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视频专访:瑞典水务专家Jan Lindqvist,中国所做的是非同寻常且前所未有的

瑞典水务专家Jan Lindqvist,中国所做的是非同寻常且前所未有的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本报记者 陈雪霏):8月30日, 斯德哥尔摩世界水周隆重开幕 。期间, 北欧绿色邮报网首席编辑陈雪霏 专题采访了斯德哥尔摩国际水研究所的资深专家Jan Lindqvist,他于1979年12月首次来到中国,采访中他回顾了当时去中国的经历,并告诉我们自那时以来,中国取得了非同寻常的空前进步。以下是采访视频(点击即可观看)。

陈:我们知道你在很多年前去过中国并且之后在中国参观了很多次,那么您可以分享一些您在中国的经历吗?

J:是的,我第一次去中国是1979的12月中旬,当我第一次搭乘航班到达中国的时候,飞机上所见的景象是晴空万里,但当我下飞机的时候,感受到确是异常的寒冷。我记得当我到达北京的酒店时,有一位前台的女士,她为了御寒,戴着一副露着手指的手套用笔来给我办住宿登记。在那个时候,我参观的酒店,政府机构,办公室和学校都是没有暖气系统的,人们室内都穿着蓝色的棉衣,在我印象中,那时的棉衣就只有蓝色这一种颜色。而大部分餐馆也是没有供暖的,只有极个别有暖气。在街上有许多自行车和少量的公交车,但是基本见不到私人轿车,私人轿车也只有一,两种型号。这些我看到的和我的预期也是比较吻合的,因为我之前就读过关于中国的文章,而且我也去过印度,非洲等和中国经济水平差不多的国家。之后我便在中国各地旅行了一下,包括长城,西安壮观的兵马俑,壮丽的黄河,以及陕北的窑洞。我还去了桂林,在漓江坐船游江(看了迷人的风景)。有一点令我记忆深刻,那就是开放的沟通氛围,我和中国人进行会面非常的容易,交谈也非常的轻松。而这些都是在文化大革命和四人帮的结束之后才有的(GAN04是在我当时买的一本中英翻译的字典来翻译四人帮这个词的),最后我从香港返回了瑞典。 有一点我记得非常的重要,那就是当我在乡村参观访问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地方的当地人机智地利用每一平方米土地,比如当道路还未建好的时候,人们在工地上临时划出区域种植农作物。所以我有一种感觉,那就是中国人民具非常好的技能来机智地利用了每一片土地。但是与此同时,我也看到了黄河带来的巨大挑战,那时正值12月,黄河的水道变得非常狭窄,大段的河段河水干枯。当地人针对如何应对黄河挑战所做的工作给与了非常好的讲解。我们也针对如何治理黄河的不同理论方案进行了有趣的讨论。比如其中一种方案是严格控制江水不会溢出河道造成水患,或者如何利用地势分流。依据传统的理论,假如你想通过建立高高的堤坝去控制河水,那就像你用手捂住婴儿的嘴不让他叫嚷,得到的结果反而是婴儿叫的更凶了。所以如果你过多的去控制河水,那么当堤坝崩塌的时候,那你将面临非常严重的洪水。我认为我从中国学习到了很多,而且对中国有了更好的了解,尤其是南方多水患的地区与干旱的北部地区。

陈:你后面又回到了中国,好像是30年之后?

J:第一次我去中国是76年,而第二次是1997或者1998年。当我再次回到中国的时候,我发现中国变成了另一个国家。我那次去了厦门,在那里,我的同事与厦门联合举办了世界海洋周这样一个活动,而在stockholm,我们有世界淡水周。厦门的海洋周关注的是海洋,以及陆地的淡水系统是如何影响海洋的。当时的想法是我们两个活动可以互补,我们关注在淡水系统,他们更关注在沿海区域,以及陆地用水对于海洋的生物指标的影响。然后,我新引入了一个概念,那就是从源头到海洋,因为陆地或者农业活动将会改变河水质量以及水流系统,最终将会影响东部的海水。现在在stockholm,我的同事正在建立一个很大的研究项目,专门针对淡水系统与海水系统的接口问题。我们与厦门的同事一直都有持续的沟通。现在的一个项目,虽然我们没有亲自参与,是针对应对塑料所带来的巨大挑战,现在内陆的河水里塑料的污染很严重,他们会慢慢堆积,最终聚集在沿海区域,这将影响渔业与旅游业,以及整体的环境。

陈:针对中国人民的生活,您感受到了巨大的改变,对么?

J:是的,巨大的改变,我可以看到私人轿车,豪华的私人轿车。人们的穿着也非常好了。如果你在城里的街道上走走,能看到中国人的外在发生了改变,当然内在也改变了。你可以看到人们穿的更好了,吃的更好了,交通工具也变成自己开车了。大部分人的家也都有了空调,而且这个占到了能源消耗的大头。

陈:但是也会出现很多问题是吗?包括循环利用,能源等系列问题。

J:是的,问题是不可避免地,但是当人类社会从一个低级的状态开始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有更多的改善,从低级到高级慢慢地发展,人们的欲求也会越来越强,因为当他们比较穷,科技比较落后的时候,他们的需求是被限制的。当人们变得更富有,受到更好的教育,拥有更多财富来够买更先进的科技时候,你就可以更大程度的改变这个世界。我们之前简要的谈过,中国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中国把这么巨大的人口从贫穷带到了不错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人们变得更加的贪婪,期望得到更多,就像富人想变得更为富有一样。中国人现在想要的更多,这变成了一种趋势,比如从拥有一套公寓到拥有两套公寓,两辆汽车。这就带来了社会问题,如何在让人们获得更好的生活同时而不会过分的要求更多的资源,因为这些需求需要水,土地,技术,各种各样的资源。当然资源是有限的,中国的淡水,土地资源都是有限的。人口在增长,经济在增长,所以如何指定人们能够接收的相应法律法规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在中国,和谐社会是一个很重要的名词,人人都想有一个和谐的社会,政府和人民和睦相处。

陈:10月1日将是中国的国庆节并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70周年纪念日,作为屡次访问中国的朋友,您有什么话想对中国人民说的吗?    

