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已经准备好了!“双奥场馆”通过首次全要素测试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科技日报报道:  “在这片奥运会的比赛场地上,我感受到真正的奥运氛围,非常开心。冰面非常利于滑行,在这里我可以把平时日积月累训练的结果展示出来。”10月16日,为期4天的“相约北京”2021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在北京海淀的“双奥场馆”首都体育馆成功落下帷幕,其间,日本选手坂本花织感言。

  此次比赛,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31名运动员赛场竞技,中国花滑队斩获2枚金牌,5枚奖牌。“这是世界上可能出现的最好的场馆了!每次来到这个场地,我们都觉得很兴奋——这里是我们即将在冬奥会上战斗的场地啊!”中国选手隋文静感慨道。

  为全面模拟冬奥会赛事,本次亚洲花样滑冰公开赛一切程序均按照国际高水平花样滑冰赛事展开,并通过首次全要素测试,各国花滑选手、国际滑联技术代表纷纷点赞。国际滑联花样滑冰副主席、国际滑联技术代表亚历山大·雷科宁表示:“现场的空间、冰面、音响等设施,整体来说不错,可以说,北京已经准备好了!”

  对标测试要点 场馆运行平稳有序

  据介绍,本次公开赛是首都体育馆时隔4年,今年1月投入使用后举办的首个国际赛事,这是冬奥会前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在疫情防控常态下的一次全领域、全要素的测试机会。

  据了解,测试赛期间,首都体育馆承担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两项比赛。10月21日—24日将举办2021/2022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两个项目对于冰面、现场环境等比赛要素需求不同,“冰场转换”成为首都体育馆的重中之重。包括冰面转换,温度、软硬度都将根据项目要求进行调整;包括临时搭建的设施比如发令台、裁判席、防护垫等,都要进行转换。

  “为了保障花样滑冰测试赛事安全平稳、高效运行,我们对标冬奥标准,建立完善的指挥调度和运行保障体系,紧紧围绕赛事服务保障开展各项工作。可以说,通过花样滑冰测试赛,对我们的指挥体系、场地设施、场馆运行、服务保障、城市运行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检测,基本达到了测试目的。接下来,还将在首都体育馆举办短道速滑世界杯,这两场赛事之间涉及场地的转换等多方面衔接,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将迎来新的考验。但相信有能力做好,为冬奥会打下坚实基础。”10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海淀区运行保障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海淀区体育局局长张彦祥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防疫是此次测试赛的重中之重。据海淀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张宇光介绍,海淀区严格落实核酸采样检测、场馆预防消毒、人员流线划分、防疫物资分发等工作。按照“一馆一策”“一店一策”的要求,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涉赛相关人员入境后直接进入闭环管理,确保实现分区不重叠、流线不交叉、边界严管控以及人员不跨区。涉赛场所人员流动由专用车辆负责,采取点对点衔接,确保不出闭环。进出物资、垃圾等也做到了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管理、处置。对闭环内所有人员和闭环外重点服务保障人员进行每日健康监测,做到专人专责,“应检尽检”。

  无微不至 服务保障有温度

  “海淀区从住宿、餐饮、交通、环境等细节着手,为赛事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保障。在客房服务的组织安排上向赛时标准看齐,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为住宿人员提供24小时的生活服务。”首都体育馆场馆群运行团队服务副主任杨晋山介绍。

  据了解,在餐饮方面,该运行团队为赛事各类人员提供自助餐形式供餐,根据需求及时为轮休人员提供“送餐”的服务。抵离接待方面,严格运行“机场巴士+交通引导”的抵离工作机制,顺利完成入境人员的机场接抵及闭环转运工作;严格运行“抵离组+首体交通团队+北汽公司”的交通接驳工作机制,根据赛事安排及特殊用车需求,及时调度车辆有效保障了接驳转运工作。

  据统计,花样滑冰测试赛期间,共安排班车专车1274个班次,涉及8299人次。交通保障方面,针对不同交通运行场景,在乘车落客点位、停车区域及出入口等设置中英文指示标牌。志愿服务方面,在首都体育馆场馆群周边12个重点点位和2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调配志愿者292名,开展信息咨询、义务指路、秩序维护、文明宣传等志愿服务,营造了温馨的赛事氛围。(华凌)

