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多措并举推进“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

哈萨克斯坦女司机加林娜的工位“悬”在空中。在位于中哈边境的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她掌控着巨型龙门吊,将一个个集装箱送往新的旅程。

加林娜及工友们每天的工作动态,在万里之外的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新建的数字化调度中心大屏上一览无遗。

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由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与哈方联合投资建设,它和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串联起一条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得益于此,世界最大内陆国哈萨克斯坦不但有了直通太平洋的“出海口”,更成为连接欧亚的重要交通枢纽。

大道不孤,天下一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一带一路”交汇点连云港

今年一季度,围绕“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强支点建设,连云港市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以加速打造国际枢纽海港、国际过境中转港为纽带,更好发挥“两基地一班列”平台功能,不断放大新亚欧陆海联运大通道效应。中欧班列到发突破5000列、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累计完成运量超44万标箱、上合组织(连云港)国际物流园完成集装箱量13.5万标箱、无水港累计换装过境集装箱近120万标箱……在实现自身发展同时,连云港市以实际行动为沿线国家和地区注入发展能量。

“两基地一班列”树立标杆示范

昨日下午1时30分,中哈物流公司生产操作部经理陈军与即将到达的司机相互提醒接车信息。5分钟后,长长的汽笛声中,一列货运列车钻过桥洞,缓缓驶进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

“45节,90箱,可以卸货。”核对完接车计划表,陈军发出指令,一个个标有“中欧班列”字样的集装箱随即被巨型龙门吊夹起,整齐码放。

▲中哈物流基地一派繁忙

作为“一带一路”国际经贸合作首个落地的实体平台项目,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从一个没有铁路专线的小堆场发展为陆海联运中心,陈军听到越来越多的汽笛声,接发车计划表也越摞越厚,从最初两三天1列,到现在1天就有两三列。

过境中国进口的货物从连云港装车运来,在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由窄轨换装宽轨车板,然后一路向西,驶往中亚乃至欧洲;从哈萨克斯坦等国出口的货物再经由连云港装船出海,驶向日韩、东南亚。

一季度,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进出场空重集装箱6.08万标箱。依托基地,连云港中欧班列开行167列,到达56.07列,基地累计到发中欧班列超5000列,完成运量超44万标箱,其中西行过境完成15.7万标箱,居全国领先行列。班列线路从中亚五国逐步拓展到土耳其、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覆盖了104个国际货运站点。

中欧班列

“一带一路”建设的另一标志性成果——上合物流园,首季生产运营也取得了不俗成绩:1至3月份累计完成物流量1574万吨,完成物流业主营收入12.36亿元。自去年10月份起,从园区开行的中吉乌“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累计发运349车,进入平稳运营状态,乌兹别克斯坦的纳曼干、乌尔根齐、吉扎克等城市已逐渐纳入境外辐射圈,出境货物包括纺织设备、家电、轮胎等汽车配件、二手汽车以及大宗货物等,有效解决了连云港主港区过境货物压港、场地紧缺等问题,港区货物集疏运效率随之提升。

“陆海联运”通道辐射效应放大

向东,是日韩、东南亚,全球先进的制造业和消费大市场;向西,是辽阔的中亚、发达国家集中的欧洲。连云港居中,左联右牵。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今年以来,连云港港积极发挥国际过境中转港优势,借助2条商品汽车过境通道的打通,放大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辐射效应。

1月,泰国—中国(连云港)—哈萨克斯坦商品汽车过境专列成功首发。2个月后,日本—中国(连云港)—哈萨克斯坦商品汽车过境专列又成功发出,近洋航班快航优势和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优势的相辅相成,进一步吸引汽车货源,为“区域性滚装件杂货进出口集散中心”建设奠定坚实基础。“1月泰国汽车来了以后,客户就说如果线路运行好的话,对日韩汽车货源有示范集聚作用,事实证明果然如此。”连云港港口集团东方公司总经理许贺说。

陆海联运

车辆滚装出口的红火态势,也吸引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客户。春节期间,“维京驱动”轮搭载着460台机械车辆,从连云港港出发,向美国西海岸开行,先后挂靠美国长滩港和墨西哥曼萨尼约港等港口。时隔3年,北美航线重新启用,全方位织密连云港国际滚装航线辐射全球的网络布局。

推动连云港—纳霍德卡俄罗斯航线试运营首航、力促重庆—连云港—加里宁格勒铁海联运专线顺利开通……开年以来,连云港港锚定“千万标箱、东方大港”目标,增创标杆示范特色,建好陆海转换枢纽,畅通陆海联运通道,以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担当,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在前不久连云港港与上海港联合举行的“2023沪连港航合作交流会”上,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龙说:“‘东西双轴联动、沿海南北联通’的发展格局正在加快构建,连云港愿与全球港航界共建共用共享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发展成果。”

人文交流互鉴携手共进

3月13日,连云港中哈物流公司收到一封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感谢信。信中表达了该国阿拉木图图书馆对连云港市图书馆及中哈物流公司的由衷感谢。连云港市于去年12月27日从中哈物流基地发出一列“赠书班列”,400多册连云港地方文献及国内经典名著等图书及一批文创产品丰富了阿拉木图图书馆的馆藏。

