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德国科隆“中国节”成功举办吸引八方客

北欧绿色邮报网荷兰特约记者张卓辉(文/图)报道

欣闻喜讯,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我们全家于2019年9月13日专程驱车150多公里去邻近荷兰的德国科隆(Koln)参加了当地2019年中国节盛大庆祝活动。

 德国最大规模的“中国节”

    在德国,最先定期举办中国节的城市是杜塞尔多夫(Dusseldorf)。从2011年开始,杜塞在每年9月的一个周六会举办一个中国节。自科隆市于2012年举办的首届“龙舞科隆”中国节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之后在2014年和2017年又举办了第二和第三届。于是,在2018年的第八届中国节上,杜塞市长宣布了一个三方协定,就是:中国节在杜塞尔多夫、科隆和杜伊斯堡(Duisburg)轮流举办。而2019年将在科隆首次举办“三城中国节”,2020年中国节将落户在杜伊斯堡。 今年德国最大规模的中国节于9月12日至14日在科隆隆重举行。

    据悉,科隆市长何珂、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及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刘印春致开幕辞;杜塞尔多夫市长、杜伊斯堡市长、冯海阳总领事出席。吴恳大使到任后首次出席德国地方“中国节”活动。多年前一直曾任中国驻荷兰特命全权大使,而今年初履新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先生与科隆市长何克女士于9月12日晚8时为节日剪彩,拉开庆典序幕。

中德人民交往重要平台

科隆市长何珂致辞道:“科隆一直是德中民间友好交往的重要平台,未来几天里大家可以在这里更多地了解中国艺术和文化,这要感谢我们的友城北京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她还用中文向到场的中国嘉宾致以中秋问候。应邀赴德的北京市派出强大阵容参加(21个帐篷),其中北京市商务局组织了多家北京市老字号企业来参加活动,还有大力参与活动的北京市文投集团。与此同时,北京市政府给与了大力支持,北京的丰台和朝阳俩艺术团为中国节提供了精彩节目。

     期间,北京市代表团还携带众多老字号的食品与工艺品商家前来展销。德国中餐协会组织的十个美食摊位同时推出中国美食。节目丰富多彩,摊位琳瑯满目。例如,庆丰包子,华天二友居的煎饼,茶汤李的杏仁茶,便宜坊的锅贴,都一处的烧卖,锦芳的豆面糕,吴裕泰的茶,一轻的北冰洋汽水和红螺的北京果脯等等,老少咸宜,妇孺皆适。坐落在莱茵河畔的科隆大教堂节日广场里共计有50多个摊位。其中来自北京的摊位有21个,而德国中餐协会也组织了10个中国美食摊位。于是,民以食为天,品尝中国大江南北的各类美味佳肴,时令每一位到场游客陶醉享受,无论系黄土高坡的各色面条、凉皮、羊肉泡馍和肉夹馍,还是浓香鲜辣的川味红油抄手、口水鸡、酸辣粉,又或是上海的生煎包,粤式的叉烧包、紫菜卷,再加上健康有益的精美素食。丰富的美食可以接连品尝三天,传统的文化同样可以欣赏三天。而北京老字号“荣宝斋”,“一得阁”,德国北威州的孔子学院欢迎来客参加这里的语言,书法和手工课堂。当天,逾数千名中德华洋嘉宾与民众,以及周边国家的游客光临了庆典,如同走进了北京庙会,节日广场呈现欢乐海洋。

自1987年北京和科隆结为友好城市迄今已有32年,两国两市人民之间建立了深厚友谊,友好关系不断发展深化,最生动的一种体现形式就是科隆中国节。中国节充满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气息: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和玲琅满目,令人神往驻足的中国集市将把城央大教堂广场变为体验和享受中国文化的乐土。时值中秋佳节,在场笔者邻座的一位穗郊老华侨触景生情,情不自禁地即席吟诗:“科隆华女舞蹁跹,寒宫嫦娥广袖展。中秋佳节共此时,彩云追月不夜天。”(《彩云追月》为广东音乐粤曲);他身旁的乡俚也欣然唱和:“鹅潭夜饮故乡水,三十年来未能忘。临别羊城饯行宴,杯影中秋明月光。(【鹅潭夜月】是羊城八景之一)”他俩借以诗歌表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高兴咏叹调,引起不少同胞强烈共鸣。包括北京丰台、艺术团朝阳艺术团,杜塞尔多夫少林功夫中心(学校),中德文化教育交流中心,科隆德中音乐文化交流协会,德国中餐协会在内的等等许多个中德文化艺术团体为节日贡献出视觉盛宴:中华武术(太极拳、少林功夫舞龙)杂技、魔术、民族歌舞以及目不暇接的音乐演奏,还有汉服、中国传统婚俗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表演,将把一个现代的中国帯到德国民众的眼前,令人难以忘怀,因而印证了德国谚语“没到过科隆,就等于没来过德国”。因此,中国节促进德国人民对中国文化艺术的进一步了解,对中国国情的认识,为中德友好关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尝鲜北京庆丰包子感怀

