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奋斗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陈雪霏

我出生在一个叫地藏寺的小山村里。我出生那天,漫天下着大雪,所以我爸爸给起名雪霏,是雨雪多多的意思,出自诗经小雅。我在厚厚的积雪中出生了。我妈说,我命中注定就是要奋斗。因为我属马,我又是早上出生的。所以,我注定要整天到地里去干活。

其实,我对干活一点儿也不觉得累。我很爱干活。而且什么活都干。我对干活有一种渴望,好像我什么都想干,都想学会。我三岁的时候,妹妹出生了。六岁的时候弟弟出生了,然后,我就成了大姐大。我整天带着他们一起玩儿。同时,我要扫地,洗碗,擦桌子,叠被,铺床,能干的一切家务我都干过。而且要干得漂亮。

例如,吃饭不能剩饭,否则,我妈说要找麻子对象。扫地不能扫一半,否则,只能活半辈子。吃饭不能吃猪蹄,否则,歪歪脚,不能吃猪尾巴,否则会感觉后边有人追。

我感觉我天生就是喜欢干活。什么都难不倒我。上学的时候,我也从来没有难题。有一点儿难题,我就问我妈。我妈算数最让我佩服。她一边在锅边做饭,一边就解决了我的算术题。

一年级到五年级,我几乎都是双百。年年得奖状,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我们家的墙没有画,只有我的奖状作为装饰。

瑞典的这些鸭子和我小时候放的鸭子一模一样,没有差别。

同时,我也是鸭子王。夏天,我和好朋友朱孝燕一起把鸭子送到河里,晚上再一起把鸭子接回来。感觉很好玩儿。冬天,我经常喂猪、喂鸡、喂鸭、喂鹅,给它们剁菜吃。我还会扣鸡屁股摸鸡是否会下蛋呢!

到六年级的时候,我开始自己主动学习了,因为我想上重点高中,我表姐说如果能上重点高中就等于一只脚已经踏进大学门坎儿了。我发现我还是有很多东西不会。但我也很淘气,特别爱说话,象得了话唠一样。每天都爱给同学讲故事、讲电影、讲评书。

但是,到了八年级,我的挑战来了。我遇到的是很多降级生。他们都已经学过一年了。我必须一切从头学起。我的物理和化学都答50多分。物理55分,化学53分。于是,我假期也学习。到春季这个学期,我复习了所有学过的知识,结果出现了质的飞跃。初中毕业时,我物理答了95分,化学答了80分。连老师都不敢相信我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还问我是否抄了别人的。我说没有,都是我自己答的。

我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抄过一次,但是,让老师抓住了。她把我叫到前面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让我重新做一遍,这回我做对了。她说以后再也不要抄了。我羞愧难当,哭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抄过。

我真正的奋斗是从高中开始的。那时,我在我们班吉塔中学排名第四,考入锦县高中。是全省重点中学。但是,我在班上排名在最后几名。总分403分。老师说,你们400分以下的人最好考虑学文科。我经过再三思考,决定报文科。当时的考虑是文科两年,没有中专,只有大专和本科。一来,可以省一年的学费,二来,考上一个就是大专。我想我必须破釜沉舟,至少要考上一个大专,最好考上一个大本。

我这个人对历史地理都很感兴趣。我只是对物理和化学感觉太难了。太抽象了。我怕我学不好,将来考不上大学。所以放弃了。我为此也哭了很长时间。感觉终生遗憾。但是,我别无选择。我必须从实际出发。

自从进了文科班,我就开始了追赶其他同学的旅程。老师也很讲究策略,说你学好三大科,数学,语文和英语,就可以得340分了。其他三科,政治、历史和地理是300分。我喜欢数学老师,李振英老师说,学习数学是从薄到厚,然后,再从厚到薄。就是说要认真地记好每个公式,能够举一反三。等学好了,在复习公式的时候,就会总结,书也就变薄了。

语文老师很苛刻,但是,也很热心肠,水平很高。我必须认真对待。我也喜欢语文。假期总是要背一些散文,诗词歌赋等。我从初中就开始写日记。总是把我的理想和我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我盼着从小山村飞到大城市去。

英语老师是最英俊的。他说,有人以为他是著名电影演员郭凯敏。 我喜欢英语老师是因为他对每个同学都是公平的。不管你学习好还是不好,他都给你回答问题的机会。因此,我觉得如果我学习不好,就对不起老师。我经常是眼泪围着眼珠转。

真的,高中生活就是苦行僧的生活。每天三点一线。早上6点起床。6点15跑步。6点半开始自习,七点半吃早饭,八点上课。晚上9点半下自习,10点必须熄灯休息。我就是跟着这样的节奏,一分钟都不敢浪费。

第一学期的期末,我考试进步了10名,从51名到了41名。老师给我一个表扬。我看到学习好的同学李艳和张铁一尽管已经非常好了,但还是非常认真地刻苦地学习。我心想,原来学习也没有什么诀窍,就是不停地学,不要玩儿,就可以。我看李艳的英语笔记非常工整,她把每道题都做得工工整整。于是,我也开始做笔记。

上课认真做笔记,下课认真复习。同时,老师也给我们很多考试题。每一套题都要至少做三遍,考一遍,这样就差不多能记住了。同时,政治也很有趣。老师说,哲学是智慧的科学。我太希望有智慧了,所以就认真地学习哲学,政治经济学和时事政治。