中国拟针对电信诈骗问题专门立法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微博报道(记者白阳)从18日举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发言人记者会获悉,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将在19日开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首次提请审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臧铁伟表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已成为当前发案最高、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犯罪。

此次提请审议的草案将完善电话卡、物联网卡、金融账户、互联网账号有关基础管理制度,建立电信网络诈骗反制技术措施,统筹推进跨行业、企业统一监测系统建设,加大惩处力度。(记者白阳)

瑞典公共卫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 查正富)报道 10月14日下午,瑞典公共卫生局(以下简称卫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发了以下几项内容:
1、卫生局的流行病学专家 Karin Tegmark Wisell 主持新闻发布会,提醒大家目前仍处于疫情中,感染继续传播,但处于稳定水平。疫苗接种覆盖率很高,但还需要增加。相关措施在不断调整。
2、Karin Tegmark Wisell说,在全球范围内,每周报告的病例数正在下降。欧洲是个例外,整体局势相当稳定。欧洲没有发生太多变化,但可能会在最近几周看到相对稳定的增长。病例数字不再有明显的减少了。在欧盟地图上,东西部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东欧国家的 covid-19 发病率更高。
3、瑞典在过去四个星期的情况比较稳定。在过去的 14 天内,发病率为 81例/10万名居民。发病率最高的是10-19岁组。近期这组情况一直很稳定。最近两周的测试量约为每周13万-14万人次。阳性样本的比例一直在3%左右。新入院病例数与社会感染情况密切相关。瑞典现有近 1.5万人死于 covid-19。目前,仍然有许多病例死于 covid-19。
4、Karin Tegmark Wisell介绍,瑞典有近 700 万人接种了两剂新冠疫苗。40 岁及以上年龄组中80% 已接受过两次剂量。16-17 岁组,尤其是 12-15 岁组,尚未纳入统计数据。
所有未接种疫苗的成年人都应格外小心,以保护自己和他人免受感染。避免与高危人群和 70 岁及以上的人密切接触。要与他人保持距离。
5、国家卫生与福利委员会公共卫生顾问 Iréne Nilsson-Carlsson介绍,上周,共有 209 名因 covid-19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其中22人需要重症监护。本周与上周相比有所下降。患者虽然减少,但重症监护病房依然存在负担。
6、Iréne Nilsson-Carlsson展示了 8 月份 COVID-19 确诊病例的情况。比较表明,未接种疫苗组中确诊 COVID-19 的人数明显更多。未接种疫苗组中每10万名居民中需要住院治疗的人数更多。每 10 万人中有 14.5 人需要住院治疗,每 10 万人中有 2.5 人需要重症监护。完全接种疫苗的相应数字是每 10万人中有 3.7 人需要住院治疗,每 10万人中仅仅有 0.3 人需要重症监护。未接种疫苗的人群需要住院治疗和 重症监护治疗的风险明显更高。
7、Iréne Nilsson-Carlsson表示,养老院 70 岁及以上人群中,确诊感染人数有所减少。希望这一趋势能够持续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养老院死于 covid-19的患者数量由于需要死因证明,数字有所滞后。重要的是医疗和护理部门的每个人都应以防止传染的方式进行工作,这是始终适用的原则。 即使社会上的感染减少了。家中也会发生传染性疾病。我们收到冬季呕吐的病例报告,同时还正面临流感季节。Iréne Nilsson-Carlsson强调生病时待在家里的重要性,接种疫苗是防止感染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

挪威37岁男子弓箭射杀5人被怀疑是恐怖行为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挪威一名37岁男子于13日晚6点多在首都奥斯陆以南的一个有两万多人名为孔斯贝(Kongsberg)的小镇中心Coup超市乱箭射人,造成4女一男共5人死亡,两人受伤。目前警方说他们怀疑该犯是恐怖分子。

据BBC报道,该名男子母亲是丹麦人,父亲是挪威人,他在挪威只呆了两三年。他是一个皈依伊斯兰教的人。而且有激进极端倾向。警方曾经与其有接触,因为他的激进行为曾经被举报。