科隆中国节这一日里吃遍北京城。北京城的老字号名吃结伴到科隆,让嘉宾与民众在一个节日上品尝到各种特色美食小吃,当然也有文化产品。当地亦有十家餐馆提供平时难得一见的特色美食。在北京小吃专摊上,我们全家有幸尝鲜了著名的北京庆丰包点,皮薄馅多润口,啖之齿颊留香,食过返寻味!

人们记忆犹新:2013年12月28日中午12点20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办公副主任、总书记办公室主任丁薛祥的陪伴下,身穿深色风衣和西装,内穿一件黑毛衣,走进庆丰包子铺,与普通群众一起排队、点餐、付钱吃饭,受到惊喜的群众热烈欢迎。习近平点了6个(二两)猪肉大葱馅的包子、一碗炒肝、一份芥菜,共消费人民币21元。点餐后习近平自己端盘找到空位置坐下,并与周围群众解释说:“今天我们去外地调研晚了,所以顺道来这里吃中饭。就餐的20分钟期间,习近平不断和旁边的店员及顾客交谈,边吃边笑着说:“包子很好吃,卫生也非常干净,一定要重视食品安全。”并与周围群众握手、合影。习近平将所有菜都吃完后坐面包车离开,临行前微笑着向店内群众挥手致意。整个过程没有交通管制。之后,此包点疯传北京,热闻全国!

    席间,我饶有兴趣地问那刚9岁的(一半中国,一半荷兰血统)半唐蕃外孙女的感受;不料她马上脱口而出:“中国节”好睇,好吃,好乐,好玩……,下次再来!”虽然,当年2岁的她曾与父母亲和我们返回过广州探亲,但是她没有记忆,而今她的幼小心灵上却是烙印家乡,憧憬祖国。当天,我们全家一直沉浸在热闹的中国节气氛中流连忘返,犹如回到了祖国,回到了家乡,回到了首都北京,赶上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70周年!

图文 张卓辉,编辑 陈雪霏

专家指中国人权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成国际人权治理建设性力量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德永健)报道: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2届会议正在日内瓦举行,与会中国人权专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权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已成国际人权治理的建设性力量。
  9月10日第42届会议开幕之时,“为人民谋幸福:新中国70年人权成就展”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万国宫揭幕;同日中国人权研究会举办“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边会,以生动事例和详实数据介绍了70年来中国人权事业的成就和经验。
  谈及中国人权事业发展主要成就,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南开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主任常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充分保障;中国人民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得到更充分保障;中国人民的自由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实现条件得到多层次改善。
  对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主要措施,常健表示,中国确立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中国共产党党章,并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原则。
  此外,中国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与人权事业发展相结合,将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权保障法治化相结合,还推出扶贫减贫、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公民各项权利。
  就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影响,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毛俊响指出,70年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机制,推动国际人权对话与合作,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推动国际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是国际人权治理的建设性力量。
  毛俊响表示,70年来中国先后加入26项国际人权公约;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致力于消除国际人权机制中的政治对抗、双重标准,将国际合作与对话理念纳入国际人权机制;近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国际人权治理变革的引导者和促进者。
  就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中国人权研究会理事、中国藏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晋哲旺久举例,1951年西藏全区生产总值为1.29亿元人民币,2018年为1477.63亿元;此外,中央政府高度重视西藏文物保护等工作,致力保护独具特色的藏民族文化。
  晋哲旺久又指,西藏存在藏传佛教、苯教、伊斯兰教和天主教等多种宗教,70年来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得到保障。据统计,西藏藏传佛教现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87座,住寺僧尼4.6万余人;另有4座清真寺,伊斯兰教信徒3000余人;1座天主教堂,信徒700余人。(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俄合作“喜新恋旧”:2000亿美元贸易目标透露民生福祉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夏宾)报道: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下称“公报”)于北京时间18日发布,公报提到愿继续巩固和发展两国能源战略伙伴关系,也多次出现“潜力”“扩大”等释放双方全面深入合作信号的字眼。
  多位北京专家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公报为双方短期合作定下具体行动方案,为长期合作谋划出全新蓝图,双方合作将向着更广、更深的领域延展。

  中俄合作显“喜新恋旧”

