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新启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二届中欧音乐节暨中德建交50周年音乐会成功举办

时值中德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办的“50年·新启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二届中欧音乐节暨中德建交50周年音乐会”于10月13日成功举办。近200名中德艺术家隔空演绎两国杰出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共同庆祝中德建交50周年,用音乐在两国之间架起了一座民心相通、文化互鉴的桥梁。

“50年·新启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二届中欧音乐节暨中德建交50周年音乐会”线上线下同步举办

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前副议长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向音乐会发来视频致辞表示,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让彼此的心灵靠近。总台的这场音乐会,是一座连接两国人民心灵的美丽桥梁。德中两国未来应注重求同存异,共同应对全人类的挑战,一起勇敢、坚定地走向未来。

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前副议长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在视频致辞中说,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50年来,中德超越分歧、携手合作,秉持求同存异、合作共赢的主基调,建立了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推动中德关系行稳致远。希望中德两国音乐家以音乐为媒,通过举办这场音乐会,加深相互理解,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彼此友谊。

Still0928_00002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

今年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连续第二年举办中欧音乐节,总台邀请中德两国国家级院团倾情参与,享有盛誉的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和在亚太地区最具规模实力的中国中央歌剧院首次联袂,隔空演绎了《节日序曲》、《渔舟唱晚》、《茉莉花》、《柏林的空气》、歌剧《唐·豪瑟》序曲、贝多芬《F大调第二号浪漫曲》等10余首在中德两国家喻户晓的经典曲目。活动承办方欧洲总站负责人姜秋镝表示,在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之下,总台以超越国界和语言的音乐艺术为媒,传递凝聚人心的共同情感,赞颂“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的美好愿景,是能够引发共鸣,获得广大受众认同的有益之举,也会为国际社会注入更多的正能量。

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团长托马斯·施密特-奥特表示,中德两国关系非常重要、非常珍贵,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倾情参与、真情演绎,聚焦文化与音乐的表达。音乐会挑选的曲目对于德国和中国都非常有意义。

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团长托马斯·施密特-奥特

    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演奏施万春的作品《节日序曲》

德国著名指挥家罗兰·博尔首次指挥中国音乐家的作品。他高兴地表示,音乐可以让不同背景、信仰和生活方式的人们心灵相通。在指挥乐团演奏中国名曲《渔舟唱晚》的时候,罗兰·博尔特意换上中国观众熟悉的中华立领小礼服,携手旅德华人小提琴家陆威,将一幅中国江南万顷碧波之上渔民悠然自得的生活画卷,在古老的柏林音乐厅徐徐展开。

德国著名指挥家罗兰·博尔与旅德华人小提琴家陆威、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共同演奏《渔舟唱晚》

旅德华裔钢琴家赵梅笛与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合作演奏《c小调合唱幻想曲》

青年钢琴家万捷旎演奏《梦幻曲》

作为柏林最为活跃的两大合唱团之一的柏林恩斯特·森夫合唱团在音乐会上表演了中国民歌《茉莉花》。合唱团团长斯蒂芬·舒伯特在接受总台记者采访时,连连称赞中国民歌太动听,太有爱了,演唱起来让人格外愉悦。在合唱团两位中国团员的帮助下,第一次用中文演唱的经历让团员们难忘。  

柏林恩斯特·森夫合唱团用中德双语演唱中国民歌《茉莉花》

作为总台第二届中欧音乐节中方演出院团,中国中央歌剧院近百位艺术家在刚刚落成启用的中央歌剧院剧场演奏了贝多芬《F大调第二号浪漫曲》等经典作品,合唱团分别用中德两种语言演唱了《猎人合唱》《乘着歌声的翅膀》两首脍炙人口的德国名曲。

 中央歌剧院院长刘云志演奏贝多芬《F大调第二号浪漫曲》

中央歌剧院交响乐团演奏德国作曲家保罗·林克的作品《柏林的空气》

“50年·新启航: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二届中欧音乐节暨中德建交50周年音乐会”特别节目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欧洲总站、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和欧洲颇负盛名的古典音乐录制团队联合录制。节目中英文版本于10月13日在总台音乐频道、CGTN英语频道、CGTN法语频道以及音乐广播频率、央视频等多平台播出,音乐会德语版本将通过德国当地主流媒体和德国观众见面。(完)

总台记者:薛婧萌 李莉 余鹏 阮佳闻 杜毓斌 李亚茹

喜迎20大听听基层领导在说啥:专访锦州市凌海市班吉塔镇党委书记李树宝

NEWS中国新闻人物专访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班吉塔镇党委镇政府的办公室坐落在小凌河北岸。据说,这是东北名将张作相的老宅,张作相是张作霖的磕头兄弟。不过,如今的镇政府给人印象深刻。一进门的左边墙壁上展示的是中国共产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情况。旁边是防止新冠疫情的信息。

党委书记的办公室在四楼。如果不是年富力强的干部,每天爬四层楼梯都会有困难。现在的镇干部都很年轻。

由于工作很忙,采访时间安排在10月2日,李书记国庆节值班的时间。

9点钟,李书记从车上下来。他是在凌海住。每天来回跑,也很辛苦。

李书记是2017年到班吉塔镇担任镇长的。干了两年之后,被提拔为镇党委书记。他是从团委书记干起的,一步一个脚印地干到今天。他声音洪亮,充满激情,谈起工作如数家珍。

“锦凌水库是锦州市的一个大工程。历任市长对此事都非常关心。他们事无巨细,都一一过问。锦凌水库给锦州带来巨大变化,让锦州市享有三条河流从市中心穿过,女儿河,小凌河和百股河,大大地改善了锦州的自然环境。”李书记说。