J:首先我对中国在发展上取得的进展表示热烈的祝贺,在没有其他先例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改变是一个非凡的成就。但是中国也发现了在如此之快的发展下,正如硬币的两面性,进步的背后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水资源和空气的污染。但是我也听说了一些非常鼓舞人心的案例与卓有成效的工作,不仅在收集污染水平与退化水平的监控和测量信息方面,而且在提高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不仅仅是看到发展的积极一面,还要关注发展背后的隐患。现在很多湖泊中出现了更多的鱼,这就是很好的证明。因为我没有去过这些地方,所以我无法提供更多的细节,现在我说的更多的是我从同事那里听到的信息,中国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的投资也是非常惊人的,而且中国致力于开发更多人可以受用的高性价比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减少对传统石化资源的依赖程度,我认为这些例子都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我认为需要有整体的大局观,因为在一个局部发生了变化,势必会对其他的部分造成影响的余波。我还听到,中国有一个伟大抱负,期望把传统技术转化升级为适用于这个时代的新技术,从而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陈:可以为我们分享一些您的故事吗?当代的很多青年他们都对该领域的资深人士充满了好奇,包括你是如何开始并且发展你的职业生涯?

J:我是在乡村的农场长大的,所以我很了解食物是如何来的。那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他们可以去超市购买食材,但这些现成的食物远离了原始加工的现场。我挤过牛奶,做过很多这个领域的不同的事情,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经历,因为我可以更加了解手工制作的事实。我在瑞典的西海岸城市长大,学习,至大学。我学习的是社会科学,所以我没有学习水文地理学的专业,也不没有工程系统的实践。

陈:那么你的专业是什么?

J:我的专业是经济学,人文地理,统计学和社会学,后来我在东非国家取得了信息采集的博士学位,我的妻子是一位,我们的女儿于1970年出生。1972年我们从坦桑尼亚离开,1973年去了挪威,因为我在那里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我的妻子也在那里的医院做心理医生,大概在挪威工作了七年左右我又想回到瑞典,所以申请了几份工作,其中的一份工作是在林雪平大学的水与环境研究大学部门做教授,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因为那个时候我很年轻,我才38岁并且获得了教授职称。

陈:那么你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因为我听说那个时候取得工作是相对容易的,很多人可以在自己并不精通的领域获得一份工作。

J:我不能说完全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在那个年代,劳动力的需求与获得相对今天确实是容易很多,今天的社会竞争力更加激烈。但是在那个年代如果你想获得一份高职称的工作比如教授,主管,它们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而且你需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考核程序。我获得的工作是关于水资源和生态系统的研究,但是这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聚集了不同领域的群体。他们有些人并没有大学本科学位。最初我们有三位教授,一位是水文地理学家,一位是生物学家研究土地生态系统,还有一位社会学教授做关于管理学的研究。

陈:所以这是非常有趣的经历,当你做关于水资源的研究实际上你也在做生物系统,土地,生物和人类社会的研究是吗?

J:是的,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做各种研究,并且需要在化学,生物,工程等不同领域有能力的人们参与到实验性的社会工作中,包括人类科学领域,因为你需要人类的主力参与。我做教授29年,同时我在不同的国际研究小组中担任咨询人员,比如罗马的食品与农业组织,SIDA。我的主要工作是监督这些博士生,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整合资源研究。包括社会科学,生态系统等不同领域。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经历,你可以见证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共同工作,致力于达成一个最终结果。因为社会不是单单由一个水文地理系统构成的。从2009年开始,我从大学退休,成为了一位高级科学家顾问,并且为CV 和联合国等不同国际组织工作,同时我在非洲,中国工作,与中国的同事们一起为雀巢公司做了一个关于用于生产奶粉的水的小调查,他们很好奇有多少水资源会投入到生产作为动物饲料的谷物中,如何改进水资源的利用率。在中国的北方,这些工农场系统是非常高效的,没有耕作系统,在整个制作环节当中有着很少的浪费,其实最大的浪费环节就是在消费链的末端“消费者 ”,往往是他们浪费了很多食物。,不同的商品生产变得非常高效,因为这些农民不能承受流失水资源,所以他们必须高效地运转。但是消费者没有同样的感受和动力,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各地地消费者他们会浪费丢弃所购买的食物,所以我称我看到的食物链环节为“从农场到餐桌“,就是食物的制作,供应和运用过程。

陈:所以最终应该是这些消费者需要提高意识对吗?

J:我认为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农民有规则和经济的标准,我们对这个行业也有,但是我们对消费者个人没有这样一套规则章程。

陈:所以人们实际上不是无辜的是吗?比如你有这样一条规则但是人们有时候会蔑视并且滥用这些规则从而导致了大多数的浪费。我做记者已经30年了,我见到在中国的政府和农耕行业都会出台这样一些政策规定来规范,但是人们始终认为自己有权利去做出自己所想的行为从而并未履行。

J:是的,在中国这个土地有着非常丰富的供应链,所以人们对此有着很大的选择权。如果他们不喜欢这里的政策规定那么他们可以去其他的地方。

陈:我认为您作为一个专家,可以号召人们应该对自己的个人行为权力负责任。

J: 在1950年-1960年的瑞典,每个家庭会花费大约30%的费用在够买食物上,但是现在只有10%左右,所以在这个年代,食物的消费变得相对更加便宜,并且在农耕制作的环节上获得了较大的补助。通常,我们在超市购物看到一个商品的价格时,我们用税支付,其中的三分之一支付给

环境的退化,所以我希望消费者能更加明白我的所期待,所需要,所使用的商品和我们的水土资源,温室效应都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这包含了商品的价格成分,但是大多数消费着不愿意支付这样的价格。

陈:但是我们只有一个星球,如果我们不对它负责那么应该让谁来负责呢?

J:是的,我们的生命也只有一次,如果我们不对水土环境负责,让它们遭到污染破坏,我们过量饮食,我们也会给自己造成问题,所以我觉得这是健康的代价。

陈:您作为这个领域的资深人物,您也对自己的饮食保持良好的习惯对吗?

