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帆艺术团学生在诺贝尔大讲堂与诺奖大师对话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北京金帆艺术团中小学生5月1日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诺贝尔医学奖大讲堂听取诺奖评委讲诺贝尔的故事和诺奖得主的经验之谈。

北京市教育协会会长罗洁讲话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教育参赞曹叠峰致欢迎辞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委员会主席韦德教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韦德教授介绍了有关诺贝尔的情况。诺贝尔出生于1833年,于1896年去世。享年63岁。他在斯德哥尔摩出生,但是家贫破产,于是到圣彼得堡居住。但是,他非常聪明,通过家教,学会六种语言,他是科学家,发明家也是商人,他的家族曾经拥有俄罗斯的油田和军火。

他一生中有300多项发明。终生未娶,没有子女。因此,他立了一个遗嘱震惊了所有人。他没有把巨额遗产留给家人,而是希望成立一个基金会,设立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化学,文学和和平奖。这都是有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的基础的学科和人文社会学。他喜欢文学,也热爱和平。因此,决定对那些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给予奖励。他的创举在于诺贝尔奖不仅仅是给瑞典人,可以给世界上任何人,因此,1901年第一次颁奖的时候,瑞典国王拒绝出席颁奖典礼,因为他认为这个奖很不爱国。

诺贝尔奖涵盖领域广泛,既包括自然科学也包括人文科学,它致力于选择“对人类最大贡献的成就”,评选视野开阔,评选机制严谨公正,从而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受关注、最有名望、最为重要的成就奖项。

韦德教授讲完以后,还和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北京的学生们都很踊跃提问,尤其是对基因和遗传方面的问题,非常感兴趣。

201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赫尔介绍了他的发现过程和科学成就并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回答了学生们的有趣问题。

他在演讲中,结合自己的研究与发明高倍光学显微镜的经历,强调搞科研一定要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不要在乎别人的不解甚至嘲笑。他说,在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相信他的想法具有可行性,但是他依然坚持下来。他对学生们的经验之谈就是要遵循自己的兴趣,然后,心无旁骛持之以恒地钻研,才能取得成功。

赫尔于2014年与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Eric Betzig)和 威廉·E·莫纳尔(William E.Moerner)一起分享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们开发出超高分辨率荧光显微镜,让人类能以精确视角窥探到小于衍射极限的纳米级微观世界光学图像。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