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二〇二一年新年贺词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网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2021年新年贺词。

лªÉçÕÕƬ£¬±±¾©£¬2020Äê12ÔÂ31ÈÕ ¹ú¼ÒÖ÷ϯϰ½üƽ·¢±í¶þ©–¶þÒ»ÄêÐÂÄêºØ´Ê ÐÂÄêǰϦ£¬¹ú¼ÒÖ÷ϯϰ½üƽͨ¹ýÖÐÑë¹ã²¥µçÊÓ×Ų̈ºÍ»¥ÁªÍø£¬·¢±í¶þ©–¶þÒ»ÄêÐÂÄêºØ´Ê¡£ лªÉç¼ÇÕß ¾ÏÅô Éã

 大家好!2021年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在北京向大家致以新年的美好祝福!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诠释了人间大爱,用众志成城、坚忍不拔书写了抗疫史诗。在共克时艰的日子里,有逆行出征的豪迈,有顽强不屈的坚守,有患难与共的担当,有英勇无畏的牺牲,有守望相助的感动。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一个个义无反顾的身影,一次次心手相连的接力,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场景,生动展示了伟大抗疫精神。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向所有不幸感染的病患者表示慰问!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我为伟大的祖国和人民而骄傲,为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而自豪!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克服疫情影响,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画。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我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正增长,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迈上百万亿元新台阶。粮食生产喜获“十七连丰”。“天问一号”、“嫦娥五号”、“奋斗者”号等科学探测实现重大突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蓬勃展开。我们还抵御了严重洪涝灾害,广大军民不畏艰险,同心协力抗洪救灾,努力把损失降到了最低。我到13个省区市考察时欣喜看到,大家认真细致落实防疫措施,争分夺秒复工复产,全力以赴创新创造,神州大地自信自强、充满韧劲,一派只争朝夕、生机勃勃的景象。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我们向深度贫困堡垒发起总攻,啃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历经8年,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些年,我去了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亲们愚公移山的干劲,广大扶贫干部倾情投入的奉献,时常浮现在脑海。我们还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努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行。

  今年,我们隆重庆祝深圳等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置身春潮涌动的南海之滨、绚丽多姿的黄浦江畔,令人百感交集,先行先试变成了示范引领,探索创新成为了创新引领。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经历了一年来的风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深切体会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我同国际上新老朋友进行了多次通话,出席了多场“云会议”,谈得最多的就是和衷共济、团结抗疫。疫情防控任重道远。世界各国人民要携起手来,风雨同舟,早日驱散疫情的阴霾,努力建设更加美好的地球家园。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我们秉持以人民为中心,永葆初心、牢记使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通过奋斗,披荆斩棘,走过了万水千山。我们还要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

  此时此刻,华灯初上,万家团圆。新年将至,惟愿山河锦绣、国泰民安!惟愿和顺致祥、幸福美满!

  谢谢大家!

习近平: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微博报道: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

关注学习进行时微信微博Qzone

  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30日晚在北京同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视频会晤。习近平强调,中欧投资协定展现了中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和信心,将为中欧相互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2020北欧绿色邮报网10大新闻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它太不平凡了。最主要的就是新冠肺炎病毒给全球带来的危害。它让很多人吃不香,睡不着,很多人甚至失去了生命。截止目前为止,全球已经有7900万案例,有170万死亡。

Globally in the past week, over 4 million new COVID-19 cases and 72 000 new deaths were reported. This brings the cumulative numbers to over 79 million reported cases and over 1.7 million deaths globally since the start of the pandemic.

但是,艰难中我们奋力前行,困苦中我们依然努力,不忘初心,不辱使命。人类正在与病毒搏击,以各种方式,有的是隔离,躲闪,避免接触,有的是自由,拼命锻炼,希望以己之健康之躯,挺过这场劫难。在这场战役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刚刚传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的消息。这是一个利好的消息。不管怎样,中欧之间,如果能和谐共处,这世界就会保持基本的和平基调。中欧之间本来是有很多互补之处,未来的前途肯定是光明的。因此,本网也把这条年底的消息定为2020年本网评出的10大新闻之一。

2020年北欧绿色邮报网北欧中华网和中欧网评出的十大新闻是:

  1. 2020年1月23日,武汉宣布封城。这一历史性的举措,把新冠肺炎病毒锁在了武汉,病毒主要在湖北范围内,为其他地区和国家抗击疫情赢得了时间。

2.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封。经历了轰轰烈烈的一场全民总动员,武汉重启。有人说,在这场战役中,共产党员死的人数多,是因为他们站错了队,记者认为,这都是共产党员医护人员的选择。在这场战役中,他们发挥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在面对与死神搏斗的时刻,党员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勇敢地报名去前线,去救治那些需要救治的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党就是由这一个个的党员组成的。很多基层党员干部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否则,哪里有那么多人力物力呢?当然,还有很多快递小哥,各行各业的人们共同奏响了一曲抗疫的战歌。

3. 2020年3月受美国股市影响,全球股市崩塌,主要原因是受美国疫情泛滥的恐慌,一些大股东抛股套现,造成崩塌。不过,后来的大放水使得全球股市风景独好。

4. 2020年3月新冠肺炎在欧洲各国大爆发。全球空中飞行受到很大制约。国航斯德哥尔摩营业部全年没有断航。

5. 中瑞可持续交通研讨会10月20日在中国和瑞典专家之间通过网络举行。

6. 瑞典华人华侨与世界各国华人华侨一道驰援武汉,湖北,浙江,安徽等多个城市的医院和相关部门。

7. 国内反哺国外包括瑞典的华人华侨,通过驻瑞使馆的协调,为华人华侨和留学生发健康包和口罩。

8. 中国的嫦娥五号12月1日成功抵达月球,成功取回月壤,成功返回地面。此项成就与美国并驾齐驱,据负责人叶培建讲,中国取回的月壤更多。但美国是在60年代就登月了。

9. 年底到来之际,各国开始为优先人群打新冠肺炎疫苗,给人们带来一丝希望。

10. 12月30日 中欧历时7年的投资谈判如期结束。为中欧之间的相互投资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今日头条:中国是这么做到成功控制疫情的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京报讯(记者 戴轩)今天,北京举办第196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12月29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1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为一名4岁儿童。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介绍了关于顺义区局部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溯源情况通报。

2020年12月23日,北京市顺义区报告1例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疾控机构迅速开展感染源调查工作。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对人员和环境标本进行核酸检测、血清抗体检测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初步锁定疫情源头,基本掌握传播链条。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病例报告情况

截至12月29日24时,此次顺义区局部聚集性疫情共涉及16例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其中本地确诊病例14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1例和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1例。16例感染者现住址均为顺义区。报告时间依次为:12月23日1例,12月25日2例,12月26日6例,12月28日7例。临床分型为:普通型6例,轻型8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无重型和危重型病例。

二、感染来源分析

市疾控中心对此次疫情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相关环境样本病毒,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结果显示,此次疫情病毒均属于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2.3,为同一传播链,与2020年11月东南亚地区发现的部分病毒株同源性较高,境外输入的可能性大。病毒与我国既往发现的境外输入病例以及国内本土病例的病毒不存在基因关联性,非国内近几个月本土疫情的持续传播,也非英国或南非新型变异毒株。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基因测序结果,初步判断此次疫情感染来源为12月28日报告新增的1例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为病例1)。病例1为某男,28岁,印度尼西亚籍,长期在印度尼西亚生活,2020年11月26日从印度尼西亚入境,为福建省报告的1例印度尼西亚境外输入病例的同航班同排座位密切接触者。在福建隔离满14天,经核酸检测为阴性后,于12月10日到京,在京居住地为顺义区。12月26日检测新冠病毒核酸阴性,血清IgM抗体阳性;12月27日在其居住地及工作地点环境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由120负压救护车转至地坛医院;12月28日检测新冠病毒核酸为阳性,综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当日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

三、传播链分析

通过所获得的现场调查证据提示,此次顺义区局部聚集性疫情为单一传播链。病例1为聚集性疫情源头,在抵京后传播给共同合租房屋的租户病例2(某女,29岁),又在购物期间传播给顺义华联商超员工病例3(某女,31岁)。

病例3为传播链中的关键病例,在商超售卖衣物期间传播给病例4(某男,34岁),病例4为此次疫情的首例报告确诊病例。病例3传播给其丈夫病例5(某男,31岁);在乘坐网约车期间传播给网约车司机病例6(某男,40岁);在共同聚会、购物、同乘网约车期间传播给同乡病例7(某女,31岁)和病例8(某女,32岁)。病例6通过共同聚餐传播给同为网约车司机的病例11(某男,43岁)。病例7和病例8分别传播给其丈夫病例9(某男,33岁)和病例10(某男,31岁)。病例5、7、9、10的工作地点均为顺义区金马工业园,通过共同工作和聚餐等聚集性活动,导致病例12(某男,32岁)、13(某男,28岁)、14(某男,42岁)、15(某男,32岁)、16(某女,43岁)感染。

四、金马工业园情况

疫情发生后,市、区疾控机构对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开展全范围环境采样和检测,仅在确诊病例工作场所部分环境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其余环境中未检出。经进一步对金马工业园某公司在本市范围内的所有下游企业进行人员、环境的采样和检测,人员标本均为阴性,仅在部分环境样本中检测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环境阳性标本均来自物体表面和外包装表面涂抹,密封包装中的内部物品未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结合病例发病时间序列、环境阳性分布、波及人群范围及基因序列结果,考虑环境阳性为金马工业园某公司确诊病例排毒而造成的环境污染,经综合分析基本排除通过进口货物引发金马工业园区员工感染,继而引发该园区后续聚集性疫情的可能。

目前,已对该公司近期发出货物进行追踪和检测,采取人员管控、核酸检测和环境消毒等措施,进一步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五、结论

综合以上证据,初步判断,此次疫情为一起由1例印度尼西亚境外输入无症状感染者导致的,在顺义区多个点位发生续发病例,并在顺义区金马工业园造成的局部聚集性疫情。

此外,根据现有循证依据,暂未发现12月24日报告的现住西城的无症状感染者(男,16岁)及12月23日离境至韩国的无症状感染者,与此次顺义区局部聚集性疫情相关联,感染来源仍在调查中。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瑞典今天开始接种新冠疫苗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2月27日,瑞典从老人院开始为老人接种新冠疫苗了。

