地区各国的愿望。对于菲律宾伸出的善意之手,我们当然也要张开合作之臂。中菲关系重回正轨,提升的是中菲友好,获利的是两国民众,受益的是地区各国,这些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实际上是中菲关系本来应有的常态。

王毅

当前中菲合作的潜力正在迅速释放,我们要把过去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我告诉大家几个数字,去年10月份到现在还不到半年时间,中国到菲律宾的游客团组数量新增将近1000个,我们进口菲律宾热带水果20余万吨。铁路、桥梁、水坝等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紧商谈,一些项目有望今年开工。中国新任商务部长正在菲律宾访问,尽管是在人大会议期间,这说明了中国愿意加强中菲友好合作的积极愿望。同时,我们两国还同意建立南海双边磋商机制,两国海警也建立了合作机制。今天的中菲关系已经重新走上了一条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正确道路。我们应该把这条路走实、走好、走远。

王毅

中菲关系雨过天晴,也为中国和东盟关系驱散了阴霾。去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今年又恰逢东盟成立50周年。25年是银婚,50年是金婚。对于地区合作而言,这两年是双喜临门,我们要两好并一好,好上加好。我们将支持菲律宾履行好东盟轮值主席国的职责,也将助力东盟推进共同体的建设。我们愿做大互利共赢的蛋糕,深化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的结果能够尽快落地,推动RCEP谈判尽早结束。我们愿拉近人民友谊的纽带,共同办好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要努力实现2020年双方人员往来3000万人次这个目标,从而将人文合作打造成为双方关系的新支柱。

王毅

我们还愿意提升澜湄合作的水平,我们将加快完成45个已经确定的早期收获项目,启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申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澜湄合作的中国秘书处过几天就要正式成立,我们希望澜湄合作能够成为周边利益共同体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从而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发挥更大作用。谢谢。

王毅外长答记者问部分内容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主编陈雪霏)–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8日举行记者会,就中俄美关系问题,特朗普问题,中非问题,中东问题,中美关系问题,中国欧盟问题,中国菲律宾问题,领事保护问题,反腐败问题等答记者提问。

塔斯社记者问:

王毅部长,我想问一下特朗普任总统以后,外界对俄罗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三角关系有很多评论。您认为这组关系有没有变化?或者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谢谢。[ 2017-03-08 10:46 ]

 

129504272_1488942682858_title0h王毅

你中文说得很好。这个问题大家也很关心。但我首先想告诉你的是,中俄关系非常好,我们对中俄关系充满信心。中俄之间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我们双方基于两国根本利益所做出的战略抉择,经受了各种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当前中俄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我们之间的互信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所以中俄关系绝不会因任何外部的因素或者影响发生动摇。但同时我们也乐见俄美关系能够得到改善,因为这对当今世界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消息。今年中俄元首还会进行多次会晤,将继续引领两国关系迈上新的台阶。同时,中俄双方也将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在动荡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发挥好中俄两家“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2017-03-08 10:49 ]

 

王毅

我们认为新时期的中美俄关系不应该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三方应该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应该一起谋共赢,而不是零和。我们认为三方完全可以通过良性互动、相互促进,来共同履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义务,共同承担促进全球发展的责任。谢谢。[ 2017-03-08 10:51 ]

 

环球时报记者

2016年中国先后与冈比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恢复了外交关系,今年年初尼日利亚要求台湾的驻尼机构摘牌并迁出首都。对此国内民众普遍认为大快人心,并认为台湾当局在背离“一个中国”的路上越走越远将会是死路一条。请您谈一下看法。[ 2017-03-08 10:52 ]

 

王毅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事实,也是国际共识,更是由联合国决议等一系列国际文件所确立的一条准则。台湾地区与任何国家建立或保持所谓的“外交关系”,都缺乏国际法依据,都没有正当性,也必然是没有前途的。台湾当局应该认清这一大势,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可能阻挡中国最终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谢谢。[ 2017-03-08 10:53 ]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