  “能源合作是双方合作的‘基本盘’,因为俄罗斯最具优势的资源禀赋就是能源。”中国社科院俄欧亚所研究员柴瑜对中新社记者说。
  以石油领域为例,2018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达4.62亿吨,同比增长10.1%。其中,进口俄罗斯原油7149万吨,同比上升19.7%。俄罗斯连续三年稳坐“中国原油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宝座。
  在柴瑜来看,中俄能源合作这一“老传统”也有新意。公报提到,深化在油气、电力、煤炭、核电、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上中下游全方位一体化合作。
  柴瑜称,中俄能源合作在全产业链上一体化的模式已有雏形,未来会有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并应用于中俄能源合作之中,将对中俄能源合作的提质增效大有裨益。
  中俄合作亦“喜新”。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与欧亚研究所所长刘华芹直言:“要实现中俄贸易2000亿美元的目标,就必须要思考如何延展扩宽合作领域,公报中提及的合作领域标志着中俄合作的新起点。”
  从公报来看,农业、航空、航天、科技创新、数字经济等多个方面将成为中俄深挖合作潜力的领域。
  柴瑜表示,双方作为发展中国家,都有发展本国产业的意愿,都有全面合作的诉求,也有全面合作的互补优势。“无论是哪方面合作,最终目的都是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大贸易产品的范围和种类,改善产业结构。”
  刘华芹则指出,中俄合作的转型升级需要大型国企参与,也要有民企的身影,合作领域多元化的同时也要合作对象的多元化。
  从跨境电商领域来看,阿里巴巴旗下的跨境电商平台速卖通在俄罗斯已取得成功,平均每6个俄罗斯人就有1个使用速卖通。
  速卖通俄罗斯业务负责人刘威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作为当地第一大电商,速卖通不仅受到当地百姓喜爱,还倒逼了当地物流、支付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飞跃式发展。