“而我们班吉塔镇,正好处在锦凌水库的上游,要保护好水源,我们这里必须做好工作,我们必须成为锦州的后花园。随着锦州北站的建立,甚至让锦州都成为了北京的后花园,因为从锦州到北京的车程已经缩短到了1.4小时,这就是中国高铁的厉害。“ 李书记自豪地说。

李书记对凌海市班吉塔镇如数家珍。他说,如果班吉塔要想做好锦州的后花园,就必须加入红色旅游,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的旅游产业链。

“从锦州一路走来,有帽山附近的北普陀山,老虎沟,翠岩山,有红色旅游胜地牤牛屯和鹭岭,到班吉塔镇有古塔,有张作相的老家杂木林子,有在吉林打响抗日第一枪的人,民族英雄冯占海的故乡。”李书记说。

“如果我们把库区后花园的路修好了,库区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会有很大改善,整个锦州西北的乡镇老百姓的生活就会有很大改善,因为我们有秀美的旅游景观,这也正符合了习主席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与此同时,李书记说,班吉塔镇也有其独特的资源。这里已经探明有非常好的矿产资源储备,那就是壁石和玄武岩。壁石可以当成陶瓷的材料。玄武岩高温以后可以做天然节能保温材料和减震材料,开发潜力巨大。无污染,节能环保。

李书记说,东北相比南方,其实更需要节能环保的保温材料,因此,希望国企,央企能够到这里来开发玄武岩。这样可以造福当地百姓,为当地百姓提供就业,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说到旅游资源,班吉塔的古塔可以建成青砖绿瓦的古村落,杂木林子有一万亩林地,可能成为锦州城市居民周末和节假日旅游休闲的胜地。人们可以到那里采摘,钓鱼和休闲。

李书记说,作为班吉塔镇的书记,他要负责老百姓的吃饭问题,真想多为百姓造福,但是,财力有限。现在我们都期盼20大的召开,能给东北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农村人流失非常严重。例如在班吉塔,原来是16950人,13个行政村。“去年下大雪那天,我们到一个小村里去,发现很多人家都剩下老弱病残。原来158人,现在就剩58人,进行蔬菜大棚种植。其他人都出去打工了。”

说到班吉塔地藏寺村,锦凌水库工程导致这里只剩17亩地。整个村子的人都去打工了。但全家给孩子买完房子以后,就没有钱了。

现在班吉塔镇打算因地制宜,利用传统水道,把过去的小河都开发出来,例如,西地河,小寺河,只要下雨,都可以形成径流流入库区和河流,为锦凌水库涵养水源。周边的大片湿地都可以为库区涵养水源。投资小河开发,收集雨水资源,建成景观河,生态河,人们沿着河道居住,就会形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现在就是要做为子孙后代一劳永逸的事情。明年的北小河将修好,形成一个景观地带。班吉塔地藏寺村,已经设计了路灯,班吉塔将进行古村落的建设,预计投资约1000万元。“李书记说。

记者乘车看到锦朝公路两旁确实繁花似锦,皇冠一样的鲜花和浓密的倒垂柳给人带来别有一番风味的自然景观。

关于班吉塔的环境问题,目前镇里已经用财政把垃圾运到垃圾点儿,控制白色污染。

李书记说,在这方面,还需要对老百姓进行环保意识的教育,调动村里老百姓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做到从源头分类回收。保护公共自然环境。

李书记说,通过到北京等地的考察,发现可以鼓励农民做一些家庭小规模的生意,例如种蘑菇,养溜的鸡儿。这一点周边的镇都是榜样,我们希望上级能够支持我们的项目。如果不让养,必须有政策和财政支持,让老百姓有钱生活。例如,给老百姓工资或补贴,同时允许他们小规模养鸡,比如一家只能养10只以内的鸡。尽管数量少,但是,如果家家都养,不但这样的鸡肉蛋好吃,而且,规模也不次于一个养鸡大户。更重要的是,这样分散环境风险,不会给环境造成大的负面影响。在锦凌水库修建过程中,班吉塔镇做出了很大的付出,尤其是班吉塔地藏寺村,希望能给予更多的生态补偿,来维持老百姓的生计。

喜迎二十大: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十年下降9.4 距离正常区间还有多远?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陈雪霏北京报道

昨天,本网报道提出中共20大,如何应对老龄化?今天,成都商报一篇报道,给人一个新的思路。以下是报道全文:

如今养老的社会政策越来越健全,已经不再需要靠养儿来防老了,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10月10日,国家统计局在官网上发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该报告提到,我国性别结构优化改善。2021年末,我国男性人口占51.2%,女性人口占48.8%,总人口性别比为104.9,比2012年下降0.2。从出生人口性别结构看,2021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8.3(女性=100),比2012年降低9.4,出生人口性别结构改善明显。

  10月11日,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原新告诉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我国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应该是103~107,2021年下落到108.3,已经接近正常值的上限值。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胡伊文 实习生 程祎晨 北京报道

  一个预测:性别比5年内有望回归“正常”

  原新回顾了我国的出生性别比的变化历史。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时候就已经略高于正常值,随后一路攀升,2004年最高值为121.2。

  到了2020年人口普查时,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回落到111.3。直到2021年继续下降到108.3。“我预计5年内它就会回到正常区间。”原新告诉记者,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正常水平之后,就会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为何十年间出生人口性别比会出现9.4的降幅?

  原新首先指出,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在生育方面有三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什么时候生孩子,二是生几个孩子,三是孩子的性别。在出生性别比偏高的00年代,我国提倡的是晚婚晚育和计划生育,加上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思想,这种性别失衡在农村地区尤为严重。在二孩、三孩政策之后,我国提倡的是适龄生育,而且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不仅是对孩子性别的态度,也包括对生育本身的态度,年轻一代生男生女的概念已经没有那么强烈了。

  在出生性别比的最高点,国家开始进行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开展了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和“关爱女孩行动”,采取教育、经济、法律、行政、科技等综合手段干预。原新就担任过全国关爱女孩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专家组组长。他介绍,现在,这一行动已经升级成了“圆梦女孩志愿行动”。

  原新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我国就明确打击“两非”,即“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非医学需要的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还建立了对独女家庭、双女家庭的激励机制和照顾政策,引导人们正视孩子的性别。此外,如今养老的社会政策越来越健全,已经不再需要靠养儿来防老了,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未来需要如何继续平衡出生性别比?

