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猴王”美誉誉满瑞典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6月17日,舞台剧“美猴王”以其独特的音乐,动作和故事情节征服了瑞典小朋友,让他们领略了孙悟空及其金箍棒的风采。

上午11点整,在斯德哥尔摩西北部的索伦图纳文化学校的专业剧场,坐满了瑞典小学生,大约30多人,包括部分家长和老师。

舞台以红地毯为底色,右上角挂着中国特色的大红灯笼!开篇以一种独特的类似于天籁之音的无字歌曲或音乐来表达了动物的一种心声!

突然,金猴子孙悟空的脸在黑色大屏幕的顶端露了出来。一只猴子诞生了!旁白解释说,这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神话传说。有一只猴子从石头里诞生出来。

这只猴子非同寻常!它会72变,有各种本领。它的名字就是孙悟空!这个孙悟空不但会讲瑞典语,他还会讲中文。他大声教学生们说“孙悟空”。

它的武器多种多样,但都让它看不上眼。最后,它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金箍棒。这个金箍棒很重,很大。但是,孙悟空也能把它变小,小到可以放到耳朵里。

它再次教大家说“金箍棒”。

有了这个武器,孙悟空就变得太强大了,吃了长生不老的仁丹,既使火烧它也不死。于是,玉帝派它去看仙桃。它看到仙桃心里痒痒。直流口水,最后偷吃了仙桃。

配乐在此问同学们是否自己在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见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欲罢不能。学生们积极回答确实有这种感受,那就是理智明明说不应该,但是,自己却有时很难控制自己的欲望,就是想要。就像偷吃仙桃一样。

当然,最后,美猴王孙悟空偷吃仙桃的行为受到了天兵天将的追杀。太上老君决定把它打发到人间成为凡夫俗子。美猴王孙悟空祈求如来佛的救援,得到了宽恕。但是,无论美猴王孙悟空有多大的本领,都不能逃脱如来佛的手掌心!

这个故事持续了将近一个小时。赢得了学生们的热烈掌声。

扮演孙悟空美猴王的主角不是别人,正是瑞典著名的京剧武生白脸的扮演者天木(Timothy)。

天木把孙悟空美猴王的形象扮演得活灵活现,十分形象。既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也有孙悟空的骄傲自大,还有它的无法无天。把孙悟空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天木在演出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今年34岁,大约10岁的时候,他开始对中国功夫和中国京剧着迷。尤其是武打的片段都令他痴迷。2009年,他到中国北京专门学习了两年。回来后,立即在斯德哥尔摩的ABF大舞台上表演了京剧选段《挡马》,把焦战演得非常好。他功夫深厚,翻跟头,跳凳子都是他的绝活儿。

天木说,他就是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喜欢京戏里边的角色。而且这里的台词,他都可以用中文和瑞典文唱出来,说出来,加上动作,真是一身绝技,非常了不起。他通过这些传统中国戏剧向瑞典小朋友们传播中国文化。成为真正的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

天木说,今天春夏期间,他们已经演出了70多场《美猴王》。他们到瑞典很多学校或文化站的剧场去演出。每次演出,他们都是自己带着红地毯,黑屏幕,灯光,道具,所有需要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和搭档每人开一辆车带着。到了剧场,他们自己布景,化妆,穿戴整齐并演出,然后,演完了,自己卸妆,卸幕,带上道具再到另一个场地去演出。感觉很像古代的戏班子。他是真人真演。

给他配乐的约翰森是个音乐家,精通各种乐器。西洋音乐的萨克斯管,手风琴,鼓,等一连串的各种乐器,代表各种场景,惟妙惟肖。

真的,如果说西游记本身就是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创新的象征,那么这一点和瑞典人的创新意识也正好很吻合。瑞典人也是喜欢创新,有创意。他们把孙悟空就这样变成了舞台剧,让数千名小学生通过舞台剧领会学习中国文化,了解孙悟空,美猴王,让智慧在舞台上通过表演和音乐渗透到孩子们的大脑里,让孩子们张开想象的翅膀,追寻自己梦想的未来。

说到西游记的历史意义让我想起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的中文老师李景山就是在课堂上给我们讲的孙悟空看蟠桃这段,这一节课,我们感觉就像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样,听的是那么认真,那么仔细,记住了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个故事,终生难忘。

在瑞典,感谢伟大的汉学家前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教授,他是最早把西游记翻译成瑞典文的,让很多瑞典人能够读到西游记的故事。

《美猴王》孙悟空的编剧是玛丽亚。相信后来的汉学家们和汉语文学研究者都了解孙悟空的故事。几年前,电影悟空也曾在瑞典电影学院上映。

本次舞台剧《美猴王》的制做人阿尔丽德说他们的剧团叫长湖剧团。她的主要任务就是和各个学校,文化社团,教育中心等地方联系,让他们来邀请剧组为他们演出。剧组发挥了普及各种文化的作用。

他们每年需要向文化部下属的市级文化部门申请经费,如果有特殊项目也可以申请经费。主要是看他们的创意是否能让各方满意。

昨天这场演出,是他们今年上半年的最后一次演出。进行了70多场,有两三千名小学生从中受益。瑞典在全国各地的文化学校有很多这种50多个座位的小剧场,人们可以只有一两个人就可以演出一场,让人们享受这种近距离,小规模,高质量的舞台剧,独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