  高层会晤重民众福祉

  两国间的高层会晤,常伴随着大项目落地,而在此次公报中则也凸显了中俄民生福祉。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助理贾晋京告诉中新社记者,因中俄双方民间经贸、旅游、教育等方面的往来愈加密切频繁,所以民生话题在中俄合作机制中愈加受到关注。
  公报专门有一部分内容涉及中俄人文合作,并在涉及民生的农业合作、电子商务等多有着墨。
  柴瑜表示,中俄间数字经济合作将助推俄方数字服务业的发展,因俄方地广人稀,若其服务业能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将突破物理限制,例如数字医疗、电子商务等的发展能给俄罗斯民众送去福利。
  “2000亿美元的目标不仅是货物贸易,也有服务贸易,这都与两国民生息息相关。”刘华芹指出,如农产品进口,俄罗斯优质的巧克力、大豆、禽肉、海产品等将走进中国家庭,让中国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而中国也是赴俄旅游人数最多的国家,将增加俄罗斯当地餐饮、酒店等行业的收入,带动当地就业。
  正如刘威所言,今年年初,速卖通在俄罗斯开放本地商家注册入驻,赋能当地中小企业“卖本地”,并在将来“卖全球”,从而帮助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首届“墨子量子奖”颁奖典礼在合肥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吴兰)报道:首届“墨子量子奖”颁奖典礼18日在安徽合肥举行,12位国际顶尖科学家成为2018年度和2019年度“墨子量子奖”获奖者。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墨子量子奖”国际专家评选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专门为颁奖典礼录制了视频,对获奖者致以热烈的祝贺。
  2018年度“墨子量子奖”授予在量子计算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6位科学家,其中理论类的获奖人为Ignacio Cirac、David Deutsch、Peter Shor和Peter Zoller,表彰他们在提出了量子计算体系框架、量子算法和物理实现方面的开创性理论工作;实验类的获奖人为Rainer Blatt和David J.Wineland,表彰他们在基于囚禁离子实验探索量子计算方面的先驱性贡献。
  2019年度“墨子量子奖”授予在量子通信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6位科学家,其中理论类获奖人为Charles Bennett、Gilles Brassard、Artur Ekert和Stephen Wiesner,表彰他们在建立量子通信的理论框架方面做出的先驱性贡献;实验类的获奖人为Jian-Wei Pan(潘建伟)和Anton Zeilinger,表彰他们开创性的实验工作使具有现实安全的广域量子通信成为可能。
  为鼓励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领域的发现与突破,进一步提升中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2018年,由安徽省投资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国元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家企业共同捐资成立了墨子量子科技基金会,设立了“墨子量子奖”,在国际范围内奖励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领域取得杰出科技成果的科学家。
  2018年度和2019年度“墨子量子奖”的遴选领域分别是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墨子量子奖”的每位获奖者将获得人民币100万元的奖金和一块黄金奖章。(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全球范围内儿童面临“新型威胁”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肖欣)报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18日发表公开信指出,持续的冲突、污染和气候危机、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以及不实信息的网络传播正成为全球范围内儿童面临的“新型威胁”。
  关于冲突,公开信指出,经历冲突的国家数量已经达到自1989年《儿童权利公约》通过以来的最高峰值,每四名儿童中就有一名生活在受暴力冲突或自然灾害影响的国家。
  关于气候变化,公开信中发出警示,全球气候危机可能危及过去30年中儿童生存和发展领域已经取得的大部分成果。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和空气污染、长期干旱和洪水暴发共同构成这一危机,而最贫困和最脆弱儿童所受影响尤为严重。要减缓气候变化,必须采取更多行动。
  关于心理健康问题,公开信中指出,自《儿童权利公约》诞生以来,心理健康障碍在青少年人群中已呈上升的趋势,抑郁症如今已成为导致年轻人残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公开信强调,必须优先开展与年龄相适应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诊疗工作,消除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污名化和禁忌,以及时寻求治疗和帮助。
  公开信还指出,大多数儿童成长于数字时代,网络空间充斥着不实信息。真假难辨的网络舆论环境可能彻底削弱人们对于制度和信息来源的信任,而虚假信息可以歪曲民意,煽动对不同种族、宗教或社会群体的质疑。信中举例称,在一些社区中,受网上不实信息影响,人们对疫苗接种失去信心,某些致命疾病甚至死灰复燃。公开信警告称,这样的态势可能会导致整整一代人不再对任何信息持信任态度。
  公开信称,全球儿童还面临着大规模人口迁移流动、无国籍状况、适应未来工作的21世纪技能、网络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安全等日益严峻的挑战。信中还阐述了如何加大努力解决这些“新型威胁”的途径。
  “孩子们,你们这一代人面对着全新的挑战和全球性的变化,这是你们的父母在儿时所难以想象的”,UNICEF执行主任亨丽埃塔·福尔(Henrietta Fore)在信中呼吁,“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峻,不平等问题不断加剧,科技正在颠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流动家庭的数量空前。孩子们的生活已经发生改变,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随之做出改变。”
  这封公开信的发表是为纪念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通过三十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是全球范围内得到最广泛认可的人权条约之一。(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国商飞预测:未来20年全球交付客机逾4.5万架中国市场占20%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报道:承担中国大型客机研制并统筹干线和支线飞机发展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飞)18日在北京发布最新预测年报称,未来20年,全球航空市场预计将有45459架新客机交付,其中,中国(包含香港、澳门、台湾)市场预计交付新客机9205架,占全球市场20%。
  第十八届北京国际航空展览会(北京航展)当天开幕,中国商飞在航展上发布2019-2038年民用飞机市场预测年报,对未来20年全球和中国的民用飞机市场做出一系列分析与预测。