第二学期我就到了31名了。老师给我的助学金增加了两元。从五元增加到七元。我学习十分刻苦。由于着凉和压力,我的嗓子发炎了。一开始,我们是28人一个宿舍。我是靠热水瘪来暖身子的。我们睡的草甸子很凉。炉子的火到后半夜就灭了。我是鼻炎,中耳炎和扁桃体炎都有。寒假的时候,到医院去看医生。医生说我的五官除了眼睛以外其他都不好。

有一次,我都说不出话来了。到老师那里请假,说我去医院,老师立即给我假了。我用雾敷的方法,让嗓子好了一些。青烤药水滴鼻子。滴耳油治疗耳朵。我的中耳炎是因为小学的时候,我从房顶上掉到地上摔的。

我要感谢陈艳群同学。我们俩是好朋友。她说,你总是流鼻涕,肯定是有病了。去看医生吧。我以前都没有把嗓子疼流鼻涕当成是病。因为过几天就会好的。但实际上整个冬天一直那样。其实,我从小到大,冬天几乎没有好的时候。不是肿腮,就是有蛔虫,出麻疹,咳嗽都非常严重。打过很多青霉素。

尽管如此,我还是认真学习,对历史,地理和政治我也不放松。我给自己定了课程表。早上复习英语,因为记忆力好。下午学习语文数学,地理,历史和政治。冬天,外面有白雪,我依然在外边朗读英语。因为在屋里怕影响其他人。我背诵的内容一般都是在外面。记得我初三毕业那年夏天就是在后院一边背政治题,一边练习曲臂悬垂 ,结果我考试的时候,悬了70秒。60秒满分。我的政治也考的不错。

我不偏科,基本上保证每科都及格以上。到第三学期,我答到了21名。到第四学期上半学期,我到了前10名。等到毕业的时候,我到了第五名。前四名都是县城的同学。

那个时候,我真是什么都不想。整整两年,只看了一本小说《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看了几场电影。刚开学一个月就是十一了。我们都回家了。因为有任务,要写作文叫《家乡行》。可是,我到家以后,我婶婶说,刚去几天就回来了,那车费得多贵啊!

从那以后,我整个半学期都不回家。偶尔回到我姑家,让她帮我做一条裤子。第二年干脆哪儿都不去。我过生日的时候,就是自己买半斤饼干吃了。

我把书从头到尾来回地看两三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英语课文《麦琪的礼物》。麦琪有一头金发,非常漂亮。但是,她为了给男朋友买一块怀表的表链卖了头发。可是,男朋友回来以后,看到表链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他卖了怀表,为了给麦琪的金发买一个金色的梳子。结果,金发没了。表链有了,表没了。他们都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卖了为了给对方买最好的礼物。这就是真爱!太感动人了。

因此,我也对英语非常感兴趣了。我一开始的时候,英语是35分。到毕业时,我的英语答到了85分,是我自己的最高水平。

在高中我也和同学学习了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北国之春》和《草原之夜》等。那时,课间总是放歌曲《我爱你 !中国》。《童年》,《小路》等很多歌曲。我每天跑步,最后在全县长跑的时候,我也坚持下来了。

高中,我们学习了篮球,排球,青年长拳,跳箱等多项体育活动。我感觉那两年虽然生活枯燥,但我还是学习了不少东西。而且和同学学了不少东西。每年过新年的时候还开联欢会。大家一起吃一锅饭。一盆饭,一盆菜,轮班分餐。我的同桌家里稍微好点儿,开学的时候,她会从家里带来一罐头瓶猪头肉让大家品尝。真香!

高中,我的身高长了两厘米,160到162厘米. 体重却从50公斤长到了60公斤。肺活量3000多,血压80-120,都很正常。

那时,我们提前报志愿。我根据自己平时的计算。也看到很多同学都报考了辽大。于是,我也决定报考辽大外语系英语专业。我去问英语老师是否可以。李老师说,太行了!

就这一句话定了我的终身。从那时起,我就和英语结下了缘分。高考以后,我就回到家乡开始下地干农活儿,主要是收拾棉花。7月底的时候,有一天,我看到我大姐下班后来到地里。她走到我跟前说,你猜你答了多少分?我说我答了470分。她说你猜的差不多。468分。过了录取分数线。

就这样,我被辽宁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录取了。我考上大学了。开启了我新的人生旅程!

那时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的,学习的敌人是自我满足,要想真正地学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收到代表议案473件 收到代表建议约9000件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 记者9日从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秘书处获悉,到大会主席团决定的代表提出议案截止时间3月8日12时,大会秘书处共收到代表提出的议案473件。此外,目前收到代表对各方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约9000件。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大会秘书处议案组组长郭振华介绍,过去一年来,代表们克服疫情影响,通过多种方式更加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为提出高质量议案打下坚实基础。据统计,代表通过专题调研、集中视察或座谈走访等方式形成的议案,超过议案总数的三分之二。

  据了解,经初步梳理,今年代表提出的议案绝大多数为法律案,共有465件。从议案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健全现代化经济体系、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完善国家机构组织和职能以及公共卫生、国家安全等领域的立法。从法律部门看,七个法律部门都有涉及,比较多的是行政法和经济法类,分别有172件和120件,合计占到近63%。从立法方式看,除传统的立改废释外,还有涉及法典编纂和法律清理方面的议案。从议案文本看,案由案据比较明确具体,附有草案文本的法律案有242件,达到法律案总数的一半以上。

  郭振华介绍,代表建议关注较多的问题主要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进数字社会建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加快完善养老和托育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据介绍,大会秘书处正在抓紧对收到的代表议案进行进一步认真分析,提出处理意见的报告,提请大会主席团审议,在本次会议期间向提出议案的代表书面反馈交付审议情况。今年年内,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将在认真审议的基础上,依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代表议案的审议结果。