您也注意到,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之后,他的外交政策被很多人觉得是一种“美国至上”的孤立主义和民粹主义,给中国创造了绝佳的机会,能在国际事务中做一个更加主导的角色。那么我们也注意到,习近平主席最近提到中国要引导国际社会塑造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也被很多人解读为是中国要打破美国在二战之后建立的这套国际体系,以自己为主导的新体系取而代之。我想问特朗普时代纷争不断的国际舞台上中国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是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吗?与此相关的就是很多人对这种中国主导的国际新秩序的前景还是有担忧和质疑的,因为中美两国的政体、价值观、意识形态都有很大的差异,您对这些声音又有什么回应吗?谢谢。[ 2017-03-08 10:55 ]

 

王毅

你刚才提的问题角度很多,我认为核心是中国是不是会取代谁来当世界领导?我想针对这个来讲几句。首先,中国一贯主张大小国家一律平等,我们不认为应当把国家分为领导和被领导。第二,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我们主张应当让联合国根据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来切实发挥好处理国际事务的功能。第三,与其说领导,不如讲责任。相对而言,大国拥有更多资源、也有更大能力,理所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做出更大的贡献。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愿意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履行应尽义务;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愿意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做出应有贡献;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愿意为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发挥更大作用。谢谢。[ 2017-03-08 10:58 ]

 

韩联社记者

当前中韩关系复杂敏感,今年是中韩建交25周年。请问王外长,对今年的中韩关系有何展望?中方对发展中韩关系有什么规划?[ 2017-03-08 10:58 ]

 

王毅

我发现大家中文说得都很好,你的中文说得也很好,我们特别欢迎周边国家的年轻人,包括韩国年轻人到中国来学习中文。今年是中韩建交25周年,是一个重要的年头。中方珍惜25年来两国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这份成果。当然,我们希望韩方也能同中方一起来共同维护两国互利合作的大局。[ 2017-03-08 10:59 ]

 

王毅

目前影响中韩关系的最大问题,就是美韩执意要在韩国部署充满争议的“萨德”反导系统。我们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因为“萨德”反导系统的监测预警范围远远超出了半岛,它危害中国战略安全的企图已经是路人皆知。所以引进“萨德”显然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不仅有违为邻之道,而且很可能使韩国陷入更加不安全的境地。所以我们奉劝韩国国内某些势力不要再一意孤行,否则结果只能是损人又害己。中方敦促韩方悬崖勒马、中止部署,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17-03-08 11:01 ]

 

中国日报记者

王部长好。我们注意到习近平主席于今年1月到访了在瑞士的国际组织,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美国总统特朗普对联合国和多边机构的批评态度令人担忧。我们想问的是在此背景下,中国对联合国和多边主义是否还有信心?谢谢。[ 2017-03-08 11:02 ]

 

王毅

这个问题和刚才CNN记者提的问题有一定的关联。我首先要重申的是,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对瑞士国际组织的访问,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多边主义的道路,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支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国际体系。[ 2017-03-08 11:03 ]

 

王毅

中方认为,我们现在所处的国际体系是70多年前先辈们在二战的废墟上搭建起来的,凝聚了各国的共同心血,也汇集了人类的集体智慧。它就像一座精心设计的大厦,最核心的基石是多边主义,最重要的支柱就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众多国际机构。70多年过去了,它出现了一些老化和破损,但是依然在为我们遮风挡雨,在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另起炉灶,而是修整完善;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改革创新,使其更加适应形势的发展,更加符合各国的需要,更加跟上时代的步伐。谢谢。[ 2017-03-08 11:05 ]

 

坦桑尼亚标准报业集团记者

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已经过去一年多了,请问峰会成果的落实情况怎么样?新的一年,中非合作会面临怎样的问题?会有哪些新的进展?[ 2017-03-08 11:07 ]

 

王毅

应该给非洲的兄弟姐妹一个提问的机会,我也愿意每年在这个场合来谈一谈我们同非洲的合作。[ 2017-03-08 11:13 ]