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人文交流活动

连云港市图书馆启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市图书馆界文化交流与共享项目,截至目前,已与3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友好城市图书馆建立联系,此外,还深入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图书馆界文化交流与共享项目,通过“英秀中华”汉语(国学经典)+N国语言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深化文化交流与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文化发展事业添砖加瓦。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合作之路,也是服务、人才、技术等多方面的交流、交融之路。

上个月底,“追梦中华奋进新江苏”2023海外华文媒体江苏采访行活动走进连云港,15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涉侨中央媒体围绕“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高质量推进开展采访考察。采访团成员、《德国侨报》副总编俞光馥表示:“站在连云港的港区让我感触颇深,希望可以促进中德两国之间有更多的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连云港的高质量发展令海外华文媒体感到鼓舞和振奋。”

北欧绿色邮报网社长陈雪霏对连云港港区印象深刻。她说,“没想到连云港原来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急先锋,早在1992年的新欧亚大陆桥就为一带一路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连云港在一带一路运行中发挥了贯通中西,水陆两用的交通大动脉,必将对中欧,乃至亚欧的物流和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确实带给沿线居民许多实实在在的收益。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所属的哈萨克斯坦站名为阿腾科里,当地语意为“金色湖泊”,火热的跨境运输让这个名字愈发名副其实,也被哈萨克斯坦年轻人熟知和喜爱。现在,当地不少孩子考大学特意选择机械类专业,毕业后直接到无水港上班,而不再是远离家乡打拼。无水港周边已配套建起小区、商场。

海纳百川,美美与共。作为推进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和“一带一路”强支点建设的关键切入口,连云港市正取得更多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

来源“学习强国”

瑞典各界友人积极评价中国发展成就对中瑞务实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 4月4日,中国驻瑞典使馆举行“品茗迎春”招待会,崔爱民大使出席并致辞。瑞典工商界、科技界、教育文化界等近百人参加。各界友人积极评价中国发展成就对中瑞务实合作前景充满信心。

崔爱民大使在致辞中表示,去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十大确定了中国今后发展的道路和方向,擘画了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大政方针。上个月召开的中国全国两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将中国共产党二十大作出的一系列战略部署转化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施工图,并为此设定了具体而务实的目标。中国的新目标、新举措将让中国发展呈现新面貌,也将为包括瑞典在内的世界各国带来更多新利好。

崔大使指出,中瑞两国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两国建交以来各领域交流日益深化,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双方都秉持多边主义,支持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发展方向,中国是瑞典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瑞典则是中国在欧盟第十大贸易伙伴。中瑞经济发展目标一致,在生态建设、创新驱动、高端制造等领域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广阔。双方在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发展各具特色,人才济济,具有交流互鉴、共同进步的丰富潜力。随着当前疫情逐步消退,中瑞两国各领域交流合作将迎来新机遇。相信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双方各领域交流合作将取得更多新的成果,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实惠。

崔大使最后表示,在经历寒冬之后,人们充满着对崭新未来的期待和喜悦。很高兴同大家一起品茗畅谈,感受春天的浓郁气息。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顺意!

应邀出席招待会的各界友人积极评价中国发展成就,表示对中瑞务实合作前景充满信心,将不断增进两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来宾们一边品尝中国香茗,一边兴致勃勃观赏文艺节目和茶艺表演,现场气氛热烈、友好、欢快。

时评:如何看待瑞典要取消塑料袋费?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陈雪霏

日前,瑞典执政四党在讨论取消超市塑料袋费的问题,引发争议。按理说,塑料袋收费是为了阻止顾客因为免费塑料袋而过度消费,并造成白色污染。

2005年,笔者看到中国北方大地上白色污染严重,到处飞扬着非常薄的塑料袋,大部分是因为免费,很多大妈就多要一些,拿它装垃圾,或者他用,用完了随处乱扔,结果造成白色污染严重。在那种情况下,笔者和同事一起做了调查,结果67%的人认为超市塑料袋可以收费,收费以后可能会减少白色污染。经过同发改委的协商,对于这方面的议案给予积极的肯定。

结果2006年,北京市人大出台了超市塑料袋需要收费的政策。当时,收费标准只是一毛钱。主要目的就是减少人们的浪费。结果,效果显著。随着中国政府各项措施的出台,很快就遏制了白色污染。对北京的白色污染整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时,在英国已经实施了超市塑料袋收费。而且,英国已经兴起了布袋子。

但是,在瑞典,却一直没有对塑料袋进行收费。原因是很多方面的人都认为入不敷出,就是收费塑料袋的收入抵不上各方面的费用。瑞典超市的塑料袋也和我们的小白塑料袋完全不同,瑞典超市的塑料袋质量非常高,非常结实,因此,都可以再利用,用来装垃圾或者他用。而且,瑞典大妈都有自己专门买菜的推车,所以,浪费塑料袋的情况也不太明显。也没有白色污染问题。

同时,瑞典也专门有卖装垃圾的塑料袋。很多人都买专门的垃圾塑料袋来装垃圾,也有人用专门的布袋子来买东西。

瑞典在2020年才开始塑料袋收费,而且,这个收费价格不菲,最低3克朗,最高可以是10克朗,10克朗的塑料袋可以重复使用多次。即使如此,也觉得价格还是挺贵的。因此,民主党人说收费太贵,对一些人的生活造成不便,我可以理解。