瑞典原计划是在新年以后开始打疫苗,现在提前几天获得了8000份疫苗,可以为4000多人打疫苗。

毕竟,疫苗给人带来希望,这个圣诞节是一个让人感到孤独寂寞的圣诞节。但是,是一个白色的圣诞节,因此也很独特。或许圣诞老人知道我们太寂寞,就在当天下起了雪。

不过,今年是暖冬,因此,雪在第二天就化了。在郊区会有很多雪。

瑞典的佛系抗疫采取的是走一步看一步方法,一开始没有采取严厉措施,得过且过。结果感染人数越来越多,几乎每个人都有家人,或者是亲戚朋友感染。连采访中国驻瑞典大使的快报记者都都说他有家人被新冠病毒感染。

笔者的瑞典朋友,同事,也有很多人本人或者家人感染,因此,感觉病毒离我们其实很近很近。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严厉的防护措施。

一开始说学生不会感染,事实证明,学生也会感染。虽然他们感染的症状不是十分严重,但是,令人担心的是他们的父母和家人。

瑞典目前的抗疫措施是最严厉的,那就是终于建议人们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是人多的公共场所都要戴口罩。聚集人数只许四人。酒店必须在晚上7点半就要关门。许多商场超市也都采取了更严厉的防护措施,戴口罩,戴手套,隔离薄膜等。

瑞典人现在可以看出防护意识了。走在街上,人们不再直接和你走对面了,而是尽量保持距离,如果不能很好的错开,宁可停下脚步,让你先过去,然后他再走。

这样的意识很好。人们依然可以在外面散步。就是不要聚集。饭店依然有人吃饭,但是,数量少了许多。

圣诞的措施很好,就是不再搞大促销了。能呆在家里就呆在家里。

因此,希望节日过后,感染数量能够降一降。但也不敢保证,毕竟这是假期,如果人们更想聚,家庭传染是大头儿。据说,瑞典人办公室里传染的数量也非常大。

总之,到目前为止,1000万人口的瑞典已经有8000多人死于新冠有关的病情。已经有35万人被感染过。

但愿疫苗能对老人有帮助,避免过多死亡。

跨年脱口秀:🧍‍♂️个精彩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新年快到了,整点儿娱乐的。新冠让每个人都感觉郁闷。跨年脱口秀,都是脱口秀大腕,脱口秀大赛前六名都来了。王勉,王建国,呼兰,李雪琴都来了,还有一位法律界的刑法老师,一位眼科医生和杨幂。眼科医生压轴,水平也很高。王勉开场弹唱,王建国倒数第二,如果不是眼科医生压轴,王建国就是压轴,所以,安排得非常紧凑,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笑声不断,主题是把2020年的糟心事儿甩掉。一群东北人,内蒙人带着幽默消费自己,取悦大众,这也是东北人的高尚品德。他们的心态就是我是大家的。逗你们开心我就很开心,高尚的东北人,无奈的东北人,豪爽的东北人,内蒙人,他们挺实在的。敬请欣赏吧!唯一一个全是语言节目的跨年度语言大餐! 京东赞助,演员非常卖力。一边自嘲,一边还得卖!有啥办法呢?其实,这也是东北的软实力!

观点: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英国成功脱欧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昨天和欧盟理事会主席谈判结束,成功实现脱欧。瑞典媒体人认为,说它成功脱欧是因为它结束了近年来1600多天的不确定性和摇摆。这种不确定性给欧洲经济带来很多不确定性。现在人们的心可以安定下来了,也知道了双方的底线。

约翰逊说,英国实现了“独立和自由”,仿佛以前感觉英国都是被捆绑在欧盟里,被欧盟大国德国和法国压制,同时,还要掏会费为南欧国家买单。他们不愿意这样做。过去金融风暴以后,英国对于南欧国家的行为很不满意,因此,不愿意再给他们支持。

英国人认为自己自由独立了以后,愿意跟谁贸易就跟谁贸易,不一定全部绑定在欧盟。欧盟与英国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43%。

有人认为英国与欧盟脱钩,贸易会受影响,这不是自由贸易,而是贸易保护主义。 增加了官僚主义。造成失业人数增加。

但是,笔者以为,英国脱欧实际上是给自己增加了更大的自由度,减少了对自己的束缚。这样,自己愿意跟谁贸易就跟随贸易,不必听欧盟的指挥。自己觉得怎么做合适,就怎么做,不必看欧盟的脸色。脱欧以后,英国可以自由地跟中国做贸易,不会受到任何欧盟国家或领导人的指手画脚。不会背负道德的负担。也可能跟美国更铁(已经是最铁的一个哥们儿了)。

瑞典希望一切都听欧盟的,同时,又希望把自己的想法和影响力在欧盟中实现,可谓携天子以令诸侯,但据一位瑞典分析家认为,瑞典本来是靠跟英国的友好关系,把气候变化等主题变成了欧盟的主题,但是,现在英国脱欧了,让瑞典感觉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哥们儿。

瑞典的心里是我愿意到大组织中发挥作用,例如联合国,然后,在那里我推行我的思想,借助联合国的影响力,也可以抬高自己。英国的想法是老子本来好好的,加入欧盟以后,净是做贡献了,帮助这个,帮助那个,我们自己得到什么好处了吗?他们觉得自己很亏,没有捞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是英国不知道感恩吗?这得需要经济学家好好去算这个账。但是,英国人确实感觉自己的科技发明,经济货币都不是那么糟糕的,加上和美国的密切关系,从欧盟独立出来没有问题。英国自古以来就喜欢坐山观虎斗,自己运筹帷幄。

想着想着,我脑子里又蹦出一个画面来,那就是中国为了增加就业,就让下岗职工去开电梯,这也是一份工作。本来电梯是应该人们自己按的。但是,早期因为人们还不太会用,所以就派专人来开。这个职业现在也许消失了。

同样,英国脱欧了,以前关税,安检等事务因为和欧盟一体化都不需要,因此这种工作就消失了。那么现在,和欧盟27个国家都要重新签合同,设置了壁垒,这样就必须有人从事这些工作,是否这样就会增加就业了呢?例如前苏联解体以后,一下子为学俄语的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

同样,英国因为贸易对象多了,就需要更多的工作了。就业应该是增加的。但是,行政管理费用提高了,能否对自由贸易更有利呢?

我觉得这也是诺贝尔经济学的一个新课题。比如,80年代,短缺经济时,我把城里的服装卖到农村,稳稳地赚钱,但是,现在,没有地区差异了,就不赚钱了。互联网一打劫,人们就更没有钱赚了。

因此,是否先进,一体化,集体化,共产主义化就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资本家为什么把牛奶倒到大海里,目的是不想降价。 这也叫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如果人们没有一点困难需要克服了,怎样激发人们的斗志,发挥人们的能量,解救那些Mr Jones呢?

不管对不对,克服犹豫摇摆和停滞不前或许就是一个好的选择。是对是错还是需要时间去检验。

我的意思不是说资本主义好,而是说,如何能够合理调配资源,同时又能合理分配,让人感觉到工作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即不能不劳而获,也不能给予太多,一定要有一个平衡点。

从欧盟和瑞典的关系中,可以看出,瑞典有时候也是受欧盟的制约,不能自己发挥自己的意志。但是,瑞典人是想在欧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对瑞典的有利发展。

因此,可以说,英国是想“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但是,瑞典是想“宁做凤尾,不做鸡头”。或者说做凤尾也是半心半意,因为毕竟自己的货币依然是独立的。可以任凭其贬值,不受欧元的影响。这对瑞典出口十分有利。

吉利沃尔沃结婚十年了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今年是吉利收购沃尔沃十周年。还记得2010年3月29日,那是一个阴雨连绵的天气。华人华侨一大帮人在斯德哥尔摩大饭店门前的街道两旁列队欢迎当时的国家副主席,现在的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到来。他是从哥德堡来到斯德哥尔摩的。他没有出席吉利沃尔沃的签约仪式。但是,这样的时间段上的巧合还是让人感到很吉利!吉祥如意!

当时,瑞典的报道中充满了担心,焦虑和质疑。吉利收购沃尔沃会不会让沃尔沃搬家,搬到中国去?会不会不再用瑞典的中小企业供应商?那可是沃尔沃的核心啊!好就好在各种配件都是这些供应商产的。

一年以后,笔者跟踪报道,作为环球时报的特约记者写了一篇《吉利收购沃尔沃一年以后》。当时,吉利为了庆祝这一周年,和沃尔沃导演了一出大戏,那就是吉利支持的迷人交响乐队来斯德哥尔摩音乐厅演出,就是诺贝尔颁奖大厅。李书福真是大手笔,很难能见到他本人的面,但是,手下的能人还是不少。据说,他很会用人,用人时也舍得花钱。总之,交响乐队在斯德哥尔摩演出之后,又到哥德堡音乐厅演出一场,主要是为沃尔沃的员工演出。这些员工骨干看到这样的乐队来演出,纷纷称赞。

自然,一年以后,各种质疑就几乎销声匿迹了。一切照常。而且很快,沃尔沃的产量开始增加,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新闻发布会。一开始,记者还跟踪报道,后来,就习以为常了。

斯德哥尔摩大学商学院教授房晓辉经常拿吉利收购沃尔沃作为成功案例来给学生们讲。吉利收购沃尔沃就是非常成功。成功地为当地保留并创造了就业。瑞典人心里安宁了。瑞典商务大臣达姆贝也在有关场合高度赞扬吉利收购沃尔沃是一个成功案例。

想当初,李书福就把沃尔沃比作一个美丽的新娘,吉利尽管娶了沃尔沃,但依然是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那么,如今日子已经过了十年了,现在关系如何呢?他们是怎样开始这个恋爱的过程呢?