 

王毅

中非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我们之间的合作是兄弟之间的互帮互助。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世界经济如何冷暖,中国支持非洲的力度都不会减弱。[ 2017-03-08 11:13 ]

 

王毅

中国对非合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言出必行。你刚才提到约翰内斯堡峰会,这个峰会已经举行过一年多了,我们看到峰会的成果正在得到快速和全面落实。中方宣布的600亿美元资金支持已经落实或者作出安排将近50%。亚的斯亚贝巴至吉布提铁路已经竣工通车,肯尼亚蒙巴萨到内罗毕的铁路即将竣工,刚果(布)黑角经济特区前期规划已经启动,坦桑尼亚港口综合开发项目也正在取得积极进展,遍布非洲各地的一大批工业园区都在顺利稳步向前推进。[ 2017-03-08 11:13 ]

 

王毅

针对非洲的发展需求,中国对非合作正在呈现三个新的变化:一是政府主导逐渐向市场运作转型。二是商品贸易逐渐向产能合作升级。三是工程承包逐渐向投资运营迈进。这三个新变化将为非洲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和机遇。[ 2017-03-08 11:13 ]

 

王毅

中非合作不存在任何问题。如果说有问题的话就是我们要加快速度,我们要不断有更多新项目来支持非洲。中国曾经是非洲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事业的最真挚朋友,今天中国也必将成为非洲加快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提升自主发展能力的最可靠伙伴。谢谢。[ 2017-03-08 11:14 ]

 

凤凰卫视记者

王外长好,我比较关心南海的问题。和去年相比南海局势有所降温,前不久菲律宾外长也透露说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文件会在6月份完成,这是否意味着南海问题可以顺利解决了呢?另外一方面我们也注意到虽然相关国家的矛盾有所缓解,但是域外国家并没有放弃干预,美国不断加大在南海的军事部署,而且有人甚至说中美在南海必有一战。想请教外长的是,您是否担心中美在南海会爆发军事冲突?谢谢。[ 2017-03-08 11:14 ]

 

王毅

过去一年,南海潮起潮落,最终趋于平静,不是有所降温,而是明显降温。这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地区之幸,也是世界之福。当前,《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也就是DOC,正在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具体的争议已经重新回到由直接当事方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的正轨。我们还正在同东盟十国推进南海行为准则,也就是COC的磋商,刚才你也提到,我们要共同打造大家都认可的一个地区规则,我向大家透露一个最新消息,就在上月底刚刚举行的联合工作组磋商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展,已经形成了COC框架的第一份草案。中国和东盟国家都对此感到非常满意。所以在这个时候,如果还有人想兴风作浪、再生事端,不仅不得人心,也必将遭到地区国家的共同抵制。我们绝不会允许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再次受到干扰和破坏。[ 2017-03-08 11:16 ]

 

王毅

中国人的海洋观推崇郑和,看重的是海洋合作;而有些人信奉的是马汉,热衷控制海权。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希望海上合作更多一些,各方的信任更增几分。即使是中美之间,只要转变观念,浩瀚的海洋也完全可以成为两国合作的广阔天地。谢谢。[ 2017-03-08 11:17 ]

 

埃菲社记者

在英国脱欧公投之后,特朗普说会有更多的欧盟国家效仿英国。今年将有多个欧洲国家进行选举,这是否会影响中国在欧的投资?中国如何看待欧盟的未来?如何看待中欧关系的未来?[ 2017-03-08 11:18 ]

 

王毅

欧盟是二战以后启动最早和发展最快的区域合作机制。我们认为目前欧盟所面临的一些挑战可能恰恰是走向成熟的一个机遇。中国将继续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我们希望看到一个更加团结、稳定和繁荣的欧盟。我们重视欧洲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愿意同欧洲继续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我们愿意同欧洲尊重和照顾彼此的合理关切,及时排除中欧合作的障碍。我们愿意同欧洲继续践行多边主义,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我们也愿意同欧洲共同提振世界经济、完善全球治理,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健康发展。谢谢。[ 2017-03-08 11:19 ]

