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媒体“走进新疆”系列(九)走进阿勒泰-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

北欧绿色邮报网斯德哥尔摩报道(记者陈雪霏)– 从乌鲁木齐到阿勒泰地区的喀纳斯机场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8月27日,中外30多家媒体媒体记者一起乘机来到阿勒泰地区。一下飞机就感觉气温立即下降了一些。阴转多云,14-27度,温差比较大。记者发现气象预报很准。

到这里,我们也换了中巴车,因为到了阿勒泰,就是到了真正的山区,人们大部分住在山坳里。要想上山顶,需要开上崎岖不平的山路。当然,这里只是崎岖,地面还是很平的。因为这都是在中央投资两千亿以后刚修好没几年。那斜坡就好像上梯田一样。我心想,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这样真正地以宏大的气魄做到了改天换地。因为他有众多的党员干部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植树造林。据说,在这里成活一棵树,费用几乎达到一万元,种植,浇水,保护,很多树种也都很名贵,相信从长远角度看是有很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价值的。在这种几乎不可能的地方,硬是把荒山秃岭,变成了绿洲。

我们到山顶的时候,看到了这个石碑,将军山。为什么叫将军山,不得而知,据查,宋朝岳飞时代在南京有座将军山。但是,这里也叫将军山,一定是有英雄的气魄,利于不败之地的意思。

从将军山远眺,可以看到一座现代化的绿色城市依河而建。

据了解,阿勒泰地区地处新疆北部,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三国接壤,边境线长1197公里,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下辖6个县1市均为边境县。到2017年末,总人口67.16万,由36个民族组成。

阿勒泰素有金山银水的美誉。旅游资源独特,拥有A级以上景区25个,国家5A级景区3个,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森林公园4个,享有千里画廊的美誉。冰雪资源得天独厚,位于世界滑雪黄金纬度,雪制雪量雪期,气温风速湿度环境等滑雪条件均为世界一流,冰雪文化源远流长,被誉为人类滑雪起源地。

阿勒泰还有地缘和生态环境优势。她是中国西北唯一与俄罗斯接壤的地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北通道和新建参与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4个国家一类陆路口岸,面向俄罗斯开放的吉克普林口岸已纳入自治区规划。

这是隔着车窗照的路边的胡杨。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为人类和自然做嫁衣裳。

这里具有净空,净土,净水的金字招牌,全年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有“天然氧吧”之称,土质优良,未被污染过,是新疆的相对风水区,是北疆的水塔,年径流量123亿立方米,占全疆的13.6%,是全国六大林区之一,新疆第一大天然林区,森林覆盖率22.65%,优越的生态系统被国务院确定为水源涵养型山地草原生态功能区。

阿勒泰地区政府着力打造净土喀纳斯,雪都阿勒泰,成为新疆大美之地,和谐之地和幸福之地,是最宜居之地。绵延千里的阿尔泰山上分布着冰川河流,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地质奇观,大漠戈壁等诸多高品质旅游资源200余处,是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生态空间。冰雪资源得天独厚,滑雪条件世界一流。空气质量全年均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是被公认的休闲养生避暑之都。

经过20多年的努力,接待能力大大提高,已经有26家旅行社,11家分社,星级饭店40家,星级农家乐90家。

大力发展冬季旅游

阿勒泰地区往年一到冬天就要封山了。但是从今年开始,冬季也要接待游客。因为阿勒泰位于滑雪黄金维度上,形态丰富,坡度适中,海拔和温度适宜,风力不大,雪量大,山区降雪可达2米,雪期长,积雪时间在180天左右,自然滑雪期长达140-160天。雪质优,干湿适中,被国内外滑雪专家称为开展滑雪运动雪质最好的区域之一。

区政府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推进阿尔泰山野雪公园,将军山滑雪场,喀纳斯禾木雪乡等重点项目建设,发展滑雪营地,救援补给站,飞行基地等冬季旅游新业态,以阿勒泰国际冰雪节为载体,继续举办阿勒泰市冰雪节,布尔津县雾凇节,福海冬捕节,汽车冰雪拉力赛,喀纳斯冰雪节和禾木过大年等系列冬季旅游活动。

阿勒泰地区还打算推动民宿业发展,自驾游,航空游(建设3个地区机场,15个直升机起落点),依托口岸,国门和兵团夫妻哨所来建设红色旅游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特种游包括沙漠基地冲浪游等。总之,在航空,铁路,公路建设方面将下大力气。国家给新疆投资两千个亿来发展旅游业。阿勒泰地区首当其冲。