没有机会采访到李书福本人,笔者不知道他自己是怎么想的。但是,有幸在吉利文化菌公众号上看到吉利欧洲创新中心总经理魏刚专访:魏刚的“刚”与“柔”。魏刚作为当时英方代表经历了吉利收购锰铜部分股权的经过,从而加入到吉利这个文化圈儿。公司把公众号叫成吉利文化菌。吉利曾经是一个很让人看不起的小汽车公司。它就是中国的缩影,就是这样,生生地从地里拱出来了,崛起了,而且以创新的思维和行动和沃尔沃逐渐地融化在一起。从Unit 3就可以看出来。其实,也说不清,2018年记者随外国记者团到哥德堡去采访,除了参观瑞典著名制药厂阿斯利康研发中心,还去了沃尔沃的一个培养年轻人的地方。这里只有知识和智慧的交流与碰撞。

更早几年,记者也参观了沃尔沃工厂,参观了撞车车间和弯道测试车场地。安全带和婴儿车座的介绍和沃尔沃零死亡的雄心壮志,一切都是让人耳目一新。

还是书归正传,看看魏刚的“刚”与“柔”透漏了吉利文化的哪些人们看不到的信息。

魏刚的“刚”与”柔”

2020-12-17吉利文化菌

导读

锰铜公司曾经是英国拥有近百年专用出租车制造史的汽车制造企业,早期曾为劳斯莱斯等国际品牌生产车身。如果你在伦敦的街头走一走,会发现80%的出租车都源自于锰铜公司。

2006年10月,吉利收购锰铜部分股权,开启全球化的探索历程,也开创了中国企业控股外国汽车企业的先河。

在此次跨国并购中,魏刚作为当时的英方代表建立并发展了与吉利的合作关系,并在此后任职于上海英伦帝华(吉利与锰铜的合资公司),随后参与并购沃尔沃、筹建CEVT(中欧汽车技术中心)、打造欧洲创新中心。这期间,他为推动中外科技、文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果说科技、产品、平台是一家公司的硬核实力,那么文化、环境、形象、语言以及对家庭、社会的责任都可以视为“软实力”,本期对话吉利欧洲创新中心总经理魏刚,通过他的“刚柔并济”,我们或许能够了解近些年吉利全球化科技、产品、文化的融合趋势,亦为疫情时期的融合思路提供指导方向。

▲欧洲创新中心总经理 魏刚

访谈 / 杜健

编辑 / 牛婷婷、赵丽

策划 / 国际人力资源部、创新中心、吉利企业大学

Q:2006年吉利并购锰铜期间,您当时是作为英方的代表。

魏刚:锰铜那时候是单一产品及单一市场,成本也很高,一直想进入中国市场,从中国采购零配件的同时,更希望在中国寻找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所以当时我做了一个中国市场的分析,选了一些中国的汽车企业谈判,最后我推荐的是吉利。

Q:为什么? 您当时对吉利的印象是什么?

魏刚: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2001年到2010年是中国汽车企业发展的黄金十年,我记得07年的时候,中国汽车产销量也就800多万台,09年就变成了全球产销第一。当时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是鼓励自主品牌,鼓励技术知识产权,吉利也在推动战略转型,所以很多因素综合起来看,我觉得吉利是很合适的。

当时也有人建议英方应该去找大一点的中国企业合作,我向英方管理层建议,我们要找到一颗“未来之星”,以实现双方的共赢发展,结合市场的发展,产业政策,以及吉利香港上市后透明的财务和股东状况,我觉得双方从合作的基础上是共赢的。

▲2006年,吉利与英国锰铜签署协议

Q:但对于当时的吉利来讲,可能合作后的管理才是面临的主要问题。

魏刚:有一个故事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谈合资合同的时候,书福董事长亲自在合同里面写了一句话,他说合资公司所有的质量体系、质量标准都由英国锰铜公司负责建设,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应该归合资公司所有。

虽然锰铜不是一个大品牌,但是他有传承百年的历史,作为英国上市公司,锰铜管理层也大都来自于宝马、捷豹、路虎、阿斯顿马丁等老牌车企,他有自己的一套东西,这也是吉利转型过程中可以去学习的。

Q:学习是吉利精神之一,也伴随了吉利的发展。

魏刚是的,我觉得吉利就是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成长。讲到那个时候的吉利,英国人背后都会笑话,因为我们的“老三样”产品的确存在差距。06年的时候,我第一次见书福董事长,当时我们坐在出租车里聊天,他说:我能够预测到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给各方面所造成的潜在风险,一些老牌车企可能在未来两三年内会出很大问题,如果福特出问题,沃尔沃是我梦想的公司,我一定要把它买下来。

他说的时候大家都一笑了之,因为那时候的李书福大家都觉得是“汽车狂人”,但跟他真正去接触后你会发现他身上的这种“为干事业而生存”的企业家精神,包括我们所见到的很多吉利人都是抱着一种理想和专注实业的执着精神,非常刻苦努力的去工作,然后你会从中获得一种鼓励,但这种精神不是说一个百年英国企业能够轻易感受到的。

Q:其实这样的一个合作思维及管理模式也为后期的并购提供了一种借鉴。

魏刚:09年的时候,当时包括我在内的几个英国同事都加入了吉利团队去收购沃尔沃。记得我们在沃尔沃现场的时候,沃尔沃的人提出了一个问题,说李书福先生你是一个中国企业家,你没有什么国际化的合作经验,那么你怎么来管理我们这样一个国际化的企业?当时董事长回答很简单,他说我怎样和老外打交道,我这里有几个英国朋友,你们可以去问一下。后来沃尔沃的各级工会组织分别到英国考文垂去了解情况,我和英国同事一起接待的,他们就围绕一个问题:李书福、吉利可不可信,他们在英国做了什么?

吉利和锰铜的合作,当时因为产品单一、市场较小并没有给吉利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不过从国际合作化的经验与影响力,文化的促进与融合其实是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2011年吉利全面收购锰铜至今并成立伦敦电动车公司(LEVC),在考文垂建起了新的工厂,实现了良性发展。

Q:后来您又去了CEVT,当时的定位是什么?

魏刚:2010年收购沃尔沃后,集团寻求在战略层面建立一种合作的方式,最早其实是想在欧洲比如英国建一个研发中心,考虑到沃尔沃的体系、人员都可以作为背后支持,最后还是决定在哥德堡成立研发中心,即现在的中欧汽车技术中心(CEVT)。当时东辉总等集团领导问我愿不愿意去哥德堡,我说非常愿意去做点事情。

CEVT的定位一定是集团角度的共赢,比如沃尔沃以做豪华车为主,它没有做小车的成本优势,但吉利正好在紧凑型车型、采购上具有优势,然后结合沃尔沃的技术优势、体系优势,形成一个全新的平台产品。

Q:作为CEVT的cofounder,在CEVT对您来说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魏刚:成立CEVT之初,安总和集团给我们的要求很明确:第一,要开发一个产品,第二要打造一个体系,第三要培养一批人才。我们也是这样做的,CMA超级母体、领克的产品、NPDS体系都已经实现了交付,也为集团培养了很多研发人才。

CMA超级母体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满足吉利成本优势的前提下,又能满足沃尔沃的质量和性能标准。后来CEVT又与研究院中国团队一起承担了领克01、02、03三款车的上车体开发工作,形成了一个跨欧洲、中国的全方位、全产业价值链的研发中心,在这里我们不只搞研发,我们也承担了产品规划、质量体系、工厂ME的建设等等。

另外,CEVT作为集团在海外发达国家成立的第一家子公司,企业建设方面也面临着挑战。首先就是要做到相互尊重与了解。我也认识到一点,就是在瑞典跟沃尔沃、CEVT员工交流的时候,他们只知道吉利是沃尔沃的母公司,但吉利到底什么样子他们不太清楚,当知道吉利创办了9所院校,向社会输出了超过15万名人才的时候都很吃惊;反过来也是一样的,让我们吉利的员工去讲CEVT,他们也不了解瑞典的情况。

▲CEVT租用的办公楼之一

我们经常也会学习,一直在对标,看其他企业怎么能够做到全球化统一管理,标准化的体系建设,人才的培养等等。

比如我们发现,某中资企业在全球开展业务,靠的是完善的体系和人才储备,全球各地分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人力和财务等主要部门都是中方管理,本地员工更多是承担专业性强的工作,关注的重点都是企业规模有多大,产品如何好,价格如何有竞争优势等。而我们在瑞典恰恰相反,靠的是本地员工作为业务主要负责人配以中方的人员作为辅助。

有一点我认为我们比其他海外中资企业做得较好的其实是一些软性的东西,像文化宣传,员工价值,企业形象,社会责任……而这也让我们能够更好的跟当地的体系融入。书福董事长一开始就强调尊重、适应、包容、融合,因为除了产品之外,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环境责任也是西方十分重视的领域。

所以并购沃尔沃,筹建CEVT,这种软性的力量每天都在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去影响和改变一些事情,所以我们在关注产品、市场、销量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一部分附加值,所以我也想把它沉积下来,作为一种经验去分享。

Q:软性的文化的力量作为一个变量,可能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会间接创造很高的附加值。

魏刚:是的,比如从事造型的人,无论是宝马也好,通用也好,他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为你无论做什么车型,他的标识是不能变的,很多的车型有它的文化延承,但作为一个新品牌领克来讲,我们的造型师就特别开心,因为这是一张白纸,大家说,这一辈子可能就这一次机会。

因此大家充满了热情去做这个工作,所以我觉得现在领克的成功,不只是能力、体系建设的成功,人文的、文化的因素也很重要。这一点上,我要感谢这些本地的员工,因为说实话,瑞典是全球社会福利最高的国家,很多人完全可以不怎么努力工作,但是你会看到,很多瑞典同事跟我们中国同事一样,在工厂的地上打个地铺加班,长时间离开家去出差支持……我觉得他们已经做到极致!这背后其实就是软性的力量!

另外,在瑞典这样一个高度福利、高度个人价值体现的国家,好多员工他们工作日可能是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但周末就变成了自己孩子学校足球队的教练,手球队的教练,你必须要让员工认识到,这个过程是如何有趣,他个人的价值怎样得到充分体现,所以我会去跟大家讲很多故事。

Q:讲哪些故事?