但另一方面,作为环境党的拥护者,我也觉得环境党希望更严格控制塑料袋的使用,也可以理解。现在说取消主要是税收收入太少,不划算,同时,也没有造成巨大环境问题,所以,就不想麻烦了。

在瑞典,我们都是使用布袋子或者自己的背包去买菜。偶尔忘了,才用塑料袋。否则塑料袋也是买现成的用来装垃圾。没有浪费和乱扔的现象,因此,与国内的情况不同。

在瑞典,从来没有人单独装水表,查电表,都是年终或半年一起算账,因为发不起那么多账单。不过现在的新楼房为了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都是在盖房子的同时,把电表和水表建在里边了。这样是为了提醒用户节约用水和用电。可以说,也是象中国学习了,中国从一开始就认真看水表和电表,每个月都查,人们必须要节约。同时,还要记住关灯。在瑞典关灯这事儿也是自动化了。人走灯关自动的。

法国总统马克龙和瑞典前首相和外长比尔特表示欧盟应该坚持一个中国立场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据politico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之后表示,欧盟应该有自己独立的立场,而不是美国或中国的追随者。

针对台湾问题,他说,不能指望台海发生危机,欧盟要过去,加剧台湾危机会造成过度恐慌,然后指望我们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或者是中国的过度反应走。

瑞典前首相卡尔.比尔特,也是瑞典前外长,温和党领导人日前在推特上表示,欧盟应该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卡尔比尔特是现任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联合主席。

时评: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探寻中瑞文化与哲学的相同与不同

北欧绿色邮报网评论员 陈雪霏

昨天,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典媒体发表文章,畅谈中瑞之间的文化与哲学的相同与不同。文中大部分发现的亮点都是两国文化的相同性和相似性。读后让人感受颇深。

崔大使谈古论今,从山水画中看到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谈到早期瑞典一大批中国粉丝对中国的热爱和支持,从瑞典的环境理念到中国的绿色发展模式,找到中瑞之间的共同理念。从中国的中庸之道,过犹不及,到瑞典的lagom恰到好处,都寻找到了中瑞两国共同的信念和奉行的原则,哲学和经商理念。从瑞典的福利制度看中国重视弱势群体的努力实践发现,双方即使从制度上讲,也有很多相同之处。

中瑞两国实际上确实有很多相同的理念,例如,重视儿童和老人的福利。只不过是瑞典提前发展了五十多年了,中国才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中国正走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

当然,中瑞之间的最大不同就是瑞典发展比较均衡,而中国发展不均衡。例如北上广深,国家投入的资源实在是太大了,因此,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发展水平已经很高了。但是,在广大农村,还是有很多人收入还是非常低的。因此,中国还有很大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向瑞典学习。

与此同时,瑞典的一些基础设施,可能因为工业化时间比较久了,需要更新换代。而瑞典事实上,也是无时无刻不在这样做。瑞典的观点是,永远要用当时当代最新的技术设备来武装自己,比如在房地产方面,节能方面,各个领域都是这样的理念,因此,瑞典的百年建筑依然不过时。

总之,中瑞双方有很多相同之处,相似之处,相互理解与合作的空间是大大地有。中国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中瑞之间深化合作的机遇也是有的。这急需双方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都要达成共识,就会很快深入推进合作。

当然,我们也没有必要在所有的方面都相同,肯定还是有不同的方面,各自保持自己的特色。同时,在政治层面进行更深入,更高层的交流互动必将大大促进中瑞乃至中欧之间的互信和互利合作。这也是广大华人华侨和瑞典民众的心声。在年初的中国食品节期间,就有瑞典朋友提出希望中国高层领导人访瑞。虽然说这是玩笑话,但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心声。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北欧绿色邮报网报道(记者陈雪霏北京报道)2023年4月13日,驻瑞典大使崔爱民在瑞网络媒体《新闻之声》(NewsVoice)发表署名文章《中国和瑞典文化具有天然吸引力》,全文如下:

去年我参观东方博物馆,在与安福琳馆长的交谈中,她提到了瑞典的中国艺术史学家喜龙仁(Osvald Siren)。我知道,喜龙仁是当时对中国感兴趣的众多瑞典知识分子中的一位代表,他对中国建筑、园林、绘画等领域都有涉猎和研究,并留存了不少著作 。

我到瑞典当大使后,自然地对中国和瑞典的关系史有着更多的关注。在两国关系史中经常被人提及的浓墨重彩的一笔是,瑞典是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但尚不被大多数人所知的是,上世纪上半叶瑞典涌现出一批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学者和艺术家,也包括国王等王室成员,这在中外关系史中是不多见的。我常常在想,是什么使得远隔千山万水、相距甚远的两个国家在那个时期彼此间产生如此强的吸引力,能让如此多的瑞典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这么痴迷?答案似乎没有别的,只能是中国文化中的某些要素在那个相对动荡的时期契合了瑞典人的心灵,能够给瑞典人带来精神上的慰籍。或者可以说,在精神层面,在内心深处,瑞典人和中国人是有不少相近相通之处的。

