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大运河”在斯德哥尔摩成功演出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由杭州歌剧舞剧院演出的“遇见大运河”在斯德哥尔摩受到热烈欢迎。从观众们的热烈掌声中能够感受到歌舞剧的非凡魅力。

斯德哥尔摩诺贝尔医学奖大讲堂里1000多人的座位座无虚席。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和夫人宋景丽和卡罗林斯卡校长等嘉宾出席并观看了整场演出。

遇见大运河以歌舞剧的形式介绍了大运河的800多年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憧憬。

作品并没有回避污染和某个时期的记忆缺失,因为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唤起了人们的良知和对大运河的爱护。保护大运河的环境成为歌舞剧的主题。

贯穿整个歌舞剧的是令人震撼的音乐,它时而让人感到沉沦,时而高昂,时而觉醒,时而忏悔,高潮迭起,起伏不断。

很多瑞典观众对歌舞的优美展现印象深刻。

“遇见大运河”的编导崔巍在接受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的专访时说,“遇见大运河在瑞典的演出是第160场。来到瑞典感觉很特别。在瑞典期间我们去看了瑞典的约塔运河,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瑞典的运河开闸关闸水位上升并通过的情景,通过运河的故事贯通世界。”

记者陈雪霏采访编导崔巍 摄影李亚男

崔巍说,我们永远不该忘记历史,不该忘记文化,因为当我们的心灵被污染的时候,我们的历史可能会被遗忘,环境可能会被破坏,这不仅会造成大运河没有了,其实我们的食品,空气和环境,一切的一切都是相通的,所以,人最不能丢失的就是自己的心灵。当我们清醒了,我们就摘去一切虚荣的面具。我们要做真实的自己,我们要做传承历史,爱护环境的美好的人。

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在接受采访时也高度赞扬本场演出,感谢杭州歌剧舞剧院给我们带来精彩的演出。

图文 陈雪霏

驻瑞典使馆妇女小组考察瑞典希尔维亚之家日托看护中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8月22日,驻瑞典大使夫人、使馆妇女小组组长宋景丽率妇女小组全体成员,考察瑞典希尔维亚之家基金会下属老年日托看护中心。

  宋景丽一行考察了中心的基础设施,听取中心护理专家的情况介绍,深入了解瑞典针对特殊老年群体养老产业的发展情况和主要经验做法。

  宋景丽向中心负责人表示,中瑞两国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考察向日托看护中心的老人们传递关怀和慰问,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快乐。使馆愿与中心建立经常性联系,加强沟通交流,分享两国养老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推动双方养老产业的交流合作。

Chinese Embassy’s Spokesperson’s response to the Question on SVD journalist’s question

STOCKHOLM, Aug. 23(Greenpost) — Chinese Embassy Spokesperson issued a response on Friday to answer questions from Swedish Daily SVD.

“We have noticed the article on SVD by its journalist Annie Reuterskiöld on 21 August, which said staff of Chinese Embassy in Sweden asked her questions about KD during a visa interview. The article questioned why the Chinese side is so interested in KD.”

Our response is:

It is a common practice by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to request relevant visa applicants to take an interview. To learn about the receiving country including its political parties is one of the basic work of a diplomatic missio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willing to develop friendly relations and exchanges with all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in Sweden including KD, on the basis of independence, equality, mutual respect and non-interference in internal affair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aintains friendly exchanges with political parties from all majo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n 2017 the CPC hosted CPC Dialogue with World Political Parties High-level Meeting, which saw the participation by nearly 300 political parties and organizations from over 120 countries. In recent years, none of the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in Sweden participated in political party exchange activities hosted by the CPC. Nor do they want to sent delegations to visit China. As a result, they lack due knowledge about the CPC’s policies and practices to deliver benefits to its people and to contribute to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It is hoped that major political parties in Sweden including KD will look at China and the CPC with an open mind and strengthen inter-party exchanges to enhance mutual understanding, rather than build up barriers and suspicion.