 

中国新闻社记者

我们看到外交部这两年举办了很多次的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我们也注意到前阵子王毅外长在云南推介会上给普洱茶当了代言人和推销员,引发国内外媒体广泛关注。下一步中国外交部还将在哪些方面继续服务中国国内发展,让中国外交不仅是对外的事,而且让中国外交在国内有更多的落地感,谢谢。[ 2017-03-08 11:21 ]

 

王毅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为国内发展服务是中国外交的应有之义,也是应尽职责。这几年我们积极对外宣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帮助国际社会更加客观地了解中国,增添对华合作的信心。我们努力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已经同30多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助力国内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我们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立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提升了中国在经济治理当中的制度性权力。你刚才提到我们启动了省区市全球推介活动,一年多来我们已经为6个中西部省区市举办了全球推介,让各个省区市不出国就能同各国探讨合作,也让各国使节不出北京就能同各地进行交流和对接。我们派驻世界各地的驻外机构,每天都在为国内开展对外合作提供信息、牵线搭桥。去年G20峰会之后,浙江省和杭州市的经济社会面貌都有了一个新的变化、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大家都说办好一个会,提升了一座城,而最终受益的是广大老百姓。发展是硬道理,为发展服务是硬任务。外交部将继续主动配合各地各部门,把这项重要任务做得更实、做得更好。谢谢。[ 2017-03-08 11:26 ]

 

菲律宾通讯社记者

在杜特尔特总统上台以后,中菲关系大幅度改善,中国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和菲律宾的关系?今年是菲律宾担任东盟轮值主席国,也是东盟成立50周年,您对今年中国-东盟关系发展有何期待?[ 2017-03-08 11:27 ]

 

王毅

杜特尔特总统上任以后,妥善处理南海问题,积极改善中菲关系,这不仅符合菲律宾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地区各国的愿望。对于菲律宾伸出的善意之手,我们当然也要张开合作之臂。中菲关系重回正轨,提升的是中菲友好,获利的是两国民众,受益的是地区各国,这些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实际上是中菲关系本来应有的常态。[ 2017-03-08 11:28 ]

 

王毅

当前中菲合作的潜力正在迅速释放,我们要把过去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我告诉大家几个数字,去年10月份到现在还不到半年时间,中国到菲律宾的游客团组数量新增将近1000个,我们进口菲律宾热带水果20余万吨。铁路、桥梁、水坝等基础设施项目正在加紧商谈,一些项目有望今年开工。中国新任商务部长正在菲律宾访问,尽管是在人大会议期间,这说明了中国愿意加强中菲友好合作的积极愿望。同时,我们两国还同意建立南海双边磋商机制,两国海警也建立了合作机制。今天的中菲关系已经重新走上了一条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正确道路。我们应该把这条路走实、走好、走远。[ 2017-03-08 11:31 ]

 

王毅

中菲关系雨过天晴,也为中国和东盟关系驱散了阴霾。去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今年又恰逢东盟成立50周年。25年是银婚,50年是金婚。对于地区合作而言,这两年是双喜临门,我们要两好并一好,好上加好。我们将支持菲律宾履行好东盟轮值主席国的职责,也将助力东盟推进共同体的建设。我们愿做大互利共赢的蛋糕,深化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促进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的结果能够尽快落地,推动RCEP谈判尽早结束。我们愿拉近人民友谊的纽带,共同办好中国-东盟旅游合作年,要努力实现2020年双方人员往来3000万人次这个目标,从而将人文合作打造成为双方关系的新支柱。[ 2017-03-08 11:35 ]

 

王毅

我们还愿意提升澜湄合作的水平,我们将加快完成45个已经确定的早期收获项目,启动澜湄合作专项基金申报。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澜湄合作的中国秘书处过几天就要正式成立,我们希望澜湄合作能够成为周边利益共同体建设的一块金字招牌,从而为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发挥更大作用。谢谢。[ 2017-03-08 11:35 ]