  原新认为,总体上人们的观念已经转变了,我国要做的就是不断地健全社会保障措施,弱化家庭养老对于孩子,尤其是男孩的依赖性,破除“养儿防老”的魔咒。

  一个数据: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正常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半省份出生性别比已小于109,有6省已落入正常区间。海南、江西、福建是我国出生性别比最高的省份,都超过了118,最高的海南达122,其2010年为129。而2010年,全国最高的安徽已从131降至113,第二高的广东也从129降至116。

  出生人口性别比呈现整体好转的趋势,但也有部分城市不降反升。例如,根据浙江省统计局公布的七普数据,全省整体出生性别比从2010年的118.94降至2020年的110.16,最高的温州市从131.85降至114.19,但原本落入正常区间的舟山市却从105.57变为110.36。不降反升的情况在出生人口性别比高的省份更加突出。

  原新告诉记者,实际上,中国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那一天起,存在着典型的区域差异。一方面,这与生产方式的地域性有关,过去沿海地区靠打渔为生,一个家里起码要生两个儿子,一个跟着父亲去打渔,另一个留在岸上工作,负有传宗接代的责任。另一方面,也跟当地的风俗文化有关,像一些沿海地区的宗族意识非常强,依然认为族谱、姓氏和家业的传承都要靠男孩。

  原新认为,随着年轻人婚育观念的转变,以及生育政策的放开,未来在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越来越正常的大趋势下,部分高的区域会自然而然继续降下来。

  二、三胎性别比也是大众关注的焦点。从七普数据来看,全面三孩政策前的2020年,全国第一孩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3.17,第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6.78,第三孩出生人口性别比则为132.93。我国二孩的出生人口性别比相较于一孩,已落入正常区间。农村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4.87,甚至比城镇的107.69更低。

  《成都商报》2022年10月13日第05版

【中国这十年·焦点面对面】建设健康中国缘何成为“生活方式的革命”?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新社北京10月13日电 报道:建设健康中国缘何成为“生活方式的革命”?

  ——专访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

  中新社记者 李纯

  晚餐要吃得清淡、摄入优质蛋白、聚会相约“吃草”,合理膳食成为当代人制定食谱的重要标准;早睡早起不熬夜,年轻人更注重养生,努力摆脱“亚健康”状态;一波波运动“时尚”兴起,保持体育锻炼成为健康生活的“必修课”……

  当下中国,“健康”成为社会发展、大众生活的流行语。从“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的奋斗追求到从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营养、吃得健康的历史转变,折射的不仅仅是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全民健康已然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赢得了全社会的共鸣。

  于国于民,健康所处的地位正变得愈加重要。过去十年,健康中国已上升到国家战略,成为崭新的治国理念。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启动健康中国行动不亚于“一次健康革命”。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2019年发布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2022年10月4日,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洺洲太极拳社开展“秀太极 迎重阳”活动。<a target='_blank' rel=

2022年10月4日,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区洺洲太极拳社开展“秀太极 迎重阳”活动。中新社发 胡高雷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毛群安指出,过去十年来中国卫生健康事业快速发展,国人的健康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这一“快速提升”直接体现在一连串数字上:十年来,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74.8岁增长至78.2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8.8%提高到25.4%,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到37.2%……数据显示,中国的主要健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

  “健康中国行动确定的2022年目标主要指标都已经提前实现,这要归功于健康促进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毛群安指出,回顾十年来中国卫生健康事业的进步,健康促进制度体系的效用越来越明显。

  在此基础上,今年春季,《“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出台,该规划首次将健康预期寿命作为指标,不仅关注人均预期寿命本身,更体现对改善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视。

  更为深层次的健康促进在于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提倡“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如今已被视为打开健康之门的“金钥匙”。

  “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是一次健康革命,是生活方式的革命。”毛群安指出,针对自身的健康状况,每个人都能够及时获取有关健康的信息与服务,并借此改善自身健康状况,这便是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目的之一。(完)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右)在北京接受<a target='_blank' rel=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右)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访谈实录摘编如下:

  中新社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了哪些显著的成就?过去十年间,中国人在哪些方面变得更健康了?

  毛群安:回顾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健康促进工作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9年启动健康中国行动,构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组织体系,即以国务院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与的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组建专家咨询委员会,成立了15个专项行动工作组。

  党和政府领导、各部门共同参与、全社会广泛动员、每个人践行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在全社会的氛围日益浓厚。

  根据我们对健康中国行动的评估,广大公众的健康水平得到快速提升。用国际组织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人群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来评估,目前中国居民的健康状况已经处在中高收入国家的前列,健康绩效是明显的。

  健康中国行动确定的2022年目标主要指标都已经提前实现,这要归功于健康促进的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回顾这十年来的进步,国人的健康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健康促进制度体系的效用越来越明显。

  中新社记者:《“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已经出台,立足于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背后的依据是什么?如何真正做到惠及全人群、覆盖全生命周期?实现健康中国,还有哪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

  毛群安: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细化明确了“十四五”期间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和任务。

  首先要构建一个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筑牢维护公众健康的保护网。同时要在公共卫生网络建设的过程中,突出明确各方面的责任与义务。

  二是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解决重大慢性疾病对人群健康带来的影响,需要从生活方式入手,更加完善健康促进体系。

  三是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优化医疗服务,让老百姓得病后能够及时接受救治,看病更加便捷舒心。

  《“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首次把健康预期寿命作为一个指标,说明我们不仅要观察预期寿命的长度,还希望人群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这也是“十四五”时期要着力实现的目标。

2022年8月28日,江苏泰州,青少年在东环高架体育公园内健身。泱波 摄

2022年8月28日,江苏泰州,青少年在东环高架体育公园内健身。泱波 摄

  中新社记者:提到健康,我们总会关注“一老一小”。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对健康服务的需求还会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从健康的角度出发,应如何加速配套措施的建设,让经济社会发展尽快适应这一趋势?