记者们经过崎岖的盘山道来到将军山山顶,俯瞰布尔津县整个县城。一条清澈的河流在市区穿过。县城四面环山,山水相连。据介绍,以前这里的山并没有这么多树,但是最近十年来,这里的党员干部带头种植了大量的树。其中沙棘树对防风固沙有很大作用,其果实还可以制成饮料。这里的戈壁滩,也因此有很大改观。当地人们使用滴灌技术,对新栽的树木都要浇水,这样确保成活。

当地领导介绍说,这是他们积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2008年起,阿勒泰每年春、秋两季都会在将军山、骆驼峰、阿勒泰市南区等多个片区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经过全市各族干部群众10年来的共同努力,累计完成荒山绿化2.8万亩,种植云杉,桦树,樟子松等各类树木27种200余万株。城市绿化面积达到38.7%,城市空气质量指数优良天数100%。PM2.5均值仅为14. 在全疆29个城市中稳居第一。将军山森林公园,骆驼峰森林公园和国家园林城市相继建成。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人民幸福感不断增强。

布尔津县城鸟瞰图。

读到这里,读者朋友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在这里加这么多好吃的呢?这是因为从将军山下来以后,人们吃了一顿很好的午餐。尽管都是家常菜,但非常可口。

尤其是这种马肠子香肠,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灌汤包很受比利时记者的欢迎,但可惜,他却不能吃面粉,因此,只吃馅,不吃皮,有点儿可惜。如果也能有那种加工过的面粉,可以避免其过敏,就可以满足一些这样的公民了。

阿勒泰的这种豆腐也是笔者吃过的最独特的一种。它很嫩,但又好像有面筋在里边,很筋道,真的非常好吃。

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有好吃的,好住的,和好玩儿的。

因此,在接下来的几篇报道中,记者将带您一起游览一下阿勒泰地区独特的风景和美食。当然,最让人难忘的是戈壁变绿洲。敬请继续关注北欧绿色邮报网。

图文 陈雪霏

北欧绿色邮报网希望获得您的支持,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动力。账户 840-7157.

微信 chenxuefei7

chenxuefei7@hotmail.com

走进新疆系列报道(八)- 麦趣尔月饼奶制品 戈壁印象葡萄酒和昌吉小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8月26日,本记者随中外媒体走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采访团访问了昌吉高薪技术产业开发区麦趣尔集团,戈壁印象葡萄酒庄园和昌吉小吃。

中秋节快到了,作为中国人总是要吃一块或者半块的月饼,不是为了吃,主要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

一进门,就可以闻到月饼的醇香,也看到了各种月饼的精美包装。

原来,人们每逢佳节在商店里买的或者是人家送的月饼,很多是来自这个地方啊!

也难怪,新疆的小麦由于日照时间长,麦子的质量非常好,因此做出来的各种面食,蛋糕之类的产品都是棒棒的。

爱屋及乌,由于本记者来自瑞典,因此对瑞典的牛奶包装非常熟悉,原来,这里进口了瑞典生产牛奶的成套设备,保质保量,让顾客放心。

新疆新闻办负责人沙力也夫说,在新疆人们是很讲诚信的,在这里从来没有发生假冒伪劣或者劣质的食品事件。因为这里人比较朴实,讲诚信。

看着精美的奶制品,麦制品,真的让人垂涎欲滴。

说到吃喝,也不得不提新疆生产的葡萄酒。记者团又来到千亩葡萄种植园,参观了印象戈壁酒庄。总经理富强说,他之所以把公司的名字叫印象戈壁并以壁虎为自己的图腾是因为,他认为壁虎有一种不屈不挠的顽强拼搏精神。他本人也是在葡萄酒行业打拼十多年以后,才自己积累了第一桶金,然后,投资两千万建立了这个酒庄。

当然,他的葡萄园不但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为种植葡萄的小农提供了销售的机会。因此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他说,他的葡萄酒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他采用现代APP技术,让自己的客户可以看到葡萄的各个生长阶段,知道这里的葡萄生产是纯有机原生态的。

