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颁奖仪式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023年2月21日,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出席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颁奖仪式,代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领取“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并在颁奖仪式上致辞。科技参赞丁明勤、商务参赞韩晓东等参加活动。

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主席彼得·诺贝尔宣布,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获得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可持续发展特别贡献奖”,指出解振华特使参与了诸多气候变化行动,连续参加了1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为世界气候控制和促进中国与世界在可持续领域合作做出了卓越贡献。

解振华特使发表视频获奖感言,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生态脆弱、能源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民生、减贫、环保等多重任务,要在几十年内走过发达国家二三百年的工业化、城镇化之路,还要在更短时间内把污染、排放控制住、降下来,从碳达峰到碳中和,难度超乎想象。中国领导人富有远见,比较早就明确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相继治理酸雨、沙尘暴、江河流域和城市空气污染,效果显著。习近平主席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近十年来,中国完成了全面脱贫目标,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5%的经济增长。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老百姓幸福感越来越高。中国实践表明,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非但不会阻碍经济发展,相反能培育新的增长动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我们愿同其他发展中国家分享经验,尽己所能提供帮助。解特使表示,自2007 年起,与团队、各国同事一起见证了全球气候治理在曲折中不断前行,达成了里程碑意义的巴黎协定并付诸实施。自担任国家环境保护局局长起三十年里,从环保到经济部门,一直从事生态环保、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和气候变化相关工作,亲身经历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在中国从理念到实践的过程。愿意继续尽己所能,为所热爱的事业作出贡献。

崔大使致辞对解振华特使获奖表示热烈祝贺,对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充分肯定解特使所做贡献表示感谢。崔大使指出,获奖不仅是对解振华特使的表彰,也是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贡献的高度认可。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共同事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近几十年来,中国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基本规律的认识,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努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不断优化产业能源结构,单位GDP煤炭消费量大幅下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居世界第一。2022年,风电、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接近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中国大力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保有量占全球一半。2021年与2012年相比,中国能耗强度下降了26.4%,碳排放强度下降了34.4%。中国努力为绿色科技创新做出中国贡献。在储能、氢能源、太阳能等领域世界前10%的论文中,中国学者的论文数居世界第一。在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工程技术等领域,中国论文被引用次数居世界第一。展望未来,中国愿继续与各方一道,务实合作,携手前行,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共同解决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由诺贝尔家族创立,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聚焦环境自然、清洁能源、绿色数字经济、长期低碳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通过授予可持续发展奖项,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沿技术市场化和商业化运作,推动清洁与可再生技术的研究与改革,解决气候变化、现代社会资源短缺和浪费等问题。本年度的获奖者还有阳光七星投资集团共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吴征和美国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科林·奥马拉。

中国解振华,吴征和美国奥马拉获得2023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特别贡献奖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中国新闻网报道(记者陈雪霏)2023年2月21日,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NST)于瑞典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先生由于其在全球合作及气候变化上的贡献,获颁“2022年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年度特别奖”。同时,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为阳光七星投资集团共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吴征博士以及美国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Collin O´Mara先生颁发了“2022年NST可持续发展杰出贡献奖章”。他们因其多年来对气候变化所做出的努力和重要贡献而获此奖章。

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创始人及前任主席迈克尔•诺贝尔和现任主席彼得•诺贝尔,以及包括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先生、瑞典环境保护部门负责人在内的30多位嘉宾出席了当天的颁奖典礼和晚宴。

出于对全球不可再生的资源破坏问题的持续关注,诺贝尔家族成员创建了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年度特别奖”及“NST可持续发展杰出贡献奖章”是由诺贝尔家族成员在2022年设立的奖项。此次颁奖是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自成立以来的首次颁奖,用以表彰和纪念获奖者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图注: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先生视频致辞

“2022年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年度特别奖”获得者解振华先生为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他代表中国出席历届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在协调各方立场,达成共识与合作方面,展现了卓越的领导力。解振华先生因为身体原因无法亲自领奖,发来视频致辞。他表示,这是他个人的荣誉,更是对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方面贡献的肯定。同时解振华先生还在获奖致辞中表示:“我将把所获奖金全部捐赠给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公益事业,放大这一奖项的积极作用。”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先生代表解振华先生领奖。