那么,中国文化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它又为什么能和在地球另一端看似如此遥远的瑞典有相近相通之处呢?中国文化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在中国有一句几千年来代代传承、几乎家喻户晓的话,叫“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是宇宙自然的一部分,人体内的骨骼、血液就像是自然界的山脉、河流,人只有顺应自然之道、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给人类自身带来福祉。

这一哲学思想理念,体现在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比如,在中国的山水画中,常常能看见人寓居在高山峻岭、潺潺溪水中,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宁静和慰籍。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一点与瑞典的文化传统是一致的。瑞典地处北欧寒带,多森林湖泊,至今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和传说中有不少是与森林湖泊大自然相关的,瑞典的某些习俗也与此有关。很多中国小朋友都熟悉瑞典著名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的《尼尔斯骑鹅历险记》,书中充分描写了瑞典独特的北欧地貌,巍巍高山、茫茫大河、茂密森林等等。在这样的一个自然环境中,瑞典文化很自然地发展出一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理念。

中瑞两国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上的一致性和共通性,为应对今天全球共同面对的气候变化等影响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提供了很好的交流沟通平台。去年瑞典作为东道主主持召开的气候变化大会,就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机制和平台。我此前发表在瑞典《今日工业报》上的《用绿色为中瑞合作着色》文章也介绍了中瑞在此领域的一些合作成果。中国文化是讲中正有度的。中国有句话叫“过犹不及”,意思是过和不及都一样要不得。中国文化崇尚不偏不倚,为人处世要适度、有分寸,唯有这样,才能把握事物规律,也才是明了人性、关照人性的合理之举。由此引申开来,就是不强人所难,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哲学思想同样体现在中国的与人相处之道中。我知道,瑞典也有一个词叫“Lagom”, 意思是“不太多,也不太少”、“刚刚好”,瑞典在很多方面是遵循这个哲学理念的,比如,对大自然的不过度开发就是一种有度,不过分追求生活的奢侈就是有度生活。这一点,其实又是和中国文化相近相通的,是认识到事物真理以及自然宇宙之道之后的一种哲学理念。

中国文化还有一个重要内涵,那便是简约朴质、返璞归真。我们认为,事物的终极真理往往是很简单的。这个道理在中国文化中也有很多体现。喜欢中国画的朋友想必对中国画中的“留白”并不陌生,因为这样才能引发人们无穷的想象力,达到文化艺术带给人的愉悦感受,这就是简约比繁琐好。中国明代家具的设计被瑞典包括喜龙仁在内的知识分子所喜欢,就是那种简约朴质中所蕴藏的淡逸飘洒感染了他们的内心。明代家具线条的流畅,设计的简约,材质的朴质,是不是与瑞典的家具设计很相似呢?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文化传承和文化相通,所以,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很喜欢北欧风的家居设计。瑞典设在北京的宜家就很受中国年轻人的欢迎,年轻人除了去那里购物之外,还顺便吃瑞典的肉丸子,感觉很享受。此外,重仁义、关爱弱小是融入中国人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践行“鳏寡孤独兼有所养”的社会公德,提倡和树立关爱弱势群体的社会风尚,历史上,中国的这种哲学理念也渐渐传入并影响了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方社会。所以,在东方社会中普遍可以看到人们尊老爱幼、善待弱者的行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弱势群体规模,即需要社会保障救助才能摆脱生活困境的人约有2.3亿,大约占人口总数的17%。2021年,我们取得了在14亿人口基数上的全面脱贫成就,其中就包括弱势群体的全面脱贫。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本身就蕴含的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提升,社会上对弱势群体的关爱意识越来越浓厚 。我知道,瑞典文化中同样有关爱弱势群体的传统。瑞典妇女参政比例以及男女平等的理念和举措也是有目共睹的。瑞典在男女平等、平权方面是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国和瑞典在这一文化理念上的相近和相通性其实可以为两国在相关领域创造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比如养老问题。2021年,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第一次超过了总人口的14%,我们步入了真正意义上的老年社会,但我们的养老院等社会机构还处于初兴阶段,我们需要向包括瑞典在内的各个国家学习,我们很乐意在此方面加强与瑞典的交流合作。

如果细细思量,中国和瑞典还有很多相近相通的哲学观、文化理念甚至社会习俗。我来瑞典工作刚一年多,还有很多需要去探究的领域。我希望在今后的时间里与瑞典政府部门和当地朋友们一道,充分运用并发挥中瑞两国之间的共通性,创造更多交流合作领域和平台,造福两国人民,这也是对上世纪为中国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瑞典人士的一个告慰。

追梦中华.华夏寻根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给海外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陈雪霏报道

4月4-9日,追梦中华华夏寻根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活动在陕西延安市和渭南地区展开。本次活动由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带队,陕西侨联主办,市级侨联承办。记者们参加了黄帝陵祭拜活动,参访了渭南市,白水市,澄城县,华阴市和潼关市。

祭拜轩辕黄帝陵和探寻华山是记者近年来的一个梦想。当然,这是记者十年之后第二次祭拜黄帝陵。随后,记者随追梦中华华夏寻根海外华文媒体陕西行采访团又来到渭南市,参观了澄城县白水仓颉庙,樱桃试验站,尧头窑文化,华山和华阴老腔,以及潼关。这些地方都是在历史书上有明确记载的地方。从儿时起我们就知道这些地名,通过诗词歌赋和史书知道的。但他们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并不知道。今天有幸来到这里,感慨万千。这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仓颉造字为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繁荣昌盛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中国之所以有今日之中国,就是因为有统一规范的中国汉字。这些字里都隐藏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愿望和寓意,文字本身就体现文化,文化里又充满生命的哲学。

