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我参加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情景

北绿网3月31日报道–虽然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但是对于给我力量鼓舞我前进,赋予我能量和信心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至今让我难以忘怀。只不过是绕地球一周,我又回到了原点。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催。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1995年9月15日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怀柔隆重开幕。当时,美国前总统夫人希拉里出席了会议。还记得她穿一件粉色的连衣裙。那时,我刚刚开始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正好那个时候休探亲假,因为我是单身,有20天探亲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苏珊见了我。我是被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新闻官介绍过去的。那时,我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接触被较多,因为我采访过儿基会参与的中亚发展论坛。当时的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会长詹姆斯.格兰特是大会主持。中方是联合国副秘书长冀朝著(曾任周恩来总理的翻译)主持。

后来,格兰特在72岁就去世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又让我写一篇报道的文章,为此,我又采访了格兰特先生的北京小学同学,一位北京的工程师,他的夫人是英国人,解放以后一直住在北京,经历过文化大革命,也被双手朝后绑着,她说是象小飞机一样。她讲一口流利的北京话。他们住在胡同里的四合院。我还采访了格兰特的同事,或者是他父亲的同事前黄华外长,讲述解放前的慈善活动与合作。这次经历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经历。

格兰特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在北京读的小学。后来随父母回到美国。解放后,确切地说是改革开放以后,他本人多次来中国为儿童事业贡献出自己毕生的经历。

这一切为我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的交往提供了条件。所以,当世界妇女大会来临时,我被介绍给UNDP的新闻官,来自加拿大的苏珊。她对我很满意,就让我当新闻助理。真正的新闻官是来自纽约总部的一个黑人妇女和一个黑人男子。男士来自塞内加尔。

那是我第一次听说EMAIL这个词。因为女新闻官说她每天要接收来自纽约的Email。作为新闻助理,我自己找活干。当时,我们有三个助理,除了我之外,还有一个叫Victor的来自俄罗斯的帅哥,他会俄语,当然了。后来,他也去美国留学了,主要是因为他有在巴基斯坦的经历。还有一位来自美国的毕业大学生,一个女生,她负责美国部分。我负责中国部分。中美俄当助理。我看到UNDP每天都要发布新闻Press RELEASE. 我就把英文翻译成中文,其中有UNDP设置的贫困钟,有《人类发展报告》这两项都是大新闻。我都翻译成中文放在那里为中文媒体服务。结果,《中国妇女报》还真都拿着我的新闻通稿发布了中文版。我非常高兴,因此也结实了冯媛等妇女界的同行。因此,我也参加了当时受四届妇女大会鼓舞的东西方妇女小组。

当时,在怀柔也看到了世界各地的妇女代表,有特别胖的,走路需要带着板凳的,有特别瘦小的,各种状态都有,但是,大家都很精神饱满。

UNDP的领导人还特意拿了两份我翻译的中文稿。

也是那一次结下的缘,才有我后来看到英国招收可持续发展硕士培训的消息,2004年我就获得去英国留学一年的机会。这个机会也加深了我和我男友的感情,进一步为我们的结婚提供了机会。

所以说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对我来说是幸运的大会,成功的大会。她不但成就了我的婚姻爱情,还让我对妇女问题发生了兴趣,以至于我后来自己成立妇女为代表的组织,为妇女的业余生活提供服务。

听说30年后,世界妇女大会再次在北京召开,我衷心预祝30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圆满成功。

今年国际妇女节2025主题公布 | 为所有妇女和女童:权利、平等、赋能。

推动体面工作与性别包容型政策,CSW69联合国妇女署高级别边会成功举办

北京3月31日(北绿网报道)–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第六十九届会议(CSW69)于3月10至21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今年,CSW69聚焦审议和评估《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发布三十年来的实施情况以及第 23 届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成果。值此契机,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与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于3月18日以线下、线上相融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了以“‘北京+30’背景下促进妇女经济赋权:体面工作与性别包容型政策”为题的高级别边会。