魏刚:比如吉利成功转型的故事,锰铜的故事,沃尔沃收购的故事……

举个例子,我们CEVT成立的时候,当时我们叫梦之队,一行10几个平均行业工作经验超过20甚至30年以上的各个专业研发负责人,我带他们一起来到研究院。在会议室,对面坐的是一些热情朝气的年轻中国工程师,大家碰撞讨论问题,这个时候会发现有的时候20年的工作经验会固化一些思维,怎么让他们去理解吉利的工作方式和中国市场的多变和挑战呢?后来我跟他们讲,与大众和沃尔沃这样近百年历史的企业相比,吉利30多年的发展历程相当于别人的1/3,但是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什么样的呢?

我和李伟平总联系,把他们带到了北仑基地的一个展厅,里面有我们第一辆美日,它是拿榔头敲出来的;还有博瑞,代表了吉利3.0时代的产品,这时候好多人都在拍照,大家此刻明白了吉利的发展历程,要和中国同事在一起创造的是一个新的画面,而不是纯粹重复过去20年经验积累的产品,我们要做的是一个更新的触及心灵的东西。

还有一次,沃尔沃请我去给他们在瑞典的经销商讲吉利,这些经销商有好多人都没去过中国,卖了一辈子沃尔沃车,对吉利并不了解,我在想该怎么讲?正好组织者过来跟我说,这些经销商从爷爷辈开始就卖沃尔沃的车,都是一些老的企业家传承下来的。

我抓住这一点,上台就跟他们说,今天我讲的故事和你们父辈甚至祖父辈的家族传承是一样的,就是执着的企业家精神。我把董事长的创业历程,吉利对理想的追求,对文化的尊重娓娓道来。大家反馈特别好,因为触碰到他们的内心,比我们讲卖多少产品要好很多。

Q:欧洲创新中心您是怎样定义的?

魏刚:我们成立CEVT之初其实是一个项目公司,大家觉得做一个新项目非常有趣,从全球各地聚集在一起。随着公司的发展,很多员工会问企业的愿景是什么?使命是什么?我的职业发展规划是什么?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做完这个产品下一步的方案是什么?

集团每年做员工调研,有几个方面落在了后面,其中一个我记得很清楚,因为CEVT临时租赁了很多办公地点,员工因此对公司未来长期发展的方向不确定。另外,CEVT从成立时的几个人到后来发展近2000人,我们在想能不能通过一个园区,把领克、CEVT和造型等分散在各个租赁办公场所的员工聚在一起,同时能通过多种方式延展到集团其他的子公司,比如极星、沃尔沃,大家都能够利用这个园区来共同做一些事情。

所以我们建设了一个园区,最早叫吉利欧洲创新中心,但区别于CEVT做技术创新,领克销售模式、出行方式的创新,我们想把这个园区打造成为吉利内外宣传的平台,也就是我们现在的“Uni3园区”,这也是吉利在哥德堡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产品”。

这样一个产品的目的,我们希望让自己的员工满意,让我们的合作伙伴、本地的院校、政府、媒体都能够看到吉利的内涵文化,也能够为员工家庭、整个社会提供一些价值,这是我们想做的。

Q:为什么叫Uni3呢?是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魏刚:哥德堡有一个本地习惯,有代表性的建筑都会给它起个小名,所以我们这个园区的名字要能够把它真正的意义体现出来,在每一个地方都可以讲出一些故事,这些故事的基础是开放、尊重与融合。这些故事的来源是其他园区所不具备的,只有在Uni3园区你才会真正体验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与碰撞。

第一层意思就是宇宙 Universe,宇宙对我们来讲,其实就是要开放包容,这里既是思维的开放,也是园区本身的开放。

第二层意思,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领克的成功上市、CMA架构的成功,这些是非常Unique的,是非常独特和唯一的;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的一个过程,就像一个大学的校园一样,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所以是University,最后就是融合Unify,我们大家能够融合在一起。

董事长也说,在中国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还有一个最关键的点,在这个地方1+1可以等于3,为什么可以等于3,虽然东西方存在差异,但我们如果都能够开放、尊重,我们所创造的附加值就是3。所以说Uni3很多是我们总结过去的故事,吉利成功的经验。我们现在对内对外都会去宣传Uni3的故事,大家都反馈这个故事很有意义。

同时我们为Uni3园区设置了三个使命:使命一,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包括提供不同的文化体验,同时搭建文化与信息交流的平台;使命二,创新教育理念和模式,包括打造哥德堡本地的新型社区教育基地,并通过与三亚学院等吉利自己的大学和瑞典本地的院校一起合作,建立国际化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使命三,引领商业模式管理创新,包含创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和实践,创新的人才交流和发展。

▲Uni3园区一号楼实拍

Q:目前我们这个项目的运营和进展是怎样的?

魏刚:项目总建筑面积是10万平米,一共是5座楼,目前一号楼已经交付了,二号楼在明年的3月份交付,还有领克展厅,领克造型中心,我们自己的酒店、办公室、实验室。目前总体进度比瑞典的同类项目要至少快6个月以上,我们在这里创造了一个中国吉利速度,现在哥德堡的出租车司机都在说,这个楼里面一定有中国工人半夜在干活,但实际上我们没有。

园区租户方面,我们不仅有集团内部租户,例如CEVT,领克,吉利瑞典控股等,也有外部租户的加入,如United spaces联合办公空间,Compass集团等。分享一个租户空间安排设计上的小心思,在一号楼的东边,入驻了哥德堡最有名的咖啡厅Da Matteo, 一号楼的西边,是我们的老甘肃中餐厅,也是中西方在这里相遇的一个故事。

关于Uni3园区,对我来说交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交付后使用者的满意度,我们自己员工的满意度,我们客户的满意度。另外,园区作为集团在海外的第一块商业资产,怎么样去管理,商业模型怎么去搭建,怎样为内外部租户做更好服务的同时产生一些价值,这是我目前正在做的事情。

我们的目标也很简单,就是要给我们吉利的核心价值提供附加值,目前吉利正在进行未来出行方式的转型,我们可以通过我们的体验平台提升吉利核心价值的附加值。Uni3作为吉利在海外兼具文化传播、创新精神及优质服务的体验平台,能够为我们的租户和客人提供国际一流的用户体验,创造一个创新与合作共享的开放空间,这是我们的愿景。

▲瑞典国际幼儿园参观Uni3园区

Q:您刚才也提到在Uni3园区里面会体现很多中西文化的碰撞,有具体的案例吗?

魏刚:首先从CEVT成立到Uni3园区的建设,包括过去沃尔沃的收购,董事长一直在强调,吉利在海外有一个重要的成功因素就是合规,我们要守规矩。城市规划、园区建设有什么要求,有什么法律规定,我们都完全按照流程去走。

按照正常的速度,在瑞典从购买土地到城市规划审批一般要三年的时间,我们项目组用了9个月的时间做下来,前期我们跟市政府做了大量的沟通,让他们能够认识到项目的重要性,能给为我们加快速度,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去做这个事情。

园区设计上我们也想了很多的方案,开始的几个方案一直不是很满意。因为既要尊重本地风格,要让哥德堡的市民,让自己的员工都可以看到我们在做什么,来参与、享受我们的服务,这是宗旨;也要充分体现我们在文化上的包容、尊重。后来我们和市政府,和土地所有者,和工会、员工的代表都进行了充分沟通,最关键的是董事长给我们明确了清晰的设计方向,即建筑是一个艺术品,要体现东西方文化碰撞的同时,体现吉利的承诺和成功故事。

最终的设计方案,我记得是18年9月底,我从国内出差后回到瑞典,下飞机后乘车回家。当时乘坐的是沃尔沃XC90的T8版,车上有一个水晶换挡把手,是瑞典很有名的一个御用皇家水晶供应商Orrefors制造的。瑞典的玻璃是很有名的,我想能不能从这里面找到一些灵感,第二天我就带着设计师一起去看这家供应商的生产线,然后设计师就想到一个概念,因为瑞典很喜欢玻璃烛台,烛台是5种颜色,而我们这五栋楼底部的部分都是砖石结构,上面是5种颜色的玻璃楼,这五种颜色我们又根据中国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品牌专属色进行了调和。这个设计理念我们也引入到了内饰设计,比如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员工餐厅色调设计等,这里外其实又是一个呼应。

▲Uni3园区设计概念效果图

因为瑞典人很喜欢环保,我们所有建筑都符合瑞典国家银质环保质量标准。我们还把每一个会议室的名字都命名成各种树的名字,每颗树的照片我们会做一个说明简介,很多员工、客户看到后都很乐意去阅读、分享里面的故事。其他建筑里的会议室我们也在考虑以湖、江这样的名字去命名,会跟大家去介绍长江在哪里,西湖的故事,又宣传了文化,又彰显了环保的理念。

还有就是细节上的体现。我们会发现,很多的建筑都会有一个大且长的前台,当客户来了,接待人员会隔着前台和客户对话,这样就好像隔着一层的感觉,在Uni3我们要体现吉利开放包容的文化和客户为导向的服务意识,所以我们设置了类似一些五星级酒店内小而独立的前台,员工是不允许站在前台后面的,他们要走出来仔细询问访客的需求,比如需要预定、咨询等…只要有问题,都会有人来帮你去解决。我们希望来自全球的所有吉利人和我们的客人来到Uni3的时候都能感到宾至如归。

这个园区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其他细节,我们不是凭空想象的,是建立在吉利在哥德堡这么多年的沉淀、积累的软性元素上体现出来的。

▲Uni3园区添砖加瓦仪式及乒乓球比赛

Q:目前CEVT在职员工多少人?无论对于CEVT还是您目前负责的吉利欧洲创新中心项目-Uni3园区,您如何管理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

魏刚:CEVT成立之初是10个人的团队,现在是1000多人左右。管理上我觉得第一点很重要的就是合规。CEVT成立的时候,我们在流程、语言、法律上都不熟悉,所以我们需要沃尔沃的支持,因为由吉利和沃尔沃高管组成的董事会很注重合规,吉利很注重合规,沃尔沃也很重视合规,如果我们在公司运营上出了问题,相关方都会有影响,后来也是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把公司建了起来;另外我当时参与了并购沃尔沃的艰难谈判,我知道彼此双方对知识产权的看重。