J:是的,我一直在尽力保持。我觉得我应该去购买自己应该吃的东西而不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我们日常可以就近且合理地够买食材而不是一次性大量够买并且堆积在冰箱里,在一个礼拜之后你偶然发现自己购买过食物,但是因为已经过期了然后丢弃它。生活中我们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来提高人们节约环保的意识。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需要保持健康合理的生活习惯来造福我们的星球,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的下一代。

责任编辑查正富凌云翻译,主编陈雪霏

荷兰华侨华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荷兰华侨华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 (荷兰特约记者  张卓辉) :锣鼓喧天,醒狮劲舞,欢歌笑语,神采飞扬。近日,荷兰华侨华人在鹿特丹(Rotterdam)举行盛大联欢晚会和招待酒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遥祝祖国国泰民安,繁荣富强。

 当晚,拥有85年历史的鹿特丹多伦(De Doelen)音乐厅内2200多个座位的演出大厅(Grote Zaal)座无虚席。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徐宏大使、陈日彪公参等使馆官员,荷兰中国总商会会长、庆典筹委会主席钱旭东,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季增斌,旅荷华侨总会名誉会长潘世锦、执行会长胡克勤,荷兰侨界妇女联盟主席、荷兰中国商务文化教育促进会会长熊国秀等侨领,荷兰国会二院议员、基民盟(CDA)党员Chris van Dam,南荷兰省议员、基民盟党员Michel Rogier,荷中友协主席、海牙市前副市长Henk Kool,鹿特丹市政府代表,Venhuizen市前市长何天送(Roy Ho Ten Soeng),荷兰政、商、文化、社会各界友好,中资机构,留学生和华侨华人代表等二千多人出席了这次荷华社会有史以来举办规 模最大的庆祝国庆活动。

华人最早从鹿特丹登陆荷兰乃至西欧已逾百年,有着悠久的爱国传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时,荷兰侨胞即向北京拍发电报,祝贺新中国诞生。1952年10月1日,荷兰侨胞发起了有三百多位华侨参加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周年大会,并在中荷尚未建交之际,第一次在荷兰升起了五星红旗。“爱我中华,兴我中华”,成为全荷华侨华人,也是欧洲乃至世界华侨华人的座右铭。因此,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曾专程来荷兰拍摄专题纪录片《欧洲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的地方》……。从此,每年10月1日,荷兰侨胞都会成立国庆筹备委员会,组织国庆活动,均得到了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大力支持,全权大使或临时代办每年都会出席庆祝活动,今年使馆更是首次全员参加。

晚会开始后,全场起立,奏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徐宏大使致辞,代表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向旅荷侨胞致以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他表示,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7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迎来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飞跃。18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海内外中华儿女对祖籍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充满自豪,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充满信心。70年披荆斩棘,栉风沐雨;70年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徐大使介绍了中荷关系近况,肯定了旅荷华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在“融入荷兰主流社会、积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推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传承弘扬中华文化、推动中荷人民之间友好交往”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是两国友好合作的推动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并指出,旅荷侨胞不久前积极捐款支持外交扶贫,此次又精心筹备国庆70周年活动,体现了爱国爱乡的赤子之心、与祖籍国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深情,表达了对祖籍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深情讴歌和由衷礼赞。他阐述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表示全国人民正围绕“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努力奋斗,因而“希望旅荷侨胞团结起来,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伟大祖国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强后盾,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包括旅荷在内的海外侨胞的热情支持下,中华民族中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一定能够实现。”

钱旭东代表大会筹委会致辞,感谢中国驻荷兰大使馆、兄弟社团、商家企业,以及热心人士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指出,随着中国迈入新的历史时期,在习近平主席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团结一致,砥砺奋进,战胜了种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谱写了一曲曲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正如习主席所说,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所有中华儿女无比振奋!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理念,为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中国梦与世界同行,同心共创美好和谐的世界家园。贡献了中国智慧与力量,承担崛起了大国的责任。钱旭东最后呼吁说,作为海外华侨华人为有幸见证于斯而倍感振奋!也为有幸参与到这个伟大的工程而 感到骄傲和自豪!

庆祝活动从当天下午5时开始,首先在鹿特丹海洋乐园酒舫,中荷嘉宾共800多人欢聚一堂。宴会人数之多,也是荷兰华人历史上的第一次。徐宏大使、陈日彪公参和侨界代表一起共同切生日蛋糕,开香槟,嘉宾欢聚一堂,场面盛大,气氛热烈,代表15万荷兰华侨华人共祝祖国70华诞生日快乐。

洋溢着节日喜庆气氛的多伦音乐厅门口,悬挂着中荷文《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的巨大横幅,通往演出大厅的路上悬挂着《国逢盛世 普天同庆》和《砥砺奋进 继续前行》的醒目标语。剧院入口大厅举办了国庆70周年成就图片展、中国书画展和民族器乐演奏等,引起许多华洋宾客,民众驻足欣赏,赞叹不已。

一支由荷兰侨界妇女联盟主席/荷兰荷中商务文教促进会会长熊国秀及其委员会组织和领导的近30名义工队伍负责礼仪接待、为大会在前期布置会场及当天大会各部门会务工作、庆祝活动结束收拾及清洁会场等大量会场前后准备工作,义工队伍吸引了大量留学生浓厚兴趣,有条不紊,全力高效地保障了大会的顺利进行。

与此同时,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崇正客家总会,荷兰广州同乡会,新成立不久的荷兰温州华人华侨联谊会等等多个侨团均于9月中旬先后分别在海牙等地举办贺中秋迎国庆活动,为本次大会推波助澜,营造气氛。

大会总指挥叶相福宣布联欢晚会开始。荷兰华裔艺术家籍晓岚和王昊演唱《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拉开了序幕  精彩表演由“祖国、家乡和未来”三个主题剧章组成。来自荷兰华星艺术团、代尔夫特中文学校、荷兰舞蹈团以及荷兰本地的表演者,用歌唱、舞蹈、器乐演奏、戏剧和朗诵等不同形式,表达了浓烈的家国情怀。

