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中厨协会成立三十周年礼赞

北欧绿色邮报网驻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 (文/图)报道:

荷兰中厨协会于2017年12月4日在称誉为“欧洲瓷都”Delft代尔夫特的上海花园酒店举行庆祝协会成立30周年大会。

国侨办世烹联驰电祝贺
中国驻荷兰大使馆领事部主任蒋华、秘书茹建春和袁春华应邀出席,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下称:荷华联会)主席季增斌、荷兰主要侨团负责人、海牙市政府代表和荷兰友好,华人华侨代表,以及来自该会历任会长和会员,荷兰各大侨团负责人、来自德国、法国、比利时的中餐业团体负责人等逾200人参加盛会欢聚一堂,共同回顾中厨协会发展历程,展望更加美好的明天。

国务院侨办、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下称:世烹联)、中国烹饪协会、广东省、浙江省侨联等国内有关部门发来的贺信贺电。

与会代表团长德国中餐协会会长胡允庆表示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国同行业会加强联盟合作,共同推动中国饮食文化走向世界。并向东道主赠送贺礼。而法、比同行代表祝愿荷兰中厨协会事业更上一层楼。

华人社会发展经济支柱

荷兰中厨协会陈海群会长致辞时介绍,1987年自成立以来,中厨协会一直秉承创会宗旨,研究烹饪技艺,加强同业交流,传播中国饮食,弘扬中华文化,协会举办了多期厨艺培训班,参加了各种世界中餐厨艺大赛,获奖众多,他感谢中国驻荷兰大使馆、餐饮同仁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蒋华代表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向中厨协会表示祝贺,他肯定了协会成立30年来,在参与华人社会各项工作,促进华人社会团结进步,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维护中国和平统一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和取得的良好成绩。同时指出中餐是荷兰华人支柱产业,中餐馆已经成为荷兰人接触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他们因此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积极参与者,成为中国人的好朋友好伙伴。他希望中厨协会以创会30周年为契机,总结经验,发扬成绩,为荷兰中餐业美好未来作出更大贡献。

     确实,现时星罗棋布于荷兰各地中餐馆、中式快餐店(Wok餐、面包、薯条等)各逾二千间(荷兰华人【薯条】快餐总会年前成立)晋为华人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经济支柱。因此,也是成立于1987年的荷华联会主席季增斌阐述目前荷兰华侨华人总数在16万人左右(含流动人口)中逾80%从事餐饮或与餐饮相关的产业。作为行业组织于荷兰华人社团大家庭一员的荷兰中厨协会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厨艺培训,参加各种比赛扩大影响等方面,他希望中厨协会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三十而立杆标历程光辉

本协会历届会长分别是:张挺宏、林长云、黄兴华、董世明、杨永生、胡绍明、胡绍厅和陈海群,还聘请中国烹饪大师陈惠荣为高级技术顾问。现任会长陈海群等向历年来为中厨协会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颁发了“卓越成就奖”和“杰出贡献奖”。

现任欧洲荷比深圳总商会暨联谊会会长张挺宏,担任过18年的荷兰荷兰皇家中国饮食业公会(下称:荷兰中饮会)正、副主席,为荷兰中厨协会首任主席,荣获“杰出贡献奖”。

蝉联第六、七届荷兰中厨协会会长,荷华联会副主席的董世明先生荣获“杰出贡献奖”。他在任期间开创侨界行业先河,将“信息策划”放在首位,协会顾问团中新设特聘中国留学生项国侨任信息顾问(项现任旅荷福建同乡会副会长、经营荷京川外川大酒楼)。他多次组团回国进行厨艺考察,向祖国同行学习和交流技术。协会先后与温州的五马美食林集团,北京的全聚德集团,广州的总工会,东方宾馆,大同酒家,杭州的楼外楼大菜馆,北京,大连,温州的厨艺学校建立了良好的技术交流关系。组织领导荷兰中厨协会首届中式烹饪公开大赛与中荷厨艺汇演。2003年11月中旬,参与在荷兰首都作为首个欧洲国家东道主承办了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三届五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暨监事会联席会议,大会审定了中国烹饪第五届世界大赛在广州举行,并进行了欧洲中餐业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的研讨与交流,和讨论了2006年第六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申办报告,进而在欧洲饮食界产生巨大影响;促成总部设在北京的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派遣中国烹饪代表团赴荷京应邀出席每年一度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HORECAVA(赫丽嘉华)美食博览会第50,第60(2016年)周年金禧庆典于会展中心“亚洲广场”举行名为“Est mets West”(意译:东方相会西方)的中外烹饪大师首次联袂同擂台汇演;同时还先后分别组队前往中国大连,日本东京、马来西亚吉隆坡、上海、广州、北京参加四年一次的历届世烹联大赛,获得过多项赛事的团体、个人金奖的好成绩。胡绍明、胡绍厅两会长接力领导组编《荷兰中厨协会会长25周年纪念特刊》,共同组织率领本会团队,并与荷兰本土的新东方餐饮协会、荷华联会、荷兰中国总商会单位共有14支代表队伍一道于2016年月19日至21日参加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支持、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主办、荷华联会承办,在荷兰欧洲著名港口城市鹿特丹AHOY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第一次登陆欧洲国家的素有「中餐奥林匹克」赛事之称的第八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各项目均获优异成绩。目前,成为行业标杆的荷兰中厨协会已经产生一批「国际中餐名师」、「国际中餐大师」和「国际中餐业著名企业家」、「国际中餐名店」,拥有接班的了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正如欧洲华侨华人社团联合会前执委,荷华联会原主席毕传有先生曾高度评价说,“荷兰中餐业之所以在欧洲国家中拥有较高的水准,其中也包括中厨协会的贡献。”

中国烹饪大师卓越成就

大会向历任荷兰中厨协会副会长、技术总顾问、高级技术顾问,为了振兴荷兰中餐业不遗余力,以弘扬中国饮食文化为毕生使命的陈惠荣先生颁发“卓越成就奖”,此奖项亦有颁发本会杰出者。多年来,陈先生积极参与和协助主持了由荷兰中厨协会主办、旅荷华侨总会协办诸如“中国地方风味”、“杭州名菜及拼盘”、大“型宴摆菜色”等多届烹饪培训班,撰写了《浅谈中国烹饪的历史与文化》(中、英文版),致力于创新荷兰中餐菜式,为荷兰中餐业开创新天地作出了许多贡献。与此同时,他还配合历任会长积极参加同行业举办的各种活动,竭诚促进海内外中西饮食文化与烹饪技艺交流。尤其在2006年5月,年逾花甲的他第三次专程返回杭州考取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国家级最高职称中国(国家级)烹饪大师。这是目前荷兰华人中唯二荣膺此国家级最高职称(其中荣膺此衔的一位也是本会副会长朱少光,现在浙江创办了温州五马美食林集团)。他担任了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国际评委,在北京、新疆、昆明等多次烹饪大赛中出任评委。但凡荷兰中厨队出赛,他都身体力行指导,因而屡屡载誉而归。被他指导过的弟子或学生,很多目前正在荷兰中餐饮业界充当中流砥柱的角色。如中厨协会现任会长胡绍厅、中饮公会现任会长俞斌、华人总会前会长丁振芳和刘海跃等人都曾經接受过陈师傅的培训。等等这些都为陈惠荣大师欣闻乐见。因此,时任本协会会长胡绍明,及其他常务副会长,与他家人等联名在《中荷商报》刊登大幅彩色图照广告热烈祝贺:大师风范, 依尹传人! 中歺业常青树,中流砥柱!