观点:如何适应抗疫新生活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陈雪霏

如果我有什么更好的主意,我早就不是我了。也不至于一直在这里吭哧吭哧地爬格子。其实,我也接触过很多次商业机会。但我都把它当成业余的活动。因为我发现只有创作才是永恒的,是谁都取代不了的。其他事情,挣钱容易的事情都会有更聪明的人在你旁边超越了。

只有那些抄袭不了,比较难以实现的目标才能需要你来解决。人家需要你,肯为你花钱,主要是因为你可以做他们不会做的事情,或者是他们没时间做的事情。

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牛顿说,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

观点:美瑞法的做法是“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也不要社会主义的苗”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陈雪霏

最近又报出法国也要拆除华为技术。瑞典去年已经决定不用华为的5G。这使我想到1970年代,“四人帮”的极左时代,“宁可要社会主义的草,也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就是说,宁可饿着也不能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谁走市场经济,就说你是资本主义的尾巴,小商品经济也不行。个体户买卖叫投机倒把。

现在,国际社会开始全球化了。人们希望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各国之间互通有无,自由贸易。可以节约资源,优化配置资产。结果,美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势没有了。于是,想走回头路。在业内人士证明华为的5G技术已经领先世界的前提下,美国提出禁止使用5G技术,同时,还给瑞典,英国和法国施压,要求他们也跟着美国一起对华为进行抵制。如果不对华为抵制,就会在今后的贸易中,给你穿小鞋儿。有什么好事也不会想着你。大哥就是这样拉拢西方小弟。

市场经济,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公平竞争,这都是西方提出来的。中国在30年前本来是计划经济,因此,几乎从来没有过剩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是短缺经济。实行自由的市场经济以后,中国的经济蒸蒸日上。目前,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世界第二位。这主要是因为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的力量推动社会化大生产的高度发达。中国的制造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

华为在这个浪潮中起步于深圳。但是,从一开始就是私有企业,是员工自己控股的。早期制度没有那么完善。还有长期合同制的说法。后来,都变成了聘用制,入股制度。这个公司就是你自己的,你也有份儿。于是,正确的制度造就了创业的人才,激发了人们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 业内人士认为,华为的5G技术是世界一流的。

在这种情况下,华为应该是有权参加世界市场的竞争。因为华为在2000年以后把研发的一大部分移到了瑞典。和世界著名的电讯公司爱立信,同步进步。同时,华为还有很多国外的分部。华为有20万员工分布在世界各地。这种发展模式,和瑞典的爱立信,HM等都相类似。是一个地道的全球化公司。

但是,美国为了打压华为,硬说华为是国有公司,有政府的支持。说实话,华为处处小心,不和政府打交道。但是,结果还是被扣上了国有的帽子。当然,华为也是中国公司,毕竟根在中国。华为也再三说,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他们可以商量。客户可以提出任何要求,只要他们能做到。但是,现在是不容分说,不但今后不许用华为,还要在2025或2027把以前用华为的设备拆除掉。这是否有点儿太过分了。

其实,这些措施当然对华为会有一定影响。毕竟如果西方能接受华为,华为在东方就会卖得更好。但是,如果西方不接受,禁止华为,华为也可以在中国和亚非拉国家继续大展宏图。

有句玩笑说,凡是美国禁止的,中国反而会做得很好。美国允许的,中国就用美国的了。

其实,这个世界本来不大。地球村就这么多人。人类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或其他灾难性问题,而不是过河拆桥,恨不得把别人压死。另一方面,中国人确实有这么个特点,越是压,就会活的更有活力。反作用力也是很大的。

因此,我奉劝美国,瑞典和法国英国等朋友们,最好大家还是合作。否则,互相拆台,科技进步将会受到影响。当然,我也观察到西方的公司互相之间也是有激烈的竞争的。因此,华为如果真的得不到公平竞争的机会,也只能是继续努力拼搏,继续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努力努力再努力。

当然,我也能理解。例如,中国在觉得抵挡不住谷歌,脸书和油管的入侵之时,也采取了禁止的方式。那么,现在可能正好说明,美国不那么自信了。

林毅夫:两岸都是中国人民希望能合作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网报道:3月9日,谈及两岸合作,全国政协常委、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林毅夫指出,打个具体的比喻,一个大经济体像一艘航空母舰,一个小经济体像一艘小渔船,碰到同样的风浪,对于航空母舰来讲,再大风浪还是能够平稳航行;但是小渔船可能会翻船。

  林毅夫表示,两岸都是中国人民,我们当然都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希望两岸能够加强合作,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够在我们这一代人当中实现。(制作 周璟)

编辑的话:林毅夫院长年轻时在台湾当过兵。后来,他游泳穿越台湾海峡来到大陆。因为他坚信大陆能发展得好。他在这里表达两岸都是中国人民,希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两岸能够加强合作,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够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实现。这是发自肺腑的心声。也可以代表14亿人的心声。大陆人并不希望武力实现和平统一。但是,如果台湾一意孤行,逼迫大陆走上武力统一,是很不明智也是很遗憾的。希望台湾人民不要忘记自己的本根,不要搞台独。都是中国人,都是兄弟姐妹,何必呢?

“十四五”中国金融如何“精准拆弹”?

  (两会观察)首设发展安全专篇,“十四五”中国金融如何“精准拆弹”?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首设发展安全专篇,“十四五”中国金融如何“精准拆弹”?