图注:诺贝尔可持续发展基金会主席彼得•诺贝尔(右二)与两位“杰出贡献奖章”获得者,阳光七星投资集团主席吴征(左二)和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主席柯林•奥马拉(右一),以及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左一)

2022年NST可持续发展杰出贡献奖章”的获得者吴征博士是活跃在投资界和媒体业,具有前瞻性,全球视野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2009年至今担任阳光七星投资集团共同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吴征博士长期致力于全球可持续性发展事业,在2021年与伯蒂·埃亨先生等数个前国家元首创建了“世界碳中和委员会”,该委员会致力开展ESG和绿色金融的碳中和标准的全球协调工作。吴征博士曾在2005年参与查尔斯三世国王之王子基金会在热带雨林项目的赞助及筹建。特别是近年来,吴征博士投资和创建了全球领先的商业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和碳汇管理服务公司—集兆嘉碳中和集团(GCN)。吴征博士在获奖致辞中表示:“全球可持续发展事业,离不开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离不开全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更要有对地球的爱和人道主义精神。而这些,都是人工智能无法给予的,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去努力。”吴征博士在致辞中引用了王阳明“知行合一”的理念,和“水滴石穿”的成语,充分说明了把环保理念付诸实践以及坚韧不拔的重要性。

“2022年NST可持续发展杰出贡献奖章”的另一位得奖者是来自北美的Collin O´Mara先生,是美国最大的野生动物保护组织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奥马拉先生因其多年来在环境和动物保护方面的持续努力和在水域修复方面的贡献而被授予奖章。国家野生动物联合会在城市化发展与动物自然栖息地保护,拯救濒危物种,气候变化与原住民生存环境保护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

王毅会见奥地利外长沙伦贝格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会见奥地利外长沙伦贝格。

王毅表示,中奥关系发展良好,各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中国已克服疫情影响,愿同奥方加强各层级往来,深化互信和友谊。希望奥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当今世界经历的复杂变化昭示我们,面对全球性挑战,世界需要开放而不是封闭、互联而不是隔绝、多边主义而不是单边主义。我们期待奥方支持开放包容,加强中奥经贸科技合作。

沙伦贝格表示,奥中两国相互支持,共同应对了疫情挑战,充分说明合作应对危机的重要性。奥方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这是奥外交准则之一。奥方愿以开放的态度同中国开展合作,反对脱钩,坚定支持全球化。中国具有重要国际影响,期待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局势缓和降温。

王毅强调,乌克兰这场危机不应再持续下去,各方都应深入思考,如何才能实现停火止战。中国一直坚持劝和促谈,将继续做出建设性努力。

王毅会见乌克兰外长库列巴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应约会见乌克兰外长库列巴。

王毅表示,中国和乌克兰是战略伙伴,两国人民有着长久友好交往。我们再次感谢乌方在紧急状况下协助中方顺利开展撤侨行动。赞赏乌方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希望两国关系继续稳定发展。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始终站在和平一边、站在对话一边,始终坚持劝和促谈。我们不愿看到乌克兰危机长期化、扩大化,愿同国际社会一道,避免形势进一步恶化,持之以恒地争取和平。

库列巴表示,一年来,乌中一直保持着沟通。没有任何国家比乌克兰更希望尽快实现和平,乌方重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重要影响,重视中方关于政治解决危机的立场,期待中方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会见王毅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当地时间2023年2月19日,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在布达佩斯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毅。

王毅向欧尔班转达中国领导人的亲切问候。王毅表示,再次祝贺总理先生带领青民盟赢得议会选举并实现连任。中匈虽然规模大小不同,但始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两国关系已成为国际交往的典范。中方愿同匈方全面推进友好交流,不断深化互利合作,并努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多极化。今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双方应继续加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中方赞赏匈方积极支持中欧关系发展,匈方这一政策不仅符合中匈两国人民利益,也符合欧洲根本长远利益。

