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四名中国中学生参加斯德哥尔摩国际水周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  一年一度的斯德哥尔摩国际水周又开始了。今年水周的主题是“水和垃圾,减量和再利用。”

水周期间要颁发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斯德哥尔摩水奖和斯德哥尔摩工业水奖。

从左到右:朱梦可,李敏章,王泽凯和陈汇霖。

来自山东省青岛二中的李敏章,王泽凯和陈汇霖三名同学在全国比赛中以发现新型壳聚糖树脂的设计合成及其性能研究胜出,代表中国队参加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冠军的角逐。同时,今年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中还增加了一位特殊人物,唯一的一位,也是首次的一位,那就是来自徐州特殊教育学校的聋哑学生朱梦可。

  虾壳的秘密

高三学生李敏章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采访时说,他们三个人自发地成立了一个社团,然后,在中科院老师的帮助指导下完成的课题。“其实我们学生做的就是要开动脑筋,从生活中发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然后写成计划,学校为我们提供帮助,与各个大学联系。”

李敏章说,他们三人是好朋友。他非常喜欢化学。原来,青岛每年的啤酒节吸引很多游客来吃海鲜。剩下大量的虾壳垃圾。他们想如果能够把虾壳回收利用起来变废为宝就好了。结果,他们在虾壳里发现了几丁质。然后,一步一步就发现了可以从污水中提取重金属的物质。

“从踏入高中校园那一刻起,老师都告诉我们学习是为了应用,使我们身边的人过得更加幸福。”

李敏章说,他要学以致用,可能要学材料化学,因为这是交叉学科,这样可以在实践中应用。

16岁的王泽凯说,青岛二中一直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每年都参加这项活动,今年首次代表国家出来参加水周。他们在国内获大奖的原因就是他们从虾皮蟹壳里提取了一种新型树脂,这种树脂的作用是可以在水中吸附重金属离子,无论生活用水和工业废水都可以,他们做的五种重金属,吸附率都达到了99.9%。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重复利用。只要用酸洗一下,就可以去除重金属离子,然后,和原来一样继续吸附重金属离子。没有二次污染。安全稳定。在应用的时候,可以放在家庭用水的滤芯里,在工业上,也可以放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金属去除。

“到瑞典来,主要是向大家学习,看回去是否可以继续改进。我对电子和IT比较感兴趣。” 王泽凯说。

陈汇霖说,她喜欢观察事物,他们三个人各有所长,所以,可以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她查找资料发现虾皮蟹壳里边有一种壳聚糖,这种壳聚糖进一步激发他们发现了既有物理吸附也有化学特征的物质,可以吸收水中的重金属。

从左到右:朱树林,朱梦可,李敏章,王泽凯和陈汇霖,王昌丽。

带队的王昌丽老师说,二中每年都参加全国的科技比赛。这三个学生对此都非常感兴趣。他们初三就开始学做实验,到高中就可以很成熟地做实验了。他们对大学课本都学了。二中的学生都是全市最好的,课本知识都已经非常好了。这个项目是培养他们的爱好。这个项目将来在工业污水处理方面更有实用价值。

  聋人做环保

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朱树林老师介绍,朱梦可今年22岁,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到社会上给各种人群散发环保方面的倡议书。由于他在比赛的700多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因此有机会一起来参加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活动。

该项目的特点就是聋人做环保,感动了很多人,也带动了很多人。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一直坚持做环保方面的宣传,保护河流。他们也参与了中美千校参与的环保活动。徐州特教学校和美国的俄勒冈的一所特殊教育学校一起合作进行环保活动。他们的活动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发放环保倡议书,二是调查河流水质,三是植树造林。这样逐渐扩大环保队伍,吸引了很多人。经过多年的努力,徐州河流水质问题得到了政府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水资源保护的队伍。

“这些人(聋哑人)通过自己的行动感染了很多人。” 朱老师说。

朱梦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是2016年参与这个保护家乡河流的项目的。他有计划有步骤地带领同学多次发放治理河流的倡议书,发放给老人,孩子,商人,还有外国人,各个阶层都要照顾到。他每次都要做活动计划书,然后,去执行,走了很多路,活动结束以后,还要做总结发布在学校自媒体网站上。

他说,他来瑞典感觉很高兴,他用哑语说,“我爱中国”。

他告诉记者,他是在半岁的时候,生了病,高烧,不知道药的副作用太大,导致耳聋。耳聋以后,也就无法说话了。但是,他可以认读,可以用微信和电脑,没有问题。

他说: “他要用实际行动保护水资源。在广东比赛的时候,没想到能拿到特等奖,感觉很高兴。”

他今后的理想是要考上大学,继续从事环保事业。

斯德哥尔摩青少年水奖将在29日晚举行。目前,评委们正在对来自33个国家的青少年队进行考察评比。结果将在29日晚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