警方的一个律师说,他将被医院诊断看是否有精神病。他将在明天上午9点到法庭受审。

13日晚6点13分他开始肇事滥射,到6点47分被警察抓捕。抓捕之前他还向警察射箭。但是,抓捕之后,和警察很配合。他承认是他干的。但出于什么动机,一直没有人透露。他是否承认自己有罪,也不得而知。

今天是挪威新首相就职之日。昨晚前首相苏尔贝向受害者及其家属或亲人表示哀悼和慰问。她说这是一个可怕的事件。

新上任的挪威首相是工党领袖斯图雷。

挪威在2011年发生了布雷维克一人杀死77人的悲惨恐怖袭击,面对无辜学生,他一个一个地瞄准他们,毫无人性可言。他被判处21年监禁。

夏海栋被推举为下一届瑞典青田同乡会会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0月13日,瑞典青田同乡会推举委员会推举夏海栋为下一届同乡会会长。

瑞典青田同乡会现任会长叶克雄已经连任两届为期10年了。在他任期内,瑞典青田杯乒乓球赛和高尔夫球赛都搞得红红火火,每年都搞,为青田同乡会凝心聚力鼓舞人心做出了重要贡献。

叶克雄在会上表示,由于疫情原因,这也是解封以来,大家首次举行聚会。感谢大家多年来的支持。

瑞典华人总会会长叶克清,斯德哥尔摩华助中心主任王建荣,瑞典华人总会执行会长叶沛群以及瑞典同乡会的所有理事会成员都出席了会议。瑞典青田同乡会是瑞典较大的社团之一。

夏海栋为常务副会长,获此推荐,也感到非常高兴,感谢大家的信任。

正式换届选举大会将择日举行。

今日头条:反恐,去极端化和人权保障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和线上成功举办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10月13日,反恐,去极端化和人权保障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和线上成功举办。100名中外反恐,去极端化和人权保障专家及媒体人出席本次研讨会。主会场在广州,国内人士大部分都在主会场,国际人士通过视频交流。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广东省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暨南大学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院承办。

中宣部副部长蒋建国,广东省委宣传部长陈建文,联合国前高级人权专家阿尔佛雷德.扎亚斯,巴基斯坦参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赛义德,英国米德尔赛斯大学国际法教授威廉.沙巴斯和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作为嘉宾在大会上致辞。

在上午的主会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高级法官张向东,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高级检察官黄琳,中国国家反恐办二级巡视员,中国司法部副局长尹雪梅从立法司法检察和反恐的角度介绍了中国依法反恐,依法去极端化和人权保障的举措。详细说明中国反恐的一切步骤都是依照法律法规来进行的。

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人权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肖君拥介绍了中国利用科技如微信保护人权,打击恐怖主义的举措和经验。

会议一致认为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的敌人,各国应该携起手来共同对付人类共同的敌人,而不应该采用双重标准。

伊朗外交部联合国安理会事务和国际反恐合作司司长哈迪.法拉季万德,印尼国家反恐局亚太非合作司副司长哈里延多,及斯里兰卡,塞尔维亚,加拿大,瑞典和荷兰等国专家对反恐,去极端化和人权保障都发表了各自宝贵的观点和看法,认为国际上的双重标准很不利于一致协调打击恐怖主义。

在下午的分论坛上,分三个主题,一个是反恐去极端化与权利保障,反恐去极端化与媒体责任和反恐去极端化问题研究。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相比单纯用暴力消灭恐怖主义,导致“越反越恐”。用暴力消灭恐怖分子,效果并不理想。而中国相信人不是天生就是恐怖分子,因此是可以通过教育引导等方式改造过来的。在新疆,对于有极端恐怖思想的人,没有严重暴恐行为,但认识上存在模糊,行动上有一些倾向的人实行教育培训,通过培训获得劳动技能,然后,找到工作,实现再就业。这样,就从根本上杜绝了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同时,对那些恐怖主义头目进行严厉打击。据介绍,中国打击恐怖主义的举措被称之为人民战争,全民反恐,让恐怖主义无处藏身。这样,就从根本上防止了恐怖主义的再次发生。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四年多没有发生恐怖事件了。说明中国的做法是可持续的。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也应邀参加并做视频发言。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曾经在2018年和2019年三次去新疆,亲身感受了新疆的和平与发展,祥和与共荣,56个民族和谐共生,通过旅游业,农业,畜牧业和各种加工业,促进当地人民就业,增加收入,新疆已经全部脱贫。