来自中国、肯尼亚、马耳他等国的政府代表,以及学术界、民间社会组织、妇女组织和私营部门的代表齐聚一堂,聚焦就业领域,探讨如何满足妇女和女童具体需求、化解脆弱性。会议研讨反职场性别歧视的法规政策、创新策略、可推广的实践,以及打造包容职场、推动妇女经济赋权的政策建议,以此释放妇女推动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潜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发言嘉宾现场合照

©UN Women

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代表

安思齐

Smriti Aryal

“女性的就业权以及在工作中享有的权利,是保障妇女整体福祉的基石,使妇女充分发挥自身潜力、促进性别平等,还深刻影响其健康、教育以及整体生活质量。随着更多女性进入职场并长期稳定就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将得到显著提升,进而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在迈向2030年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以高度的紧迫感和主动性,采取共同行动,《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所承诺的目标,唯有通过各方携手并进才能最终实现。”

中国网络社会组织联合会秘书长

赵晖

“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以数字赋能推动女性全面发展,在网络空间维护妇女儿童权益,持续开展妇女数字素养教育与技能培训,推动和帮助女性数字就业创业,倡导发挥社会组织作用,为女性经济赋权提供支持与服务。”

国际劳工组织中国和蒙古局局长

李昌徽

Chang-Hee Lee

“所有女性都是工作中的女性,无论她们从事的是有偿还是无偿的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每位女性的劳动价值都被认可和重视的未来,为女性赋权,使她们蓬勃发展,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充分贡献!”

中国企业联合会驻会副会长

梁彦

“企业消除工作场所性别歧视和偏见,营造更具包容性的工作环境,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能极大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力,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所长

郭晔

“《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为解决妇女面临的结构性障碍奠定了坚实基础,过去三十年中国妇女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背后的经验,也要以更具有前瞻性、技术性和系统性的思维,推动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妇女组织、研究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当开展更加务实深入合作,精准回应不同群体妇女需求,协同推进性别平等和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环节,联合国妇女署亚太区域办公室妇女经济赋权研究数据专家Cecilia Tinonin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杨慧分别介绍了“北京+30”审议中关于包容发展、共同繁荣和体面工作的新启示,以及2020年以来中国促进妇女平等就业的政策措施与成就。

联合国妇女署亚太区域办公室妇女经济赋权

研究与数据专家Cecilia Tinonin作线上报告

©UN Women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

副主任、研究员杨慧进行发言

©UN Women

此次边会介绍了关于《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及第 23 届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成果执行情况的联合国秘书长报告以及联合国妇女署《北京世界妇女大会三十年后妇女权利回顾》报告 ,其中强调需确保在向低碳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以及在技术变革、特别是人工智能发展的背景下,关注妇女的性别平等、照护和体面工作;优先进行公共投资,以发展和扩大综合照护系统,包括照护假政策、提供整个生命过程的普遍照护服务以及对有酬照料者的适当认可和奖励;保障非正规工人的劳动权利和应享福利,减少劳动力市场隔离和缩小性别工资差距,改善妇女工作的质量和条件。

圆桌分享

在圆桌分享中,来自马耳他国家平等促进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肯尼亚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映诺社区发展机构的代表探讨了促进体面就业和应对工作场所性别歧视相关政策举措和项目实践,包括开发妇女人才潜能、创建家庭友好工作场所、建设全面的照护系统、加强多方合作机制等,强调妇女高质量就业对于推动性别平等、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

圆桌分享发言现场

©UN Women

作为CSW69会议主题的一部分,此次边会呼吁政府、企业和民间社会组织等利益相关方采取行动,制定并完善相关政策,推动妇女实现体面工作,构建性别包容环境,尤其聚焦面临多重困境、遭受交叉歧视的妇女就业与生计问题,全力加速落实《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以及《北京宣言》与《行动纲领》,确保在发展进程中,不让任何一人掉队。

联合国妇女署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呼吁通过负责任的广告促进性别平等和儿童发展

北京,2025年3月20日(北绿网)——为纪念《北京宣言》及《行动纲要》通过30周年(北京+30),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共同发布了一份题为《中国广告中的性别呈现分析报告》的最新报告。该报告分析了广告如何呈现妇女、成年男性、女童和男童的角色,以及这些呈现对儿童认知和其人生抱负的影响。