  该年报预测说,未来20年,全球将有18176架客机退役,占现有机队23893架的76%,但在替换需求和航空市场新增需求推动下,全球航空旅客周转量将以平均每年4.3%的速度递增,预计将有45459架新机交付,以2018年目录价格为基础价值约6.6万亿美元。其中,涡扇支线客机、单通道喷气客机、双通道喷气客机交付量分别为4756架、32055架、8648架。到2038年,预计全球客机机队规模将达49558架,是现有机队的2.1倍。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航空需求增长将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其机队占全球的比例将从目前的31%增至2038年的40%。其中,中国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将从现在的16%增至21%。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这也带来航空运输业的蓬勃发展。未来20年,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50座以上客机9205架,以2018年目录价格为基础市场价值约1.4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0万亿元。其中,50座级以上涡扇支线客机、120座级以上单通道喷气客机、250座级以上双通道喷气客机分别交付958架、6119架、2128架。到2038年,中国的旅客周转量将达到4.08万亿公里,中国机队规模将达到10344架,占全球21%。
  中国商飞最新发布的预测年报指出,虽然也关注到未来一些制约航空运输发展的潜在风险,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潮流蔓延的不利影响等,但随着飞机、发动机制造技术的进步和航空公司运营水平的提升,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以及“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相信中国乃至全球航空运输业都将迎来新的增长契机。(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第五届“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在蓉决赛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王鹏)报道:第五届“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18日在成都举行决赛。来自美国的“乳腺癌和胃癌等实体瘤治疗用靶向创新双特异抗体药物开发”项目拔得大赛头筹。
  本届大赛分别在日本大阪、德国法兰克福、美国纽约举办了三场海外分场比赛。自今年5月启动以来,大赛吸引了全球714个华侨华人创业项目报名,涵盖电子信息、互联网与现代服务、生物医药、先进制造、新材料与节能环保五个行业领域。
  “海外创业团队想在中国国内落地,在资源、人脉方面都不如当地的创业团队。”一等奖项目团队成员朱晓东在美国旧金山工作多年,他告诉记者,如今许多海外华侨华人创业团队有意回中国国内发展,希望通过政府、投资机构的支持,实现这一目标。
  “我们希望把公司落户成都,这里的生物医药产业环境与北京基本没区别。”朱晓东告诉记者,未来几天自己要和成都当地的药企洽谈,还将跟随大赛组委会赴四川各地巡回推介,促进项目有效落地。
  与朱晓东相比,美国华侨冯胜有更多理由将项目落地成都。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冯胜已在美国工作生活22年。他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带来的“大数据、人工智能辅助骨关节炎的精准治疗”项目获得二等奖,但此次团队目的并非获得名次。
  “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向更多人展示项目,并将优秀的技术带回故土,让更多人受益。”冯胜说,自己离乡多年,家乡变化翻天覆地,“成都已成为中国西部重要城市,创新创业环境很好,我想会有新的合作机遇。”
  据了解,“海科杯”全球华侨华人创新创业大赛是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简称“海科会”)的重要专项活动之一。几年来,大赛助力国际高精尖科技项目落地西部、落户四川,激发了中国西部的创业创新活力。(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九一八”事变88周年:东京审判图片展在南京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申冉)报道:9月18日,重现日本侵华战犯被审实录的《正义的审判——纪念东京审判宣判71周年图片展》,在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正式开展。
  1931年9月18日夜,“九一八”事变爆发,长达14年的日军侵华战争自此开始。1946年5月3日,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正式开庭,对参与战争的日本A级(甲级,密谋发动战争罪,下同)战犯进行了审判,庭上除了审理日军侵华战争、太平洋战争等一系列战争暴行之外,还对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了专案审理,这场耗时两年半的漫长审判,被称为“东京审判”。
  为了让更多人重温这场战后的正义之战,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特意选择了9月18日举行此次展览,并邀请了东京审判亲历者高文彬老人敲响法槌为展览启幕。
  今年97岁的高文彬,1946年还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翻译,因为英语流利被拉进了检察官秘书的团队,追随当时的中国检察官向哲濬,坚守到审判的结束。尽管至今已经过去了70多年,高老对当时的一幕幕依然记忆犹新。
  “当时,面对着日本28名A级战犯的130人辩护团,中国代表团仅有17人的法官和检察官团队力量太微弱了。由于经验不足只能日夜研究英美法律程序。”高老回忆,再加上日军投降后所有的日本档案都由美军接管,中国检察官在庭审之余还要走遍东京的档案馆、图书馆查找档案。
    走访中,高文彬无意发现了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上的一则新闻,报道的正是两名日本少尉野田毅和向井敏明在中国大肆屠戮、以杀人为乐的“百人斩杀人比赛”。
  “我看了以后异常愤怒,立刻和向哲濬检察官联系。我们把这份证据复印了好几份寄到了南京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最终在同盟军的帮助下,两名自以为已经逃脱了的战犯最终被抓获,并在南京法庭上被判处死刑。”高文彬告诉记者。
    高老希望今后有更多这样的展览,让现在的年轻人对历史有更多的认识,“了解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才能对今天的和平有更深的理解”。(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第74届联合国大会开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消息: 第74届联合国大会17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来自尼日利亚的第74届联大主席提贾尼·穆罕默德-班迪在主席台上敲击“会槌”,宣布第74届联大正式开幕。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出席开幕会议。
  提贾尼·穆罕默德-班迪随后发表致辞。他说,本届联大的愿景宣言关注的是消除贫困、零饥饿、高质量的教育、气候行动和包容。同时,联大将格外关注推动和平与安全,尤其是预防冲突。提贾尼说,联合国致力于实现和平、安全、可持续发展和普遍的人权。联合国大会是联合国最有代表性的审议机构,他在本届会期中将加倍努力,应对各方面的鸿沟,并采取行动促进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