在仓颉庙,我们看到了48棵千年以上的古柏,它们当中1000年以上的都是年轻的,最大的是5000年历史的古柏,它就是中华文明的见证。而陕西渭南能够把这48棵古柏集中保护的这么好,这本身就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自然与人类共生的和谐共处理念。期间有彭德怀的题词,要求保护柏树,这也是早期共产党人的智慧体现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

在樱桃试验站,我们看到樱桃长的非常好,这也是当地人引进国外多国多地樱桃新品种,吸收国外好的东西,为当地服务。这些长在大棚里的樱桃,享受着黄土的一面墙和塑料为其提供良好的温度和湿度,采取智能控制的方法,让樱桃在四月份就可以成熟,满足了人们对樱桃的需求,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体现,也是中国新征程新目标实现的典型范例。

在尧头窑文化遗址公园,我们看到了无数的大缸,就是我们北方人过去使用的大缸,现在也有很多地方依然在使用。南有景德镇,北有尧头窑。这里的缸窑密集分布,大大小小的有很多缸窑,可以说是遍地都是。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项目在我们采访时依然在建设之中。但这恰恰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原貌。建国70多年了,依然保存着元明清时期的缸窑,这样的文化遗址还是很宝贵的。陕西以窑洞著名。以前,我们觉得窑洞可能特别低,不方便。但实际上,窑洞只是形状像窑,拱形的,但是,窑洞的举间还是很高的,和普通的房子一样宽敞明亮,非常方面。而且,我们看到的一个四合院一样的房子,如果不是进到里边看,还看不出是窑洞式的房子呢。

走在这个地方我在想,如果我们在这里编个故事,拍个电影,可能也会很有意思。因为道路两旁的墙上都是古瓷器,它们就被贴进了混凝土水泥里边了,让人感觉一路都是风景,一路都是文化。给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原来70年代以前的人民公社和农业银行的建筑和字样还保留着。这很珍贵。有很多地方,说改革开放了,就把前三十年的东西一概抹掉了。不留任何痕迹。我想这样是不对的。历史就是历史,100年之后,那也是历史,怎能有空白呢?

在华山,文学作品和地理书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到这里来。有的记者担心,我们来爬华山是否是有玩儿的嫌疑。其实,我是觉得记者们如果不亲自到华山去看一看,爬一爬你怎么知道华山的险,奇,美呢?一开始,由于年龄关系,我真的很害怕,生怕我的心脏受不了。如果是30年前,我肯定好爬到顶峰,但是人生没有如果,因为我把那段时间都用在了国外,游历很多国家以后,我发现世界上所有的美景都可能在中国找到。

因此,我决定要回来寻根,要到自己的祖国来探访一下名山大川。是这些名山大川给我们内生的力量,就像是古希腊大力神没有母亲大地的依托就不会有力量一样。祖国的大地是我们补充能量,再次充满勃勃生机的原动力。到华山论剑,才知道自己有多么渺小,人类是多么渺小。看到5000年的古柏,才知道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缺乏。温故知新,浴火重生。中共20大之后,尤其是今年两会之后,确立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寻求高质量发展,如果能让14亿人都有旅游的体力,时间和金钱,那该是多大的旅游市场啊!渭南就是抱着这样的金饭碗啊!疫情让我们停摆反思,休整,再出发时就更有力量了。因此,我觉得到华山不仅仅是玩儿,它还是让我们思考,让我们领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的真实所在。我们必须亲身体验一下这样的场景。而陕西渭南做的是对的。旅游景点安全第一,要保障有厕所,保障厕所里有卫生纸,厕所要干净。习近平主席说,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说得很精准。

参观西岳庙时更是让人赞叹古代人的智慧。方方正正,四平八稳都是中国古代帝王和政治家追求的治国理政的精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从西岳庙就可以看出很多门道来。那里的门,那里的牌坊,碧玺,碑文,处处体现的都是人文科学和政治哲学。一个国家是这样,一个人也是这样,想要做到规规矩矩十分不容易,而中国人却把这个作为目标。这其中就需要隐忍,坚韧,持之以恒。因此,走在这里,让人感觉秩序井然,让人的身心得到放松。也感觉古人的智慧我们也需要学习。能保留这样的古迹,非常好,让14亿人能够参观这样的地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体现。

在潼关,记者看到了秦王寨最美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老大爷说快板,乡村文化实验站展示乡村物品非常有意思。村民种花椒,也种月季花,柏树和倒垂柳在河边,彰显一个整洁干净全新的农村风貌。妇女们扭秧歌活跃了业余文化生活。感觉农民的生活很幸福,环境优美。在黄河古渡口风景优美,在母亲河旁边感觉很舒适,古色古香的建筑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的所见所闻都体现了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风貌。

总之,中华文明五千年有古柏作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体现在很多细微之处。在陕西渭南,这样的地方却是那么多,这样的人文资源,不亚于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它们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久不衰的原动力。

