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斯京金色大桥–中瑞企业密切合作的又一例证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0月26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最古老最繁华地段,老城与南城衔接地段斯绿森(Slussen)金色大桥正式向所有人开放。斯绿森项目是斯德哥尔摩市政府的世纪项目,金色大桥成为斯京又一重要地标建筑,它也是中瑞企业密切合作的一个典型例证。

10月25日,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带领大女儿也是瑞典王储维多利亚公主和外孙女爱斯黛拉公主亲自到现场剪彩。

国王在致辞中说,金色大桥不仅连接老城和南城,而且也是连接历史和未来的大桥。这也是瑞中企业合作共赢的新的里程碑,是两国人民友谊的桥梁,必将成为斯德哥尔摩最新和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85年零10天前的1935年10月15日,国王的父亲,老国王也是老少三代在这里剪彩的。

斯绿森桥最早是在1642年建立的,是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亲自到这里剪彩的。以后的四百多年中,几乎是每一百年翻修一次。1860年代工业革命时,这里也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地方,是商业中心,是国际贸易中心。这里正好是瑞典的内陆大湖,淡水生命线梅兰湖和波罗的海的交汇点,是著名的旅游景点。

斯德哥尔摩市政府十分重视这个项目,工程已经进行两年了。预计要在五年后全部完工。金色大桥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也是中瑞企业密切合作的典型例证。

中间的自行车道。

瑞典著名的斯堪斯卡建筑公司中国代表刘律明告诉本网记者说,斯堪斯卡(Skanska)是该项目的总承包商。在设计方面采用了英国设计师的设计,在制造方面,招标了中国中铁山海关桥梁公司, 可以说是中瑞企业密切合作的典型范例。2020年伊始就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但是,有关各方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完成了这座世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里的长廊顶头是一家饭店。瑞典著名小说家斯蒂格拉尔松的三部曲就是以这个场景为背景的。可以说是文学、艺术和建筑融为一体。

据瑞典设计师介绍,这里进行翻修的时候,发现了半绿宝石,追根溯源的话应该是伊拉克的宝石,说明这里在古代是当仁不让的国际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来往商船,尤其是来自波罗的海的船都要在这里停靠。确实,2015年中国海军舰队访问瑞典时就是在这附近停靠。

斯德哥尔摩要把这里打造成最现代化的最吸引人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瞧这颜色与周围多么匹配啊!一点都不扎眼!

但同时又不能破坏周围的环境,因此,设计师在设计大桥颜色的时候,认真研究了周围环境,为了和周围的黄色建筑保持和谐一致,因此,采用了金黄色。

26日通车以后,很多人观看了现场直播以后,还是决定到现场亲自看一看。本网记者也骑自行车前往拍照。当我抵达大桥上以后,看到那金色大桥,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北京长安街上的金色隔离带。“哇塞,原来是把长安街搬到了这里!”。当然,随后,看到那光滑的人行道,我也想到了曾经在悉尼大桥上行走的情景。

不管怎么说,对瑞典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高兴的日子。尽管新冠疫情让人很郁闷,但是,来看金色大桥的精神头还是很足。

中欧文化协会的三名会员也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观看这座记载中瑞合作的里程碑。

过去这里的道路弯弯曲曲,现在显得更宽敞一些,骑自行车和步行的路更宽一些。刘律明说,金色大桥总共140米长,75米宽,分成八块板,然后再拼在一起,从中国加工,经过中铁山桥公司和振华重工的努力用世界上最大的货船之一把这个1万多平方米的金桥运到这里。瑞典解说员说,这是一个非常高精尖的工艺,其中用很多自动化技术进行铸造。造型奇特而复杂,包含了人行道,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

瑞典生物软件工程师亚克塞尔松博士也骑自行车到这里一饱眼福,他曾多次去过中国,他对中国的工程建设印象十分深刻。说起中国的建筑,他说,在瑞典,我们通常有一个地标建筑就够多了,在中国,尤其是北京感觉到处都是地标建筑。不管怎么说,中瑞之间的合作潜力还是很大的。

傍晚的斯德哥尔摩此时此刻沉浸在一种多雨的季节里,依然美丽。

目前,旁边的工程依然在进行之中。斯德哥尔摩市政府本来想在国家博物馆后边的海滨建设一座诺贝尔传媒大楼,但是,由于公众的反对,几年的努力白费。最后,他们决定要在附近的图片大楼建设诺贝尔传媒大楼。附近还会有花园,公园,饭店,咖啡馆,休闲区等很多功能。

图 晨曦、Niumei 文 陈雪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