在新疆,除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底蕴,新疆广大党员和干部,无论是少数民族还是汉族,只要是在大城市,生活比较好的,就要和贫困落后的地区,例如南疆的和田,也是暴恐频发严重的地区的人家结对子,每年定期到“亲戚”家访问,送钱,送东西,虽然东西不是很多,但是,可以解决问题,也能让人感到温暖。这种行为在西方被描述成侵犯人家的隐私,或者是侵入人家的家庭。但是,在中国人看来,这是关爱和关心。温情感动人。就像挪威的专家托勒.维斯特比说的,西方人注重个体,东方人注重集体,这就是东西方的差别,人们应该通过交流增进相互理解。

正是通过成千上万的党员干部的送温暖,“结对子”活动,感动了无数人家。很多父母支持孩子参加教育培训中心,多学知识,实现再就业。

在培训教育的过程中,也是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例如,对于有些家长因为受到极端思想的影响,即使是免费上学,他们都不愿意让孩子上学去。很多孩子自己也不愿意去。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请来杂技舞蹈老师来教孩子们杂技表演。结果,孩子们对此非常感兴趣,于是就来学校上学了。这只是新疆在反恐,去极端化和人权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之一。

通过倾听会议专家学者的介绍,可以了解到新疆反恐措施是方方面面的。

同时,印尼,摩洛哥,美国,加拿大等28个国家的专家分享了他们各自的反恐经验。其中,介绍的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以色列,土耳其等的反恐经验都很值得借鉴和研究。

专家们认为,中国应该在上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中加大合作力度,对突厥历史的研究要加强,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最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传播与边疆治理研究院院长郑亮总结说,恐怖主义是人类共同的敌人,打击恐怖主义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使命。专家指出,恐怖主义在世界各地区呈现流动趋势。中国政府的举措彰显中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决心。

第二,双重标准是当前世界打击恐怖主义和反极端主义的最大障碍,为恐怖主义的滋长提供了空间。人权政治化,对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国家进行打压。这体现在世界媒体在报道打击恐怖主义时的双重标准。这不利于世界各国携手打击恐怖主义。

很多专家介绍了本国反恐经验,也有专家对新疆反恐给予赞扬。

本次研讨会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合作联合打击恐怖主义提供了重要基础,专家们呼吁各国应该继续为打击恐怖主义而增进合作,加强各国的交流互助。

中国人权理事会此前已经组织过两次类似的国际研讨会。研讨会对世界各国联手打击恐怖主义去极端化和人权保障方面的经验交流有很大好处,必将有利于这方面的进展。

在春城开启人与自然新未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开幕式的五个瞬间

北欧绿色邮报网据中国新华社(记者熊争艳、于文静、潘洁、赵珮然 摄影:岳月伟)报道

祥瑞春城,和风细雨。11日下午,形似孔雀开屏的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吸引世界目光。《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在此拉开序幕。

  5000余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参会,他们怎么对话?开幕式有哪些独具匠心的安排?新华社记者在现场记录下这些瞬间,带大家了解COP15的精彩场景和参会代表的真知灼见。

【瞬间一】中方接槌,正式成为COP15主席国

  会展中心3层7号馆,约1500人现场参会。

  会场前方的巨型屏幕,上面是中英文双语的“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和大会主题等字幕,主席台摆放中国国旗和联合国会旗。

  15时25分,作为COP14主席国埃及的代表,埃及驻华大使穆罕默德·巴德里,把一个深色木槌交到中国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手上。