欧尔班请王毅转达对中国领导人的诚挚问候,祝贺中共二十大成功举行,祝贺习近平主席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欧尔班表示,匈方坚定不移奉行对华友好政策,高度重视同中国的各领域合作。感谢中方长期以来提供的无私帮助,中国疫苗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匈方将继续为促进欧中关系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双方还就乌克兰问题深入交换意见,认为形势越复杂,越应保持清醒冷静,做出符合国际关系准则和欧洲长远利益的正确抉择,早日实现欧洲的和平。

编者按:王毅此番欧洲之行,很明显是想努力调节乌克兰问题,首先至少先了解一下有关各方的底线和解决问题的意愿。中国希望世界和平,中国不希望战争。中国是世界和平的捍卫者,保卫者和践行者。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与西博滕省中资企业举行座谈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月18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与瑞典西博滕省中资企业负责人举行座谈。无锡先导公司副总经理余晨娴、深圳科达利瑞典公司总经理庄如彬、使馆经商参赞韩晓东等参加。

崔大使听取了两家企业在瑞经营发展情况,充分肯定两家企业在几年内取得的成绩,希望企业以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把握好未来发展方向,努力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要求企业遵纪守法,履行社会责任,强化底线思维,加大安全投入,确保企业和人员安全。崔大使还介绍了中瑞经贸关系,特别是双方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情况,建议企业依托与瑞典伙伴的合作,深耕欧盟市场,促进协作融合发展。

余晨娴、庄如彬分别表示,无锡先导、深圳科达利2020年进入瑞典后,与瑞典北伏公司开展锂电池生产合作。面对各方面挑战,企业努力提升多元文化融合,积极吸引国际人才,不断打造优质品牌,力争为全球电动车市场提供更多高质量产品。今后将更加注重自身社会角色,积极讲好中国企业故事,树立中国企业良好形象,不断增加两国人民友好,为中瑞两国关系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参观北伏公司谢莱夫特奥工厂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 2月17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应邀参观瑞典北伏公司谢莱夫特奥工厂,与北伏公司首席执行官卡尔松就加强两国企业在锂电池领域生产合作交换意见。北伏公司高级副总裁兼谢莱夫特奥工厂首席执行官赫德伦德、使馆经商参赞韩晓东等参加。

崔大使听取卡尔松等介绍北伏公司有关发展规划、双方企业合作现状,并参观了一期项目生产线,表示当前中欧电动车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中方在锂电池生产技术和产量方面均居世界前列,瑞典在锂电池制造循环利用等多方面具有较强优势,中瑞企业合作生产锂电池具有广阔应用和发展前景。希望北伏公司与中国企业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应对挑战,打造新的亮点,推动双方未来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使馆愿为中瑞企业深化务实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卡尔松表示,新能源领域是当前世界各国关注和发展重点,北伏公司的快速成长得益于同中方伙伴的良好合作,公司重视中国企业的发展潜力,将本着友好、互惠原则,与中方伙伴一道加快项目进展,尽早实现锂电池规模化生产,促进全球电动汽车产业低碳化发展。

瑞典北伏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欧洲首家专门从事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技术研发和生产制造的企业。公司谢莱夫特奥工厂于2018年开始建设,总投资400亿瑞典克朗,计划到2025年建成5条生产线,届时产能将达到60吉瓦时。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西博滕省省督克努特松

北欧绿色邮报报道(编辑陈雪霏)–

2月17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西博滕省省督克努特松,双方就加强绿色产业合作交换意见。使馆经商参赞韩晓东等参加会见。

崔大使感谢克努特松在担任瑞典高教科研大臣期间为促进中瑞高教和科研合作所做工作,介绍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特别是绿色发展的有关实践和成效,表示中国正为实现双碳目标实施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将大力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实施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快新型能源体系规划建设,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新增长引擎。西博滕省在绿色产业领域拥有先进理念和技术,契合中国新经济发展方向。希望西博滕省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中方企业到当地投资兴业,通过开展互利合作,助力两国绿色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