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代表

安思齐Smriti Aryal进行致辞

©UN Women

“2025年标志着一个转折点——距《北京宣言》通过已有30年,距离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最后期限仅剩五年,”联合国妇女署中国办公室代表安思齐(Smriti Aryal)说,“作为媒体和相关行业的领导者和代表,我们拥有巨大的力量,以不带刻板印象的方式呈现妇女和女孩的积极形象,使用性别敏感的语言打击虚假信息、歧视和仇恨言论,庆祝女性的成就,放大女性的声音,倡导女性的权利。

这份报告分析了2022年在中国播放量最高的1000则电视广告和互联网社交平台视频广告。研究结果显示,在这些广告所呈现的角色中,女性角色在视觉画面上不如男性角色突出,更倾向于呈现为偏瘦体型,更有可能承担家务以及照护角色。相比之下,男性角色则更有可能从事有偿工作,担任领导角色。报告建议广告从业者和内容开发者应创作更具包容性的内容,以充分展现出女童和男童的全部潜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相信广告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潜力。”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

毕曼达Amanda Bissex进行致辞

©UN Women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副代表毕曼达(Amanda Bissex)说,“广告不仅是灵感和信息的源泉,它还能够帮助孩子们树立价值观、发现梦想和探寻自我认知。广告中展现妇女和女童担任领导角色,可以鼓励年轻人追求梦想;而父亲积极参与育儿的形象,则有助于打破陈旧观念,促使人们重新思考家庭责任的分工。”

采纳报告的建议将有助于广告从业者创作更积极的内容,助力儿童充分实现其潜能。广告中单一化的审美标准、以及男性照护角色呈现不足,可能会加剧一系列社会偏见。通过改善这些局限性,不仅能够提升广告的包容性,还能够帮助女童和男童突破刻板印象的束缚,更好地实现潜能。

报告显示,性别刻板印象持续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并加剧了不平等现象。例如:

在美容、服装和凸显个体形象行业的广告中,女性角色穿着暴露服装的可能性是男性角色的约10.5倍

女性角色承担清洁家务的可能性是男性角色的9倍;与此同时,男性角色从事有偿工作的可能性是女性角色的1.5倍,担任领导角色的可能性几乎是女性角色的两倍

同时,该报告也发现,广告在一些领域的性别叙事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例如,广告在展现从事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相关工作的角色,以及在学校场景出现的年轻角色中,性别呈现越来越均衡。然而,统计数据也表明,在现实中,尽管在早期教育阶段,男童和女童在该领域的学术表现相当,妇女和女童在STEM领域的参与度仍然较低。考虑到这一差距,我们在肯定广告进步的同时,也要重视并解决影响女性在STEM领域发展的各种现实问题。

该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推动在广告中更好地呈现性别平等,这些建议包括:

在广告创作中着重展现女性领导力形象,避免呈现强化刻板印象以及助长针对女性暴力倾向的内容

提升广告业创作非刻板印象内容的能力,呈现更加平衡且多样化的女性形象

完善法律法规、行业政策、自律规范和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广告行业问责机制

在广告内容决策过程中,积极听取妇女和女童的声音,促进她们的有效参与

与促进性别平等的组织机构建立合作,共同提升广告内容中的社会价值

该报告于3月20日北京发布,发布活动汇集了来自联合国机构、政府部门、企业、媒体平台、创意机构、学术界、非政府组织、网络达人和青年代表等各界人士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现场图片

报告延续了“北京+30”的历史动力,同时也为中国实现《联合国对华可持续发展合作框架(2021-2025 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的更广泛目标作出了贡献。

在报告发布活动上,联合国妇女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重申承诺,愿与媒体平台和广告业合作伙伴共同努力,促进性别平等和赋能妇女与女童,以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和包容的世界。

《中国广告中的性别呈现分析报告》

国际妇女节2025主题公布 | 为所有妇女和女童:权利、平等、赋能

2025年正值《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这是全球推动性别平等与妇女赋权的关键节点。今年的国际妇女节以“为所有妇女和女童:权利、平等、赋能” (For ALL women and girls: Rights、Equality、Empowerment)为主题,呼吁各方采取行动,为所有人争取平等的权利、平等与机会,共创没有任何人掉队的未来。