在钢琴伴奏下,徐宏大使、陈日彪公参带领使馆全体工作人员引吭高歌合唱了《情对祖国讲,爱对祖国说》和《歌唱祖国》,歌声响亮端庄,炽热情感自燃喷薄,唤起了全场共鸣,把晚会推向高潮,持续上涨。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塔林图雅用口弦表演了《万物生灵》。塔林图雅的口弦表演充满张力,丰富了观众对祖国多元文化的理解。二胡表演者孙铮和比利时希腊等六个国家的器乐艺术家合奏,把西洋民族乐与中华民乐融合在一起,让人耳目一新。苏州昆剧院俞玖林和刘煜为观众们带来了《牡丹亭》选段,接着,荷兰艺术家与大提琴乐手用现代舞呈现了不一样的《牡丹亭》表演,传统戏剧与现代表演艺术充分融合,为观众带来了新体验,将人们邀进欣赏了一场中西合璧、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文化艺术盛宴。

演出在全荷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季增斌、执行主席黄麒麟带领荷兰侨领合唱的《我的中国心》中圆满落幕。人们意犹未尽,心潮逐浪高,音乐大厅堂服务台留言簿上撰有这样一首诗:《国庆情谊》

相逢恨时短,惜别情依恋。

重温欢乐景,邀约聚新年。

她道出了与会许多华洋宾客和民众的热切心声,中荷友谊的强烈情感。

(图文: 张卓辉 )

未达脱欧协议也不辞职!约翰逊:必须在10月31日脱欧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网综合报道:英国首相约翰逊承诺,即使未能和欧盟(EU)达成脱欧协议,他也不会辞职。在野工党则表示,他们必须先确保不会发生无协议脱欧,才会考虑任何“逼约翰逊下台的计划”。

  当地时间9月29日,英国执政保守党在英格兰北部城市曼彻斯特召开年会首日议程。约翰逊在会中表示,无论如何,只有他的保守党政府能在10月31日实现英国脱欧。  约翰逊想用他的“孤注一掷”构想来号召全党团结——无论是否达成脱欧协议,他都将带领英国在10月底离开欧盟。

  报道指出,但约翰逊必须先清除一些障碍。按照英国国会通过的所谓“班恩法案”(Benn act),首相若未能在10月17和18日召开的欧盟峰会和布鲁塞尔达成脱欧协议,便必须要求延后脱欧。

  英国卫生大臣汉考克(Matt Hancock)表示,英国很可能出现无协议脱欧。他说:“最佳方式是有协议脱欧。但我们必须让脱欧成真。无协议脱欧绝对可能发生。”

  他还表示,他接受“班恩法案”,法治很重要,但不代表不能偶尔提出法律挑战。

  约翰逊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访问时,则再度拒绝说明他将如何避开法律限制来实现脱欧承诺。这使得关于英国40余年来最大规模贸易和外交政策转变的不确定性加深。

  约翰逊表示:“人们可以感受到国家正接近重要抉择时刻。我们必须向前迈进,必须在10月31日实现脱欧。我将朝目标前进让它成真。”

  当被问到是否会请辞,以免被迫向欧盟要求延后脱欧,约翰逊回答:“不会。我已接下在艰困时刻领导保守党和英国的任务,我将继续执行。我相信这是我的责任。”

  报道称,鉴于脱欧议题导致英国国会陷入僵局,外界普遍预期英国可能在年底前国会改选。英国脱欧党(Brexit Party)党魁法拉吉(Nigel Farage)称,若提前大选,他会参选争取赢得一席。(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通乌门”举报人同意国会作证 特朗普律师拒配合调查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网 综合报道“:美国“通乌门”持续发酵,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加州民主党议员亚当•希夫29日表示,众议员们已与投诉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话的举报人达成协议,举报人将在国会作证。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美国总统特朗普。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据报道,希夫在接受ABC采访时说,与举报人及其律师的协议已经达成,议员们正在采取预防措施,保护举报人的身份。

  “与(代理国家情报总监)麦奎尔一样,举报人将被允许在没有白宫或司法部律师告诉他或她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的情况下来作证”,希夫说。

  报道称,举报人的投诉内容详尽且叙述清晰,可能会加速弹劾过程,并给特朗普以及他的共和党盟友施加更大压力。

  不过,特朗普的私人律师朱利安尼29日表示,不会配合希夫的调查,除非得到特朗普的允许。“如果他决定让我作证,我当然会作证,”朱利安尼在采访中说。但是目前尚不清楚希夫是否愿意听取朱利安尼的宣誓证词。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片: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24日宣布正式开启弹劾总统调查,她在记者会上表示,特朗普的一系列行为已经严重违反宪法规定,他向外国势力寻求政治帮助的做法已经“背叛了就职誓言、背叛了国家安全、背叛了选举正当性”。

  在26日公开的匿名检举信中,详述了特朗普在与泽连斯基通话前一周冻结对乌克兰援助、通话中要求泽连斯基调查拜登儿子、朱利安尼与泽连斯基顾问在通话后,多次接触以及白宫试图“掩盖”通话记录的具体行为等。

  对此,特朗普公布了与泽连斯基的通话记录“总结”,并称该通话“无比合适”。对于公开的检举书,特朗普回应称是民主党人在“编故事”。但对于冻结对乌克兰4亿美元军事援助,特朗普承认属实,但未说明具体原因。

  另据CBS 9月29日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表示,他们认为国会有必要对总统进行弹劾调查。民调显示,有55%的美国人认为弹劾调查是必要的,而45%的美国人认为这是不必要的。(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中外记者奔走京津冀 探究70年中国之飞跃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杜燕)报道: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上百名中外记者奔走京津冀,乘高铁、进企业、访公园……了解三地在前沿技术、创新创业、高端制造、生态保护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体验70年来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飞跃。

  奇迹中国

  基础设施从瓶颈制约到优势支撑,高速铁路里程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0%以上,拥有世界唯一的“双奥之城”……9月24日至30日,中外记者们走进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走进北京动车段;走进冬奥会场馆;一探“奇迹中国”如何脚踏实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站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内,望着由8根C形柱撑起来的广阔空间,索马里国家通讯社记者穆罕默德•欧斯曼•阿布迪等中外记者们对机场的建筑结构设计赞叹不已。
  科特迪瓦记协秘书长古拉姆•基巴特仔细看着中国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图,他说,自己的国家若能建设高铁该有多好。
  马来西亚半岛新闻从业员职工会秘书长陈城周多年前曾到访中国,当此次来华第一次乘坐京津城际飞驰前往天津,他为中国创造的铁路奇迹点赞,“当年来时还是坐着慢悠悠的火车到各地看一看”。
  走进曾经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赛场——“水立方”,乌干达愿景集团记者穆巴拉克•姆加搏和许多记者一样,不明白怎么就成了“冰立方”?工作人员介绍,“水立方”并不会消失,夏天时仍可承接水上运动;冬天又能变成“冰立方”。
  “水立方”不仅让穆巴拉克•姆加搏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这也是“冰水双驱”的国家游泳中心通过创新实践打造北京“双奥之城”的一个典范。