而在2014年9月20日,荷兰中厨协会于Delft上海花园饭店举行中国烹饪大师陈惠荣入厨55周年庆典,全荷兰最大的《华侨新天地》月刊为此发表了特写通讯以致庆贺。

因此,他的学生,挚友,同事合作赋藏头诗表达心声以热忱感谢—

《荣耀荷兰中歺业》

旅荷中国烹饪大师陈惠荣荣获荷兰中厨协会成立30周年庆典卓越成就奖

智鸿  锦华  红娥

 

陈列大师代表作,

惠莅华洋众观多。

荣耀荷兰中歺业,

烹小鲜如治大国。

 

饪浙菜誉满江南,

大马巡演新加坡。

师傅杭式东坡肉,

早年名声已远播。

赋藏头诗 《陈惠荣烹饪大师早  》赠予  杭州著名大菜馆 楼外楼原副总经理、国家特级厨师、浙菜烹饪大师,旅荷历任荷兰中厨协会副会长、技术总顾问、中国烹饪大师。    郭全、秋荣、卓辉(整理)

“一带一路”做好中国味道

第14届荷兰中厨协会会长陈海群不仅在荷兰有开中餐馆,而且在家乡浙江丽水市央也开了一家叫“陶然居”的餐饮店,生意一路畅旺。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他于今年9月中旬赴北京访问了中国烹饪协会【2】,受到了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的热情接待。双方在热情友好的气氛中进行了会谈,就荷兰中餐业的发展、荷兰中厨协会服务当地中餐业的情况、中荷两国餐饮业的交流、海外中餐组织建设情况等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如何在日新月异的行业当中生存,荷兰中餐业必须要不断进行变革,希望中国烹协能够给与支持和指导。进而,他欣然命笔以《三十而立》在大会致辞并给予协会美好的发展愿景:秉承创会宗旨,研究烹饪,推广中厨,联络同行,弘扬中华饮食文化,传承中国烹饪技艺。陈海群表示,中厨协会将积极参与国家“中餐繁荣计划”和“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中餐馆和中餐厅作为国际舞台的作用,做好中国味道,讲好中国故事,以30年为新的起点,创造荷兰中餐业更加辉煌的明天。“近期本会将举办16-22岁青年厨师比赛,为年轻人建立发展平台,让我们的下一代有个舞台展示他们的一技之长”,陈海群会长表示,“任职期间最大愿望与荷兰同行各方力量携手创办一所荷兰中餐烹饪学院”。

当天晚会高潮迭起,切生日蛋糕和开香槟,蒋华、季增斌和陈海群主持了隆重仪式,同时举办了厨艺展示和品尝会。

 

【注1】《“我们为习主席做中式早餐!”》

中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应邀于2014年3月22日至4月1日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习主席说“荷兰是欧洲的门户,我选择从荷兰推开欧洲的大门”,开启欧洲之旅。于当晚六时一刻抵达荷兰首都(Amsterdam)阿姆斯特丹王宫,沿途受到许许多多的扬起五星红旗,打出横幅标语的旅荷华侨华人和中国留学生、荷兰民众夹道欢迎,出席国宴的还包括今天同机抵达的王沪宁、栗战书、杨洁篪以及中国驻荷兰使馆陈旭大使夫妇、驻荷中资机构代表、荷华侨界代表、两国各界友好人士共200余人。

习近平主席一行下榻于海滨的荷兰诺德维克花田中心城市诺德维克(Noordwijk)的世界顶级宾馆奥兰治酒店(Hotel de Oranje)。不久前的全国最大的荷兰第66届花车巡游就在该市举行(每年一届全国性的荷兰花车巡游均在当地举行)。访荷期间,中国代表团200多人,希望每天能够吃到家乡风味的中式早餐。于是,当地一位从事餐饮业多年的老侨领,荷兰华人社团联合会常务理事董贤构先生代为出面斡旋,悉心觅选到了荷兰中餐业工作的胡式科、焦方琪、林建国和雷志林。

“这四位隶属荷兰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乌特勒支(Utrecht)的欧洲最大“WOK DE MALLEJAN”大众美食总汇(能同时容纳1500人就餐,wok中文翻译:带把的中国炒菜锅),的人中年厨师是业内行家里手,有的曾经参加过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组织的世界烹饪大赛,荣获特金奖;有的曾经在法国的同行业大奖中取得很好的名次。”历任荷兰中厨协会副会长晋名誉会长、技术总顾问,曾经率领荷兰中餐业代表团参加世烹联会组织的多届世界烹饪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历任世烹联会大赛评委,荣膺荷华饮食界迄今最高勋衔,由中国商业部授权,中国烹饪协会颁发的中国(国家级最高荣誉职称)烹饪大师陈惠荣先生向来访者介绍。有别于法国,意大利制衣业和制革业相当发达,那里的华人形成了“男厨女车”的社会生态之外,旅荷十万华人80%以上从事的中餐业并赖以为经济支柱,占全荷饮食业四万多间廿分之一的2500间中餐馆星罗棋布于荷兰各地区。距今十年前,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举行了欧洲首次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联席会议,与会决定在广州举办(2004)第五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在欧洲饮食业界产生深刻的影响。“酒店当初商议的一共也就是7、8个品种,就是馒头、稀饭(粥)、油条这一类中国人习惯吃的日常早点。”胡式科如是说,“我们为习主席做中式早餐!”

习近平主席访问荷兰期间,保安非常严密。他们4人领到特别通行证,才进入了Hotel de Oranje开始工作。果然,都是做些很普通的日常早点,除了馒头、稀饭、包子等,还有玉米、红薯一类食品,做好之后,送到餐厅。“想不到我们国家领导人就吃这些啊!”他们感动地说。有没有见过习近平主席?胡式科说,见过,离开大约7、8米的地方,不过,没有握手。林建国说,没有,领导人太忙了,不过,能为领导人做几天早餐,我感到十分光荣。三天的工作很快地结束了,但是,他们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通过信息传播,将各自的亲身感受感想,幸运幸福与同行业同仁分享。 (作者:张卓辉)

 

 

【2】中国烹饪协会作为国家指定的餐饮行业组织在全国拥有健全的网络体系,覆盖了中国餐饮业各个领域和业态,中国烹协正是通过各级组织网络,对全国的餐饮行业进行服务。中国烹饪协会建有20多个委员会,对不同的餐饮业态进行精准服务。活跃了整个中国餐饮行业,服务了广大会员,并成为政府对餐饮行业管理的重要辅助力量。作为国家级餐饮行业组织,中国烹饪协会愿意加强与海外中餐组织和企业的联系,将自身多年来积累的行业管理与服务经验分享给海外的中餐组织,为促进海外中餐的繁荣而努力。