后来吉利打算派上百名中国员工到沃尔沃、CEVT来工作学习,我们希望在知识产权的管理培训上得到沃尔沃的支持,他们觉得提议非常好,把沃尔沃法律、知识产权负责人派过来进行了三期培训。所以说做好知识产权的尊重和管理,按规矩办事,这很重要。

▲员工国籍多样性

第二是体系的建设。我们的公司治理包括人力政策、采购体系等的建设,都是在CEVT从一张白纸一点一滴做出来的,我们也希望能够把这些经验沉淀下来。比如现在Uni3园区建设,我们在一号楼完工之后,输出了一份《施工管理指南》,把怎么和政府打交道,怎么立项,怎么控制成本,怎么管理质量,甚至怎样和瑞典当地媒体处理关系做好宣传,这些细节的东西都把它沉淀成一个体系,作为集团将来在海外运营的一个参考。

第三是不同文化差异的处理。比如中国汽车的保险盒,为了避免下雨发水碰到,好多产品就把保险挪高了位置,但是根据CEVT的经验,过去它是放在座椅下面的。

有一次开会我记得特别清楚,我们研究院的同事提出问题,说这个东西不行,一发水车子被水泡就坏了。然后CEVT的工程师说这是全球产品,不能因为中国搞变化,而且这一变化成本很高,然后两边就争论起来了。

我说首先我们这个产品是全球的产品,中国市场是我们要首先上市的一个市场,本地客户的需求、市场情况我们要首先尊重,如果我们对市场都非常清楚的话,为什么中国雨水季节容易发水的事情你们瑞典工程师不了解?当然瑞典同事的经验我们也要听取,大家当时就觉得确实做的不好,一起讨论去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一种情况也会经常发生,比如研发某个配件的人员配置成本控制问题,按照瑞典经验可能需要三个人,中国员工会说一个人就可以,因为我们对成本的要求很高,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把他们都叫到一起,找到一个能够让双方认可的解决方案。

在中国,我们的应急变化能力和纠错能力是很强的,而在国外特别是瑞典这样的国家是很喜欢做规划的,你问一个瑞典人明年到哪休假,圣诞节干什么,他都有规划。所以这个前提很重要,做规划时要讲清楚,否则一旦跑偏了,很难拉回来,拉回的代价也会很大,因为他们会按照规划比如制定的商业模型一步步的做下去。

比如CEVT刚成立时,我去跟瑞典本地同事谈,他们当时很多人对CMA这个项目打问号,因为国外人的思维会思考这事怎么做,要做规划,商业模型分析,投资损益分析,资源分析等等;我们会说竞争这么激烈,赶紧抢占市场。后来我说,沃尔沃历史上生产的小车,有些已经停产了,规划了很久的商业模型真正实现了吗?但吉利有一款车叫帝豪,销量非常好,成功于对中国市场的敏锐和快速反应。

当然我们不是强调谁对谁错,而是说明双方是有合作机会的,我们把吉利对中国市场的快速反应和理解,我们的成本优势和沃尔沃做产品规划、体系,满足全球市场的能力,市场的不同需求结合在一起,会形成更长远的竞争力。在CMA基础上开发的领克和沃尔沃XC40的成功正是验证了这一点。

Q:大家现在的感受怎样?

魏刚:很多瑞典本地员工,不管是技术,还是管理人员,面试的时候都会问:你们公司有什么体系,我跟他们讲的,你所有的就是什么也没有,你要自己画,告诉我应该怎么去做这个事情,要把你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都拿出来,过去实现不了的争取在这里实现,过去做的不好的,在这里不能重复。对我们来讲确实是个挑战,虽然我们在国外收购了很多公司,这些公司都有自己成熟的体系和历史延承,但是真正在海外发达国家成立公司,CEVT是第一个。

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去问一些新老员工在CEVT工作有什么体会?他们会说working for CEVT/Geely is fun, but frustrated.他们觉得在这边工作太有趣了,每天各种挑战,在无章可循当中去寻找规矩建立规矩。这个过程很有意思,但是带来的就是天天头疼,怎样把员工的优势最大化发挥出来,为集团下一步未来出行方式体系的建立,把这些文化、体系能够沉淀下去,为将来海外市场的拓展提供经验参考。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就是你要问一个瑞典人或者英国人Do you agree?他们回答Yes是说我同意了。但老外问中国人说:do you agree? 中国人说Yes,然后过两天再问他,他说我没同意呀,你不是说yes了吗?中国人说我听到你说这事了,但是没说我同意。

很多研究院的同事也会有这种体会,说给瑞典工程师写邮件没人理会,打电话也没人回。瑞典工程师说,我不回他,因为我跟他说了,他都同意了。所以当集体决策式的文化碰撞到自由发挥、个人价值凸显这种瑞典西方文化时,会有一些冲突。

我们现在也在安排员工进行这方面的培训,让他敢说话,敢表达,然后要说明白yes,I hear you or I agree。就是说,我听到你说的了,但是我有不同的想法,这个是很大的差别。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尊重,适应,包容,融合是吉利全球文化融合的原则,魏刚将和他的团队一起在吉利全球化的道路上,在文化的碰撞融合中进行着全新的尝试。

今日头条:第十届华人榜(华奖)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

北欧绿色邮报网斯德哥尔摩12月21日授权发布(记者陈雪霏)–被誉为华人界最高荣誉的华人榜(简称华奖),日前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揭晓!主办方原计划在斯德哥尔摩大学诺贝尔演讲大厅举办“第十届华人榜(华奖)颁奖典礼”,但由于2020年全球发生了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因此推迟了举办时间。第十届华奖揭晓的人物共十位,他们分别获得的奖项如下:

袁隆平院士“华人榜·终身成就奖”;袁隆平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4年获颁以色列沃尔夫农业奖,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等多项国内国际大奖殊荣。2019年9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袁隆平“共和国勋章”荣誉。

曹义海院士“华人榜·科学成就奖”;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曹义海教授是肿瘤血管增生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他首先发明抑制肿瘤血管特异性因子,开创了抗癌新方法。后来他还在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他是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博士学位获得者,是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首位华人教授。2019年曹义海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段茂利教授“华人榜·科学成就奖”;段茂利教授现工作于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大学医院,是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Senior Consultant. 是欧洲第一位华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拥有欧盟和瑞典行医执照,被入选世界名人录。曾荣获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最佳博士,瑞典皇家卡罗林斯卡医学院青年科学家奖,中国华夏耳科学特殊贡献奖等。

唐国强先生“华人榜·终身成就奖”;中国及海外华人界家喻户晓的影视演员,国家一级演员;曾获得过第0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男演员,第17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男主角,两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男演员,两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男演员,第2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导演,第22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导演,第22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表演艺术成就奖,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配角等多个奖项。

贾平凹先生“华人榜·人文成就奖”;贾平凹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副主席。2016年12月当选为第九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其作品《浮躁》获得第八届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废都》获得法国费米娜文学奖等国内外奖项。

朱仁民教授“华人榜·人文成就奖”;浙江大学生态修复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杭州潘天寿环境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历时30年,朱仁民教授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学科“人类生态修复学”,提出“用艺术拯救生态,拯救人类”的新学说。将新理论付诸实施,设计修复了十大生态修复工程,联合国官员称朱仁民是“中国的达芬奇”,意大利美术家协会主席称朱仁民创造了“文艺复兴以来没有出现过的艺术表现形式”;联合国基金组织、上海世博会、浙江大学等先后为朱仁民建立个人艺术馆,以支持这项学说的整体推动。

吴谦先生“华人榜·人文奖”;青年艺术家吴谦毕业于纽约大学社会与文化分析学院,并获得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学位。2011年至今,吴谦以综合材料为媒介,在画布上以东方美学为本,表达“东西遇合”的文化意识和水墨艺术的精神蕴涵。作为东西方艺术的摆渡人,吴谦以“结合传统与现代 融会东方与西方”作为基本创作理念,他的作品从东方隐忍的禅意渐变为宏大多维的情绪表达。吴谦曾在纽约、厦门、上海和杭州等地举办个展,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展、第三届全国综合材料绘画双年展、脉—中国当代绘画展等群展。吴谦入选第十三届“全美十大华人杰出青年”榜单,被评为罗博报告2020“Best of the Best 罗博之选”年度青年艺术家。

马魏华先生“华人榜·人文成就奖”;中国当代杰出的汉字学者,书法家,篆刻家;曾被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评为”跨世纪翰墨人才”。在中法文化交流年中,两次受邀,分别在法国北部省会里尔市和巴黎市举办<<马魏华书法刻字展>>,并荣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奖章”和”拉玛特兰荣誉市民勋章”。同年,被法国”法中文化交流协会”特聘为”特别艺术顾问”。多年来,马魏华在推动与传播中华汉字艺术,弘扬中华民族国粹在海内外的发扬光大而呕心沥血,创作了大量作品,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曹侃先生“华人榜·企业家精神奖”;挪威北欧集团董事长,杰出的建筑业企业家,取得挪威物理和声学双硕士学位。从事建筑业以来,秉承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理念,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联手开展科研建筑,取得显著成就。作为华人,充分融入挪威当地社会,为挪威社会创造就业。同时,把中国的人文价值,积极上进,刻苦努力,使命感等融入当地的价值观。并以创造价值和创新思维,为中国的节能建筑提出先进性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创办年轻人论坛U35论坛,为积极培养下一代提供教育平台,积极履行和倡导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家精神。曾于2018年获欧洲十大华人领军人物殊荣。