 

北京电视台记者

我的问题是关于领事保护的。我们知道现在在国外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而且大家还有这样的共识,就是有困难了要找祖国。我想问的是这样一种信任的背后中国外交部和中国使领馆到底做了怎样的工作?未来还有什么计划和措施能够保障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安全?谢谢。[ 2017-03-08 11:36 ]

 

王毅

领事保护是每年记者招待会都必提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每一位同胞的切身利益。说起领保我不禁想起前不久发生在马来西亚的沉船事故,一位获救的中国同胞后来对记者说,当大家漂在茫茫的海里,食物和水要耗尽的时候,她鼓励身边的同胞说:只要大使馆知道了,就一定会来找我们,我们一定会获救。我们的同胞在生死关头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使馆,并把使馆的救援作为坚持下去的勇气,这对于外交人员来说是一份宝贵的信任,更是一份厚重的责任。面对这份信任和责任,我们义不容辞,必当全力以赴。[ 2017-03-08 11:38 ]

 

王毅

去年一年,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处置了超过10万起领保案件,我们成功解救了遭索马里海盗劫持近5年之久的两岸同胞,我们从局势动荡的南苏丹安全撤离了1000多名中国同胞,我们从遭遇地震、火灾、暴风雪灾害的新西兰、以色列、日本等地转移中国同胞上千人。哪里有困难和危险,哪里就会出现中国外交官的身影,哪里就会有五星红旗在飘扬。当前中国内地居民每年出境人次已经超过1.2亿,而且连续6年年增1000万人次,这个数字今后还会继续增长。领保工作面临的任务越来越繁重,但是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一定要把领保工作越做越实、越做越好,让党中央放心,让老百姓安心。谢谢。[ 2017-03-08 11:40 ]

外交部长王毅:拥核不会安全 动武不是出路 复谈还有机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主编陈雪霏)–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8日在回答路透社记者提问关于朝鲜半岛如何避免战争的问题是说,拥核不会安全,动武不是出路,复谈还有机会,和平仍有希望。

路透社记者问:

朝鲜半岛形势异常紧张,本周朝鲜再次射导,美国说将不排除任何选项,金正男在马来西亚遇刺,中国是否认为半岛会发生战争?中国认为应如何避免战争?[ 2017-03-08 10:32 ]

129504272_1488942682858_title0h

王毅回答:

朝鲜半岛局势目前正在呈现新一轮的紧张,一方面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反对,违反联合国安理会决议,执意推进核导的开发,最近又试射了四枚弹道导弹。但另一方面美韩在这个地区进行超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持续加大对朝鲜的军事压力。就像两组不断加速的列车,互不相让,难道双方都做好了迎头相撞的准备吗?当务之急要做的就是亮起红灯、同时刹车。[ 2017-03-08 10:33 ]

为应对半岛的危机,中方的建议是,作为第一步,朝鲜暂停核导活动,美韩也暂停大规模军演,通过“双暂停”摆脱目前的安全困境,并且使各方重新回到谈判桌前。之后,按照“双轨并进”思路,将实现半岛无核化和建立半岛和平机制结合起来,同步对等地解决各方关切,最终找到半岛长治久安的根本之策。中方提出的这个思路抓住了半岛局势的症结,也完全符合联合国安理会2270号和2321号决议的要求。解决半岛核问题不能只有一手,需要两手并进,制裁是履行决议,促谈同样也是履行决议。[ 2017-03-08 10:35 ]

半岛核问题的主要当事方是朝美两家,但作为半岛唇齿相依的近邻,中国当然也是解决半岛核问题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方。关于解决核问题,中方始终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稳定,坚持和平解决方式。迄今中国为斡旋朝美的接触,推进六方会谈倾注了全力,同时我们也为制定和执行安理会决议做出了贡献。今后,我们仍然愿意做一名“扳道工”,把半岛核问题扳回到谈判解决的轨道。我想强调的是,拥核不会安全,动武不是出路,复谈还有机会,和平仍有希望。谢谢