  毛群安: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目标是全民健康,即每个人在不同生命阶段都能保持理想的健康状态。照此标准,我国目前为民众提供的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还有一些不充分不平衡,其中对于老年人群的健康服务较为明显。

  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我国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建立一套适合老年人需要的医疗卫生健康服务。这个体系的建设是“十四五”期间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任务,要从预防、治疗、康复、长期护理等不同方面发力,让老年人不仅能够延长寿命,而且能够保持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为此,医疗卫生和健康行业做出了具体规划。比如,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开设老年医学科,针对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还有积极推动长期护理保险等制度性建设,加大老年护理人才培训工作等等。

  中新社记者:说完“老”,我们再说“小”。妇幼健康促进行动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我国婴儿死亡率要分别降至7.5‰以下和5‰以下。随着中国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在此背景下,妇幼保健工作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毛群安:婴幼儿死亡率,之所以把它用作评价一个国家和地区人群健康的重要指标,是因为这个指标的变化不仅代表婴幼儿的健康状况,也是整个国家和地区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

  目前我国孕产妇和婴幼儿死亡率已经实现了规划的目标,但是要在接下来的十年中继续把指标往下降,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要把重点放在目前孕产妇和婴幼儿可能发生的高危环节上。

  针对近些年特别是国家出台“二孩”“三孩”政策之后的高龄产妇增加,实施母婴安全五项制度,为保障母婴安全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对每一位孕产妇进行妊娠风险评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绿、黄、橙、红、紫5色管理。对妊娠风险分级为橙、红、紫色的高危孕产妇严格实行专案管理,保证专人专案、全程管理、动态监管、集中救治,确保做到“发现一例、登记一例、报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特别是“三孩”政策实施后,我们制定了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和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形成“两提升、一促进”的政策措施。

  接下来还会针对各地在孕产妇、婴幼儿保健方面的短板弱项,通过对口支援方式、针对性措施,提升妇幼保健专业团队的力量和水平。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右)在北京接受<a target='_blank' rel=

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右)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中新社记者: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群众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传染病防控体系的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传染病防控体系经历了怎样的建设和发展?今后疾控体系还需要如何发展?

  毛群安: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能力和过去的能力建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卫生体系得到了锤炼,公共卫生队伍经得起考验。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短板弱项,例如基层的防控能力、应急统筹指挥体系上还有漏洞等。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做出了改革疾控体系的重大决策,组建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重大疾病的防控,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短板弱项采取强有力措施,例如早期预警机制的建立。中国正在研究建立多点触发的预警机制,及时获取各方面信息,判断风险点。

  再如,中国正在全国遴选一些重大传染病救治基地、卫生应急基地,按照不同区域布局。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首先在一个地域就能够形成有效的指挥体系。相应的设备条件、物资准备、人员能力准备,也都是疾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中新社记者:随着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重视不断加深,五花八门的体育运动方式层出不穷,比如说年轻人喜欢玩的飞盘、跟着网红跳操、野外露营活动等,引领了一波体育运动的“时尚”。对于这种运动“时尚”,您怎么看?应如何正确引导民众参加体育锻炼?

  毛群安:健身运动和健康的关系非常密切。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促进、对公众宣传,大家的健身意识更强了,越来越多的人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从评估情况看,要动员更多的人参与运动健身,还有很大的潜力。目前青少年和职业人群的运动量还不够,我们在会同体育部门为大家创造条件,希望更多的人真正动起来。

  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也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不当运动造成的伤害增加。这提示我们要科学运动,对运动进行指导。我们提出“体医融合”,希望通过体育健身和医疗卫生两个专业的融合,让民众既能健身,又能防止运动不当造成的伤害。

  当然,有一些新颖的活动方式,增加了运动的乐趣。我们鼓励创造一些新颖的运动方式,前提是注意运动安全。

2022年8月6日,首届中国飞盘联赛的首站比赛在西安启幕。赛场上,运动员在烈日下,奋力奔跑、追逐,飞盘在蓝天碧草间划出一道道极具动感的弧线。张一辰 摄

2022年8月6日,首届中国飞盘联赛的首站比赛在西安启幕。赛场上,运动员在烈日下,奋力奔跑、追逐,飞盘在蓝天碧草间划出一道道极具动感的弧线。张一辰 摄

  中新社记者:我国正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您之前也说过,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看作一场“健康革命”,为什么要上升到这个高度?在今天中国不断向前发展迈进的过程中,健康处于怎样的地位?

