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 陈雪霏
很长时间,我以莫谈国事为原则,默默地实现着我自己的目标,周游世界。主要原因就是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那是一次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战争。它在国际事务中开启了一个不好的先例。因为它让人觉得没有道理可讲,只是那句俗套,暴力必须用暴力来摧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等等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丛林法则。
但是,慢慢地,我又悟出一个道理,其实所谓的互利共赢也是不那么容易实现的。有时,在国内,我们北方人对南方人的斤斤计较或者是你帮了我什么忙,我立即会还回去。不还回去,就不够意思。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思维。
但是,根据中国的传统思维,传统文化人们应该礼尚往来,但是,不一定特别拘泥于每一次的行为。
例如,一个生活条件比我好的人,帮助我一次,我会记得一辈子。但是,我不一定能马上还回去这个帮助。为什么?因为我没有条件。但是,当我的经济状况好的时候,我是不是也应该还回去呢?那也不一定,因为到那时,人家可能也比你更好了。因为起步不一样,你在进步的时候,人家进步更大。因此,我觉得一对一的还情是很难做到的。
但是,这不能阻止我想回报社会回报恩人的意愿。那我怎么办呢?我可以以我的方式帮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如果我有了进步,也可能有的年轻人还没有我的条件好,那么我可以在我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们。等他们变好一些的时候,他们再帮助其他人。
这样就在社会中形成一个愿意帮助的氛围,但不是你帮助我,我就必然帮助你。而是我可能没有及时地帮助你,却帮助了他。
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这是说力所能及的帮助。如果是为了挣钱,那可能会有更多风险,需要对市场的评判。
同样,我觉得国际关系当中,也应该允许这样的关系发生,这样的循环发生。例如,二战时美国帮助了苏联,苏联帮助了中国,中国帮助了朝鲜。美国帮助了德国,西德帮助了东德。统一后的德国又到世界各地投资兴业,也带动了科技进步。这就是良性循环。
但是,如果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有目的性想的就是以后他们必须还回我的援助。那就会发生问题。例如,美国援助苏联,等苏联科技进步很大以后,就开始提防苏联,甚至发生冷战。
苏联帮助中国,后来,又希望中国回过头来支持苏联,当得不到同样的回报时,就心生怨恨。美国对阿富汗,一开始也都是支持的,甚至对本拉登也是支持的。但是,后来因为阿富汗塔利班不肯交出本拉灯,于是就对阿富汗进行了20年的占领。说是援助,但是,到现在,阿富汗的账户还不给人家解开。阿富汗自己的钱也拿不回来。
因此,我就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似乎也是一种交换关系,如果不能得到回报,就要发生激烈的斗争,甚至战争。
但是,每个国家和美国国家的历史背景是不一样的。比如,你让一个发展中国家偿还你借出去的债务,如果是高利贷,那也是有可能就是偿还不了。因此,我觉得国际关系当中也应该好好地思考一下。究竟应该怎样处理相互关系?
平等,相互尊重,互不侵犯内政。其实,这是弱国说给强国听的。强国可能对很多事情不以为然,但是,弱国可能就会感觉受到了伤害。因此,怎样实现平等,互相尊重都需要大家互相交流和学习。
帮助是帮助,市场是市场,二者有机结合,不要造成负面影响。
不要借助帮助来占领,或者是贪图立即回报。这样,被授予者才有机会和时间来进行回报。否则可能一辈子都换不完,大家还弄的很不愉快。
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应该搞清楚。然后,相互帮助。在目前的情况下,共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因为如果气候真的剧烈变化,最受影响的还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