刘期培先生“华人榜·非遗传承奖”;中国剪影艺术代表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杰出的剪影艺术家。从事剪影艺术30年,一把剪刀,一张绒纸,行云流水般的剪功,瞬间一个人物神态便跃然纸上。刘期培先生曾代表中国各界艺术家团体出访美国、德国、意大利、韩国、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及中国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做嘉宾演出,为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华人榜(华奖)目前是国际公认的华人界表彰、记录与传播平台,国际人文品牌。迄今已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高锟教授,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先生,中国神经外科奠基人涂通今博士,中国国家一级演员刘晓庆女士,美国联邦国会议员赵美心女士,乔治布什美中关系基金会共同创始人&副主席方李邦琴女士,享誉国际的中国音乐指挥家郑小瑛教授,美国华人科学家石根华教授,享誉国际的美国刑事监识专家李昌钰博士,中国航天英雄杨利伟将军,医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朗景和教授,中国著名舞蹈家杨丽萍女士,中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澳大利亚杰出侨领丁兆璋教授,中国侨界领袖庄炎林主席,日本国杰出企业家露崎强先生,全日本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会王家训会长,著名作家严歌苓女士,享誉国际的艺术家丁绍光先生,英国伦敦杰出侨领邓柱廷主席等全球五十余位各领域人士获颁过华奖荣誉。

华人榜曾先后在中国北京、美国旧金山、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美国洛杉矶、日本东京、英国剑桥大学举办了九届颁奖礼,影响广泛,意义深远。华人榜为树立中华民族形象,传播华人成就与精神,提升华人国际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 晨曦

桂大使:天冷是暂时的,春天终将到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2月18日,中国驻瑞典大使桂从友阁下就中瑞关系在使馆接受瑞典《快报》记者布兰斯特伦专访。

  记者:大使先生好,请介绍一下作为大使的工作情况。

  桂大使:很高兴接受《快报》采访。大使的使命是推动与驻在国的友好交流合作。中瑞在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双边合作有良好的基础和发展潜力。中方奉行开放共赢的发展战略,瑞方也坚持开放发展和自由贸易,中瑞进一步发展友好合作有很多共同语言。当今世界面临一系列新挑战新威胁,比如疫情蔓延、保护主义抬头、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盛行、全球气候变暖等,这些都需要包括中瑞在内的世界各国携手应对。中方致力于发展中瑞友好合作关系,希望瑞方与中方相向而行。

  记者:我看过一些材料,感觉大使先生是不是对《快报》的报道很生气?

  桂大使:谈不上生气,我们希望包括《快报》在内的瑞典媒体能够客观全面地报道中国的实际情况,多做有利于促进中瑞友好合作的事,多说有利于促进中瑞友好合作的话。中国的发展同包括瑞典在内的许多国家一样,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带领全国人民共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满足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欢迎包括媒体在内的外方人士对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建议甚至批评意见,中国有这个胸怀,但我们坚决反对那些违背客观事实的歪曲报道、恶意批评甚至抹黑攻击。

  我们希望你们这些关注中国的记者多到中国实地去看一看,多采访采访中国的普通百姓,而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凭想象批评中国,不是援引美澳等国反华媒体的恶意报道。中国老古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还有百闻不如一见。我们使馆愿为赴华采访的瑞典记者提供必要协助。不知你和你的同事是否去过中国?

  记者:我还没有去过中国。但我有一个同事申请去中国,现在还没有拿到签证。

  桂大使:现在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我们将根据疫情好转情况积极研究,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便利。中国有14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50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到中国去采访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花精力,深入中国社会,全面客观了解中国的发展情况,不能先入为主,不能带着主观结论甚至带着放大镜去中国找问题。

  记者:疫情已经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大使先生怎么看待瑞典的抗疫政策?

  桂大使:中国党和政府始终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措施,在两个多月时间里控制住了疫情。瑞典有自己的国情和实际情况,我们尊重瑞典政府选择的抗疫政策。中国从来不干涉别国内政,从来不对别国内部事务指手画脚。我们衷心希望瑞典疫情早日过去,早日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中方愿根据瑞方意愿为瑞方抗疫提供必要协助。

  记者:昨天瑞典国王宣布瑞典的抗疫失败了。大使先生是否同意这个观点?

  桂大使:首先,我们对瑞典人民遭受严重的疫情深表同情,对瑞典因疫情去世的人表示深切哀悼,对他们的家属表示深切慰问。我刚才已经说了,我们不会对瑞典的内部事务指手画脚。我们支持瑞典政府和人民的抗疫努力,愿为瑞典抗疫提供必要协助。我们也希望瑞典举国上下能够团结一心,尽早战胜疫情。

  记者:大使先生是怎么向国内报告瑞典疫情的?

  桂大使:我怎么和你说的,就怎么向国内报告。

  记者:大使先生能不能深入地谈谈对瑞典的看法?

  桂大使:首先,我们对瑞典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做法和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第二,我广泛接触瑞典工商、学术、科研、地方政府等各界人士特别是广大民众,我深深体会到瑞典社会各界和基层民众对中国的友好感情,他们都渴望同中国扩大友好合作。瑞典社会各界的主流民意与中方致力于发展中瑞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是完全一致的,所以我对中瑞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

  但另一方面,我也注意到瑞典社会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我上世纪80年代上大学时了解瑞典是高工资、高福利、高消费国家,社会治安特别好,就像中国古人描绘的世外桃源那样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坦率地讲,瑞典当今的社会治安可能不如过去好。我们注意到瑞典政府、各政党和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社会治安问题,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打击犯罪行为,我们希望瑞典政府取得成功。

  记者:大使先生认为瑞典社会治安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桂大使:这恰恰是我想向你了解的。你作为瑞典人,应该比我们更了解,我们应该向你请教。

  记者: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单独再安排一次讨论。现在瑞典对中国持负面看法的人越来越多,美国皮尤民调机构数据显示,2004年瑞典对中国持负面态度的人占40%,2020年夏天这个数字达到了85%。大使先生有何评论?

  桂大使:我刚才说了,想了解中国的实际情况,最好自己去中国看看,眼见为实。要了解瑞典民众对中国的看法我们也是如此,直接向瑞典民众了解,而不是援引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民调机构的说法。瑞典有1000万人,你可以深入瑞典社会,直接了解瑞典民众的看法。我通过广泛接触瑞典民众了解到,他们都主张对华友好,都对中国有着良好印象。你刚才提到美国这个民调机构,他们询问了多少瑞典民众?能否代表瑞典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的意愿?他们搞这种民调出于什么需要?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

  记者:大使先生是说瑞典人对中国的看法比民调结果更积极、正面吗?

  桂大使:我通过自己的接触,了解到瑞典主流民意对华友好,都主张扩大对华友好交流合作,而不是相反。我们希望瑞典政府的对华政策能够代表和反映社会主流民意,而不是依据美国某个媒体、机构出于自己的需要在特定圈子里搞的民调。比如,我现在问你和你的同事是否主张对华友好合作,我想你们的回答一定是肯定的。

  记者:目前瑞典和中国的外交关系很冷。有报道说大使先生本人曾有40到50次被瑞典外交部召见,是目前大使被召见次数的最高纪录。为什么会这样?

  桂大使:首先我要纠正你一个不准确的说法,是会见而不是“召见”。一开始我就说了,大使的使命就是代表国家促进与驻在国的友好交流合作,这需要广泛接触驻在国各界人士。我同瑞典外交部的同事见面、交流、沟通多,这是好事,这正是大使的使命所在。实际上,仅2018年我同瑞典外交部同事会见就有60多次。我们对话、交流和沟通,讨论的是如何聚焦共识,扩大我们两国友好交流合作,讨论的是如何管控分歧,使分歧不影响中瑞友好合作。这是大使和贵国外交部的共同使命,没有什么奇怪的。这60多次见面中有的是应贵国外交部同事邀请,有的是我主动提出的,为的都是促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相互了解、理解,促进两国关系。昨天我还应邀赴贵国外交部会见了瑞方同事,讨论明年如何发展双边关系,双方态度都是积极的,讨论的也是有利于两国关系发展的事。我们也希望同你和你的同事、瑞典各媒体朋友多见面、对话、沟通、交流。我们希望同瑞典社会各界的交流越多越好,这对我们双方都有利。

  记者:瑞典的5G建设排除了中国的华为和中兴,中方要求瑞典有关部门改变决定,但瑞方不会改变。大使先生怎么看?

  桂大使:我已经多次向瑞方阐述了中方立场,中方希望瑞方为中国企业在瑞经营提供公正、公平、开放、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就像中方为瑞典企业提供公正、公平、开放、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一样。瑞典军方和安全部门以及瑞典邮政和电信管理局说华为构成了“安全威胁”,但他们没有拿出任何事实根据。华为早就提出可以签署“无后门”协议,但瑞方对此没有回应。我们敦促瑞方立即纠正这个毫无根据的错误决定,不能口口声声讲民主、公正、法治,却把矛头只对准别人、不对准自己。中方一向基于市场开放原则和法治原则,对包括瑞典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在华经营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也希望瑞方把开放和法治原则落到实处,而不是当作口号来喊,而且只对着别人喊。中国人自古做事就遵循一个原则,要求别人做到的事,首先自己要做到。希望瑞典也是如此。

  记者:虽然此案已经上诉到法院,但瑞典有关机构坚持原有立场。大使先生对瑞典官方,比如首相勒文想说什么?

  桂大使:我们和瑞典政府的沟通渠道是畅通的。我们希望瑞典政府立即纠正毫无事实根据的错误决定,不要追随特朗普对中国企业无理恶意打压。特朗普要下台了。你对特朗普有什么看法?

  记者:我是记者,对此没有看法,但看特朗普的新闻发布会很有趣。大使先生呢?

  桂大使:我们对特朗普本人也没有看法。他上台、下台都是美国内部事务,中国对此不感兴趣。美国这么强大,任何外国都无法决定谁当美国总统。我们不干涉其他国家的内政,我们关心的是如何把自己国家发展好,把14亿人的生活水平搞好。

  记者:回到华为问题,由于存在对间谍活动的担心,瑞典官方不会改变有关决定,大使先生怎么看?

  桂大使:华为早就宣布愿意签署“无后门”协议,但瑞方并没有接受华为这个积极提议,而是采取消极的排斥华为的做法,这令人感到不可思议。我愿重申,我们希望瑞方给包括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开放、平等、非歧视性的营商环境,就像中方为包括瑞典在内的所有外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开放、平等、非歧视性的营商环境一样。

  记者:如果瑞典不这样做呢?