第二届中欧科技产业创新合作高峰论坛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第二届中欧科技产业创新合作高峰论坛22日在斯德哥尔摩希尔顿酒店成功举办。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戴钢参赞出席并做主旨演讲。他在演讲中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科技产业创新方面出台的政策和取得的成就。

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副校长也出席论坛并做主旨演讲。他说,近年来,中瑞科技合作不断深入,这从其大学中国留学生不断增多的事实看出来。另外,该大学还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去向一直和毕业生保持联系。瑞典皇家理工大学在全世界有两万多个毕业生,而且都有他们的联系方式。他说,作为校长,他看到很多中国毕业生回国创业都发展的很好,感到十分安慰。

瑞典创新局代表介绍了瑞典的创新政策,并表示将继续同中国在创新领域进行合作。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中国丹麦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和芬兰市长协会会长。

次论坛是2019年中国海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

Vinge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顾群介绍了中国的法律法规。她说,近年来中国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越来越与国际接轨。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的几步更大,目前在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在世界名列前茅。知识产权申请保护最多的是华为公司。

与会者就中欧产业创新合作实物分享形式,中欧与北欧穿心合作生态,海外华人归国创新创业以及北欧科技型初创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瑞典高中生毕业之感悟

作者:丑(曹)小姐

六月的瑞典灿烂如画,蓝天白云,鲜花怒放,绿树成荫,绚丽多彩的自然景观令人留恋陶醉!每年的此时此刻,瑞典各个高中等待毕业的学生们的毕业狂欢在这风景如画的国度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又显得格外与众不同。对于即将走出校园的高中生们,六月是他们翘盼难忘的岁月,六月是他们青春澎湃的岁月,六月更是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

高中毕业是瑞典人一生中最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喜事,高中毕业的庆典仪式远远要比大学、硕士及博士生毕业来得更加隆重而庄严。一方面,因为绝大多数高中毕业生的年龄都是十八周岁,十八岁是人生起步的始点,标志着进入成人的行列,不再年幼,不再鲁莽,开始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它标志着学生们即将结束依赖父母的生活,一部分孩子高中毕业后将选择离开家庭走向社会,步入独立的人生阶段,对自己的前途、人生、未来需要担责和担当。毕业后,他们可以大胆地去抽烟、喝酒,大胆地去追求爱情,并在最大程度上获得自由与空间。

毕业生们头上戴顶白色“水手”帽是瑞典一项传统,它是每个毕业生青春美好时光的沉淀和记忆。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家庭经济能力,毕业生们往往在帽子四周加装些不同的图案,有的学生为了把毕业帽装饰的更加有特色,他们会很早订出计划来,把平日里零化钱存起来或偶尔出去打工挣钱,为的是毕业时这顶白帽子的华丽登场。据统计,每个高中生在毕业帽上的花费在两千克朗左右。拿到那顶属于自己的白帽子,既展示孩子们高中三年的学业成绩,圆满完成学业获得高中毕业证书所付出的努力,更意味着他们即将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开始他们新的生活。

每逢毕业季,一群群稚气未脱头戴白色帽的高中毕业生们,坐在敞篷大卡车上,在闹市区过街游行,一簇簇年轻、活力的高中生们不停地向市民们振臂欢呼,狂欢音乐伴随着尖叫、口哨和大喇叭,极其喧闹,极其动感,无所不用其极地在游行沿线上刷着“存在感”,“我们毕业了!我们长大成人了!”那青春四射的面孔,那跳跃欢乐的身姿,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令无数家长们、亲人们涌出了滚滚热泪。在今年的高中毕业季中,有我十八岁儿子青春的身影。

2019年6月5日,这一天对于我们全家来说是个非常重要且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和我先生早在一个月前就请了假,并准备好了毕业庆典所需要的一切东西。毕业纪念牌精心设计制作,充满了喜庆的元素,上面刻有儿子的名字、学校及班级名称,祝贺的文字以及他幼小的照片;对于我十八岁儿子来说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他高中毕业了,他将告别那熟悉的校园生活,走向新的人生,与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握手话别,逍遥狂欢在2019年斯德哥尔摩市高中毕业季的浩荡游行队伍之中。