  创新中国

  坐上无人驾驶汽车体验平稳舒适的乘坐感受,与憨态可掬的机器人对话互动,在AR沉浸式全景仿真系统搭建的布景中身临其境地拍照……中外媒体记者奔赴天津市滨海新区,走进北京中关村、北汽福田等地,体验中国科技创新硬实力,一探中国创新高地如何助力“创新中国”的诞生。
  在占地30平方公里的中新天津生态城,中外记者们参观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这里被誉为生态城智慧城市的“大脑”,承载了生态城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成果。智慧城市运营中心还积累了历年的真彩影像数据,这些数据可用于今后的整体建设参考。据悉,目前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中鲜有这样的实际案例。
  从北京西北郊区的小村落成长为中国创新高地,中关村不断涌现的科技创新成果正推动其蓬勃发展。截至2019年4月,中关村人工智能相关企业数量达1084家,目前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业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柬埔寨国家电视台记者穆可娜第一次来中关村,“看到能对话、能阅读的机器人,感觉非常神奇。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新科技产品引进到我们国家。”

  美丽中国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是每个中国人的心愿。在河北唐山,中外记者游览南湖公园,郁郁葱葱的树木、波光粼粼的桃花潭、雕梁画栋的龙山阁等一一映入眼帘。这里,曾是开滦煤矿140年采煤形成的沉降区,也曾经堆满各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在北京,天安门附近的前门三里河失而复得。这条河形成于明朝,到清末逐渐被填平直至消失。近年来,北京通过水系治理、生态修复、院落修缮、植草绿树等改造工程,令全长约900米的三里河再现“水穿街巷”景色。
  中外记者们穿行在绿草环绕、果树成林的步道上,看着两岸胡同街区、四合院建筑。尼日利亚《每日信报》记者萨劳•阿迪夫阿德多因表示,来到中国之后,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国取得的成就,这是令人惊讶的,也是有吸引力的。(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举行 习近平等出席并瞻仰毛泽东同志遗容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张素)报道: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烈士纪念日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30日上午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各界代表一起出席仪式。
  庄严的天安门广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广场两侧,巨型主题景观雕塑“红飘带”分外引人注目。巍然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两组花坛上镶嵌着用白色菊花等编织成的18个花环,寄托着全国人民对英烈的深切缅怀。
  临近10时,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天安门广场,出席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
  纪念碑前,4000多名各界代表手持鲜花,列队肃立。他们中有年逾九旬的老战士、老同志,有胸前佩戴着红飘带的烈士亲属,有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代表,有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的代表,有朝气蓬勃的青年学生和少年儿童。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10位小号手吹响《烈士纪念日号角》。深沉而嘹亮的号声,让人们仿佛置身风云激荡的历史岁月。
  “礼兵就位!”随着号令,60名三军仪仗兵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正步行进到纪念碑前持枪伫立。
  10时整,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仪式正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国歌唱毕,全场肃立,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
  70年前的9月30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奠基。“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熠熠生辉,镌刻着中华民族对先烈的敬仰。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默哀毕,300多名少年儿童手持鲜花,面向人民英雄纪念碑高唱《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并致少年先锋队队礼。
  方阵前,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群众,老战士、老同志和烈士亲属,中国少年先锋队名义敬献的9个大型花篮一字排开,花篮红色缎带上书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格外醒目。
  军乐团奏响深情的献花曲,18名礼兵稳稳抬起花篮,缓步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将花篮摆放在纪念碑基座上。
  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随后登上纪念碑基座,在花篮前驻足凝视。鲜艳挺拔的红掌、芬芳吐蕊的百合、轻盈绽放的文心兰,寄托着对人民英烈的哀思和崇高敬意。
  习近平迈步上前,仔细整理花篮缎带。
  接着,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缓步绕行,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巍峨的纪念碑,无声讲述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激昂豪迈、气吞山河的奋斗历程。碑身上的10幅汉白玉浮雕,彰显中国人民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
  少年儿童和各界群众代表也依次走到纪念碑前,献上手中鲜花并瞻仰纪念碑,追思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感悟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敬献花篮仪式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蔡奇主持。
  在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和中央军委委员出席仪式。
  中央党政军群有关部门和北京市主要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在京老战士、老同志和烈士亲属代表,“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代表,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成员,首都各界群众代表等参加了敬献花篮仪式。
  “英雄烈士是我们的楷模,作为老军人,我感到无比光荣。”77岁的段英刚说,“我们要永远地缅怀英烈”。
   “没有人民英雄,就没有今日的伟大祖国。”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蒙医心脏病专家毕力格说。不久前参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令他更感振奋:“56个民族像是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建设祖国。”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刘荞源说,能够代表少年先锋队队员歌唱,十分自豪。她告诉记者,老师总会讲起革命先烈的故事,激励大家更好地学习知识、报效祖国。
  敬献花篮仪式前,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领导同志来到毛主席纪念堂。北大厅内,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爱国人士敬献的花篮摆放在毛泽东同志坐像正前方。习近平等向毛泽东同志坐像三鞠躬,随后来到瞻仰厅,瞻仰毛泽东同志遗容,表达对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深切缅怀。(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多哈田径世锦赛)综合消息:竞走“梦之队”包揽前三 飞人谢震业再战200米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邢翀)报道:多哈田径世锦赛第三比赛日中国队再有奖牌入账。在女子20公里竞走中,中国选手刘虹、切阳什姐、杨柳静包揽了前三名,这是中国田径队首次在世锦赛单项上包揽前三。飞人谢震业在200米上也有了收获——他以总成绩第六晋级半决赛,是晋级的唯一一名亚洲选手。
  多哈炎热的气候只能将竞走项目放在午夜进行。女子20公里竞走是中国队的优势项目,此前世锦赛中国队共获得4金4银3铜,位居总积分榜首位。本届世锦赛中国队4人获得了参赛资格,实力无疑更为雄厚。
  比赛在29日晚11时59分鸣枪后,中国军团迅速占据领先,全程保持优势,最终刘虹以1小时32分53秒夺冠,收获了个人第二枚世锦赛金牌,切阳什姐以1小时33分10秒获得亚军,杨柳静以1小时33分17秒获得第三。杨家玉中途则因犯规被罚。
  前一天中国选手梁瑞、李毛措就包揽了女子50公里竞走冠亚军。中国田径队副领队田晓君说,中国女子竞走有着好的传统,一直是中国田径队强项。“尽管我们对多哈天气做了很多预案和针对性训练,但比赛环境依然很艰苦,队员们能取得好成绩非常不容易。”
  至于明年的东京奥运会,田晓君说,东京奥运会的竞走比赛气候、环境和本届世锦赛又不相同,但希望队员们能够把各个细节做好,再度取得好成绩。
  以10秒14止步100米半决赛后,中国飞人谢震业紧接着开始了200米的备战,他也是本届世锦赛中国队唯一一名身兼100米、200米和接力的队员。本赛季谢震业在国际田联伦敦站比赛中跑出19秒88刷新亚洲纪录,这一成绩位居本赛季世界第八。
  预赛中谢震业第二组出场,跑出20秒20的成绩位居小组第一,顺利晋级半决赛,在预赛选手的总成绩榜上他高居第六。值得注意的是,他还是晋级200米半决赛的唯一一名亚洲选手。
  谢震业赛后坦言,自己一门心思要把200米跑好。“至于能否创造个人最好成绩,我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也相信自己会做得更好。”
  女子撑杆跳决赛竞争异常激烈,共有12名选手过了4米70,6名选手过了4米80。最终以中立身份参赛的俄罗斯选手西多罗娃以4米95夺冠。中国选手、亚运会冠军李玲状态一般,以4米50完赛,获得并列第13名。
  男子三级跳远决赛上,中国选手吴瑞庭和方耀庆分别以16米97和16米65的成绩位列第9和第10。美国名将泰勒以17米92获得冠军,这是他个人第四枚世锦赛金牌。
  在百米女飞人大战上,今年十次跑进11秒、两次跑进10秒80的牙买加老将弗雷泽以10秒71强势夺冠,也成为世锦赛历史上四次夺得百米冠军的运动员。中国女飞人梁小静、韦永丽和葛曼棋虽然止步半决赛,但依然创造了中国女飞人的整体最好成绩。(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国际舆论场聚焦中国发展成就 期待国庆阅兵“高光时刻”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吴旭 刘旭)报道: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国际舆论场再次将目光聚焦中国,点赞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发展成就,期待国庆阅兵的“高光时刻”。