©UN Women

1995年,在中国北京召开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189个国家的政府通过了《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这两份文件为诸多影响我们生活关键领域的政策、计划及投资指明了方向,涵盖教育、健康、和平、媒体、政治参与、经济赋权以及消除性别暴力等领域。

近三十年来,在《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的指引下,我们看到了各国在推动妇女赋权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为妇女和女孩提供更多法律保护:

在《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推动下,193个国家推动制定了1583项反对性别暴力的法律。而在1995年,只有12个国家拥有包括354项针对家庭暴力的法规。这一数据的变化体现了妇女赋权的巨大进步。

2022年,中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进行了全面修订,进一步完善了妇女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此次修订针对当前妇女权益保护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在就业平等、性骚扰防治、家庭权益保障等方面作出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规定。修订后的法律特别强化了对妇女发展权益的保障,将性别平等理念贯穿于法律条文之中,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

2

为性别暴力幸存者提供服务和支持:

各国政府在为性别暴力幸存者提供庇护所、法律援助、咨询和医疗保健等方面付出了努力,如今超过100个国家为警察提供专门培训来支持暴力幸存者,这是寻求正义和防止暴力侵害妇女行为的重要一步。

3

妇女的经济赋权:

自1995年以来,多国积极推动通过反对职业领域的性别歧视相关立法。照料经济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女性承担的无偿照料的沉重负担。教育领域的性别差距缩小,越来越多的妇女和女童能够通过接受教育改善自身的生活状况。

4

妇女参与建设和平:

2010年全球只有19项国家行动计划关注了妇女与和平,而如今已经有112项。《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推动各国赋予妇女权利,使其能够在冲突解决、和平建设和为冲突地区的性别暴力伸张正义等方面发挥领导作用。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UN Women

然而,根据联合国妇女署和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进展:2024性别快报》,在距离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仅剩5年之际,有关性别平等目标的所有指标均未实现。仅去年一年,就有6.12亿妇女和女童身处武装冲突之中。令人揪心的是,这一数字相比十年前已增加了50%。除此以外,COVID-19大流行、经济危机和极端气候等复杂因素加剧了现有的性别不平等。如今,解决这些问题并应对围绕气候正义、数字技术力量衍生出的新优先事项已刻不容缓。

可持续发展目标5——性别平等对其他所有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妇女和女孩占全球人口数量的一半,如果在实现性别平等的过程中没有他们参与其中,我们就无法实现消除贫困、改善人类健康和保护生态环境等目标。

主题图片——为所有妇女和女童:权利、平等、赋能 ©UN Women

在纪念《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通过30周年的全球活动框架下,联合国妇女署号召各方在今年的国际妇女节关注三个关键领域:

保护妇女和女童权利

持续致力于维护妇女和女童的基本权利,逐步消除各种形式的性别暴力、歧视现象和不公平待遇。

促进性别平等

逐步消除社会结构性壁垒,推动性别平等理念深入人心,努力改变长期存在的不平等现象。特别关注年轻女性等弱势群体,确保她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充满机遇的社会环境。

增强妇女权能

通过保障包容性的教育、就业、领导及决策空间,构建更平等的领导和决策平台。优先为青年妇女与女孩创造领导及创新机遇。

除此以外,在全球范围内,联合国妇女署还呼吁媒体、企业领袖、政府、社区领袖、公众以及其他有影响力的各方力量,投身于所在社区的行动之中。我们还号召各界青年领袖付诸行动,为促进妇女权利与性别平等加大投入,并在数字平台参与国际妇女节的活动,激发多元对话。

联合国妇女署“性别包容的工作场所”项目活动青年代表合影 ©UN Women

今年国际妇女节期间,联合国妇女署也将会携手联合国驻华系统,围绕主题发起一系列活动。请持续关注我们的微博和微信,也欢迎使用#2025国际妇女节##为所有妇女和女童# #北京+30#主题词参与活动与讨论,与我们一起分享你的想法和建议!