  古特雷斯发言说,本届联大愿景宣言关注的问题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核心问题,2020年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一年。但令人担忧的是,各国之间当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任赤字。他说,透明度、对话和更多的理解对于缓解不信任至关重要。联大是一个独特而不可或缺的论坛,全世界可以聚集在一起,共同推进解决敏感、重要的问题。
  最受关注的联大一般性辩论将于9月24日至30日期间举行,来自联合国193个会员国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部长等政要将齐聚联合国总部,就广泛的国际问题发表各自看法。
  本届联大还将在9月23日至27日期间举行五场主题峰会,分别关注气候行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发展筹资、全民医疗保健和小岛屿发展中国家。(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德汽车业界共话转型升级与合作共赢之道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报道:一边是新能源、车联网和自动驾驶等全新科技对传统汽车制造业的冲击,一边则是全球车市普遍疲弱下的增长压力,在新的形势下,中德两国将如何挖掘汽车行业合作转型升级的潜力?
  17日,第三届中德汽车大会在奥迪总部所在地德国因戈尔施塔特举行,来自中德两国汽车业界的资深人士围绕上述话题展开了探讨。
  对于未来两国汽车业合作的增长点,德国著名汽车经济专家、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教授杜登霍夫分析,双方在汽车电池、材料和自动驾驶等领域可加强合作,“像梅赛德斯、博世、大众这样的德国汽车企业未来如果通过和华为、百度、腾讯等中国互联网巨头合作,在上述领域可以有很大的潜力。”
  “在中国,83%的客户愿意购买自动驾驶汽车,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这与奥迪的DNA是一致的。”奥迪集团负责财务、中国业务与法务的董事亚历山大·塞茨(Alexander Seitz)表示,奥迪将加大在中国的投资与生产,下一步还将加大在中国的技术研发投入,扩大中国研发团队的规模,“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合作经验,将帮助奥迪更好地走向全球市场。”
  知名国际咨询公司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诺贝特·德雷斯勒(Norbert Dressler)指出,德国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要求,而中国在公众交通、电池研发生产等领域居于领先位置,“德国同中国进行合作很有必要。”
  谈及中德两国汽车业如何通过互学互鉴走向互利共赢,北京汽车集团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昊表示,中国企业通过学习技术,也向德国企业,特别是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打开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与此同时,德国企业也可学到中国的创新模式,“比如很多德方专家今天都提到滴滴出行平台,这是继优步之后非常成功的一种模式,德国企业希望学习”。
  “近期我们看到,受到内部结构转型压力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双重影响下,德国汽车行业整体正面临发展困境,汽车制造商纷纷下调盈利预期,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受到波及。”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经济商务处公使衔参赞王卫东强调,如此严峻的发展形势下,中国市场的重要地位格外突出且无可替代。今天的德国汽车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中国市场。
     “当然,中国企业也希望深化与德方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加强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他表示。
  第三届中德汽车大会由中国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联合德国因戈尔施塔特市政府共同主办。(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中法企业合作成果展在巴黎揭幕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李洋)报道:中法企业合作成果展当地时间17日在巴黎揭幕。由法国中国工商会举办的此次展览彰显了两国的经贸合作共赢。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法建交55周年,展览回顾了中法企业合作取得的丰硕成果,展望中法企业合作的广阔空间。展览导语指出,中法两国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在各领域的合作正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助力两国就业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驻法大使卢沙野在展览开幕式上表示,企业是中法经贸关系的主体,是两国开展务实合作,建设坚实、稳固、富有活力的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具体实践者和受益者。
    卢沙野表示,在当今全球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的背景下,中法两国企业能够保持良好合作势头并不断向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拓展显得尤为可贵,也反映出两国在维护多边主义,实现互利共赢上的高度共识。
  法国中国工商会会长潘诺介绍称,中法企业合作成果展包括机构合作、金融联通、航空航天、能源合作、交通物流、通信通讯、不动产、商法服务、文化旅游等9个方面。法国中国工商会希望通过举办这次展览,增进中法企业相互了解与友谊,促进两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
  成果展法方合作伙伴之一,法中委员会联合主席、苏伊士集团董事长让-路易•肖萨德表示,近年来,中法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法中委员会联合法国中国工商会每个季度举办一次中法企业交流会,围绕中法企业间共同关注的行业领域和热点话题进行研讨,合作开展中法企业合作相关奖项的评选,提升了中法企业交流的层次和深度。
  法国中国工商会成立于2015年,现有会员企业130家,覆盖在法主要中资企业,同法国有关商协会建立合作机制,通过举办经贸论坛、交流、座谈等多种形式,促进两国企业的交流与合作。(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人民网评:扬起信念风帆,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人民网消息: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签署主席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17日下午表决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42人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于敏、张富清、袁隆平、黄旭华、屠呦呦……一个个闪亮的名字,为人耳熟能详。他们都在各自领域做出了惊天动地的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国家脊梁;他们与共和国同行,与时代同行,所拥有的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深深折服国人。

