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广东华商总会庆祝虎年春节—适逢中荷建交50周年

北欧绿色邮报网驻荷兰记者张卓辉报道:由荷兰广东华商总会主办的庆祝虎年春节晚会于2022年2月7日晚(农历大年初七)在荷兰首都的阿姆斯特丹新世纪酒店举行。


旅荷华人联谊会、荷兰松柏联合总会、荷兰华人妇女联合会、欧洲客家文化协会、物流公司NLE express、中荷文化经济关系基金会、以及苏里南共和国前驻阿姆斯特丹总领事Roy E .Lieuw A Sie先生、阿姆斯特丹警察局代表Chinese Netwerk Politie Nederland、欧洲舟山同乡联合会等社团和机构嘉宾近百人应邀参加晚会。晚会由荷兰广东华商总会主席、阿姆斯特丹新世纪大酒店董事长陈敬丰先生赞助。大家欢聚一堂,庆祝虎年春节。


适逢今年为庆祝2022年中荷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50周年(1972—2022),中荷文化经济关系基金会主席、荷兰广东华商总会前执行主席钟麟昌先生首先致晚会开幕辞。

他介绍,疫情之前,荷兰广东华商总会连续几年举办庆祝春节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得到了有关协会的重视,成为他们每年参加的节目。今年再次举办活动的消息发布后,得到了积极响应,纷纷踊跃报名。他对此表示由衷地感谢。他还表示,在荷兰仍然严峻的疫情形势下,迎来中国农历虎年。虎象征着力量和希望,相信大家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恢复正常生活。他祝各位嘉宾新年快乐,虎年大吉,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他对荷兰广东华商总会主席、新世纪大酒店董事长陈敬丰先生赞助的丰盛晚餐,以及物流公司NLE express的Alex Kan(简永丰)先生,以及药剂公司的Liem Hwie Liong先生等热心人士,Liem先生负责了当晚活动中的音乐安排等都致以诚挚感谢。
去年是荷兰华人来荷110周年(1911—2021)纪念,据不完全统计,占荷兰百万外侨10%的15万华人(含流动人口)中2/5以上居住在阿市,为全荷华侨华人第一大聚居地。同时占全荷兰华人总数地2/5以上为粤港澳籍人氏。荷兰松柏联合总会会长汪永全,荷兰华人妇女联合会永远荣誉会长张惠芳、现任会长陈彩霞,欧洲客家文化协会会长钟麟书,及阿姆斯特丹警察局代表、Chinese Netwerk Politie Nederland主席William Chew、苏里南共和国前驻阿姆斯特丹总领事Roy E .Lieuw A Sie先生等先后发言,感谢荷兰广东华商总会主办的庆祝春节活动,给大家提供了疫情下交流聚会的机会,并互致新年祝福。


今年3月荷兰将举行市议会选举,华人代表陈国强(Kok Kuen Chan,电话:0622178888)将参加阿姆斯特丹市议员竞选。与会嘉宾表达了对他的支持,表示届时将会为他投上一票,帮助华人进入政坛,为华人发声。嘉宾朋友们兴致勃勃,喜气洋洋,在乐曲和表演中把酒言欢,共同举杯,祝福虎年,晚会取得圆满成功。
晚会席间传来喜讯,今年,海牙中国文化中心将联合鹿特丹华人新年庆祝协会(Stichting China Festivals Rotterdam),邀请荷兰华人艺术家、Space 101 创始人胡芬妹,以及装置艺术工作室Studio Maky共同推出“虎年十二生肖装置艺术巡回展”,以中国传统剪纸风格为形象基调,在荷兰鹿特丹市多地联动展出,向中荷观众呈现艺术化的中国十二生肖。展览已于2月1日在有 “全球最美菜场” 之誉的鹿特丹大菜场(Markthal)正式揭幕,并在此持续到2月中旬元宵节。期间12只剪纸风格的生肖装置将分布在大菜场内部不同区域,为访客的观赏和购物体验增添更多乐趣。作为壬寅年的代表生肖,老虎将作为 “亮点”在生肖群像中特别展示,除了身形更庞大,颜色也将有别于其它11只生肖装置。