克努特松欢迎崔大使访问西博滕省,愉快回忆了担任瑞典高教科研大臣期间访华经历,认为中国医疗数字化改革和绿色环保事业发展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介绍了西博滕省的经济发展方向、产业优势和当前面临的挑战,表示愿在森林产业、绿色矿业、特色旅游等领域与中方加强合作,不断推动两国经贸关系发展。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考察瑞典古德伦斯肉类加工厂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编辑陈雪霏)– 2月15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应邀考察瑞典古德伦斯肉类加工厂,与瑞典肉类协会主席尼尔松就加强两国肉类产业合作交换意见。瑞典肉类协会总经理达赫、古德伦斯肉类加工厂首席执行官厄格伦、使馆经商参赞韩晓东参加。

尼尔松等介绍了瑞典肉类产业发展、古德伦斯肉类加工厂运行,以及瑞典肉类食品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品质管理、环境保护等情况,表示瑞典肉类协会与中国相关商协会一直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希望未来拓展贸易规模,为中国市场提供更多优质肉类产品。

崔大使表示,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瑞典肉类企业在生产方式、加工技术、质量管理、绿色环保和产业链配套服务等方面与中方有着很强的合作互补性。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肉类食品的需求将更加旺盛和多样化,这为瑞典肉类生产企业对华合作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希望双方在深化肉类传统贸易合作的基础上,探索开展育种、养殖、加工、生态畜牧和能源循环利用等多领域合作。欢迎瑞典肉类协会组织会员企业积极参加上海进博会、海南消博会等大型国际展会,不断增加瑞典肉类产品在华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使馆愿为瑞典肉类协会会员企业在华拓展业务提供帮助。

瑞典肉类协会有会员企业69家,覆盖屠宰、切割、熟食和即食食品生产加工等领域。会员企业营收总额达27亿欧元,员工总数约8000人。

美丽中国的法治足迹

《中国人大》全媒体记者 周誉东

来源: “全国人大”微信公众号  浏览字号:   2023年02月16日 08:04:47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这一科学论断。

“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时间镌刻不朽。这一伟大理念的发展完善、这一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铺陈延伸、这一生态文明思想的日益丰富,时间长河为之记录、绿水青山为之证明、中国人民为之见证。

用法治的力量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守护绿水青山,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以来的五年间,先后制修订土壤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物安全法、长江保护法、湿地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黄河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20多部生态保护法律,数量之多,为历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之最。

2022年7月2日,浙江宁波,镇海区九龙湖镇青山秀水,景美如画。图/视觉中国

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是重中之重,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

打好蓝天保卫战,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履职之初就关注的大事。2018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对15部法律进行了打包修改,以密切配合机构改革方案,大气污染防治法赫然在列。

说起空气质量,就绕不开森林。作为“地球之肺”,森林不仅可以吸碳造氧,还能吸收污染物和粉尘,此外,在调节气候、供给资源方面,都具有巨大价值。可以说,“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都离不开森林。

以法治力量守护冷绿万顷。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森林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写入第一条,在总则中明确将“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保育结合、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原则。为了体现这些基本原则,还新增诸如森林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发展规划的引领作用等内容。

云南昆明,水杉湿地美如画。(图片来源:新华社)

湿地是蓝天的另一守护者,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碳造氧、吸收有害气体,沼泽等特殊湿地还能吸收空气中的粉尘、细菌,从而净化空气。

为保护湿地,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湿地保护法。湿地保护法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确立了保护优先、严格管理、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为更好保护管理湿地,湿地保护法将湿地分为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及名录制度,还对泥炭沼泽和红树林湿地进行了专门条款的规定。

2022年11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以视频方式出席在湖北武汉举行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湿地保护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构建了保护制度体系,出台了湿地保护法。

一江一河,永续东流

长江之畔,总书记明确要求“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黄河岸边,他殷切叮嘱“更加珍惜黄河,精心呵护黄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一江一河念兹在兹,多次考察定调,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

