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rce Xinhua
Daily Archives: 03/28/2021
第一报道丨从习主席这些话里,感知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中国力量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站在世界和谐和人类进步的高度,提出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主张,深刻阐述中国的和平发展理念——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恃强凌弱、冷战思维和单边主义行径对世界和平稳定、可持续发展带来冲击,“和平森林”正在遭遇“丛林法则”的新威胁。
“让和平理念的种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发芽。”这些年,从巴黎到纽约,从日内瓦到北京,从现场演讲到视频对话,习近平主席总是把中国主张和平的理念播撒到世界各地,中国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不断作出贡献。
以和平理念驱散战争阴霾
2021,一个再次促人深省战争与和平的年份:阿富汗战争20周年、叙利亚危机10周年、利比亚内战10周年……
仅在叙利亚已有35万人死于战火;利比亚境内仍有40万人流离失所,超过100万人亟待救助;联合国统计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9年,仅在阿富汗就至少有2.6万多名儿童因战争死亡或致残。
听听阿富汗喀布尔市民法伊兹·艾哈迈德的心声:“我这辈子基本没见过一天和平。希望我们国家能实现持久和平稳定,我一直在为这一天的到来而祈祷。”
7年前的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特意引用这一警句,强调和平理念的重大意义,讲述深植于中华民族精神血脉中的“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等理念,倡导“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7年来,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上合组织、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等重要多边平台,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精神、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重要活动中,习近平主席全面阐述中国的和平发展主张,强调和平对中国和世界发展的重大意义,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和维护者”,阐述“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观、“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共商共建共享、正确义利观等重要主张,不断丰富中国和平理念的内涵。
中国的“和平观”如阳光,如雨露,催发浇灌着和平理念的种子,为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星球生长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持续贡献正能量。
叙利亚中国事务专家穆罕默德·扎赫拉表示,中国一向在国际关系中寻求和平共处,不干涉他国内政,倡导以和平方式解决矛盾冲突。
肯尼亚国际关系专家卡文斯·阿德希尔说,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指出中国需要和平、爱好和平,也愿意尽最大努力维护世界和平,真诚帮助仍然遭受战争和贫困煎熬的人们,“中国的和平理念一直体现在中国的对外关系中”。
以和平实践推动世界发展
绝对贫穷、分配不公、粮食危机、极端思想、单边主义、冷战思维……这些都是引发冲突乃至战乱的祸根。消弭这些威胁和平的因素,各国责无旁贷。
7年前,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讲坛上,习近平主席发出真挚呼吁,作出坚定宣示——
言必行,行必果。这些年来,从支持联合国事业到推动多边合作,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助力可持续发展,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到促进全球减贫事业,从开展国际人道主义行动到合作抗击新冠疫情……在元首外交引领下,中国以实际行动携手世界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成为促进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的关键力量。
——中国已成为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和维和摊款国,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第一大维和人员出兵国,持续提供国际维和等公共安全产品,为维护世界和平不断作出贡献。
——中国是气候行动的积极推动者和坚定践行者,致力于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积极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设定达成碳排放峰值和实现碳中和的时间目标,向世界宣示了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中国提出了践行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持续为维护世界公平正义与和平安全发出强音。