  中新社记者 夏宾

  防范风险在中国金融领域工作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十三五”规划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的章节要求,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首次设立统筹发展和安全专篇,提出金融安全战略,并将其与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对于金融风险的“精准拆弹”,将在未来五年始终“护航”中国前进发展。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为天安门广场上红旗飘扬。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分析“战局”,金融安全关乎发展全局。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正因如此,一旦金融“受寒”,经济就容易“感冒”。

  “历史上发生过重大金融危机的国家,经济都会受到严重打击,甚至一蹶不振,长时间没法恢复。”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对中新社记者说。

  他举例道,美国股市暴跌引发了上世纪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同样深刻,次贷危机、欧债危机的影响到现在都不能说完全消除。

  “防风险是金融业永恒的主题,也是金融监管永恒的主题。”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说,中国当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疫情变化和外部环境仍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信用风险具有一定滞后性,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不能松懈。

  无疑,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

  ——直面“战役”,警惕金融存量增量风险。

  中共十九大以来,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

  金融资产盲目扩张逐渐扭转;银行业推进不良资产认定和处置;影子银行得到有序拆解;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得到遏制……

  存量风险已有妥善处置,但并未完全消除,且防范风险不是一劳永逸,这项动态工作需要关注增量风险,对于“看不见有苗头”的危机做到未雨绸缪。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金李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中国现在面临经济发展转型期、疫情冲击修复期、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期、外部环境博弈期,在此复杂背景下将产生各类新增金融风险。

  在杨成长看来,“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风险防控压力依旧较大,需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宏观杠杆率怎么降、互联网金融怎么管、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怎么防、地方隐形债务怎么化解,每个问题都不容小觑。

  ——制定“战术”,为金融业装上“安全阀”。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要“精准对路”的监管手段,也要建立金融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在有序处置重点领域突出风险的同时,实现稳增长和防风险长期均衡。

  尚福林给出了一套具体“战术”。对于宏观杠杆率,要严防房地产等重点领域信贷风险。加快推动高风险机构处置。加大对非法金融以及“无照驾驶”打击力度。防范外部输入性风险冲击,确保金融安全。

  对于不良资产处置,要提高风险预判能力,探索创新处置方式,提升处置效率,做好不良贷款暴露反弹的应对准备。

  与此同时,坚决遏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公司治理和内控管理水平;充足计提贷款损失准备,增加利润留存,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增强抵御风险能力,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奠定坚实基础。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一份报告中称,当前中国金融体制存在许多亟待进一步理顺的问题,整个金融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透明化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才能支持金融市场更稳、更快、更好地发展。(完)

新疆部分企业和民众将起诉德国人郑国恩

2021年03月09日 11:17 来源:天山网参与互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疆天山网报道:记者了解,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企业和民众正在委托律师起诉德国人郑国恩。当地民众称,郑国恩散布“强迫劳动”等涉疆谣言,致使他们的声誉受损并遭受经济损失。目前,他们已向新疆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申请,要求郑国恩赔礼道歉、恢复名誉并赔偿损失。

  据有关媒体报道,郑国恩,又名阿德里安·曾兹(Adrian Zenz),1974年生,是美国极右翼组织共产主义受害者纪念基金会的成员,也是美国反华研究机构骨干。近年来,郑国恩在推特等社交媒体上频频发表涉疆言论,炮制“新疆对少数民族实行强迫劳动”等涉疆虚假学术研究成果,受到西方媒体追捧。受其谣言误导,部分国家和企业减少甚至停止自新疆进口棉花及棉花制品,新疆部分棉农、加工企业遭受较大经济损失。

  针对德国人郑国恩的民事诉讼案,反映出中国民众法治意识和跨国维权意识的增强。对于郑国恩之类的人员或机构,不排除还会有更多受损的企业和个人提起诉讼申请。我网将继续跟进案件进展,并进行后续跟踪报道。

中国代表:“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中国得到充分体现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联合国3月8日电(记者王建刚)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8日发表“三八”国际妇女节致辞,向联合国全体女性致以最美好的祝愿,同时强调“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中国得到充分体现。

  张军表示,2020年是人类历史上艰难的一年。在抗击新冠疫情和推动疫后重建中,妇女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应对气候变化、消除贫困等全球性挑战时,妇女的作用不可或缺。他对妇女展现出的热情、勇气和执着致以深深的敬意。

  张军说,“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中国得到了充分体现。他说,妇女身处疫情应对的第一线。在中国抗疫的关键时刻,全国4万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其中三分之二是女性。妇女奋战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妇女既是脱贫受益者,更是扶贫贡献者。妇女约占中国农村脱贫人口的一半,10位全国脱贫攻坚楷模中,5位是女性。

  他还说,妇女坚守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第一线。1000多名中国女性官兵先后成为“蓝盔部队”的一员。在刚果(金)、南苏丹、马里、海地等国,都曾有她们活跃的身影。

  张军强调,女性在中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族女性在两会代表中的比例不断上升。

  张军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砥砺前行,加快实现性别平等、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

芬兰研发出鼻喷式新冠疫苗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赫尔辛基3月8日电(记者陈静 徐谦)据芬兰赫尔辛基大学8日发布的消息,芬兰研究人员研发出一款鼻喷式新冠疫苗,计划几个月内开展临床试验。

  据介绍,这款鼻喷式新冠疫苗是一款腺病毒载体疫苗,基于一项基因转移技术研发而成。研究人员介绍说,由于新冠病毒可通过呼吸系统传播,疫苗选择鼻腔给药,可能在人体中引起比肌肉注射更广泛的免疫应答。