随着长江流域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长江“病了”,发展的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奔赴长江沿线实地考察,并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他指出,长江保护法治进程滞后,要抓紧制定一部长江保护法,让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有法可依。

2022年11月24日,轮船航行在红叶映衬下的长江巫峡水域。新华社发(王忠虎 摄)

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长江保护法,至此,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应运而生。长江保护法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和全社会的行为准则,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等写入总则;把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摆到压倒性位置;以国家和地方流域统筹协调机制为核心,确立了长江流域管理体制的基本框架。

法律一经公布,社会各界就普遍对其给予高度评价,称其从结构到内容较为系统完整,最大限度地达成了各方共识,为流域立法“开了好头”。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它九曲浩荡,浪叠洪波,从世界屋脊出发,流经9个省区,不舍昼夜奔流入海。“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

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黄河保护法,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针对黄河流域各种特殊问题,对特定区域、特定问题规定特别制度措施,力保黄河安澜。

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民生必需,衣食住行。这四者都离不开土壤:瓜果棉桑长于斯、高楼大道建于斯。

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就必须防治好土壤污染。2018年8月3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土壤污染防治法,这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开局之年交出的答卷,也是在立法层面贯彻“两山”理论迈出的第一步。

壹引其纲,万目皆张。土壤污染防治法共7章99条,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应当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分类管理、风险管控、污染担责、公众参与的原则。同时创造性地提出,国家建立农用地分类管理制度。

2022年5月23日,在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镇光荣村,村民在黑土耕地内补种玉米。新华社记者 谢剑飞 摄

“吃得放心”,必提国家的“粮仓”——黑土地。2022年6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黑土地保护法,以38条内容规范黑土地保护的方方面面,开启了黑土地保护的新纪元。据悉,在世界的四大黑土区中,我国是唯一一个通过专门立法来保护黑土地的国家。

“住得安心”同样离不开噪声污染防治:许多人深受飞车“炸街”、邻里犬吠等噪声之苦。2021年1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噪声污染防治法,将保护公众健康放在首位,对邻里犬吠、广场音响、商店喇叭、电梯杂音、飞车“炸街”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生活噪声突出问题,作出针对性规定,为解决人民群众身边最直接、最突出的噪声污染问题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前山微有雨,永巷净无尘。”洁净的生活环境是“住得安心”的应有之义。2020年4月2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全票通过了新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此次法律修改突出问题导向,总结实践经验,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和实践需求,健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长效机制,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

万类霜天,和谐共生

人生天地间并非孤屿,不光水光山色与人亲,万类霜天更是大自然的馈赠。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这样强调。

为了更好保护野生动物,2022年12月3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订后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加强了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保护,明确依法将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划入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等自然保护地进行严格保护。同时,在细化野生动物种群调控措施、加强外来物种防控、做好与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的衔接,完善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野生动物管理制度等方面作了针对性规定,回应了社会关切。

2022年1月21日,“高原精灵”藏羚羊在可可西里觅食嬉戏。新华社发(宋忠勇 摄)

青藏高原是珍稀野生动物的天然栖息地和高原物种基因库,是我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亲临青藏高原考察并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要站在保障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历史高度,坚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抓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作”。

守护巍巍高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将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列为2022年的重大立法任务。2022年7月,栗战书委员长率队赴西藏就青藏高原生态保护立法进行调研。2022年12月27日,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二审稿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根据各方对草案一审稿提出的意见建议,草案二审稿增加了相应规定,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健全青藏高原生态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加强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完善保障与监督措施。

此外,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的生物安全法,完善了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基本制度,积极回应生物安全面临的新挑战,成为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基础性、系统性、综合性和统领性法律。

(转载应当完整、准确,并注明来源和作者信息)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就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中国在美领土上使用高空气球决议案”发表声明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 2月16日,针对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中国在美领土上使用高空气球决议案”,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发表声明。全文如下:

美国国会众议院近日通过的所谓“中国在美领土上使用高空气球决议案”刻意渲染“中国威胁”,纯属恶意炒作和政治操弄。中国全国人大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

