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集团总经理奚国华:三方面发力 建设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国证券报报道: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中国金融业将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与挑战,中信集团将如何助力实现国家“3060目标”?中信集团总经理奚国华日前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建议从贷款、债券和股票三方面建设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建议对符合特定标准的绿色企业IPO和再融资给予绿色通道等优惠条件。

  奚国华说,中信集团将通过落实统筹顶层设计、优化业务布局、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守住风险底线、强化保障措施“五大抓手”,保障集团双碳目标的实现。

  金融体系面临深刻变革

  中国证券报:要实现“3060目标”,需要数百万亿元资金投资。这将对中国金融体系带来哪些挑战和机遇?

  奚国华:碳中和对金融体系而言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既孕育了新的业务机会,也蕴藏着未知风险,总体上可以概括为三大机遇和两大挑战。

  机遇方面,一是在碳中和巨大的资金需求下,中国金融体系的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二是碳中和路径下众多产业将迎来蓬勃发展,风电光伏、氢能源、电动车、碳捕捉等行业必将诞生大批优秀企业,金融机构可抓住机遇,伴随企业共同成长;三是碳交易与碳金融市场是有待开发的业务蓝海。

  挑战方面,一是为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传统高耗能行业势必面临一定的转型风险,相关金融资产的风险或有上升,金融机构需主动控制高碳资产敞口。二是如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已建立起较为成熟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绿色金融工具的创新已具有丰富经验。未来国内金融机构需要主动适应绿色金融标准的变革,探索绿色金融工具创新。

  中国证券报:目前中国绿色金融产品、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还有一些短板。你对建设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有哪些建议?

  奚国华:建议从贷款、债券和股票三方面建设多层次绿色金融体系。

  贷款方面,建议降低绿色贷款的风险权重,提高传统高耗能企业的贷款风险权重。债券方面,在发行端,目前发行人发行绿色债券较普通债券无显著成本优势,建议扩大财政贴息范围;在投资端,海外ESG证券投资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养老金对ESG资产的投资,建议在政策层面要求将ESG因子纳入养老金的投资决策和风控流程。股票方面,建议推出ESG强制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参考港股经验,为ESG投资发展打好基础。建议对符合特定标准的绿色企业IPO和再融资给予绿色通道等优惠条件。

  中国证券报:当前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等方面的投入还没有形成持续的商业发展模式,你有哪些建议?

  奚国华:绿色经济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绿色低碳技术的突破、风险分担机制的建立等是绿色金融持续开展的前提。为促进绿色金融长期持续投入,建议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推进相关工作。

  从政策环境方面看,完善绿色经济产业政策,建立绿色金融政策框架,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和技术的突破,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培育专业服务机构,为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提供产业环境。

  从金融机构自身发展来看,建议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银行经营理念,制定完善绿色金融管理制度;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质量,探索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创新;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规避经济结构以及行业转型带来的风险。

  建议引入碳期货品种

  中国证券报:2021年将是全国碳交易市场启动的元年。你对碳交易市场建设有哪些建议?中信集团将如何参与其中?

  奚国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市场化机制手段。我对碳交易市场建设有四点建议:一是引入碳期货品种。参考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的经验,其碳期货的成交额占比超过90%,引入碳期货品种是活跃市场交易的重要手段。二是明确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办法。三是稳定配额分配预期。如欧盟规定2021年至2030年将以每年2.2%的速度线性减少配额总量。我国碳排放配额分配规则仅有年度指引,缺乏中长期规划,导致企业对未来的碳成本预期不明确,不利于企业安排投资计划。四是适时启动有偿分配机制。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配额全部为免费分配,欧盟几乎取消了对于发电企业的免费配额,全部实行有偿拍卖。引入有偿拍卖可以更加充分反映企业的碳成本,促进节能低碳技术路线的发展。

  助力碳减排是中信集团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在碳交易市场领域,要促进实体企业的自主减排力度,争取更多的碳排放权资产。在后续建材、有色金属、钢铁等行业开启碳交易之后,发挥集团不同产业间的协同优势,在调配碳资源保证各板块成员履约的基础上,做好集团整体碳资产的交易工作。

编辑 陈雪霏 查正富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