  赫尔辛基大学和东芬兰大学研究人员参与了疫苗研发工作,研发团队成立了一个公司负责这款疫苗的推广。据悉,接下来数月内,公司将在芬兰对这款疫苗开展临床试验。

  研发团队负责人、东芬兰大学分子医学教授塞波·于拉-赫尔图阿拉告诉新华社记者,已经有一些国家向研究人员表示可提供融资,目的是确保可以先期使用该疫苗。

编辑 陈雪霏

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已正式上线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外交部领事司微信公众号消息,3月7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外长记者会上宣布推出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对推动世界经济复苏及跨境人员往来便利化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3月8日,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微信小程序已正式上线,欢迎中国公民使用。

  什么是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

  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是一种综合性证明,展示持有人的核酸、血清IgG抗体检测结果及疫苗接种情况等。健康证明内含加密二维码,以供各国相关部门验真并读取个人相关信息。除电子化展示外,还可以打印生成纸质版。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电子版样例 <注:疫苗接种相关数据正在建设中>

点击进入下一页

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纸质版样例 <注:疫苗接种相关数据正在建设中>

  如何获取国际旅行健康证明?

  如需获取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1)打开微信,通过扫描官方渠道推出的二维码进入小程序,选择“查看及出示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进行操作。

点击进入下一页

  (2)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防疫健康码国际版”获得小程序入口,选择“查看及出示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进行操作。首次登录前,需根据程序提示进行个人身份认证及护照等旅行证件认证。

点击进入下一页

“防疫健康码国际版”小程序界面

  使用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能带来什么便利?

  疫情常态化乃至后疫情时代,健康因素在国际人员往来中的重要性将更为凸显。在不久的将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与中国达成健康证明互认安排,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将在推动跨国人员健康、安全、有序往来中发挥更大作用,为中国公民“行走天下”提供坚实保障。

编辑陈雪霏

三岁以下“奶娃”谁来带? 中国式托育困住年轻父母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网(来源重庆晨报)

 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上幼儿园,0到3岁的“小奶娃”谁来管?这道难题该怎么解?

  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双职工家庭对低龄孩子的看护需求增大。特别是在五个月到两岁半这个阶段,育儿嫂难找、幼儿园不收、幼儿托育贵,如何解决职场父母的烦恼?

  政府工作报告中专门提到:“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就建立普惠性托育机构,以及对托育机构进行规范管理带来了好的建议,让年轻父母的托育焦虑不再无处安放。

  调查

  想生二孩没人带 送去托育成本高

春节假期刚过,渝北区一托育机构的孩子们整整齐齐“返校”了,这些孩子都是几个月到两岁多的“小奶娃”。

  “感觉这个春节比上班还累,白天晚上都要带娃,觉也不够睡,太难了。”王女士说,自己的父母在外地做生意,公公婆婆年岁大身体不好,没有人带孩子成了她的头痛事。托育中心一开门,她立即就把7个月大的孩子送了进去。

  南岸区的周女士说,她曾想过生二孩,但考虑没有人带,最后放弃了。周女士和老公都要上班,孩子2岁前亲戚有空可以帮忙带,2岁后该怎么办?“请保姆、上托育中心、上早教班,花销都大!”

  渝北区的陈女士去年生了对双胞胎,喜悦之余,也有烦恼。请的月嫂每月开销1万多元,自己的妈妈也在帮忙带娃,一家人依然很累。休完产假上班后,孩子怎么办?陈女士准备把两个孩子都送去托育中心,“附近的托育中心每个月收费6000元,两个孩子每月12000元,只有咬咬牙了!”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重庆有不少托育中心,但大多数只招1.5岁以上的孩子,每月费用从3000元到6000元不等,“低龄月份孩子,每月费用几乎都在5000元以上。”

  提到收费贵,托育机构也有话说。场地租金贵、人员需要培训、照看孩子专业性强、工作人员流动大……这些成本加在一起,要实现较多的盈利也很难。

  想生二孩没人带,送去托育机构成本高。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上幼儿园,3岁以下的“奶娃”该怎么带?记者就“中国式托育”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来看看他们都有什么好主意。

  全国政协委员刘文贤:

  办普惠性公益性托育机构,培育托育专业人才

  “目前,国内的托育中心几乎没有专业独立的培育体系,基本上都是幼儿园、早教、家政育婴等既有模式的延伸。”全国政协委员刘文贤说。

  婴幼儿照护事关千家万户,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应该怎么做?刘文贤建议,应该多元化增加托育服务供给,依托公办机构兴办一批具有普惠性和公益性的托育机构,满足普通收入家庭需求。

  刘文贤的建议并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来自于他对托育服务的调查研究。

  在刘文贤的提案中,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重庆3岁以下婴幼儿户籍人口约95.19万、常住人口约98.05万,提供婴幼儿托育服务的登记注册机构909所、托位数3.03万,“托位数占比仅为3.0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1%。”

  调查显示,重庆48%以上的家长有托育意愿,且其中70.7%的家长希望选择公立性质的托育机构,但由于全市供给数量严重不足,直接导致入托率低下。此外,刘文贤还发现,我国托育保育活动不适合0-3岁婴幼儿发展特点,“幼儿园化”现象严重。

  “依托公办机构兴办一批具有普惠性和公益性的托育机构,满足普通收入家庭需求,是目前最为迫切的问题。”这个难题如何破解?刘文贤有自己的思考,“可以选择一些办园时间长、基础条件好、办园过程规范的托育机构,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托育机构,为各类婴幼儿照护机构树立标杆、提供样板。”