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一贯严格遵守国际法,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侵犯任何主权国家的领土和领空。中国民用无人飞艇误入美领空完全是一起因不可抗力导致的偶发、意外事件,对美国人员和安全不构成任何威胁。中方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第一时间向美方和国际社会介绍了情况,要求美方以冷静、专业、克制方式妥善处理。但美方执意动武,蓄意造势,严重违反国际法精神和国际惯例。美国国会一些政客更是借题发挥、煽风点火,充分暴露了他们反华遏华的险恶居心。事实上,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侵犯他国主权,对别国大搞监视活动的恰恰是美国。

构建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我们强烈敦促美国国会尊重事实,尊重国际法精神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立即停止对华污蔑抹黑的错误做法,不要采取导致事态升级的举动。

河北雄安新区工地忙 央企上演加速度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河北雄安新区,相当于瑞典的哈马碧生态城,或者是皇家海港新城。当前,河北雄安新区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开发建设同步推进阶段,央企疏解工作也呈现出加速之势。河北省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2年,雄安新区建设提速。中国星网、中国中化、中国华能总部开工建设,4所高校和2家医院选址落位,20多家央企子公司注册落地。2023年,全面落实中央疏解清单,推动4家央企总部、4所高校、2所医院加快建设,争取30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

  总部项目加快建设

  新春涌新潮,雄安新区启动区到处洋溢着热火朝天、拔节生长的建设氛围。在中国中化001大厦项目建设现场,两台塔吊高高矗立,直径近百米的基坑内,56根钢结构柱已经竖起。

  作为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中化”)未来的总部基地,001大厦占地面积约18亩,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结构高度150米,地上31层。大厦以具有雄安新区特色的“金芦苇”为设计原型,塔顶有代表中国中化品牌的牡丹花。大厦建成后将成为雄安新区最高的地标建筑,可满足1000名至1200名员工的办公需求。

  “项目已经进入地下结构施工阶段,预计今年年底前主体结构封顶,明年12月31日前竣工。”001大厦项目工程负责人孙东东介绍,公司总部计划2025年底从北京搬到雄安新区。倒排工期,上半年工程要冲出地面。

  2021年5月,由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联合重组而来的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中国中化总资产过万亿元,全球员工总数22万人,共控股17家上市公司,业务领域涵盖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石油化工、环境科学、橡胶轮胎、机械装备、城市运营、产业金融等。

  “看到现场一片火热,倍感振奋、充满信心。”不久前,中国中化党组成员、副总经理阳世昊在雄安新区实地考察中国中化总部办公楼建设进展情况。他表示,雄安就是中国中化今后的家,将进一步整合资源,落实双方战略合作协议,加强整体产业布局研究,加快推动旗下与雄安新区发展定位高度契合的产业板块向新区疏解,推动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产业项目落地。

  据悉,中国中化总部大楼之所以叫001大厦是因为其是首批疏解到新区的央企,总部位于新区启动区001号地块,2022年4月开建,是首批疏解央企中总部区最早动工的项目。而2022年也是疏解央企总部项目落地建设加速的一年:7月,中国华能总部大楼开工建设;8月,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完成选址……

  二级公司深度融入

  在001大厦西侧几百米处,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华能”)总部大楼项目也已顺利完成桩基工程,正式进入地下结构工程施工阶段。伴随着中国华能总部到来的还有中国华能各级子公司。

  2022年2月,华能(雄安)城市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据了解,该公司将重点谋划组建红、绿、蓝三色系列产业,即以热力能源业务为方向打造“红太阳热力”服务品牌;以绿色电力为方向打造“华能绿能”服务品牌;以数字化、智能智慧研发应用为方向打造“蓝淀科技”服务品牌。

  据雄安发布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华能已在雄安新区先导布局设立二级、三级企业达9家,与雄安新区在综合能源等领域开展了深度合作。

