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启正:缅怀大翻译家林戊荪先生——他为我的两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国报道》报道:2021年1月27日,我国“中译外”领军翻译家、“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林戊荪先生以93高龄在北京仙逝了。刚刚读到了中国外文局原副局长兼总编辑黄友义同志写的追思文章,触动了我对林老的深切回忆。林老是我父兄辈的长者, 1998年至2005年我在国新办工作时,有缘在多种场合领悟他跨文化传播的思想与独特见地。林老翻译的《论语》和《孙子兵法》被公认为两部中国古典的最优秀英译本。

赵启正:缅怀大翻译家林戊荪先生——他为我的两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中国外文局原局长林戊荪。

赵启正:缅怀大翻译家林戊荪先生——他为我的两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孙子兵法》

我有两本书有幸得到林老的直接助力,他对这两本书的内涵提升和国际传播有恩于我(和我的两位合著者)。2005年,我应美国新教宗教领袖、神学博士路易斯·帕罗的建议和他做过三次对话。其内容包括对上帝的看法、对于圣经的评论、科学与宗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等多个论题。因为最后一次对话是在上海黄浦江畔的一座宾馆进行的,所以书名定为《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和一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

赵启正:缅怀大翻译家林戊荪先生——他为我的两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点击图片购买《江边对话》

2006年,在此书文稿初定之后,黄友义先生认为这本书涉及宗教、哲学和文化差异,担心中英两稿的对应会有偏差。黄先生知道林老不仅精通英语而且哲学造诣甚高(40年代他曾在美学习哲学),于是他与林老商量,想请他把关。林老欣然同意,并认为不能只就中英两种文稿对校,而要按照现场足有10小时的录音修订全书。林老审定后随即又写了一篇跨文化视角的颇有深度的书评。

德国的贝塔斯曼出版社、美国的Zondervan出版社、西班牙的Circulo de Lectores出版社得到信息后,都愿意出版此书。他们仔细地审阅了英文稿,对林老的翻译高度评价,认为其中富有哲学意味的语句表达十分精准,无懈可击,可以照准出版。所以,很快又由英文稿译出了西班牙文稿。2016年,韩国熊津出版社又出了韩文版,韩国译者说是按中文版翻译的,但也参照了英文版。

赵启正:缅怀大翻译家林戊荪先生——他为我的两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北京外国语大学何明星教授曾在世界图书馆平台(OCLC)检索发现,收藏《江边对话》英文版的外国图书馆为57家,中文版为48家。可以说,如果没有林老先生对英文版的把关,这本书就不可能插上双翼,飞到这些国家去。

2008年,五洲传播出版社决定同时出版我的另一本书,《浦东奇迹——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案例》(合著者邵煜栋)的中英文版。蒙林老和他同是翻译家的夫人张庆年老师慷慨允承共同承担此书的英译工作。担心会给两位老人增加负担,我们说可以慢慢来,时间不受限制。但他们说,他们完成此任也算是对浦东开发有所贡献,于是立即动手。

赵启正:缅怀大翻译家林戊荪先生——他为我的两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浦东奇迹》

同年5月初,我们请林老夫妇住到浦东,他们按章节分工翻译,再交互校译。林老说,因为对于个别经济用词不太熟悉,所以往往要费精力找到可靠旁证才肯落笔。在原文中有一段说,中国将会有两个国际金融中心。一个是香港,一个是上海。香港是批发型金融中心,而上海是零售型金融中心。林老说,批发的(wholesale)和零售的(retail)是常用词汇,但是在金融行业可能会有另外的词汇,还需谨慎。最终在英国的一家银行官网上查到了这样的用法,他才算放心。以后这本书又出了德、俄、韩、日、波兰等多种文版。所有的翻译者都说他们依靠了英文版,才翻译得这样顺利和准确。

按说依照林老夫妇的学术地位,译稿他们自可完全做主,他们还是要求开译和终译时开了两次小会,讨论他们提出的问题。林老在终稿会上说,他这回参观了浦东的多个项目,对他的工作有帮助,对浦东开发的意义也有更新的认识。他们强烈建议把我原定的书名《浦东开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案例》中的“浦东开发”改成“浦东奇迹”。我以为,作为浦东开发的参加者,自称为“奇迹”,似乎有不妥。林老一锤定音,他说这不只是浦东的成就,这是国家的成就。由此“浦东奇迹”一词也开始在媒体上出现了。

2009年,林老要我为中国外文局《中国建设》(现为《今日中国》)原副总编辑沈苏儒先生的《对外传播翻译研究论文集》作序。林老给我的邮件中说,“沈老不仅具有丰富的经验,而且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实践进行总结,著书立说,他与段连城先生一起,开创了我国对外传播学。”还提炼出沈老的学术特点和难能可贵之处。为沈老的书写序是我的荣幸,我却因自知学力浅薄而生怯。但林老之命我也就勉力而为了。沈老比林老还要年长十岁,林老助人为乐做到了“扶老携幼”!