 

 

 

 

 

 

 

 

 

 

 

 

 

今日头条:荷兰华人社会中文教育历史沿革及发展路向

北欧绿色邮报网驻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 图文报道

今年是中荷大使级建交45周年(1972-2017)。据中国驻荷兰大使馆领事部介绍,荷兰是欧洲开展中文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荷兰全国现有近40华人创办的中文学校,学生有6000多人,教师有300多人,有的中文学校规模较大,学生多达600多人。包括不少本土荷兰人。

兴学办班遍布各地

“荷兰中文学校的历史可追溯到1930年”,据多年从事中文教育、荷兰中文教材设计人之一暨现行荷兰中学汉语课程工作者陈瑞华女士介绍,“当时第一所中文学校(那时称中文班)设于鹿特丹(Rotterdam) 卡顿卡顿德斯特莱(Katendrecht,当地是荷兰乃至西欧华人最早登陆址,当年这儿唐人街里馈供聚会宿食传统粤菜饭肴似驿站般的省港海员大客栈公称为“中国水手馆”便是欧洲中餐业发祥地。)的唐人区。而后因诸原因停办。”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后期,移民荷兰的华人逾7万人(截至2017年,荷兰现有华人逾15万),而他们的后代也开始在这里成长受教育,亦因子女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日渐疏离,开办中文学校便成了此时此地华侨当务之急。至今,荷兰是欧洲开展中文教育最好的国家之一,荷兰全国现有近40间华人创办的中文学校,学生数千人,包括不少本土荷兰人。其分布主要在四大城市: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2间,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5间(含丹华文化教育中心),交通枢纽中心乌特勒支(Utrecht)2间,国家机构所在地海牙(新荷京Den Haag)3间,其他北、西、东部各省会都有设中文学校,甚至南端靠比利时的边关马斯特列赫特市(Maastricht 欧盟“马城条约”签署地)也有中文学校及普通小学附设的中文班。这些学校组织结构形式约分三大类:一是附属于一些社团(侨会)之下,如旅荷华侨总会属下就有廿所之多;二是有独立基金会、协会,如丹华教育中心、丹华奖学基金(以鹿特丹区中文学校为主);三是由个人创办(无校董会,身兼数职)。大部分学校都利用星期六的课余时间上课,学时由两至三个半小时不等。同时,他们利用华文报刊如著名的《华侨通讯》、《华侨新天地》等和建立自己的电脑网页,宣传办学方针、教学业务、招生广告、发表学生习作范文、校外活动通知等,开辟教学园地,组织教务网路,并统筹定期分批开展暑期返国观光旅游夏令营,实现了课堂理论教学和社会实际教学有机地结合。而教学经费,除了一些中文学校能够获得地方政府津贴外,大多数靠学费及华侨人士(含校董成员)捐助支持,有不少教师更是义务性质,收取象征式的车马费。至于教材则选用中国大陆、香港或台湾的课本。

由于经费不足,对于一些辅助教材,譬如字(词)典参考书、教具器械等,很多学校只能逐小添置;同时由于教室校园租金逐年上涨,更是令人长期头痛的问题。一个代表荷兰华人社团侨界与政府对话的组织—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下称:荷华联会),曾多次向荷兰教育部反映中文学校的困难,希望能得到政府的关注。

“1979年,当时旅荷华人联谊会会长梁鸿基先生和其他热心侨领筹划在阿姆斯特丹建立了第一所中文学校。”曾毕业于师范大学中文系,担任该校校长十多年的蔡树坚先生深有感触地说,“起初只有二、三个识字班20~30人,而今20多年后,本校已有幼稚园,小学部(1~6年级)、中学部(初一至初三)共18个班,19位教师(校长也兼任),近500多人,成为一所颇具规模,海外知名、全荷兰最大的中文学校。”该校低年级教学内容有语文基础知识(默书、解词),高年级为中国文化概要(书法、唐诗词作文),认识中国、普通话等。今年毕业的学生已是第20届毕业生了。

长江后浪推前浪,1992年拥有全荷兰30多个侨团的鹿特丹华商会成立了被誉为荷华社会“希望工程”的“丹华奖学基金会”,并由此产生了“丹华文化教育中心”。该中心在荷兰、比利时、德国发行量最大的荷兰出版大4开26版的月报《华侨新天地》中辟有半版“桃李园”,报导鹿特丹区中文教育动态,创办了欧洲第一个推动华文教育的专刊。 2005年11月2日至2006年11月13日,该中心教师、学生和家长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中文》专栏发表了13篇文章,其中编辑刘老师对该中心教学评估活动予以很高的评价和鼓励:“丹华文化教育中心举办的评估活动,在校内实现了资源分享,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准的提高,极大地鼓励了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钻研,形成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互动,我相信,这次活动的积极影响将是长远的。”与此同时,荷兰侨社知识界人士对该中心也予以大力支持:全荷乃至西欧唯一中文粤语电台节目荷兰国家广播公司(NPS)的“荷华传真”主持人、改革开放初期电影“雅马哈鱼档”作者、原任广州师范大学讲师黄锦鸿先生担任了该校的教师;《星岛日报》欧洲版记者、“荷比卢华人写作协会”(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常务理事赵安玉女士担任了该中心的顾问。

现任欧洲华人华侨妇女联合总会主席,荷兰荷中商务文教协会会长熊国秀从1988年在家中教孩子们学中文开始,到2004年在荷兰侨界支持下创办鹿特丹中华文化学校,坚持多年带领华裔参加寻根之旅夏令营熊国秀培养了大批华人孩子。熊国秀担任校长期间,亲自培训教师,对教师有着一整套管理体系,教学生从文化才艺武术一起学,除在学校让学生学好汉语,还不辞劳苦,每年带领学生参加多次中荷文化交流大型活动,让孩子大开眼界,让荷兰不同民族了解中国文化。

旅荷华侨总会今年成立70周年大庆。1947年成立的瓯海同乡会, 1977年更名为旅荷华侨总会,是欧洲资格最老规模最大的侨团之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该会升起了欧洲第一面五星红旗,代表日益崛起的欧洲华侨华人向祖国致敬。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曾赴阿姆斯特丹该会拍摄《欧洲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专题报导。近10年多来,致力于弘扬中华文化,重视发展母语教育的该会创办了20多间中文学校,占荷兰中文学校总数3/5,成为荷兰中文教育事业的生力军。

1986年,荷兰莱顿(Leiden)国立大学汉学院、现代中国资料研究中心的西欧著名汉学家博士彭轲(FRANLEPIELCE荷文名字)教授受荷兰政府委托,带领该大学汉学研究院及该中心研究人员,在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旅荷华侨总会、中华互助会等荷兰华侨社团的大力协助下,以“荷兰华侨现状和发展”为专题,对已有100年历史的荷华情态进行全面调查。

经过近三年的资料搜集、论证、编纂,该中心终于在80年代末向荷兰政府提交了一份有广度暨深度、长达三万多字的报告书—《华人在荷兰的地位》,为荷兰政府修订改进华侨政策提供有力依据。该报告中强调,旅荷华侨事业兴起,中文教育系整个精神支柱,办学育人为华侨立足发展资本,从而引起荷兰政府高度重视。