这标志着中国正式成为COP15主席国。

  “感谢大家委托中国负责承办和主持这次重要会议。”作为COP15主席的黄润秋说。

  【瞬间二】“象”往云南 拉开序幕

  几个月前,“大象旅行团”让全世界关注云南。今天,COP15以“大象”开篇。

  屏幕上,英文配音、中文字幕的短片《“象”往云南》讲述着十几头亚洲象17个月北移南归的奇游。与会者盯着屏幕,有的目不转睛,有的露出了笑容。

“人象和谐的画面,温暖了全世界!”一名现场参会代表说。

  短片之后,嘹亮的歌声在会场响起。

  “每天在小鸟的歌声中醒来,山风它吹绿了拉祜的山寨,山青青水蓝蓝百花盛开,蜜蜂飞、蝴蝶舞、翻过山来……”100多名彝族、白族、傣族、景颇族、佤族等的艺术家,载歌载舞,赞美七彩云南,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有林才有水,有水才有田,有田才有粮,有粮才有人。”世居云南的少数民族传颂这样的谚语,传递着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瞬间三】外方代表:“东道主的努力”促成昆明之约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丽莎白·穆雷玛,不远万里,从加拿大蒙特利尔来到昆明。

  “通往昆明的道路充满了挑战,且比任何人预想的都要长。”穆雷玛在致辞时说,感谢东道主的不懈努力,终于让这次会议得以成功召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COP15两次推迟,最终定于今年10月和明年分两阶段举行。

  穆雷玛赞赏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行动。“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堪称楷模!”她说,不论是污染防治、退耕还林还是解决贫困问题,中国行动都值得钦佩。

  在肯尼亚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通过一块“屏”参加开幕式。她说:“我们需要雄心和行动,面向人类和地球的未来不断向前迈进。”

  多名外国与会嘉宾为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竖起大拇指。

  “国际社会在讨论将纳入保护范围的海洋和陆地比例增加至30%,中国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面的做法值得借鉴。”来自荷兰的环保人士龙迪告诉记者。

  【瞬间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引起共鸣

  波光粼粼的梯田,农人辛勤地耕作,鸭子在水里欢快地游……大屏幕播放着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的视频,身着民族服饰的中国少数民族青年代表施晓悦讲述了那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

  哈尼族先祖与自然和谐共生,创造了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这里也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国家湿地公园。

“这些梯田非常漂亮,大家都愿意去!”龙迪赞叹说,这个片子展示了千年来优秀的农耕技术、文化如何与自然共生共存,这让更多人意识到本地文化的价值,不但对哈尼族,而且对其他民族也有意义。

  来自亚马孙地区的代表讲述了当地的可持续的森林管理方案,分享了控制非法砍伐等做法;来自欧盟的代表提议,所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必须在全球、区域和地方等层面同时进行;非洲的代表担忧土壤退化和生境损失的严重后果,呼吁要有可预见可操作的实施方案。

  【瞬间五】同“屏”对话,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代表参会

  最后一个走上台发言的是“90后”自然保护工作者、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的初雯雯。

  “那么多来自全世界的同行,还有只在课本、电视里见过的专家。还好来之前我对着河狸窝练习了好久……”初雯雯留着干练的短发,穿着鸟类图案的衣服,以诙谐的语言分享了如何通过社交媒体开展新疆阿尔泰山自然保护公益活动。

4年来,以初雯雯为代表的中国100多万名青年,通过努力让蒙新河狸这样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20%。

  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代表、企业代表、妇女代表、民间组织代表、土著人民和地方社区代表在开幕式发言。140多个缔约方及30多个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代表参会。

不同的人群,传递共同的声音:遏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衰减的趋势,以更大的雄心和有效的举措,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人类共有的家园。

(主编陈雪霏 编辑查正富)

习近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全文)

北欧绿色邮报网(记者陈雪霏 查正富)报道 10月11日,2020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在中国云南昆明正式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下午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以下是习近平主席讲话全文。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

(2021年10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各位同事,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好!