  刘文贤还建议:试点推进早教机构向托育机构转化,探索托幼一体化建设,利用现有幼儿园的管理资源、场地资源、师资资源举办托育班。整合社区服务体系,引导有条件的社区开展托育服务。同时,鼓励企事业单位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形式设立托育点,满足职工托育需求。不断创新,形成全日、半日、计时和临时等多元化的托育服务方式。

  托育机构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也非常重要。刘文贤建议,政府在场地、人员编制、事业经费及税费等配套政策方面给予托育服务机构支持。同时,依托专业院校和托育机构,建立托育服务实训基地,培训具有3岁以下抚育资质的专业人才,形成不同层次的托育服务人才队伍。建立健全托育服务人才培养、使用、评价和激励机制,将专业技能等级与服务人员的薪酬待遇直接挂钩。

  全国人大代表高钰:

  加快完善托育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示范托育机构

  要不要把孩子送去托育机构?这是不少父母正在面临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高钰也正在为这事犯愁。去年参加全国两会前,高钰的宝宝才刚满月。从那时开始,一直关注科技创新的高钰开始关注起托育服务。高钰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除了说科技创新,还会说说托育服务。

  “加快规划建设托育机构,很有必要。”高钰说,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提出“发展养老、托幼服务”。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十四五”期间,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

  高钰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刚当父母的年轻人对托育服务都有需求。特别是一些“双职工”家庭,没有太多时间带孩子,只能把孩子送回老家让老人带。此外,找不到合适的托育机构,这也是不少父母面临着的一个问题。

  高钰建议:加快合理布局托育机构,在社区、园区等区域根据实际需求规划建设托育机构。特别是在大型工业园区、生活区等区域,公立托育机构应作为标配,可采用公建民营的模式,由政府提供场地、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

  “我国的托育服务体系还不完善,缺少标准,在这个阶段需要一些托育机构发挥示范作用。”高钰说,目前,托育服务的制度、人员培训和管理、托育机构设置的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需要逐步完善。

  高钰认为,完善托育服务体系是一个在实践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及时总结好的做法,进行示范推广。“托育服务正在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有一个原则要遵循,那就是要讲究科学。”高钰说,托育服务要根据0-3岁婴幼儿的最新科学研究,制定和更新托育服务的内容。不仅要照顾好孩子,还要让孩子在托育服务中得到启蒙。

  重庆晨报·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李晟 刘波【编辑:苑菁菁】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社会新闻

编辑 陈雪霏

公务员考试限制年龄 代表建议引发“35岁现象”大讨论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国青年报报道:公务员考试该限制年龄吗
  代表建议引发“35岁现象”大讨论

点击进入下一页

网络投票截图

  站在35岁的门槛,面对切换职业发展轨道的选择,是主动往前走一步,还是被动陷入僵局?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蒋胜男建议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35岁以下的年龄限制,引发了广大网友对“35岁求职危机”的关注与讨论。

  蒋胜男的建议,指向的是现行公务员录用规定第十八条:报考公务员,应具备“年龄为十八周岁以上,三十五周岁以下”的资格条件。

  “别说35岁了,我刚30岁都已经开始焦虑了,年龄限制真可怕”“岂止是公务员,现在好多岗位都拒绝35岁以上的求职者,找工作好尴尬”“孩子一大,可以重返职场一展身手,正是有拼劲儿的时候”……渴望回归职场的宝妈、担心被“内卷”的职场人,倾诉着年龄带来的职场焦虑。

  长期研究公务员考录制度的专家桑助来认为,这场由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引发的用人招聘话题,之所以能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抓住了大龄青年就业难的社会痛点。

  公务员招录为何35岁是个门槛

  翻看话题的评论区不难发现,有不少网友支持蒋胜男代表的建议。

  蒋胜男认为,取消国家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有助于盘活35岁至50岁劳动人口的工作积极性,应对我国即将步入的老龄化社会。

  从整个就业市场看,桑助来认可这则建议的积极意义。他认为:降低公务员行业年龄门槛,有利于带动和影响其他行业,从而激活整个劳动力市场。

  如果有积极意义,报考公务员的年龄门槛可以完全取消吗?有专家表示,要综合考量、加以探索。

  “报考公务员的年龄不能超过35周岁,是因为公开考录只选拔主任科员及以下人员,而副处以上人员是通过交流、遴选、内部提拔等方式解决。”桑助来认为,无论是为了促进青年自身锻炼成长,还是出于体制人才培养的考虑,限制考录年龄都有合理性。

  桑助来建议,如果放宽公务员考录年龄限制,要与拓展公务员考录职级层级配套实施、统筹考虑。“比如,将报考职级从主任科员以下,提高到二级调研员以下,或者开放一些技术岗位相应职务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原副校长姜耀东认为,划定公务员报考年龄限制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譬如个人精力。已年过60岁的姜耀东调侃自己的精力大不如从前,“30岁以前熬夜不睡觉没问题,超过30岁,一夜不睡就受不了。”他认为,“政府部门需要注入新鲜活力,保障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姜耀东也担忧日益高涨的“考公热”:“如果没有年龄限制,报考人数就更多,导致录取率更低,会引发很多社会矛盾。”

  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雷鸣强建议,在保持现有政策整体稳定的前期下,可以在一些地区、职位“开口子”进行试点,在统考以外开辟特殊通道,允许年龄更大的考生报考。他还建议,加大对应聘者综合能力素质的考评比重。