——中国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在全球新冠疫苗短缺背景下,从亚洲到欧洲,从非洲到拉美,中国疫苗跨越山海、雪中送炭,中方已经并正在提供疫苗援助的国家达到80个,同时还向47个国家出口疫苗,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和衷共济的道义担当。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重要基础。以发展促和平,是中国和平理念与实践的重要内核。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创造了全球减贫史上的奇迹;在脱贫实践中形成的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为摆脱贫困这一困扰全球发展和治理的突出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内涵不断丰富。“健康丝绸之路”“数字丝绸之路”“绿色丝绸之路”……合作项目扎实推进,合作机制日臻完善,合作理念持续丰富,合作伙伴更加多元。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为各国抗击疫情、恢复经济、增进人民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
埃及社会主义党总书记沙班表示,中国始终愿意提供发展经验和知识,推动建设一个没有战争和冲突的人类社会。
以文明对话促进世界和谐
当下,世纪大疫情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格局加速震荡,“文明冲突论”“脱钩论”以及形形色色的“陷阱论”甚嚣尘上。少数国家和一些政客无视国际社会对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渴望,蓄意搞“小圈子”“新冷战”,给世界和平前景蒙上阴云。
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是对抗还是合作,已经成为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时代课题。“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的论述拨云见日。
推动人文交流和文明对话是中国元首外交的一道靓丽风景。无论是在出访中深入了解五大洲文明,还是讲述中外文化交流故事;无论是在上合组织拉紧人文交流合作的共同纽带,还是将人文交流纳入金砖合作的“三轮驱动”;无论是提出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还是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的文明观润物无声,深入人心。
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开幕式前,中外领导人同出席开幕式的重要嘉宾代表合影留念。
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和平与外交研究所所长费尔哈特·阿西夫说,中国发起了重要的文明对话,并分享不同文明和平共处方法,“这是中国在全球范围内享有和平声誉的精髓”。
肯尼亚专家阿德希尔说,中国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纽带,在国际交流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坚持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各国相互包容合作,而不是冲突对抗,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50年前,中国重返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的伟大事业增添了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习近平主席的庄严宣示掷地有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必将为各国人民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执笔:柳丝、于荣;视频:于荣;记者:唐霁、史先涛、汪健、郑一晗、朱婉君、禹丽贞、黎华玲、杨翼、刘畅、吴丹妮、李碧念、陈威华、赵焱、张远、刘天、蒋超、张淼;编辑:陈杉、刘健、王雅晨、王申、徐晓蕾、金正;摄影:姚大伟、王晔、张迺杰、王新庆;视效:陈杉)
来源:新华社国际部制作
新华社国际传播融合平台出品
观点:重构中美大国关系任重道远
作者 邢云超/香港 首轮会谈创历史先河 美国新政府外交主管3月18日首度和中国高层以2+2高配模式在阿拉斯加举行面对面战略会谈成为全球瞩目焦点。中美过往四年从战略层面到技术领域的深度博弈及全球因冠病疫情致使多个国家经济衰退或是国际社会冀望大国良性互动、示范并引领全球走向复苏和振兴的重要动因。然而,始料不及的是,会谈开场白(Opening statements)美方突然发难,指责中国在香港、台湾及新疆侵犯人权,中国的做法威胁并破坏了全球秩序和国际规则,挑战了美国及其盟友利益。“芝加哥论坛报”18日称阿拉斯加上演了“现代版鸿门宴”。 中共政治局委员杨洁篪指出,中方应邀与会,落实两国元首春节期间通话精神,秉承不对抗、不冲突、和平共存初衷与会,但美方违反议程规则,挑起事端,破坏会谈气氛,亵渎外交礼节,没有资格说“以实力地位“对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美国先下手为强,而中国后来居上,开胃“小菜”为后续”大餐“提供了预期。为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中方史无前例展示强硬姿态不仅峰回路转为后续谈判提供了前提,亦为世界新格局的演绎及时奏响了崭新序曲。阿拉斯加中美战略对话首轮会谈以闹剧”肇始,以美方多个非常规操作和中国强力说”不“创造了外交史先河。 高等级大国外交场面让媒体”大惊失色“又大长”见识“。偶然性后面有其必然性。双方会面在即,美方抛出对24位包括香港在内中国高官因“完善香港选举法”决定予以金融制裁,拉拢日韩結帮造势,以盟友所谓共识要挟谈判对手,美国一以贯之居高临下的民主双标及目空一切先发制人的嚣张气焰在举世瞩目的特殊场合充分显现,其大国形象和外交风度在世人面前损失殆尽。不过,学界依然认为,此次破冰之旅虽未必成果卓越,融冰之盼更是难上加难,相信必然改变世界观感甚至催生拜登未来四年中国政策主基调。新型大国关系毕竟已开始构建。 两国合作之内在逻辑 白宫发言人普萨基说,中美高层阿拉斯加对话有别于历届政府传统对话,它将决定下一步元首会面的可能性及操作技术。拜登政府提出中美战略对话有其内在逻辑及复杂背景。