《中国语文》赠教育部

1992年2月,荷兰教育部国务秘书与荷华联会代表会面时表示,中文学校可自行向地方政府寻求帮助,以解决财政上的困难。荷兰教育部认为编写一套适合荷兰环境的中文课本更为重要,并要求荷华联会作出一份《中文教材调查报告》,然后政府会根据该报告来考虑提供津贴。于是该会委托荷京阿姆斯特丹的教育咨询辅导中心(简称ABC)进行此项调查统筹工作,并由J·POELL先生及侨领蔡树坚先生负责调访、收集资料作出《中文教材调查报告》。于同年3月份呈交教育部,经审批该报告后,教育部正式以书面通知荷华联会,答复政府将拨出经费作为编写及发展中文教材之用。

荷华联会再次将中文教材发展计划委托荷京教育咨询辅导中心ABC去执行,并聘有专职人员负责统筹及编写工作。同时荷华联会成立了一个中文母语教育小组,以保障计划能顺利推行。

此项计划于1992年10月正式启动。由于政府要求中文母语教育能促进华人子女融入当地社会,故此编写工作参照荷兰小学的教育制度及课程纲要,同时亦以香港教育司署所编订的小学常用字词表作为蓝本。课本的编排则以每周上课两小时为基础,分为八个班级(幼低、幼高和小学一至六年级),待学生完成八个班级的中文课程时,可预期学到1700个中文字(词)。到了1999年11月15日,在荷京阿姆斯特丹举行的一年一度的全荷中文母语教育工作会议上宣布:中文母语教材《中国语文》编写完毕。全荷各地数十名中文教育工作者代表及中文教材发展计划全体职员,荷华联会主席毕传有先生、荷兰政府有关人士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上由该计划执行机构ABC公司经理GERARDMEULENBERG先生、政策组主席陈华钟先生及ABC的CARLAGIJSE女士分别致词,阐述了中文母语教育的重要。大会将首套《中国语文》教材赠送给对中文教材发展计划给予支持和推动的前教育部副大臣瓦拉禾先生。他为此而感到荣幸,并表示将继续支持中文母语教育的推动工作。

的确自1996年10月,旅荷华侨总会和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等发起召开了“首届欧洲华文教育研讨会”,对欧洲各国促进与推广华文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荷兰中文教育协会主席陈华钟指出,中文学校的发展壮大得益于全荷社团联合会、旅荷华侨总会的支持和帮助,得益于国务院侨办、中国侨联的大力支持。目前,荷兰教育部已经将中文纳入荷兰中学的外语选修课。但他也坦言,荷兰华文教育仍存在中文学校经费不足、华人对学习中文重要性认识不够以及教学人才缺乏等问题。

中文教育后继有人

旅荷华人中有六位获得荷兰女皇授予的皇家骑士勋章,其中三位与华文教育有关,他们是:从1945年起便投身侨社服务,创办旅荷华人联谊会的首任会长、时年届九旬的梁鸿基先生,鹿特丹区中文学校主席、香港新界旅荷华人协会会长陶枝祥先生,荷兰皇家中国饮食业公会(中饮会)新任主席、兹沃勒(Zwolle)中文学校创办人、荷华联会副主席(中文教育负责人)暨中文教材发展计划负责人陈华钟先生。荷兰政府以此表彰他们为华人谋福利,为坚持推广华文教育、弘扬中国文化作出的杰出贡献。捐助丹华文化教育中心系列中文教材编写出版工作、并担任该中心名誉主席的荷华联会副主席杨华根先生于2000年被荷兰皇家授予OFFICIER IN DE ORDE VAN ORANJE NASSAU的勋衔(章),这是迄今为止荷兰华人获得的王室最高荣誉。 2007年4月又有两位华人荣膺与上述六人相同勋衔(章):全荷华人联合体育运动总会会长暨旅荷华人联谊会中文学校校长蔡树坚;欧洲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副主席,连任第一、二届荷兰华侨华人妇女联合会主席,荷兰华人参议机构妇女部主管,荷华联会副主席,荷兰中华才艺学校校长熊国秀女士。

侨领黄志明先生说得好,“他们所获得的荣誉是属于全部荷兰华人的。”这些荣誉,尤其属于那些“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长期从事荷华中文教育,辛勤耕耘的园丁和那些热爱中文的学生,金勋章也有他们的一半。20多年前远嫁旅荷苏里南华裔、广州大学毕业的黎彩儿长期在荷兰最大日用百货集团公司Blokker总部任会计师,不久前还出任荷华妇联中文秘书长,但她依然十多年如一日担任闻名世界大奶酪市场所在地Alkmaar市光明中文学校中文教师。

出生于荷兰、年仅20多岁的华裔女青年教师莫燕军毕业于荷华第一校(中文)中学,随后考进荷兰高等名校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并获奖学金去中国进修中文两年,还在北京做过助教翻译(中译英)。大学毕业后,她毅然回到母校荷华第一校,任教于中学部高年级,现已两年多。她向来访者表示,教授中文是自己的志向和最大乐趣。

荷兰中文教育代表团于2004年12月中旬赴中国广州参加第四届国际华文教育研讨会,与来自32个国家、地区和国内的300多位代表一道“开拓华文教育新思路, 共谋华文教育大发展。”荷兰华人社团联合会顾问、荷兰中厨协会名誉会长、荷兰温州同乡会长,荷兰阿姆斯特丹华人国语学校校董会主席(华侨总会第17所学校)董世明先生在大会上宣读了《荷兰华文教学之我见》一文。他酌情纵述,现身说法,使与会者从其发言中了解与认识了近几年来荷兰,乃至西欧中文教育发展的历程与概况,借鉴了经验和体会。荷兰中文教育代表团也在大会交流与学习中受益匪浅,受到启迪。

为了弘扬中华文化,推动欧洲中文教育发展与交流,由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荷兰中文教育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侨联(欧洲)中文教育研讨会”于2006年7月4日至6日在荷兰举行。来自荷兰及欧洲15个国家的200多名华文教育工作者参加了研讨会。

主办方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毕传有在研讨会开幕式上说,自上世纪70年代欧洲华侨华人开办中文教育以来,欧洲的中文教育蓬勃发展。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力增强,海外华人和外国人学习中文的热情日益高涨。他希望本届研讨会能对各学校的办学方法、教师的教学有所启发和推动,促使中华文化在欧洲大地上进一步发扬光大。

「丹华文化教育中心」坐落于和上海结为友好城市,荷兰乃至世界西欧华人最早登陆点的久居世界第一大港口城市鹿特丹(Rotterdam),校长李佩燕女士、主任黄音先生以及丹华永久名誉主席冯寿如先生对于2011年10月15日以暨南大学校长胡军教授率领、由华文学院院长郭熙教授、文学院院长陈伟明教授等组成访荷团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当时在学校三楼的阶梯教室,李校长向暨大的朋友们简要介绍了丹华的历史和现状。她说,丹华是一所年青的学校,但却在一群有奉献精神与专业知识的丹华人的共同努力下,丹华学校在传统的中文教育模式中转变观念,改革教学,大胆尝试和积极采用了“中华字经”、“等级汉字”等教学法;结合暨大编写的《中文》教材教学,取得了优异成绩。丹华学校刚刚被国侨办评为第二批“海外华文教育示范学校”。来宾们对丹华的发展表示赞赏。丹华学校和暨大访荷团互赠了礼品,胡军校长向黄音主任赠送了“新羊城八景”条幅画。