  中国发展牵动世界神经
  “我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是在25年前,那时候在北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印象最深的就是在路口等红绿灯的自行车队。现在的北京完全不同了,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捷克前总统瓦茨拉夫·克劳斯向中新社记者回忆起自己的“中国印象”时说,中国的发展速度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
  新加坡《联合早报》刊文指出,中国实现了快速和可持续的崛起,不仅催生了内部新制度的诞生,而且开始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在剧烈变化的国际事务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选择了一条过去谁都没有走过的发展道路,并且在这条道路上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的信任。”泰国副总理威萨努认为,70年来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为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验。
  巴基斯坦总统阿尔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过去的70年里,他亲眼见证了中国人民提高生活水平,与贫困作斗争的伟大事业,这些经验值得巴基斯坦学习。
  在日前中国官方举办的“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单”成为路透社、《金融时报》等关注的焦点。在《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发表后,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是拉美社、《联合早报》等热议的话题。在“共赴冬奥之约”主题采访中,“水立方”变“冰立方”的最大难点成为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记者感兴趣的问题。而日前正式投运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更因创造了诸多“世界之最”受到英国广播公司、日本共同社等媒体的普遍关注。
  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各领域的“一举一动”都在吸引着国际社会的目光。正如《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中阐述的那样,中国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

  阅兵展现国防建设新成就
  即将举行的国庆70周年阅兵活动连日来成为外界关注的话题。从新闻中心举行的集体采访到走进阅兵训练场的实地探访,相关训练准备情况屡见外媒报端。
  这次阅兵编59个方(梯)队和联合军乐团,总规模约1.5万人,各型飞机160余架、装备580台(套),是近几次阅兵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日本《朝日新闻》、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在报道中均引用了阅兵领导小组办公室介绍的数据。
  《联合早报》评论称,从改革开放后军力增强,落实科技强军和国家综合实力加强,到即将突出展现的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军队历年来的进步是不争的事实。
  路透社的一篇文章写道,中国人民解放军视阅兵为中国军人形象、军队形象乃至大国形象的重要展示。为了展现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参加受阅的官兵为达成这项光荣任务,“用血性斗志去砥砺”,每天进行着2万余次踢腿、3万多步行的高强度训练,以做到身姿挺拔威严,步伐整齐有力,口号嘹亮高亢。
  阅兵式上将有哪些武器装备亮相成为海外诸多媒体的“热搜”话题。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援引俄军事专家瓦西里卡申的话称,预计中国将在本次阅兵式上展示多款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型装备,这凸显出现代化中国的力量和决心。
  韩国广播公司、新加坡《海峡时报》、日本放送协会(NHK)等都不约而同地对“东风-41”导弹是否亮相阅兵式表达了关注。对于外媒的关注和猜测,中国官方在接受集体采访时回应说,“请大家拭目以待,相信不会让大家失望”。(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世界山区峡谷第一高塔悬索桥全面建成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王鹏)报道:由四川省和贵州省共建的赤水河红军大桥9月30日全面建成,该桥是四川古蔺至贵州习水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山区峡谷第一高塔悬索桥。
  据悉,古蔺至习水高速公路是当前四川省南向大通道布局中,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的一条在建高速公路。其中,赤水河红军大桥位于川黔交界的乌蒙山区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革命老区,西连四川古蔺,东接贵州习水,横跨赤水天险,紧扼川黔咽喉。
  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长2009米,于2017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主桥为1200米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大桥主塔高243.5米,是世界上山区同类型钢桁梁悬索桥梁中第一高塔、第二大跨的峡谷大桥。记者30日在现场看到,大桥横跨天险赤水河,屹立于喀斯特溶岩地貌峡谷之上,景观壮美。
  据介绍,赤水河红军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大直径桩基无水灌筑法、主墩索塔塔梁异步施工、6米大节段爬模施工、钢筋帘式安装、箍筋整体安装、缆索吊智能监控系统的相继应用,使大桥索塔工期从传统的一年多缩短到9个月,节约成本260余万元人民币,缆索吊智能监控系统现已在中国其它大桥推广应用。
  赤水河红军大桥建成后,不仅将为四川新增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促进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的形成和完善,也将增强四川与东盟、南亚以及澳新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快四川对外开放的步伐。(完)    