  毛群安:卫生健康事业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同国家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抗疫实践证明,只有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才能实现健康和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当前,面对多重疾病威胁和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启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从短期看,有助于从源头降低疾病传播风险,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从长远看,有利于群众形成主动健康观念,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所以说这是一场新时代的健康革命。

  中新社记者:现在很多人面临“亚健康”问题,像腰椎颈椎疼痛、失眠、肥胖等等。对于当下的年轻人来说,想摆脱这种“亚健康”的状态,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毛群安:有的人出现了一些“亚健康”的症状,这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信号。

  运动不足、过度摄入高热量食物、不注意休息,这些因素会导致健康状况恶化。监测发现,像高血压、糖尿病等一些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年龄在提前。这是因为没有从生活方式这个环节将慢病的进程延缓,反而加剧了。

  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是一次“健康革命”,是生活方式的革命。希望现在的职业人群反思生活方式有没有问题,有哪些突出的问题,要下决心改变。希望每个人针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能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和服务,运用这些知识、服务来改善自身的健康状况,这就是“健康素养水平”。这个素养不是“知不知道”,而是“做没做到”。

  中新社记者:为加快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动员全社会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中国提出实施健康中国行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目前,健康中国行动进展如何?能否实现总体目标中有关2022年的各项目标?还有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毛群安:2019年国务院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各成员单位持续完善健康中国行动政策机制,加大健康影响因素干预,宣传健康生活理念。

  经过三年的努力,各部门协同联动格局初步形成,健康中国行动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当前,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5.4%,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8.2岁,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主要目标提前实现,健康中国建设开局起步良好、进展顺利。

  下一步,我们将在健全推进协调机制、强化宣传发动、加强监测考核等方面继续下功夫,早日全面实现健康中国行动2030年既定目标。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征求对中共二十大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振兴东北列位其中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征求对中共二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中共中央8月31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任务新要求,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要加强合作共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最大限度把各阶层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最大限度把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出来,共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习近平介绍了中共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的形成过程,他希望党外人士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发表真知灼见,对中共二十大报告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座谈会上,民革中央主席万鄂湘、民盟中央常务副主席陈晓光、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致公党中央主席万钢、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台盟中央主席苏辉、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无党派人士代表高鸿钧先后发言。他们认为,中共十九大以来的5年和新时代这10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谱写了辉煌的历史篇章。中共二十大报告稿站在民族复兴和百年变局的制高点,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献。他们还就增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识、构建国际人权话语体系、推动双循环格局下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东北振兴、加强统一战线和新型政党制度建设、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创新型企业家、完善高校管理体系、建立卫生费用稳定投入机制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中共二十大报告起草工作是中共二十大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起草出顺应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适应党和国家工作新形势新任务的大会报告,我们充分发扬民主,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听取党外人士对中共二十大报告的意见建议,既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内容,也是党外人士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建言献策的有效方式。

  习近平强调,今年2月下旬,中共中央委托中央统战部专门征求了党外人士对中共二十大有关议题的意见和建议,大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上半年以来,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考察调研,形成了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刚才,大家在发言中进一步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我们将认真研究和吸纳。习近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大家表示感谢。

  习近平指出,坚持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新时代1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是中共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也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内的统一战线广大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习近平希望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增强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围绕中共二十大绘制的宏伟蓝图、确立的奋斗目标和作出的战略部署,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底线思维,发扬斗争精神,发挥各自在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深化政治交接,突出政治性、传承性、针对性、实效性,传承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多党合作优良传统。

  丁薛祥、王晨、刘鹤、许其亮、孙春兰、杨晓渡、陈希、胡春华、郭声琨、黄坤明、尤权、王毅、肖捷、张庆黎、夏宝龙、何立峰,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出席座谈会。

  出席座谈会的党外人士还有郑建邦、辜胜阻、刘新成、何维、邵鸿和蒋作君、李钺锋、黄宇光等。

专访:中国共产党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政党——访英国皇家东西方战略研究所主席易思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记者杜鹃 许凤

  “我理解并认同这样一个事实,中国共产党是推动国家现代化的政党、是推动实现民族复兴的政党。”英国皇家东西方战略研究所主席易思日前在英格兰东部城市彼得伯勒家中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9月16日,英国皇家东西方战略研究所主席易思在彼得伯勒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 李颖 摄

  今年54岁的易思生于法国,本名让-克里斯托夫·伊瑟·普费滕,但他更愿使用中文名“易思”。20世纪初,易思的曾叔祖父在法国开办的工厂曾接收中国青年勤工俭学。这段家族历史激发了易思对中国的浓厚兴趣,他很早开始学习中文,能说流利中文。近年来,易思通过学术交流、建言献策、帮助招商引资等方式参与和助力中国的发展项目。

  谈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易思便滔滔不绝。他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成为第一个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一项重要成就”。在他看来,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还包括领导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易思说,中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如今,中国共产党正领导国家实现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

  在易思看来,同样值得称赞的是,中国共产党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有别于西方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经过不断发展,“这一制度日臻完善”。

  易思致力于研究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多年来积累了2000多页研究笔记。他总结道,中国共产党的成功经验有很多,这个政党以人民为中心并得到人民的拥护;这个政党不断根据中国人民的需求和世界局势的变化进行自我革新,与时俱进。

  为表彰易思对中国农村贫困妇女和儿童等群体的长期支持和帮助,共青团抚顺市委员会和青年联合会还曾向他授予“雷锋精神”荣誉证书。

  “洋雷锋”的荣誉让易思倍感自豪,“雷锋精神是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这种高贵的品质在中国得到了很好的传承。我看到许多中国年轻人一直在践行雷锋精神”。他也希望通过自己获得这份荣誉的经历,让更多西方朋友了解“中国人的内心力量”。

  对即将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易思充满期待。他表示,中共二十大将对世界产生积极影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正在朝确定的目标前进,也将在世界舞台上进一步发挥重要作用。

  易思目前正在潜心撰写《论中国民主》。他希望根据自己多年来在吉林、上海等地亲眼观察、亲身了解的真实情况,向外国读者详细介绍他所了解的中国民主建设取得的成就。这部著作计划于2023年出版。

特稿:十年开拓,中国助力全球绿色发展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

持续的绿色投资驱动下,过去十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电动车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脚步不断迈向新高度。通过国际合作,中国还将所积累的技术和经验分享给不同国家,惠及更广大地区民众,在全球绿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2021年7月19日拍摄的华能(庄河)风力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建设的海上风电场址。(新华社发)