早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现升格为华南师范大学,已坐落于广州大学城内)的李佩燕女士曾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多年,移居荷兰后,继续投身海外中文教育事业,于2007年获得中国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颁发的“华文教育终身成就奖”。每周给数十名老师发邮件安排教学是她的日常工作。在不断往来的邮件中布置教学任务、沟通思想、解决问题,老师备课时有什么疑问、学生有什么新情况,甚至老师生活中有什么难处,她都认真倾听并尽量解决。其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亲和力是丹华教师队伍稳定、团结的重要因素。为了办好丹华,李校长不仅自己竭尽全力,还动员家人参与,女儿在丹华当了近10年的教师,女婿至今仍是丹华刊物《桃李园》的义务设计、排版、编辑等。当李校长催着女婿熬夜发稿、排版时,她曾开玩笑说:“当我的女婿可真不容易啊!”

林静老师是丹华《中华字经》新理念教学的佼佼者。新学年开始,充满期望的家长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的子女送到林老师的班里,4-5岁的稚子经她调教一段时间后,个个对汉字学习饶有兴趣,识字量正在突飞猛进。暨大的客人们到来时,林静老师正在上“字经”的复习课,只见黑板上有被打乱顺序的100多汉字的条幅,孩子们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一边按顺序张贴好了。贴好字条后,大家又不停地变换节奏进行诵读,林静老师还通过“给熊猫奶奶打电话”、“猜猜这是谁”、“摘星星”等游戏,进行轻重音朗读、接龙朗读等等。林静老师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法和孩子们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令来宾们感动。华文学院院长郭熙教授手中的相机喀嚓、喀嚓地响个不停……

荷兰政府提供支持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在荷兰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快速提升,中文作为一种实用外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荷兰教育部副部长布鲁诺·布鲁因斯应邀出席于2006年11月11日在荷兰乌特勒支中文学校举办的建校25周年庆祝典礼致词中说,“荷兰政府将为本国中文教育的开展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认为,经过艰辛创业和近30年的不懈发展,荷兰华人社团在荷兰各地创办的数十所中文学校,不仅为华人子女提供了学习中华语言文字和悠久历史的文化场所,也为土生土长荷兰人提供了了解中华古老文明和传统的窗口。华人坚守自己的语言文化和民族之根的精神令人钦佩,荷兰各城市兴旺的中式餐饮业和唐人街活动也为荷兰社会增添了多元文化色彩。布鲁因斯指出,荷兰传统上以贸易立国,中国是荷兰一个很重要的经贸伙伴。中国经济实力的提升和未来巨大的发展潜力使中文在荷兰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有多所荷兰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化;此外,10余所中学或职业学校也已开设中文选修课。同年10月,荷兰的首家孔子学院也在海牙成立。布鲁因斯说,他希望愈来愈多本土荷兰人能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这不仅能丰富他们的学识和人生,且能帮助他们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荷兰政府将鼓励中文教育,包括推动为荷 兰人编纂专门的中文课本等工作。

前荷兰教育部副部长、现国会议员安妮特·奈斯认为,鉴于荷中经贸关系的重要性,荷兰政府应对中文教育“另眼相看”。她目前正积极建议政府设立一项基金,推动中文快速识字法和打字法等先进教学法的普及。与此同时,荷兰教育部决定2007年起全面开放中学外语选修课。随着中国经济腾飞,综合国力迅速提高,世界影响日益扩大,中文将成为荷兰中学生的外语热门首要选修课。

华文教育示范学校

由英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主办、以“增进共识、促进和谐、凝聚力量、弘扬华文”为宗旨的欧洲华文教育研讨会于2007年6月10至12日在英国曼彻斯特召开。包括荷兰中文教育界代表在内的欧洲中文学校代表一起讨论了在欧洲华文教育现况与存在问题,及其将来发展方向的建议和意见。现时拥有25个班级,近600名学生的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是欧洲最大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中文学校之一,学校代表何佩莲教师作了题为《学习中文是全球大趋势》的报告,受到了与会者的重视关注和共识认同。与会欧洲诸国家各界热心华文教育事业的人士还共同探讨如何进一步促进华文教育在海外的推广。

荷兰华侨华人​​社团于2011年7月19日在和广东省结为友好省的乌特勒支省会,有如中国武汉市功能的荷兰交通枢纽中心城市乌特勒支(Utrecht)市举办“侨社建设与中华文化传承座谈会”,国侨联主席林军一行出席座谈会。中国侨联海外委员、全荷社团联合会-荷兰中文教育协会主席陈华钟作了题为《关于荷兰中文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报告,综述从30年代至50年代,荷兰侨胞就已开了办中文学校,70年代末由老华侨梁鸿基所成立的中文学校发展到今天,全荷兰共有40所中文学校,学生有6000多人,教师有260多人,有的中文学校规模较大学生多达600多人。但他认为,荷兰华文教育仍存在中文学校经费不足、华人对学习中文重要性认识不够以及教学人才缺乏等问题。他呼吁大家,不要只作面子工程,要有战略眼光看待中文教育问题,要切实抓好中文教育工作,积极支持师资培训,为使中文教育全部纳入荷兰正式语言课程而努力奋斗。

荷兰中文教育先进工作者及其单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尤其凸显。2011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主办、西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二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在中国古都之首——西安市隆重召开。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凝聚力量,推动海外华文教育大发展。大会共有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名各界代表与会。为激励海外更多有识之士投身和支持华文教育事业,国务院侨办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在大会召开之际,对包括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及荷华教育界有十多位老师在内的1751名优秀华文教师和189名杰出华教人士予以了表彰。此外,大会还命名了第二批“华文教育示范学校”,46所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海外华校入选。此次,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荣获了“华文教育示范学校”奖牌,「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校长李佩燕代表丹华学校参加了大会,并上台领取了奖牌。国侨办负责人转告诉代表们:各个国家获奖老师的奖状和示范学校奖牌将寄往各国大使馆,并将由大使馆颁发给优秀教师和示范学校代表。