从“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为氢弹突破作出卓越贡献”的于敏,到“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的袁隆平,再到“带领团队攻坚克难,研究发现了青蒿素,解决了抗疟治疗失效难题”的屠呦呦……这些国之脊梁的科研高度,让人高山仰止,我们可能难以企及他们的专业水准,但他们的精神力量具有磅礴的感染力,能够激励出我们的爱国心、报国志,也能引领我们找到精神家园。

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于敏等人所展现出的精神风骨,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大厦巍然耸立的支撑力。比如,于敏甘于“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张富清战功赫赫,却“60多年来,他深藏功名,埋头工作”;黄旭华在无经验、无技术、无条件的环境中牢记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的嘱托。那么,又是什么支撑于敏等人砥砺奋进?是信心,是信念,也是信仰。

于敏说过,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没有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人生足矣!这样的精神风范让人动容,也让人共鸣。实际上,每一位为国为民的国之脊梁,都有坚不可摧的信仰,也都有润物无声的精神力量。

信仰看似抽象,精神力量看似缥缈,但它们都能让人感受得到,也能激发我们奋发向上。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向强起来的飞跃,正因为有信心、有信念、有信仰。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应该承认,这些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获得者,当年建功立业时条件远没有如今优越,遭遇的艰难险阻也不少,但他们“熬”出来了,成就斐然,这是信仰的力量,也是精神的力量。这对今天的我们颇具启发意义,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这更需要我们扬起信念风帆,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扬起信念风帆,培厚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就能更好地凝心聚力,敢于攻克一个又一个的“娄山关”“腊子口”,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我们就能更好地勇于担当负责,积极主动作为,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直面风险挑战;也会更清醒地意识到: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无论宝贵精神品格还是崇高价值追求,都熔铸了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把榜样的力量转化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的实际行动,我们将走得更坚定从容,我们将更有沛然不可御的文化自信。(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特朗普任命奥布莱恩为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华盛顿9月18日电:  美国总统特朗普18日宣布,任命罗伯特·奥布莱恩(Robert C.O’Brien)担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
  奥布莱恩目前担任美国务院“人质事务”总统特使。特朗普当天在推特发布上述消息时说,他和奥布莱恩一起努力工作了很长时间。“他会做得很好。”
  奥布莱恩将接替上周离开白宫的博尔顿,成为特朗普任内第四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特朗普10日“炒掉”博尔顿,并称“自己强烈反对博尔顿的许多建议,政府中的其他人也是如此”。
  奥布莱恩出生在加州洛杉矶,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创始合伙人。他曾在小布什政府中任职,在美国常驻联合国使团、美国务院等多个外交事务岗位工作。2018年5月,出任美国务院“人质事务”总统特使。
  特朗普17日赴加州参加竞选筹款活动途中,曾向媒体透露包含5人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人选名单。奥布莱恩即在名单之中,他同时获得了特朗普的点名积极评价。
  由于奥布莱恩“知名度”不高,美国媒体普遍对这位新任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缺乏认知,因而他的政策取向尚有待观察。《纽约时报》说,奥布莱恩在解救被朝鲜和土耳其等国扣押人质方面的工作给特朗普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过,处理伊朗问题显然将成为奥布莱恩履新后的“当务之急”。就在奥布莱恩的任命消息发布前,特朗普宣布,他已指示财政部“大幅增加”对伊朗的制裁。(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今日头条:北京-斯德哥尔摩国际经贸发展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联合报道(记者陈雪霏)9月18日,北京-斯德哥尔摩国际经贸发展服务中心揭牌仪式在斯德哥尔摩成功举办。

北欧中医药中心CEO、瑞典碧云公司董事长兼北京-斯德哥尔摩国际经贸发展服务中心董事长田宇飚首先介绍嘉宾并主持仪式。

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商务参赞韩晓东出席并致辞。他说,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明年是中瑞建交70周年。瑞典是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双方经贸领域的发展一直很顺利,尤其是近年来发展势头非常强劲。双边贸易额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17年和2018年贸易增幅都超过了15%。

韩参说,从近两年的贸易情况来看,中国市场越来越成熟,随着中国4亿中产阶级的消费水平的不断增加,对欧洲市场的中高端产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使得中瑞贸易过程中,中方连续两年出现逆差,改变了以往一直是中方顺差的局面。这说明中国的消费水平提高了。通过昨天对瑞典农场的参观,我们发现瑞典向中国出口的兴趣非常浓厚,瑞典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兴趣和信心还是浓厚和十足的。从投资的角度,中国对瑞典的投资也超过了瑞典600家公司对华投资的总和。希望通过北京斯德哥尔摩国际经贸发展服务中心,继续促进中瑞双方的经贸合作与投资。

