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主题研讨会综述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据新华社报道,介绍中国经验,传递时代声音。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新华通讯社联合主办的“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主题研讨会2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大厅举行。

  11月2日,“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主题研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大厅举行。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不久前闭幕的中共二十大,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的伟大发展成就和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力,大会的一系列决策部署不仅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更多信心。

  这次研讨会上,围绕“关键在党”“中国式现代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议题,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读懂世界坐标中的中共二十大。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超大规模经济体,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坚强有力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力量。”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理事会理事长曲青山表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新时代十年来,正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坚定而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带领中华民族推进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新华通讯社社长、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傅华表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中国过去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成就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11月2日,“红厅论坛:读懂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主题研讨会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大厅举行。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黄一兵认为,“关键在党”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是过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成功的重要经验,也是未来中国共产党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根本遵循。“关键在党”是深刻的历史启示、是郑重的人民选择、是崇高的使命召唤、是独有的清醒坚定。

  “中国多年来取得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共产党。”吉尔吉斯斯坦国家战略研究所顾问舍拉迪尔·巴克特古洛夫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角色使中国人摆脱了“屈辱世纪”的枷锁,发展了自己的经济。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富有远见的政策的指导下,拥有无限潜能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实现发展目标。

  通过一代代人接续奋斗,中国开创了现代化新道路,让人类社会发展的天地变得更加开阔,与会人士高度评价中国式现代化的全球意义和时代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新华通讯社副社长、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执行副主任赵承表示,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也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主任张士义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共二十大报告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战略上不断成熟、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实现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走在自己的特色发展道路上。”英国知名学者马丁·雅克表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建设一个更公平的社会,当中国走上以公平为核心的现代化道路后,这种以公平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将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放眼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在赓续传承中焕发出蓬勃的生机活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到中国人的骨髓里,流淌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已成为中华民族的遗传基因。”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学术和编审委员会主任王均伟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种文化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新华社研究院研究员傅琰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承,巩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大文化自信,推动中国不断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仔细研读二十大报告,会发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都贯穿于国家各项政策当中。”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外国专家安吉认为,当前,中国积极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深刻影响着全世界。

王群大使:中方反对机构将预算用于美英澳核扩散活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11月18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11月理事会上,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王群大使表示,中方反对机构将预算用于美英澳核潜艇合作这样的核扩散活动。

Image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王群大使

王群说,美英澳核潜艇合作是赤裸裸的核扩散行径,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严峻防扩散挑战,必须予以妥善处理。为此,以下三点原则至关重要:

首先,必须坚持机构防扩散职能和政治方向。防扩散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NPT)不仅从法律上赋予了机构防扩散职能,而且通过机构的保障监督制度就实施防扩散目标作出了机制性安排。

维护NPT、履行防扩散职能和不推进任何军事目的是机构成立的初衷和安身立命之本,必须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坚持机构防扩散职能,就是在维护NPT、维护国际防扩散体系。因此,机构绝不能以任何方式和任何借口卷入任何核扩散行径。中方反对机构将预算用于三国核潜艇合作相关保障监督活动。

其次,必须坚持成员国主导的政府间审议进程处理三国核潜艇合作所涉保障监督问题。机构全体成员国有责任、有义务通过政府间审议进程处理这一问题,并且以协商一致方式达成解决方案。

机构成员国主导的政府间审议进程已于去年11月启动,经过六次讨论不断得到深化。这不是三国和秘书处之间所谓的技术交流或私相授受可以替代了的。同时,总干事应切实履行机构《规约》等文件规定的义务,以公开、客观、透明方式向成员国报告三国核潜艇合作情况,为通过政府间进程妥善解决这一问题创造条件。

第三,必须在政府间审议进程中坚持协商一致的方式达成三国核潜艇合作所涉保障监督问题的解决方案。历史上,对保障监督协定进行修改和解释等任何重大问题都是由机构成员国广泛参与的,所形成的建议都是成员国协商一致的结果。自机构成立以来,机构与成员国之间的保障监督协定也均是由理事会协商一致批准的。这些都有案可查。若非经理事会协商一致,不会有效。此中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

三国核潜艇合作,有鉴于其涉及核武器材料的扩散,任何保障监督安排均须通过开放式政府间进程,由成员国主导讨论并协商一致得出结论。秘书处只能根据成员国的授权与澳作出相应保障监督安排,无权擅自作出决定。即便是与澳商签现有全面保障监督协定的补充安排,也必须首先经过理事会以协商一致的方式讨论解决。

王群强调,如果三国和总干事强行推动达成相关保障监督安排,不论是什么方式、什么名义,藉此造成既定事实,都将是无效的,而且还将严重破坏机构团结、瘫痪机构职能,使机构分崩离析,甚至危及NPT和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有效性和完整性。

王群最后呼吁三国三思而后行,放弃上述对抗行径,重返国际防扩散体系的正轨;呼吁机构总干事切实履职尽责,严格按机构《规约》和成员国授权行事;呼吁全体成员国戮力同心,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共同维护NPT和国际核不扩散体系。

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供稿

责任编辑:木 心

中国代表:施压无助于解决伊核问题,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来源:欧洲华信报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外交大臣比尔斯特伦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记者陈雪霏

11月18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外交大臣比尔斯特伦,双方就中瑞关系发展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崔大使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取得的主要成果和重大意义,表示中国共产党将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自己,也是造福世界的现代化,将为动荡变革的世界注入强大稳定性和确定性。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本着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原则,与各国携手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崔大使指出,中瑞两国没有历史恩怨,没有地缘政治冲突,传统友谊深厚。双方在多边主义、贸易自由化、应对气候变化等问题上拥有多方面共识,经贸关系密切,经济互补性强,绿色科技合作潜力巨大。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将进一步提质扩容,中瑞两国合作前景十分广阔。希望双方本着相互尊重和互利共赢的精神,加强交流互鉴和务实合作,推动双边关系健康稳定发展,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崔大使阐述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台湾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14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一个中国原则是中瑞关系的政治基础。中方赞赏瑞方长期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希望瑞方继续坚持正确立场,以实际行动维护好中瑞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

崔大使指出,发展人权是全人类共同的事业。各国民主和人权的发展方式和表现形态不同,但只要符合自身国情,受到人民拥护和欢迎,就是好民主和好人权。中方愿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与瑞方开展人权对话,交换意见和看法。

比尔斯特伦表示,瑞中关系源远流长,两国关系发展基础牢固。瑞方愿同中方共同努力,在符合双方利益的领域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全球贸易发展。中国是瑞典在欧盟外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瑞中经贸合作空间广阔,绿色合作前景光明,期待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动经贸、绿色合作进一步发展。瑞方愿在明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推动深化欧中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