侨务新政招才引智

“首先广东现在投资政策已经在改变,由过去的招商引资到现在招才引智的变化,海外侨胞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吴锐成于2012年1月15日在拥有90个华人社团加盟的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组织旅荷侨界社团侨领假座和北京结为友好城市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Amsterdam)市海城大酒店欢迎以吴锐成为团长的广东省侨务访荷代表团访问荷兰座谈上诚恳地说,“第二点为了促进与华人下一代交流,我们决定与使领馆合作大力开展夏令营活动。其中还包括我们还准备积极支持荷兰社团发展建设,可以选送人才到广东培训。第三点我们准备推动中华文化在海外的沿承并加强广东与荷兰侨界的文化往来,我们准备组织培养华文教学师资支援海外华文队伍建设;并要赠送一部分教材及文化用品给海外,为广大旅欧华人华侨办实事和贴心好事。”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王剑光,荷兰华人百年基金会主席、著名侨领杨华根,荷兰中文教育协会主席陈华钟,以及广东省侨办吴锐成主任于2011年7月为首位荷兰华侨代表颁发“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海外理事”聘书的荷华联会副主席、荷兰中华才艺学校校长熊国秀女士,荷兰温州同乡会会长胡铁环、荷兰青田同乡会会长陈光平等荷兰著名侨领出席会议,与会者双方热烈互动,共同就主要议题:从过去的发挥侨力资源优势,转为既要发挥侨力又要涵养侨力资源,重点关注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如何促进侨团建设与和谐发展,如何进一步加强新生代华侨华人的培养,如何推动海外侨胞更好更快地融入主流社会,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宝贵建议滔滔不绝。

 

 

 

 

 

独家视频报道:Julkonsert 圣诞文艺汇演和音乐会(下)

Av Xuefei Chen Axelsson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2月17日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里拉音乐学校由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ECCE)与斯德哥尔摩各大音乐学校Lilla Akademien,Kulturskolan Stockholm, Sundbybergs kulturskola联合举办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圣诞文艺汇演和音乐会。

出席嘉宾有: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政务参赞张彪和夫人张晓洁,瑞典皇家音乐学院前音乐系主任Rolf Lindblom教授,北欧绿色邮报网社长陈雪霏,瑞典华人总会常务副会长伍王令,Spotify公司 潘璇,SEB Henrik Eklund,Elite hotel 傅申懿,
Keolis Sverige Eyassu W S。

参加演出的中瑞演职人员及观众有200多人整个大厅座无虚席。

STOCKHOLM, Dec. 17(Greenpost)– Julkonserten av Europe-China Cultural and Education Association och Lilla Akademien, Kulturskolan Stockholm,  Sundbybergs Kulturskola gav  både eleverna och föräldrar en bra chans att visa vad de kan och lyssnade bra klassiska musik. Kinesiska Ambassadens Political Counselor Zhang Biao var med och pratade.

彪参赞致辞说,非常高兴出席这次音乐会,看到孩子们穿着盛装,感到非常欣慰,因为大家都知道,华人华侨来到瑞典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我们小的时候都有一个音乐的梦想,都希望孩子能懂得音乐和艺术,因为音乐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让人的情感变得更伟大。中欧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今年八月份举办了第四届斯德哥尔摩文化艺术节,明年将继续举办。习近平总书记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一个的平台使中瑞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越来越深,只有我们的民众了解彼此的文化进行交流才能推动中瑞关系稳步向前发展。希望协会象中瑞关系一样有更加美好的明天。他也借此机会祝大家节日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Zhang Biao sa att han var glad att vara med för att han kände sig nöjde att se alla barnen ta på sig bra och ska spela piano och sjunga. Alla vet att vi är oroliga om barns utbildning när de bor i andra länder. Vi hade ett dröm att lära oss musik när vi var barn för att musik är utan gransen. Det gör oss glada och känner oss bra.

President Xi sa att utbyte mellan länderna beror på utbyte mellan folk. Konserten här är en bra platform för förstårelse or utbyte mellan Kina och Sverige.  Jag önskar ni har bra framtiden lika som relation mellan Kina och Sverige. Gud Jul, Gott Nytt År!

双焱会长说,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ECCE)成立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今年我们迎来了中欧成立5周年庆典。协会的组织会员有瑞典Lilla Akademien 交响乐队、多位瑞典著名艺术家和指挥家、瑞京中欧北极之声合唱团和北极之声儿童合唱团、北欧合唱研究所;合作伙伴有瑞典皇家音乐学院、Lilla Akademien 音乐学校、瑞典 Gosskör 高斯合唱团、北京金帆交响乐团、中国民族舞蹈研究会、中国北京夕阳秀中老年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会、澳大利亚中华文化协会、澳大利亚黄河合唱团英国朴茨茅斯华人协会等。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ECCE)不仅为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和本地的华人艺术家在音乐、歌唱、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民乐演奏,以及中国戏曲、武术表演方面提供一个发展交流的平台,而且通过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加强了与欧洲各国各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为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和增进中瑞两国以及中欧文化艺术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八月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团队参加了中欧组织的第四届斯德哥尔摩国际艺术节和国际比赛,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来自中国广州和上海学校近150名师生跟Lilla Akademien和Sundbybergs musikskola进行了文化访问交流,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的活动。

Europe-China Interna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ECCE) grundades i Stockholm, Sverige. I år firar vi femårsjubileum, sa Shuang Yan.

Föreningen består av flertal kända svensk artister och dirigenter: Lilla Akademiens symfoniorkester, Ruijing China-Europe Artic voice choir and Artic voice childrens choir, Nordic choir institute. Våra samarbetspartners är Kungliga musikhögskolan i Stockholm, Lilla Akademien musikskola, svensk gosskör, Beijing Jinfan symfoniorkester, China Ethnic dance institute, Beijing Sunset Senior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ustralia Australiensiska kinesiska kulturföreningen, den australiensiska gula floden Chorus UK Portsmouth Chinese Association med mera.

Europe-China Interna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är inte bara för konstnärer från Kina och kinesiska artister i Sverige utan skapar också en plattform för utveckling och utbyte i musik, sång, dans, konst, fotografi, kalligrafi, folkmusik, kinesiska opera och kampsportföreställningar.

Har också utbyten inom internationell konst och kultur, och dessutom stärker ömsesidig förståelse och vänskapligt samarbete med olika europeiska länder och regioner och bidragit till främjande av kinesisk kultur utomlands och främjande av kulturutbyte mellan Kina och Sverige.

Detta år i augusti deltog konstlag från hela världen i den 4: e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 oc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rganiserad av Europe-China Interna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Sommarläger från Kina och Guangzhou, Shanghai med totalt nästan 150 lärare och studenter hade med Lilla Akademien och Sundbybergs musikskola genomfört utbytesbesök. Vi hoppas att alla fortsätter att stödja våra aktiviteter.

林德布洛姆教授介绍了里拉音乐学校。他说,他曾是瑞典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现在在里拉音乐学校教授音乐,其学生是6岁到16岁之间。“我们这个学校是1994年建立的。在校生有700多人,每个学生都会一种乐器,每周学习两次,同时文化课也非常好。该校75%的毕业生都会继续学习音乐,非常好。”

Professor Lindblom berättade om Lilla Akademien. Han sa att det finns barnen some är mellan 6 och 16 år i akedemien och 75 percent av dem fortsättar lär sig musik senare. Det är spanande.

本次文艺汇演和音乐会的演奏员们都是在各种比赛中曾经获过奖项的。无论奖项大小,重在参与,乐在其中。双焱老师强调,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Alla de som spelade i konserten var pristagare på olika sätt. Det visas piano är kung av musik instrument och kinesiska elever kan spela bra också.