  “高明的管理者不会以年龄设限”

  蒋胜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35岁危机”是一种企业招聘的不合理限制。“35岁正处于年富力强的时候。经过几年打磨,他们在工作业务、人情世故上都处于成熟阶段。”这番话道出了部分网友的心声。

  “从客观效果上讲,‘35岁现象’确实存在,在就业求职时能看到有35岁的年龄限制,超过这个年龄就有歧视和偏见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解释。他同时认为,这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郑秉文认为,要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尽量避免“35岁现象”。

  怎么避免?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胡献忠给出三个字:“要包容。”

  他表示,从企业、社会层面出发,建构现代社会需有更多的包容理念。企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撑者,也应该是社会责任的承担者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和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矛盾,而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胡献忠认为,高明的企业管理层不会以年龄为就职条件,关键是看岗位的需要,“不拘一格降人才”。越是重要的岗位,对求职者的年龄限制就会放得越宽。

  “从一定意义上讲,随着现代社会的持续建构,它的包容度会越来越强。大家要做现代社会的促进者,而不是旁观者,甚至冷嘲热讽者。”胡献忠提出,要包容青年的多样性特点和多样化选择,尊重他们的价值追求和劳动付出,共同营造有利于青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氛围。

  郑秉文认为,延迟退休可以减轻就业压力,有利于年轻人广开就业门路。法定退休年龄上移后,就业群体的年龄中位数也就相应提高了。

  他提到一组数据: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0年,我国人口年龄中位数仅为23.9岁,而2020年提高到38.4岁,预计到2035年将高达45.0岁。同理,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以后,就业群体的年龄中位数也会提高。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1岁”。郑秉文认为,延迟退休年龄对青年就业没有负面影响,反而还有一些积极的意义。

  他总结道:“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了,会让国家的人口年龄中位数也相应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提高以后,就业群体的年龄中位数也会跟着提高,因而对35岁年龄限制产生的就业压力有减轻作用,可以促进更多35岁以后的人就业。”

  网友热议

  @潘高:建议取消应届生限制(摊手)。我们发奋读书,却被招聘单位“应届生”三个字pass(淘汰)了。

  @等待奋斗:打破35岁限制,适当延长至40周岁。

  @Winyetutu:不仅是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也应该放宽年龄限制,毕竟以后退休也延迟了。

  @tanh:不建议,基层公务员还是从年轻人里招好,年纪大了都是老油条,队伍纯洁性没法保证。高级人才本来就会延长到40岁。

  @乖乖宠:要防止一些不为国家作贡献,而是想吃国家红利的人混入公务员队伍,一些人考公务员的目的不外乎公务员安稳、待遇好。

  @坚毅:大学都没有年龄限制,为啥公务员有?有些工作由人生阅历丰富的人干更合适,建议按照工作年限发放退休金。

  @春暖花开:不要有明显的歧视,难道企业人员积攒下来的经验就不能带动政府部门更好地运转吗?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尚君 李华锡 来源:中国青年报

1.3亿人如何实现“农村养老”?三题待解

  (两会观察)1.3亿人如何实现“农村养老”?三题待解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1.3亿人如何实现“农村养老”?三题待解

  作者 柴敬博 李晗雪

  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青壮年人口流出、养老观念相对落后等,诸多现实因素“拦”在了完善农村养老的路上。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注“农村养老”话题。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广西隆安县东信村“爸妈食堂”内,村民取餐。 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

  农工党中央在《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中指出,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超2.5亿,农村老年人占1.3亿;农村老龄化水平达22.5%,呈现出“老龄程度更深”“未富先老更快”“困难老人更多”“养老需求更迫切”等特殊性;预测到2028年,中国农村老年人口比重将突破30%,高于城市11个百分点。

  四个特殊性和加速上涨数字的背后,显现出中国农村养老的三个不足。

  农村养老“医养结合供给”不足

  “农村养老的现实条件是外出务工人员多、常常只有老人孩子留守;还有相当数量的低保户、特困供养对象。”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山东省委会主委段青英说,虽然现在农村已经建起敬老院、幸福院,但覆盖率仍有提升空间。

  除基础设施外,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眉山市青神中学副校长王晓梅在调研中发现,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医养结合供给不足、机构之间水平不一,存在服务不全、入住率不高等问题。

点击进入下一页

资料图。中新社发 余秀娟 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养老问题不能只依靠医疗,重点还是在“养”。他认为,优先发展“医养结合”模式,家庭医师签约、医疗讲座、义诊宣传进社区等多项举措也应被“寄予厚望”。

  农村养老“人才储备”不足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黄改荣与农村老人交流中发现,缺少“主心骨”或是农村养老问题的关键。黄改荣认为,当前农村的养老体系中缺少统筹规划的“领路人”,乡村干部要起主导作用,与家庭、卫生室、门诊医院等对接。

  她还坦言,因操作难度有限,护理工作收入不高,现实中确实存在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她建议,政府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以老养老”,鼓励有劳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中老年人员培训,在提高农村居民、护理人员收入的同时,又能缓解护理人员不足的窘况。

  她认为,农村振兴要靠人,要考虑能否用乡村产业把人才留下来,未来农村教育和生活质量能否保证,农村养老金如何配置与发放。正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补齐农村办学条件短板,改善乡村教师待遇;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农工党中央提案中指出,当前中国农村养老责任主体不清晰、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黄改荣认为,养老的第一责任人始终是家庭。农村养老问题亟待解决是事实,现实中一些子女对农村父母不看望、不关心;一味想把父母托付给养老机构;养老意识不健全的现象也确实存在。

  农工党中央提案建议,巩固家庭在农村养老中的基础作用,通过制定乡规民约、签署子女赡养服务协议等方式,强化家庭赡养的主体责任,营造敬老孝老良好氛围。对拒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明确牵头部门进行责任追究。(完)

为什么习近平“两会团组时间”频讲史?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3月9日电 题:为什么习近平“两会团组时间”频讲史?