清晨,儿子就开始精心地“装饰”自己,穿上我为他精挑细选且十分得体的西装,洁白的衬衫搭配着考究的领带,再配上一双锃光发亮的皮鞋,十二分地精神和帅气,这是儿子第一次如此盛装。之后他郑重地戴上了那顶白色的高中毕业帽,这不是一顶普通的帽子,它寓意深刻,标志着他圆满地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学业,从今天开始已经长大成人,永远不再是个任性、随意的孩子了,要开始独立地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

望着眼前身高一米八,健壮阳光的儿子,我的眼中己是满满的泪水,我想告诉他,儿子你再也不是爸爸妈妈温暖怀抱中的一只小鸟了,你要飞向远方去开创自己未来之路,将对父母的依赖依靠变成自强自立。儿子看到妈妈的神情,轻轻地走近我,用他那坚实的双臂紧紧地拥抱着我,脸上洋溢着自豪和自信,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出了家门。我们全家也都是盛装出行,手捧着鲜花和一束特制的高中毕业花,还有一些佩戴在胸前的小挂件、小玩具等都是用代表着瑞典国颜色的黄蓝绸带系着,开始向儿子的学校走去迎接那庄严神圣时刻的到来。

这天天气格外晴朗,艳阳高照。儿子的学校今年共有十八个高中毕业班级,每个毕业生家庭都是倾巢而出、队伍浩荡,可见瑞典家庭对高中毕业生毕业典礼的重视程度。人们很早就已将学校硕大的草坪围得水泄不通,家长们个个都是正装打扮,高高地举着为自己的孩子精心准备的毕业牌、鲜花、汽球、红旗等,在这里你不难发现有很多五花八门、喜庆别致的东西,人们在校园里静静耐心地等待着那激动人心一幕的出现。

上午十点整,伴随着学校鼓乐队那铿锵有力欢快的鼓乐声,以班级为单位头戴白色学生帽的高中生们闪亮登场,女生们白裤白裙少女装,男生们西装领带蝴蝶结,他们踏着鼓乐声欢腾雀跃般地出场了,倾刻间欢叫声、呐喊声、口哨声、鼓乐声、礼炮声和家长们的呼唤声交融在一起高亢激昂,人声鼎沸,好一片欢腾的海洋。毕业生们激情肆意地向人们挥动着双手,家长们挥动着学生牌,高声呼叫着自己孩子的名字,那场景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震撼”!

毕业生们依次从红色的地毯上飞跑过来,家长们张开热烈的双臂等待孩子们的扑来,多少眼泪扑簌而下,情感的交融紧紧地相拥着,无声的祝贺默默地传递着……。

突然,我看到双手高举着一面鲜红的中国国旗飞奔而来的儿子,他笑着向两边站着的人们展示着,儿子想告诉大家他是中国人,今天他圆满地完成了学业。我们全家紧紧地拥抱着儿子向他表示祝贺!儿子也用他那强有力的双臂将我们全家揽入怀中,我的眼泪肆意地流淌着,那是一个做母亲面对十八岁儿子而流下幸福、自豪的眼泪。姐姐急忙把鲜花送到弟弟手中,弟弟把那些可爱的小物件统统地挂在哥哥的脖子上,恭喜儿子!祝贺儿子!