这里的蟠桃也长得非常好。经常在瑞典超市看到蟠桃,原来,新疆就产这样的桃子。

品尝了这里的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人们继续前行,到昌吉小吃街。

独特而肃穆的建筑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精雕细刻绽放永恒的花朵。

记者们急忙举起相机不停地拍照。

 

 

在昌吉小吃街,不仅仅是吃,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感受不同文化。这里采用的都是青砖的颜色,雕上花,建筑本身就体现一种文化,一种习俗。

小吃街的负责人说,他们这里实行了严格的管理制度,主要是通过一定的奖惩制度,让所有在这里开店的人都遵守规则,顾客至上。如果在评比中做得好,就会得到一定奖励,做得不好,就需要多交一些费用,久而久之,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为了迎接采访团,小吃街管委会号召每个店出一个菜,让大家品尝一下这里的小吃。让人体会一下舌尖上的新疆。由于临行前读者朋友说,新疆美食很有名,一定要多拍点照片。于是,记者的所有家伙都拍满了。

炒疙瘩很好吃。

肉丸子实实在在。

手抓饭是肉埋在饭碗里吃,但这里的肉都喜出望外了。

 、

羊肉串永远是受欢迎的。因为这里的羊肉不膻,非常好吃。

这个点心有点儿甜。

手抓肉非常实在。

新疆囊已经是世界闻名。西方人很多人就拿它当比萨饼的底料。但直接吃,也已经能吃到纯纯的麦香。

昌吉宣传部的于剑介绍说,这些都是这里最具特色的小吃。这个叫袈裟,真的很好吃。

晚上看了新疆大剧院演出的《千回西域》。真的让人感觉回到了古老的驼铃漫漫的过去。同时,又加上了现代的VR。人们在时空中穿梭。

在新疆,就是这样,让你吃的放心,喝的可口,玩儿的痛快,而这一切,又都带上了浓浓的新疆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也正是新疆自治区政府打造的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地理位置和浓郁的文化传统来促进当地的旅游业,吸引八方客,带动绿色经济发展。

不得不说,大型舞台剧《千回西域》把新疆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爱情故事,全部搬到了舞台上,让观众感觉如醉如痴,梦幻般地享受着古典与现代,传统与高科技这一切的完美结合和演绎,对观众形成了极大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不得不说,新疆大剧院的演出绝对是国际一流水准,令人难以忘怀!只能说,太完美了!

图文/陈雪霏

  中外媒体“走进新疆”系列(七) -民族团结一家亲,百家宴会大联欢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特派主编记者陈雪霏)– 8月26日,中外30家媒体记者一起走进乌鲁木齐七道湾片区管委会新兴社区民族团结大院,参加民族团结一家亲.百家宴联谊活动。

记者们采访了社区负责人和各族群众,做客社区民族家庭,与各族群众共进午餐,亲眼目睹民族大院里人们的欢声笑语和风土人情,品尝了新疆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味佳肴。

一下车,记者看到这里张灯结彩,院子里的街道上摆放了好几张大桌子,各族人们围坐在一起。桌子上摆满了食品,手抓饭,散子,西瓜,哈密瓜,葡萄等各种食品。这里的西瓜真是又大又甜。

导游介绍说,原来这里有个阿迪.艾沙的真实故事。阿迪.艾沙是原乌鲁木齐化工厂的一名工人,主要从事硫酸制造原料的运输工作。不论刮风下雨,雨雪交加,一年四季,他都从不间断,月月超额完成任务,多次被厂里评为劳动模范,成了当时化工厂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他临终前,把自己毕生积攒的一千元(估计相当于现在的一千万)捐给厂里,用于奖励工作积极,民族团结的好同志。阿迪.艾沙不仅是一个普通的人物,而且还承载着一种精神,在他逝去的32年里,成为弘扬民族团结宗旨的一个精神符号,他让“阿迪.艾沙”这朵民族团结之花在水磨沟区大地生根发芽,代代相传。这也是一个老党员树立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最好榜样。

为了纪念他,这里也树立一座他的雕塑。

据该社区政协委员、第一书记穆丹铁木尔.尼牙孜(音译)介绍说,这个社区80年代就建立了。聚居三个民族,维吾尔族,汉族和回族,党组织在这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紧密的把各民族团结在一起。他们以地方党组织为核心,搞各种活动或学习,促进大家的团结。他们还成立了合作社。在合作社,大家一起编织手工艺品。通过活动使人们紧密地团结在一起。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这个民族团结大院。“我们一定要把阿迪艾沙这种精神传承下去”。

