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哪?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夏宾)报道: 中国经济的韧性在哪?在此间举行的2019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与会人士给出了答案。
韧性在于长期趋势稳定。
中国经济增速今年一季度6.4%、二季度6.2%,7月份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工业、消费、投资等数据均有所回落。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直言:“我们感知到了加大的下行压力”。
但另一方面,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位居第一,且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8%。前7个月,中国完成就业全面任务目标的79%,CPI同比上涨2.3%,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国际收支亦好于预期。
“中国的增长速度虽然在放缓,但仍领先其他国家,而且中国的增速更加稳定,其他国家增速波动性非常大。”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亚洲项目资深研究员黄育川认为,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速是真实且稳定的,原因就在于中国自身市场规模巨大,而国家内部东南西北地区出现的增长高低可互相抵消。
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的储备政策多、工具箱充足,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有空间来实施逆周期调节,克服短期困难。
KKR集团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杨文钧说:“我们坚信中国经济的韧性。现在市场上出现的一些现象只是阵痛,但并不会改变长期的趋势,我们要打造一个更加强劲、更加健康的经济增长。”
韧性在于潜力充足。
上半年,中国消费市场稳中有升,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1%。
消费的潜力在于消费人群的潜在规模。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提出,用10年时间实现中国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翻一番的目标后,中国中等收入群体将从目前的4亿人上升到8至9亿人,占到整个人口数量的60%左右。
他进一步称,中国经济下一步的增长动力大部分应来自于目前被称为低收入群体的人,若这部分人整个收入水平能够提升,他们将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
如何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刘世锦给出了三方面建议:一是进一步打破垄断,推动产权制度改革,特别是要素市场的改革,把中国各个方面的增长活力进一步焕发出来;二是进一步筑牢社会基本保障体系;三是提升人力资本,特别是要加强职业培训。
韧性在于发力创新拒绝受制于人。
“中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更加努力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黄育川认为,在对高科技产品的影响力上,中国“真的不错”,从过去几年来看,中国高科技产品生产值与GDP的比例有极大增长,但其他经济体的这个比例正在下降。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9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中国排名第14位,较2013年提高了21位,位居中等收入经济体之首。
杨文钧表示,中国的基础设施在升级,技术同样在升级,除去制造业方面体现出的领先技术外,中国涌现一批非常了不起的公司,这些公司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领域都在引领发展趋势,已超过很多西方公司。(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