以下是文艺汇演的视频。

 

 

 

 

 

Fiona Shen spelar P L Tchaikovsky. 柴可夫斯基。

Elias Shen spelar R. Schumann, Album fur Die jugend op.68 nr 6.

苏曼《童年情景》。

Guo Fuqiao spelar F. Burgmuller’s Ballad.

Love Eklund  spelar Dans la Foret Lointaine.

Sabrina Liu spelar Clowns. DB Kabalevsky.

Zhang Zhenyi  spelar Turkish March. 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

Jonatan Jägestedt spelar Terra’s Theme. (SBGS musikskola)

Eddie Han 8år spelar F Chopin Preludium i G minor.

Viktor Zhang  spelar Bach’s Solfeggietto.

Wu Yingyi spelar Bach.

Alexander  från Adof Fredrik Musikklasser spelar Schubert.

Rapheal W S spelar Chopin  Waltz op 64 no 2 i fiss moll.

Harry Wang spelar Nocturne in C sharp minor.

Annes Ftwig spelar Dröm. Han skrev musik själv.

Jin Xinrui spelar Beethoven Moonlight Sonata sats 3.

Före julkonsert fanns spanande olika genre bland annat  konsert, flute, dans och sånger.  Sedan spelade alla piano spelare.

Filmed by Xuefei Chen Axelsson, Greenpost,  Sweden-China Bridge.

Konsert med olika genre:

今日头条:ECCE与斯德哥尔摩各大音乐学校联合举办圣诞文艺汇演音乐会(上)

 

Text  Xuefei Chen Axelsson. Filmed av Xuefei Chen Axelsson.

En del bilder av Wang Yu.

今日头条:ECCE与斯德哥尔摩各大音乐学校联合举办圣诞文艺汇演音乐会(上)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2月17日在斯德哥尔摩的瑞典里拉音乐学校由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ECCE)与斯德哥尔摩各大音乐学校Lilla Akademien,Kulturskolan Stockholm, Sundbybergs kulturskola联合举办了一场丰富多彩的圣诞文艺汇演和音乐会。

出席嘉宾有: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政务参赞张彪和夫人张晓洁,瑞典皇家音乐学院前音乐系主任Rolf Lindblom教授,北欧绿色邮报网社长陈雪霏,瑞典华人总会常务副会长伍王令,Spotify公司 潘璇,SEB Henrik Eklund,Elite hotel 傅申懿,
Keolis Sverige Eyassu W S。

参加演出的中瑞演职人员及观众有200多人整个大厅座无虚席。

STOCKHOLM, Dec. 17(Greenpost)– Julkonserten av Europe-China Cultural and Education Association och Lilla Akademien, Kulturskolan Stockholm,  Sundbybergs Kulturskola gav  både eleverna och föräldrar en bra chans att visa vad de kan och lyssnade bra klassiska musik. Kinesiska Ambassadens Political Counselor Zhang Biao var med och pratade.

彪参赞致辞说,非常高兴出席这次音乐会,看到孩子们穿着盛装,感到非常欣慰,因为大家都知道,华人华侨来到瑞典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的教育,孩子的成长。我们小的时候都有一个音乐的梦想,都希望孩子能懂得音乐和艺术,因为音乐和艺术是没有国界的,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让人的情感变得更伟大。中欧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今年八月份举办了第四届斯德哥尔摩文化艺术节,明年将继续举办。习近平总书记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就是通过这样一个一个的平台使中瑞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越来越深,只有我们的民众了解彼此的文化进行交流才能推动中瑞关系稳步向前发展。希望协会象中瑞关系一样有更加美好的明天。他也借此机会祝大家节日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Zhang Biao sa att han var glad att vara med för att han kände sig nöjde att se alla barnen ta på sig bra och ska spela piano och sjunga. Alla vet att vi är oroliga om barns utbildning när de bor i andra länder. Vi hade ett dröm att lära oss musik när vi var barn för att musik är utan gransen. Det gör oss glada och känner oss bra.

President Xi sa att utbyte mellan länderna beror på utbyte mellan folk. Konserten här är en bra platform för förstårelse or utbyte mellan Kina och Sverige.  Jag önskar ni har bra framtiden lika som relation mellan Kina och Sverige. Gud Jul, Gott Nytt År!

双焱会长说,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ECCE)成立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市今年我们迎来了中欧成立5周年庆典。协会的组织会员有瑞典Lilla Akademien 交响乐队、多位瑞典著名艺术家和指挥家、瑞京中欧北极之声合唱团和北极之声儿童合唱团、北欧合唱研究所;合作伙伴有瑞典皇家音乐学院、Lilla Akademien 音乐学校、瑞典 Gosskör 高斯合唱团、北京金帆交响乐团、中国民族舞蹈研究会、中国北京夕阳秀中老年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会、澳大利亚中华文化协会、澳大利亚黄河合唱团英国朴茨茅斯华人协会等。中欧国际文化教育商贸发展协会(ECCE)不仅为来自中国的艺术家和本地的华人艺术家在音乐、歌唱、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民乐演奏,以及中国戏曲、武术表演方面提供一个发展交流的平台,而且通过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加强了与欧洲各国各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合作,为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和增进中瑞两国以及中欧文化艺术交流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八月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团队参加了中欧组织的第四届斯德哥尔摩国际艺术节和国际比赛,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来自中国广州和上海学校近150名师生跟Lilla Akademien和Sundbybergs musikskola进行了文化访问交流,希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的活动。

Europe-China Interna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ECCE) grundades i Stockholm, Sverige. I år firar vi femårsjubileum, sa Shuang Yan.

Föreningen består av flertal kända svensk artister och dirigenter: Lilla Akademiens symfoniorkester, Ruijing China-Europe Artic voice choir and Artic voice childrens choir, Nordic choir institute. Våra samarbetspartners är Kungliga musikhögskolan i Stockholm, Lilla Akademien musikskola, svensk gosskör, Beijing Jinfan symfoniorkester, China Ethnic dance institute, Beijing Sunset Senior Cultur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ustralia Australiensiska kinesiska kulturföreningen, den australiensiska gula floden Chorus UK Portsmouth Chinese Association med mera.

Europe-China Interna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är inte bara för konstnärer från Kina och kinesiska artister i Sverige utan skapar också en plattform för utveckling och utbyte i musik, sång, dans, konst, fotografi, kalligrafi, folkmusik, kinesiska opera och kampsportföreställningar.

Har också utbyten inom internationell konst och kultur, och dessutom stärker ömsesidig förståelse och vänskapligt samarbete med olika europeiska länder och regioner och bidragit till främjande av kinesisk kultur utomlands och främjande av kulturutbyte mellan Kina och Sverige.

Detta år i augusti deltog konstlag från hela världen i den 4: e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Arts Festival och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rganiserad av Europe-China Interna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and Business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Sommarläger från Kina och Guangzhou, Shanghai med totalt nästan 150 lärare och studenter hade med Lilla Akademien och Sundbybergs musikskola genomfört utbytesbesök. Vi hoppas att alla fortsätter att stödja våra aktiviteter.