为什么这种团结特别重要呢?穆丹铁木尔.尼牙孜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新疆各民族团结是我们的生命线。各民族从历史上一直到现在,以至于将来,都要一起共同生活,共同进步。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新疆的稳定,民族团结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没有民族团结,我们新疆就没有和谐的社会。各民族都是平等的,生活在一块儿,团结在一块儿。我们新疆不是以前不团结,我们一直都是团结的。2009年的7.5事件是境外的“三股势力”煽动破坏我们的团结与和平造成的这样一个事件。这个事件是我们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反对的。

8月26日正好是新疆的民族节日“古尔邦节“的最后一天,小区里的乡亲们似乎个个都有音乐细胞,载歌载舞,其乐融融,上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

他们不但唱传统歌曲,孩子们还跳现代的踢踏舞。

米尔古丽.安妮(音译)唱了一首动听的《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已经传唱了几十年,现在听来,依然是那么动听,尤其是米尔古丽的演唱,十分动人。

《呼伦贝尔大草原》,更让人感到无尽的欢乐,惆怅和祥和,歌声可以传递出浓浓的感情和爱情。新疆的百姓原来是这样地生活着。他们完全不象外面人们想象的那样不自由,或者是不安全。笔者在这里感受到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同时,党员又深入基层和群众打成一片。党员群众都很高兴。尤其是老人,当记者采访他们的时候,他们都说,现在的生活感觉很幸福,晚年的时候,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很好的照顾。

所谓百家宴,就是每个家庭带一个菜到这里来吃,可能也是每个人如果可能也都带一个节目,总之,这种在社区的露天广场搞文艺活动,其实是中国解放以来一直有的喜闻乐见的一种文艺娱乐方式。经济实惠。不需要到高大上的剧场去体验文化。这种文化氛围深入人心。

其实,为了加强民族团结,近年来,新疆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新的政策来促进民族团结。其中一个就是民族团结一家亲政策。例如,最近,最近就有地区级单位要派人到南疆的农牧民家里去送礼物,例如给儿童玩具,给淋浴器,给桌椅等等,一年五六次到那里访问,交流,增强相互理解。就像东部地区帮助西部地区一样,省会人民要帮助其他地区的兄弟姐妹。这种参与,交流和沟通就是民主,民族,民生的一种形式。它体现的是互相帮助,而不是互相拆台。

品尝新疆的手抓饭,哈密瓜,大西瓜,能感觉出来,这里的阳光充足,瓜果甜蜜,人民生活幸福。

本次采访活动是由国务院新闻办组织的中外媒体走进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实地采访。

据了解,新疆面积166万多平方公里,有四个瑞典的国土面积那么大,在这个地区居住的总人口有2200万,相当于两个瑞典的总人口。在新疆广阔的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其中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有13个。他们分别是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满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多民族聚居区,也是文化资源大区。新疆古称西域,在历史上是民族迁徙交融的长廊,是多种文化交流的圣地,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古丝绸之路的通衢之地。公元前60年,西汉统一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入中国版图。1884年,中央政府在新疆地区建省,并取故土新归之意,新疆正式替代了“西域”这个古老的名字。

几千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劳动,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反映不同族群的文化特点的历史文化遗址,文物和文物藏品都见证着新疆历史的发展和各民族文化的变迁。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等多种宗教在这里并存,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古代四大文明在这里汇流,中国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自成体系的文化系统只有四个:古希腊、中国、印度、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种文化交汇的地方,只有中国的新疆,此外,再没有第二个。因此新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

新疆现有18个国家一类口岸,不仅背靠13亿人口的中国国内大市场,而且面对着同样拥有13亿的中西南亚市场物资流通,人员往来,文化交融的大通道。新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通过中欧班列,或许航空,或许陆路,有望成为连接中西南亚乃至欧洲的交通枢纽,未来必将会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续写新时代的丝路文明。

参加本次采访活动的外国媒体有来自日本的NHK,瑞典的北欧绿色邮报网,比利时的回声报,阿富汗的托罗新闻,吉尔吉斯斯坦的吉卡巴尔国家通讯社,孟加拉国联合通讯社,印尼NET电视台,印度今日印度和埃及,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土耳其,乌兹别克斯坦的主流媒体。他们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记者,前来探寻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奥秘。

图文/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