图文来源:新华社

王毅外长谈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三个特征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中国外交部长王毅8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就习近平时代中国外交特点答记者问。

人民日报记者问:

外长您好。我的问题是关于中国外交的。我们都知道,这几年中国外交越来越有声有色,亮点纷呈。如果请您用一个词或者几个词来总结一下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的风格或者特点,您会选择什么样的词汇?您的理由是什么?谢谢。

129504334_1488944480027_title0h (1)王毅答: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也开创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如果要说关键词的话,我认为有三个鲜明的特征。

首先是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潮头,把握历史方向,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和新理念,比如打造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伙伴关系,进而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然后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新的思想和理念,既摒弃了结盟对抗的旧思维,也超越了零和博弈的老套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又具有重大世界意义,不仅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行动指南,也将对人类进步发展事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二个特征是开拓性。中国外交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我们构建了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为国内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战略支撑。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开启了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与互利合作的历史新篇。我们心系百姓,大力打造海外民生工程,有效维护了中国公民、企业在海外的正当和合法权益。

第三是稳定性。面对动荡不安、战乱冲突频生的地区和国际形势,我们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面对质疑现有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言行,我们始终主张在维护中加以改革完善。面对“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思潮抬头,我们始终高举多边主义和开放包容的旗帜。中国外交的这种稳定性和确定性是大国应有的担当,不仅对冲了各种不确定性,也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定力和自信。

今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九大,中国外交将在习近平总书记外交思想的指引下,继续开拓前行。中国将继续做国际形势的稳定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动力。谢谢。

来源:新华社

外交部长王毅谈中美关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新华社文字直播内容,中国外交部长王毅3月8日记者会上阐明了中美关系问题。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问

王部长,您曾经说过,中美两国不能发生冲突,因为这会两败俱伤,两国都承受不起这个代价。您认为双方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持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特朗普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总统,您对美中在双方都有重大关切的问题上达成妥协有多大信心?此外,您对蒂勒森国务卿印象如何?

129504272_1488942682858_title0h

王毅答:

这是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重要问题,确实,前一段各方对中美关系的前景有不少担心,但是我要告诉大家的是,经过双方密切沟通和共同努力,中美关系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平稳过渡和发展。特别是上个月,习近平主席同特朗普总统进行了一次重要的通话,两国元首确认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性,强调要推动中美关系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发展。这为两国关系指明了方向,也铺平了道路。我要告诉各位的是,我们双方目前正在为下一步实现两国元首以及各个级别的交往,拓展各领域的合作在进行着有效沟通。只要遵循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中美两国就完全可以成为很好的合作伙伴。

作为两个具有全球影响的大国,中美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维护好、发展好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人民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已经为中美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我们还应该致力于两个“超越”,首先是超越社会制度的不同,中美各自选择了不同的制度和发展道路。中国对我们自己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充满自信,当然,我们也乐见美国能够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好。在一个文明不断进步、观念日益多元的时代,中美完全可以相互尊重、相互借鉴,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第二就是要超越零和博弈这种传统的思维,中美两国拥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共同利益,我们之间合作的需要远远大于分歧,在很多方面中美双方已经是利益交融。所以我们应该做的是齐心合力,不断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而不是也不可能把一方的成功建立在另一方的受损之上。

我还想说的是,中美建交38年了,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们希望中美关系能够真正地超越旧观念,打开新视野,步入更加稳健、成熟的不惑之年,走上一条让两国人民安心、让世界各国放心的宽广大道。

你还问到了对蒂勒森国务卿的印象。不久前我跟他共同出席了G20外长会,和他相邻而坐,之后我们又进行了第一次双边会晤。我觉得蒂勒森国务卿是一个愿意倾听的人,也是一个可以深度沟通的人。我相信我们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一起为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共同合作。谢谢。[ 2017-03-08 10:24 ]

 