更多图片

图文 陈雪霏,部分图片魏炯才。

追梦中华.华夏寻根海外华文媒体探访潼关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陈雪霏北京报道

4月8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潼关县侨联承办的追梦中华.华夏寻根海外华文媒体陕西行采访团在陕西潼关采访。

早上8点,记者团从双桥大街牌楼出发,前往秦王寨社区。这里的建筑古色古香,清一色灰砖,但房檐都是具有典型古都风格故宫式的建筑。

记者们下车后,立即见到一位古朴的老者拿着快板在等候大家。等大家稳住脚跟,他立即一口气说了将近五分钟的快板顺口溜,把秦王寨这个地方描述得惟妙惟肖。典型范例就是秦王李世民的马一怒之下,一脚跑出一个趵突泉,这里叫马趵泉。

听完快板,进到乡村文化站。这个文化站让我想起70年代末农村的文化站里有几本图书,让我们这些没有一本书看的农村人感觉很新奇。

而这个文化博物馆里边却收集了很多很有意义和价值的现代文物。

潼关是千年古城,潼关于稀罕初年设县,东汉末年建关,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流传着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等美丽传说。潼关里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华山与黄河对话之地。

秦王寨社区全力推进园区,景区,镇区融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他们这里有月季文化产业园,情定桂花坡,七夕灯光节等相亲活动。

这里的农民还以种花椒为生。妇女们跳广场舞。

到潼关黄河古渡口看到天下黄河第一湾,最美一湾在潼关。潼关博物馆展示了古代潼关的各种大事件包括马超战曹操,潼关花腔等。

不过给记者印象最深的是当地独特的建筑,这种古色古香的建筑仿佛是中华民族的根,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文化的符号。

海外华文媒体探访华夏文明的摇篮华山,西岳庙和华阴老腔感受”中国软实力”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陈雪霏陕西渭南报道

4月7日,记者随追梦中华华夏寻根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记者团来到盼望已久的华山采访。

大家坐缆车上到半山腰,然后,自己爬到华山五峰之一的西峰和南峰(南峰因为有冰雪没有到达顶部,只是到达华山论剑)。

登泰山而小鲁,爬华山而小天下。不去不知道,一去吓一跳。人家都说华山险,华山奇,华山美,但是,没有想到这么险,这么奇,这么美。

去之前心里惴惴不安,生怕出生命危险。但是,或许是因为把困难估计的比较充分,到了以后,感觉没有那么难。这主要是因为华山风景区进行了修缮,有人工修好的栈道,锁链栏杆等,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下午,记者们参观西岳庙,再次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精湛的建筑艺术里边透露出很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智慧。中国智慧里透过自然反应出的哲学思想维系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

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通过精心策划,一字一句,句句有含义。如果不读书,万万不能理会其中的奥妙。

西岳庙里的碧玺,表面上看,我们都可能称它为乌龟,但它叫碧玺。大家一通摸摸碧玺,希望得到好运。

在庙的顶端露台上看花腔,感受11位老同志的荡气回肠的陕西花腔,充分感受陕西人民的心灵呐喊和他们对生活的本能的热爱,让人明白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民是那么执着,那么坚韧,那么固执,又那么乐观。生活中你再有想不开的事情,看到他们的表演就会被他们的唱腔所打动,把你的烦恼冲的一干二净。哈!哈!哈!

西岳庙也彰显中华民族的根,中国政治的源,规规矩矩,有张有弛。生命的哲学在这里体现。一位瑞典人看了这些,评论道,这就是中国的软实力。

”追梦中华.华夏寻根“海外华文媒体陕西渭南采访行座谈会积极讨论如何更好地推广渭南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陈雪霏陕西渭南报道

4月6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华夏寻根”2023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渭南市澄城县召开文化旅游座谈会。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陕西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小红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会上,渭南市及华阴市、澄城县、潼关县、白水县相关部门作了文化旅游推介。

左志强表示,侨联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纽带,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是侨联实现联系功能的一个重要形式。海外华文媒体拥有庞大的受众,希望渭南市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依托海外华文媒体讲好渭南故事,让渭南走向世界。

左志强指出 ,我们将充分发挥侨联与各界的合力,为渭南的宣传工作做出积极贡献,期望渭南市政府在此次活动中整合资源,做出成绩,得到收获。

尚小红希望采访团的媒体通过实地参访和深入采访,进一步加深对渭南历史文化的了解,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提高渭南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交流过程中,采访团媒体代表,加拿大中华新闻社社长常建国指出,旅游宣传首要的是解放思想,“要思考怎么宣传,怎么能更好地借助媒体进行推广,让当地特色文化走出县、走出省市、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媒体团代表围绕渭南文化旅游和宣传推介纷纷提出了意见建议,得到了渭南市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

4月6日上午,采访团一行前往渭南市澄城县樱桃基地、尧头窑文化景区进行了实地采访,切实感受到当地乡村振兴与文化保护的优质成果。7日、8日采访团还将走进华阴市、潼关县进行采访,将讲好渭南故事,展示好渭南形象,传递好渭南声音,为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外华文媒体的独特力量。   