高中毕业典礼结束后,毕业生们纷纷地取下头上白色的学生帽,换上平日里的衣服奔向租来的巨型卡车上,准备下一个精彩的亮点活动–上街游行,就这样再一次把高中毕业庆典活动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毕业生们通常会集体筹钱租用一些特别长而高大、酷型十足、结实无比的敞篷卡车、军车之类,供他们在上面肆意地蹦跳,他们还会在卡车的四周用大型的白布书写大字或画上涂鸦,以增添狂欢的力度和吸“睛”度,每辆卡车上则是备足了大量的啤酒。总之一句话,那就是想怎样刺激、折腾、耍酷、狂欢都可以,至关重要的则是开心,尽情尽兴。

卡车满载着狂欢叫喊的毕业生们缓慢行驶在闹市区的大道上,行人们都纷纷停下脚步来分享他们的欢乐,欣赏着青春的活力与旋律。毕业生们站在卡车上随着动感的高分贝欢乐的音乐狂欢着,向人们不停地挥舞着,拿着啤酒往自己的嘴里猛灌着,或向同学们身上狂撒着,打闹嬉笑着,无拘无束,蹦着唱着青春毕业歌,他们是在用最激情、狂欢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他们己经长大成人了,那沸腾的场面,那青春四射的景观,感染着你、我、他,人们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忘却了年龄,放下了斯文,投入到这欢乐的场景中……

目睹了这场轰轰烈烈、青春挥舞的高中典礼,不仅带给了我无数的激动和自豪,而更多地带给我无限的感悟、感慨与思考。这次经历了大儿子高中毕业的全部过程:订制毕业帽,制作毕业牌,毕业盛典,看到了瑞典家庭对孩子高中毕业的重视程度,同时我也把我女儿十年前高中毕业与十年后的今天儿子高中毕业进行了对比,内心多少有些愧疚之意。

我想一定有许多华人家庭并不知道该如何地去对待孩子高中毕业这个问题,十年前在女儿的高中毕业问题上,我也存在着认知上的错误,没有引起重视,她的毕业典礼我们只是用最简单、最节约的方式来对待的。那时女儿是以全满分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斯德哥尔摩市最好的高中,我们觉得不应该或划不来花那么大的精力和财力浪费在这几个小时的庆典上,作为家长的我们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中国人的思维上,简单地认为这不就是个高中毕业典礼吗?没必要这样大张旗鼓地去宣传和浪费,因为我们有着朴实勤俭的优良传统。当然这也源于十年前我们对瑞典传统文化了解不够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讲,那时的我们还没有真正认识和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瑞典文化和习俗,毕竟中瑞两国在传统文化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包括我们中国人在思维方式、传统观念等。我想在当今仍有大多数的华人家庭还是认为大学、硕士、博士毕业的意义远比高中毕业的意义重要的多。

记得那时女儿毕业时多么渴望着能拥有和瑞典同学一样的待遇,她想和同学们一样站在卡车上游行狂欢,但是当时我们没有为她支付上卡车游行的费用(租来用于游行的卡车价格不菲,每位毕业生需交二千克朗才能够上车进行狂欢),我窥视到当时女儿内心的沮丧和失落感,也就在那一刻我感到我是一个多么不称职的母亲,为什么我会让女儿在同学们的面前感到自卑,让瑞典人看低了中国人,尽管女儿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出类拔萃。为了弥补当年我在认知上的过失,十年后的今天大儿子的高中毕业,我做得面面俱到很成功,更是十分欣慰。

据瑞典官方统计资料表明,每个瑞典家庭在每年六月高中毕业季,在每个毕业生上的费用支出上是最少一万六千瑞典克朗,这个数目也是相对保守的数字,富裕些的家庭支出应该在二万瑞典克郎以上,甚至还会有殷实的家庭在学生毕业典礼上租用装饰起来的直升飞机,垂着彩带,在学校的上空中用缓慢的速度不停地盘旋着,当然这是极少现象,对于这种奢侈现象我认为不应该提倡,但从这点上也可以看出家长对孩子高中毕业的重视程度。

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既然我们华人定居生活在瑞典社会,就必须要融入并接受当地的传统文化,更应主动、积极地去了解所在国家的风俗、文化,缩短差距,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华人早日融入主流社会。

专访Inger女士 回忆60年代的情景

为了唤起广大华人家庭对自己孩子高中毕业的重视,近期我采访了一位拥有四十年教龄的退休高中女教师INGER女士, 请她介绍一下瑞典高中毕业庆典的历史以及为什么瑞典家庭会如此地重视去看待高中毕业这件事。