图文来源:新华社,新华网

外交部长王毅谈一带一路问题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3月8日上午在北京,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特意回答了有关一带一路的问题。

新华社记者

外长您好。我们知道今年5月份中国将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请问外长,中国在此时举办这样一个论坛有什么样的考虑?期望达到什么样的一个目标?谢谢。[ 2017-03-08 10:07 ]

129504272_1488942682858_title0h王毅答记者问。

这是一个好问题,恰好是我第一个想回答大家的问题。再过两个月,我们将在北京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据目前统计,有20多位国家元首和首脑、50多位国际组织负责人、100多位部长级代表以及总共120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的嘉宾,将齐聚一堂,共襄盛举。届时,除了领导人出席的圆桌峰会以外,还会有一个更大范围的高级别会议,以及围绕“五通”,也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要平行召开6场主题会议。北京将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一带一路”也将继续成为世界热议的话题。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但更是世界的。“一带一路”版权虽属中国,但收益为各国共享。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三年多来,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影响迅速席卷全球,成为迄今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之所以取得成功,根本在于它响应了沿线各国加强互利合作的迫切愿望,同时也是因为它提出了共商、共建、共享这些开放包容的理念。尤其是在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一带一路”是各国撸起袖子一起干的共同事业,有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普惠、包容的方向来实现再平衡,当然也将成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

我们希望论坛能够实现三方面的成果:首先是总结汇聚各方共识,对接各国发展战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大方向。二是梳理重点领域合作,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支持和人文交往等,确定一批重大的合作项目。三是提出中长期合作举措,探讨共建“一带一路”的长效合作机制,构建更加紧密务实的伙伴关系网络。

图文来源:新华社

Four Chinese people’s stories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By Kou Jiangze, Shi Ziqiang and Liu Chang from People’s Daily

Zou Yi: An enthusias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ho takes photos of the sky everyday

Jiankou, a s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located beside Xizhazi village, Huairou district of Beijing, is frequently visited by a group of outdoor sport fans on Saturday, who collect garbage with the white plastic bags tied to their camping bags. The visitors all come from a volunteer group named “Giant Gooo-go Great Wall.”

“I spotted this beautiful place when visiting the nearby Mutianyu section of the Great Wall several years ago,” said Zou Yi, initiator of the volunteer group. The Jiankou Great Wall has seen more and more trash after it gained popularity, therefore Zou started collecting garbage with the volunteers since September 2013. By now, more than 3,200 volunteers have joined the campaign.

He was once asked during 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vity how he got to the event. After the activity was finished, he received a letter from the organizers which listed a record of the transportation energy they had consumed on the way. This made Zou realize that each social activity involves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rbon emission. “Ever since, I have chosen a green lifestyle,” Zou said.

In order to draw more public attention on air pollution control and a green lifestyle, Zou has posted photos of the sky taken by him in the same place every day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Although judging air quality by photos is not very scientific, the combination of a year’s pictures is quite informative,” Zou explained. By now, his pictures have been viewed for more than 50 million times.

Zou made his friends realize that environmental issues, such as smog, need joint efforts from both the governments and the public.

Such mindset shift was also echoed by a recent survey about public treatment of smo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ducted by People’s Daily. Thirty six percent of the respondents consider smog treatment to be an issue of the governments and polluting enterprises, while 64 percent believe that 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 should start from subtle things in our daily life and change the lifestyles that are unfriendly to the environment,” Zou proposed, adding that choosing public transportation, reducing fireworks, as well as saving water and electricity will all contribute to the environment.

Though the subtle change made by each individual only has limited influence, it “will be a great power when united,” Zou added.

Ma Jun: A man devoted to emitter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e Blue Map is a mobile application that enables users to check real-time monitoring data of discharging outlets of major pollution sources, including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standard limits, exceeding rate, and emission. Users can also share the information through social media and report each case through the interactive platform of the app.

The application is developed by a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amed Institute of Public & Environmental Affairs (IPE). According to Ma Jun, director of IPE, the application has received tens of thousands of reports after it was launched in April 2015.