会上,渭南市文旅局副局长郭雅文,市文旅局对外合作交流科科长宫臻良和宣传部副部长祖亮对渭南的文旅资源做了介绍。

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侨联主办,渭南市侨联协办的2023“追梦中华.华夏寻根”海外华媒陕西采访行聚集了来自瑞典,马来西亚,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德国,埃及,澳大利亚,阿根廷,菲律宾和香港,澳门及国内涉侨央媒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人民网,陕西日报社和华商报记者。陕西渭南市媒体包括渭南日报等多家媒体全部出动,甚至利用无人机跟踪拍摄,对陕西渭南市的仓颉庙,樱桃基地和尧头窑文化景区进行了全方位报道。

座谈会上,北欧绿色邮报网社长陈雪霏也谈了她对渭南的初步印象。

    

记者对陕西渭南市仓颉庙和澄城县尧头窑的印象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陈雪霏报道

说到对渭南市白水县澄城县的印象,记者认为这里处处体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中庸之道的智慧。

4月5日下午,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团在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的带领下,在陕西侨联副主席尚小红的陪同下一起来到白水仓颉庙,观看了仓颉造字的结构,感觉跟瑞典的维京人的古代文字很像。也很像日语的假名。

中国的文字都是由仓颉创造的。而这里的5000年的柏树就是见证。中国14亿人之所以能够说一样的语言,多亏了仓颉。是汉子让我们能够彼此了解,彼此交流。

这里有48棵千年以上的柏树,让人感觉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生态的优越感,心灵的净化感。逃避大城市的喧嚣,在这里感受一种心灵的宁静。

期间,记者们还体验了汉服的穿着方式和互相问候的礼仪,再次感受到汉文化的谦谦君子的品格。

在澄城县采访樱桃基地和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的时候,也是感觉一觉可以踢出一个古玩来的感觉。到处都是陶,这里叫瓮,瓮中之鳖,就是大水缸里的鳖,乌龟。这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烧陶瓷的地方。反映了元明清时期的古窑文化和建筑文化。

村落的古遗址保存深厚的遗迹。我想在中国就是有先富和后富的关系。城市里先富起来了,现在该轮到农村了。

在这里,人们可以体验到中华文化的厚重和底蕴。同时也对这里的现代理念印象深刻。充电桩已经在这里设立,人们可以开电动车来这里充电,充分体现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中和的坚强决心和实际行动。

给记者印象深刻的另一现象是这里有很多仙人掌。原来,这个地区也是很干旱的。人们用仙人掌抗旱,同时,放在自家墙上,还可以防贼防盗,一举两得。我相信仙人掌的果实最后也给当地人带来更大实惠。

“追梦中华.华夏寻根”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团参访渭南市澄城县的樱桃种植实验站和尧头窑文化遗址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陈雪霏陕西华阴报道

4月6日上午,“追梦中华.华夏寻根”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团来到渭南市澄城县的国家级樱桃试验站,在这里,记者们看到了长得非常好的甜甜的樱桃和专业化的智能樱桃生产大棚。

通往大棚的道路两旁种的是樱花树。现在樱花正在旺盛地开着,非常好看。据介绍,该实验基地有280亩, 2018年11月12日建成投入使用。 这里有3840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温室大棚一座。

这里引进了俄罗斯8号,美国1号和捷克等多个国家的樱桃品种在这里进行实验种植。

记者进到一个大棚里,进门时仿佛进到一个窑洞,路非常窄,又黑又暗。但是,进到里边,确实非常明亮。温室效应立即体现。里边即温暖又湿润,时不时还有水从塑料棚顶落下来。里边的樱桃已经成熟了,尝了一个很甜,很好吃。现在是4月6日,外面的气温还很低,尤其是有大风,感觉有点儿冷。但是,里边的樱桃已经成熟了。

澄城县樱桃种植面积已经突破10万亩,挂果面积6.5万亩,其中大棚2000余亩,澄城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樱桃连片在智曲和全国种植樱桃面积最大的县区,在澄城打的樱桃村,樱桃每斤最高可卖260元,人均产业收入3万元。樱桃作为澄城的富民产业,已成为助推澄城紧急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参观完樱桃实验站,记者采访团来到尧头窑文化旅游生态园区。尧头窑位于尧头镇,是陕西渭北历史上著名的民间瓷窑,有着300多年的烧造历史,目前保存着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古窑址129座,制瓷作坊78处, 古民居75处,庙宇祠堂17处,瓷片堆积层三处,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遗存最丰富的古瓷窑遗址,被誉为古瓷窑活化石,露天陶瓷博物馆,现已经成为了集文化传承,休闲娱乐,研学体验,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记者采访过程中,看到工程还在进行中,工人们还在铺设道路,修建砖墙。一路上看到了真正的烧瓷窑,这里曾经出产的大水缸,到处都是。各种大小窑都有。这里还有外面看着像四合院,但里边其实是窑洞的房子。

另外,陕西澄城县的房子,就是在这里的房子都是斜坡的,为了防止雨水把墙渗透。这里还保留了人民公社时期的供销合作社和中国农业银行。他们设立了周朝时期的比干庙,称他为财神爷。看到各种各样的瓷器,虽然比不上景德镇瓷器的五颜六色,但是,这里的大水缸也是以大为特点,实用。不过现在都是旅游资源了。游客可以到瓷器作坊自己体验做瓷器的感受。