  一边是国家战略顶层设计,一边随着雄安新区基础建设和相关政策逐渐完善,央企子公司和雄安新区形成了“双向奔赴”的关系。2022年,雄安新区出台政策,从企业开办、科研支撑、人才落户、子女教育、医疗、社保等多个方面为央企二级、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提供了优惠政策。政策出台以来,数十家央企子公司相继落户雄安。

  1月30日,中建七局雄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揭牌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开启了新一年央企子公司落户新区的热潮。

  其实,在此之前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简称“中建七局”)早已参与和融入雄安新区建设大潮中。2020年12月落地雄安“第一标”起,中建七局以“拓展幸福空间”为使命,打造出雄安新区首批“三实三优”样板工程,保障了容西片区居民顺利回迁。

  中建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子公司揭牌,开启了中建七局融入雄安、建设雄安、服务雄安、扎根雄安的全新阶段。中建七局将与雄安新区继续相向而行,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重点片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序推进重点疏解项目建设。

  产业集群组团落户

  2023年开年第一天,雄安·电建智汇城迎来首期开园运营,40余家企业将集中入驻,包含央企二三级公司、国际公司、上市公司、独角兽企业以及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建”)上下游企业。据悉,这是雄安新区首次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大规模集中引入企业。

  早在建设之初,雄安·电建智汇城就结合区位情况、项目用地性质、现有资源等提早谋划了产业布局,锚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现代服务业、现代金融、智慧制造、创新孵化等产业方向。此外,中国电建还联合数百家企业,发起成立中电建产业联合体,以“智慧低碳产业、幸福产业、智能制造产业”三方向为重点,构建产业生态链体系,打造雄安新区产业导入的助推器。

  中国电建信息化管理部主任吴张建表示,下一步,将从加强舆论宣传力度、加强资源平台合作、加强营商政策服务、加强产业IP运营四方面入手,积极发挥中国电建产业联合体平台作用,整合国际国内一流的产业圈层资源,打造产业生态链;立足雄安容东智慧体验中心、体验中心北京馆、雄安中国电建大厦、智慧城市全球论坛等IP,加强产业IP运营招商,扩大产业导入规模,助力雄安新区疏解工作。

  在此之前,雄安新区已有首个央企产业集群入驻。去年11月23日,中国中铁产业集群疏解雄安新区揭牌暨启动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中铁”)旗下多家企业同步整体搬迁到雄安新区,并加快选址统筹投资建设中铁雄安基地,4000余名技术专家将在此工作、生活。

  中国中铁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中铁是主动率先以产业集群方式疏解落地雄安新区的首家中央企业,产业集群疏解雄安新区,包含了专业投资公司、建筑施工公司、咨询设计公司、数智数创机构。下一步,中国中铁将发挥行业优势,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深入推进产融结合,把最优质的资源配置到新区,扛起新区建设央企责任,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项目建设。 (记者 刘桃熊)

专访:美政府策划破坏“北溪”管道是对欧洲盟友展开的“经济战”——访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创始人奥贝里

专访:美政府策划破坏“北溪”管道是对欧洲盟友展开的“经济战”——访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创始人奥贝里

北欧绿色邮报网援引新华社报道(记者陈雪霏)

0:00

/1:34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2月12日电  专访:美政府策划破坏“北溪”管道是对欧洲盟友展开的“经济战”——访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创始人奥贝里

  新华社记者和苗 付一鸣

  针对美国知名记者西摩·赫什近日关于美军方破坏“北溪”天然气管道的爆料,瑞典跨国和平与未来研究基金会创始人扬·奥贝里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美国和北约破坏“北溪”管道,是美国对其欧洲盟友展开的“经济战”。

  赫什8日在其博客文章中援引知情人士的话说,由俄罗斯经波罗的海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北溪”管道遭遇爆炸,是美国军方在总统拜登授意下实施的。2022年6月,北约举行“波罗的海行动”年度军事演习期间,美海军潜水员在“北溪”管道上安放远程遥控炸弹。同年9月26日,挪威军机投下声呐浮标引爆炸弹,破坏了“北溪-1”和“北溪-2”四条管线中的三条。