  桂大使:外交官不回答假设的问题,我们提希望,希望瑞典政府尽早改正这个错误的决定,这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正确途径。

  记者:我的理解是大使先生是以外交辞令在回答。

  桂大使:外交官不回答假设的问题,因为你所提的假设是所有人都不希望发生的。我们的任务是做正确的事,纠正错误的决定。

  记者:我不知道大使先生是否看到了瑞典媒体关于中国共产党党员渗透宜家、爱立信和英美其他一些公司的报道。

  桂大使:这是一派胡言,是在恶意抹黑中国,是在做损害这些国家与中国合作的事,我们坚决反对。

  记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媒体报道?

  桂大使:有一小撮反华人士不断恶意找问题来损害中国国家形象,来损害、阻挠他们国家与中国的合作,这样的企图决不会得逞。对于这样的人,我给他们两点建议。第一,到中国去看看,认识现实的中国。第二,停止恶意抹黑攻击中国的卑鄙做法。

  记者:有一名中国公民去年由于从事“间谍活动”被判一年零八个月监禁,他现已出狱并要被遣送回中国,他已经回中国了吗?

  桂大使:你可能没有关注我此前接受瑞典其他媒体采访的情况。我们的立场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们不了解这个人,更不了解他在瑞典做了什么。他与中国政府无关。瑞典少数人说他是所谓的“中国间谍”是无稽之谈。

  记者:他在瑞典被监禁,现在要被遣送回中国,逻辑上讲中国和瑞典都应该了解这件事。

  桂大使:中国没有向瑞典派所谓的“间谍”,中方不知道这个人,这一点是很清楚的。这是瑞方某些部门单方面的行为,和中方没有关系。中国对在瑞典搞什么“间谍活动”不感兴趣。对于你提到的这个人,我不知道瑞典极少数人是怎么炮制出来这件事的,这和中国毫无关系。如果你关注中国,但只关注瑞典极少数人对中国的无端指责和攻击的话,你对中国的看法会被带偏。我们欢迎你和你的同事关注中国,但是我们真诚地建议你们到中国去看看,也许你会吓一跳,因为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恶意抹黑中国的人说的完全不一样。

  记者:2009年到2010年间还有一个涉及一名中国持不同政见者的判决,不知道大使先生是否知道这件事。

  桂大使:不知道。

  记者:在采访结束之前,我们聊一个开心一点的话题。大使先生和家人在工作之余有什么爱好?

  桂大使:瑞典朋友普遍爱好锻炼,而且每个人在锻炼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长,这点我很钦佩。我看到瑞典朋友天天都在室外或室内锻炼,也在努力学习这种强身健体的好习惯。由于疫情,近一年我们到公共场所锻炼少了,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我们能够恢复户外锻炼。作为友好国家,我们相信瑞典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祝愿瑞典各方面越来越好。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所有国家都好了,自己的国家才能好,这就是为什么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各国开展友好交流合作。

  记者:我的亲友中有人因为疫情去世,大使先生认识的人中有因为疫情去世的吗?

  桂大使:我为你的亲友因疫情去世表示深切哀悼,对你和他的家人表示深切慰问。在我认识的人当中没有因疫情去世的,这很幸运。我们也注意到瑞典政府不断提醒民众要加强防控、限制聚集和面对面接触,我们也都遵守。希望下次采访时我们能不戴口罩了。

  记者:今天的天气很冷,就像现在的瑞中外交关系一样。

  桂大使:天冷是暂时的,春天终将到来。就算天气冷,只要双方都做有利于中瑞友好合作的事,我们的心里也是暖和的。

新闻分析:防控政策延迟对抗疫十分不利 应该马上开始戴口罩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刚刚读了新华社的报道说,2020年快过完了,这个国家才首次建议民众戴口罩。我心里还有一丝小温暖,终于悔过自新了,意识到了自己的严重错误。再看内容,又让我无比的失望。

瑞典这个国家凡事都有计划,都留有余地,这本来是好事。但是,在新冠肺炎这个十万火急的自然灾害面前,这种慢性子是十分不利的。为什么?

政府应该吸取教训。新冠肺炎调查委员会日前已经发布了老人院死亡人数集中且大的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政府对老人院的老人关心照顾得不够。什么叫照顾得不够?是你没有天天到她跟前去喂饭吗?

针对新冠病毒,隔离就是关心,越早隔离越好,越早采取措施越好,要稳准狠。瑞典政府4月1日宣布,大概是4月20日开始执行不要去老人院看望老人,避免把病毒带给老人。那么,1号到20号3个星期的时间实际上就是没有采取措施。为什么不说该政策从宣布之日起立即实施,或者三天以后实施呢?

为什么不宣布医护人员必须有足够的防护措施,必须戴口罩,穿防护服,戴护目镜呢?没有,没有就要想办法啊?实在不行求援啊?人命关天的大事,他们还是慢悠悠。夏天的时候,疫情松了,有人居然差点儿开始夸瑞典了,你看人家没有封国封城,也过来了。当别国第二波开始的时候,瑞典人知道还没轮到自己呢。但还是存在侥幸心理。

现在再看新华社的报道,原来,勒文首相宣布了一系列严厉措施,包括聚会从8人降到了4人,买酒从晚上10点降到了晚上8点。有的中餐馆周日本身自觉就开到下午4点就关门了。这样很好。

最新措施还包括第一次提出了建议在公共交通上,汽车,火车,地铁里戴口罩。你再看时间,1月7日。为什么是1月7日呢?假期过后是吧?

为什么不说马上呢?圣诞节了,你如果不说,瑞典公民就会不戴,因为他们听政府的。平时可能不听,但这个时候,他们唯一的依赖是政府。从现在到1月7日又是两个星期,该传染的又要传染一大批了。

圣诞是高峰,应该更严一些。确实,政府提出不要搞圣诞减价促销了,这个措施很好。这个促销可以在夏季的时候延长一段时间,如果情况可以的话。

在“高度拥挤和无法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戴口罩。在目前的疫情这么严重的情况下,难道还要制造高度拥挤和无法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吗?现在就是不要大张旗鼓地去买东西了,能网上买的就网上买,能想好了,到那就买的,去买,否则,不要到外面逛了。

隔离,隔离,就是要隔开距离。以前不让戴口罩的可笑原因是担心人们因此不保持社交距离。瑞典人现在一见到戴口罩的人就躲,所以,只要你戴上口罩,就自然会保持好社交距离了。你自己放心,别人也保持距离。

担心戴口罩也传染,如果两个人都戴口罩,那么防护层是两层了,再加上社交距离,不就更安全一些了吗?

据日本的一项研究,病毒在铁或金属平面可以存活48小时,在其他物品上存活时间都更短。在空气中,很快就会死掉。当然,在瑞典这样的阴雨连绵的天气里,各种病毒也可能象幽灵一样漂浮在空气中。但更主要的还是在人们打喷嚏,咳嗽,长时间的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下才感染。

我不是专家,但我怀疑,在瑞典存在无症状感染的情况。因为在瑞典的检测防护都存在三心二意的情况。例如,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是在看病的时候才真正戴上口罩,看完了,马上就摘下来了。对于新冠肺炎的患者,只是在有症状时检测,检测出阳性,就让你在家里呆着。等你的症状结束了,你就可以继续上班,上学。没有进一步的阴性确诊。也没有进一步的隔离。这样的话,你怎么能保证阳性感染者已经转成阴性了呢?是否症状消失了依然会留存一部分病毒呢?或者学生感染了,但没有症状,会不会有?最近比利时一个报道发现中学生确实感染和传播病毒的能力不如成年人。可能他们的抵抗力比较强。有的儿童本身就是在产生抗体的时候,因此,见到新冠病毒有可能把它立即就杀死了。但是否他们可以与病毒共生呢?

关于这个量的问题,此前已经对阴性和阳性都存在争议。

因此,笔者以为,采取措施应该立即执行,不要再推迟三个星期。目前瑞典超市里大部分都卖口罩。药店里也卖口罩。供应应该不是问题。问题还是在大脑,在思想。

现在也是瑞典感冒流感多发季节。戴上口罩,不但防新冠,还可以防止感冒。如果上课的学生都让戴口罩,或许不会有那么多,两三千年轻人大部分是学生感染了新冠。这也不是小数目啊!

好在现在放假了,假期,大家注意防控,没事就呆在家里。在没人的地方散步。出门戴口罩。在家里也可以练习太极,蹦迪,单腿跳,练习气功,深呼吸等很多健身措施。伟大祖国中国已经给我们作出了示范。在干燥的地上游泳,这都是我们的发明创造。

目前还要防止另外一种病毒,就是谣言和重伤,比如说这是对人类的惩罚,对某些站错队的人的惩罚等等。这种思想是极其有害的。不要恐惧,新冠病毒确实是一种给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的病毒,但只要你防护好了,有敬畏之心,保持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健康正确的心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坚持吃早餐,早睡早起,不暴饮暴食,不喝太多饮料,不把自己吃得太胖,不缺乏营养,就应该没有问题。如果缺乏营养,缺少睡眠,这是最不好的。精神紧张也容易睡不着。

当然,实在睡不着,你也要长时间闭目养神,卧床时间够了,也可以恢复体力。可以找一些有利于睡眠的食品吃一吃,例如喝姜枣红糖水,另外,也有中医中药,只要你需要,提出来,就会有办法。

绝不能因为惧怕,或者是听了什么鬼话就茶不思,饭不想,绝食了。那样的话就真的危险了。据中医专家讲,新冠也没有那么可怕,只要吃好喝好,睡好,是可以治好的。偶尔到超市买东西也是可以的。只要不与人面对面长时间接触,就没有问题。