  很高兴同大家以视频方式相聚昆明,共同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对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昆明大会以“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为主题,推动制定“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为未来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设定目标、明确路径,具有重要意义。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我们要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潜力和后劲。我们要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构建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的地球家园。

  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发展蒙上阴影,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面临更大挑战。面对恢复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任务,发展中国家更需要帮助和支持。我们要加强团结、共克时艰,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惠及各国人民,构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

  我们处在一个充满挑战,也充满希望的时代。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为了我们共同的未来,我们要携手同行,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第一,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我们要解决好工业文明带来的矛盾,把人类活动限制在生态环境能够承受的限度内,对山水林田湖草沙进行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第二,以绿色转型为驱动,助力全球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我们要加强绿色国际合作,共享绿色发展成果。

  第三,以人民福祉为中心,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要心系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创造就业、消除贫困等多面共赢,增强各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以国际法为基础,维护公平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我们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有效遵守和实施国际规则,不能合则用、不合则弃。设立新的环境保护目标应该兼顾雄心和务实平衡,使全球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公平合理。

  各位同事!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前段时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中国将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

  在此,我宣布,中国将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中方呼吁并欢迎各方为基金出资。

  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把自然生态系统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区域纳入国家公园体系。中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同时,本着统筹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启动北京、广州等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

  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加快规划建设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第一期装机容量约1亿千瓦的项目已于近期有序开工。

  各位同事!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来源:新华网)

奇幻森林The Jungle Book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 陈雪霏

每年十月第一个星期都要宣布诺贝尔奖。当看到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看到了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原来是英国41岁的作家于德亚德.吉普凌在1894年发表的同名小说。吉普凌也曾经是个记者。

他的小说后来在1967年被美国迪斯尼制作成系列动画片。今天,我特意看了这部《奇幻森林》动画片。因为每年圣诞节的时候,都有一小段关于这个小孩和黑豹在一起的片段,不知从何而来,现在才知道,原来是来自《奇幻森林》。不得不佩服英国的文学真棒。

想想《指环王》三部曲,《哈利波特》都是大部头儿童作品,半科幻,半现实,戏剧性非常强。甚至让我想起阅读《福尔摩斯探案集》时,半夜不敢上厕所的情景。

《奇幻森林》尽管是动画片却让我这个年过半百的人也能看上瘾。一只老虎被一个人给打了,于是,老虎就把这个人咬死了。但留下一个孩子。这个小孩儿爬到了动物世界,被一只狼主收养。小孩儿记住了狼的生存法则,那就是必须团结,如果单个行动,必定是死路一条。但是,正当他们都很高兴地生活的时候,那只老虎来了。老虎对狼说,你们必须把这个孩子交给我,或者,让他离开,否则,你们狼群了不知要丢失多少条命。

一开始,狼群不肯。但是,后来,迫于老虎的压力,内部吵了起来,有的同意让他留,有的决定让他走。小孩最后决定离开,不想给狼群带来麻烦。但是,即使在他离开的时候,老虎依然来找麻烦,还把狼主给摔死了。

小孩儿路上遇到老虎时,犀牛路过,惊跑,小孩骑在犀牛身上,得以躲过老虎,但是,山体滑坡造成塌方,小孩只好跳河爬到对岸。结果碰上眼镜蛇。蛇告诉他,人类有火,因此,动物对人类很害怕。当蛇想吃小孩的时候,大熊出现了,救了小孩。大熊让他帮忙采蜂蜜作为回报。他帮忙完了想离开,大熊说,找到人类很容易,我带你去。很快就见到了有人类居住的地方。但是,大熊说,我冬天需要冬眠,因此需要增加体能,你帮我多采点蜜。小孩很能干,编了绳子,上到山顶采蜂蜜。

但是,后来,小孩被猴子给捋去了。老猴子建立了一个城堡。看到男孩以后,要求他到人类那里去取火。他认为如果取了火,就会成为森林之王,就连老虎都不怕了。

但是,小男孩不想。于是老猴子就要至他于死地。幸亏大熊和黑豹帮助了他。他这回真想回到人间。但是,听说狼主被老虎给摔死了,小男孩想为狼主报仇。对了,路上,小男孩还帮助大象救了一只小象。因此,立即受到了大象的尊重。