新政府欲重新领导全球,中国元素却挥之不去。美媒认为把重建竞争力赌注押在中国并制定因应措施是新政府最迫切需要,因此把和中国对话、探中国底线提上了日程。拜登政府虽声称重返国际舞台,但国内问题依然是重心。新政府上任近百日,拜登需向国人提交满意答卷,学界认同这是某种意义上成就美方和推进最大发展经济体互动的动机所在及必然选择。 近年来,中美从暗流涌动到正面交锋,从唇枪舌战到荷枪实弹,山雨欲来风满楼,黑云压城城不摧。如若意识形态和政治问题在多轮厮杀中难有结论,那么区域合作和局部矛盾还不得不面对。作为地球村两大重要成员,如何和平共存,照顾彼此关切,因应地区冲突,必然成为绕不开的话题。气候变化、跨国犯罪、核不扩散及卫生防疫诸领域合作及大国责任承担,剪不断理还乱,垂范全球和成就人类共同命运难以漠视。 新华社报道会谈讨论了一系列具体问题,比如建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旅游签证和疫苗接种,但是,这些议程与战略会谈似乎相差甚远,因此,深化合作和后续会谈当不可避免。美方代表除了强调自身及盟友利益,专家解读并未发现涉及实质国际合作和地区矛盾。美国一方面迎合国内舆论,另一方面旨在向国际社会发出信号,“从实力角度”迫切重建自己为群主的朋友圈。美国评论家稍前却诠释此举虚张声势,颐指气使。 美国有自己的利益,中国也有自己的关切,联合国宪章乃一切行为之准绳。美国不可能再以人权卫士自足,笼络少数国家自产自销所谓国际规则。中国也必将义无反顾追求自身进步,保护国家核心利益。未来人类发展是各个国家的共同参与平等相处,大国关系构建因此必然建立在人类共同命运基础之上。美国应该明白并学会尊重彼此、适应你我、管控分歧。这是21世纪全球发展主旋律,也是成全对方和成就自我的必由之路。 中美价值观仍顽强抵触 30年前作为青年参议员访华,拜登曾在国内逆势积极提议构建中美双边关系。2015年时任美国副总统时,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他提出中美关系“登高望远”。然而,上台不足百日,其谈判代表表现和发展理念阐述令国际社会困扰,大国领袖的初衷和基本史观引起质疑。时移事易,物是人亦是,然而,新时期中美大国关系构建似乎异常艰难。 拜登政治生涯充斥着民主政治色彩并执着捍卫西方价值观。他曾在“外交事务”撰文指,中国正通过扩大全球影响力推广其政治模式以及投资未来技术规划。寻求与北京就气候变化、卫生安全及预防核扩散的同时需要加大筹码,强化全球统一战线,对中国强硬出手。为强化美民主政治和新时期竞争新优势,基于战略考量,白宫日前设立亚洲事务主管因应中国和亚洲态势,甚至建立军事同盟转战亚太,试图阻断中国现代化进程。 中国追求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其价值观涉及包容共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及全球治理观,谋求本国利益同时兼顾他国关切以促进共同发展,不存在强买强卖及霸权规则。中国以“命运共同体”新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新内涵。美方所追逐的全球概念和多边发展背离联合国宪章精神和国际法原则,与中国多边主义定义时而貌合神离时而渐行渐远,以所谓“规则”联手各路同盟制衡中国或是其政治底色和终极理想。 拜登团队迄今尚未出台系统对华政策。有學者诠释,中美对峙已固化,美国国内矛盾难化解。美国与华合作的现实需求客观而紧迫,但战略敌意却有增无减。中方代表承认对话坦诚且具建设性。虽无实质突破但“对话总比对抗好”。华盛顿总结对话“苦涩而艰难”,美国做到了自身及盟友利益表述,合作领域和地区问题探讨及”跟他们交流我们对中国若干做法抱有的重大关切“,强调将与国会及盟友评估商榷。美方代表嗣后亦表示,“我们回到华盛顿盘点我们的现状”。 阿拉斯加中美会谈已载入历史史册,相信既是历史节点又是中美关系里程碑。杨洁篪说中美仍有“重大分歧”,但毕竟向前各走一步,至少双方还有对话意愿;布林肯国务卿说,一开始就知道许多领域存在根本分歧,我们得到了防御性回应也毫无意外。不管对方是真的意愿还是不得已而为之,学界认为双方适时在某些领域或各退一步,后拓空间,一进一退,或可制造彼此共存共进条件。“纽约时报”19日刊文表示,“紧张的美中会谈没有取得任何突破”,但国际社会依然充满预期。 构建双边关系任重道远 基辛格博士就中美关系曾经指出,中美是两个不同历史、不同文化和未必对事物看法一致的伟大国家。现代科技进步、全球化发展及国际关系的变化,需要两国互相理解和彼此包容,甚至比以往付出更大努力去合作,美国新总统应首先和中国领导人对话,双方建立机制性安排,讨论需要避免出现的问题。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亦多次建议拜登制定与中国互动机制以化解分歧。美国前财长罗伯特-鲁宾说,我们应该意识到我们不能改变中国政治经济体系,美中两国在未来会长时间为世界领先国家,因此需要建设性对话。 有国际问题专家在“纽约时报”撰文“中美构建合作”中认为,重新激活中美关系,重要的是准确判断对方意图。中国无意取代美国主导地位,也无需担心美国能改变中国制度。中美两国都有各自重要的国内议程,即便竞争不可避免,也需要合作与管控。中国希望不同政治制度下的相互尊重,各美其美,让多边主义为人类进步带来希望。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美国一国独大,笃信一种声音,唯美利坚最正确,那么中美和平基础与合作逻辑或荡然无存。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3月20日主办的22届“中美关系:风云50年”高层论坛上,前资深外交官傅莹发表“超越困局,以终为始”演讲。她认为,对比当年,如今有更多改善中美关系有利条件。现在两国关系似乎进入一个平台期,处理好已经深度相互依存的两国关系时,只有在大图景内以终为始(Start with the end in mind)思考问题,才能超越分歧聚焦合作,更好地为延续世界和平发展的大势做出贡献。 美中阿拉斯加高层会谈,美方不择手段向国际社区释放信号而中方亦不失时机发出历史最强音。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稍前受访时表示,中美关系错综复杂,美国和大陆会谈刚刚开始,目前情势很难判断,所以不必过于慌张。有理由相信,中美战略对话,虽充满未知,但中国立场毕竟为西方反华变奏提供了休止符,而且为反中乱港、谋求台独标明了注脚,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重构路径,或将因此在不同程度上得以重置及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