林德布洛姆教授介绍了里拉音乐学校。他说,他曾是瑞典皇家音乐学院的教授,现在在里拉音乐学校教授音乐,其学生是6岁到16岁之间。“我们这个学校是1994年建立的。在校生有700多人,每个学生都会一种乐器,每周学习两次,同时文化课也非常好。该校75%的毕业生都会继续学习音乐,非常好。”

Professor Lindblom berättade om Lilla Akademien. Han sa att det finns barnen some är mellan 6 och 16 år i akedemien och 75 percent av dem fortsättar lär sig musik senare. Det är spanande.

本次文艺汇演和音乐会的演奏员们都是在各种比赛中曾经获过奖项的。无论奖项大小,重在参与,乐在其中。双焱老师强调,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Alla de som spelade i konserten var pristagare på olika sätt. Det visas piano är kung av musik instrument och kinesiska elever kan spela bra också.

以下是文艺汇演的视频。

首先是瑞京北极之声青少年合唱团李承音领唱的《小小少年》和《让世界充满爱》。

彦熙典独唱《送别》。双焱伴奏。

何瑞玉演唱了优美的《卷珠帘》。

钢琴家会长双焱演奏《肖邦革命练习曲》。双焱曾获2013年西班牙国际音乐比赛金奖。

Lilla Akademien钢琴主课学生双龙龙Leo Long Lindblom演奏格里格的《小精灵》。他曾经获得2017Stockholm国际比赛金奖。

中欧小明星儿童舞蹈艺术团表演儿童舞蹈《雪绒花》。指导老师谭晶晶。曾获得第四届国际艺术节青少年组金奖。

盲人长笛演奏家吴晶演奏《牧民新歌》,双焱钢琴伴奏。音乐旋律优美,令人难忘。

Sundbyberg音乐学校钢琴乐队演奏《加勒比海盗》。

Lilla Slademien钢琴主课学生唐诗雨演奏肖邦Berceuse曾获得2017Stockholm国际音乐比赛三等奖

金鑫蕊演唱“桃花诺”曾获得“水立方杯海外华人中文歌曲大赛”全球 50 强中获得第 26 名。

所有演奏員都获得优秀演奏员证书。文艺汇演在热闹的气氛中结束。请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看下一部分的钢琴音乐会。

独家视频报道:Julkonsert 圣诞文艺汇演和音乐会(下)

 

图/王宇      文/陈雪霏       部分摄影摄像/陈雪霏

 

今日头条:乌普萨拉周末中文学校成功举办2017圣诞新年联欢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 报道员翟怡嘉)   琴瑟和谐乐万春,芝兰馨逸茂千载。乌普萨拉周末中文学校在12月17日成功举办了一年一度的圣诞联欢会。联欢会从早晨十点准时开始,持续到一点顺利结束,会上欢声笑语,席间饕餮满盈。

卞睿和柳景元作为此次联欢会的主持人。

第一个节目是由柳景元为大家带来的古文朗诵《爱莲说》,抑扬间展现了君子之气,眉宇间充满了爱莲之情,他为整场演出拉开了完美的序幕。

第二个节目为亲子节目《你画我猜》,不管是家长还是小朋友都展现了过人的机智和超高的绘画天赋,将联欢会的气氛推向火热。

第三个节目由小班的同学Ruben,娜娜,美娅,瑞秋,Noomi,卡卡和楚寒的弟弟为大家带来的儿歌朗诵《弯弯的月儿》,《太阳》和《小柱子和小妞子》。童音声声,趣意浓浓。

第四个节目是由柳景丰带来的《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顿使宾客如入芝兰之室。

第五个节目是由陈静尹和柳景元带来的古文情景剧表演《陈太丘与友期》。陈静尹的女扮男装将陈太丘友人表现得淋漓尽致,柳景元也将元方的聪颖机智表演得惟妙惟肖。

第六个节目游戏《正话反说》又将气氛推上了新的高潮。小朋友时而清晰,时而混沌的思维使全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第七个节目继续由小班同学带来节奏明快的《尾巴歌》。

第八个节目是由中班小朋友和小班小朋友一起为大家表演的话剧《小蝌蚪找妈妈》。

在所有小动物和小动物妈妈的齐心协力下终于帮助小蝌蚪们找到了它们的妈妈。美术班的王宇嫣为大家倾情奉献出自己的绘画天赋及时间,给所有的小朋友制作人物道具。节目的最后由集体学生为大家送出圣诞祝福,将所有的心许倾注于三语的《我们祝你圣诞快乐》中。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短暂亦美好。师生家长一起准备的饕餮盛宴足以融化严冬腊月的冰雪。小朋友们天天向上的进取激情,家长们与日俱增的精湛厨艺都化成了张张笑脸,声声祝福。

2017年瑞典乌普萨拉周末中文学校的圣诞联欢会在温情中落下了帷幕。乌普萨拉周末中文学校永远是一个大家庭,我们期待着来年相见!

图/吴明

(乌普萨拉周末中文学校翟怡嘉供稿)

今日头条:瑞典中文教师协会在乌普萨拉举办年终教学研讨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 瑞典中文教师协会于12月17日在瑞典大学城乌普萨拉ABF举办年终教研研讨会,出席研讨会的教师有:孙凯、高嫚、郑澧、曾馨、Sanna、翟怡嘉、肖群峰、张洁、杨涛、David He。

研讨会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由瑞典中文教师协会会长孙凯带领所有老师一同观看华文教育网络直播课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授课人为北京四中高级语文教师李雄。李雄老师为在线所有老师展示了若干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实用教学法,为许多老师解决了燃眉之急。

第二部分由斯德哥尔摩成人教育最佳教师奖获得者郑澧老师为大家带来《在瑞教学心得》讲座。郑澧老师讲到,所有的学科都要有一个好的开始,无论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什么层次,作为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希望,并要以正能量来影响学生,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除此之外,郑澧老师也用贴近生活的例子为学生解决了许多学习方法上的困难。她也提出教学是交流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合作,并非控制。作为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热爱这个科目的,这样才能让学生热爱。最后郑澧老师总结出,任何科目都是学生心理上的知识传授,让学生信任老师,老师信任学生,建立好交流与平等关系才能取得双赢。

第三部分由达拉纳大学中文系教师高嫚为大家带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数字化工具》的讲座。高嫚老师丰富的教学经验为大家带了了许多课堂实用小工具,不仅开阔了大家的视野,更为大家展现了新型教学工具。期间高嫚老师还现场操作,教会在做老师如何正确使用小工具,中间的小游戏更是调动了所有老师的积极性,吸引了所有老师的目光。

研讨会短暂的时光使所有老师都受益匪浅,每一位身临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用的信息资源无私的奉献给大家。与会者都表达出希望更多地参加类似讲座,增益己所不能。

中欧文化协会会长除雪霏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说,瑞典中文教师协会每个学期都举行教学研讨会,这对华文教师的教学业务很有帮助,大家互相交流借鉴,非常好。

瑞典中文教师协会总部在乌普萨拉,是中欧文化协会的一个分会。

(瑞典中文教师协会供稿)。

摄影 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