结束此文时收到了施燕华大使(曾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给我的微信:林老是我和建民(已故吴建民大使)的好友,更是我的师长。我们在一起讨论翻译时,他总是微笑着听我们七嘴八舌提建议,最后慢慢集中、定稿。许多政治文件中的关键词汇,都是在他领导下讨论得出较满意的译法。他和他老伴张庆年从美国回来,服从组织需要,转行搞翻译,成为翻译界的权威。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林老走了,现在谁能替代他呢?

先生已去,他的学术长存,他对后辈的关爱指导也永铸我辈心中。谨以此文追念林戊荪先生。

作者:赵启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

编辑:陈雪霏

相关链接:

http://www.greenpost.se/wp-admin/post.php?post=45168&action=edit

瑞典温和党党首提出7大建议应对第三波疫情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瑞典《每日新闻》报辩论专栏报道,瑞典温和党党首伍尔夫.克里斯特松和伊丽莎白.斯万特松22日撰文提出七大建议应对第三波疫情的来袭。

他们决定将以下建议于24日呈到议会让议会来讨论决定。

第一,政府要发挥全国的统领作用。政府必须在疫情中发挥明确的领导力和执行力。把应对新冠疫情完全托付给一个机构(卫生局)来应对这样的危机是一个错误。对公众的要求也应该明确,例如是否戴口罩和是否打疫苗。丹麦,挪威和芬兰在疫情期间都是这样应对的。

第二,要明确要求戴口罩。卫生局建议在早上7点到9点和下午16点到18点的时候在公共交通的高峰期戴口罩。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执行这个建议,所以,也很难看到效果。戴口罩的要求必须非常明确。出台有法律效力的命令,有违背者可以处以罚款等惩罚措施。

第三,要对体育假和周末做出应对计划。政府在必要时刻应该有权立即关闭滑雪场等娱乐场所。目前,政策法规部门已经赋予政府有关部门这个权力,这很好。当然,政府的计划里必然也要包括如果关闭滑雪场,相应的补偿措施也必须跟上。

第四,要把建议变为规则。瑞典很多应对疫情的措施都是意见或建议。瑞典也应该把规则的执行与惩罚罚款措施相结合。例如,戴口罩的问题。去年春季后期明显看出人们对建议的执行出现了疲倦的感觉。

第五,要测试传染路径,执行隔离措施。通过测试,了解传染路径,准确隔离,可以降低病毒在社会上的传染。这对应对变异的病毒传染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也关系到全国各个地区采取共同行动。政府要注意是否有足够的实验室测试能力进行快速测试。丹麦就采取了快速测试。瑞典也应该采取同样的措施。瑞典也应该和欧盟其他国家采取同样的措施,设立传染路径APP,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除外。

第六,政府必须参与打疫苗的过程。在疫苗供应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延迟。例如,在斯格纳只收到了预定疫苗的四分之一供应。政府应该负责地方的后勤,打疫苗。政府负责购买,分发和供应给地区疫苗,负责费用,确定打疫苗的顺序协调,要发起全国打疫苗的运动,对那些不愿意打疫苗的要给他们必要的信息,现在就要行动,不要等以后。

第七,经济支持。政府对经济危机导致的失业者的支持力度不够。政府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言辞好听,但是,有些企业还没等到支持就支持不下去了,解雇工人,甚至倒闭。 政府必须出台疫情法律来保证有一个行得通的补偿机制来明确由于疫情导致工资的损失和补偿。文体方面的支持也应该做出计划。

温和党送到议会的应对第三波疫情的计划不难实施。但是,需要政府拿出勇气做出这个决定,而不是仅仅指向他人。本周三,希望政府要拿出计划,不仅是希望有最好的情况,而且也要为最坏的情形做准备。

此前瑞典一直独树一帜声称政府不采取具有法律效力的措施或命令,而是建议。结果,瑞典的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都是邻国的10倍(其中感染人数比丹麦多3倍多)以上。而人口只是多了一倍。瑞典也真的成了新冠大国了。

亡羊补牢,尽快采取措施吧!当然,瑞典的国情是社民党政府是个小政府,执行的是反对党的预算政策。但是,在新冠疫情的危难之时,政府应该更有力度。连民主党党首都说,疫情期间他们会配合。因此,温和党的建议应该有利于执政党通过更大力度的防疫措施。

最近瑞典政府也说要给予更大力度,但是,如果到三月份再讨论,很可能就又慢了。温和党的速度占了先机。如果24日能通过,那么抗击第三波疫情应该就算主动了。下周就是春假,关键在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