More than 650 enterprises, including big State-owned companies, were urged for rectification as a result, Ma added.

“Information disclosure is the premise of th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cau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id Ma, adding that the public will choose a green lifestyle and control pollution after they are given the information about environment, while a greater participation will improve the environment ultimately.

Currently, a total of more than 9,000 enterprises have publicized monitoring data on provincial governmental platforms as required. Ma also suggest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to better implement related laws and regulations.

Hebei villager Li Wei: Willing to pay more for cleaner air

After using natural gas for home heating, Li Wei’s family can spend a warmer winter at their house, which forms a sharp contrast to the chilling temperature outside.

Living in a two-storey house in Nanwangqiying village, Gu’an county in North China’s Hebei Province, Li said that natural gas heating has made his life easier.

“There is big space in my house needs to be heated. Before using natural gas, we needed at least five to six tons of coal for heating during the winter. Lighting a fire was inconvenient, because I had to wear a hat and a pair of gloves and usually turned out to be covered by ashes after a fire was lit,” Li said.

Cutting coal use has been given the highest priority to prevent smog in many smog-blanketed northern China in the winter season. Gu’an county, a close neighbor to the south of Beijing specializing in plant nursery, has been forbidden to use coal heating by the Ministr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last July.

As early as 2014, the Nanwangqiying village has become a pilot village for the program of transformation from coal to natural gas in Gu’an, with 168 households having uninstalled stoves and started to use natural gas heaters.

The cost of using natural gas is a concern for the villagers. Li said that the annual cost of natural gas is nearly 7,000 yuan ($1,018), slightly higher than 6,000 yuan for using coal.

“We first felt unaccustomed to gas heating, which breaks away from our old tradition of using coal,” Li admitted. “But we heard people elsewhere frequently talking about smog. It is not only harmful to our health, but also causes vehicle restrictions and highway blocks that affect our daily life, trips and business,” Li said, saying he and his fellow villagers could understand and accept the extra cost.

In the meantime, the Nanwangqiying village has started to utilize solar heating. Ten households of the village now have access to solar energy, in a pilot program of solar heating carried out in Hebei.

Zheng Tengfei: A ‘returnee’ committed to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Zheng Tengfei published an article on the internet at the end of last year, in which she urged people to reflect on their own rather than pouring complaints to government in the face of smog. Zheng believes tha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contribute to solution of the smog, but everyone must start from themselves.

The article was both praised and criticized. Many blamed her as making excuses for government. Zheng explained that she just wants everyone to realize that th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is a result of human demand which has surpassed the tolerance capacity of the environment, and people can do more.

Being an environmentalist, she always collects advertising leaflets in the subways and wasted learning material for children to make paper planes, believing it could save resources. Her children like reading, but she prefers borrowing books from libraries than buying them.

She is willing to pay for such mode of circulation and sharing, hoping more resources could be shared, such as mobile libraries.

In Zheng’s eyes, the Chinese public’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ill needs to be improved despite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She returned to Shanghai and devoted herself to education after receiving a PhD in chemistry from the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the US in 2014.

According to Zheng, the ideas and awareness of the next generation will determine the future, so the children must know how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nd save energy. To this end, parents should act as an example, and more importantly, children must get close to nature to obtain a deep understanding and love toward the world and life.

Pics

Zou Yi shows his photos of the Beijing sky taken in 2014. (Photo by zhhjw.org)

To encourage low-carbon travelling, Huainan, Anhui province has built a public bicycle rental service system covering 300 sites, 10,000 bicycles and 12,000 lockers in the main sections of the urban area. Local residents can enjoy a one-hour free ride. (Photo by People’s Daily)

In April 2016, an environmental activity was carried out in a community in Xinyu, Jiangxi province. Residents could exchange for plants with any two types of waste batteries. The activity aimed to call upon residents to start from subtle things and pay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vocating a green life style.  (Photo by People’s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