2月5日,海牙中国文化中心将邀请Studio Maky的艺术家在鹿特丹大菜场为这只 “老虎” 现场上色,并与访客互动,访客也可以见证艺术家们为这只老虎生肖的绘制过程。虎年吉祥,虎虎生威,中荷友谊传承关系发展如虎添翼。在服务台留言簿内新添了一首顾客会后感诗:“相逢恨时短,惜别情依依,重温欢乐景,邀约在明春。”反映了华侨华人的心声。


冬奥村床品洗涤如何保防疫安全?记者实地探访

北欧绿色邮报网据中新网 (记者 高红超 艾广德 )报道 冬奥赛场上的比拼正酣。运动员们一番“挥汗如雨”后,会在休息的时候回到冬奥村的房间里洗澡、上床睡觉。全球疫情之下,如何对运动员们的浴巾、床单、被罩等纺织物进行清洗,以确保疫情防控安全呢?

工作人员正在对厢式货车进行消杀工作,车上装着从张家口冬奥村运回的待清洗纺织品。 陈晓东 摄

带着这个问题,中新网记者走进张家口浣新纺织品洗涤产业园,这里正在为张家口赛区冬奥村及23家签约酒店的纺织品提供洗涤服务。

工人们正在洗涤车间内忙碌。 陈晓东 摄

换上防护服,记者来到产业园的消毒区。工作人员正在对两辆封闭式厢式货车进行消杀工作,车上满载着从张家口冬奥村运回的待清洗纺织品。

  “我们目前清洗的主要是冬奥村和崇礼涉奥酒店的客房用品,包括床单、被罩、枕套、面巾、浴巾、地巾等6大类,北京冬奥会自2月4日开幕以来,每天可以达到10至15吨的纺织品洗涤量。”据张家口浣新纺织品洗涤产业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花介绍,产业园执行闭环管理,并启用医用纺织品洗涤车间,奥运洗涤专线和物流配送专线均严格按照防疫流程操作。

工人们正在洗涤车间内忙碌。 陈晓东 摄

洗涤车间内部分为净区和污区两个完全隔离的区域。据介绍,污区内设置负压通风设备,所有运送来的纺织品都要在污区进行消毒、分拣,经过预洗、主洗、消毒、漂洗、中和等36分钟的洗涤程序后,便进入了净区。

  脱下防护服,换上隔离服,记者在净区车间看到,洗脱机、烘干机、烫平机正轰鸣作响,工人们正忙着对洗好的纺织品进行烘干、熨烫和折叠。打包后的纺织品将由冬奥保障物流专线使用布草封闭笼车和封闭式厢式货车运送至张家口冬奥村和涉奥酒店。

打包后的纺织品将由冬奥保障物流专线使用布草封闭笼车和封闭式厢式货车,运送至张家口冬奥村和涉奥酒店。 陈晓东 摄

李海花说,整个洗涤过程中采用全自动的吊袋系统进行纺织品运送,可减少工人和纺织品的接触,在洗涤过程中可达到85°C高温杀菌洗涤,基本上主要的微生物和致病菌都可以杀死,洗涤完成后还要经过压榨机脱水,再进行110℃高温烘干、180℃高温熨烫。此外,他们还会每天对纺织品进行微生物检测。

  据悉,该产业园的洗涤保障服务将一直持续到北京冬残奥会结束。

( 责任编辑 查正富 )

探访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见证华侨华人共襄奥运历程

北欧绿色邮报网据中新社(中新社记者 李晓伟)报道 它是中国首家冰雪和冬奥主题博物馆,它以“华侨”名义命名,它就是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中新社记者走进这座主体建筑面积超2.4万平方米的博物馆,感受华侨华人共襄奥运的历程。

资料图:观众参观历届奥运会的中国队领奖服。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博物馆位于“冬奥小城”河北崇礼城区中心,远远望去,其起伏的“山形”姿态,与远处连绵的山脉交相辉映,整座建筑完美融入自然环境中,崇礼之美展现无遗。

  据介绍,该博物馆由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简称“中国侨联”)倡议海内外侨胞捐建,2020年6月开工,捐建得到5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万侨胞参与。截至2021年12月,中国侨联为博物馆征集和购买国内外冰雪运动藏品逾6000件。