王鹏)由四川省和贵州省共建的赤水河红军大桥9月30日全面建成,该桥是四川古蔺至贵州习水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山区峡谷第一高塔悬索桥。
  据悉,古蔺至习水高速公路是当前四川省南向大通道布局中,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的一条在建高速公路。其中,赤水河红军大桥位于川黔交界的乌蒙山区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革命老区,西连四川古蔺,东接贵州习水,横跨赤水天险,紧扼川黔咽喉。
  赤水河红军大桥全长2009米,于2017年上半年开工建设,主桥为1200米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大桥主塔高243.5米,是世界上山区同类型钢桁梁悬索桥梁中第一高塔、第二大跨的峡谷大桥。记者30日在现场看到,大桥横跨天险赤水河,屹立于喀斯特溶岩地貌峡谷之上,景观壮美。
  据介绍,赤水河红军大桥在施工过程中,大直径桩基无水灌筑法、主墩索塔塔梁异步施工、6米大节段爬模施工、钢筋帘式安装、箍筋整体安装、缆索吊智能监控系统的相继应用,使大桥索塔工期从传统的一年多缩短到9个月,节约成本260余万元人民币,缆索吊智能监控系统现已在中国其它大桥推广应用。
  赤水河红军大桥建成后,不仅将为四川新增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促进成都—贵州(重庆)—珠三角、北部湾出海走廊的形成和完善,也将增强四川与东盟、南亚以及澳新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快四川对外开放的步伐。(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境外媒体关注中国以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表彰“英雄”和“老朋友”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综合消息:中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29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其中8人获授共和国勋章,6人获授友谊勋章,28人获得国家荣誉称号。境外媒体关注报道,热议中国用至高荣誉褒奖为中国的发展和对外交往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和“老朋友”。
  法国广播电台网站报道称,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活动,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共授予来自中外的42名各界人士共和国勋章、友谊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并发表讲话。
  法新社报道称,中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可被看作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的一部分,也为即将于国庆日举行的盛大阅兵拉开序幕。该报道称,此次中国友谊勋章的获得者中包括法国前总理拉法兰。他作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因长期致力于促进中法关系的发展,受到表彰。该报道还注意到,获表彰者中还包括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数十年来为中国的教育和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加拿大专家伊莎白•柯鲁克。
  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为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则在各领域各行业作出重大贡献,彰显示范引领作用。报道指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既有曾获诺贝尔奖的著名药学家屠呦呦,以及被称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等名家,也包括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的张富清等籍籍无名人士。对此,该报道援引专家分析称,此次获授勋人员显示,不分岗位领域,只要为中国发展作出贡献,都能得到国家和社会认可。
    当日还有6名国际友人获颁友谊勋章,其中包括古巴领导人劳尔·卡斯特罗、泰国公主诗琳通等。该报道分析称,此举体现中国开放的姿态,也意在向世界释放信号,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还会与世界不断交流,以及中国不会忘记对华发展作出贡献的外国人。(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新中国70年)4700余名中外记者参与新中国70周年庆祝活动报道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马学玲 范思忆)报道:28日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在北京梅地亚宾馆举办招待酒会,约500名中外记者受邀出席。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主任徐麟向前来采访报道庆祝活动的中外记者表示热烈欢迎。他说,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党十九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人民共祝愿同欢庆的一件喜事。新闻中心热诚欢迎中外记者前来采访报道,全力提供优质高效的媒体服务。希望中外记者及时充分向全世界报道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盛况,客观公正反映70年来中国的沧桑巨变。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副主任胡孝汉主持招待酒会。
  据新闻中心提供的数据,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受到国际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4700余名中外记者和直播技术人员前来采访报道,其中港澳台记者和外国记者1100多名,来自12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媒体机构。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中国,我最关注的是这次庆典中的阅兵和各种各样的群众联欢活动,这将为世界展示中国的实力和人民的精神面貌。”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的Bin Mohd Sajadi Amirul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世界人民从中国近年来的发展中获益,期待通过这次中国之行看到中国近年来的发展。
  来自尼日利亚记者联合会的Isiguzoro Ikechukwu Christopher表示,很荣幸能够来到中国,见证中国的盛事庆典。目前中国正在不断发展,迎接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们,相信这将会促成更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国际观察)倡导多边主义合作 中国在联合国充分履行大国责任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刁海洋)报道:  第74届联合国大会本月1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率团出席会议,并于当地时间27日在一般性辩论环节发表讲话。
  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贵洪28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本届联大开幕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美关系进入关键时期、各种国际及地区热点问题凸显。在这一大背景下,王毅此次联大行程具有超乎以往的重要意义。
  张贵洪表示,王毅此行一方面要宣介新中国过去70年的发展成就和成功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借助联合国这一平台,继续倡导国际合作,引导国际社会继续朝着多边主义方向前进。
  张贵洪称,王毅此行多次提到坚持多边主义、反对单边主义的重要性。张贵洪说,多边主义的核心是各国无论大小,都要基于规则、通过国际合作解决问题;而单边主义则强调以国家实力为基础追逐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张贵洪说,美方领导人日前在联大发表讲话时说“未来不属于全球主义者,而属于爱国者”,这一言论折射出的恰是单边主义思维。他指出,如果每个国家在遇到问题时都想着自己利益优先,那么这个世界将充满分裂和对立。
  张贵洪表示,国际社会对捍卫多边主义有着高度共识。据他观察,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本届联大主席穆罕默德-班迪以及欧洲理事会主席唐纳德·图斯克等领导人分别在不同场合呼吁捍卫多边主义,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他说,图斯克在发表讲话时特别强调“爱国者”也要具备全球思维,这显然是对美方言论的回应。