  奥贝里表示,赫什的分析说明了破坏是如何计划和完成的,“结论并不令人意外”,美国在挪威的帮助下,对盟国——德国和其他欧洲国家“犯下了罪行”。

  奥贝里说,针对俄罗斯无休止的经济制裁和破坏“北溪”管道,对欧洲经济造成了巨大且持续性的伤害。

  奥贝里认为,当今时代,无论遇到什么问题,西方都崇尚以强硬手段、甚至动用武力来解决,依靠使用武器、威胁、秘密行动和媒体操纵,而不是依靠谈话、调解和外交。这就是为什么西方主流媒体不会给予赫什轰动性爆料应有的关注。

  奥贝里感慨地表示,人们一定想知道欧洲什么时候会“醒来”,并最终明白欧洲不再与美国拥有共同利益。“在‘北溪’管道发生爆炸的海底,美国进一步摧毁并埋葬了它的信誉和全球领导地位。”

中国生态环境部——加快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噪声问题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终于要解决这个问题了。记者到国内有一种说不出的莫名其妙的恐惧或者是不舒适。我说感觉什么都声音太大。终于,是噪声!生态环境部终于要加快解决噪声问题了。太好了!你知道,噪声问题严重也会噪声人的焦虑,恐惧和抑郁。因为它总给人以压迫感。想想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生活,时间都会感觉长一些。生命的价值也会高一些。以下是人民日报的报道:

斯德哥尔摩家具展上的人工树,跟真的似的。这也会让人感觉到噪声会小很多,让人心情平静一些。

本报读者来信版2022年12月推出“关注噪声污染”系列报道,反映各地群众身边的突出噪声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广大读者、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针对噪声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对此,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回应社会关切,并介绍今后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群众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声污染成为环境领域集中投诉的焦点。为此,生态环境部联合有关部门于1月3日出台了《“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不断完善噪声污染防治管理体系。

  行动计划聚焦群众重点关注的问题,实施源头预防、传输管控、受体保护全过程监管,通过树立噪声污染治理标杆、施工工地分级分类、建设宁静小区等方式强化正面引导。明确重点噪声源的管控措施,针对重点工业企业、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施工细化要求;针对交通运输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特点优化治理举措,逐步提升噪声污染治理水平。在严格噪声污染防治领域执法、提升基层执法能力的同时,紧抓责任落实、引导全民共治,推进噪声污染防治协同联动,优化纠纷解决方式,严格考核问责,推动噪声污染防治队伍建设,构建社会共治良好局面。

  生态环境监测司副司长蒋火华表示,根据行动计划相关要求,将加强全国噪声监测和信息发布,更好满足群众对噪声污染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一方面,将全面建成声环境质量监测网,会同有关部门统一规划国家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设置,各省级生态环境部门负责设置本行政区域声环境质量监测站(点)。到2023年年底前,建成覆盖全国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功能区的声环境质量监测网。

  另一方面,将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到2023年年底前,4个直辖市、27个省会(首府)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率先实现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到2024年年底前,其他303个地级城市实现城市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实现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

  同时,全面开展区域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和噪声源监测。比如,各地以投诉较多的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为重点,开展声环境质量和噪声排放情况调查、监测;鼓励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管理者根据需要在相关场所开展噪声监测。

  此外,还将全面加强噪声监测信息发布。将依法统一发布全国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地方生态环境部门负责发布本行政区域声环境质量状况信息。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系统建成后,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实时发布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数据。鼓励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充分利用各类声环境质量和噪声源排放监测数据,试点发布城市噪声地图,共同营造和谐安宁的居住环境。(记者 黄超 余璐)

斯德哥尔摩家具博览会结束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2月7-12日,斯德哥尔摩家具博览会在斯德哥尔摩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这是三年来首次举行,吸引了来自欧洲,乃至亚洲几十个国家的展商来参加。

这是防止腰间盘突出的座椅。

这个设计师体恤衫做座椅。

这个可以转动的特殊形状的座椅也很好,健康,防止腰椎病。三年前就来这里展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