  作者 钟三屏

  外界关注到,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在“两会团组时间”里频频讲史论史感慨今昔,透露出浓浓的历史感——

  在内蒙古代表团讲“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两段历史佳话,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参加政协委员联组会回顾过去一年惊心动魄的战疫史,感慨今昔,指出中国交出世界瞩目答卷“不仅是一时之运”;在青海代表团,回忆十多年前玉树灾后情景,赞叹今天当地发展实现“苦干三年跨越二十年”……

点击进入下一页

  其实,习近平爱读史书,在治国理政实践中重视借鉴历史,已为外界熟知。不过,今年习近平特别关注历史,强调学史,又有其特殊的意涵。

  2021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历史大年:这个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还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周年……这个逢百逢十的特殊年份,更有着极为特殊的背景板——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因此,今年可说是中国面向未来,建构历史方向感、明晰世界位置感的重要时刻。

  面对国内国际的机遇和挑战,观史知往,树立大历史观,科学运用历史思维,被视为拨开迷雾、续写中国奇迹的关键方法。全国两会前,习近平出席了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将学史作为中共来到百年历史新起点的“第一功课”。

  事实上,观史知往的历史思维,在今天的中国已是贯穿发展和治理的重要思维方法。

  ——“树立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

  这一方法,一再被运用到中国完善治理、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之中,成为中国之治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即将开局,凸显出中国国家战略规划和目标管理的科学性和优势,这些都离不开中国对历史思维的科学应用。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判断,并在此基础上,擘画了未来5年乃至15年的中国发展蓝图——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点击进入下一页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

  这一方法,也在中国一次次举国动员奇迹中发挥重要作用。过去一年,中国人的历史感被空前激发,不论是实现摆脱绝对贫困的千年奇迹,还是抗疫取得重大成果,在全球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恢复经济增长,中国的历史思维在攻坚克难中展现了惊人力量。同时,这一思维方法,也在塑造着中国的民族精神,“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既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也更加敬畏历史,回馈历史,对历史负责。

  习近平一再阐明中国历史思维的重要性,其实也是为外界理解中国所思所行提供重要视角。

  由此,可以理解中国清晰的方位感——继续在创造中国奇迹的道路上行进,坚定做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

  由此,也可以看到放在全球视阈下确立的中国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之于世界、之于未来的深远意义。

  由此,可以读懂习近平所说的中国高质量发展“不是一时一事”,看懂中国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心,看清中国发展战略的长期、稳定和持续,更可以理解今天“中国能”绝不是“一时之运”。(完)(图片素材来源: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网站、新华社、中新社)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骑着毛驴上北京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丨骑着毛驴上北京2021-03-09 09:27:11 来源: 新华社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3800多公里,这是从新疆于田开车到北京需要走的距离。然而,六十多年前,于田有一位名叫库尔班·吐鲁木的大叔,却想骑着毛驴上北京。2017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疆代表团审议时说:“我上小学时就从课文里读到库尔班大叔要骑着毛驴上北京看望毛主席的故事。” 点击以下视频链接看报道:

http://www.xinhuanet.com/video/2021-03/09/c_1211057566.htm

  库尔班大叔为什么想骑着毛驴上北京?最终又是否能如愿到达北京?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为您娓娓道来。

  1883年,库尔班·吐鲁木出生在一户贫农家中。幼年时,他的亲人在地主的压迫剥削下相继惨死,库尔班不得不靠打小长工勉强度日。白天,他就在戈壁滩上放羊,晚上就睡在牛圈里。

  解放后,库尔班·吐鲁木分到了房屋和14亩土地。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土地,库尔班·吐鲁木非常激动。在库尔班大叔的心里,多亏有了中国共产党,他才有了属于自己的耕地和粮食。他时常到公社小学给孩子们讲自己曾经受过的苦难,让大家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1955年的秋天是个丰收季。年过七旬的库尔班大叔穿上节日的服装,带着上百斤打好的馕和自己家种的果品,打算骑着毛驴绕过大半个塔里木盆地,一路骑到北京去。当地的乡亲们都劝他说,“北京太远了,骑毛驴根本到不了。”老人又到公路上去拦汽车,却也被司机婉拒了。

  1957年,于田县委把库尔班大叔爱党爱国的事迹和想去北京的愿望上报给了上级领导。第二年6月,库尔班大叔终于在北京见到了毛主席。这个消息传到于田以后,于田当地的群众受到极大鼓舞。

  库尔班·吐鲁木不仅为自己的家人,也为新疆各族人民留下了感恩党、爱祖国、珍视民族团结的精神财富。如今,在新疆166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巍巍天山、壮美昆仑,见证历史巨变。各族干部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描绘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动人图景。

  监制:刘刚

  出品人:孙志平

  制片人:樊华

  统筹:幸培瑜、韩珅

  编导:王志斌、李林欣、曹彦语、姜亮、孔令杭

  记者:白志强、周生斌、符晓波、李林欣、曹彦语、甄晓博

  包装:夏勇

  海报:刘高帝(实习)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新华通讯社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