小男孩不顾一切,来到人间取来火把,一路奔跑,要去对付老虎。不小心掉了一个火星,结果森林起火了。

他跑到狼群里,正好老虎也来了。所有的动物都站在小男孩一边。老虎逼着小孩,小孩往森林里退。退到大树上,小男孩做了一个秋千,然后,他跑到树枝最细的地方说,老虎我不怕你。老虎使劲向前要咬他。小男孩跳到秋千上,老虎却因为太重,压断了树枝,掉到了火海里被烧死了。

从此,森林里的动物又和谐共处了。

再说瓦特.迪斯尼,其实,他是一个大企业家,也是艺术家,就是他把很多童话故事都做成了动画片。每年圣诞节在瑞典电视台都要放那些动画片,真是太可爱了。而且,在动画片里,老虎和熊和猪和兔子和睦相处的故事,真的也是颠倒我们的三观,一片和谐的理想状态!

诺贝尔经济学奖有着与其他“兄弟姐妹”不同的“性格特点”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国新闻网(作者 管娜)报道 2021年“诺奖周”已进入尾声。北京时间10月11日,作为压轴奖项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一半奖项授予经济学家David Card,以表彰“他对劳动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性的贡献”;另一半授予经济学家Joshua D. Angrist和Guido W. Imbens,以表彰“他们在因果关系分析方面的方法论贡献”。

图片来源:诺贝尔奖社交媒体账号截图

作为最后一个开奖的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有着与其他“兄弟姐妹”不同的“性格特点”。看似遥不可及的经济学,实际上早已融入现实,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充满“个性”的奖项

众所周知,诺贝尔奖是根据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但诺贝尔经济学奖却并非如此,它是唯一由诺贝尔基金会官方颁发的“非诺贝尔奖”。究其由来,或许我们可以从它的正式名称 “瑞典中央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Sveriges Riksbank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中,得到答案 。虽然并非“纯正血统”,但是经济学奖与其他5个诺奖地位相同。

由于并非“经典”诺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成为最“年轻”的奖项,1969年才首次颁发,而其他的诺奖从1901年就开始颁发了。

虽然诺贝尔经济学奖是年龄最小的,但是奖项得主年龄普遍偏高,平均达约67岁。2007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赫维克兹(Leonid Hurwicz),是年纪最大的获奖者,获奖时年龄为90岁。最年轻得主为2019年获奖的美籍法裔经济学家迪弗洛(Esther Duflo),获奖时为46岁。

这位经济学家迪弗洛,不仅是最年轻得主,也是第二位女性得主。诺贝尔经济学奖自颁发至今,女性获奖者仅有两名。首位女性得奖者是2009年获奖的美国经济学家奥斯特拉姆(Elinor Ostrom)。

资料图: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三人分享奖项。

“高冷”研究融入生活“温度”

提起经济学,相信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它高深莫测。但其实,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们,已经从理论走向实践,把看似“高冷”的经济学变得更加“接地气”。其中有些内容,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

例如,在菜市场上,两个人看上了同一棵白菜,他们之间就存在竞价关系。当多个顾客为同一件商品竞价时,拍卖就出现了。最终有人以5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棵白菜,虽然赢得了白菜,但是却陷入了“赢者诅咒”,即出价超过了物品的真实价值。那么,如何避免“赢者诅咒”,进行最优报价呢?

2020年获奖者保罗·米尔格罗姆(Paul Milgrom)和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就为解决这一问题做出了贡献。他们改进了拍卖理论,设计了合理的拍卖模式。他们发明的同步多轮拍卖(SMRA),在全球范围内,为无线电频道销售带来了巨大收益。除此之外,这种拍卖模式也可用于政府电力和天然气的拍卖,使全世界的买方卖方和纳税人受益。

2020年12月8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市举行的颁奖仪式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 威尔逊(左)和保罗 米尔格罗姆(右)在颁奖之前,摘下口罩合影留念。

除了进行买卖以外,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还在减轻全球贫困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019年,据颁奖委员会介绍,目前全球仍有超过7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条件下,每年有近500万儿童死于5岁前,大部分是由于一些本可轻易治愈的疾病。

同年,阿比吉特·巴纳吉、埃丝特·迪弗洛和迈克尔·克雷默,就“以实验性方法致力于减轻全球贫困”而获奖,颁奖委员会称,他们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们抗击全球贫困的能力”。