北京市东城区商务局局长王万青在致辞中说,斯德哥尔摩市与北京市经贸合作日益紧密,两市企业、人员间的交流日趋频繁。2019年,瑞典组团参加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受到广泛关注。此次我们到访斯德哥尔摩,期待增进中瑞城市间的友好交流与合作,搭建双方政府、商协会、企业相互之间的合作桥梁。借此机会,与参加今天会议的朋友们交流三点意见: 第一,北京的发展进入新时代,将继续为中瑞城市发展提供强劲动力。2017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243.3亿美元,规模跃居全国第 一。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179家。总部在京的世界500强企业53家,连续6年位居全球城市之首。截至 2019年7月,瑞典在京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172家,累计实际投资7.5亿美元。北京市企业在瑞典累计直接投资额 8943.07万美元。 第二,北京老字号的蓬勃发展,为中瑞城市合作发展提供新纽带。老字号企业是北京商业文化的名片和展示古都风貌的重要窗口。经认定的“北京老字号”有190个。北京老字号中,具有百年以上历史的约占认定总数的54%;成立于明代的鹤年堂、便宜坊,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同仁堂、全聚德、东来顺、庆丰等在海外开设分店,北冰洋、王致和等老字号产品畅销国外市场,北京老字号“走出去”的意愿日益强烈,希望大家为北京老字号在瑞典发展提供支 持和服务。据我们在瑞典几天的考察,咱们斯德哥尔摩对北京老字号也有 强烈的需求。第三,北京将进一步深化服务业扩大开放, 办好京交会,欢迎瑞典企业共享中国全面开放发展的新商机。2012年,经中国国务院批准, 由中国商务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中国 (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至2018年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明年京交会将于5月28日至6月1日在北京举办, 会有20余万平方米展览展示、200场会议洽谈活 动,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服务贸易展会。诚邀贵国企业参加,相聚北京、相聚京交会!当前北京正在建设国际消费枢纽城市,全力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北京愿与瑞典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发挥互补优势,搭建交流平台,拓宽合作领域 ,充实合作内容,为友城之间的经贸发展做出贡献。

2018年底,瑞典碧云公司与北京市商务局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签署三方合作协议,共建北京-斯德哥尔摩国际经贸发展服务中心。希望中心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北京与瑞典乃至北欧经贸合作的窗口,为中国和瑞典及北欧城市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

瑞典安妮卡.道斌女士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中心必将为瑞中合作提供一个安全、可持续和专业的平台,通过政府,学术界和企业界三方面相互交流,促进双方的相互信任、为企业提供服务。

国航驻斯德哥尔摩营业部总经理兼瑞典中国商会会长朱津川对中心揭牌表示热烈的祝贺。

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秘书长刘晨代表瑞典华人工商联合总会和华人华侨企业家代表也在揭牌仪式上对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并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和协助双边经贸合作。

最后,由韩晓东参赞、王万青局长和田宇飙董事长为中心揭牌。北京斯德哥尔摩国际经贸发展服务中心正式挂牌。大家期待明年再相聚于北京,于斯德哥尔摩。

出席揭牌仪式的嘉宾还有碧云公司创始人范秀兰、斯德哥尔摩华助中心副主任夏海龙、瑞中企业家协会会长张巧珍、北欧诺德集团CEO鲍近和畅通国际CEO李凯、瑞典青田同乡会副秘书长徐力、瑞典温州商会会长吴俊博、华为手机瑞典代理夏精思等。

汇丰调查:国际人才移居中国内地晋升更快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记者 姜煜) 报道: 汇丰18日发布的全球移居人士调查显示,中国内地是国际人才追求事业发展最理想的海外目的地之一。在内地工作的海外移居人士,不仅有机会比移居前更快获得晋升,而且可支配收入也普遍提升。
  汇丰全球移居人士调查至今已开展12年,该调查邀请受访者分享其在海外移居的体验,包括财务状况、生活和家庭情况等。参与本次调查的全球移居人士(18岁以上)逾18000位,来自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据调查,超过三分之一(37%)的受访国际人才表示移居中国内地之后在工作上晋升更快,在本次参与调查的全球市场中高居第二位,仅次于印度尼西亚(45%)。此外,移居内地的受访国际人才中有四成(41%)年收入超过10万美元,平均年收入则达到了11.5万美元,在本次调查中位居前列。
  作为移居目的地,中国内地在事业发展方面拥有诸多吸引力。汇丰调查发现,多数受访者认可自己在内地的生活和工作体验,认为有益于职业发展和学习新技能。正因如此,具有流动性的国际人才来到内地后往往会比原计划居住得更久,其中近半数(49%)受访者表示期待在这里事业更上一层楼。
  除了适合事业发展,中国内地在家庭生活方面同样对于国际人才具有相当吸引力。汇丰调查显示,来内地工作的国际人才中,很多(43%)是带着子女举家来华,高出全球受访市场的平均比例近10个百分点。
  在日常生活上,大多数(61%)受访者表示对中国内地的社会治安感到满意,觉得这里很安全。这一比例明显高于本次调查的全球平均水平(48%)。然而,在内地生活也并非完全轻而易举。汇丰调查显示,中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之一,也因此被生活在内地的移居家庭的孩子们视为最大的挑战。(责任编辑查正富 主编陈雪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