圣诞节即将到来,提前祝广大读者圣诞快乐,新年快乐!借助假期,好好休息,好好健身,好好吃饭,多喝水,勤洗手,保持好习惯。

观点:应对疫情要吃好喝好睡好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

在新冠疫情肆虐的情况下,瑞典政府再次要求聚餐要减少到4人了。公共场所尤其是乘坐公交车一定要戴口罩。

瑞典是欧盟27个国家中仅有的不鼓励戴口罩的四个国家之一。据瑞典每日新闻报道,瑞典这是与欧盟指南对着干,因为欧盟建议每个国家每个人都要戴口罩。

不过这两天,瑞典的要求一个接着一个,那就是最好不要在圣诞期间出去购物,不要逛街,不要到人多的地方去。

根据目前的特点,防疫期间就是要吃好喝好睡好。中国著名医生张文宏说过,有些留学生回国途中感染了新冠,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吃饭,一直饿肚子,没睡好觉,恐惧,结果,反而抵抗力下降,让病毒有空子可钻。

如果你吃的饱饱的,睡的好好的,喝的足足的,病毒来了也不能把你咋地。既使感染了,你也有能力抵挡过去。当然,最好的办法是避免感染。

不要害怕,不要恐惧,正像中医专家们说的,多喝开水,勤洗手,在米粥里加点人参,多喝点鸡汤,多吃蛋白质,增加营养,就会有很强的抵抗力。张文宏说,年轻人早上吃两个鸡蛋,多喝牛奶都是好的。

另外,关注疫情有利于预防,如果因为关注过多太恐惧或者担心,可以多看点喜剧段子,例如李雪琴的脱口秀,吐槽大会等等搞笑的节目,这样也可以防止抑郁,防止心烦。

没事儿多听听音乐,总之,我感觉恐惧也是造成抵抗力下降和抑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开开心心,吃好,喝好,睡好。多打打电话。都可以。当然,在黑暗的日子里,冬眠,节省能量,也是一个好办法。总之,要提高抵抗力。

时评:只有中国在抗疫之时是以人为本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 陈雪霏

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新冠病毒让很多国家手忙脚乱。但是,纵观总总,我发现只有中国是真的以人为本。

就拿口罩和疫苗这事来说,一直东西方分歧很大。中国千方百计要弄口罩,来预防。西方某些国家就是拒绝用口罩,硬说没用,因为它一开始确实可能也缺乏。后来有了,到底买哪个公司的?也确实需要辨别真假,但是,往往给人感觉要谁的货不要谁的货,其中似乎有猫腻。

我觉得中国一开始封城确实限制了人们的自由,但是,先紧才能有后松。这比先松后紧要好很多。先松了,人已经死了,感染的也感染了,到底有没有后遗症,我们也不知道。但是,如果避免感染还是上策。

时评:谣言病毒或神经病毒比新冠病毒更有害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 陈雪霏

12月16日,据瑞典疾控中心数据,截止12月17日14时,瑞典新增确诊8484例,累计357711例,新增死亡71例,累计7908例。斯德哥尔摩新增2590例,累计103105例,新增死亡55例,累计3038例,重症监护82例。

另外最新消息,以前瑞典一直说儿童不容易感染。因此,一直让中小学生甚至高中生到学校上课。现在的消息是,在24小时内,0-9岁增加152个,10-19岁增加1011个,20-29岁增加1443例。这些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家庭或者是两个家庭。据记者了解,其中一个10-19岁中间的中学生就在11月份感染了。其母亲也感染了。12月份,同年级的同学也感染了。症状比较轻,就是头疼一天,发热一会儿,然后无力嗜睡两三天。笔者相信,如果这位同学不是早上没吃好饭,或者是晚上没睡好觉,即使是感染了,也可能没有症状。如果不测试,过两天也就好了。

但是,这种不测试,不追踪的方法会导致更多的人被感染。尤其是年纪大的人,如果被感染了,后果就难以预料。还好,昨天开始,斯德哥尔摩中学生在最后一周开始上网课了。

但是,现在的措施已经太迟了,很多本可以避免的感染也都已经感染了。瑞典正在向群体免疫前进。我知道有两位都是50多岁的妈妈。也有刚50岁的爸爸。有的人已经被折磨了三个星期了,好好坏坏,高烧或者不高烧。就这样反复。一位朋友6月份被感染了,也是被折腾了两三个星期,时好时坏,感觉很糟糕。

瑞典国王批评瑞典政府的抗疫政策失败。瑞典皇家科学院教授也是前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教授认为瑞典的应对政策不够迅速,不够准确,不够严谨,先松后紧,总是慢半拍,马后炮。

瑞典每日新闻多次发布新闻关于瑞典新冠调查委员会发布报告批评瑞典政府对老人院的老人照顾不够周到。一开始缺乏防护,后来,缺少医疗照顾,医生访问老人太少。

纵使有再多的借口,冷冰冰的事实就是,瑞典一个一千万人口的国家,居然已经有7908人死亡,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每天以两位数或三位数上升,按目前的情况,加上圣诞节,尽管瑞典政府认为他们已经发布了很严厉的措施,但是,执行呢?商店里,超市里依然有很多为圣诞节准备购物的人们。人们是互相保持一点距离。但是,你当局一直不鼓励戴口罩。难道你以为戴口罩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吗?其实,最起码的戴口罩是有利于人们保持距离的。相反,不戴口罩,还是很容易距离拉近。

瑞典政府和政策制定者最糟糕的就是这一点。无论是在中国,在死亡人数感染人数最多的美国,在日本,韩国,意大利,西班牙很多国家都要求戴口罩。很好的例子就是自己的邻居芬兰,丹麦和挪威,都是因为严格戴口罩,关闭学校,利用网络,提早行动,果断坚决而让抗击疫情的效果比瑞典要好十倍。 据说,美国感染绝对数字最高,但是,按人均的话,瑞典是最高的。瑞典确实老龄化严重,但扣除此因素,也还是有其他可以改进的因素。

瑞典的决策者在最糟糕的时候就说我们不要比,我们不和别的国家比。很好。但是,听说比利时的感染率比瑞典多的时候,立即踩一下比利时,说瑞典比比利时强。

在疫情如此严重的时刻,不认真总结抗击疫情的教训,相反,有些个别组织和个人以及无良媒体和记者居然在此时此刻还不忘记给中国抹黑。说什么制造口罩的棉花是从新疆生产的。从新疆生产的棉花是维族人摘的。就是维族人摘的又怎么样呢?难道因此你们就真的都不戴口罩了吗?瑞典人还真是机灵,张口就回答,我们从别的公司买。如果你们是与振德公司有仇,就是想埋汰这家公司,或者是竞争对手,那你们这样诬陷就是没有商业道德。如果就是为了诬陷中国,抹黑中国,借新疆之名,那就是缺少政治道德。是造谣污蔑。

瑞典个别人和无良媒体是紧随德国之声,BBC,自由亚洲电台等媒体,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反华人士抛出一条关于新疆的消息来抹黑中国一下。以至于新疆的棉花确实已经被你们污浊的口水给玷污了。新疆的棉花本来是白白的,棉花就是需要用手摘的。如果不用手摘,怎么办呢?我们还没有发明摘棉花的机器。我小的时候也是到地里帮助摘棉花的,是不是我也是被迫劳动的童工?

西方工业化早,而且已经把手工劳动都抛弃了,转移到了亚洲,确实,那些西方的大公司该被批评,他们确实应该加倍偿付那些摘棉花的人。你们如果真的同情他们,就应该加倍付费。而不是拒绝购买。因为新疆是中国的重要棉花产区。也是世界上的重要棉花产区。你不买新疆的棉花,你要药店拒绝购买中国的口罩,是什么用心呢?是希望所有人都没有口罩用吗?是让他们暴露在病毒面前随便被感染吗?难道你们觉得瑞典被感染的人数还少吗?

从新冠病毒出现,你们就别有用心地说这是“武汉病毒”,“中国病毒”,把自己抗疫不利的责任推卸给中国。事实上,中国在这次抗击疫情中表现得相当不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人人戴口罩。人人戴口罩的好处不但是预防新冠病毒,它对任何病毒和流感都有一定的防护作用,最起码让你的鼻子保暖,就可以减少鼻炎的发病率。

可是,傲慢的专家已经开始缺少起码的常识。新冠病毒用曾庆宗大师的话说就是地球放的屁,就是地球不健康了,肠胃出问题了,发出了一股臭气。这股气人类就是受不了。但是,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的人,健康,积极锻炼,采取认真防护措施,有敬畏之心的人还是可以避免的。避免不了的就是因为你继续要求学校上课,继续开放商店,让人们有聚集的机会,这确实是政策的失败。而最让人失望的是态度还很执着,一直不鼓励戴口罩,任凭记者问千变,我认为戴口罩没用的观点不能改变。现在,个别组织和SVT居然报道这样的新闻,逼迫药店老板下架振德公司的口罩,这难道不是比新冠病毒更恶毒的行为吗?

从一开始,因为个别供应商的相互竞争,硬说中国的口罩质量不合格,中国的测试剂不合格,中国的中药莲花清瘟不合格,其目的似乎就是不愿意进口中国的东西。如果真的不合格,怎么解释中国上半年就从武汉的严重情况中解脱出来了呢?说句根本的,中国的成功就是得益于严格隔离,严格戴口罩,大部分人使用中医中药,对轻症患者也进行了救治,这样也避免了轻症转重症。

然而,某些人的神经病还是精神病还不止于此,他们一方面不相信中医中药,另一方面,他们还不相信中国没有死那么多人。中国确实没有死他们想象的那么多人,这是因为中国跟你们采取的措施不一样。你们不但不谦虚地向中国学习交流,反而一直在疫情期间用新疆问题来抹黑中国,这样做对防疫有半点儿好处吗?

笔者以为,有些人就是得了精神病或者是神经病,或者是意识形态分歧病,这种病比感染病毒还难治。

世界卫生组织谭德塞说得真对,谣言病毒比新冠病毒更有害。

快看:“雪如意”亮了! 绚丽之光闪耀群山!

日前,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的国家滑雪跳台中心进行灯光测试。“雪如意”伫立于覆满白雪的山巅,随着灯光颜色变换,仿佛上演一场唯美表演,点亮的奥运五环呈现其中。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是我国首座跳台滑雪场地,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主要比赛场馆之一。顶部最高点与地面落差达160多米,是张家口赛区冬奥会场馆群建设中工程量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竞赛场馆。主体建筑灵感来自中国传统饰物“如意”,因此被形象地称作“雪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