总之,在这里,人们可以深刻体会中华文明的摇篮在陕西,黄河流域的文化在这里,这里有的是土,黄土,可以随便烧制各种瓷器。八百里秦川不缺土。但却缺水,因此,他们也进行了飞机播种等各种绿化手段,防风固沙,绿化陕西,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在景区门口的厕所附近,五个大充电桩已经屹立在那里。就是说如果你开电动汽车去,可以在那里充电。

到了澄城,给人的感觉就是传统落后,但同时,正是这些传统和滞后的开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物,文物就是财富。笔者相信,等道路修好以后,这里一定会更加繁荣。

三年疫情对他们也有影响,但现在可以开始重启了。陕西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厚。人们的保护,至少没有过度开发,也是一种保护。

下午,渭南市领导,澄城县领导和旅游部门负责人与海外华文媒体举行座谈会,他们推介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项目,同时也听取了记者们的感想和建议。

中国侨联副主席连小敏希望广大侨胞“把最美的乡愁化作最强的担当”致力于民间外交

北欧绿色邮报网特派记者陈雪霏陕西报道

4月5日,中国侨联副主席连小敏在和陕西省副省长徐明非共同出席癸卯年公祭轩辕黄帝“侨心林”纪念植树活动暨侨心石雕塑启动仪式上说,他的一个最大感受就是希望广大侨胞把最美的乡愁化作最强的担当。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逆转的时代。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给我们广大侨胞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我们要把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和强国之行结合起来,即把我们的家国情怀抒发出来,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无限的商机。陕西是一片充满勃勃生机的热土,希望大家抓住商机。侨联永远是大家的娘家,我们可以给大家提供更多的服务,让大家有更多温暖的感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多做贡献。”连小敏说。

连小敏在活动现场会见了侨胞和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并与他们一起种下纪念树。

他代表中国侨联和万立骏主席向大家致以问候,并表示,非常感谢广大侨胞和海外华文媒体所作的突出贡献,最美的乡愁在回家的路上,今天海内外侨胞共祭先祖,四海归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根魂梦”重要论述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

广大侨胞分布在世界各地,一方面要积极助力住在国的发展,讲好中国故事,致力民间外交,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汇聚磅礴的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上,侨联组织将更加注重做好侨的文章,动员广大侨胞把最美的乡愁化作最强的担当,积极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将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和强国之行统一起来,增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凝聚侨心侨力同圆共享中国梦。

2023“追梦中华·华夏寻根”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渭南启动

北欧绿色邮报网主编陈雪霏渭南报道

4月5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陕西省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华夏寻根”2023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行在渭南市启动。采访团团长、中国侨联信息传播部部长左志强,采访团副团长、陕西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兼秘书长尚小红出席启动仪式,来自瑞典,美国、德国、阿根廷、埃及、马来西亚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17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以及3家涉侨中央媒体参加本次活动。

左志强在启动仪式上转达了中国侨联领导对海外华文媒体、涉侨中央媒体以及陕西本地媒体参与本次采访行活动的谢意。左志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形成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中国侨联党组高度重视、认真学习、付诸行动。近年来,侨联信息传播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探索出“追梦中华”品牌,“海外华文媒体采访行”作为“追梦中华”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侨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效果日益彰显,影响日益广泛。

左志强希望海外华文媒体朋友们,一是要发挥融通中外的优势,助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希望媒体朋友们用国外受众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及表达方式,向住在国民众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塑造良好的中国形象,不断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二是要不断提高和改进宣传手段和宣传方式,提高中国国际传播的影响力。希望媒体朋友们把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运用贯穿国际传播各方面全过程,通过视频、音频等多种方式,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立体化、多样化的内容呈现,增强中国故事、中国声音的吸引力与传播效果。三是要向海外宣介陕西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的成就。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走进陕西,要着力宣传阐释陕西特色,着力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进一步提升陕西在国际上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让陕西成为向世界讲述美丽中国故事的一张亮丽名片。

尚小红在致辞中表示,海外华文媒体兼具零距离传播、多渠道传播、主旋律传播的三重优势,是中国文化与住在国文化和谐相融的具体表现,也是民间交往的重要纽带。衷心希望海外华文媒体朋友们能够充分发挥独特的作用,向世界展现陕西魅力,讲好陕西故事,让世界了解陕西、认识陕西,也助力陕西融入世界。

采访团成员、马来西亚海内外杂志社社长续炳义作为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发言,他表示,讲中国故事、传中国声音、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海外华文媒体人的责任和义务,愿以赤子之心和专业品格,用清晰、理性、真切、客观、公正的声音沟通海内外,把陕西厚重的传统文化特别是黄陵文化讲给世界听。

4月5日上午,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一行在延安市黄陵县参加癸卯(2023)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纪念植树活动暨侨心石雕塑启动仪式。

在渭南市白水县,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一行参观考察了陕西省华侨文化交流基地—仓颉庙,通过“穿汉服 学汉礼”仪式,体味中华文化之根脉。

在为期6天的行程中,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一行将深入延安黄陵县、渭南、西安等地进行实地采访,通过实地考察、参访交流等形式,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海外华文媒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