  树立绿色发展创新标杆

  据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的数据,2012年以来中国能耗强度累计降幅超过26%,能源消费中的煤炭占比下降了12.5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突破11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国新能源车产销量也全球领先。

  国际能源署今年发布的《追踪清洁能源创新——聚焦中国》报告说,中国在很短时间内已经成为能源专利申请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中国发明人的占比越来越高,尤其在太阳能光伏、电动车技术、照明等领域。

  以太阳能光伏为例,报告援引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19年,中国发明人提交的电池和太阳能光伏国际专利申请量约为2008年至2009年申请量的6倍,中国发明人提交的电动车技术国际专利申请量约为2008年至2009年申请量的8倍。

  报告指出,中国在太阳能光伏领域的创新历程表明,这是一个从纯粹技术制造逐步转向创新的过程。中国在降低太阳能光伏成本以及在提高太阳能光伏性能方面的影响,改变了全球关于能源创新的思考,为电池和电动车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肯尼亚智库非洲政策研究所分析师刘易斯·恩迪舒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借助技术和规模优势,探索出一条便捷、高效、清洁的发展路径,在全球能源系统脱碳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树立了全球标杆,并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可借鉴模板。

  这是2019年12月13日拍摄的肯尼亚加里萨50兆瓦光伏发电站太阳能电池板。新华社记者谢晗摄

  国际合作助力绿色转型

  在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方面,中国并没有局限于国内市场。凭借出色的产品和技术经验,中国企业在全球多国协助开发可再生能源、电池制造等项目,惠及当地民众。

  在肯尼亚东北部加里萨郡,中国企业承建的东非地区最大光伏发电站自投入运营后,持续为当地民众提供清洁电力。

  据介绍,加里萨光伏发电站年均发电量超过7600万千瓦时,满足了7万户家庭数十万人的用电需求。发电站还带来很大“绿色效益”——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超过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数万吨。

  恩迪舒说,加里萨光伏发电站极大地提高了当地电网中可再生能源的占比,为肯尼亚实现更经济的电力供应奠定基础。

  在巴西,2014年以来,比亚迪巴西公司在巴西圣保罗州坎皮纳斯市和亚马孙州马瑙斯市先后建立3家工厂,业务涵盖太阳能发电、电池储能和新能源汽车领域。

  巴西因斯珀教育研究所专家、前圣保罗市交通局局长塞尔希奥·阿韦列达说,比亚迪在巴西市场引入节能减排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同时,还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带来相关的知识技术等。

  在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中国的技术型企业也在协助当地厂家推动绿色转型。

  中国的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和服务商。据先导智能德国子公司总经理陈初介绍,2021年先导智能在德国设立子公司,把中国的电池生产设备和技术带到德国,目前在当地的合作伙伴包括德国大众、宝马等知名车企。此外,先导智能还与多家欧洲电池厂商达成战略合作。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汽车工程教授马库斯·林坎普对新华社记者说,如果要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在交通领域实现脱碳。对汽车行业来说,全电动车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对此,“中德进行了大量投资,两国是在真正推动相关技术发展。在我看来,没有国家能只靠自己处理气候变化等问题”。

  这是2017年4月6日在巴西坎皮纳斯市的比亚迪工厂拍摄的电动大巴车。(新华社发)

  开拓绿色发展新篇章

  面对气候变化、水土和空气污染等全球性挑战,各国迫切需要实现绿色发展。为此,中国政府在低碳转型、气候投融资、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方面做了长期投入和实质努力。

  中国始终积极践行应对气候变化务实行动,作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中国成立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和实施双碳“1+N”政策体系,积极推进低碳发展和绿色转型。

  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推动下,中国在绿色发展领域有望收获更多成果,这为探索绿色转型的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展示了积极一面。

  阿韦列达说,中国在绿色发展和碳中和等方面的努力和开拓精神,“鼓励并引导发展中国家以更可持续、更绿色的方式发展经济,加快脚步建立一个更美好、更可持续、更包容的世界”。

崔爱民大使参观瑞典ABB集团总部

2022/10/13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10月12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应邀参观阿西亚•布朗勃法瑞集团(以下简称ABB集团)瑞典公司总部,与公司总裁赫尔弗里德松就深化集团对华合作进行交流。ABB集团公共事务主管基弗、使馆经商参赞韩晓东等参加。

赫尔弗里德松总裁介绍了ABB集团基本情况、在华经营状况和发展规划,表示集团非常重视中国市场,已在华建立涵盖研发、制造、销售、工程服务等在内的全产业链。未来希望进一步发挥绿色低碳、节能环保、高端制造、数字化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在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参与中国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

崔大使赞赏ABB集团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表示集团作为世界一流的自动化技术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很高、享誉全球。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绿色转型阶段,对相关领域的先进技术有较大需求,中国完备的基础设施也能够为制造业企业的发展提供坚实保障。ABB集团与中国的合作,既是供给和需求的结合,也是技术和市场的结合。期待集团进一步深耕中国市场,拓展双方在人工智能、绿色环保、数字化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关注中国内陆省份发展,为增进两国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发挥更大作用,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访问期间,赫尔弗里德松总裁还陪同崔大使一行参观了机器人工厂。

阿西亚•布朗勃法瑞集团成立于1988年,是全球电力和自动化领域的领导者。集团于1995年设立中国分公司,目前在华拥有28家子公司和1.5万名员工。集团曾参与三峡电站、南水北调、青藏铁路等国家重点建设项目。

中共20大:如何应对老龄化?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北京报道

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20届全体大会新闻中心已经开门。记者们已经陆续入住并领取证件。

为了报道20大,记者必须提前到达北京,以防止疫情的蔓延。在北京,几乎没有疫情,偶尔几例,谁都知道。人们都自觉佩戴口罩,都自觉做核酸。街边做核酸的地方很多,几乎没有排长队的。人们出门要扫码,要有行程码,否则,甭想进入超市或者其他公共场所。

在北京的街头巷尾转悠,记者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16年前刚到瑞典所见到的老人都有个手推车或者所谓的轮椅,那时在瑞典很普遍。现在在北京很普遍。尤其是在大院儿里,很多退休老人推着推车出来锻炼身体。

相比之下,孩子们的数量却好像少了很多。典型的老龄化特征。一个同事的妈妈已经97岁高龄。刚刚开始有点儿不认人。也有的老人是80岁了,也开始记忆力减退。

家父88岁去世,人们还是感觉走得太快。这说明什么?这正说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人的平均寿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首都城市,包括东北的沈阳,年龄80,90岁的老人还在生活自理。难道这不充分说明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吗?