  走进博物馆,一份收藏于玻璃框内的特殊手稿吸引记者目光。

  “这是‘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写于1929年的手稿。” 张家口崇礼区体育局副局长李默说,它最珍贵之处在于顾拜旦存世手稿本就不多,而这份又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以国际奥委会五环标志官方信纸书写而成。

  记者看到,博物馆不但对世界冰雪运动历史和发展脉络,历届冬奥会及北京冬奥会申办、筹办、举办过程中的实物、图片及影像资料进行了全方位收集和展示,更有冰雪运动互动体验区和冬奥运动高科技产品展示。

  据介绍,崇礼华侨冰雪博物馆采用的是博物馆+图书馆“两馆合一”模式修建,是全国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冰雪和冬奥主题博物馆。

  除了顾拜旦手稿,馆藏的12把历届冬奥会火炬也颇引人注目。“这把1952年挪威奥斯陆冬奥会的火炬格外珍贵。”李默称,这是冬奥会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点火仪式,火种采自挪威著名滑雪运动员努尔海姆家中的炉火。

  此外,博物馆里有很多海外华侨华人捐赠的藏品,包括历届冬奥会以及冰雪相关的门票、服装、证件、邮票等,其中仅邮票就超过2000张。

  “冬奥会后,这里将作为推广冰雪运动、研究冬奥文化的基地,以及综合性、开放式的公共文化区域,成为民众参观体验、休闲阅读的新空间。”李默表示,这座博物馆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捐建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后,海外华侨华人再次与祖(籍)国共襄奥运历程的荣耀和见证。

( 责任编辑 查正富 )

《朱丽小姐》——在北欧苦寒中绽放自然主义之花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2022年北京冬奥会,让挪威、瑞典等一众北欧国家再一次进入了我们的视野,一如大众对北欧人专于冰雪运动印象,在诸多冬奥项目中,北欧运动员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事实上,在运动领域之外,北欧的戏剧文学也有着独树一帜的特色,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的代表作《朱丽小姐》便是其中最负盛名的剧作之一,即将在北京人艺实验剧场再度上演。

冰雪与寒冬,严寒的气候,极昼极夜的地理现象,极光与仲夏的壮观景象,共同构成了人们印象中一个理想的浪漫北欧,而当我们翻阅北欧诸国历史,却能够发现,其曾经的社会现实如同凌冽的寒风般严峻,步入近现代,长期封建化的历史残留与工业革命带来的新兴资本主义发生激烈碰撞,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更多深入发掘的可能,其中最负盛名者,仍然当属易卜生的《玩偶之家》与斯特林堡的《朱丽小姐》,这些作品以时代的女性为主角,并通过其境遇,描绘出了当时北欧社会下的冷酷现实,引起了广泛的颇具时代性的讨论。

瑞典作家奥古斯特·斯特林堡在《朱丽小姐》的序言中曾这么描述剧中的男仆让:在他身上有奴隶的野蛮和传统者的无情,这使他看到流血而不晕眩,在困境中可以化险为夷;所以他安然无恙地从那场斗争中摆脱出来,后来很可能变成旅馆老板;即使他不能成为罗马尼亚伯爵,他的儿子也一定会成为大学生,也许会当上省警察局长。

这样的表述也揭示出戏剧作者对于当时生存现状的敏锐嗅觉,以让为代表的新兴阶级不仅对权利与财富虎视眈眈,同时也在观念上与旧势力截然相悖,甚至于不符合旧时代的道德标准,却无碍于这样的阶级最终登上历史舞台。

这样的一重意味下,《朱丽小姐》被赋予了更为现实性的基调,在温情脉脉的情感描摹与随后陡转直下的悲剧性结尾中,斯特林堡通过戏剧的典型式人物与情境塑造,展示出了深厚的内蕴与思考,从而造就了一部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作品。

北欧不止有美人鱼的童话、索尔与洛基的神话,也有着充分的文学创作传统与土壤。3月4日起,《朱丽小姐》再度上演,当我们从一对男女主角的情感关系中跳脱开去,以更为理性的眼光审视这部作品时,不知是否能察觉到北欧戏剧独特的冷峻与理性。(摄影:李春光)

(编辑 查正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