INGER 女士是一位慈祥善良的瑞典人,我在电话里告诉她我想写一篇有关瑞典高中毕业生感悟的文章时,她满口地答应了我的采访,我俩约好见面,聊聊瑞典传统文化,她还热情万分地带来了她高中毕业时的黑白照片与我分享。

据INGER老师回忆,1968年之前,瑞典所有高中生都在特定的日子进行综合笔试,类似于今天的国家考试一样,瑞典语的书面测试是每个学生必须要考的,其他学科是比较灵活的,这一切取决于你将去学哪一个学科,上哪一所大学。笔试通过后再进行口语考试,称之为“MUNTA”,是为了检验学生所拥有的知识,担任口试的主考官是国王陛下任命的,由大学的教授或讲师来担任,口语考试涉及面很宽,学生们是根本无法提前做准备的,考官们会提出任何问题的,包括书本以外的知识,这样做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方面的考核,而不局限于某个领域,这就要求学生们平日里必须阅读大量的书籍、文章,提高自身综合知识能力。口语考试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有5-7个学生组成,大约是四十五分钟,如果学生口语考试没有通过,即使笔试通过也不能高中毕业,因此当时的学生们平日里都非常刻苦学习。

1968年以前的瑞典,并不是任何家庭的孩子都可以上高中的,三、四十年代只有上、中层社会家庭的孩子才有机会进入高中段的学习,处于社会低层家庭的孩子则需要到工厂、企业、乡村去工作,因此能进入高中学习是很体面和令人羡慕的。1968年,在OLOF PALME任教育大臣时,他废除了这种旧的高中毕业制度,建立了新的高中体制,使高中生们都能顺利毕业。新旧体制最大的区别是:新的高中学位是最终的高中学位,而旧的研究生学位则是大学的入学考试。

INGER老师有相当好的记忆力,对于她的高中毕业仍是记忆犹新,她高中毕业的口语考官是ANDEREAS教授,当时她紧张地全身哆嗦,最后还是过了口语关,顺利地高中毕业了。[当时女高中毕业生们穿得都是白裙,学生帽是统一的白帽与现在高中毕业生毕业帽是一样的,但要简单的多,帽上没有学生的姓名及学校,男生则着黑色西装,学生毕业的一身行头也是由家长们来准备的。由于瑞典前首相 OLOF PALME 对高中毕业制度进行了改革,这样从六十年代以后,工薪阶层的孩子们也都有机会可以进入高中学习,在瑞典普及了高中教育,越来越多的工薪阶层的孩子们掌握了新的知识,当然六十年代后期,瑞典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需要更多有知识的高中生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去。

六十年代瑞典高中毕业庆典,高中生也是在租来的卡车上叫嚷、狂欢。晚上学校在高档的宾馆里为毕业生们举办一场隆重而体面的宴会庆祝,校长、老师们、家长们都应邀出席,衣着考究美丽无比,毕业盛典的晚宴很精致,晚餐后由乐队伴奏的音乐舞会开始了,男女学生们相互搂抱一起跳着,爱情往往就在此时此景下产生。

INGER老师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中,她告诉我就是在那天晚上毕业的舞会上,她疯狂地爱上了一个十八岁翩翩的少年,为了那一见钟情的爱,她把父母亲送给她毕业最珍贵的礼品,一股脑统统地送给了那个男生,爱来的就是这么突然,这般冲动和不理智,我想这也是十八岁青春少男少女们对爱情最直白的表现吧。

半个世纪以来,经不断的改进和融合,瑞典的高中毕业典礼逐渐演变成今天的这个模式。即将毕业的瑞典青年学生们用那青春似火的激情,掀开了青春岁月里那最美丽、最纯情并刻有青春芳华名字的新篇章,演绎了一场震撼人心、轰轰烈烈的青春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