当然,是成绩,也是问题,是挑战。这些老人怎样才能好好地养老?包括我们60后,最大基数的人口,未来老龄化以后怎么办?

这属于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人口问题,中国开始鼓励三胎,来得及吗?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期盼中共20大能够给予一个答案。

二十大新闻发布会将于10月15日下午举行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北京报道)–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

10月15日下午,二十大新闻发布会定于人民大会堂举行。

二十大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中国共产党党员从一开始到1987年,增加到了4000多万。现在中共党员已经有9000多万,增加了一倍多。

“二十大”后香港前景必定更璀灿光明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作者 晓晞

秋风送爽庆华诞,在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73华诞地日子里,中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将于10月16日开幕。香江大地到处飘扬着五星红旗,维港两岸不时有人以“快闪”地方式唱出心声,随举行日期的临近,香港作为“一国两制”之下的中国一个地方特区,对“二十大”也十分关注,更重要的是二十大让港人坚定历史自信、走好中国道路,对推进香港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刻的意义。

中共这个百年政党,与中国现实、历史深刻联系在一起。中共建党百年以来的持续中国化进程,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已经走过一百年光辉历程。新中国从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到今天无论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都得到飞跃发展,全国实现了小康,中国在抗疫和脱贫上发挥着先锋作用,每一个中国人都为此而感到无比自豪和骄傲,特别是即将召开的中共二十大将为国家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让人民对未来充满信心,中国全体人民一起讲好中国故事,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

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中共开创了“一国两制”,这是举世无双的创举。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了,香港在经历风雨的挑战和考验中迈进了新时代。过去五年,香港经历了旷日持久反修例风波,但在中央层面的拨乱反正,从依法治港的角度推出港区国安法,令爱国者治港新选举制度顺利落实。习主席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为“一国两制”谱写新篇章,赋予“一国两制”更强的生命力,“一国”原则愈坚固,“两制”优势愈彰显。这使港人深刻认识到,坚持“一国两制”,香港才能长治久安,广大民众才有幸福的生活。当前,在香港国安法和新选制护航下,可保“一国”基础更加稳固,香港营商环境满有信心。

回归25 年来,国家为香港注入源源不绝的发展动能,让香港可以保持长期繁荣稳定。以李家超为首的新一届政府的施政理念是以民为本,以结果为目标,为市民做实事。在刚过去的“十一”国庆,特首李家超在庆祝国庆酒会上致辞,谈到了香港拥有多不胜数的优势,当中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无可取代,对香港前景充满信心。香港是自由、开放及便利营商的国际大都会,是世界最自由经济体。香港也是亚洲最大国际资产管理中心、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亦是亚洲唯一拥有5间世界百强大学的城市。香港的金融体系在背靠祖国及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下,坚靭无比。香港作为大湾区内高度开放及国际化城市的代表,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及航空枢纽,加上一国两制独特优势,在大湾区建设中担当重要角色。但在地缘政治、新冠疫情等为全球经贸往来带来众很多不明朗及不确定因素,一度令大家担心香港会否失去中央政府赋予香港作为联通世界的城市定位,但昔在今在,相信在“二十大”后,香港在国家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积极深化“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及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的落实,这些都会为深化香港、内地和周边区域的经济合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香港将继续助力内地企业进驻东亚、联通世界。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下,全国人民对自己的道路显得更加自信。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和特区政府坚持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确立了以宪法和《基本法》为基础的新政治秩序,中央全面管治权得到保障。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建立健全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完善香港选举制度,稳固落实「爱国者治港」原则。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爱国主义时代主旋律唱响着香港,我们热爱祖国、建设祖国、喜迎二十大的新时代,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随着国家踏入新征程,进入“二十大”倒计时,香港必将开拓更阔广的舞台,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香港前景也必定更加璀灿光明。

【问答二十大】中共党代会报告是如何“炼成”的?

http://news.cyol.com/gb/articles/2022-09/15/content_qwxLRTpdJ.html

【问答二十大】中共党代会报告是如何“炼成”的?

2022-09-1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一提到中共党代会,许多外国媒体都特别关注中共中央总书记在党代会上所作的报告。它的起草也是每届党代会的大事,是党代会筹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开好一次党代会的关键。这份重要报告是如何“炼成”的?中新社“问答二十大”栏目邀请权威专家,共同为您解答。

二十大影响深远香港优势将进一步发挥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作者 黎子珍

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举世瞩目。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习主席向香港和世界传达出坚定而明确的信息:国家对香港始终关心;对贯彻“一国两制”有决心;对香港未来有信心。习主席明确指出: “一国两制”是个好制度,正可谓“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一国两制”,香港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香港一定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十大影响深远香港优势将进一步发挥,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在庆祝国庆酒会上致辞,谈到了香港拥有多不胜数的优势,对香港前景充满信心。香港多年来发挥制度、人才和国际网络等优势,以不同形式扮演国家与世界的桥梁,一方面贡献国家发展,另一方面推动自身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第一,二十大将进一步发挥发挥香港金融中心的优势。十四五”规划明确了香港的“八大中心”定位,鼓励香港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联系。香港与世界有深厚广泛的连系,会继续是内地和国际社会之间经贸交流的重要平台。香港是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在每一阶段都可发挥有别于内地机构的侧翼助攻作用,配合中央在国际金融市场发挥积极作用,香港不妨大胆探索、小心求证,在金融货币领域先谈、先行和先试,利用全球信息中心的地位,推动各国接受世界货币或人民币,并率先在本地金融市场落地新机制,加速形成有利于中国崛起的国际金融环境。