  张贵洪表示,坚持多边主义是中国外交的传统,也是特色和优势之一。中国始终坚定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这体现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此外,大国担当还体现在中国在事关人类生存发展的大问题上从不缺位、从不失声。作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特别代表,王毅在与会期间出席了联合国气候行动峰会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在一般性辩论环节,王毅就伊朗核、中东海湾局势、朝核以及克什米尔等热点问题阐述中方主张。
  张贵洪表示,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中国不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长远愿景,也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并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工作。他举例称,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正是中国看到众多发展中国家存在巨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提出破解发展瓶颈的良策。事实证明,这一倡议正持续造福世界和各国人民。
  张贵洪认为,中国在联合国角色的新一轮转型始于2015年。是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讲话。他在讲话中对世界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提出以“公平、开放、全面、创新”为核心的发展思路,以及国际社会应努力实现合作共赢的倡议。
  张贵洪说,“自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我们在该组织中经历了一般性参与、建设性参与以及引领性参与三个阶段。以2015年为标志,我们进入了引领性参与的新阶段。”
  他解释称,所谓“引领”,即中国开始重视把自身的理念和方案与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的规范和议程对接,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国际社会,这也将是中国发展国际组织外交的重要方向。他表示,正如王毅在联大所言,中国正通过自身发展积极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已成为全球发展的主要动力源和世界和平的重要稳定器。(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探秘”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中外记者体验便捷与温情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杜燕)报道:  “便捷,是我今天探访中最深刻的感受。”索马里国家通讯社记者穆罕默德•欧斯曼•阿布迪和约百名中外媒体记者,28日从北京城区的北京西站搭乘京雄城际铁路火车,30分钟即抵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28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邀请约百名中外媒体记者,走进这座近20年全球范围内规划新建的最大机场之一。
  在设计建设中,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创造了很多“世界之最”以便利旅客。机场建设指挥部规划设计部业务经理王强如数家珍:世界首个实现高铁与航站楼无缝衔接的机场,地铁、高速公路等综合交通枢纽的集成度、便捷性、先进性均居世界一流;世界首创的中心放射五指廊构型,是全球首个“双进双出”的航站楼,旅客安检后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约600米,步行时间不足8分钟;全面实现旅客自助值机、自助托运、人脸识别登机、行李定位等,让旅客进出机场都能体会到科技带来的便捷。
  跟随王强,记者们搭乘扶梯到达B1层,这里设置了上百台值机区,方便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旅客值机;抵达4层,便可看到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体航站楼。
  站在由8根C形柱撑起来的广阔空间里,穆罕默德•欧斯曼•阿布迪表示,今年4月份曾来过这里,当时还在建设中,没有享受到阳光从顶端采光窗倾洒进来的这种美景。
  他说,也是这次才真正看出来,乘客只要进入候机楼内部,站在中央就看到五条指廊的尽头,这样乘客就不会迷路,也不会花费太多时间登机。
  在4层的沙盘前,记者们一睹机场全貌:整个机场宛如一只橙红色的巨型凤凰正欲展翅高飞。“这是中国创造的又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奇迹。”塞内加尔《太阳报》记者阿玛度斯•迪奥普表示,要把体验到的、看到的写成报道,让自己国家的人们知道。
  登上5层,是综合商业服务区,也被称为“送别厅”。这里可俯视4层国际出发区,送别的人能看着亲友过安检、办手续。马亨德拉•苏贝迪是尼泊尔国家通讯社的高级副总编,他直言“感受到温情”。
  “这样一座庞大的机场,造价是多少?”这是今日俄罗斯通讯社的记者安娜和来自日本共同社、菲律宾通讯社、《印度快报》等媒体记者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王强表示,大兴国际机场项目总占地约4.1万亩(其中北京2.3万亩、河北1.8万亩),工程总投资800亿元(人民币,下同);加上交通等市政配套设施、供电等则总投资达到4500亿元。
  他称,根据规划,大兴国际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预计到2022年机场旅客吞吐量将达到4500万人次,国际航班占比20%;到2025年,旅客吞吐量将达到7200万人次,远期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的需求。
  “机场在北京中轴线的最南端,距离天安门46公里。”听着王强的介绍,记者们纷纷在机场设置的“中轴线景观”前合影,记录下与投入运营的大兴国际机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廊坊临空经济区全球招商深圳启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郑小红)报道: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廊坊临空经济区首场全球招商发布会28日在深圳举行,发布综合保税区、国际金融中心、智能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科学园、国际商务中心和航空物流总部等首批6个重点招商合作项目。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9月25日正式投运,2025年客货吞吐量将分别达到7200万人次和200万吨,到2040年客货吞吐量将分别达到1亿人次和400万吨,成为国际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聚高地。
  总面积150平方公里的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地处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域,将建设航空物流区、科技创新区、服务保障区等三大核心功能区。其中,廊坊临空经济区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包括52平方公里的广阳片区,规划建设航空物流区;48平方公里的永清片区,规划建设科技创新区,以及10平方公里的自贸试验区。
  “廊坊市中心距离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仅26公里,是距离大兴国际机场最近的地级市,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廊坊市副市长王凯军说。
  根据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总体规划(2019—2035年),廊坊临空经济区将规划布局临空高端服务、航空物流、航空服务保障和航空科技创新等4大产业集群。其中,临空高端服务、航空物流、航空服务保障等产业集群是面向全球市场、资源全球配置的高端枢纽经济;航空科技创新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生物技术、智能制造产业和前沿材料产业。
  根据规划,到2035年,廊坊临空经济区将建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国际一流,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高端要素聚集,现代产业体系成熟,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开放性临空经济区,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届时,廊坊临空经济区累计投资额将达3000亿元人民币,对区域经济贡献达到600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约50万个。
    华润集团等70余家海内外知名企业参会,并与廊坊临空经济区相关部门进行对接洽谈。(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