三位获奖者研究的关键,是把全球贫困问题分解为更小、更精确的问题。例如,为了找到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方法,可以针对教育方法、医疗卫生系统、获得信贷的途径等方面设计实验,证实干预效用。

(主编陈雪霏 编辑查正富)

三名经济学家分享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和北欧中华网(记者招陈雪霏 查正富)并网报道 当地时间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半授予大卫·卡德David Card,因他对“劳动经济学的实证”贡献;另一半授予约书亚·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和吉多·伊本斯Guido W. Imbens,表彰他们对“因果关系分析的方法论”贡献。

大卫·卡德,1956年生于加拿大圭尔夫,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美国与加拿大双重国籍。

约书亚·安格里斯特,1960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

吉多·伊本斯,1963年出生于荷兰埃因霍温,现为斯坦福大学应用计量经济学与经济学教授,美国与荷兰双重国籍。

官网称,今年的获奖者大卫·卡德、约书亚·安格里斯特和吉多·伊本斯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劳动力市场的新见解,并向我们展示了从自然实验中可以得出哪些因果结论。他们的方法已经扩展到其他领域,彻底改变了实证研究。

“社会科学中的许多重大问题都与因果有关。移民如何影响薪酬和就业水平?更长时间的教育如何影响一个人未来的收入?这些问题很难回答,因为我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比较。我们不知道,如果移民人数减少或该人没有继续学习,会发生什么情况。 然而,今年的获奖者已经证明,用自然实验来回答这些和类似的问题是可能的。关键是要避免出现这样的情况:偶然事件或政策变化导致某些群体受到不同的对待,就像医学临床试验那样。”官网称。

大卫·卡德利用自然实验分析了最低工资、移民和教育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他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研究挑战了传统,带来了新的分析和更多的见解。结果表明,提高最低工资并不一定导致就业减少——在一个国家出生的人的收入可以从新移民中受益,而较早移民的人则面临受到负面影响的风险。而学校的资源对于学生未来在劳动力市场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之前的预期。 然而,来自自然实验的数据很难解释。例如,将一组学生(而不是另一组学生)的义务教育延长一年不会以同样的方式影响该组中的每个人。有些学生本来会继续学习,而对他们来说,教育的价值往往不能代表整个群体。20世纪90年代中期,约书亚·安格里斯特和吉多·伊本斯解决了这个方法论问题,展示了如何从自然实验中得出关于因果的精确结论。

“卡德对社会核心问题的研究以及安格里斯特和伊本斯在方法论上的贡献表明,自然实验是丰富的知识来源。他们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回答关键因果问题的能力,这对社会大有裨益,”经济科学奖委员会主席彼得·弗雷德里克森(Peter Fredriksson)表示。

诺贝尔经济学奖至今一共颁发了53次,共有89人获奖,其中2位女性获奖。86名获奖者中,最年轻的获奖者是2019年的获奖者之一埃丝特·迪弗洛(Esther Duflo),时年46岁;最年长的获奖者是2007年的获奖者之一莱昂尼德·赫维奇(Leonid Hurwicz),时年90岁。(稿件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宣布三位美经济学家获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2021年由瑞典皇家央行颁发的纪念诺贝尔经济学奖于10月11日在斯德哥尔摩皇家科学院新闻发布厅发布。

秘书长汉松说这是他参加的最后一场发布会了。他宣布2021经济学奖一半被授予伯克利加州大学的David Card, 另一半联合授予美国马萨诸塞科技学院的Joshua D. Angrist和斯坦福大学的Guidon 为。Imbens.前者是因为对劳工经济学的经验主义贡献,后者是对随意关系分析的方法论贡献。

David Card 于1956年在加拿大出生。Joshua Angrist1960年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Imbens1963年出生在荷兰。

菲律宾和俄罗斯独立媒体人获得2021诺贝尔和平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10月8日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宣布,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菲律宾和俄罗斯独立媒体人(Maria Ressa from the Philippines and Dmitry Andreyevich Muratov from Russia)玛丽亚.雷萨和德米特里.安德鲁耶维奇.穆拉托夫,因为他们捍卫了作为民主和永久和平前提的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