第二,二十大将进一步促进香港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的优势。世界正面对科技变革带来的颠覆,对个人生活、企业生产和营运模式、经济结构和发展前景,以至国际形势都有深远影响。疫情亦加速企业运作模式和个人生活习惯的转变。与此同时,世界正经历百年未见之大变局,国家的综合国力大大提升,经济重心正在由西向东移。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支持香港巩固提升竞争优势,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实现经济多元可持续发展。香港在背靠祖国、联通世界之下,可以在多方面作出贡献,包括专业服务、贸易航运、金融中心地位、维护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拓展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与更多国家开展更紧密交流合作,扩大经贸合作网络等。香港金融市场成熟高效,能为“一带一路”基建项目提供专业服务。随着“一带一路”国家愈来愈多使用人民币作贸易交易结算,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能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多元化人民币投资产品及投资管道。

,二十大将进一步促进香港参与和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三周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即将迎来党的二十大。对香港而言,大湾区建设的影响力远超经济范畴,在“一国两制”原则下,香港将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同时迎来新的重大发展机遇。一方面,大湾区可为香港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促进经济产业多元发展。另一方面,透过打造大湾区成为优质生活圈,可拓阔港人的生活空间,使大湾区成为香港广阔的腹地。香港可凭借近水楼台的优势,以大湾区发展为切入点,积极参与国家内循环的建设以获取庞大商机。香港作为国际都会,连系世界,可助力国家外循环的扩展,同时也令香港的国际金融、商贸和总部中心的地位更形巩固。

第四,二十大将进一步促进香港人文交流的优势。中央支持香港继续以多种形式参与和共建国家的人文交流,“一带一路”强调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资金流通、民心相通,在这“五通”中,民心相通是非常核心的内容,是其他「四通」的重要基础。香港中外文化荟萃、文化氛围开放包容,是最重要特色和优势之一。二十大将促使香港积极善用、充分开发宝贵的人文资源,并且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携手合作,把香港打造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促进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相融、文明互鉴、民心相通,为香港经济社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发挥独特地位和优势  香港定能实现新飞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作者 秦      岛

  香港回归祖国25年了,不论在开拓机遇还是抵御冲击的关键时刻,总有祖国作为坚强后盾。“一国两制”亦为香港长期繁荣稳定提供了最佳制度保障,令香港即使经历挑战和考验都总能转危为机,遇强越强;有良政善治的坚实基础,香港国安法实施两年多来,由乱到治的局面不断巩固,爱国爱港的旗帜高高飘扬;当然前路不乏挑战,用特首李家超的话说,大家深信“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

  这次二十大盛会,将擘划中国新的百年发展大计,相信也将展现港澳回归以来的成就:“一国两制”理论开辟新境界;“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港澳保持繁荣稳定良好局面,强化全面管治权;港澳必将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在国家发展的新征程中,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史无前例在香港成功实践,意义重大。国家与香港同根同心,风雨同舟,始终保持着紧密相连的关系。香港的繁荣稳定,离不开国家的坚定支持;国家的富强昌盛,当中有香港的助力贡献。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一直与内地同发展、共繁荣,创造改革开放的璀璨成就。

  远的不再说,近十年来党中央高屋建瓴,一次次把好香港转危为机的命脉。政治上,香港经历2014年的违法“占中”、2016年的旺角暴动、2019年的“黑暴”和“港独”肆虐,仰赖国家制定《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使香港回复安定,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为香港的长治久安奠定了更巩固的制度保障;经济上,在金融危机时和沙士疫情后惠港挺港;在新冠疫情期间,党中央对香港全力支援,派遣内地专家和医疗队援港。神州有情,雪中送炭,港人铭感至深。

  未来5年是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的关键期。在中央政府全力支持下,香港同胞完全有能力、有智慧把香港管理好、建设好、发展好,而且能够继续在国家发展乃至世界舞台上大显身手。香港政商人士及学界意见认为,应该乘着香港迈进由治及兴这个关键时刻,着力发展香港的创新及科技事业,而且也应该把握时机,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汇聚香港,要「抢」人才。社会期待新一届政府把握十四五规划与大湾区的机遇,为区内经济添加新动力,开拓新空间。

  香港特区作为“超级联络人”的角色,越来越令人刮目相看,因为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习近平总书记7月1日在视察香港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香港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继续保持高度自由开放、同国际接轨的优势,在国家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重要功能。日前李家超撰文指出,在国家进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香港定当把握好“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带来的庞大发展机遇,发挥香港所长,贡献国家所需,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展现更大的竞争优势,与全国人民一起开创更美好的未来。

   香港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贡献者,也是受益者。国家将长期坚持“一国两制”方针,完全支持香港长期保持独特地位和优势,全力支援香港积极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是的,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及绿色金融枢纽,香港绝对有条件促进转型金融的投融资,加速区内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的号角即将吹响,未来香港不能被动等待,而是要主动出击,创新方式方法,拓宽联系管道,将“超级联系人”角色发扬光大,推动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展开更多合作。中央的支持,就是香港的最大底气所在。用好“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用好用足中央政策支持,全力提升竞争力,香港就一定能在助力“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国家的同时,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港人也都能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